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目录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目录

发布时间: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目录

代表性论文:1、《《刑法修正案(八)》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2、《论刑法中的扒窃——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分析与解读》,载《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3、《犯罪论体系之演变》,刑法论丛,2009年第3卷。4、《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法律科学,2008年第4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日本死刑替代刑罚研究评价与借鉴》,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析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载《现代法学 》2008年第3期。3、《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小野清一郎刑法思想的再认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3期。5、《论我国刑法学中的几对基础性概念》,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6、《防卫行为与第三者法益侵害》,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不作为的共同正犯问题研究》,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8、《德国的不能犯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1期。9、《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构成要件的理论》西原春夫,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0、《论刑法中的危险概念》,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2期。11、《中日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之比较》,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12、《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浅论》,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13、《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4、《析共同正犯的几个问题》,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5、《试论正犯的两个问题》,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2期。16、《正犯体系与正犯概念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1期。17、《继承的共同正犯研究》,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18、《“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19、《刑法第17条第2款的真义》,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20、《盗窃、侮辱尸体罪若干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10期。21、《也论原因自由行为——与齐文远、刘代华先生商榷》,载《法学家》2000年第6期 。22、《不能犯新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规范责任论视野下的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独著,载《清华法学》(CSSCI)2009年第2期,刊号:ISSN 1673-9280;CN 11-5594/D。2、《我国宅基地法律制度评析》,第二作者,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9年第3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3、《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外在冲突与内在协调》,独著,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4、《如何认定故意中断拯救行为的性质》,独著,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5、《强迫交易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独著,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7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6、《法律适用中的价值诉求问题探讨》,独著,载《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刊号:ISSN 1009-9794;CN 50-1138/C。7、《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独著,载《法商研究》(CSSCI)2007年第6期,刊号:ISSN 1672-0393;CN 42-1664/D。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获得2009年度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8、《刑法语言的向度》,独著,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1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9、《不作为形式窝藏罪的司法认定》,独著,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0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10、《金融机构对单位贷款的认定与救济思路》,独著,载《南方金融》2006年第7期,刊号:ISSN 1007-9041;CN 44-1479/F。11、《司法能动主义:司法实践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独著,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刊号:ISSN 1008-4533;CN 44-1447/D。12、《现行刑法体系下遗弃罪内涵的重新建构》,独著,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9期,刊号:ISSN 1002-3933;CN 13-1023/D。13、《类比法律推理的性质与难题》,独著,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4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14、《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探析》,独著,载《理论探索》,2006年第5期,刊号:ISSN 1004-4175;CN 14-1079/C。15、《贿赂对象的立法比较及借鉴意义》,独著,载《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刊号:ISSN 1007-6883;CN 44-1423/G4。16、《论“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与例外》,独著,载《法学杂志》(CSSCI)2006年第6期,刊号:ISSN 1001-618X;CN 11-1648/D。17、《法律人:怎样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独著,载《晟典律师评论》2006年第00期。18、《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独著,载《当代法学》(CSSCI)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3-4781;CN 22-1051/D。19、《徇私枉法罪的基本问题研究》,独著,载《政治与法律》(CSSCI)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5-9512;CN 31-1106/D。20、《退休医师无证行医致人死亡如何定性》,独著,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20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21、《抢劫罪中“暴力”内涵的司法认定》,独著,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0期,刊号:ISSN 1671-0924;CN 50-1053/T。22、《金融的刑法防范与调控》,独著,载《南方金融》2005年第10期,刊号:ISSN 1007-9041;CN 44-1479/F。23、《论挪用公款罪在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难题》,独著,载《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刊号:ISSN 1672-9048;CN 32-1821/C。24、《遗弃罪研究的新视角》,独著,载《 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第1期。25、《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定拟制》,独著,载《法商研究》(CSSCI)2004年5期,刊号:ISSN 1672-0393;CN 42-1664/D。26、《论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独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刊号:ISSN 1004-9428;CN 11-3194/D。27、《论行贿罪与受贿罪的非对向关系》,独著,载《 中国检察官》2000年第6期,刊号:ISSN 1008-6676;CN 11-5462/D。28、《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SSCI)1998年第6期,刊号:ISSN 1671-6914;CN 61-1470/D。29、《论量刑制度中的“从重处罚”》,独著,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刊号:ISSN 1004-4027;CN 11-2991/D。30、《析侵占罪行为客体的几个问题》,独著,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6期,刊号:ISSN 1004-0064;CN 42-1154/D。31、《试析侵占罪行为客体的几个问题》,独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8-6951;CN 41-1291/D。32、《贪污受贿犯罪数额起点辨析》,独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199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7-9017;CN 11-3891/D。(二)著作1、《刑法适用方法的基本准则——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年4月出版,书号:978-7-81139-073--5/D068。2、《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书号:978-7-301-14049-9/D2092。(三)科研项目1、《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4月,在研。2、《刑法在中国社会道德变迁中的作用》(09SFB5012),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09年12月,在研。3、《规模扩张下广东高校法学教育的出路》(2009tjk036),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1月,在研。4、《现代社会与不作为犯罪研究》(X0603),深圳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下达时间:2006年7月,结题。5、《社会转型与刑法总论问题的再教育》,深圳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09年7月,在研。6、《“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培训合作》,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局执法培训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3月,在研。7、《“国家赔偿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归责为视角”》,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法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6月,在研。

