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赵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赵

发布时间: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赵

2008年以来,昭通市着力打造以“四零四最”为主要内容的“今日昭通效率”。即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审批环节最少、交易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社会环境最优。通过打造“今日昭通效率”,连续两年吸收外来投资的增幅居全省第一名。到目前签约项目176个,协议引资940多亿元,实际到位6亿元,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唯一一个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仅2008年,签订各类合作项目82个,协议引资449亿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到位9亿元,比上年增6%。2009年,签订招商项目65个,协议引资8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亿元,增长8%。2008年昭通市生产总值达3亿元,比上年增1%;2009年,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4亿元,增7%;今年以来进一步提速,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背后,体现出昭通人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感。昭通在历史上是云南的北大门,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主要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后来,随着320、108国道和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相继开通,以及国家和省内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昭通由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变为边缘地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昭通到重庆、贵阳、成都的交通都已比较通畅,到昆明的高速公路2008年初建成,行程仅3个多小时,市内即将形成4小时经济圈,内昆铁路纵贯全市五县区,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可直航上海。昭通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下一步,隆黄(四川隆川到贵州黄果)、昭(通)攀(枝花)丽(江)、重庆到昆明的高速铁路等开工建设后,交通将进一步提速。从更大的视野看,市长王敏正认为,水富港应该成为战略构想中第三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交通条件的这种历史性改变,客观上为昭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昭通人就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把握好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机遇的:从全国范围看,西部地区正处于承接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一个经济体连续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先例是罕见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这种态势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后发地区必须抓住这个快速发展机遇期,创造更多财富,这是这一代人神圣的使命。这些机遇稍纵即逝,不能不让人充满危机感。 2008年初,新一届市委、政府领导班子在对市情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制约昭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不够解放、软环境不够宽松、尤其是行政效率不高。一些部门,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一些部门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明确提出要打造“今日昭通效率”。 打造“今日昭通效率”是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始的。2008年初,王敏正到昭通的第15天,就召开了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现场办公会,要求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拎着公章来现场办公,那一天的项目由市长或副市长出面审批,盖完章才能走人。就在那一天,响亮地喊出了“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口号。此后他们双管齐下,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方面推进政务方法创新。 昭通市按照“依法、科学、透明”的原则,清理、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权限。他们依据法律法规确定审批事项,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对不符合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或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达不到管理目的的,虽有法定依据,也予以调整或合并;对行政机关以批代管或通过事后监督、日常监管可以实现管理效果的,予以调整。凡能由市场调节的,坚决放给市场;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一律交给企业;能由社会中介组织解决的,全面移交社会中介组织。凡保留、修订和废止的行政审批项目,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此基础上,规范审批程序,推进审批集中,凡能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都必须进入,凡能简化审批环节的事项都必须简化,凡能缩短审批时限的事项都必须缩短,提供“一门受理、一次告知、并联审批、一窗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到2009年初,这个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由2008年的320项压缩为79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但审批事项的精简并不意味着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反而是更重了。审批时限在法定范围内压缩了1/2以上,要求审批快,服务更周到,服务质量更好。为此,他们采取“马上办”、“一线法”、“全程代”等措施,推进政务方法创新。“马上办”就是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能当日办结的当日办结,一时办结不了的必须最大限度压缩办结时限,并作出承诺。“一线法”主要是推行“零距离”服务,精力向一线倾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服务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全程代”就是全程代办制度,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此外,他们建立和完善了重点项目挂钩制度、重点项目协调制度、重点项目推进制度等。为了使这些措施切实落到实处,他们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2008年以来对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368名公职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处级干部15人、科级干部102人。打造责任型、效率型政府有了个好的开端,市直部门承诺限时办结率和投诉回复率均达到100%。 记者感言: 临沧市针对思想观念滞后、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执法不规范、政策兑现落实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正在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他们大刀阔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政府行政从过去重管理转变为现在重服务,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的。但更重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要真正确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 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跳出临沧看临沧,立足云南看临沧,放眼全国看临沧,融入世界看临沧”。当我们长期局限于临沧本土,用一种狭小的视角观察事物,用一种老套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时,我们对市委、政府作出“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这一战略部署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走出临沧走进昭通,采访昭通市委、政府领导,与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面对面交谈后,我们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对临沧市委、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中,任何一个人如果游离于历史进程之外,都是自生自灭不值一提的。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能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思考,从空间和时间的坐标里发现自己所处的方位,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当前,我们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带来的政策机遇,二是后发优势孕育着的潜在机遇,三是国际经济调整中蕴藏的合作机遇,四是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五是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机遇等等。这些机遇都是历史性的,而且也都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些机遇,就有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能推动历史的进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要是涉及一些部门利益;推进政务方法创新,主要是增强服务意识。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自觉地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地把服务企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 昭通市打造“今日昭通效率”,起初主要是着眼于为投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扩展到如市民办理房产证、车辆检审等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一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满、怕、僵、懒”等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受到冲击,“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任何单位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接下来,我们将选择部分单位再作报道,敬请关注。 采访札记: 6月30日,昭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朱大庆和昭通日报副总编辑赵锝海带我们到盐津县的豆沙古镇,让我们亲身感受历史上的昭通“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战略地位。 站在古镇的豆沙关关口,眼前就是个天然的“交通历史博物馆”:2400多年前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五尺道,布满了从先秦以来不同时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古朱提江水涛声依旧,这条水道曾经舟楫穿梭;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213国道,2003年打通的内昆铁路,2008年通车的水麻高速公路,古今五个通道汇集豆沙关前。昭通人称之为“古今五道”。 昭通原称乌蒙,清朝时弃“乌暗蒙蔽”之嫌,取“昭明宣通”之意,改名昭通。回顾昭通的历史不禁让人感叹,当它与外界“沟通”顺畅时就既“昭”且“明”,当与外界“沟通”受阻时就既“乌”且“蒙”。昭通的区位优势曾因交通而显赫,也曾因交通而黯淡。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交通等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我们能够理解昭通人为什么对未来充满自信,理解他们对外开放的意识为什么强,更能够理解他们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机遇意识。 古朱提江(今称大关河)的对面,在如刀削一般的绝壁上,停放着汉代的僰人悬棺,它的主人上千年来静默着。如今,让他们见证历史的这种沧桑巨变,他们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吧

