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发布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山东师范大学 [英]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长清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约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校56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一级学科15个,硕士点二级学科122个。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本资料来源于你可以自己进去看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约400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建校57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以育人为本,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 ,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人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等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1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08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17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现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基地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工程。1个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资助实验室。学校主办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尤其是我校与国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创办、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602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硕士学位教师780多人。设有5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12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近年来,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0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人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2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另外,学校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2003年起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研究生考博录取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重要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2005年,被SCI收录科研论文167篇,居全国高校第63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5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是山东省基 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 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注:文中有关数据截止到2007年7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传真:0531-86180066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0015、86182222 传真:0531-86180017 学生处(学工部)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招生办公室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0531-89611808(传真)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约 400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建校57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以育人为本,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 ,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人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语言文字工 作等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1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 究生31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08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17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现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基地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工程。1个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资助实验室。学校主办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尤其是我校与国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创办、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 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602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硕士学位教师780多人。设有5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12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近年来,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0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人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2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另外,学校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2003年起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研究生考博录取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 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重要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2005年,被SCI收录科研论文167篇,居全国高校第63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5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社科研究管理先 进集体”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 了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是山东省基 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 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注:文中有关数据截止到2007年7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传真:0531-86180066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0015、86182222 传真:0531-86180017 学生处(学工部)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招生办公室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0531-89611808(传真)

现用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6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原名为《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根据鲁选发1985(63)号文件,学报改名为《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刊为季刊,每期12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多次获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选的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

