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资营销论文

农资营销论文

发布时间:

农资营销论文

渐渐地,它爬上枝头,映入窗棂边,一时兴起,便独上轩榭台,享受着这静谧的夜色。月光之下,是广裹的土地,经过月色的洗礼,显得无比晶莹。微风袭来,夹带着淡淡泥土味,似有似无,沁人心脾。此刻,我思绪万千,想着我们憩息的国土,浸润了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想着那浓浓的爱国情感和那守卫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历朝年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注民生,就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他们是上帝的"宠儿",虽与世长辞,但却名垂青史,为后人所尊崇。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那一抹残阳,一片荒漠,我想到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毫无怨言,我想到了放弃绿洲夹河而列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来换取和平的王昭君。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她对着残阳,望穿秋水的双眼,还有那一颗随民族史一起跳动的爱国心。面对国家的荣辱,我想到了爱国将士岳飞,想到了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和那"收拾旧山河"的慷慨激昂,想到了那长着青苔的墓地,和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口号;想到了他的义薄云天……往事不堪回首,一支无形的匕首从背后袭来,刺入胸膛,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名。他们是爱国的,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河,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奋战,为国捐躯,他们走了,但他们那爱国灵魂还在,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向我们走来,带着"铁"的精神,向前迈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敢于进取,自强不息。虽然我们还是青少年,但我们坚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而贡献自己力量,唯有国防在,剩有兴旺处。面对国防建设的日趋完善,我看到历史的前进,中华在崛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在不久的将来!愿自心出,精需自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而这美好愿望的实现,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同样,民族的兴盛,国家的繁荣也需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换取,而他们-昭君和岳飞等民族英雄,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他们英名辉煌千古……魂牵梦萦多少次梦里神游,梦到守卫过疆的哨兵,他们为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强而坚守岗位,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夜还是那样静,那样美,我的心潮早已澎湃,那赤诚的爱国心。

眼前的农资经销商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除了常见的农资赊销外,农资经销商渠道扁平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促使经销商开始改变策略,正悄悄地进行着一场自我蜕变。而通过这三项措施的变化,让资金真正流动起来,才是农资经销商决胜的关键。农资促销会一、旅游经济中的营销变化农资营销中,通过旅游进行客户资源的情感推进,是近年最为常见的方法。今年我参加了几个旅游推介会,也听同行介绍今年旅游中的营销变化,比较欣慰的是,旅游中和旅游后不再有专门的营销收款活动了,但产品推介还是有的。这从表面上看到好像与从前没什么差别,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夹杂着营销收款的旅游已经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从前在营销过后,收到的现金也不是很多,还不如不做,让经销商们着急着来问。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旅游会,厂家本来带经销商旅游,在其中要安排半天一晚的产品推介和收款活动,目的是在销售淡季让经销商打点款,按照往年规矩进行打款计息活动。可是临到旅游跟前,厂家做了个决定 ,不再进行各项活动,让经销商好好玩一玩就好。其实这只是一个策略,在旅游中,就有经销商问厂家领队,是不是旅游后就要收款了,厂家领队说不知道,没见有安排。这样,一些老经销商反而感觉有点意外,不断在猜测厂家这是怎么了?也有一些新经销商倒是不感觉意外,这样的纯旅游反而能拉近对厂家的亲和力。经销商组织的旅游活动也有这样的风向。这次的旅游,不再是召集乡村两级经销商,主要组织了一些购买达到一定数量的农户来参加旅游。一位农户10亩地,上半年购买了15袋肥料,也被邀请参加了旅游,自己都搞不清为什么会邀请他,一再追问才知道,因为他出的是现金,没有赊账,这次旅游是给他现金购肥的奖励。说是奖励,还不如叫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我们改了模式了,以后谁现金买肥,就有旅游奖励。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据说村里百姓被感染了,认为现金买肥就有旅游的实惠。当然这只是一个营销,却可能会改变农民的购买模式。化肥产品升级二、产品升级中的销售正规化今年几个相识的肥料经销商都在跟我沟通一件事,就是自己经营的产品总感觉不如人家的。不管是产品升级情况、质量情况、价格情况、促销情况,总感觉别人的力度比自己大。我的看法是大家都在变,促销力度都在加强,在大力度促销的过程中,必然推动竞争对手拿出更大的力度,这就形成了一种促销比拼的销售格局。这种形式好不好?我感觉也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点是农民得实惠了,但是经销商传出的劳力和财力都提高了,对于产品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以假乱真、忽悠的方式进行销售是一种打击;不好的一点是大家都疲于竞争,平时几乎都在考虑怎么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注重了变现,同时发现产品才是变现的根本。一些老产品必须赋予新动能才行。一家经销山东大品牌的经销商告诉我,公司正在升级一款复合肥料,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升级,将鱼蛋白有机质添加进普通复合肥中,但是出厂价格不变。这个意思就是在产品更新的同时,不增加经销商的促销压力,反而有竞争力。给经销商的要求只是一个量的问题,这个经销商告诉我,他喜欢这种营销,准备用这款肥料进行一场收现活动。我也感觉这是个好办法。是切实将赊销行为的根子给找到了,也同时解决了经销商的痛点。化肥销售三、赊销过后的现金变革今年6月份后,又有一些经销商不想干了。实在干得感觉没有什么意义了,付出不少的辛苦,拿回来的都是账单。这个我也遇到了。非常反对赊销的我,今年相信了一个乡级经销商的“花言巧语”,说好的货到了给款,这也不算什么赊销。可是货到了,乡代说等上几天给,然后就是又几天,再后头就是几月,再后头就是今年也怕给不了了。我逼得越紧,他越不给钱,真正领教了一回赊销的苦。赊销其实将人脉给搞得都挺伤心。今年还有赊销的,有的赊销得还是比较厉害。之前说好的什么时候给,据我所知,很少有兑现的。实实在在伤了不少经销商的心。仔细一把脉,我们发现,赊销本来就是一个资金周转,他们并不是没有现金,而是将现金转用到其它更急用钱的地方了,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并不是人们付不起钱来买化肥。真正转变赊销的还是正在发展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合作社发展。在一体化运作中,由于有几项收入在一起,是要算总账的,所以即使不算单项资金,为了发展,都在想办法运转回现金来。当种植的产品变成商品通过自己销售后,资金拿在了经销商手中,而肥料款永远比粮食款少,而粮食款有的还是用现金来购买的。这种操作已经超出了化肥销售的范畴,其意义也已经在化肥赊销的层级以上,这种格局自然地将赊销变成了不可能。所以,能够看到的是,行业操作在改变,那种单一销售肥料的格局已经变成了多种经营的资金链协调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操作本身不允许出现赊账,不然一体化经营就成了梦想。经营者从一开始的模式设计中就杜绝了赊销,这也许是将来肥料销售的一种升级了。现金购买四、资金流动对农资经销商的重要性不管是现金还是赊销,都是在不自觉过程中形成的。而当某种形式变成一种特性的时候,就会出现混乱,而现金永远是构成买卖的基础。农资经销商在现金与赊销的混战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在不断试错中找回到了现金销售的方法,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其实也是跟忽悠团的操作中学到的,把握住农民的需求就会有现金,而且遵循了资本运作的现金核心,买卖才会长久。产品流通让资金流动起来,是当前农资经销商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不管在旅游中的人情感化,还是农资产品的升级改造,还是赊销后的农资经销商痛定思痛,发现现金销售来得这么容易,概括起来就是打造现代农资营销的有效理念,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就会变得这么简单,现金销售原来没这么难。可是我们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难才找到方法。

