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女性刊物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女性刊物

发布时间: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女性刊物

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后,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封建社会文化对人类精神的束缚逐渐松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妇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子相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女权运动开始萌芽。女权运动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男还是女。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 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女权运动的萌芽,1869年美国妇女选举权协会成立。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1914年伦敦爆发了著名的女权运动者冲击白金汉宫,向英王乔治五世请愿的行动,这个事件标志着女权运动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在英国监狱里,医生和狱卒按住绝食的女权运动者,用管子把食物强行灌入她们的咽喉,这种卑劣做法激起人们的愤慨。女权运动者企图向国王陈情,反遭逮捕。女权运动者在监禁中被迫忍辱穿上囚服。 在中国戊戌维新运动拉开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代。维新派将形体解放与思想解放视为争取女权的基础,并强调妇女解放与国家强盛密切相关,即“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女学衰,母教失,愚民多,智民少,如是国家所存者幸矣”。 原因: 一、封建道德遭到质疑,民主觉醒。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女性回归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三、整个社会需要重新审视女性自身的价值。 女权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Ode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男人玩物的观点。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1848年7月 ,美国女权主义者EC斯坦顿和 L莫特等人 , 在纽约州的塞内长福尔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 ,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境遇。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20世纪初,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E潘克赫斯特领导的“战斗的参政派”,以暴力行动要求妇女参政。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胜利后,女子北伐队解散,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并冲击参议院,要求立法确认妇女参政的权利。五四运动中妇女要求平等的呼声和行动,曾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一定的让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妇女平等权利才得到法律确认。 世界上妇女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国家是新西兰 ( 1893 )和芬兰(190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挪威、丹麦、苏联 、美国、英国等国的妇女相继获得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在这里发帖子效果应该不大,网上没有多少资源的,你可以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找唐群英所写有关女权运动的相关资料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占西女王起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占西。占西女王葩依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女王葩依亲率起义军抗击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女王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占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葩依所率起义军同托比的部队汇合,进驻瓜辽尔。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发动总击,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在突围过程中,女王身受重伤,最后因受伤过重、流血过多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我想两个方面的含义都有。因为这个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它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广大的妇女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妇女利益的关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妇女的利益的关系的这样一种关注,那么就不可能有最优秀的妇女来脱颖出来进入决策层。也就是说呢,如果我们普遍的广大的妇女不关心政治,那么呢,我们进入高层决策层,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岗位的妇女就没有来源、动力不足。所以更多的妇女然后能够成为领导者,它需要更广大的妇女那样一种参政议政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我们更多的妇女进入决策层、领导层,没有这些进入决策层、领导层的女干部能够为妇女的利益来去说话,表达妇女的声音,那么一般的基层的妇女也不可能去关注这个政治问题。因为反正一看清一色的全是男人,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为了引起我们妇女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对政治问题的关注,那么这也是需要有更多的妇女干部进入决策层。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相辅相成的,那我们要讲妇女参政这两个方面的含义都要涉及到,都是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在很多时候在研究妇女参政或者是谈妇女参政问题,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当官的这么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太狭隘了。因为你当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维护妇女的利益,为了促进男女平等,所以这还要能够使得我们最高的女性领导能够关注广大的群众的利益,那么我们广大的群众也应该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的国家发展的这样一种状况。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我们都应该关心的。 那么我们下面讲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指的是狭义的参政,就是说妇女为什么必须得进入决策层,怎么来进入决策层,怎么能够成为领导;那么她作为一个女干部、女领导,她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可能是更多的还是指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我今天先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叫参政?妇女参政的两种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谈谈了,妇女为什么要参政?有男人管理这不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非得自己去参政?为什么要参政?也就是为什么要进入决策层、领导层?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我们就不会去争取进入决策层或者说你即使进入决策层,你可能也不会为妇女说话。所以要解决妇女为什么要参政,那么首先从国际社会来讲,实际上妇女参政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妇女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妇女的问题。那么从世界范围来讲,妇女参政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说。太远的不用说,就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那么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资产阶级在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那么要向封建主夺取权利,认为人生而平等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种启蒙的口号,对当时的法国的妇女呢也是一种启蒙。所以当时有的法国的妇女也是提出来,那么你男性要向封建主来夺取政权权利,那么我们女性也应该有自身的权利。所以现在妇女运动史,或者妇女参政史,它把妇女参政的起始定为从法国大革命开始。 那么到了18世纪,实际上在西欧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都开展了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那么到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初,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么在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都获得了选举权。那么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妇女已经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你有投票权了,那当然你可能也就有被选举的那个权利。 但实际上当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她们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你实际的权利,那么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呢,在就业、在教育,在很多领域仍然是受着男性的那样一种压迫,仍然是不平等。那么这样,基于对自身的这样一个地位的认识,从上一个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家可能都知道,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又开始了第二次浪潮。那么这时候她要争取的权利,就不仅仅是法律所认可的这样一个选举权,而包括着方方面面的权利。比如说工作环境的平等、工作条件的平等、同工同酬、对妇女的那种掩盖的那种歧视等等,所以就是使得妇女的解放运动,它是把法律所认可的政治权利变成一个实际的能够看得见的这样一个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发展到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应该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或者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在北京世妇会最后形成了一个《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提出了十二个重点关注领域,其中有一个领域就是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那么在这个部分中对妇女参政的意义提得非常地高。那么在这个《行政纲领》关于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这一部分,那么这个《行政纲领》提到,它说:“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那么从国际社会来讲,就是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也就是1995年以后。整个世界范围内就加快了妇女参政的步伐,那么很多国家的政党、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妇女参政的指标所以从九五世妇会到现在,这么七、八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世界妇女参政的进程是非常快的。这里头我想强调两点,就是说国际社会对妇女参政它的主要的观点有这么两点。第一就是说妇女参政是妇女一个基本人权,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就是说妇女参政这个问题,不是妇女自身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就是说妇女对政治不感兴趣,妇女就爱谈婚姻家庭爱情这些私领域的话题,那么什么国家、政治、阶级、战争,妇女不感兴趣。那么这样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不是妇女不感兴趣;第二,即使确实很多妇女不感兴趣也不是妇女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是整个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就是不欢迎妇女参政,使得妇女不可能在政治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她既然没这个可能了,我就不在那儿去发展自己了,所以她就表现出不关注。