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7

游走老者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陂跑跑

已采纳
照X光可能诱发癌症,多少人正遭遇“裸检”——人民日报《生命时报》今年4月,广州市政协委员陈少华的一席话,让“裸检”一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他说,绝大多数医院在给患者做X光检查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约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而且,国家卫生部有明确规定,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临近X光照射的敏感器官应当进行屏蔽防护,但很多医院并没有执行。2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生命时报》记者再次探访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发现“裸检”问题仍未受到重视和解决,很多患者对此也漠不关心。与此相反,不少生活在国内的外国人告诉记者,国外对CT、胸透等的防护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恐惧辐射,他们甚至不敢在中国做X光检查。一流医院内遭遇“裸检”7月21日,记者调查了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他们的CT检查室、CT登记处前都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大量的等候人群挤满了走廊。然而,当记者挨个询问从检查室出来的多位病人时,同仁医院只有一名患者表示,检查时医生给他穿了防护服。在北京医院住院部一层的X射线检查室前,一位年轻女子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刚领完检查报告。她告诉记者,检查时不仅医生没让病人穿防护服,作为陪同人员的她也没穿。但在进检查室前,她清清楚楚地看到外面墙上的宣传海报中写着,陪护人员应该穿防护服。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裸检”现象较为普遍,医护人员很少主动提供防护服。曾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张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到了胸透室,医生就直接叫我站到仪器前,我担心辐射对身体不好,主动要求穿防护服,医生才从架子下面很不情愿地掏出一套给了我。”像张女士这样有防护意识的患者只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不会告诉患者辐射的危害,患者自己也毫无意识。在同仁医院,一位患者就无所谓地对记者说,X光只是偶尔照一次,很快就结束了,不会有什么问题。滥用导致潜在危险与国内“裸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即使是给牙齿拍个X光片,患者都会被全副武装起来,本报驻德国记者对此有着深刻体验。拍片前,医生详细给他介绍X线放射流程后,亲自帮记者穿上很重的铅防护服,把脖子、胸部、下身等部位都罩住,还要戴上防护头罩。一切准备就绪,医生才会按动快门。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坤成认为,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在国内确实很普遍,国外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好,是因为医院里病人少。“比如 CT,他们一天也就做二十来个病人,国内一家医院每天至少得做一两百个。尽管国家有相关规定,绝大多数医院也都备有防护服,但如果每个病人都穿,太麻烦,也太浪费时间,肯定检查不完。”对于X射线的危害,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曾有研究显示,英国有6%、德国有5%、日本有2%的新增癌症病例,是由X线和CT 检查导致的。它对孕妇和儿童的危害更大,会严重损害儿童智力的发育,还会导致胎儿畸形。不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周诚却指出,这只是一种推论,临床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他也承认,X射线检查的潜在风险肯定存在,尤其是当它被滥用的时候。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5亿人次接受X射线检查,但其中20%无临床意义。CT滥用现象更为普遍,个别医院甚至不惜降低价格吸引病人。别主动要求照X光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一个连续工作的放射科医务人员,一年所接受的放射量应小于20个毫西复(msv),而拍一次X光片为02—03个 msv,做一次CT为6—8个msv。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冯晓源指出,常规检查中的辐射量都是人体安全范围之内的,不过,我们还是应尽量少做。成人体检,一年最多做一次CT等X射线检查,反复体检没有必要。若是看病,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做X线检查,不宜主动要求做。可询问磁共振、B超等其他方法能否达到同样效果,尽量选择辐射量小又能保证检查效果的方法。他还提醒:检查前主动要求防辐射。若病人主动询问是否有防护设备,医院必须提供。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高度敏感的区域应重点保护。如无必要,不进检查室。检查室红灯亮时别进去,尽量不陪同病人做X光检查,如果确实有必要,一定要求穿上防护服。孕妇、儿童最需警惕。如果不是特殊需要,怀孕8—15周的孕妇应拒绝腹部X线检查。很多妈妈在孩子受伤后都会急切要求做CT,却没考虑到辐射问题。美国放射医疗杂志曾研究发现,儿童CT扫描检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有效,只有7%检测到有颅内损伤。
323 评论

缠藤小妖

【2009杂志报刊专访】1、《Urban》封面笔笔是该潮流杂志09年唯一一位启用的艺人2、香港杂志《YES》942期3、《当代歌坛》435期封底4、《TVF》总第203期封面5、香港《东TOUCH》杂志专帖6、《MILK》第35期7、《当代歌坛》第444期封面8、香港《metropop》杂志9、《米娜mina》2009年9月下旬60期10、《当代歌坛》第448期扫描版11、《EASY》568期扫描版12、香港《YES》杂志961VOL13、香港《TVB周刊》635期扫描版周笔畅优才计画14、《时尚COSMO》2009年8月刊15、香港杂志《Cult》059期16、《精品生活》周刊第2725期封面17、《杭州城市假日》第187期封面18、《精品购物指南》第55期封面周笔畅简单如我19、《南京金陵晚报》封面20、《上海电视》2009-7C封面21、《新快报》专访22、《娱乐快报》2009第11、17期23、《音乐周刊》2009年197期封面24、《星周刊》789期周笔畅封面25、济南《视周刊》杂志26期封面和29期内容26、《歌迷大世界》315期封面27、台湾《TVBS周刊》624期周笔畅来台逛夜市亏千万28、《当代歌坛》457期--笔笔29、杂志《YOHO!》12月封面--小女子笔笔30、《天府早报》专访周笔畅月底推出新专辑首次收录粤语歌和英文歌31、《青年时报》复出后首次来杭周笔畅真实不用“装”32、《东莞日报》周笔畅我的声音就是我的风格33、《南方都市报》笔笔深刻“自我批评”34、腾讯娱乐大制作《人物周刊》对话周笔畅35、《河北青年报》石家庄采访36、《燕赵晚报》通过晚报谢歌迷周笔畅:依旧为梦想打拼37、《新青年》周笔畅专访38、香港杂志《kidults》第56期39、《SIZE潮流生活》2009年10月刊-黑白狂想曲还原“潮”级女生周笔畅

102 评论

小Journey

人造细胞是真的生命细胞据美国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5月20日宣布,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该研究负责人克雷格·文特尔说:“这是地球上首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有机物。”克雷格·文特尔表示,这一成果为人类设计有机物铺平了道路,未来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的有机物。比如,造出能产出石油或专以二氧化碳为食的环境友好型“人造生命”,或运用此技术加速疫苗生产,制造新的添加剂和化学替代物。文特尔的这项研究被视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新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封面文章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造细胞”技术是走向人造生命的关键一步,从理论上来讲,这项技术如果成形了,我们也许能够建立微生物制造厂,生产微生物燃料,以后开车就不需要加油了。

125 评论

刹那恍惚28

值不值得都是按个人来的,不过这年代大多人都用手机报了,一个月才3--5元钱左右,订那些报纸的越来越少了……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命时报杂志封面

    值不值得都是按个人来的,不过这年代大多人都用手机报了,一个月才3--5元钱左右,订那些报纸的越来越少了……

    姣姣Devil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生命传奇杂志封面

    在合适得机遇中创造了一个不一般境遇,让人感叹

    夏天的小雾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生命世界杂志封面

    刊名: 生命世界Life World主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

    rosebonbon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生命的化学杂志封面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遗传都是比较容易的。

    lisalisa喵喵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生命时报杂志

    截止到2013年人民日报社编辑出版二十多种报刊,包括《环球时报》、《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时报》、《讽刺与幽默》、《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国

    猪猪爱次次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