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学校本部校区图书馆、净月校区图书馆和教育信息中心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8300平方米,阅览座位5045席;现有纸质藏书约343万册(含声像资料和各院所资料室藏书),各种数据库117种,该馆自建特色数据库20个,电子图书92万册,线装古籍32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重要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 学术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1年,双月刊。本刊为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1951年创刊,季刊。本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该刊由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宝教授任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许国良编审任常务主编。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生物学文摘》(BA)等多家权威学术文摘期刊和数据库收录。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此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源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和吉林省第八次全省期刊等级评审“自然科学类十佳期刊”。外国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2年公开发行,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此刊内容涉及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及流派;外国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道德教育、农村教育及教育改革动向等,并以东北亚教育为重要栏目。 该校还主办《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物理实验》、《外国问题研究》、《古代文明》、《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等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周期:季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62/C。国内邮发代号12-21,国外邮发 代号:BM357。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 该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刊登的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等国家级奖励;荣获吉林省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多篇。本刊在《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转载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学报前列。其中,历史学论文转载篇数居高校文科学报之榜首。海内外报刊经常转载介绍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在海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读者对象: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本刊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编辑方针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力求保持其学术性特点为根本,以学术价值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本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成果,其主要栏目有:应用数学,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数理统计学,高能核物理,理论物理,结构化学,应用化学,运城盐湖卤虫研究,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山西地方区域性地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现本刊发行国内外,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各自然科学类科技工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自 1986 年创刊以来,始终将提高刊物质量放在编辑工作的首要地位,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的磨练,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编辑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人员与作者队伍,同时本刊所发表的许多科研成果,也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数学物理栏目被国家一级检索期刊《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摘录率高达 90% 以上;生物学栏目所开辟的“运城盐湖卤虫研究”专栏独具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以山西地方区域研究为特征的地理学栏目,对山西地方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自被批准为正式学报以来,随着期刊影响的不断增大,《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已成为:《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 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武海顺副主编:王剑波张献明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449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263/N国外发行代号:Q1778国内发行代号:22-179 数学研究物理研究化学研究生物研究地理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  约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是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 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与资源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科学和科学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等 。2 来稿要求1 来稿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 ( 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学位和研究方向等 ) 、中文摘要、关键词 (3~8 个 ) 、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如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请在文稿首页注明,并列出批准文号。2 摘要应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一致,包括题目、作者姓名 ( 汉语拼音 ) 、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正文用第三人称,英文摘要请用打字机打出或用印刷体书写。3 来稿标题应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用字规范,节段序号分别用 1 ; 1 ; 1 表示,并打印在 16K 纸上,来稿请附华光、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或 Word 编排的软盘 。4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 ( 包括黑正体、黑斜体及白正体、白斜体 ) ;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5 文中图、表选取最必要的,切勿过大,插图请用绘图纸清绘,墨色要黑,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用印刷体,并与正文一致 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 除制版用图外,文稿中还应附有底图。6 参考文献务必规范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 文献序号以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期刊书写次序为:作者 论文题目 期刊名 ( 外文可缩写 ) ,年份,卷号 ( 期号 ) :起止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图书书写次序为:作者 书名 版次 ( 初版不写 ) 出版地:出版单位 , 出版年 起止页码 译文、译著务请注明原作及译者姓名。作者为多位时,请写出前三位作者姓名,其后的作者可缩略为等 外文文献请用打字机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3 本刊为季刊,多数稿件要寄往校外专家审查,如 6 个月内接不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因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4 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说明 稿件一经刊用,酌致稿酬,并赠送刊物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及有关数据库,相应稿酬与印刷稿费一并支付,不愿意录入该光盘发行者,请在来稿中注明。5 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历史回顾与期刊演变 改革开放之初,高教学术事业百废具兴,尽快创办我校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以促进我校自然科学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在当时就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在学校领导和学报编辑部领导的关心下, 1985 年 9 月成立了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筹备组,筹备组由学报编辑部主任、社科版主编尹世明领导,成员有:高仁恒、马志正、王剑波、张海霞,由此拉开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编辑出版工作的序幕。 1985 年 9 月至 12 月,编辑人员深入各系开始组稿, 1986 年前半年编辑、排版, 1986 年 10 月创刊号正式与读者见面。 1987 年,为提高学报的影响和开创学报工作局面,学校任命年仅 33 岁的侯晋川教授为主编。 1988 年初,为加强自然科学版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任命王永明同志任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高仁恒、马志正同志为副主编( 1989 年 9 月,王永明同志调离学校)。 1997 年 7 月,为加快学报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和处理日益繁重的日常工作,加强学报编辑工作的规范管理,学校任命王剑波同志为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1997 年 9 月,为了自然科学版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了以侯晋川教授等 16 人组成的编委会。 1999 年 9 月,自然科学版成为正式期刊,学校对编委会和编辑部进行了改组,成立了由侯晋川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武海顺、王剑波同志为副主任委员兼副主编,由各理科系学术骨干共 17 人组成的新一届编委会。 2003 年 5 月,随着我校自然科学学术研究的高速发展,学校对编委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组成了由 23 人组成的编委会,其中校内委员 20 名,校外委员 3 名。?18 年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得到了历任学校领导陶本一、谈浩良、黄志胜、邵壁华、齐峰、常乃军同志的鼎立支持,也得到了历任学报领导尹世明、曲家源、陈建中、畅引婷同志的关心与支持。 18 年来,自然科学版从筹备、创立到发展,走过的每一步无不倾注着历任编辑的心血,先后在学报自然科学版担任编辑的有王剑波( 1985 , 9 —今)、张海霞( 1985 , 9 — 1991 , 3 )、王言( 1987 , 4 — 1989 , 7 )、茹英杰( 1988 , 9 — 1991 , 7 )、段麦英( 1995 , 4 —今)等同志,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自然科学版学报的今天。《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创刊于 1986 年,原刊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刊号仍延用山西师大学报刊号晋刊 012 号,刊期为半年刊,自办发行,工本费 0 。 65 元,印数 1000 册。 1987 年期刊实行全国统一标识,《山西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被批准为省内期刊,刊号为: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 0058 号,半年刊,每期 96 页, 16K ,工本费 1 。 20 元,自办发行。 1991 年,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变更为:山西省报刊准印证第 0170 号。 1992 年刊号变更为: JK14 — 1029 ,季刊,每期 80 页, 16K ,工本费 2 。 50 元,自办发行; 1995 年 7 月,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改为:山西省内部期刊准印证第 0303 号,季刊, 16K , 80 页,工本费 2 。 50 元,期印数 1000 册; 1999 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统一刊号为: CN 14-1263/N ,国际连续物刊号为: ISSN 1009-4490 ,季刊, 16K ,每期 96 页,定价 5 。 00 元,期印数 1200 册。 2004 年第一期开始页码增至 112 页,定价 6 。 00 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自创刊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遵守国家的有关出版法规,有明确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专业范围。《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是反映本校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促进我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贯彻科教兴国方针,推动山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其办刊宗旨。?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自 1986 年创刊以来,始终将提高刊物质量放在编辑工作的首要地位,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的磨练,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编辑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人员与作者队伍,同时本刊所发表的许多科研成果,也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73 年 11 月。初名《山西师院》。 1985 年 1 月,随着山西师范学院的升格,《山西师院学报》改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委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自 1973 年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理论界和编辑出版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多次表彰。 1979 年 12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学报“先进集体”奖; 1985 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学报立功嘉奖; 1993 — 2001 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多次被评为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1999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名列第 12 位), 2000 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畅引婷副主编:车文明樊增强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5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072/C国外发行代号:Q700国内发行代号:22-5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学术争鸣三晋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传播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稿  约《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妇女研究、编辑出版研究、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改革与实践,以及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晋国史研究、山西作家作品研究、山西戏曲文物研究、黄河文化研究等。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学报编排规范的相关要求,凡给本刊来稿者,必须具备以下项目:1、文题: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同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2、作者姓名及简介:署真名,并在篇首地脚标注: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等。3、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3、摘要:用 200 — 300 字概括文章主旨,以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不用评价性和提示性的语句。4、关键词:主要是指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 — 8 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 [1][2] ……以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出处标注同一序号,并用( PXX )标注引文页码。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5.1[ 期刊 ]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2[ 报纸 ] 作者.文题.[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5.3[ 专著 ]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4 论文集 ] 作者.引文文题.[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5[ 学位论文 ]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6 、注释:主要是指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引,在该页地脚注文。7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的文字、图片,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8 、投稿务必写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联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沿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 年 11 月创刊。其前身是晋南师专时期的《教学动态》( 1963 年创办)和山西师院前期的《山西师院》校报( 1964 年创办),相当于现在的校刊,主要反映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教学动态。 1973 年 11 月,《山西师院》由不定期出版的报纸改为装订成册的期刊, 12 月“创刊号”的出版标志着《山西师大学报》正式诞生。这一期的《编后记》称“《山西师院》是综合性的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但从此时开始,事实上作为季刊出版从未间断。 1978 年 12 月,《山西师院》更名为《山西师院学报》,开始省内发行。 1978 年第 4 期的目次页和封四都明确标示出“哲学社会科学版”“试刊”的字样,表明《山西师大学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0 年 10 月 15 日,经山西省委和山西省出版局批准,并颁发期刊出版登记证,号码为晋刊第 012 号,通过邮局在国内公开发行,代号为 22-5 。 1981 年 10 月 21 日,经山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山西师院学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公开发行,国外邮发代号为 Q700 。 1984 年山西师范学院升格为山西师范大学, 1985 年 1 月《山西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1987 年 8 月,在全国期刊重新登记时,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为本刊签发了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072/C 。 1989 年 6 月,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又给本刊登记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ISSN 1001-5957 。?历任主任、主编、总编辑?1973 年 11 月— 1975 年,周敬飞任院刊室主任。?1975 年— 1987 年 2 月,尹世明任学报主编。?1982 年 10 月— 1987 年2月,尹世明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7 年 3 月— 1990 年8月,黄志胜副校长兼任学报主编,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主编;谢恒山、曲家源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89 年 7 月— 1995 年 5 月,黄志胜副校长、邵璧华副校长、宋守鹏副书记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5 年 5 月— 1999 年 4 月,宋守鹏副书记、谈浩良副校长、齐峰副校长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陈建中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7 年 7 月— 1999 年 4 月,畅引婷任社科版副主编。?1999 年 4 月— 2003 年 4 月,齐峰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和社科版主编;畅引婷任编辑部主任,兼社科版常务副主编。?2002 年 2 月至今,畅引婷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2003 年 4 月至今,常乃军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畅引婷任社科版主编,樊增强任副主编。?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除社会科学版外,还出版有自然科学版、体育科学版两个学报, 1992 年创办的教育科学版(省内发行)于 2000 年 1 月停办。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独创,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等特点,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约400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建校57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以育人为本,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 ,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人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等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1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08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17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现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基地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工程。1个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资助实验室。学校主办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尤其是我校与国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创办、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602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硕士学位教师780多人。设有5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12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近年来,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0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人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2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另外,学校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2003年起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研究生考博录取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重要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2005年,被SCI收录科研论文167篇,居全国高校第63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5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是山东省基 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 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注:文中有关数据截止到2007年7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传真:0531-86180066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0015、86182222 传真:0531-86180017 学生处(学工部)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招生办公室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0531-89611808(传真)