农资市场营销论文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一,关系营销,它是建立发展良好的顾客关系上的一种市场营销体系,让顾客保持对某个企业或某一品牌商品的高度忠诚。因此建立和谐有利的商业关系,需要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它们强调不仅要争取顾客和创造市场,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顾客进行科学的细分与管理,方法比较灵活多样。一般适合第三产业。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顾客俱乐部、顾客信用卡、会员卡制度、对重要顾客设立专门的关系经理等等方法,对顾客进行主动管理。二,整体营销,整体营销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把市场营销与公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扩展到了针对环境因素中所有重要行为者的营销。它包括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职员、财务公司、政府、同盟者、竞争者、新闻传媒和一般大众,核心思想是合作。三,直销,直销是一种分销商业模式,它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体,没有中间销售环节,可以度量销售效果,企业利用销售人员可以把产品直接销售出去。像安利、玫琳凯是国内直销典型的成功案例,它们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加上专业服务和利润倍增的模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如今不少企业也在尝试效仿这种市场营销模式。四,服务营销,对于一个服务性行业来说,提倡服务营销对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营销也叫有形商品的无形营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手段极其先进,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已经到来的现代社会,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质量、科技含量等不相上下,产品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消费者购买时对商品的判断与选择,主要不再只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无形属性的一面,