《论经济法责任的特征》,《当代法学》1993年04期。  《试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及对策》,《当代法学》1994年03期。  《论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0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6-05-01转载。  《对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7-02-01全文转载。  《经济法学体系的开拓与创新》,《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1期。  《我国经济法立法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我国与韩国经济法立法技术的比较与借鉴》,《东北亚论坛》1997年02期。  《略论经济法立法的模式和体例结构》,《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人权的民法保护机制》,《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03期。  《经济立法概念的重新界定》,《当代法学》1997年04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9-07-01转载。  《建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人口学刊》1997年04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于1997-12-01全文转载。  《我国经济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5期。  《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深化》,《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5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1998-01-01转载。  《我国经济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行政与法》1998年01期。  《论占有与善意取得》,《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3期。  《略论经济法立法权》,《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于1999-07-01全文转载。  《经济法立法的协调性原则简析》,《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4期。  《我国民法应建立禁治产人制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0-02-01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2000-02-01全文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民事活动—兼论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结构的设计》,《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0-07-01全文转载。  《论妨碍型侵犯著作权行为形态》,《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4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1-01全文转载。  《先占制度简析》,《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论表见代表及其运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论俄罗斯民法典总则的特点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借鉴》,《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2-01全文转载。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1-08-01全文转载。  《法人表见代表制度三题》,《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论中国民法的现代性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2-05-01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于2002-04-01全文转载。  《论私法自治与我国民法典》,《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于2003-07-01全文转载。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3-08-01全文转载。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的立法选择》,《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体系的立法构造》,《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8-01全文转载。  《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文集)》2004-01-01。  《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立法构造》,《当代法学》2004年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8-09全文转载。  《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4-06-09全文转载。  《论我国法定抵押权制度的立法模式》,《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体系重构的逻辑思路》,《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文集)》2004-09-01。  《论物权变动的便捷与安全原则》,《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5-06-01全文转载。  《地役权制度的价值分析及框架设计》,《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罗马法教学改革与民法课程建设》,《高等研究与实践》2005年01期。   《专家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兼论德国新债法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论我国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于2006-02-01全文转载。  《我国法定抵押权制度的若干立法构想》,《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论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兼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以人为本与中国民法典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的立法思考——兼评《物权法(草案)》(四审稿)的相关规定》,《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6-12-01。  《我国〔物权法〕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中私权的立法设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9期全文复印。  《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当代法学》2008年第6期。  《侵权责任法立法研讨会综述》,《当代法学》2009年第3期。  《我国民法典基本原则表述的立法技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论侵权责任法(草案)结构体例设计之不足》,《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中国民法典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载于吉林省法学会编《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中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私法责任一般条款的立法设计》,《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1期。  《论商铺业主经营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冲突的司法处理》,《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界定及其强化》,《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善意转让合同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论民事权益——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  《论财产性民事责任优先承担规则》,《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司法适用——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判决的评判和反思》,《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构筑私权的类型体系》,《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  《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设计》,《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0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转载。   中国民法典应构建老年监护制度——兼论中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完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  《大规模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法学杂志》2013年第3期。  《我国食品侵权潜在损害医疗检查费制度的构建》,《经济纵横》2013年第5期。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

