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

又是个报考古的。。分史前和历史考古。史前的有新旧石器时代考古。历史考古就是各个时代的。其他分支 比如环境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田野考古,科技考古。一楼说的有些不对。对玉器,瓷器,古文献方面的应该归到文物学里。考古学和文物学是两回事。

有的,因为秦始皇对文献是非常重视的,死后也带了很多珍惜文献

过去学术界认为传世的宋玉赋除《九辩》外都不可信,是受了疑古派的影响,而在今天考古发掘发展起来,很多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的情况下疑古派的弱点和过失已显示出来。今天我们只有以可靠的材料、科学的方法来重新考察六国之末的历史,才能弄清从屈原到汉赋之间一些作家作品的实际状况,揭示出这个阶段中文学的转变过程,在这段文学的研究上取得大的突破。饶宗颐先生的《唐勒及其佚文—楚辞新资料》(刊九洲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论集》第九号),尚未见到但从题目看,饶先生以出土唐勒此残篇为“文”而非“赋”,非常正确。关于该篇篇名,因首简背面之上端有“唐革”二字,罗福颐先生据《诗·斯干》“如鸟斯革”,“革”字韩诗作“勒”的事实,释为“唐勒”,为作者署名,姑题为“唐勒赋”,而慨叹“赋之篇目终不可晓”吴九龙定篇名为“唐勒”。汤漳平认为“篇题似应作《御赋》”,因而称作《唐勒赋·御赋》。谭家健则说,“唐勒”二字“无疑是该作篇题”,因为“从整个临沂汉简看凡单独书写及题于简背者,尚未见有作者署名的例子”。“唐勒”当是书名。先秦时个人著书并无作者所取的专名,最普遍的是作者的姓氏后上“子”、“氏”、“公”等字(如《庄子》、《服氏》、《蔡公》),或作者名后加“子”(如《韩非子》、《尹文子》、《公孙龙子》),或作者尊称后加“书”、“春秋”、“兵法”之类字眼(如《商君书》、《左氏春秋》、《孙子兵法》),还有的只称其名(如《邓析》、《李克》、《宁越》),或一般称谓(如《魏文侯》)。此风气至汉初犹存(《汉书·艺文志》所著录《贾谊》、《晃错》、《曹羽》等是证)以此例之,《唐勒》应是书名所以,以为此篇篇名作“唐勒赋”者未妥或以为包括此篇在内的全书名作“唐勒赋”,似亦未妥因为一则简上只作“唐革(勒)”,并无“赋”字,二则出土唐勒此文并不是赋吴九龙确定为唐勒赋的3561简上只有三个字:“论义御”。罗福颐将它接在首简(018钓之后实则此二断简文意并不连贯。我以为“论义御”三字是本篇篇名,按银雀山出土汉简篇名的一般书写位置,应在篇末。从可以确定的本篇各残简看,本篇中心是论“义御”的。《管子·心术》云:“义者,谓各处其宜也”“论义御”的“义御”正是以驾御之术为喻,说明治理天下应“虚静无为”,使人各处其宜。故我以为此篇应是《唐勒》一书中的《论义御》篇。《论义御》中明显表现了道家思想:第一,《论义御》以形象化的语言宣传“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六国之末某些道家人物言论一致,而同法家貌似而实异。在王良造父之御,是“登车揽替”则“协敛整齐,调匀不挚”,御者之意,“马心喻也”,故“安劳”“乐进”。至钳且大丙之御,则“去衔髻,撤查策,马〔莫使而〕自驾,车莫〔动而自举〕”,御者“嗜欲形胸中,精神喻六马“、“不叱不睹,不挠(挞)”,而车马则“神奔而鬼走,进退拙(屈)信(伸),莫见其尘埃”。同样为楚国道家著作的《文子·道原》中说:“夫法刻刑诛者,非帝王之业也;墓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自然》篇云:“所谓无为者,非谓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拳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论义御》的思想与之一致。上面两段话甚至可作为《论义御》的注脚至于六国之末法家,虽同样以车马为喻,而且有时也鼓吹“虚静”的宗旨,实质上却相去悬绝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夫猎者托车舆之安,用六马之足,使王良佐髻,则身不劳而易及轻兽矣今释车舆之利,捐六马之足与王良之御,而下走逐兽,则虽楼季之足无时及兽矣……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夫不处势以禁诛擅爱之臣,而必德厚以与下齐行事民,是皆不乘君之车,不因马之势,释车而下走也。《文子》是主张上无为而顺下之性,《韩非》是主张顺上之意,使下疲于奔命后者是用于推行极端的君主集权思想屈原主张美政,没有君主专制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肯定没有“无为而治”的思想。第二,认为“大虚”与“道”相通。《管子·心术上》(刘节郭沫若考证为宋研、尹文之作,属道家)云:“虚之与人也无间,唯圣人得虚道。”又说:“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甚至说:“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可以为天下始。’《庄子·天下》评老子为:“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论义御》中“大虚通道”的思想同这完全一致(“大虚通道”之说法略同于《管子·宙合》所谓“方明者……旁通于道”和“道也者,通乎无上)。这种思想在可靠的屈原作品中是没有的。第三讲道家的“精神”。《论义御》云:“嗜欲形胸中,精神喻六马。”《管子·内业》(郭沫若考为宋研、尹文之作):“凡物之精,此则为生……藏于胸中,谓圣人。”又说:“物能化谓之神”又说: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念治之,严容畏敬精得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论义御》所表现与此完全一致。第四,以早期道家所说的“义”来概括无为而治、虚静以处的理民之道。《管子·心术》所谓“义者,谓各处其宜也”,同儒家关于“义”的解释是不同的。《礼记·表记》云:“义者,夭下之制也。”又《孟子·公孙丑上》:“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桑服四制》:“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道家的“义”指的是顺其本性,自然处之;而儒家的“义”是指对本性的约束和规范。告子言,如以人性为祀柳,则“义犹杯圈”(《孟子·告子上》),此所谓“义”,乃指孟夫子的“义”,而非宋研、尹文之“义”。唐勒“义御”,指依马之性顺物之理,不以己意强为,使术达于出神人化的境地作者以此比喻无为而治天下,顺民之性因国之俗,不以政令法术扰之。这不仅不同于儒家,也不同于墨家、法家思想也有较大的距离。由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论义御》表现出来的,同楚国的文子、宋国的宋研、齐国的尹文均有相近处,是一种道家的思想这种道家思想上承老子,而下启韩非,不少地方同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相通

