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发布时间: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摘 要:“隶变”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汉字隶变的原因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以及书写材料变化的影响。关键词:隶变;汉字变化;隶书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15-01一、前言汉字的发展一直反映着文明的进程,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和人们交际的工具,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逐渐演变变化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转折点。隶变以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较之古文字来说,提高了文字的辨识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二、影响汉字隶变的主要原因“隶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有着其特有的演变规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变化,是整个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一)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处于大动荡、大分化的过程之中。隶书产生于这个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中,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性质向封建化转变。此时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各阶层发生改变。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社会因素相互渗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思想上也相对自由,各国的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给文字的书写和运用带来更大的自由空间,书写和识记文字被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即使在统一后的秦代,小篆尽管己经成为官方颁布的字体,但由于社会的需求,文字需要更加简化的、书写更加便捷的字体。(二)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由篆书变为隶书,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从古文字到今天还在使用的汉字,形体特征上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每一步的变化都是在前一种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八个阶段。发展的趋势朝着稳定与变动、由繁趋简的方向发展。(三)书写材料的影响隶书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背景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的改变,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对文字形态、书写方式的影响。竹简的大量使用是隶书产生的直接原因。三、汉字“隶变”的特点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主要表现为字形结构的变化,去繁就简和书写方式的变化,简捷方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的核心内容。简化不仅是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归纳一下隶变过程的话总结出五个特点:一是解散篆体,改曲为直;二是偏旁分化,用作偏旁和独立成字的写法不同;三是偏旁混同,为了书写的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四是结构简省,将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五是将圆转方,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提高书写速度。四、隶变对汉字形体的影响与意义隶书逐渐取代篆书,是符合文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的,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隶书从开始被正规的起用,便以其书写便捷的优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地应用着。汉字的形体的不断趋向简约,是由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文字的简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文字内部系统完善的过程。汉字的简化总是朝着有利于书写的方向发展,这是由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书写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方便的识读。不仅对汉字具有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也优化了汉字,使汉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隶书把书法带入了一个崭新得审美世界,改变了汉字的字形空间结构,且创新了汉字书写的笔法。参考文献:[1]赵立伟从隶变看俗字的产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2]欧阳妃试论隶变对汉字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1、参加调剂的考生每人可以在网上填报两个平行调剂志愿。2、确定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48小时内不允许修改(两个志愿单独计时),以供招生单位下载志愿信息和决定是否通知考生参加复试。3、48小时后,考生可以修改调剂志愿,但如果此前招生单位未发复试通知,修改志愿的同时考生数据也将从该招生单位志愿列表中删除。

《聊城大学学报》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脚踏实地的思想道路,注重反映社科理论研讨的最新成果。《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依托聊大理、工科各学院,反映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培养科技队伍,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地理、通信、工程、农学及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990 年本刊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三等奖, 2000 年本刊被山东省科委、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定为“山东良好期刊”。