那刚才我讲的是从世界范围来讲的,对妇女参政的这样一种理解和一些基本的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从我国来讲,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为什么中国妇女参政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关注并且行动起来去改善的问题? 那么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的时候,当时出台的第一部《宪法》,那么就规定就是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法律上,在制度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也为男女平等,国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要把这个法律所规定的男女平等或者说作为一个口号所提出的那个男女平等变成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实际的平等,这就有个距离,那这个距离要怎么来弥补?也就是说怎么能够把法律上的平等变成我们事实中的平等?那么在这里头就需要妇女参政,那也就是说只有妇女到了决策领域而且有比较多的人参与决策,那么这时候你说话才能有人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我原来在给农村的妇女做性别培训的时候,她们就举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妇女权益受到损害,她去找支书去,支书可以不理她,觉得你是无理取闹,去去去,回家去,该过日子该怎么过过去;但是有两三个妇女去找支书或找村长,那么这个支书就不能够随便敷衍了,他至少给她端个茶倒个水,坐下来好好说别着急,他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那么现在如果有二十个妇女反映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人一多,这个时候你作为领导,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了?所以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说的人多力量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决策领域中也是这样子的,如果这个领导班子只有一个女性的话,她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如果有两个呢稍微壮点胆;如果有三个,甚至达到了一半。那么这时候她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所以妇女需要参政,而且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一定的比例的。所以联合国它是这样规定的,它在1997年的时候在印度新德里,开了一个世界各国议会联盟开的这么一个会,在那个议会联盟中它提出这么一个标准,就是说各级决策中女性的比例应该达到30%。首先达到30%,然后再从30%再进入到50%,就是一半一半。当然你现在提50%不太现实,那么至少要30%,它为什么要提这个比例呢?就是因为你这个比例高和低它关系到你的声音能不能够发出来,关系到你的声音发出来以后,有没有力量,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够影响决策。国际上妇女参政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我们就不说国际,我们就说中国,就是中国在现在很多的包括全国妇联,还有很多的女干部,那么她现在敢于积极发声了,敢于维护妇女的权益了,那么实际上她就是影响了决策。比如说《婚姻法》的修订,把家庭暴力放进去,虽然很多人认为还不具体,还很抽象,但是已经比原来不提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那么这种进步是怎么获得的呢?如果没有女性的学者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妇女甚至包括女大学生的这样一种呼吁,没有妇联的高层的领导的这样一种呼吁,那是很难写进《婚姻法》中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妇女的参政,没有妇女的声音,那么这样影响到妇女利益的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就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从妇女自身的特点的角度来看。原来在传统的那样一种对妇女的定位的那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这么说,说女人小心眼,女人感性,女人不懂政治,女人不适合当官或者不适合参政。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女干部,她的那种能力;她的那种胆识;她的那个政绩;完全能和男干部媲美。而且特别是在长期的那种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形成了一种比较细心的这样一种特点,比较考虑他人的这样一种特点,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而且在处理问题中比较有人性化。那么她这样一些特点,实际上对一个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现在我听到很多男干部都在说,说跟妇女干部在一起就发现妇女干部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说她们特别认真,特别吃苦,说她们特别廉洁等等等等。当然我也觉得这也不是全部,因为女干部也有不能吃苦的。但是就我听到很多的反映来讲,就是说确实女干部有女性由于她原来的社会性别分工导致她形成的女性的那种特点,对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优点,而不是缺点。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女性的这样一种优点,然后利用这个优点,然后把这个优点作为我们一个参政的优势来争取参政的权利,这是一个从妇女自身的特点来看。另外我就说得再大一点,那就从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出来的我们的远大的目标来看,就是说你要实现小康社会,而且“十六大”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建设,那么这些是空的吗?不是,它要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方面,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让所谓的边缘人群,她的声音能够发出来,能够表达出来,那么她的利益能够在国家决策中能够被考虑到,那么妇女参政就能促进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那么因而妇女参政它实际上是应该被包括在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中的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里要警惕一个什么误区呢?就是说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妇女参政是妇女人权的一种表现,那么是要使你的利益能够得到表达,你的声音能够被听见,你要考虑到妇女的利益不应该在缺乏性别视角的这样一种决策中被忽视,所以妇女参政的这个意义在这儿,就是男女平等促进。在这点,这是最关键的。那么现在我说一个误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有些人就以为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向男人夺权或者说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你觉得原来男权社会压迫了你,那么现在你拿到权利以后你去压迫男人,我觉得男人这么想是不对的,如果妇女要这么想也是错误的,我拿到权利我要压制男人,不是这样的。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要达到两性平等,也就是建立两性的平等伙伴关系,这是参政的目标。所以这样我就接着下面说到了,就是说妇女参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它的目标:一个是量的方面的目标;一个是质的方面的目标。所谓量:就是说我们的妇女参政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妇女干部应该有多少比例。比方联合国提出占30%的比例,最起码的比例,现在在世界范围很多国家都对妇女参政的比例做出了规定:比如说挪威,那么挪威政府规定,就是说政府所属的各种委员会、理事会中的女干部要达到40%,这是他们规定的比例。那么有的政党也提出,这个政党的党代表,它的党员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也要达到20%、35%、40%都有不同的规定或者它这么规定,它是说在一个政党代表中的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少于40%或者说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多于60%。那么就是说这个比例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就刚才我其实已经谈到过,就是说你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话,你就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妇女参政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当然最理想就是50%,因为妇女的人口和男子的人口是一样的,各占50%。那么在一个权利机构中就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妇女没有这个权利,那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现在比例可以提得低一点,然后达到30%以后,它可以到40%,它可以到50%,这是一个参政的指标。 那么还有一个参政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妇女参政要为妇女说话,要表达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数量如果达到了,但是你说的话跟男人说的如果是一样的话,你这个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不对?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虽然达到了20%、30%、50%,但是你说的话跟有男权思想的那个官员说的话如果一样的话,那你就不用参政的,那你就没有必要参政了,因为你跟他说的一样。所以妇女参政的一个质的衡量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看这个参政的妇女,能不能够为妇女说话,能不能表达妇女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说对妇女参政的那样一种意义,她的那个参政的目的,为什么要参政,参政的目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联合国在我刚才讲的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么提出了《行动纲领》,它的12个关注领域,每一个关注领域都强调一个什么问题呢?都强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在政治问题上,在参政的问题上,你要纳入决策主流,要考虑到妇女参政的意义,妇女不是参政的弊病、弊端,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妇女参政,这样把社会性别这样一个视角纳入了参政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现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联合国的各个机构的决策主流。联合国你扶贫,你反对战争,你要和艾滋病做斗争,你要开展在世界范围内的扫盲等等等等那么所有这些领域中都有性别问题。艾滋病这个问题,妇女处于弱势,由于她在生理上的弱势和生理结构上的问题,还有她的社会地位的弱势,她不能够抗拒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如果你这些问题讨论没有性别视角的话,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谈论妇女问题,不是就妇女谈论妇女,而就这个社会的平等、发展与和平来谈,它是一个权利的问题,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妇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是妇女参政了,你这个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你那个参政大大打了折扣,那你顶多证明你自己可以当官的,可以参政的,但是不能证明你理解了妇女所处的那种困境。那么你作为一个女性,你就没有为女性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你怎么为妇女说话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刚才说了妇女参政是促进民主化的过程,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妇女参政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那么现在有专家学者研究,事实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说在中国来讲妇女参政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当然我这里说的参政主要是指的狭义的参政那个意义上的参政,就是当官,进入决策层的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参政。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妇女参政主要有三种途径,那么这三种途径我们都可以发展出一些策略来促进妇女参政。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