额~个人觉得~~你还是自己多参考下(现代市场营销)吧~~~多看下文献~多总结下别人的经验~找到自己的灵感好好写吧

2006年,湖北宜化的磷复肥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 8月新增的产能使2007年的宜化磷复肥达到了200万吨。今年7月,个别企业在数省低价倾销时,湖北宜化在其相同的区域用234模式推行提价、亮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金秋行动》,并大获成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仅步入磷复肥业四年的湖北宜化,这么快就适应了市场,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本文分:市场成因、企业内涵、模式理论等三个部分,来探讨湖北宜化创造的营销战术《234模式》的出现与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内涵 文化 机制 规律 2006年的磷复肥市场,为什么会使湖北宜化去主动研究和适应市场规律?为什么会诱发湖北宜化创造出《234模式》的营销战术?要从理论上研究《234模式》形成的原因,就要从产生它的企业内涵开始,研究它为什么会在湖北宜化出现,出现的根源与基础? 一、湖北宜化简介 历史:湖北宜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随全国小氮肥热上马的一个地方国营的小氮肥的企业;几经发展,到了2000年,形成年产销8亿尿素、碳铵的一个中型化肥企业,并于1996年上市,称为“中国氮肥第一股”。在90年代末,湖北宜化也和全国所有的小氮肥企业一样,面临着农资市场放开的阵痛,从计划经济突然一步跨入市场经济,使企业陷入破产的边沿。在企业等待破产之时,蒋远华博士临危受命,用全新的概念来指挥企业与市场对接,在对接的阵痛中创造了能吃饭的“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的管理模式。从2000年8月到今天,湖北宜化发展成:中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中国盐化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合成氨和第二大尿素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酸一铵生产企业和中国五大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五年的发展,使湖北宜化集团核心控股公司企业拥有总资产100亿元,下辖10多家子公司,2006年计划销售收入100亿元。 化肥与化肥水平:宜化集团的主导产品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是国家表彰命名的《全国十大种粮大户》共同向农民推荐使用的唯一化肥。湖北宜化为生产 “高纯度、高肥效” 的黄金肥,率先在世界上第一次将粉煤成型气化装置大规模用于尿素生产;发明了变压吸附脱碳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使合成氨的氮纯度高达5%。世界首条胶磷矿双反浮选装置在宜化里程碑式的投产,标志着宜化自主开发的重介质加双反浮选选矿工艺生产的有效磷含量稳定在95%以上,确保了高纯养份化肥生产成为现实,使宜化肥的养分纯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二、世纪初的对接创造了宜化飞跃的基础 没有上世纪末的化肥行业从计划经济突然一步跨入市场经济的阵痛,就没有化肥业的行业性的困境,也就没有蒋远华博士的临危受命。1996-2000年的五年,是市场经济对中国二千多年集权农耕的一次最集中、最有效的轰击!特别是在体制上,几乎炸垮了集权农耕的基础,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思想震荡。这次轰击使全行业懒惰的(随偶具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受到致命的一击!全行业的亏损为行业的精英凤凰涅盘似的脱颖而出,准备好了外部发展的条件与基础。这五年的阵痛,对化肥业来说,可用红军长征时期的“湘江战役”来说明行业的困境程度。 当时的湖北宜化没有任何信誉,只有债台高筑和四面楚歌,蒋远华博士就是这时出现的行业精英凤凰涅盘的代表。他唯一的条件:是在贫困线下生活的职工要吃饭的呼喊!唯一的优势是全新的市场观念。在吃饭高于一切之的当时,创造出:“把干毛巾拧出水来”的概念,大刀阔斧的精简人员,挖空心思的从小改小造到大胆的技术创新。在吃饭的矛盾刚缓解,蒋远化就及时推出:“统一价值观”的理念。为统一价值观,创造出吃饭的“宜化文化”。在文化的理念下,为提高工作绩效和员工斗志,推行与绩效挂钩的高于当时数倍的年薪工资制。为得到企业信誉,用打歼灭战的战术,打造宜化信誉,用典型效应来重获银行的支持。为了获得高效益、低投入的领先市场的发展先机,创造出“比较管理”的企管模式。蒋远华利用行业阵痛带来的危机环境,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用全新的概念来指挥企业与市场对接的过程,并在对接的阵痛过程中,创造出能吃饭的“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的企业独有的管理模式。 事隔五年,我们回头再看这段历史,可以这样总结:湖北宜化是在没有饭吃的高压环境中,用想吃饭的思想做原始的动力,创造出一个符合与适应市场规律的凤凰涅盘的新宜化来。全新的市场规律观念,创造出湖北宜化全新的企业理念,既“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全新的企业理念在世纪初完成了与市场对接和创造了宜化飞速发展的基础!所以湖北宜化是概念管理的一个经典。 三、宜化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群,自然约定俗成的统一习惯和风俗既价值观;所以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域性和自然性,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在2000年创造出来的,经5年发展的宜化文化的内涵是“个人修为与团体荣侮的浮沉血肉相连”。在湖北宜化,比较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着:每一名员工为自己所在的团体创造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的人生辉煌。这种近乎乌托邦的统一价值观,出现的基础就是湖北宜化这个社团,在生存还是死亡的2000年,选择了生存后,在生存意识的团结奋起的思想价值观上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新的价值观约定俗成下,宜化度过了难关,走出了困境,步入了辉煌。在具有民族惰性的中国,不到生存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是不会产生群体统一的价值观的,所以说没有2000年的艰难困苦,就没有今天的宜化辉煌。宜化文化在具有民族惰性的中国,对湖北宜化起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随时对随偶具安的思想敲响警钟,特别是在饭吃好了之后,铲除了富贵思淫欲,久安忘奋起的思想基础。因为宜化文化有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建立在比较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体制和风气上的竞争文化。这个竞争文化几乎沁入到宜化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上,宜化人的竞争意识只要放松一点,马上就有危机!轻则月收入大大降低,重则就被淘汰。个人的价值与荣辱和个人在团体的业绩血肉相连,所以,宜化文化打造的竞争与优胜劣汰的机制,是宜化文化对湖北宜化的最大贡献,也是湖北宜化能在五年内从8亿发展到100亿的秘密所在。没有宜化文化,就没有湖北宜化的今天,更没有准备挺进世界500强的明天。就这个意义来说:宜化文化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四、湖北宜化的战略优势 湖北宜化发展迅猛。今年8月收购了重庆索特集团,计划建设个300万吨水泥厂,在越南、云南各新建了一个年产30万吨的尿素厂。生产上推行超能力、降消耗的管理。在销售上,推行的是无库存营销。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的资金流量第一的责任目标。这些在管理上是用比较管理支撑的,在思想行为上是用宜化文化统一的,在战略决策、战术制订上是用追求规模效益最大化的概念要求的。为了挺进世界500强,宜化的战略优势是:资源和能源。宜化为了长期发展,从2003年起,就推行双源战略和市场前移战略。市场前移,就是在重要市场设厂。双源战略,就是在资源和能源上先期控制:一是买矿山(一亿吨储量),二是在资源地云南建厂,三是获得三峡直供电。资源和能源是宜化最大的战略优势。 五、湖北宜化磷复肥的前期营销 湖北宜化是2000年用40万吨一铵进入磷复肥业的。2003年9月用10万吨装置进入复合肥,2004年扩能到30万吨,后技改到45万吨。2006年8月新增100万吨二铵。2006年9月100万吨最新磷复肥装置开工建设。从2003年9月用商品进入磷复肥业到今天,仅3年时间,就创造了两个行业奇迹:一是单一品种(宜化3个15硫基)仅用一年时间,就卖到了35万吨/年销量;二是从复合肥开车到现在全是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创下了3年零库存销售的奇迹。 凡是业界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奇迹意味着什么?宜化人是神吗?不是,是和业界所有企业一样的人。他们的营销也和所有从尿素转到复合肥的企业一样,同样习惯于采用尿素的广种薄收的惯性思维方式做复合肥。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宜化文化逼使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惯性思维中能马上跳出来重新思考。他们的2004—2005年的营销,就是用35个人的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宜化文化的激情营销。这两年他们虽然创造了销售奇迹,但部门的35个人,人均工作疲劳度高达85%。我统计了他们的日工作量:在6天的时段里,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平均开车500公里,平均处理事务127件,其中不正常事务69件。所以从有效性来讲:他们和所有磷复肥企业一样,是用不符合磷复肥市场规律的尿素惯性营销;之所以能创下奇迹,是宜化文化激励出的勇气和激情,这只有湖北宜化能够做到。但从科学性来讲:是违背科学的。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这样,就是能这样,人的激情与勇气也是有限度的。还有50%的无用功让我们湖北宜化的35位勇士,白洒了一半的青春和热血,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 还有就是广告与宣传的浪费。宜化复合肥是尿素营销的惯性思维,所以和其它企业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人云亦云的学习老牌子的做法,其结果就是:全无品牌意识(行业通病),广告杂乱而随意(听经销商的),宣传口径各不相同,还理直气壮认为是正常和正确的。两年下来,宜化认知率在宜化销售最好的区域不到2%。虽然宜化的广告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可全年也是600万以上。这600万不仅没有品牌的积累,还因杂乱的广告与宣传,造成了品牌价值的递减。 在2006年全行业的低调与愁绪的市场态势下,宜化文化为宜化磷复肥提出了:磷复肥从卖了到卖好的战略转移要求;使宜化磷复肥口不得不冷静下来,全盘思考2006年磷复肥市场。思考的结果是认真分析了前期的工作,否定了尿素的惯性营销,重新定位了磷复肥市场。因为不断提速的高速列车,到2006年的9月后就月新增8万吨销售任务,到了2008年就是年销售300万吨的磷复肥任务。从90万吨一下跳到300万吨,如果不真正摸清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律去大胆创新,就会被宜化这辆高速列车甩了出去。更何况宜化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从2007年起,三年内打造出中国农民心中的第一名牌肥。 六、《234模式》的诞生 在宜化文化和2006年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宜化磷复肥营销决定派出大量的调查组去调查市场,这是中国磷复肥企业第一次按市场规律做的第一个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因为宜化人明白了:不知道自己的消费对象的消费特性、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购买方式,是盲目销售,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这次调查虽然只有四个省,但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一是市场巨大!二是在我们以前做的很好的市场,宜化的占有率还不到3%!三是宜化的零售价还低于农民的心理价。在调查完成的7月初,宜化上半年经济会议召开。在会上,蒋远华博士对宜化文化进一步阐述和更准确的定义,使宜化磷复肥营销对秋播旺季营销战略思想更明确,从而制定出:为实现战略转移(卖了到卖好)而推行提价、亮牌(品牌概念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金秋行动》主题营销。这个行动于2006年7月23日用“千店POP店面布置”启动,用“百店广告进千村”延伸,用“田头农化服务”深入。在“POP店面布置”中,许多业务员不知道自己辖区的分销店,不知道自己辖区的消费特性,不知道应该这样为农民做田头农化服务。于是行动指挥部马上深入一线,带着业务员解剖麻雀后提出:两转、三问、四抓的《234模式》的营销战术;并把《234模式》的营销战术放在山东寿光、青州做试验,仅试验三天,就大受经销商、分销商、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由衷赞扬。指挥部决定:马上对所有业务员实行分省战地培训三天。三天后,业务员再到自己辖区就如鱼得水,按《234模式》的营销战术,不仅惊人的顺利地超额完成了任务,还创造出:山东荷泽成武县张楼乡谭楼村宜化测土施肥大蒜示范村,成为中国第一个企业真心为三农,落实总理嘱托,响应中央号召的典范。《234模式》的营销战术不仅使宜化走上了按市场规律营销的大道,还带动了宜化的经销商。山东维坊的浩伦兴鲁是山东农资的骄傲,河北景县农资是温家宝总理亲自视察的红旗企业,这两个企业十分赞赏宜化的《234模式》,不仅派员工参加宜化培训,还与宜化的业务员用《234模式》在实战中打擂台,看谁做的更好。特别是景县农资,原想用铺货方式铺库存的700吨宜化肥,可分销商不接受,到秋播时连货都不敢进,结果一个擂台一打,7天就卖完了库存,再进800吨货虽因有发货期而断货10天,可止于9月20号仅余200吨库存。 七、《234模式》的根源和基础 被经销商和分销商称之为财神的《234模式》,究其根源源于宜化文化。没有宜化文化的统一价值观,就不可能有不断创新、勇于创新的宜化人,没有这样一大批不安于现状,居安思危,向世界500强进军的宜化人,就不可能创造出《234模式》。《234模式》的基础,根植于市场规律和随时向市场规律做适应性自然调整的宜化管理机制。没有宜化的管理机制,就没有宜化人来摸清磷复肥的市场规律,不知道市场规律,就不可能创造出符合市场规律的《234模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只有湖北宜化的企业内涵,才有可能创造出《234模式》。 《234模式》的营销战术是个什么战术模式,是凭什么符合市场规律而有这么大能量的?一个战术模式就能为困难重重的磷复肥营销解困吗?请看第三部《234模式》的理论研究。