山东师范大学 [英]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长清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约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校56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一级学科15个,硕士点二级学科122个。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本资料来源于你可以自己进去看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约 400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建校57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以育人为本,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 ,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人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语言文字工 作等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1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 究生31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6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08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17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现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基地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工程。1个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资助实验室。学校主办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种,尤其是我校与国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创办、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 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602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多人,硕士学位教师780多人。设有5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12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近年来,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7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0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人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2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另外,学校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2003年起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研究生考博录取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就业率 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重要科研项目12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2005年,被SCI收录科研论文167篇,居全国高校第63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5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社科研究管理先 进集体”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 了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是山东省基 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 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注:文中有关数据截止到2007年7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传真:0531-86180066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0015、86182222 传真:0531-86180017 学生处(学工部)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招生办公室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长清校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长清校区办公室电话:0531-89611808(传真)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这个不是的哦,国内学报有一些是SCI,但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的不是。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

兄弟,好学校啊,真的,我有三个同学从湖南考到了那儿,呵呵,祝你快乐,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创办于1950年,1952年原齐鲁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我校。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建校五十五年来,学校共为国家输送了15万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25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70余名,副教授、副研究员670余名;博士生导师89名,硕士生导师5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余人,硕士学位教师600余人;学校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还聘请了5名两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师大学子上下求索,奋发成材。1997年以来,学校共有7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9项获得省级奖励,6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教学研究立项。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2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6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1990年以来接受长短期留学生1500多人次。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 学校目前拥有三个校区,占地1200多亩,本部设在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坐落在济南长清大学园区占地300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图书资料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学校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设备,藏书总量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6000种,电子图书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藏有古籍书目17万册。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64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首批试点单位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并同时开展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为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材,学校设有校长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学位论文奖,以奖励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研究生。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这个不是的哦,国内学报有一些是SCI,但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的不是。

山东师范大学 [英]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长清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约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校56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一级学科15个,硕士点二级学科122个。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本资料来源于你可以自己进去看

  • 索引序列
  •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 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哪个
  •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是
  • 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