1949年7月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占西女王起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占西。占西女王葩依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女王葩依亲率起义军抗击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女王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占西。   1858年6月1日,女王葩依所率起义军同托比的部队汇合,进驻瓜辽尔。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发动总击,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在突围过程中,女王身受重伤,最后因受伤过重、流血过多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2岁。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1949年七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我想两个方面的含义都有。因为这个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它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广大的妇女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妇女利益的关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妇女的利益的关系的这样一种关注,那么就不可能有最优秀的妇女来脱颖出来进入决策层。也就是说呢,如果我们普遍的广大的妇女不关心政治,那么呢,我们进入高层决策层,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岗位的妇女就没有来源、动力不足。所以更多的妇女然后能够成为领导者,它需要更广大的妇女那样一种参政议政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我们更多的妇女进入决策层、领导层,没有这些进入决策层、领导层的女干部能够为妇女的利益来去说话,表达妇女的声音,那么一般的基层的妇女也不可能去关注这个政治问题。因为反正一看清一色的全是男人,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为了引起我们妇女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对政治问题的关注,那么这也是需要有更多的妇女干部进入决策层。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相辅相成的,那我们要讲妇女参政这两个方面的含义都要涉及到,都是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在很多时候在研究妇女参政或者是谈妇女参政问题,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当官的这么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太狭隘了。因为你当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维护妇女的利益,为了促进男女平等,所以这还要能够使得我们最高的女性领导能够关注广大的群众的利益,那么我们广大的群众也应该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的国家发展的这样一种状况。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我们都应该关心的。 那么我们下面讲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指的是狭义的参政,就是说妇女为什么必须得进入决策层,怎么来进入决策层,怎么能够成为领导;那么她作为一个女干部、女领导,她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可能是更多的还是指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我今天先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叫参政?妇女参政的两种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谈谈了,妇女为什么要参政?有男人管理这不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非得自己去参政?为什么要参政?也就是为什么要进入决策层、领导层?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我们就不会去争取进入决策层或者说你即使进入决策层,你可能也不会为妇女说话。所以要解决妇女为什么要参政,那么首先从国际社会来讲,实际上妇女参政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妇女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妇女的问题。那么从世界范围来讲,妇女参政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说。太远的不用说,就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那么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资产阶级在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那么要向封建主夺取权利,认为人生而平等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种启蒙的口号,对当时的法国的妇女呢也是一种启蒙。所以当时有的法国的妇女也是提出来,那么你男性要向封建主来夺取政权权利,那么我们女性也应该有自身的权利。所以现在妇女运动史,或者妇女参政史,它把妇女参政的起始定为从法国大革命开始。 那么到了18世纪,实际上在西欧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都开展了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那么到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初,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么在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都获得了选举权。那么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妇女已经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你有投票权了,那当然你可能也就有被选举的那个权利。 但实际上当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她们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你实际的权利,那么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呢,在就业、在教育,在很多领域仍然是受着男性的那样一种压迫,仍然是不平等。那么这样,基于对自身的这样一个地位的认识,从上一个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家可能都知道,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又开始了第二次浪潮。那么这时候她要争取的权利,就不仅仅是法律所认可的这样一个选举权,而包括着方方面面的权利。比如说工作环境的平等、工作条件的平等、同工同酬、对妇女的那种掩盖的那种歧视等等,所以就是使得妇女的解放运动,它是把法律所认可的政治权利变成一个实际的能够看得见的这样一个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发展到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应该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或者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在北京世妇会最后形成了一个《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提出了十二个重点关注领域,其中有一个领域就是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那么在这个部分中对妇女参政的意义提得非常地高。那么在这个《行政纲领》关于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这一部分,那么这个《行政纲领》提到,它说:“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那么从国际社会来讲,就是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也就是1995年以后。整个世界范围内就加快了妇女参政的步伐,那么很多国家的政党、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妇女参政的指标所以从九五世妇会到现在,这么七、八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世界妇女参政的进程是非常快的。这里头我想强调两点,就是说国际社会对妇女参政它的主要的观点有这么两点。第一就是说妇女参政是妇女一个基本人权,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就是说妇女参政这个问题,不是妇女自身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就是说妇女对政治不感兴趣,妇女就爱谈婚姻家庭爱情这些私领域的话题,那么什么国家、政治、阶级、战争,妇女不感兴趣。那么这样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不是妇女不感兴趣;第二,即使确实很多妇女不感兴趣也不是妇女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是整个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就是不欢迎妇女参政,使得妇女不可能在政治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她既然没这个可能了,我就不在那儿去发展自己了,所以她就表现出不关注。那刚才我讲的是从世界范围来讲的,对妇女参政的这样一种理解和一些基本的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从我国来讲,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为什么中国妇女参政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关注并且行动起来去改善的问题? 那么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的时候,当时出台的第一部《宪法》,那么就规定就是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法律上,在制度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也为男女平等,国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要把这个法律所规定的男女平等或者说作为一个口号所提出的那个男女平等变成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实际的平等,这就有个距离,那这个距离要怎么来弥补?也就是说怎么能够把法律上的平等变成我们事实中的平等?那么在这里头就需要妇女参政,那也就是说只有妇女到了决策领域而且有比较多的人参与决策,那么这时候你说话才能有人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我原来在给农村的妇女做性别培训的时候,她们就举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妇女权益受到损害,她去找支书去,支书可以不理她,觉得你是无理取闹,去去去,回家去,该过日子该怎么过过去;但是有两三个妇女去找支书或找村长,那么这个支书就不能够随便敷衍了,他至少给她端个茶倒个水,坐下来好好说别着急,他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那么现在如果有二十个妇女反映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人一多,这个时候你作为领导,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了?所以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说的人多力量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决策领域中也是这样子的,如果这个领导班子只有一个女性的话,她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如果有两个呢稍微壮点胆;如果有三个,甚至达到了一半。那么这时候她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所以妇女需要参政,而且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一定的比例的。所以联合国它是这样规定的,它在1997年的时候在印度新德里,开了一个世界各国议会联盟开的这么一个会,在那个议会联盟中它提出这么一个标准,就是说各级决策中女性的比例应该达到30%。首先达到30%,然后再从30%再进入到50%,就是一半一半。当然你现在提50%不太现实,那么至少要30%,它为什么要提这个比例呢?就是因为你这个比例高和低它关系到你的声音能不能够发出来,关系到你的声音发出来以后,有没有力量,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够影响决策。国际上妇女参政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我们就不说国际,我们就说中国,就是中国在现在很多的包括全国妇联,还有很多的女干部,那么她现在敢于积极发声了,敢于维护妇女的权益了,那么实际上她就是影响了决策。比如说《婚姻法》的修订,把家庭暴力放进去,虽然很多人认为还不具体,还很抽象,但是已经比原来不提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那么这种进步是怎么获得的呢?如果没有女性的学者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妇女甚至包括女大学生的这样一种呼吁,没有妇联的高层的领导的这样一种呼吁,那是很难写进《婚姻法》中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妇女的参政,没有妇女的声音,那么这样影响到妇女利益的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就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从妇女自身的特点的角度来看。