代表性论文:1、《《刑法修正案(八)》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2、《论刑法中的扒窃——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分析与解读》,载《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3、《犯罪论体系之演变》,刑法论丛,2009年第3卷。4、《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法律科学,2008年第4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日本死刑替代刑罚研究评价与借鉴》,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析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载《现代法学 》2008年第3期。3、《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小野清一郎刑法思想的再认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3期。5、《论我国刑法学中的几对基础性概念》,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6、《防卫行为与第三者法益侵害》,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不作为的共同正犯问题研究》,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8、《德国的不能犯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1期。9、《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构成要件的理论》西原春夫,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0、《论刑法中的危险概念》,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2期。11、《中日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之比较》,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12、《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浅论》,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13、《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4、《析共同正犯的几个问题》,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5、《试论正犯的两个问题》,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2期。16、《正犯体系与正犯概念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1期。17、《继承的共同正犯研究》,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期。18、《“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19、《刑法第17条第2款的真义》,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20、《盗窃、侮辱尸体罪若干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10期。21、《也论原因自由行为——与齐文远、刘代华先生商榷》,载《法学家》2000年第6期 。22、《不能犯新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规范责任论视野下的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独著,载《清华法学》(CSSCI)2009年第2期,刊号:ISSN 1673-9280;CN 11-5594/D。2、《我国宅基地法律制度评析》,第二作者,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9年第3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3、《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外在冲突与内在协调》,独著,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4、《如何认定故意中断拯救行为的性质》,独著,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5、《强迫交易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独著,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7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6、《法律适用中的价值诉求问题探讨》,独著,载《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刊号:ISSN 1009-9794;CN 50-1138/C。7、《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独著,载《法商研究》(CSSCI)2007年第6期,刊号:ISSN 1672-0393;CN 42-1664/D。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获得2009年度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8、《刑法语言的向度》,独著,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1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9、《不作为形式窝藏罪的司法认定》,独著,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0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10、《金融机构对单位贷款的认定与救济思路》,独著,载《南方金融》2006年第7期,刊号:ISSN 1007-9041;CN 44-1479/F。11、《司法能动主义:司法实践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独著,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刊号:ISSN 1008-4533;CN 44-1447/D。12、《现行刑法体系下遗弃罪内涵的重新建构》,独著,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9期,刊号:ISSN 1002-3933;CN 13-1023/D。13、《类比法律推理的性质与难题》,独著,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4期,刊号:ISSN 1000-260X;CN 44-1030/C。14、《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探析》,独著,载《理论探索》,2006年第5期,刊号:ISSN 1004-4175;CN 14-1079/C。15、《贿赂对象的立法比较及借鉴意义》,独著,载《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刊号:ISSN 1007-6883;CN 44-1423/G4。16、《论“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与例外》,独著,载《法学杂志》(CSSCI)2006年第6期,刊号:ISSN 1001-618X;CN 11-1648/D。17、《法律人:怎样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独著,载《晟典律师评论》2006年第00期。18、《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独著,载《当代法学》(CSSCI)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3-4781;CN 22-1051/D。19、《徇私枉法罪的基本问题研究》,独著,载《政治与法律》(CSSCI)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5-9512;CN 31-1106/D。20、《退休医师无证行医致人死亡如何定性》,独著,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20期,刊号:ISSN 1004-4043;CN 11-1451/D。21、《抢劫罪中“暴力”内涵的司法认定》,独著,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0期,刊号:ISSN 1671-0924;CN 50-1053/T。22、《金融的刑法防范与调控》,独著,载《南方金融》2005年第10期,刊号:ISSN 1007-9041;CN 44-1479/F。23、《论挪用公款罪在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难题》,独著,载《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刊号:ISSN 1672-9048;CN 32-1821/C。24、《遗弃罪研究的新视角》,独著,载《 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第1期。25、《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定拟制》,独著,载《法商研究》(CSSCI)2004年5期,刊号:ISSN 1672-0393;CN 42-1664/D。26、《论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独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刊号:ISSN 1004-9428;CN 11-3194/D。27、《论行贿罪与受贿罪的非对向关系》,独著,载《 中国检察官》2000年第6期,刊号:ISSN 1008-6676;CN 11-5462/D。28、《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SSCI)1998年第6期,刊号:ISSN 1671-6914;CN 61-1470/D。29、《论量刑制度中的“从重处罚”》,独著,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刊号:ISSN 1004-4027;CN 11-2991/D。30、《析侵占罪行为客体的几个问题》,独著,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6期,刊号:ISSN 1004-0064;CN 42-1154/D。31、《试析侵占罪行为客体的几个问题》,独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8-6951;CN 41-1291/D。32、《贪污受贿犯罪数额起点辨析》,独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1998年第3期,刊号:ISSN 1007-9017;CN 11-3891/D。(二)著作1、《刑法适用方法的基本准则——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年4月出版,书号:978-7-81139-073--5/D068。2、《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书号:978-7-301-14049-9/D2092。(三)科研项目1、《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4月,在研。2、《刑法在中国社会道德变迁中的作用》(09SFB5012),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09年12月,在研。3、《规模扩张下广东高校法学教育的出路》(2009tjk036),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1月,在研。4、《现代社会与不作为犯罪研究》(X0603),深圳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下达时间:2006年7月,结题。5、《社会转型与刑法总论问题的再教育》,深圳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下达时间:2009年7月,在研。6、《“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培训合作》,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局执法培训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3月,在研。7、《“国家赔偿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归责为视角”》,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法项目,下达时间:2010年6月,在研。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911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086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91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75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57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248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068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15 9 当代法学 873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755

