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发布时间: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值不值得都是按个人来的,不过这年代大多人都用手机报了,一个月才3--5元钱左右,订那些报纸的越来越少了……

人造细胞是真的生命细胞据美国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5月20日宣布,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该研究负责人克雷格·文特尔说:“这是地球上首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有机物。”克雷格·文特尔表示,这一成果为人类设计有机物铺平了道路,未来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的有机物。比如,造出能产出石油或专以二氧化碳为食的环境友好型“人造生命”,或运用此技术加速疫苗生产,制造新的添加剂和化学替代物。文特尔的这项研究被视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新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封面文章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造细胞”技术是走向人造生命的关键一步,从理论上来讲,这项技术如果成形了,我们也许能够建立微生物制造厂,生产微生物燃料,以后开车就不需要加油了。

照X光可能诱发癌症,多少人正遭遇“裸检”——人民日报《生命时报》今年4月,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少华的一席话,让“裸检”一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他说,绝大多数医院在给患者做X光检查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约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而且,国家卫生部有明确规定,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临近X光照射的敏感器官应当进行屏蔽防护,但很多医院并没有执行。2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生命时报》记者再次探访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发现“裸检”问题仍未受到重视和解决,很多患者对此也漠不关心。与此相反,不少生活在国内的外国人告诉记者,国外对CT、胸透等的防护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恐惧辐射,他们甚至不敢在中国做X光检查。一流医院内遭遇“裸检”7月21日,记者调查了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他们的CT检查室、CT登记处前都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大量的等候人群挤满了走廊。然而,当记者挨个询问从检查室出来的多位病人时,同仁医院只有一名患者表示,检查时医生给他穿了防护服。在北京医院住院部一层的X射线检查室前,一位年轻女子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刚领完检查报告。她告诉记者,检查时不仅医生没让病人穿防护服,作为陪同人员的她也没穿。但在进检查室前,她清清楚楚地看到外面墙上的宣传海报中写着,陪护人员应该穿防护服。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裸检”现象较为普遍,医护人员很少主动提供防护服。曾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张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到了胸透室,医生就直接叫我站到仪器前,我担心辐射对身体不好,主动要求穿防护服,医生才从架子下面很不情愿地掏出一套给了我。”像张女士这样有防护意识的患者只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不会告诉患者辐射的危害,患者自己也毫无意识。在同仁医院,一位患者就无所谓地对记者说,X光只是偶尔照一次,很快就结束了,不会有什么问题。滥用导致潜在危险与国内“裸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即使是给牙齿拍个X光片,患者都会被全副武装起来,本报驻德国记者对此有着深刻体验。拍片前,医生详细给他介绍X线放射流程后,亲自帮记者穿上很重的铅防护服,把脖子、胸部、下身等部位都罩住,还要戴上防护头罩。一切准备就绪,医生才会按动快门。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坤成认为,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在国内确实很普遍,国外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好,是因为医院里病人少。“比如 CT,他们一天也就做二十来个病人,国内一家医院每天至少得做一两百个。尽管国家有相关规定,绝大多数医院也都备有防护服,但如果每个病人都穿,太麻烦,也太浪费时间,肯定检查不完。”对于X射线的危害,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曾有研究显示,英国有6%、德国有5%、日本有2%的新增癌症病例,是由X线和CT 检查导致的。它对孕妇和儿童的危害更大,会严重损害儿童智力的发育,还会导致胎儿畸形。不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周诚却指出,这只是一种推论,临床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他也承认,X射线检查的潜在风险肯定存在,尤其是当它被滥用的时候。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5亿人次接受X射线检查,但其中20%无临床意义。CT滥用现象更为普遍,个别医院甚至不惜降低价格吸引病人。别主动要求照X光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一个连续工作的放射科医务人员,一年所接受的放射量应小于20个毫西复(msv),而拍一次X光片为02—03个 msv,做一次CT为6—8个msv。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冯晓源指出,常规检查中的辐射量都是人体安全范围之内的,不过,我们还是应尽量少做。成人体检,一年最多做一次CT等X射线检查,反复体检没有必要。若是看病,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做X线检查,不宜主动要求做。可询问磁共振、B超等其他方法能否达到同样效果,尽量选择辐射量小又能保证检查效果的方法。他还提醒:检查前主动要求防辐射。若病人主动询问是否有防护设备,医院必须提供。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高度敏感的区域应重点保护。如无必要,不进检查室。检查室红灯亮时别进去,尽量不陪同病人做X光检查,如果确实有必要,一定要求穿上防护服。孕妇、儿童最需警惕。如果不是特殊需要,怀孕8—15周的孕妇应拒绝腹部X线检查。很多妈妈在孩子受伤后都会急切要求做CT,却没考虑到辐射问题。美国放射医疗杂志曾研究发现,儿童CT扫描检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有效,只有7%检测到有颅内损伤。