隶书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文字,形成大一统风格的一次重大变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官网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3]阿胜 编译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 医药经济报,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 戏剧文学,2011,(3) [6]黄金京 《哈姆雷特》与圣经原型——《哈姆雷特》在艺术形式上对圣经原型的借鉴[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 [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 [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戏剧,2008,(12) [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 [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 [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 [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22]WJ罗尔弗 ,王维昌 关于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剧的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23]刘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4]李小蓓 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25]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志明 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看法商榷[N] 社会科学报,2005-02-24(004) [26]王文渊 哈姆雷特,被“80后”解构 话剧《哈姆雷人》[J] 上海戏剧,2010,(4) [27]何湘君 从《哈姆雷特》看《少年维特之烦恼》——试解析维特之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8]马庆霞 哈姆雷特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比较之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9]刘红英,于治领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J] 求实,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静 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伟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3]欧阳文明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悲剧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阳光下的哈姆雷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狮子王》[J] 文艺评论,2011,(7) [35]于珊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J] 大众文艺,2011,(12) [36]常宇星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7]刘翼斌 《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7) [38]曹艳云 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其王权意识[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9]曹艳春 越轨的王子——社会学“越轨”视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戏剧文学,2010,(12) [40]王荣 透过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 [42]张世锋 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J] 现代交际,2010,(11) [43]宣晓晏 毒入灵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44]李梦馨 作为“经典中心”的中心——论《哈姆雷特》[J] 南方文坛,2011,(1) [45]孙建光 本我回归——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张卫东 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48]齐佩 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华 哈姆雷特形象的现代阐释[J] 时代文学(上),2010,(6) [50]谢晓科 背离与统一——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3]阿胜 编译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 医药经济报,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 戏剧文学,2011,(3) [6]黄金京 《哈姆雷特》与圣经原型——《哈姆雷特》在艺术形式上对圣经原型的借鉴[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 [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 [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戏剧,2008,(12) [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 [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 [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 [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22]WJ罗尔弗 ,王维昌 关于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剧的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23]刘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4]李小蓓 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25]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志明 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看法商榷[N] 社会科学报,2005-02-24(004) [26]王文渊 哈姆雷特,被“80后”解构 话剧《哈姆雷人》[J] 上海戏剧,2010,(4) [27]何湘君 从《哈姆雷特》看《少年维特之烦恼》——试解析维特之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8]马庆霞 哈姆雷特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比较之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9]刘红英,于治领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J] 求实,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静 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伟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3]欧阳文明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悲剧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阳光下的哈姆雷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狮子王》[J] 文艺评论,2011,(7) [35]于珊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J] 大众文艺,2011,(12) [36]常宇星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7]刘翼斌 《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7) [38]曹艳云 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其王权意识[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9]曹艳春 越轨的王子——社会学“越轨”视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戏剧文学,2010,(12) [40]王荣 透过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 [42]张世锋 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J] 现代交际,2010,(11) [43]宣晓晏 毒入灵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44]李梦馨 作为“经典中心”的中心——论《哈姆雷特》[J] 南方文坛,2011,(1) [45]孙建光 本我回归——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张卫东 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48]齐佩 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华 哈姆雷特形象的现代阐释[J] 时代文学(上),2010,(6) [50]谢晓科 背离与统一——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

