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发布时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本刊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英文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学校编辑部现有在岗人员10人(含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其中编辑8人,编务2人。编辑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其中,正高4人(含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

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和校级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1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数篇刊载于CSSCI期刊,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多次,有2篇会议论文被EI检索,1篇被韩国核心期刊《韩国经营教育研究》发表。在教研方面,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合著教学论著1本,并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教材4部,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代表论文:周运兰,产业集群、生态位约束与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统计与决策,2011(1)CSSCI 周运兰,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CSSCI 被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并获2012年国家民委第二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周运兰,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股权融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CSSCI   周运兰,曾浩,我国科技进步的产权制度约束与路径选择,财经问题研究,2011(6)CSSCI

已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1、“文科研究生专业阅读的七个问题”(与黄健合作),载《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第3期。2、“中国电视文化研究三十年浅论——基于社会学视野下的分析与解读”(与李欣欣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消费现代性:手机与西江苗寨的社会变迁”(与费中正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4、“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区域——谈费孝通的微型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反思”,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5、“电视下乡、打工经历与贵州苗族、侗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变迁”(与李欣欣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6、“电视与乡村农民的日常生活——基于湖北省石首市五马口村的调查与分析”(与黄健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是谁蚕食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载《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2期。8、“民族精神研究的人类学反思——兼议民族精神研究的方法论拓展”,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9、“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雍乾、乾嘉苗民起义”,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3期。1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11、“‘文明’:内涵及其变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的探析》,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2、“村民自治与乡村社会的基层权力结构——以湖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载中国民族学学会编《民族学研究》第13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13、“我国民族社会学内涵与方法述论”(与彭红艳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14、“社会学视野下的‘脑死亡’标准及立法问题”(与陈宁英合作),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5、“少数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间基础分析――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八个村庄问卷调查的阐释与解读”,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16、“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乡村精英的心态与行为分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7、“文化类型理论与我国的文化类型研究”,载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3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8、“村民自治与乡村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以湖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与钟年合作),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19、“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乡村自治与权力结构分析”,载周大鸣主编:《21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鄂西土家地区宗族组织的历史变迁”(与崔榕合作),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1、“南方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与宗族意识――以湖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载《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22、“注重田野调查,强调为社会进步服务――吴泽霖学术思想概说”(与钟年合作),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23、“人类学对乡村社会的研究述议”,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民族出版社2001年。24、“从新旧谱牒的比较看鄂西土家地区宗族组织的变迁”(与钟年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25、“田野工作与民族学研究”,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6、“长阳土家族的宗族组织及其变迁”(与钟年、张彤合作)载《民族研究》1998年第5期。27、“城市民族问题:21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朱绍华合作),载《民族学研究》第12辑,民族出版社1998年。 28、“五十年代广西瑶区社会改革运动述论”(与陈宁英合作),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3辑,民族出版社1998年。29、“由美色、美人谈古人的审美观”(与陈宁英合作),载《历史月刊》(台湾)1998年第131期。30、“从图腾文化看楚越的对抗与交融”,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1、“城市民族问题研究应该重视的几点”,《民族学》(云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1997年第3期。32、“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刍议”,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33、“宗教人类学述论”,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2辑,民族出版社1996年。34、“‘就阳而成’与‘正位乎内’――我国古代妇女观漫说”(与陈宁英合作),《文史知识》(中华书局)1996年第7 期。 35、“乡土精神与乡村建设”,载《学习》(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期。36、“宁静致远的大儒――追念先师吴泽霖”,载《学习》1995年第1期。37、“图腾、祥畜、灵物与劣类的象征――古代狗文化漫说”(与陈宁英合作),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1期。38、“湘南桂北地区当代瑶人家庭生活方式”,载《新亚学术集刊》(香港中文大学)1994年第12期。39、“灵禽、祥畜、卜具与戏物――古代鸡文化漫说”(与陈宁英合作),载《文史知识》(中华书局),1993年第5期。40、“湘南桂北地区瑶人宗教生活方式”,载《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41、“汉民族历史文化的一幅壮丽画卷”(与吴永章合作),载《民族研究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93年第4期。42、“辟邪、祈福、美色与药――古代桃文化漫说”,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10期。43、“吴泽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评”(与钟年合著),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44、“壮族古代社会文化的瑰宝”(与吴永章合作),载《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45、“湘南瑶族青年劳动和消费生活方式”,载《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1期。46、“谈我国民间的观音信仰”,载《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47、“从人类学观点看海南黎族来源的土著说”,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48、“社会变迁中的瑶族青年”,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49、“国内人类学研究述评”,载《社会科学动态》(湖北省社科院)1991年第7期。50、“湘桂边界瑶族传统婚俗与改革刍议”,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51、“论民族学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载《博物馆学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52、“浙江畲族传统的‘学师’活动研究”,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53、“仫佬族饮食习俗考”,载《民俗研究》1988年第3期。54、“畲族祖先崇拜问题探析”,载《民族论坛》1987年第2期。 55、“黔东南苗族‘还娘头’婚俗剖析”,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投稿

本刊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都不好投 试试吧 中南民族好投一些吧。

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还好,但只适合他们本校师生阅读观看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挺好的,核心期刊。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格式

Lulu, go to the field

1、《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3、《村委会选举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5、《中外司法制度比较》(与陈业宏合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出版;6、《农村法律服务:行动与表达》(与陈荣卓等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7、《农村法律和社会问题探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8、《农村政策和法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9、《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与宋才发等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000年以来的主要论文: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矛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生命力》,《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评述》,《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3、《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与杨正喜合著),《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2期;4、《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民自治》(与胡宗山合著),《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1期;5、《邓小平关于民族矛盾的基本理论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4期;6、《农村社区法律服务的资源整合与体系建构》(与陈荣卓合著),《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7、《村委会选举中的委托投票问题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4期;8、《农村基层党政关系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9、《地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与民族矛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1期;10、《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的村级民主——农村基层民主三人谈》(与徐勇、刘义强合著),新华社北京2009年3月31日电、《光明日报》2009年4月1日、《经济日报》2009年4月1日;11、《关于村民会议几个问题的法律探讨》(与王林合著),《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12、《清末民初农民社团组织立法述论》(与王勤合著),《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13、《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总体思路与具体构想》(与陈荣卓合著,《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1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与陈荣卓合著),《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15、《农村法律服务研究:已有的进路及可能的拓展》(与陈荣卓合著),《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16、《关于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17、《农民工法律地位的界定及考察路径——一条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与陈荣卓合著),《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8、《村民会议与直接民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9、《农村法律服务:何去何从?——对2000年以来中国乡镇法律服务所改革的反思》(与陈荣卓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20、《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与陈荣卓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1、《论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22、《民族矛盾原因体系的理论建构》,《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23、《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矛盾》,《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24、《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民族矛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25、《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6、《国家权力的分享和分配与民族矛盾》,《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27、《我国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的兴起与变革》(与王勤合著),《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的一般特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29、《政治学的对象:国家、权力抑或政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3期;30、《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31、《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变型与民族矛盾》,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2年第4期;32、《国家权力分享和分配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3年第8期;33、《关于村委会选举选民登记的几个法律问题——对省级村委会选举法规一个方面内容的比较与评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4期;34、《关于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问题的争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8期;35、《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与不歧视》(与杨正喜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7年第12期;3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与陈荣卓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4期。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 索引序列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投稿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