农资营销学论文摘要

营销的成本的提升随着更多的跨国企业开展学术推广会议,药品营销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扬,企业需要花很多钱,包括学术赞助、设备赞助。

摘要就是简要的叙述一下你整篇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你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里得到相关信息的。关键字就可以从你论文的标题里选啦。比如我当年的学年论文《住院病人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基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的实证研究》[摘 要]本文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两家医院进行了实证研究,借助统计分析技术,概括出影响住院病人忠诚的7个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与病人忠诚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医院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培育病人忠诚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住院病人;忠诚;影响因素一看你这题目就感觉你可能是我的师弟师妹,因为我也是学市场营销的,而且貌似只有我们学校写学年论文,好好写吧,写得好了毕业论文就可以偷懒啦,希望我举的例可以帮到你,呵呵。。。

那你多看看(现代市场营销)吧,多看几篇,都是免费下载的,自己写就行了

关于农资营销的论文

要用简单几句话或者一两篇文章来回答您这个问题比较难,因这这涉及到了农资业务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培养,涉及到农资营销的方式方法,涉及到厂家政策及公司、产品、价格、促销等方方面面,以及客户的群体、选择、交流、访问等诸多选项。在这里请您看完本文后关注农资人实录,查看本人专栏,可以较为全方位地解决您作为农资业务员的一些疑惑,或者能为您开发客户带来一些启发。一、怎么做好农资业务员农资业务员可分为肥料业务、农药业务、种子业务、农机业务等多方面,这里以肥料业务为中心做一解析。当好肥料业务员,有几个标准,一是自身素质,二是行业素质,三是理论知识,四是产品知识,五是营销修养,六是充分实践。本人认为缺一不可,虽然肥料业务员就是卖肥料,但在各方素质和修养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肥料就是卖不动,这是真实存在的。1、自身素质肥料业务员本身需要有一种素质,那就是对自己的相信,既然做了这个行业,就要对自己有一些要求。比如学习、身体、涵养、待人、处事、与同事领导客户等的交流方法做事态度 ,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会在行业中做出好成绩。2、行业素质这体现在对行业的认同,您也许是无意间进入农资销售行业的,也许是暂时在这里做个过渡,不管是哪种形式进入的,都应该有一种做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有人一听这是跟农民打交道的行业,就有一种自卑感,没有希望。即使是在与农民在一起的日子,都要有足够的行业素质,让老百姓认同,让各级经销商认可。3、理论知识做肥料营销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但一定要从头学起理论知识,包括农业种植常识、科技知识、农机知识、植保知识,以及相应的销售理论知识。这是必备的,就是跟农民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做支撑,话就讲不到点子上,就无法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营销人员。4、产品知识销售人员就是卖产品,但又不是单一的卖产品。卖产品需要对产品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公司有深刻的认识,将产品的特性找出来,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就会 发现更多的卖点。把自己的产品归不了类,找不出差异性来,就不会好卖,也说服不了经销商来代理产品、销售产品。5、营销修养肥料业务员就是销售员,销售的核心内容在于产品转化成现金。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各种营销方法来实现。所以,不管您是经验多么强的销售员,都应该不断地更新营销理论,这是需要不断地学习、阅读、分析才能得到的。6、充分实践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完美的素质,再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从中掌握理论如何转化。通过在实践中的问题突破,才会完美地将营销运用自如,实践一定是撬开营销大门的金钥匙。二、农资业务员怎么开发客户关于开发客户,我曾多次通过不同方式做过阐述,同样可以关注农资人实录的文章,得出最适合自己的客户开发方法。总体来说,肥料销售的客户开发有这么几个必须注意的地方。这里面包括客户的选择、谈判、开发,也包括客户营销思路的对接。1、客户选择在没有特定客户的时候,特别是空白市场,我们需要对当地农业情况做了解,然后做评估,再有针对性地找客户,最后选择客户。这里有一个动作就是市场摸底,在了解了市场基本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找客户就比较简单了,比如你是找有资金实力的,还是找有肥料经销经验的,还是重在人品,还是重在渠道稳定, 这都是你选择人的基础,按照自己定的这些条件去找就会效率更高一些。具体在这里就不细化了。2、客户谈判选择了一些待定客户后,通过基本交流,认为可以继续沟通的话,就可以到谈判阶段了。这时候我只是建议业务人员把握好底线,就是是随意承诺,不将就。谈判是对等的,基础谈判做不好,以后即使合作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在谈判这一关封死一些麻烦来源。3、客户营销思路对接这是业务人员能否找到优秀经销商的地方。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后,会有意识地进行肥料营销及客户对本地市场的分析,将来一定年限想达到的一种销售水平,怎么销售,如果谈到了这些,并且是客观的实际的,那么,你找到的这个客户就应该得到相应扶持,并重点培养。选择客户重在发观,更重在对比,现在想找个经销商非常好找,需要我们做的是找个真正有作为的客户,这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勤跑多走多问,才能优中选优。以上是关于如何做好农资业务员和如何选择客户的一些个人观点,不很详细。再次提醒,如果想得到更多本人对农资业务员和客户选择方面的分析,请关注农资人实录,也可私信我,我会毫无保留地与您沟通。