原来在传统的那样一种对妇女的定位的那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这么说,说女人小心眼,女人感性,女人不懂政治,女人不适合当官或者不适合参政。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女干部,她的那种能力;她的那种胆识;她的那个政绩;完全能和男干部媲美。而且特别是在长期的那种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形成了一种比较细心的这样一种特点,比较考虑他人的这样一种特点,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而且在处理问题中比较有人性化。那么她这样一些特点,实际上对一个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现在我听到很多男干部都在说,说跟妇女干部在一起就发现妇女干部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说她们特别认真,特别吃苦,说她们特别廉洁等等等等。当然我也觉得这也不是全部,因为女干部也有不能吃苦的。但是就我听到很多的反映来讲,就是说确实女干部有女性由于她原来的社会性别分工导致她形成的女性的那种特点,对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优点,而不是缺点。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女性的这样一种优点,然后利用这个优点,然后把这个优点作为我们一个参政的优势来争取参政的权利,这是一个从妇女自身的特点来看。另外我就说得再大一点,那就从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出来的我们的远大的目标来看,就是说你要实现小康社会,而且“十六大”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建设,那么这些是空的吗?不是,它要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方面,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让所谓的边缘人群,她的声音能够发出来,能够表达出来,那么她的利益能够在国家决策中能够被考虑到,那么妇女参政就能促进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那么因而妇女参政它实际上是应该被包括在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中的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里要警惕一个什么误区呢?就是说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妇女参政是妇女人权的一种表现,那么是要使你的利益能够得到表达,你的声音能够被听见,你要考虑到妇女的利益不应该在缺乏性别视角的这样一种决策中被忽视,所以妇女参政的这个意义在这儿,就是男女平等促进。在这点,这是最关键的。那么现在我说一个误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有些人就以为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向男人夺权或者说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你觉得原来男权社会压迫了你,那么现在你拿到权利以后你去压迫男人,我觉得男人这么想是不对的,如果妇女要这么想也是错误的,我拿到权利我要压制男人,不是这样的。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要达到两性平等,也就是建立两性的平等伙伴关系,这是参政的目标。所以这样我就接着下面说到了,就是说妇女参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它的目标:一个是量的方面的目标;一个是质的方面的目标。所谓量:就是说我们的妇女参政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妇女干部应该有多少比例。比方联合国提出占30%的比例,最起码的比例,现在在世界范围很多国家都对妇女参政的比例做出了规定:比如说挪威,那么挪威政府规定,就是说政府所属的各种委员会、理事会中的女干部要达到40%,这是他们规定的比例。那么有的政党也提出,这个政党的党代表,它的党员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也要达到20%、35%、40%都有不同的规定或者它这么规定,它是说在一个政党代表中的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少于40%或者说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多于60%。那么就是说这个比例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就刚才我其实已经谈到过,就是说你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话,你就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妇女参政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当然最理想就是50%,因为妇女的人口和男子的人口是一样的,各占50%。那么在一个权利机构中就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妇女没有这个权利,那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现在比例可以提得低一点,然后达到30%以后,它可以到40%,它可以到50%,这是一个参政的指标。 那么还有一个参政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妇女参政要为妇女说话,要表达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数量如果达到了,但是你说的话跟男人说的如果是一样的话,你这个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不对?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虽然达到了20%、30%、50%,但是你说的话跟有男权思想的那个官员说的话如果一样的话,那你就不用参政的,那你就没有必要参政了,因为你跟他说的一样。所以妇女参政的一个质的衡量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看这个参政的妇女,能不能够为妇女说话,能不能表达妇女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说对妇女参政的那样一种意义,她的那个参政的目的,为什么要参政,参政的目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联合国在我刚才讲的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么提出了《行动纲领》,它的12个关注领域,每一个关注领域都强调一个什么问题呢?都强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在政治问题上,在参政的问题上,你要纳入决策主流,要考虑到妇女参政的意义,妇女不是参政的弊病、弊端,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妇女参政,这样把社会性别这样一个视角纳入了参政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现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联合国的各个机构的决策主流。联合国你扶贫,你反对战争,你要和艾滋病做斗争,你要开展在世界范围内的扫盲等等等等那么所有这些领域中都有性别问题。艾滋病这个问题,妇女处于弱势,由于她在生理上的弱势和生理结构上的问题,还有她的社会地位的弱势,她不能够抗拒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如果你这些问题讨论没有性别视角的话,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谈论妇女问题,不是就妇女谈论妇女,而就这个社会的平等、发展与和平来谈,它是一个权利的问题,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妇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是妇女参政了,你这个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你那个参政大大打了折扣,那你顶多证明你自己可以当官的,可以参政的,但是不能证明你理解了妇女所处的那种困境。那么你作为一个女性,你就没有为女性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你怎么为妇女说话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刚才说了妇女参政是促进民主化的过程,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妇女参政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那么现在有专家学者研究,事实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说在中国来讲妇女参政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当然我这里说的参政主要是指的狭义的参政那个意义上的参政,就是当官,进入决策层的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参政。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妇女参政主要有三种途径,那么这三种途径我们都可以发展出一些策略来促进妇女参政。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

只有中国的[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运动简介 妇女解放运动即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在私有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公民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社会主义时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衡量标准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①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②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③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④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⑤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妇女解放运动都有 着自己的特点;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编辑本段]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编辑本段]妇女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编辑本段]妇女参政途径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妇女解放运动事迹 蔡畅(1900~1990),女,原名咸熙,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人,出生于井字镇杨球村光甲堂外婆家。1914年,考入湘乡县立二女校读书。其时,被父亲许给一个财主做儿媳,遭到其母葛健豪、兄蔡和森及本人的坚决反对。在母、兄的支持下,出走长沙。1915年,考入长沙周南女校免费就读。次年春毕业,留校教体育。期间,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参加湖南教职员工联合会。是年10月,与向警予等一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与母、兄、向警予等赴法,入蒙达尼女子公学读书。 在法期间,加入新民学会、工学世界社等进步团体。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了“二·二八”活动、“抗借款”运动和“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运动。民国12年与李富春结婚。后与李富春、聂荣臻等奉派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8月归国。之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副书记,被派参加国共合作,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法文翻译,与邓颖超、何香凝等领导妇女运动。1927年 4月,在中共“五大”会上,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后宣布退出国民党,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 6月,由上海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翌年到达陕北,历任中央陕甘省委委员、统战部长、组织部长、庆阳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5年 4月,在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会议,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东北局工作,兼任东北局妇委书记。并致力于国际民主妇女运动,先后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执委、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蔡畅因李富春被打成“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而受到冲击,被诬为“俱乐部老板娘”,但她坚贞不屈,与林彪、“四人帮”作坚决斗争。 蔡畅身居高位,在生活上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1975年李富春病逝后,蔡畅将老两口长期节省下来的10万元人民币,连同利息,一并交作特别党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蔡积极响应党中央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号召,主动辞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1990年9月1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0岁。