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

最大是义和团运动,口号最初反清复明后来变为 扶清灭洋,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势力下被镇压消灭。

池炳文吗 错! 是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5厘米×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何必呢 就算是 又能怎么样?何必去戳穿呢?如果真是,不正是这位的照片激励着现在的人嘛!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版

华北地区农田早春作物覆盖地膜的原因,现在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加速作物的生长,可以给倒仓提供很有力的时机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5厘米×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大全高清

那个好像是亚麻的吧 当时是最便宜的了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还有舰船知识

1900年在山东有义和团运动,曾主张扶清灭洋。当然,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照片高清大图

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 现年已72岁的南京军区某部离休干部池炳文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他12岁参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荣获41枚军功章。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代表胸前佩戴的军功章,动情地说:“军功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它不仅是褒奖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军功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历经50多年的寻觅,如今他已收藏有3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军功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为让人们读出军功章的精神内涵,受到革命传统熏陶,5年前,池炳文对自己收藏的军功章进行了归类整理,按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5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在各地展出,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池炳文坦言—— 我是获得过许多军功章的人,我深知每一枚军功章的分量和含义。我收藏军功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认识军功章,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对是池炳文

池炳文吗 错! 是

战斗英雄池炳文半个世纪收藏2500枚奖章(图) 时间:2006年12月20日07:28 我来说两句(2) 初冬,南京军区司令部某部,一位身着军装、胸前挂满我军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奖章的老兵,兴奋地给官兵们介绍着他历经半个世纪收集的2500多枚军功章、奖章、纪念章。他就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今年已71岁的离休干部池炳文。 参加国庆观礼萌生收藏奖章念头 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功臣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功臣们胸前佩戴的崭新奖章,动情地说:“英雄奖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奖章不仅仅是纪念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奖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 池炳文1935年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贫苦家庭,5岁那年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做苦力,从此杳无音信。家中的破房子也被侵略者拆了造碉堡,母亲只好带他到处逃荒要饭。不久,在一间破庙里面,他被人贩子用烂棉花堵住嘴卖到福建上杭县的一个山区。有一天,12岁的池炳文正在山上替主人家放牛时,见到一位游击队队长,便报名参了军。从此,他南征北战,从军数十载荣获41枚军功章。也正是从自己赢得的40多枚军功章起步,池炳文历经50多年的寻觅,终于收集到2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奖章。 寻觅奖章路漫漫 奖章是炫目的,但寻觅奖章的历程却是艰辛的。50多年来,池炳文利用出差和休假时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许多革命圣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1960年,池炳文从一位在湖南工作的战友处得到信息,桑植县有位老红军存有一枚珍贵的纪念章,据说是一位老首长留给他作纪念的。为此,池炳文利用假日乘车几经辗转找到了这位老人。当老红军拿出这枚珍藏的纪念章时,他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一枚1934年1月22日-1934年2月1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席团纪念章。听说这种纪念章当时总共制作了15枚。面对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池炳文兴奋不已,愿意出几百元买下来。尽管当时正处于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这位老红军还是舍不得卖给他。被拒绝的池炳文没有灰心,赶回家东挪西借凑了800元钱和50斤全国粮票再次登门,结果老红军还是没有同意。池炳文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三顾茅庐”的渴求,很快又带上了当月的伙食费和工资第三次前往。老红军终于被感动了,临走前动情地对他说:“小伙子,我成全你,一定要保管好啊!”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七旬老人,可这枚纪念章一直被池炳文精心保存着。 在池炳文的收藏中,还珍藏着一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纪念章,正上方是两面交叉放置的旗帜,中间是黄色的心形图案,写有“天下为公”字样,左右两边分别是镰刀和斧头,底部印着“北伐成功退伍纪念章”。 在琳琅满目的纪念章中,令池炳文最费心血收集的,还数红军时期的纪念章。一枚“送夫当红军光荣”的奖章,让池炳文爱不释手。而为了收集与红军相关的纪念章,他走遍了200多个城市,终于收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一等红星奖章和二等、三等红星奖章,还收集了福建新泉县苏维埃“拓大红军、优胜第一”等珍贵奖章。 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时期,池炳文的收藏也由公开转入地下。有时,他不得不将纪念章包扎好放到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后来他为了安全,专门在自家灶台下挖了个洞存放这些奖章。 宣扬奖章蕴含的精神价值 奖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当新时代的阳光照射到复苏的中华大地,池炳文也成为诠释和宣传这一枚枚奖章背后故事的代言人。近年来,他把奖章的故事整理成册,并公开展览这些奖章,让人们从中读出奖章的精神内涵。 4年前,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池炳文对自己收集的奖章进行了归类整理,列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五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欣然题字“英雄勋章”。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池炳文的“奖章展览”在南京市珠江路的数字广场首次亮相,立即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 由于池炳文本人就是一位拥有41枚奖章的英模,因此,他的奖章在各地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池炳文收藏的奖章里,军功章无疑是最多的,有“特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有“炮兵英雄”、“杀敌英雄”,还有“练兵模范”、“技术能手”等。新四军第一师“毛泽东旗帜”纪念章,八路军抗战伤员荣誉章,骑兵第五师一等功臣奖章,八路军120师359旅南泥湾劳动英雄奖章,太行第二独立旅杀敌英雄奖章,陕甘宁边区政府模范护士奖章……一枚枚奖章,见证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一个个故事,传颂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一枚奖章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次奖章展览就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教育。当年轻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战士们看着一枚枚奖章,带着敬仰和羡慕的神情问这问那想探个究竟时,池炳文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奖章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今年恰逢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池炳文用奖章“讲述”长征的愿望更迫切了,步履也更匆忙了。一年来,他不仅四处展览自己收集的这些奖章,还着重向人们介绍那些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奖章”、“红二方面军特等优胜奖章”、“送夫当红军光荣”等奖章里的故事。 明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池炳文现在正加紧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奖章纪念章进行整理,并准备进一步丰富其中蕴含的故事,宣扬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池老坦言,他收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奖章、认识奖章,知道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照片高清