眼前的农资经销商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除了常见的农资赊销外,农资经销商渠道扁平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促使经销商开始改变策略,正悄悄地进行着一场自我蜕变。而通过这三项措施的变化,让资金真正流动起来,才是农资经销商决胜的关键。农资促销会一、旅游经济中的营销变化农资营销中,通过旅游进行客户资源的情感推进,是近年最为常见的方法。今年我参加了几个旅游推介会,也听同行介绍今年旅游中的营销变化,比较欣慰的是,旅游中和旅游后不再有专门的营销收款活动了,但产品推介还是有的。这从表面上看到好像与从前没什么差别,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夹杂着营销收款的旅游已经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从前在营销过后,收到的现金也不是很多,还不如不做,让经销商们着急着来问。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旅游会,厂家本来带经销商旅游,在其中要安排半天一晚的产品推介和收款活动,目的是在销售淡季让经销商打点款,按照往年规矩进行打款计息活动。可是临到旅游跟前,厂家做了个决定 ,不再进行各项活动,让经销商好好玩一玩就好。其实这只是一个策略,在旅游中,就有经销商问厂家领队,是不是旅游后就要收款了,厂家领队说不知道,没见有安排。这样,一些老经销商反而感觉有点意外,不断在猜测厂家这是怎么了?也有一些新经销商倒是不感觉意外,这样的纯旅游反而能拉近对厂家的亲和力。经销商组织的旅游活动也有这样的风向。这次的旅游,不再是召集乡村两级经销商,主要组织了一些购买达到一定数量的农户来参加旅游。一位农户10亩地,上半年购买了15袋肥料,也被邀请参加了旅游,自己都搞不清为什么会邀请他,一再追问才知道,因为他出的是现金,没有赊账,这次旅游是给他现金购肥的奖励。说是奖励,还不如叫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我们改了模式了,以后谁现金买肥,就有旅游奖励。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据说村里百姓被感染了,认为现金买肥就有旅游的实惠。当然这只是一个营销,却可能会改变农民的购买模式。化肥产品升级二、产品升级中的销售正规化今年几个相识的肥料经销商都在跟我沟通一件事,就是自己经营的产品总感觉不如人家的。不管是产品升级情况、质量情况、价格情况、促销情况,总感觉别人的力度比自己大。我的看法是大家都在变,促销力度都在加强,在大力度促销的过程中,必然推动竞争对手拿出更大的力度,这就形成了一种促销比拼的销售格局。这种形式好不好?我感觉也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点是农民得实惠了,但是经销商传出的劳力和财力都提高了,对于产品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以假乱真、忽悠的方式进行销售是一种打击;不好的一点是大家都疲于竞争,平时几乎都在考虑怎么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注重了变现,同时发现产品才是变现的根本。一些老产品必须赋予新动能才行。一家经销山东大品牌的经销商告诉我,公司正在升级一款复合肥料,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升级,将鱼蛋白有机质添加进普通复合肥中,但是出厂价格不变。这个意思就是在产品更新的同时,不增加经销商的促销压力,反而有竞争力。给经销商的要求只是一个量的问题,这个经销商告诉我,他喜欢这种营销,准备用这款肥料进行一场收现活动。我也感觉这是个好办法。是切实将赊销行为的根子给找到了,也同时解决了经销商的痛点。化肥销售三、赊销过后的现金变革今年6月份后,又有一些经销商不想干了。实在干得感觉没有什么意义了,付出不少的辛苦,拿回来的都是账单。这个我也遇到了。非常反对赊销的我,今年相信了一个乡级经销商的“花言巧语”,说好的货到了给款,这也不算什么赊销。可是货到了,乡代说等上几天给,然后就是又几天,再后头就是几月,再后头就是今年也怕给不了了。我逼得越紧,他越不给钱,真正领教了一回赊销的苦。赊销其实将人脉给搞得都挺伤心。今年还有赊销的,有的赊销得还是比较厉害。之前说好的什么时候给,据我所知,很少有兑现的。实实在在伤了不少经销商的心。仔细一把脉,我们发现,赊销本来就是一个资金周转,他们并不是没有现金,而是将现金转用到其它更急用钱的地方了,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并不是人们付不起钱来买化肥。真正转变赊销的还是正在发展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合作社发展。在一体化运作中,由于有几项收入在一起,是要算总账的,所以即使不算单项资金,为了发展,都在想办法运转回现金来。当种植的产品变成商品通过自己销售后,资金拿在了经销商手中,而肥料款永远比粮食款少,而粮食款有的还是用现金来购买的。这种操作已经超出了化肥销售的范畴,其意义也已经在化肥赊销的层级以上,这种格局自然地将赊销变成了不可能。所以,能够看到的是,行业操作在改变,那种单一销售肥料的格局已经变成了多种经营的资金链协调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操作本身不允许出现赊账,不然一体化经营就成了梦想。经营者从一开始的模式设计中就杜绝了赊销,这也许是将来肥料销售的一种升级了。现金购买四、资金流动对农资经销商的重要性不管是现金还是赊销,都是在不自觉过程中形成的。而当某种形式变成一种特性的时候,就会出现混乱,而现金永远是构成买卖的基础。农资经销商在现金与赊销的混战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在不断试错中找回到了现金销售的方法,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其实也是跟忽悠团的操作中学到的,把握住农民的需求就会有现金,而且遵循了资本运作的现金核心,买卖才会长久。产品流通让资金流动起来,是当前农资经销商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不管在旅游中的人情感化,还是农资产品的升级改造,还是赊销后的农资经销商痛定思痛,发现现金销售来得这么容易,概括起来就是打造现代农资营销的有效理念,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就会变得这么简单,现金销售原来没这么难。可是我们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难才找到方法。