蔡畅在临终前给全国人民留下的最后遗愿是: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埃德加·斯诺夫人韦尔斯女士在《续西行漫记》中写道:“蔡畅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者”,“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1949年七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创刊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我想两个方面的含义都有。因为这个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它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广大的妇女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妇女利益的关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妇女的利益的关系的这样一种关注,那么就不可能有最优秀的妇女来脱颖出来进入决策层。也就是说呢,如果我们普遍的广大的妇女不关心政治,那么呢,我们进入高层决策层,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岗位的妇女就没有来源、动力不足。所以更多的妇女然后能够成为领导者,它需要更广大的妇女那样一种参政议政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我们更多的妇女进入决策层、领导层,没有这些进入决策层、领导层的女干部能够为妇女的利益来去说话,表达妇女的声音,那么一般的基层的妇女也不可能去关注这个政治问题。因为反正一看清一色的全是男人,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为了引起我们妇女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对政治问题的关注,那么这也是需要有更多的妇女干部进入决策层。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相辅相成的,那我们要讲妇女参政这两个方面的含义都要涉及到,都是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在很多时候在研究妇女参政或者是谈妇女参政问题,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当官的这么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太狭隘了。因为你当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维护妇女的利益,为了促进男女平等,所以这还要能够使得我们最高的女性领导能够关注广大的群众的利益,那么我们广大的群众也应该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的国家发展的这样一种状况。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我们都应该关心的。 那么我们下面讲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指的是狭义的参政,就是说妇女为什么必须得进入决策层,怎么来进入决策层,怎么能够成为领导;那么她作为一个女干部、女领导,她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可能是更多的还是指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我今天先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叫参政?妇女参政的两种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谈谈了,妇女为什么要参政?有男人管理这不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非得自己去参政?为什么要参政?也就是为什么要进入决策层、领导层?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我们就不会去争取进入决策层或者说你即使进入决策层,你可能也不会为妇女说话。所以要解决妇女为什么要参政,那么首先从国际社会来讲,实际上妇女参政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妇女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妇女的问题。那么从世界范围来讲,妇女参政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说。太远的不用说,就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那么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资产阶级在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那么要向封建主夺取权利,认为人生而平等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种启蒙的口号,对当时的法国的妇女呢也是一种启蒙。所以当时有的法国的妇女也是提出来,那么你男性要向封建主来夺取政权权利,那么我们女性也应该有自身的权利。所以现在妇女运动史,或者妇女参政史,它把妇女参政的起始定为从法国大革命开始。 那么到了18世纪,实际上在西欧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都开展了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那么到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初,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么在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都获得了选举权。那么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妇女已经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你有投票权了,那当然你可能也就有被选举的那个权利。 但实际上当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她们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你实际的权利,那么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呢,在就业、在教育,在很多领域仍然是受着男性的那样一种压迫,仍然是不平等。那么这样,基于对自身的这样一个地位的认识,从上一个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家可能都知道,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又开始了第二次浪潮。那么这时候她要争取的权利,就不仅仅是法律所认可的这样一个选举权,而包括着方方面面的权利。比如说工作环境的平等、工作条件的平等、同工同酬、对妇女的那种掩盖的那种歧视等等,所以就是使得妇女的解放运动,它是把法律所认可的政治权利变成一个实际的能够看得见的这样一个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发展到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应该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或者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在北京世妇会最后形成了一个《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提出了十二个重点关注领域,其中有一个领域就是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那么在这个部分中对妇女参政的意义提得非常地高。那么在这个《行政纲领》关于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这一部分,那么这个《行政纲领》提到,它说:“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那么从国际社会来讲,就是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也就是1995年以后。整个世界范围内就加快了妇女参政的步伐,那么很多国家的政党、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妇女参政的指标所以从九五世妇会到现在,这么七、八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世界妇女参政的进程是非常快的。这里头我想强调两点,就是说国际社会对妇女参政它的主要的观点有这么两点。第一就是说妇女参政是妇女一个基本人权,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就是说妇女参政这个问题,不是妇女自身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就是说妇女对政治不感兴趣,妇女就爱谈婚姻家庭爱情这些私领域的话题,那么什么国家、政治、阶级、战争,妇女不感兴趣。那么这样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不是妇女不感兴趣;第二,即使确实很多妇女不感兴趣也不是妇女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是整个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就是不欢迎妇女参政,使得妇女不可能在政治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她既然没这个可能了,我就不在那儿去发展自己了,所以她就表现出不关注。那刚才我讲的是从世界范围来讲的,对妇女参政的这样一种理解和一些基本的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从我国来讲,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为什么中国妇女参政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关注并且行动起来去改善的问题? 那么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的时候,当时出台的第一部《宪法》,那么就规定就是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法律上,在制度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也为男女平等,国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要把这个法律所规定的男女平等或者说作为一个口号所提出的那个男女平等变成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实际的平等,这就有个距离,那这个距离要怎么来弥补?也就是说怎么能够把法律上的平等变成我们事实中的平等?那么在这里头就需要妇女参政,那也就是说只有妇女到了决策领域而且有比较多的人参与决策,那么这时候你说话才能有人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我原来在给农村的妇女做性别培训的时候,她们就举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妇女权益受到损害,她去找支书去,支书可以不理她,觉得你是无理取闹,去去去,回家去,该过日子该怎么过过去;但是有两三个妇女去找支书或找村长,那么这个支书就不能够随便敷衍了,他至少给她端个茶倒个水,坐下来好好说别着急,他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那么现在如果有二十个妇女反映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人一多,这个时候你作为领导,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了?所以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说的人多力量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决策领域中也是这样子的,如果这个领导班子只有一个女性的话,她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如果有两个呢稍微壮点胆;如果有三个,甚至达到了一半。那么这时候她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所以妇女需要参政,而且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一定的比例的。所以联合国它是这样规定的,它在1997年的时候在印度新德里,开了一个世界各国议会联盟开的这么一个会,在那个议会联盟中它提出这么一个标准,就是说各级决策中女性的比例应该达到30%。首先达到30%,然后再从30%再进入到50%,就是一半一半。当然你现在提50%不太现实,那么至少要30%,它为什么要提这个比例呢?就是因为你这个比例高和低它关系到你的声音能不能够发出来,关系到你的声音发出来以后,有没有力量,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够影响决策。国际上妇女参政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我们就不说国际,我们就说中国,就是中国在现在很多的包括全国妇联,还有很多的女干部,那么她现在敢于积极发声了,敢于维护妇女的权益了,那么实际上她就是影响了决策。比如说《婚姻法》的修订,把家庭暴力放进去,虽然很多人认为还不具体,还很抽象,但是已经比原来不提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那么这种进步是怎么获得的呢?如果没有女性的学者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妇女甚至包括女大学生的这样一种呼吁,没有妇联的高层的领导的这样一种呼吁,那是很难写进《婚姻法》中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妇女的参政,没有妇女的声音,那么这样影响到妇女利益的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就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从妇女自身的特点的角度来看。