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副处长,办文法规处处长;云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经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

曾先后担任云南日报新闻部副主任,机动采编部主任,副总编辑,省委副秘书长,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云南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等职务。

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副处长,办文法规处处长;云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经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经济日报社赵副总编辑

庹震庹  读音: tuǒ庹震,男,汉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82年6月入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记者。1976年河南省南阳县溧河公社插队知青1978年 武汉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年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1986年 经济日报社工交部副主任1988年 经济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其间:04-09挂任河北省保定地区涿州市副市长)1992年 经济日报社记者部代主任1993年 经济日报社记者部主任1996年 历任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委员、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其间:09-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09-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5年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2011年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2012年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07 中宣部副部长第十届、十一届广东省委委员。

中国的人因为庹震于1982年毕业后在经济日报社工作,历任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编委兼记者部主任,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5年6月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2011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副社长。1984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3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1]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有几个

1993年云南日报印刷厂代印《人民日报》连续23个月质量评比中国第一,获得“印刷质量过得硬”锦旗、奖状1995年云南日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评为学先进比奉献先进集体。1996年云南日报编辑部获省第六次党代会理论宣传组织工作奖1997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获1996年度督查工作三等奖2000年云南日报广告处获1998-199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00年云南日报总编室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云南省军事边防文化宣传贡献奖2001年云南日报广告处在2000年“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公益广告活动中获贡献突出奖2001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先进工会组织2001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0年度督查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三五普法宣教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团委被授予中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全国歌手唱云南电视大奖赛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1-2002年度省部内参选登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优秀单位2004年云南日报总编室党支部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支持文艺阅评工作先进单位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有几个人

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副处长,办文法规处处长;云南日报社副总编辑;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经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3年云南日报印刷厂代印《人民日报》连续23个月质量评比中国第一,获得“印刷质量过得硬”锦旗、奖状1995年云南日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被评为学先进比奉献先进集体。1996年云南日报编辑部获省第六次党代会理论宣传组织工作奖1997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获1996年度督查工作三等奖2000年云南日报广告处获1998-199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00年云南日报总编室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云南省军事边防文化宣传贡献奖2001年云南日报广告处在2000年“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公益广告活动中获贡献突出奖2001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先进工会组织2001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0年度督查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云南日报政文部被评为云南省三五普法宣教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团委被授予中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01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全国歌手唱云南电视大奖赛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2002年云南日报群工部被评为2001-2002年度省部内参选登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工会被评为优秀单位2004年云南日报总编室党支部获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被授予支持文艺阅评工作先进单位

  • 索引序列
  •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赵
  •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
  • 经济日报社赵副总编辑
  •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有几个
  • 云南日报副总编辑有几个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