农资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农药营销10大“战略” 中国农药销售网 2008-11-21 08:52:0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1、多宣传品牌文化,少宣传产品文化。  目前,农药企业只知道宣传产品和产品的商品名称,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企业品牌,是铁打的营盘;产品名称,是流水的兵。产品严重同质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同的配方,同样的有效成分,只是商品名字改变而已,只要不是假伪劣,内在品质基本上一模一样的,连成本也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产品文化,已毫无意义,营销企业品牌文化才是长远之道。  2、培育出年回款额过1000万元以上的单种“大产品”!  目前,在23000多个产品证件里,每年平均每个证件销售不超过200万元,加之规格细化、包装细化后,使每种品规平均销售额没有突破60万元/年。  企业应该实施“大产品策略”,即大力培育单个品种回款总额必须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产品,否则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添之不见其多,减之不见其少,没有任何市场影响力可言的。  3、培育生命周期在5—8年以上的“长寿产品”。  目前,3年卖倒一个新产品,流水的产品无法托起一个铁打的品牌,刚刚有一点市场影响力,产品就死在经销商的“拔苗助长”之中,品牌失去了产品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长线产品”的培养,十年磨一剑,品牌影响自然来。  先有长寿的产品,后有长寿的品牌;先培养长寿的产品,然后才有长寿的企业影响力。  连续5—8年的持续努力推广和精心维护,产品也自然而然成了“品牌”,企业品牌的大厦,才有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4、忠诚农户的培育,忠诚客户的培育。  目前,大多数农药企业知道产品被“卖”出去了,但不知道被谁买去的,也不知道被谁在“使用”的,不知道谁是回头再购买,也不知道谁是偶然购买,更不知道谁是一次性购买。使用者(农民)行为分析远远没有做到,且企业根本没有心思去分析,只知道卖货、卖货、还是卖货,不知道分析买货人行为心理分析。农民购买农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对于企业的忠诚,所以企业的销售量也是随机行走、飘忽不定。  选择不同厂家合作的机会太多,于是经销商更“朝秦暮楚”,没有忠诚度可言。厂家对商家更是只看利润、不看忠诚,也是商家改变选择主意的原因之一。  其实,物质利益追逐之外,农民和经销商对于企业归属感、品牌文化上的认同和接受,也是很在乎和有情意的。购买忠诚度的培养,应该作为农药企业的一种长远规划。  5、品质、服务、信誉、文化的差异化!  目前,农药企业更多的是包装差异化、规格差异化和名字差异化,这些都是外在“皮毛”表面差异化,不是内在“精髓”根本差异化,“差异化”的表面追求已经被走向了“误区”和“陷阱”。  真正的差异化,应该是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基层推广差异化,企业营销模式差异化,而不在于“外在表象”差异化。  6、重心下移,关键是技术推广重心、售后服务重心的下移!  目前,农药企业也在谈终端销售、渠道下移,这是对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合适如此这样做的(大公司有条件和资源将重心下移,中小公司因为实力原因无法做到)。其实更关键的是技术推广、产品宣传和售后服务等重心下移到基层重点乡镇和种植基地,而不是跑到乡镇选代理商,更不是在农村做“直销”,那样中小企业越做越累、越做越烦,人财物都无法跟上,营销费用和管理成本反而上升。  7、致力于打造地区性强势品牌!  因为地域、种植结构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农药产品中至今难以出现一种像“非常可乐”那样的通用产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药产品。巨大的差异性,注定不可能出现“一个产品、全国通用”的“大众普及型的农药品种”。  因此,最现实的出路是,单品突破,抢占山头,自立为王,巩固区域革命根据地,成为地区强势农药品牌。  8、打造企业“标识化”产品——形象代言产品!  如今,部分企业销售额超过了3—5亿,却找不出一个拿得出手、上得了桌面的“企业形象代言产品”。其畅销农药产品,要么没有任何科技含量,要么剂型太落伍,要么登记防治对象单一,导致同行对手不认同、农药经销商不心服、植保专家无颜面去推广。而很多企业的销售额是N个产品的“码”出来的(产品丛林战术),销售回款是用N个业务员“堆”出来的(人海战术),所谓品牌有的还是用金钱(广告)“砸”出来的,所以“赢”得无法让同行尊敬!  因此,企业必须将体现企业科技实力、代表农药方向和体现农药发展趋势的产品“登记”出来,“镇住”同行对手,“打压”植保专家,让大家心服口服。“独门秘器”和“看家产品”,作为公司的“镇家之宝”,让同行对手肃然起敬、让植保专家心服口服、让商家卖出品位,如此这般即使形象代言产品“暂时”销量不佳,也让圈子里的所有人不敢小看和忽视,使别人明白“亿元销售”的基石并非虚弱不堪。  如今,同行之间相轻相斥:“就他那些低科技含量产品,忽悠出几个亿的销量,真是佩服佩服!”这种轻蔑式的“赞赏”,不斥于耳。这是因为即使产品销售量大,也并不表示符合农民的需要——农民可能被厂家广告宣传“绑架”(或忽悠)了而已,同行旁观者无法口服心服,鄙夷之情,油然而生。  有些产品是战术需要,有些产品是战略需要,即使现在还不赚钱,也要大力培育和储备,关键是要让竞争对手肃然起敬,让同行输得五体投地。  让竞争对手无话可说,让植保专家心服口服,这样的企业还愁未来没有更大的“亿元销量”吗?  为农民创造价值,而不是忽悠农民的幼稚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老板知道要利润,经销商明白要毛利,业务员心里要收入,却惟独忘记了农药的使用者——农民希望“降本、增收”。农药营销的“万里长征”中,最终目的地就在“农民的心里”,否则,即使剩下最后一里路,你也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接受。  为农民创造价值,轻松植保,轻松种地,造富农民,让农作物增产增收,让植保成本相对减少,这样的农药营销才能“可持续”地走下去,而不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心态。农民富,则农药工业兴;农民穷,则农药工业衰。农民是弱势群体,信息不对称,在专业技术上也很幼稚,但是“卖拐”式农药营销,注定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长的,因为农民也在进步中、也在成熟中,同行的眼睛也在盯着你的“失手”。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庄稼是农民的兄弟,农民何尝不是农药企业的衣食父母和财富兄弟呢?  “为了科学合理用药,宁可少买一包农药”的农本思想。  “为了卖农药而卖农药”,“宁可错卖一包、也不可少卖一包”,“只管农药卖得好,那管农民受不了!”,这种把销量建立在农民的痛苦和负担上的营销,没有理性,没有良知,企业是无法长久或者无法可持续发展的。  提倡“早打药、打对药、少打药、打好药、打药好”,然后用自己的农药为农民创造财富,为了农作物的健康,为了环境保护,为了田地增产和增收,才把自己的农药卖多一些,卖贵一些,卖长久一些,这才是农药营销的正义之道。  同理,农民是农药营销人的兄弟,农民也是农药企业的“土地”,庄稼就是农药人的“衣食父母”,难道我们希望自己的兄弟和父母不计成本地“乱打药、瞎打药、多打药”吗?  农民爱护自己的庄稼,我们爱护自己的农民,因为都希望有一个好收成,“大丰收”是大家共同一致的心愿。但是“拔苗助长”的故事,岂是讲给农民兄弟听的吗?土地—>庄稼—>农民—>厂家,这是一个和谐的“财富生物链”,过度的开发终将会得到报应的。土地被透支,造成了水土流失、贫瘠;庄稼被透支,丧失了原来品味口感;农民财富被透支,对厂家农药失去了基本信赖;厂家信誉被透支,未来将没有“未来”了。  像农民爱护庄稼一样,我们应当爱护自己的“庄稼”——农民,绝不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2006年,湖北宜化的磷复肥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 8月新增的产能使2007年的宜化磷复肥达到了200万吨。今年7月,个别企业在数省低价倾销时,湖北宜化在其相同的区域用234模式推行提价、亮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金秋行动》,并大获成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仅步入磷复肥业四年的湖北宜化,这么快就适应了市场,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本文分:市场成因、企业内涵、模式理论等三个部分,来探讨湖北宜化创造的营销战术《234模式》的出现与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内涵 文化 机制 规律 2006年的磷复肥市场,为什么会使湖北宜化去主动研究和适应市场规律?为什么会诱发湖北宜化创造出《234模式》的营销战术?要从理论上研究《234模式》形成的原因,就要从产生它的企业内涵开始,研究它为什么会在湖北宜化出现,出现的根源与基础? 一、湖北宜化简介 历史:湖北宜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随全国小氮肥热上马的一个地方国营的小氮肥的企业;几经发展,到了2000年,形成年产销8亿尿素、碳铵的一个中型化肥企业,并于1996年上市,称为“中国氮肥第一股”。在90年代末,湖北宜化也和全国所有的小氮肥企业一样,面临着农资市场放开的阵痛,从计划经济突然一步跨入市场经济,使企业陷入破产的边沿。在企业等待破产之时,蒋远华博士临危受命,用全新的概念来指挥企业与市场对接,在对接的阵痛中创造了能吃饭的“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的管理模式。从2000年8月到今天,湖北宜化发展成:中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中国盐化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合成氨和第二大尿素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酸一铵生产企业和中国五大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五年的发展,使湖北宜化集团核心控股公司企业拥有总资产100亿元,下辖10多家子公司,2006年计划销售收入100亿元。 化肥与化肥水平:宜化集团的主导产品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是国家表彰命名的《全国十大种粮大户》共同向农民推荐使用的唯一化肥。湖北宜化为生产 “高纯度、高肥效” 的黄金肥,率先在世界上第一次将粉煤成型气化装置大规模用于尿素生产;发明了变压吸附脱碳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使合成氨的氮纯度高达5%。世界首条胶磷矿双反浮选装置在宜化里程碑式的投产,标志着宜化自主开发的重介质加双反浮选选矿工艺生产的有效磷含量稳定在95%以上,确保了高纯养份化肥生产成为现实,使宜化肥的养分纯度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二、世纪初的对接创造了宜化飞跃的基础 没有上世纪末的化肥行业从计划经济突然一步跨入市场经济的阵痛,就没有化肥业的行业性的困境,也就没有蒋远华博士的临危受命。1996-2000年的五年,是市场经济对中国二千多年集权农耕的一次最集中、最有效的轰击!特别是在体制上,几乎炸垮了集权农耕的基础,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思想震荡。