原来在传统的那样一种对妇女的定位的那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这么说,说女人小心眼,女人感性,女人不懂政治,女人不适合当官或者不适合参政。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女干部,她的那种能力;她的那种胆识;她的那个政绩;完全能和男干部媲美。而且特别是在长期的那种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形成了一种比较细心的这样一种特点,比较考虑他人的这样一种特点,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而且在处理问题中比较有人性化。那么她这样一些特点,实际上对一个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现在我听到很多男干部都在说,说跟妇女干部在一起就发现妇女干部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说她们特别认真,特别吃苦,说她们特别廉洁等等等等。当然我也觉得这也不是全部,因为女干部也有不能吃苦的。但是就我听到很多的反映来讲,就是说确实女干部有女性由于她原来的社会性别分工导致她形成的女性的那种特点,对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优点,而不是缺点。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女性的这样一种优点,然后利用这个优点,然后把这个优点作为我们一个参政的优势来争取参政的权利,这是一个从妇女自身的特点来看。另外我就说得再大一点,那就从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出来的我们的远大的目标来看,就是说你要实现小康社会,而且“十六大”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建设,那么这些是空的吗?不是,它要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方面,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让所谓的边缘人群,她的声音能够发出来,能够表达出来,那么她的利益能够在国家决策中能够被考虑到,那么妇女参政就能促进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那么因而妇女参政它实际上是应该被包括在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中的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里要警惕一个什么误区呢?就是说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妇女参政是妇女人权的一种表现,那么是要使你的利益能够得到表达,你的声音能够被听见,你要考虑到妇女的利益不应该在缺乏性别视角的这样一种决策中被忽视,所以妇女参政的这个意义在这儿,就是男女平等促进。在这点,这是最关键的。那么现在我说一个误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有些人就以为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向男人夺权或者说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你觉得原来男权社会压迫了你,那么现在你拿到权利以后你去压迫男人,我觉得男人这么想是不对的,如果妇女要这么想也是错误的,我拿到权利我要压制男人,不是这样的。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要达到两性平等,也就是建立两性的平等伙伴关系,这是参政的目标。所以这样我就接着下面说到了,就是说妇女参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它的目标:一个是量的方面的目标;一个是质的方面的目标。所谓量:就是说我们的妇女参政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妇女干部应该有多少比例。比方联合国提出占30%的比例,最起码的比例,现在在世界范围很多国家都对妇女参政的比例做出了规定:比如说挪威,那么挪威政府规定,就是说政府所属的各种委员会、理事会中的女干部要达到40%,这是他们规定的比例。那么有的政党也提出,这个政党的党代表,它的党员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也要达到20%、35%、40%都有不同的规定或者它这么规定,它是说在一个政党代表中的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少于40%或者说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多于60%。那么就是说这个比例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就刚才我其实已经谈到过,就是说你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话,你就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妇女参政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当然最理想就是50%,因为妇女的人口和男子的人口是一样的,各占50%。那么在一个权利机构中就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妇女没有这个权利,那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现在比例可以提得低一点,然后达到30%以后,它可以到40%,它可以到50%,这是一个参政的指标。 那么还有一个参政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妇女参政要为妇女说话,要表达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数量如果达到了,但是你说的话跟男人说的如果是一样的话,你这个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不对?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虽然达到了20%、30%、50%,但是你说的话跟有男权思想的那个官员说的话如果一样的话,那你就不用参政的,那你就没有必要参政了,因为你跟他说的一样。所以妇女参政的一个质的衡量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看这个参政的妇女,能不能够为妇女说话,能不能表达妇女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说对妇女参政的那样一种意义,她的那个参政的目的,为什么要参政,参政的目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联合国在我刚才讲的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么提出了《行动纲领》,它的12个关注领域,每一个关注领域都强调一个什么问题呢?都强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在政治问题上,在参政的问题上,你要纳入决策主流,要考虑到妇女参政的意义,妇女不是参政的弊病、弊端,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妇女参政,这样把社会性别这样一个视角纳入了参政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现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联合国的各个机构的决策主流。联合国你扶贫,你反对战争,你要和艾滋病做斗争,你要开展在世界范围内的扫盲等等等等那么所有这些领域中都有性别问题。艾滋病这个问题,妇女处于弱势,由于她在生理上的弱势和生理结构上的问题,还有她的社会地位的弱势,她不能够抗拒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如果你这些问题讨论没有性别视角的话,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谈论妇女问题,不是就妇女谈论妇女,而就这个社会的平等、发展与和平来谈,它是一个权利的问题,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妇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是妇女参政了,你这个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你那个参政大大打了折扣,那你顶多证明你自己可以当官的,可以参政的,但是不能证明你理解了妇女所处的那种困境。那么你作为一个女性,你就没有为女性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你怎么为妇女说话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刚才说了妇女参政是促进民主化的过程,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妇女参政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那么现在有专家学者研究,事实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说在中国来讲妇女参政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当然我这里说的参政主要是指的狭义的参政那个意义上的参政,就是当官,进入决策层的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参政。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妇女参政主要有三种途径,那么这三种途径我们都可以发展出一些策略来促进妇女参政。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对不起,内容被过滤……)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1949年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我想两个方面的含义都有。因为这个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它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广大的妇女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对妇女利益的关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妇女的利益的关系的这样一种关注,那么就不可能有最优秀的妇女来脱颖出来进入决策层。也就是说呢,如果我们普遍的广大的妇女不关心政治,那么呢,我们进入高层决策层,具有决策权的领导岗位的妇女就没有来源、动力不足。所以更多的妇女然后能够成为领导者,它需要更广大的妇女那样一种参政议政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我们更多的妇女进入决策层、领导层,没有这些进入决策层、领导层的女干部能够为妇女的利益来去说话,表达妇女的声音,那么一般的基层的妇女也不可能去关注这个政治问题。因为反正一看清一色的全是男人,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为了引起我们妇女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对政治问题的关注,那么这也是需要有更多的妇女干部进入决策层。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相辅相成的,那我们要讲妇女参政这两个方面的含义都要涉及到,都是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在很多时候在研究妇女参政或者是谈妇女参政问题,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当官的这么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太狭隘了。因为你当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维护妇女的利益,为了促进男女平等,所以这还要能够使得我们最高的女性领导能够关注广大的群众的利益,那么我们广大的群众也应该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的国家发展的这样一种状况。所以,广义的参政和狭义的参政是我们都应该关心的。 那么我们下面讲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指的是狭义的参政,就是说妇女为什么必须得进入决策层,怎么来进入决策层,怎么能够成为领导;那么她作为一个女干部、女领导,她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今天讲的参政可能是更多的还是指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我今天先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叫参政?妇女参政的两种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谈谈了,妇女为什么要参政?有男人管理这不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非得自己去参政?为什么要参政?也就是为什么要进入决策层、领导层?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我们就不会去争取进入决策层或者说你即使进入决策层,你可能也不会为妇女说话。所以要解决妇女为什么要参政,那么首先从国际社会来讲,实际上妇女参政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妇女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妇女的问题。那么从世界范围来讲,妇女参政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说。太远的不用说,就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那么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资产阶级在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那么要向封建主夺取权利,认为人生而平等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种启蒙的口号,对当时的法国的妇女呢也是一种启蒙。所以当时有的法国的妇女也是提出来,那么你男性要向封建主来夺取政权权利,那么我们女性也应该有自身的权利。所以现在妇女运动史,或者妇女参政史,它把妇女参政的起始定为从法国大革命开始。 