秦始皇陵的地宫之深邃、构筑之坚固、警戒之严密,至今也无人能盗取,所以大部分文献应还保留在陵墓中。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书

首先是《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也可以选用《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民族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 广西民族出版社《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三联书店《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定量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考古学理论》,陈淳, 复旦大学出版社《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方辉 ,山东大学出版社《考古学读本》,杨楠,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 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 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科学出版社《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 杨伯达,紫禁城出版社《汉代画像石通论》,王建中,紫禁城出版社《古代玉器通论》,龙仁博,紫禁城出版社《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 孙机,文物出版社《中国家具史图说》, 李宗山,湖北美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中国考古》《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中国陶瓷》,冯先铭《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谭维泗《秦文化》,王学理、梁云《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古代石刻》, 赵超《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蒋英炬、杨爱国等。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_电子书ar免费下载链接: 提取码: 937n首先是《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也可以选用《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6�1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民族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 广西民族出版社;《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三联书店;《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古代部分),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这两本可以要看看喔~ 我住在北京。我一般买书都去北京考古书店(王府井大街27号)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 《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 《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 《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 《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 《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 《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 《国学研究》 《汉代考古学概说》 《秦汉考古》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文物》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 《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仰韶文化研究》 《史前考古论集》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 《考古学研究》事实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种类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二、名词解释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医书简两卷200支,一卷内容与《黄帝内经》相似,讲的是养生之道,另一卷则为房中术。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原文化部的“古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五辑《出土文献研究》,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另外,像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制定的出版规划所列的出土文献等,都是用的广义的概念。王国维指出的对中国学术有重大影响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几项发现是甲骨文、敦煌文献、汉晋边塞竹简和中国境内的外族遗文,还有内阁档案。这其中,除了内阁档案一般不包括在内,其他都算是出土文献。——这是广义的出土文献。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像墓志、碑铭,则更多的被纳入传统的金石学的范畴里。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都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类学上的概念。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有哪些

20世纪中国考古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这里主要是广义上的考古发现。1925年王国维在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见之新学问》的讲演中,集中介绍了前所未见的五项重大发现———即殷墟甲骨、塞上简牍、敦煌遗书、大库档案、少数民族古文字。笔者认为,从今天来看,这个总结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后来考古上的大的发现基本上是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一就是安阳殷墟的发现,发现了甲骨文,王墓,宫殿等等,证实我们的文明的存在的时间,发展脉络,5000年文明古国不是空穴来风。

这里有近几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09年的还没出来

1、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2、云南元谋人遗址 3、陕西蓝田人遗址 4、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 5、马坝人遗址 6、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7、丁村遗址 8、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9、玉蟾岩遗址10、裴李岗遗址11、贾湖遗址12、兴隆洼遗址13、大地湾遗址14、仰韶遗址 15、半坡遗址16、姜寨遗址 17、后冈遗址 18、庙底沟遗址 19、大汶口遗址20、河姆渡遗址21、大溪遗址22、城头山遗址23、屈家岭遗址24、崧泽遗址25、马家窑遗址 26、柳湾墓地27、牛河梁遗址 28、城子崖遗址29、良渚文化遗址群30、石家河遗址群 31、陶寺遗址32、王城岗遗址33、齐家坪遗址34、卡若遗址35、石峡遗址 36、东湾仔北遗址37、圆山遗址38、二里头遗址39、东下冯遗址 40、夏家店遗址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42、偃师商城 43、郑州商城遗址44、盘龙城遗址45、安阳殷墟遗址46、吴城遗址 47、新干大墓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49、周原遗址50、丰镐遗址与墓地51、琉璃河遗址52、晋侯墓地 53、三门峡虢国墓地与上阳城遗址54、晋国故城遗址55、郑韩故城56、燕下都遗址57、曾侯乙墓58、纪南城周围的墓葬群59、中山王陵 60、铜绿山矿冶遗址 61、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6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3、睡虎地与龙岗秦墓 64、汉长安城遗址 65、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66、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67、烧沟汉墓 68、银雀山汉墓69、满城汉墓70、汉代楚王陵71、马王堆汉墓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74、汉魏洛阳城75、楼兰故城遗址76、尼雅遗址77、邺城遗址 78、走马楼孙吴简牍79、南京东晋——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80、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81、云岗石窟82、龙门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85、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86、隋唐洛阳城遗址87、隋代虞弘墓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门寺塔基与地宫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94、辽陈国公主墓 95、龙泉青瓷窑址96、耀州窑遗址 97、西夏王陵98、古格故城遗址 99、元大都遗址 100、明定陵