这次轰击使全行业懒惰的(随偶具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受到致命的一击!全行业的亏损为行业的精英凤凰涅盘似的脱颖而出,准备好了外部发展的条件与基础。这五年的阵痛,对化肥业来说,可用红军长征时期的“湘江战役”来说明行业的困境程度。 当时的湖北宜化没有任何信誉,只有债台高筑和四面楚歌,蒋远华博士就是这时出现的行业精英凤凰涅盘的代表。他唯一的条件:是在贫困线下生活的职工要吃饭的呼喊!唯一的优势是全新的市场观念。在吃饭高于一切之的当时,创造出:“把干毛巾拧出水来”的概念,大刀阔斧的精简人员,挖空心思的从小改小造到大胆的技术创新。在吃饭的矛盾刚缓解,蒋远化就及时推出:“统一价值观”的理念。为统一价值观,创造出吃饭的“宜化文化”。在文化的理念下,为提高工作绩效和员工斗志,推行与绩效挂钩的高于当时数倍的年薪工资制。为得到企业信誉,用打歼灭战的战术,打造宜化信誉,用典型效应来重获银行的支持。为了获得高效益、低投入的领先市场的发展先机,创造出“比较管理”的企管模式。蒋远华利用行业阵痛带来的危机环境,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用全新的概念来指挥企业与市场对接的过程,并在对接的阵痛过程中,创造出能吃饭的“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的企业独有的管理模式。 事隔五年,我们回头再看这段历史,可以这样总结:湖北宜化是在没有饭吃的高压环境中,用想吃饭的思想做原始的动力,创造出一个符合与适应市场规律的凤凰涅盘的新宜化来。全新的市场规律观念,创造出湖北宜化全新的企业理念,既“宜化文化”和“比较管理”。全新的企业理念在世纪初完成了与市场对接和创造了宜化飞速发展的基础!所以湖北宜化是概念管理的一个经典。 三、宜化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人群,自然约定俗成的统一习惯和风俗既价值观;所以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域性和自然性,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在2000年创造出来的,经5年发展的宜化文化的内涵是“个人修为与团体荣侮的浮沉血肉相连”。在湖北宜化,比较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着:每一名员工为自己所在的团体创造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的人生辉煌。这种近乎乌托邦的统一价值观,出现的基础就是湖北宜化这个社团,在生存还是死亡的2000年,选择了生存后,在生存意识的团结奋起的思想价值观上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新的价值观约定俗成下,宜化度过了难关,走出了困境,步入了辉煌。在具有民族惰性的中国,不到生存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是不会产生群体统一的价值观的,所以说没有2000年的艰难困苦,就没有今天的宜化辉煌。宜化文化在具有民族惰性的中国,对湖北宜化起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随时对随偶具安的思想敲响警钟,特别是在饭吃好了之后,铲除了富贵思淫欲,久安忘奋起的思想基础。因为宜化文化有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建立在比较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体制和风气上的竞争文化。这个竞争文化几乎沁入到宜化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上,宜化人的竞争意识只要放松一点,马上就有危机!轻则月收入大大降低,重则就被淘汰。个人的价值与荣辱和个人在团体的业绩血肉相连,所以,宜化文化打造的竞争与优胜劣汰的机制,是宜化文化对湖北宜化的最大贡献,也是湖北宜化能在五年内从8亿发展到100亿的秘密所在。没有宜化文化,就没有湖北宜化的今天,更没有准备挺进世界500强的明天。就这个意义来说:宜化文化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四、湖北宜化的战略优势 湖北宜化发展迅猛。今年8月收购了重庆索特集团,计划建设个300万吨水泥厂,在越南、云南各新建了一个年产30万吨的尿素厂。生产上推行超能力、降消耗的管理。在销售上,推行的是无库存营销。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的资金流量第一的责任目标。这些在管理上是用比较管理支撑的,在思想行为上是用宜化文化统一的,在战略决策、战术制订上是用追求规模效益最大化的概念要求的。为了挺进世界500强,宜化的战略优势是:资源和能源。宜化为了长期发展,从2003年起,就推行双源战略和市场前移战略。市场前移,就是在重要市场设厂。双源战略,就是在资源和能源上先期控制:一是买矿山(一亿吨储量),二是在资源地云南建厂,三是获得三峡直供电。资源和能源是宜化最大的战略优势。 五、湖北宜化磷复肥的前期营销 湖北宜化是2000年用40万吨一铵进入磷复肥业的。2003年9月用10万吨装置进入复合肥,2004年扩能到30万吨,后技改到45万吨。2006年8月新增100万吨二铵。2006年9月100万吨最新磷复肥装置开工建设。从2003年9月用商品进入磷复肥业到今天,仅3年时间,就创造了两个行业奇迹:一是单一品种(宜化3个15硫基)仅用一年时间,就卖到了35万吨/年销量;二是从复合肥开车到现在全是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创下了3年零库存销售的奇迹。 凡是业界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奇迹意味着什么?宜化人是神吗?不是,是和业界所有企业一样的人。他们的营销也和所有从尿素转到复合肥的企业一样,同样习惯于采用尿素的广种薄收的惯性思维方式做复合肥。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宜化文化逼使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惯性思维中能马上跳出来重新思考。他们的2004—2005年的营销,就是用35个人的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宜化文化的激情营销。这两年他们虽然创造了销售奇迹,但部门的35个人,人均工作疲劳度高达85%。我统计了他们的日工作量:在6天的时段里,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平均开车500公里,平均处理事务127件,其中不正常事务69件。所以从有效性来讲:他们和所有磷复肥企业一样,是用不符合磷复肥市场规律的尿素惯性营销;之所以能创下奇迹,是宜化文化激励出的勇气和激情,这只有湖北宜化能够做到。但从科学性来讲:是违背科学的。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这样,就是能这样,人的激情与勇气也是有限度的。还有50%的无用功让我们湖北宜化的35位勇士,白洒了一半的青春和热血,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 还有就是广告与宣传的浪费。宜化复合肥是尿素营销的惯性思维,所以和其它企业一样,摸着石头过河,人云亦云的学习老牌子的做法,其结果就是:全无品牌意识(行业通病),广告杂乱而随意(听经销商的),宣传口径各不相同,还理直气壮认为是正常和正确的。两年下来,宜化认知率在宜化销售最好的区域不到2%。虽然宜化的广告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可全年也是600万以上。这600万不仅没有品牌的积累,还因杂乱的广告与宣传,造成了品牌价值的递减。 在2006年全行业的低调与愁绪的市场态势下,宜化文化为宜化磷复肥提出了:磷复肥从卖了到卖好的战略转移要求;使宜化磷复肥口不得不冷静下来,全盘思考2006年磷复肥市场。思考的结果是认真分析了前期的工作,否定了尿素的惯性营销,重新定位了磷复肥市场。因为不断提速的高速列车,到2006年的9月后就月新增8万吨销售任务,到了2008年就是年销售300万吨的磷复肥任务。从90万吨一下跳到300万吨,如果不真正摸清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律去大胆创新,就会被宜化这辆高速列车甩了出去。更何况宜化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从2007年起,三年内打造出中国农民心中的第一名牌肥。 六、《234模式》的诞生 在宜化文化和2006年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宜化磷复肥营销决定派出大量的调查组去调查市场,这是中国磷复肥企业第一次按市场规律做的第一个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因为宜化人明白了:不知道自己的消费对象的消费特性、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购买方式,是盲目销售,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这次调查虽然只有四个省,但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一是市场巨大!二是在我们以前做的很好的市场,宜化的占有率还不到3%!三是宜化的零售价还低于农民的心理价。在调查完成的7月初,宜化上半年经济会议召开。在会上,蒋远华博士对宜化文化进一步阐述和更准确的定义,使宜化磷复肥营销对秋播旺季营销战略思想更明确,从而制定出:为实现战略转移(卖了到卖好)而推行提价、亮牌(品牌概念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金秋行动》主题营销。这个行动于2006年7月23日用“千店POP店面布置”启动,用“百店广告进千村”延伸,用“田头农化服务”深入。在“POP店面布置”中,许多业务员不知道自己辖区的分销店,不知道自己辖区的消费特性,不知道应该这样为农民做田头农化服务。于是行动指挥部马上深入一线,带着业务员解剖麻雀后提出:两转、三问、四抓的《234模式》的营销战术;并把《234模式》的营销战术放在山东寿光、青州做试验,仅试验三天,就大受经销商、分销商、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由衷赞扬。指挥部决定:马上对所有业务员实行分省战地培训三天。三天后,业务员再到自己辖区就如鱼得水,按《234模式》的营销战术,不仅惊人的顺利地超额完成了任务,还创造出:山东荷泽成武县张楼乡谭楼村宜化测土施肥大蒜示范村,成为中国第一个企业真心为三农,落实总理嘱托,响应中央号召的典范。《234模式》的营销战术不仅使宜化走上了按市场规律营销的大道,还带动了宜化的经销商。山东维坊的浩伦兴鲁是山东农资的骄傲,河北景县农资是温家宝总理亲自视察的红旗企业,这两个企业十分赞赏宜化的《234模式》,不仅派员工参加宜化培训,还与宜化的业务员用《234模式》在实战中打擂台,看谁做的更好。特别是景县农资,原想用铺货方式铺库存的700吨宜化肥,可分销商不接受,到秋播时连货都不敢进,结果一个擂台一打,7天就卖完了库存,再进800吨货虽因有发货期而断货10天,可止于9月20号仅余200吨库存。 七、《234模式》的根源和基础 被经销商和分销商称之为财神的《234模式》,究其根源源于宜化文化。没有宜化文化的统一价值观,就不可能有不断创新、勇于创新的宜化人,没有这样一大批不安于现状,居安思危,向世界500强进军的宜化人,就不可能创造出《234模式》。《234模式》的基础,根植于市场规律和随时向市场规律做适应性自然调整的宜化管理机制。没有宜化的管理机制,就没有宜化人来摸清磷复肥的市场规律,不知道市场规律,就不可能创造出符合市场规律的《234模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只有湖北宜化的企业内涵,才有可能创造出《234模式》。 《234模式》的营销战术是个什么战术模式,是凭什么符合市场规律而有这么大能量的?一个战术模式就能为困难重重的磷复肥营销解困吗?请看第三部《234模式》的理论研究。