那么到了18世纪,实际上在西欧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都开展了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那么到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初,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么在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都获得了选举权。那么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妇女已经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你有投票权了,那当然你可能也就有被选举的那个权利。 但实际上当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她们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你实际的权利,那么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呢,在就业、在教育,在很多领域仍然是受着男性的那样一种压迫,仍然是不平等。那么这样,基于对自身的这样一个地位的认识,从上一个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家可能都知道,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又开始了第二次浪潮。那么这时候她要争取的权利,就不仅仅是法律所认可的这样一个选举权,而包括着方方面面的权利。比如说工作环境的平等、工作条件的平等、同工同酬、对妇女的那种掩盖的那种歧视等等,所以就是使得妇女的解放运动,它是把法律所认可的政治权利变成一个实际的能够看得见的这样一个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发展到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应该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或者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在北京世妇会最后形成了一个《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提出了十二个重点关注领域,其中有一个领域就是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那么在这个部分中对妇女参政的意义提得非常地高。那么在这个《行政纲领》关于妇女参与权利和决策这一部分,那么这个《行政纲领》提到,它说:“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那么从国际社会来讲,就是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也就是1995年以后。整个世界范围内就加快了妇女参政的步伐,那么很多国家的政党、政府都纷纷制定了妇女参政的指标所以从九五世妇会到现在,这么七、八年的时间。那么这个世界妇女参政的进程是非常快的。这里头我想强调两点,就是说国际社会对妇女参政它的主要的观点有这么两点。第一就是说妇女参政是妇女一个基本人权,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就是说妇女参政这个问题,不是妇女自身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就是说妇女对政治不感兴趣,妇女就爱谈婚姻家庭爱情这些私领域的话题,那么什么国家、政治、阶级、战争,妇女不感兴趣。那么这样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不是妇女不感兴趣;第二,即使确实很多妇女不感兴趣也不是妇女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是整个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就是不欢迎妇女参政,使得妇女不可能在政治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她既然没这个可能了,我就不在那儿去发展自己了,所以她就表现出不关注。那刚才我讲的是从世界范围来讲的,对妇女参政的这样一种理解和一些基本的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就是从我国来讲,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讲,为什么中国妇女参政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关注并且行动起来去改善的问题? 那么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的时候,当时出台的第一部《宪法》,那么就规定就是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法律上,在制度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也为男女平等,国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要把这个法律所规定的男女平等或者说作为一个口号所提出的那个男女平等变成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实际的平等,这就有个距离,那这个距离要怎么来弥补?也就是说怎么能够把法律上的平等变成我们事实中的平等?那么在这里头就需要妇女参政,那也就是说只有妇女到了决策领域而且有比较多的人参与决策,那么这时候你说话才能有人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我原来在给农村的妇女做性别培训的时候,她们就举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妇女权益受到损害,她去找支书去,支书可以不理她,觉得你是无理取闹,去去去,回家去,该过日子该怎么过过去;但是有两三个妇女去找支书或找村长,那么这个支书就不能够随便敷衍了,他至少给她端个茶倒个水,坐下来好好说别着急,他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那么现在如果有二十个妇女反映同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人一多,这个时候你作为领导,你是不是就得考虑了?所以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说的人多力量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决策领域中也是这样子的,如果这个领导班子只有一个女性的话,她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如果有两个呢稍微壮点胆;如果有三个,甚至达到了一半。那么这时候她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表达自己的声音。所以妇女需要参政,而且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一定的比例的。所以联合国它是这样规定的,它在1997年的时候在印度新德里,开了一个世界各国议会联盟开的这么一个会,在那个议会联盟中它提出这么一个标准,就是说各级决策中女性的比例应该达到30%。首先达到30%,然后再从30%再进入到50%,就是一半一半。当然你现在提50%不太现实,那么至少要30%,它为什么要提这个比例呢?就是因为你这个比例高和低它关系到你的声音能不能够发出来,关系到你的声音发出来以后,有没有力量,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够影响决策。国际上妇女参政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我们就不说国际,我们就说中国,就是中国在现在很多的包括全国妇联,还有很多的女干部,那么她现在敢于积极发声了,敢于维护妇女的权益了,那么实际上她就是影响了决策。比如说《婚姻法》的修订,把家庭暴力放进去,虽然很多人认为还不具体,还很抽象,但是已经比原来不提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那么这种进步是怎么获得的呢?如果没有女性的学者知识分子和广大的妇女甚至包括女大学生的这样一种呼吁,没有妇联的高层的领导的这样一种呼吁,那是很难写进《婚姻法》中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妇女的参政,没有妇女的声音,那么这样影响到妇女利益的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就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从妇女自身的特点的角度来看。原来在传统的那样一种对妇女的定位的那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这么说,说女人小心眼,女人感性,女人不懂政治,女人不适合当官或者不适合参政。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女干部,她的那种能力;她的那种胆识;她的那个政绩;完全能和男干部媲美。而且特别是在长期的那种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形成了一种比较细心的这样一种特点,比较考虑他人的这样一种特点,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而且在处理问题中比较有人性化。那么她这样一些特点,实际上对一个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现在我听到很多男干部都在说,说跟妇女干部在一起就发现妇女干部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说她们特别认真,特别吃苦,说她们特别廉洁等等等等。当然我也觉得这也不是全部,因为女干部也有不能吃苦的。但是就我听到很多的反映来讲,就是说确实女干部有女性由于她原来的社会性别分工导致她形成的女性的那种特点,对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优点,而不是缺点。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女性的这样一种优点,然后利用这个优点,然后把这个优点作为我们一个参政的优势来争取参政的权利,这是一个从妇女自身的特点来看。另外我就说得再大一点,那就从我们党和国家所提出来的我们的远大的目标来看,就是说你要实现小康社会,而且“十六大”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建设,那么这些是空的吗?不是,它要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改革方面,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让所谓的边缘人群,她的声音能够发出来,能够表达出来,那么她的利益能够在国家决策中能够被考虑到,那么妇女参政就能促进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那么因而妇女参政它实际上是应该被包括在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中的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里要警惕一个什么误区呢?就是说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妇女参政是妇女人权的一种表现,那么是要使你的利益能够得到表达,你的声音能够被听见,你要考虑到妇女的利益不应该在缺乏性别视角的这样一种决策中被忽视,所以妇女参政的这个意义在这儿,就是男女平等促进。在这点,这是最关键的。那么现在我说一个误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有些人就以为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向男人夺权或者说你妇女参政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你觉得原来男权社会压迫了你,那么现在你拿到权利以后你去压迫男人,我觉得男人这么想是不对的,如果妇女要这么想也是错误的,我拿到权利我要压制男人,不是这样的。那么妇女参政实际上要达到两性平等,也就是建立两性的平等伙伴关系,这是参政的目标。所以这样我就接着下面说到了,就是说妇女参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它的目标:一个是量的方面的目标;一个是质的方面的目标。所谓量:就是说我们的妇女参政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妇女干部应该有多少比例。比方联合国提出占30%的比例,最起码的比例,现在在世界范围很多国家都对妇女参政的比例做出了规定:比如说挪威,那么挪威政府规定,就是说政府所属的各种委员会、理事会中的女干部要达到40%,这是他们规定的比例。那么有的政党也提出,这个政党的党代表,它的党员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也要达到20%、35%、40%都有不同的规定或者它这么规定,它是说在一个政党代表中的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少于40%或者说任何一个性别都不能多于60%。那么就是说这个比例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就刚才我其实已经谈到过,就是说你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话,你就发不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妇女参政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当然最理想就是50%,因为妇女的人口和男子的人口是一样的,各占50%。那么在一个权利机构中就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妇女没有这个权利,那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现在比例可以提得低一点,然后达到30%以后,它可以到40%,它可以到50%,这是一个参政的指标。 那么还有一个参政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妇女参政要为妇女说话,要表达妇女的声音,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数量如果达到了,但是你说的话跟男人说的如果是一样的话,你这个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不对?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虽然达到了20%、30%、50%,但是你说的话跟有男权思想的那个官员说的话如果一样的话,那你就不用参政的,那你就没有必要参政了,因为你跟他说的一样。