①发表论文1 、《哈耶克自由观论析》《学术论坛》(核心) 1995 年 6 期 6300 字,合一2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辨》《学术界》(核心) 1996 年 5 期 7300 字,合一3 、《个人主义辨析》《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8 年 2 期 9400 字,合一4 、《两种文明发展模式论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核心) 2000 年 5 期 8300 字,独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1 年 1 期全文转载5 、《一些农村宗教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 3 期 3200 字,独著6 、《马克思哲学课改革刍议》《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年 2 期 6800 字,合一7 、《从认识论看哈耶克的自由理论》《江淮论坛》(核心) 2002 年 3 期 8700 字,独著8 、《个人主义探源》《天府新论》(核心) 2003 年 5 期 9100 字,独著9 、《河南农村宗教活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年 1 期 11000 字,合三10 、《哈耶克自由主义的认识论基础》《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2 年 1 期 8300 字,独著11 、《对集体主义的再认识》《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 年 2 期 8000 字,独著12 、《哈耶克自由理论探源》《浙江学刊》(核心) 2003 年 4 期 13000 字,合一13 、《康德的上帝观论析》《天府新论》(核心) 2004 年 6 期 9200 字,独著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4 年 2 期 12000 字,独著15 、《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新疆社会科学》 2004 年 1 期 8800 字,独著16 、《哲学与哲学教育》《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5 年 1 期 9600 字,独著17 、《休谟与柏克的两种自由理论对比》《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 1 期 8400 字,独著18 、《两种传统与两种文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5 年 2 期 9600 字,独著19 、《哲学如何教化》《聊城大学学报》 2005 年 3 期 9200 字,独著20 、《纯粹形而上的理想如何可能》《浙江社会科学》(核心) 2005 年 4 期 9100 字,独著21 、《哈耶克有限理性论的认识论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年 3 期 8100 字,独著22 、《哲学意义的追寻》《天府新论》(核心) 2005 年 4 期 8900 字,独著23 、《哲学的教化功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核心) 2005 年 4 期 8400 字,独著,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 2005 年 9 期全文转载24 、《哲学的问题意识》《学术论丛》 2005 年 4 期 9000 字,独著25 、《哲学对意义世界的探寻》《甘肃社会科学》(核心) 2005 年 6 期 8800 字,独著26 、《自由的理想如何可能》《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6 年 4 期27 、《人类制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学术论坛》(核心) 2006 年 6 期,独著28 、《对康德实践哲学的理解》《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 年 6 期 9300 字,独著29 、《理性如何建构意义世界》《齐鲁学刊》(核心) 2006 年 5 期 7200 字,独著30 、《理性为何要建构彼岸的理想世界》《晋阳学刊》(核心) 2006 年 6 期31 、《两种制度发展模式论析》《兰州学刊》(核心) 2007 年 2 期32 、《至善理想的形而上基础》《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7 年 4 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 2007 年 5 期摘要33 、《制度发展的哲学基础》《理论与改革》(核心) 2007 年 4 期34 、《被圣化的自由主义及其遮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 年 4 期35 、《理性求索世界的方式》《求索》(核心) 2007 年 12 期36 、《文化传统视野中的制度变迁》《兰州学刊》 2008 年 3 期37 、《理性对理想世界的探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8 年 2 期38 、《自由主义的工具理性观》《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年 3 期39 、《理性的超越性及其实现途径》《重庆社会科学》 2008 年 5 期40 、《哲学如何讯问世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8 年 4 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 2008 年 5 期摘要②出版著作1 、《邓小平哲学思想引论》(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ISBN/215/046 26/5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ISBN/215/04489/03 、《经验、理性与制度演进》(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包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万。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有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80条水道、378座桥梁联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称。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工商业发达,有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驰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万游客。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著名的海滨浴场。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威尼斯及其泻湖 英文全称:Venice and its Lagoon 英文简称:Venice 编号:546-004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的历史和地理】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面积只有不到7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1849年反奥地利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才实现统一,从此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威尼斯的交通】 西北角有一条四公里长的长堤与大陆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古城。威尼斯及其泻湖,由118个岛屿组成。素有“水都”、“水城”、“桥城”或“百岛之城”的美称,是意大利威尼斯省的省会(另一资料:威内托大区的首府),也是意大利北部的主要港口。这座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风光独好,城内历史古迹比比皆是,是一座风景如画而又古韵十足的历史名城。威尼斯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另一资料:177条大小运河)相通,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凤凰歌剧院】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生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风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威尼斯的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齐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众多座桥梁中,以火车站为通往市中心的利亚德桥(Rialto)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太阳型的桥洞中穿梭,里亚托桥建(Rialto)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1444年的一次庆典中,因不堪重负,大桥折断。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的石桥。桥顶有一浮亭,桥两侧是20多首饰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威尼斯城内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另外,还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都隔河相临,十分别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筑风格各异,房屋的门窗、走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夜间泛舟威尼斯,独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意大利威尼斯,来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学院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辽宁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吉林大学 --文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安徽大学 --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历史系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学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3]阿胜 编译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 医药经济报,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 戏剧文学,2011,(3) [6]黄金京 《哈姆雷特》与圣经原型——《哈姆雷特》在艺术形式上对圣经原型的借鉴[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 [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 [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戏剧,2008,(12) [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 [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 [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 [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22]WJ罗尔弗 ,王维昌 关于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剧的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23]刘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4]李小蓓 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25]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志明 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看法商榷[N] 社会科学报,2005-02-24(004) [26]王文渊 哈姆雷特,被“80后”解构 话剧《哈姆雷人》[J] 上海戏剧,2010,(4) [27]何湘君 从《哈姆雷特》看《少年维特之烦恼》——试解析维特之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8]马庆霞 哈姆雷特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比较之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9]刘红英,于治领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J] 求实,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静 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伟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3]欧阳文明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悲剧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阳光下的哈姆雷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狮子王》[J] 文艺评论,2011,(7) [35]于珊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J] 大众文艺,2011,(12) [36]常宇星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7]刘翼斌 《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7) [38]曹艳云 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其王权意识[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9]曹艳春 越轨的王子——社会学“越轨”视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戏剧文学,2010,(12) [40]王荣 透过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 [42]张世锋 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J] 现代交际,2010,(11) [43]宣晓晏 毒入灵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44]李梦馨 作为“经典中心”的中心——论《哈姆雷特》[J] 南方文坛,2011,(1) [45]孙建光 本我回归——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张卫东 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48]齐佩 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华 哈姆雷特形象的现代阐释[J] 时代文学(上),2010,(6) [50]谢晓科 背离与统一——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

同求!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包

《聊城大学学报》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脚踏实地的思想道路,注重反映社科理论研讨的最新成果。《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依托聊大理、工科各学院,反映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培养科技队伍,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地理、通信、工程、农学及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990 年本刊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三等奖, 2000 年本刊被山东省科委、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定为“山东良好期刊”。