要用简单几句话或者一两篇文章来回答您这个问题比较难,因这这涉及到了农资业务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培养,涉及到农资营销的方式方法,涉及到厂家政策及公司、产品、价格、促销等方方面面,以及客户的群体、选择、交流、访问等诸多选项。在这里请您看完本文后关注农资人实录,查看本人专栏,可以较为全方位地解决您作为农资业务员的一些疑惑,或者能为您开发客户带来一些启发。一、怎么做好农资业务员农资业务员可分为肥料业务、农药业务、种子业务、农机业务等多方面,这里以肥料业务为中心做一解析。当好肥料业务员,有几个标准,一是自身素质,二是行业素质,三是理论知识,四是产品知识,五是营销修养,六是充分实践。本人认为缺一不可,虽然肥料业务员就是卖肥料,但在各方素质和修养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肥料就是卖不动,这是真实存在的。1、自身素质肥料业务员本身需要有一种素质,那就是对自己的相信,既然做了这个行业,就要对自己有一些要求。比如学习、身体、涵养、待人、处事、与同事领导客户等的交流方法做事态度 ,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会在行业中做出好成绩。2、行业素质这体现在对行业的认同,您也许是无意间进入农资销售行业的,也许是暂时在这里做个过渡,不管是哪种形式进入的,都应该有一种做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有人一听这是跟农民打交道的行业,就有一种自卑感,没有希望。即使是在与农民在一起的日子,都要有足够的行业素质,让老百姓认同,让各级经销商认可。3、理论知识做肥料营销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但一定要从头学起理论知识,包括农业种植常识、科技知识、农机知识、植保知识,以及相应的销售理论知识。这是必备的,就是跟农民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做支撑,话就讲不到点子上,就无法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营销人员。4、产品知识销售人员就是卖产品,但又不是单一的卖产品。卖产品需要对产品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公司有深刻的认识,将产品的特性找出来,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就会 发现更多的卖点。把自己的产品归不了类,找不出差异性来,就不会好卖,也说服不了经销商来代理产品、销售产品。5、营销修养肥料业务员就是销售员,销售的核心内容在于产品转化成现金。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各种营销方法来实现。所以,不管您是经验多么强的销售员,都应该不断地更新营销理论,这是需要不断地学习、阅读、分析才能得到的。6、充分实践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完美的素质,再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从中掌握理论如何转化。通过在实践中的问题突破,才会完美地将营销运用自如,实践一定是撬开营销大门的金钥匙。二、农资业务员怎么开发客户关于开发客户,我曾多次通过不同方式做过阐述,同样可以关注农资人实录的文章,得出最适合自己的客户开发方法。总体来说,肥料销售的客户开发有这么几个必须注意的地方。这里面包括客户的选择、谈判、开发,也包括客户营销思路的对接。1、客户选择在没有特定客户的时候,特别是空白市场,我们需要对当地农业情况做了解,然后做评估,再有针对性地找客户,最后选择客户。这里有一个动作就是市场摸底,在了解了市场基本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找客户就比较简单了,比如你是找有资金实力的,还是找有肥料经销经验的,还是重在人品,还是重在渠道稳定, 这都是你选择人的基础,按照自己定的这些条件去找就会效率更高一些。具体在这里就不细化了。2、客户谈判选择了一些待定客户后,通过基本交流,认为可以继续沟通的话,就可以到谈判阶段了。这时候我只是建议业务人员把握好底线,就是是随意承诺,不将就。谈判是对等的,基础谈判做不好,以后即使合作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在谈判这一关封死一些麻烦来源。3、客户营销思路对接这是业务人员能否找到优秀经销商的地方。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后,会有意识地进行肥料营销及客户对本地市场的分析,将来一定年限想达到的一种销售水平,怎么销售,如果谈到了这些,并且是客观的实际的,那么,你找到的这个客户就应该得到相应扶持,并重点培养。选择客户重在发观,更重在对比,现在想找个经销商非常好找,需要我们做的是找个真正有作为的客户,这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勤跑多走多问,才能优中选优。以上是关于如何做好农资业务员和如何选择客户的一些个人观点,不很详细。再次提醒,如果想得到更多本人对农资业务员和客户选择方面的分析,请关注农资人实录,也可私信我,我会毫无保留地与您沟通。

  • 索引序列
  • 农资营销论文
  • 农资市场营销论文
  • 农资营销学论文摘要
  • 关于农资营销的论文
  • 农资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