考古出土文献出处在哪

大概是商朝之前就有了,在很多甲骨上都会有

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一座土岗上,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组成,绵延约3000米。 当地民间传说一个大臣被杀后,皇上赐给的金头埋葬于此。为防止金头被盗,一夜之间连埋了九个墓冢,故称为“九连墩”。2002年9月,为配合湖北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是战国时期楚共王墓穴晋惠王之墓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新郑市龙%z^WeobXF0E湖镇一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新发现一处n保存完好、布局规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D ACf(+(QtI% 1WQnX(ww!HzuE(共清理墓葬104座,出土铜、陶、骨、贝、sY玉、水晶、玛瑙等不同质料的文物近300件dJ14rFT 5zP8#OCvlj!X,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习俗以及城野布局Lhn74Dd4bQLtuI、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2cg9ammc(D。 gguuz+*3-#w%%6M6a)YLjaACbvG%^uzSfhJ)lW   据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0^^ L2cME@8zR 2LO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介绍,这rD5-64Hv*Xo hgEjF$wZkcnBPupDk^&o批墓葬布局有序,排列规整,显然是有意规划VmMCasgj^ZLwDEr3*^M!4GwdZ9hVBUK7xHXx8lext(noLDJpPjt,专家推测这里应为一处典型的公族墓地。从6U%HH+9TS-*WyhH-xO06lYD6xxJPFiKl&5D7HI0ILkE7 Tk初步的整理情况分析,墓地埋葬的时代跨度应2hd5uCso)CQfshdK$5oPnTYShA-+%UCeowvJ934hABHvFb3V(9WE1O8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之间。 这批墓葬均dW+THuhc$u^Cq为土坑竖穴墓,一般为单人葬,其中规格高的tnFChofVV8 OJXMEpuC%lX&vKe7Z-KVZUMaRKU)Z!oj@Jgp)^墓葬有棺有椁,有的多达两椁。随葬品齐全,PvdAsNboGc^Edl J9-R8UmDk*(N wkTMHw)c4zVAA^8P)%CCUFOL除个别墓葬随葬成套的青铜礼器外,其余大多+-8%qM+Nkdwhq5AF随葬组合齐全的仿铜陶礼器,器物组合一般为md!YP5R@B#G1yJSzw c鼎、敦、盘、舟、匜等。 樊温泉说,随葬品o!mu&ui6omu0(c)&CX19AGa#8$Vbbfn95dx4A1b$I W x 多放置在棺外墓主人的头顶一侧,如编号为MtiHjODX L8lKs#y@V&Z%5^H*5FN3的墓葬,在椁内棺外有头箱和边箱,随葬品5QqJ%sHdWPtf!Z@2kI^45MDxiGzEp9nyjQhI-@bU%XiFn21^@Cj多放置在头箱内,出土铜鼎、铜敦、铜盘、铜IC舟、铜匜、铜甑、铜觯各一件,另外还有铜戈6^@hWw4OeS4Kgs5@!E0yRx、铜车軎、铜镞、铜马衔、骨马镳、玉圭、玉mQmbS9I&khHDDn%MH&QrNF柱、贝币、陶釜、陶罐等。 樊温泉说,在此e9 0VBI26U(Z9QJLYGz@Br)XM+r66hp!次发掘过程中,他们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ZYYc V%6#yf&9k9Fn@#p-x6rAA^XKOdcHXUQMCn@epUtaBVj2IzHPRs#N!4作对墓葬群开展了寄生物的考古研究工作,经EQCV-E^hcHtar4采集分析墓葬腹土样品,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钩Fg#fVVGs VW4D虫卵,对研究当时的人群健康状态、迁徙交流#5aM%3$wx2yhj6ZWUO$u(及寄生虫病分布等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信息。Nevs9+7M()1(yVP-K0NVVBB40(完)

相马经

中国历来,重死轻生,所以,考古事业欣欣向荣,额也可以叫盗墓事业!

  • 索引序列
  •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
  •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书
  • 考古出土文献有哪些种类
  • 考古出土文献资料有哪些
  • 考古出土文献出处在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