西北政法大学报录比2020

西北政法的初试线就是国家线。西北政法大学不是自主划定分数线的学校,它的初试线就是国家线。如果你能考到320分以上的话,应该可以去参加复试。复试表现好,就可以被录取。当然,初试的分数越高,被最终录取的概率越大。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有传统,五院四系“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面对如此大的考研压力,仍然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参与进来,这里面还包括许多跨专业考试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跨专业考研的?很明显,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原专业没兴趣,心有他属;二是追求热门专业,追求高薪专业三是跟风或其它。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跨专业考研,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行行出状元,自己高兴就好。那么,当下哪些专业是目前跨专业最火的专业呢。根据本人掌握的信息,主要包括下面几个:一,金融要说最火,一定是金融这个专业,诱人的高薪促使了最近几年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金融专业火得一塌糊涂,就拿今年34所985大学的分数线来看,每个学校不出意外,最高分一定是金融专业,比如复旦大学是400分,清华大学396分,清华大学是385分等等,哪个分数都足以吓退很多学生。但不得不温馨提醒:金融虽热,但考研需谨慎。考名校,需要400多的高分才保险,考普通学校的金融硕士又没多大意义。二,计算机计算机专业曾经是很多人转专业的首选,以前有人说,是个人跨专业都想学计算机,总觉得通过短期培训,可以迅速提高编程能力,可以安安静静地当个码农,然后进到BAT这种大企业,拿着高薪。而,随着不断的扩招,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真是满大街跑,虽然每年需求量很大,但真正最后能够在这行吃得消吃得开,还是需要非常强大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三,法硕这里说的是法硕,是法律硕士而不是法学硕士。设立法硕,就是为了给跨专业的学生准备的,它的招生要求就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考试进入法硕班,从事法律相关知识学习,它与法学硕士的最大区别是侧重于应用而不是研究。四 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众多研友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为什么行政管理专业会是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呢?一方面,很多目标院校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而且该专业所录取的人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另一方面,该专业堪称“万金油”的专业,很多用人单位都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无论是私企、外企还是国企,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都会有一席“用武之地”。

西安交大和西北政法的法律硕士哪个好这个问题说白了见仁见智,怎么选择也要看个人读研的根本目的。如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历的含金量要一个更牛更有名气的研究生学历,西安交大作为全国著名高校的学历肯定会被更多人认可。如果读硕士是为了提高本人真正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话,尽管可能在学校综合排名比不过西安交大,但是西北政法大学作为全国五大政法院校之一,毕竟是法学专业院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更加深厚的法学底蕴和更加雄厚的法学教育资源,而且在法学本专业校友圈的人脉资源方面也有着更多的优势。

西南政法大学报录比2020年

考研成绩查询,该考生的成绩信息不存在可能是准考证号码输入错误。考研流程:首先要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了解清楚该专业的考试科目,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开始复习,在9月份进行网上预报名,10月份正式报名,11月份进行现场确认,最后在12月份参加研究生初试考试,考试成绩一般在来年的3月份公布,成绩合格的考生需要准备参加复试,复试通过即被成功录取。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59%。2019考研报名人数增加到290万人,报录比预计为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共计 341万,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那还是直接联系招生办把,可能是系统问题

西政毕竟是以法学为最主要的,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研究生相对好考得多。好像是370多就能去,具体分数不是很清楚。

还是考西南政法大学吧,西政的魅力绝对值得你选择

西北政法大学2020法硕非法学报录比

西北政法的初试线就是国家线。西北政法大学不是自主划定分数线的学校,它的初试线就是国家线。如果你能考到320分以上的话,应该可以去参加复试。复试表现好,就可以被录取。当然,初试的分数越高,被最终录取的概率越大。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西北政法大学是传统的法学强校,属于“五院四系”行列,法学教育基础很不错,法律硕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最近三年都是走国家线,315分,下面是具体分数线:非法学  年份 政治 外语 业务一 业务二 总分  2013 42 42 63 63 315  2012 42 42 63 63 315  2011 43 43 65 65 315如果您能够考到320分是比较稳妥的啦。。可以的话,楼主请给分,点赞。谢谢。

我就是西北政法的我们学校实际招收的人数要比公布的多出三分之一左右。你可以放心考只要你能排名在所找专业的名次半数以上你一定能上比如刑法今年公布才60左右但实际招来120个,确实有后门进来的政法嘛都是关系网法硕150-200人左右

  • 索引序列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目录
  •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
  • 西北政法大学报录比2020
  • 西南政法大学报录比2020年
  • 西北政法大学2020法硕非法学报录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