张兴堂,男,1969年生,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政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民族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孔繁军,男,1964年1月生,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聊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法律顾问室主任。主要讲授《宪法学》、《行政法学》等多门课程。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学和卫生法学的研究。曾在《法学论坛》、《南京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理论与改革》、《法制日报》、《南方周末》、《健康报》、《医学与哲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等60余篇,著有《宪法原理》、《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等著作。主持司法部课题、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法学会课题等5项。张进军,男,1969年12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书记、副院长,聊城大学第三层次优秀人才。1993年参加教学工作,在2000年以来的历次评教中均名列前茅。研究方向为《民法学》和《法理学》,已发表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2001年—2003年3次获得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曾主持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课题、聊城大学社科项目多项。杨道波,男,1973年9月生,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98年获得律师资格,并于同年在聊城大学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课程:经济法学、商法学、金融法学、财税法学等多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目前主要方向为非营利组织法律问题及其在经济法、社会法框架中的运行机制。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河北法学》、《法学论坛》、《理论探讨》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聊城大学社科项目各1项。庄海丽,女,1974年5月出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1991—1995、2001—2003分别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学专业学习。任教以来,曾讲授《法学通论》、《民法学》、《债权法》、《合同法》等法学专业课程,尤其擅长《债权法》和《合同法》的讲授。科研方面,曾在《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学术期刊上发表法学论文10多篇。付东年,男,1968年1月29日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刑事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在重庆师范大学主讲《刑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主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2005年3月至今在政法学院主讲《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多门课程。备课认真,讲课有激情,讲课内容涉及到的理论有深度,并注意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准备,治学态度严格。讲课能够使用较为流利的普通话,讲课水平得到了我院师生的好评。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以及诉讼制度。由龙涛,男,1970年2月13日出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实践教研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2年调入聊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任教《法理学》、《刑法学》等学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绑架杀人定性浅析》,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具体用途与挪用公款罪犯罪构成关系思考》等。曾主持山东省教育厅课题1项。王涛,男,1969年9月出生,在读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组织法》的教学工作。曾在《兰州学刊》、《行政与法》、《聊城大学学报》、《理论观察》、《经济论坛》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王仰文,男,1973年8月16日生于山东聊城,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先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95)、西北政法大学(2002)和苏州大学(2008),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行政法专家杨小君教授、王周户教授、董和平教授和杨海坤教授研习宪法与行政法学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曾在政府机关和解放军某部任职多年,从事《军事法学》、《武装冲突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法律英语》的教学科研与法律服务工作。现在聊城大学法学院主要讲授《宪法学》、《政治学》、《法律逻辑学》等课程。在《中国军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求实》等军内外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刘晓燕,女,1975年12月16日生,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自2003年来校后,先后讲授过经济法、企业与公司法、环境资源法学等课程。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在《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中华职教理论与实践》、《经济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秦莉莉,女,1974年8月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双学士毕业。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2002年以来先后主讲婚姻家庭法、国际法、社会保障法、法治理论。授课效果以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通俗易懂、引领到位为特点,追求教学相长、思想互动。2002年以来撰写文章6篇,编著1部,参与科研项目1项。翟月玲,女,1973年11月生,法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物权法》的教学工作。曾在《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黄河口司法》、《行政论坛》、《党史博采》和《聊城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刘洁,女,1980年7月出生,烟台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讲授《刑法学》、《犯罪学》、《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和犯罪学,曾发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析》《新时期流动人口犯罪趋势及对策》等数篇论文,并参与多个科研课题研究。李永军,男,1969年10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2005年调入聊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律史以及非营利组织法律问题。从2006年至今,共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刘海江,男,1980年5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助教。主讲《国际公法》(双语教学)、《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以及非营利组织法等,曾发表论文6篇。庄玉友,1977年2月生,男,山东潍坊人,汉族,中共党员。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法学硕士,浙江工商大学国际企业管理本科,经济学学士。现为聊城大学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证券法。200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4年获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2005年获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2007年获证券从业资格。曾在《证券市场导报》(CSSCI期刊)、《国际经济法学刊》(CSSCI集刊)、《民商法论丛》、《中国海洋法学评论》、《证券时报》等重要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孙洁丽,女,1983年9月出生,陕西省韩城市人。2002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期间认真勤奋,考试成绩名列班级前茅,获得过校“海航奖学金”及校“三等人民奖学金”。2006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公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知识产权法学专家林秀芹教授。2009年7月顺利毕业后,进入聊城大学法学院任教,开始教书生涯。至今已公开发表法学论文3篇,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完成2万字左右。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冯玉厅,山西大同人,汉族,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讲课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向:诉讼法学。主要学术成果:《死刑程序问题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第34卷(2007)、《侦查监督程序完善刍议》(《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论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第2期)。

  • 索引序列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官网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包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