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 “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二年至七年(1629年——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在欧洲,则是由教皇颁布历书,目前使用的公历是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修改之后,由各地印刷所印行的。旧时,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颁次年历书。《燕京岁时记》载: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皇历即宪书,亦称通书。清末到民国时期,市面上贩卖所谓大本新皇历,上面印着《大清光绪某年钦颁时宪书》、《中华民国全序通书》。通书扉页上刊印当朝帝后生辰忌日,日历以外的部分谓之序,有的序多于正文。甚至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统统附上。民国以后,有当代伟人像,文明结婚仪式图等。日历部分的表头上有火车表(仅站名顺序)和诸神、佛圣诞日期表。日历以阴历为单位。人们买来这本通书后,首先用朱笔在封面上写上:灯下无忌,夜观大吉。这种通书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由官方发行到1949年,之后终止。但是在港澳台地区仍有私人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敦煌出土文献中即有几种历书的抄本,目前已知到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的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随着社会信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其内容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设计形式不仅多样化,且更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带有名人书法、诗画的历书、年历品种,往往就是一件收藏品,因此时下重视收藏各类历书、年历的人愈来愈多。 历书一年一个样,各类品种无不打有当年社会历史的烙印。如笔者所藏的这本于1975年出版的《东方红》历书(见图),就带有当时“特殊年代”的特征。该历书规格为5厘米×3厘米,全册236页,封面上是一幅由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封面里页印着毛主席像;首页印有“一九七五年历书”、《东方红》歌曲和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天安门、三面红旗、工厂和稻穗组成的标志性图案;封三印着世界地图;封底是一幅户县农民画。全书辟设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全国遍开大寨花”、“祖国建设新面貌”、“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科学种田科学实验”等15个栏目,计228篇大小文章。月日、节气、出生年份对照、各地气象变化等表样编排在前20页上部;历书后半部还附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公市制度量衡简表》和图照片等。当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仅介绍了一些当时“农村版图书”及其目录。该本历书,由农业、人民卫生、科学、人民美术、农村读物等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工作,并由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图片社、人民、解放军等画报社、体育报社、《华北民兵》、《地理知识》等编辑部以及广东、广西人民出版社等11家机构参与协作和组供稿。

池炳文吗 错! 是

何必呢 就算是 又能怎么样?何必去戳穿呢?如果真是,不正是这位的照片激励着现在的人嘛!

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 现年已72岁的南京军区某部离休干部池炳文是特等功臣、战斗英雄。他12岁参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荣获41枚军功章。1955年国庆节,20岁的池炳文作为英模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招待宴会上,朱德总司令看到英模代表胸前佩戴的军功章,动情地说:“军功章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它不仅是褒奖活着的英雄,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英雄!”一席话,让池炳文受到激励和启发。从此,他以收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军功章为业余爱好,寄托自己对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战争岁月的纪念之意。历经50多年的寻觅,如今他已收藏有3500多枚各具特色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军功章印证历史,也激励后人。为让人们读出军功章的精神内涵,受到革命传统熏陶,5年前,池炳文对自己收藏的军功章进行了归类整理,按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5个历史时期,编印了200多米长的历史资料照片,印刷了奖章的宣传手册,在各地展出,来自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池炳文坦言—— 我是获得过许多军功章的人,我深知每一枚军功章的分量和含义。我收藏军功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多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军功章、认识军功章,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人珍惜幸福生活,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重任。

  • 索引序列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高清版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图片大全高清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照片高清大图
  • 华北民兵杂志全部封面照片高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