所以妇女参政的一个质的衡量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看这个参政的妇女,能不能够为妇女说话,能不能表达妇女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说对妇女参政的那样一种意义,她的那个参政的目的,为什么要参政,参政的目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联合国在我刚才讲的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那么提出了《行动纲领》,它的12个关注领域,每一个关注领域都强调一个什么问题呢?都强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在政治问题上,在参政的问题上,你要纳入决策主流,要考虑到妇女参政的意义,妇女不是参政的弊病、弊端,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妇女参政,这样把社会性别这样一个视角纳入了参政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现在联合国各个机构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它要把社会性别纳入联合国的各个机构的决策主流。联合国你扶贫,你反对战争,你要和艾滋病做斗争,你要开展在世界范围内的扫盲等等等等那么所有这些领域中都有性别问题。艾滋病这个问题,妇女处于弱势,由于她在生理上的弱势和生理结构上的问题,还有她的社会地位的弱势,她不能够抗拒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如果你这些问题讨论没有性别视角的话,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谈论妇女问题,不是就妇女谈论妇女,而就这个社会的平等、发展与和平来谈,它是一个权利的问题,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妇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是妇女参政了,你这个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你那个参政大大打了折扣,那你顶多证明你自己可以当官的,可以参政的,但是不能证明你理解了妇女所处的那种困境。那么你作为一个女性,你就没有为女性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你怎么为妇女说话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刚才说了妇女参政是促进民主化的过程,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妇女参政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那么现在有专家学者研究,事实也是这样子的,就是说在中国来讲妇女参政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当然我这里说的参政主要是指的狭义的参政那个意义上的参政,就是当官,进入决策层的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参政。 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妇女参政主要有三种途径,那么这三种途径我们都可以发展出一些策略来促进妇女参政。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

妇女解放是针对人类社会的男权制压迫而出现的世界性运动。严格来说,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近代的戊戌维新时期。与西方妇女运动萌发于自我意识普遍觉醒的女性群体不同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妇女解放的呼声,最早发自受西方启蒙思想熏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男子中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进化论学说为指导,从民族改良的角度看待妇女问题,把解放妇女看作是维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禁缠足和兴女学为具体措施,倡导妇女解放。事实上,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国门被强制打开之后,社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了,平等与女权的观念作为外来文化的一部分被传了进来。在西方的先进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苦难现实的双重影响下,妇女问题被提出。但它的提出,不是出于女性自身对于性别压迫的认知,而是由进步男性首先发出呼吁:女性占人口一半,"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欲求争雄泰西,其可得乎"。为了救亡图存,国富强兵,就要动用女性这个资源,目的是使"执业之人可增一倍,土产物宜亦增一倍,各处税收亦增一倍。"这种从国家、民族大局出发,倡导和实施妇女形体解放、妇女教育的主张,在晚清之际大行其道。 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妇女解放运动应该感谢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男人都应征入伍,各国就号召妇女从家中走出来,参与社会工作。一大批能干、明慧的妇女产生了。这样大多数妇女就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其获得了许多令人尊重的职业,并深入男人工作的领域。从而在政治上也获得了话语权;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高了政治地位。这样,她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男权社会再也无法压制女权运动的发展了。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只有中国的[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运动简介 妇女解放运动即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在私有制社会,争取妇女解放意味着首先要制定保障公民在种族、性别、财产上完全平等及婚姻自由的法律。社会主义时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逐步实现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平等。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衡量标准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①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②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③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④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⑤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编辑本段]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妇女解放运动都有 着自己的特点;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编辑本段]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编辑本段]妇女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编辑本段]妇女参政途径 那么第一种途径就是任命制,那么这个任命制特别是在高层的领导干部中,这是一个普遍的干部参政的途径。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或者上级领导,他头脑中有性别意识,他能考虑到这个干部她被提拔上来以后她能够为妇女来谋利益的话,那么他认命这样的干部,它马上很见效。但是它也有弊端,它有什么弊端呢?就是说他任命的这个妇女如果她要没有性别意识,她去当了女干部、女领导,但是由于她自身没有性别意识的话,那么她可能虽然身为女性,但是不为女性说话。那针对这个任命制,我们应该有些什么策略呢?那就是应该对领导部门组织部门男性主管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怎么能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女干部,怎么能够选择更多的女干部,进入决策层,为什么要选她们?现在中央党校有个妇女研究中心,他们现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后备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希望能够将来有所见效那么对于妇女参政来讲,广义的参政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女性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不仅是关注,还要对它发表意见,有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参加选举,你去不去投票,那么就和你对这个政治的关注就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你的政治态度就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对某一个政策我不满意或者说我有什么我自己的意见,希望领导能够采纳,那我可以积极发表我的意见,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或这样的活动,我们管它叫做广义的参政。 那么狭义的妇女参政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妇女能够进入党和政府的这样一种各级的领导机构,进入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管理的阶层,作为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来发挥你的作用。那么这样一种参政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当官。所谓当官?就是你进入这个决策层,这是狭义的参政。 妇女解放运动事迹 蔡畅(1900~1990),女,原名咸熙,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人,出生于井字镇杨球村光甲堂外婆家。1914年,考入湘乡县立二女校读书。其时,被父亲许给一个财主做儿媳,遭到其母葛健豪、兄蔡和森及本人的坚决反对。在母、兄的支持下,出走长沙。1915年,考入长沙周南女校免费就读。次年春毕业,留校教体育。期间,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参加湖南教职员工联合会。是年10月,与向警予等一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与母、兄、向警予等赴法,入蒙达尼女子公学读书。 在法期间,加入新民学会、工学世界社等进步团体。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了“二·二八”活动、“抗借款”运动和“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运动。民国12年与李富春结婚。后与李富春、聂荣臻等奉派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8月归国。之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副书记,被派参加国共合作,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法文翻译,与邓颖超、何香凝等领导妇女运动。1927年 4月,在中共“五大”会上,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后宣布退出国民党,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 6月,由上海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翌年到达陕北,历任中央陕甘省委委员、统战部长、组织部长、庆阳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5年 4月,在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会议,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东北局工作,兼任东北局妇委书记。并致力于国际民主妇女运动,先后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执委、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蔡畅因李富春被打成“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而受到冲击,被诬为“俱乐部老板娘”,但她坚贞不屈,与林彪、“四人帮”作坚决斗争。 蔡畅身居高位,在生活上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1975年李富春病逝后,蔡畅将老两口长期节省下来的10万元人民币,连同利息,一并交作特别党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蔡积极响应党中央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号召,主动辞去党和国家的一切职务。1990年9月1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0岁。蔡畅在临终前给全国人民留下的最后遗愿是: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埃德加·斯诺夫人韦尔斯女士在《续西行漫记》中写道:“蔡畅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者”,“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 索引序列
  •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女性刊物
  • 1949年7月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 1949年七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 1949年七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创刊
  • 1949年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