生命传奇杂志封面

在合适得机遇中创造了一个不一般境遇,让人感叹

罗伯特梵古利克

在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不容易。让人感慨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开始接触中国通俗小说,偶获一本《狄公案》,被深深吸引,于是将其翻译为英文,于1949年在东京出版。高罗佩只翻译了这本书的前30回“三大奇案”即古本《狄公案》部分,后34回疑是另一作者参考《武则天外史》或《则天外史》在古本《狄公案》后续加的(未写一案,主要情节可谓“秽乱春宫”,格调低下,所以他没有翻译)。 译本出版后,许多读者要求高罗佩搜寻同类的中国小说翻译出版,高罗佩深感此举殊为不易,因为“要找到一本同时适合现代中国人和西方人口味的此类小说相当困难”(引自《大唐狄公案》作者自序),于是他着手重新创作狄仁杰断案的故事,共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在西方风靡一时,不断再版。《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由陈来元等人译为中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2006年3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再版时更名为《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共有四本:四漆屏 淫僧记 跛脚乞丐 太子棺 西方汉学大师经典之作,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全部采纳高罗佩生前手绘插图。 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与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编辑本段【作者高罗佩】 《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的作者高罗佩(1910-1967),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他还是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重庆、华盛顿等地,从秘书、参事、公使到大使。尽管仕途一帆风顺,但流芳后世的却是他的业余汉学家的成就。 “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其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之后他研究比较了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后,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诸多本领,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后高罗佩便重新编排了小说《狄公案》。“书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唐代的司法、政治、行政、吏治、外交、军事、工商、教育、文化、宗教、民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全书均以仿宋元话本体裁写成,这在世界汉学著作中是独一无二的,《狄公案》由此成功地造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同时,高罗佩在漫长学术生涯中一直都在发表汉学研究著作:著有中国琴文化研究专著《琴道》、《嵇康及其琴赋》(东京,1941)、《东皋禅师集刊》,翻译米芾《砚史》译本、《中国绘画鉴赏——中国及日本以卷轴装裱为基础的传统绘画手法》等。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和沉迷,高罗佩一心想找一个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在重庆任荷兰使馆一秘时,他爱上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女士(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父亲水钧韶在中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来任天津市市长),1943年,高罗佩与当时22岁的水世芳结婚。

生命世界杂志封面

刊名: 生命世界Life World主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0437CN: 11-5272/Q邮发代号: 2-815现用刊名:生命世界曾用刊名:植物杂志;植物学杂志

科研人员揭示的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谜题之一,这一研究使得人类第一次看到最完整的、无间隙的DNA碱基基因序列,对于人类了解基因组变异的全谱,以及某些疾病的遗传贡献至关重要,将会推动与癌症、出生缺陷和衰老相关的研究与科学发展。

不一定,有些只是科学家的推测,但是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说都不能作为强有力的依据。

呵呵,很正常的,现在期刊类几乎都这样的。

生命的化学杂志封面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遗传都是比较容易的。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生命的化学杂志社简介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生命时报杂志

截止到2013年人民日报社编辑出版二十多种报刊,包括《环球时报》、《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时报》、《讽刺与幽默》、《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国际金融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报纸和《新闻战线》、《人民论坛》、《环球人物》、《新安全》、《汽车族》、《家用汽车》、《商用汽车新闻》、《摩托车趋势》、《汽车与运动》、《人民文摘》、《中国经济周刊》、《平安校园》等刊物。人民日报出版社每年出版新闻、时政、文学、法律、教育等各类图书150多种。[4]

对于养生书籍,人们的热情之高令人咂舌。  走进新华书店,以前占据霸主地位的财经类、教育类书籍都已退居二线,而形形色色的养生书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从《人体使用手册》、《40岁登上健康快车》,到《无毒一身轻》等书籍,都十分受读者欢迎。  据了解,在各地新华书店和图书大厦中,养生类书籍的销量都能占到10%左右,而在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图书部,这类养生书籍更是占到50%以上。正在北京一家沃尔玛万达店购书的张阿姨拿起一本《健康快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简直就是他们家生活的指南针,“这个书出了好几版,我一本也没落下。”  照书养生的人真不少  张阿姨一番话,也算是道出了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声。记者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邹大妈家看到,家中各类养生书籍、杂志,至少有七八十本。邹大妈表示,自己老伴是个养生迷,书店里的畅销养生书都要买回家,还一板一眼地照着做。“前几天,不知从哪里听来了喝柠檬水比白开水好,就每天早上往暖壶里放半个柠檬,酸溜溜的我还真喝不习惯。没过两天,又看到书上说,老年人肠胃差,不适合喝柠檬水。你说说,这些书也不统一一下,叫我们这些不懂的人越看越糊涂。”尽管如此,邹大妈的老伴还是乐此不疲地尝试各种“养生大法”,“最近又迷上了什么排毒,顿顿都要吃蔬菜沙拉。中国饮食挺好的,何必学这些洋玩意儿。”邹大妈无奈地说。  湖北武汉戴大爷的家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一屋子满满当当养生书,多得都能开书店了。除了市面上常见的书,还有各种讲座的“内部资料”。每本书上,戴大爷都认真做上笔记,贴好标签。当记者问到是否会按照书中的内容身体力行时,戴大爷说:“当然会!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关注健康了,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小学生,这些书就是教科书。写书的专家就是我的老师,他们说的一定没有错!”说罢,戴大爷给记者展示了一本名叫《营养革命》的书:“这个专家是美国的博士,在很多地方都讲过课,我身边的老人都知道。”当记者问到如果书里的内容出现矛盾时怎么办,戴大爷倒是给了个好办法,“看最新的书呗”!  书籍质量良莠不齐  那么,市面上如此繁多的养生书籍,真能和专业、权威划上等号吗?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除了洪昭光等少数几个专家外,大部分书的作者都不是专业出身,要么号称某某传人,要么号称某某养生大师、营养学家,乍一看头衔都不小,仔细看却发现有些人连正经的学历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再细读书中的内容,发现只有少数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其他大多数都冠以“惊天大发现”、“人类健康史最大的革命”等噱头,招徕读者。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也表示,养生类书籍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确实存在,不过,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老百姓对健康相关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我也接触过不少书,的确是有些严谨,有些粗制滥造,还有些根本就是七拼八凑的。”钮教授表示,“但是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则往往只会通过书名、简介去决定购买哪本书。”  选书要谨慎,健康靠自己  因此,大家在购买这类书籍时最好关注“三个权威”——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权威出版社,这样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内容可以保证是正确的。“一般来说,越权威的专家越谨慎。那些什么都敢说的,大家心里就要打个问号了。”钮教授提醒。  对于照书养生是否可行,钮教授则表示,只要不是太偏颇的,照着做也没关系。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健康全都押到这些书上,毕竟健康涉及到很多方面,书里说“调整饮食可以减肥”,决不意味着你就不用运动了。当了38年保健医生的聂阿姨对此更是深有体会:“看书学知识是件好事,但健康不是照葫芦画瓢。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首先要做好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对症下药。”

我看了很多养生的书,首先推荐《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目录 前言 我所理解的温度 第一章 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 体温降低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 体温降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2 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 如何理解“血”“寒”“湿”“风”“虚” 受寒凉的途径 寒湿重的表现 祛寒湿的方法 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第二章 给生命银行增加储蓄 你可以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防病和治病原则相同,方法有别 随时清楚生命银行里的收支是否平衡 找准自己的养生术 善待自己身体的弱点 怎样对待慢性病 城里有的老人为何不如山区老人长寿 女性保健重点——养血、保暖 男性保健重点——生活要有规律 老人保健重点——养脾胃 孩子保健重点——锻炼身体 好睡眠才有好身体 好心情来自好身体 愿好人真的一生平安 第三章 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手部诊病很实用 第二掌骨:健康状况晴雨表 按压第二掌骨可以治病 指甲上的半月形与身体寒热、血液盈亏 半月形的颜色和指甲的纵纹能预测体质变化 从手掌的颜色观身体状况 手掌上的青筋越少越健康 手纹诊病 看舌诊病 如何判断血液是否充足 早晨醒来后为什么会有各种不适感觉 第四章 做好自己的营养师 食疗的重要性 家中买菜、掌勺之人握有一家人的生死大权 最实用的食疗理论 熟知食物的温热寒凉平 巧食五味保健康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 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脾胃喜欢什么 如何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 一日三餐怎样安排 身体虚弱时食物的种类不要过于复杂 寒凉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给爱吃素的朋友提的建议 常见食物的功效、食疗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 做自己的按摩师——轻松掌握经络按摩法 十二条经络连着十二个脏器 十二条经络的划分依据 十二条经络是三组经络的细分 三组经络的运行与时辰的对应 丹田之气,温煦全身 按摩手臂防治百病 不容忽视的按摩原则 以痛为腧 左右对称按摩巧治病 正确对待足疗 按摩在保健中只能是配角 第六章 做自己的保健师——小活动大功效 热水泡脚——温暖身心 梳头法——降压明目 耳部按摩法——养身延年 叩齿法——强肾固肾 拍肩法——放松颈肩 搓腰法——暖肾补肾 转腰法——放松内脏 扭腰法——强壮腰腹 摩腹法——健脾开胃 爬墙法——舒展肩背 背部撞墙法——强身健体 第七章 做自己的医师——常见病速治法 常见病治疗原则 心脏病的治疗 肾脏有病了怎样治疗 各种肝病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痛风的治疗 去火的方法 为您排除睡不着觉的烦恼 感冒、发热速治法 咳嗽的食疗与按摩 哮喘的预防及治疗 头晕的治疗 头痛的治疗 眼部不适的治疗 鼻子不适的治疗 口腔不适的治疗 咽喉部不适的治疗 耳部不适的治疗 胃部不适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 便秘的治疗 痔疮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 腰痛的治疗 膝关节肿痛的治疗 附录 你应该知道的医界隐情和就医智慧 全科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中西医有效结合,才能成真正良医 后记

周末是不上班的,但是有值班人员。估计你想去人民日报社买,周末是无法满足愿望的吧。你先给生命时报打个电话,问问先。

  • 索引序列
  •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 生命传奇杂志封面
  • 生命世界杂志封面
  • 生命的化学杂志封面
  • 生命时报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