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量子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量子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量子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量子电子学报》是中国物理学类,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杂志铺订阅了解;

science and nature

评高工一般要求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通信工程属于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选择以下刊物中和论文较相关的寄送。 电子学报 中国激光 半导体学报 通信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光电子、激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激光杂志 激光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量子电子学报 应用激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半导体光电 激光与红外 电信科学 半导体技术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现代雷达 信号处理 电波科学学报 电视技术 压电与声光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红外与激光工程 电路与系统学报 光电工程 光通信研究 微电子学 通信技术 光通信技术 液晶与显示 微波学报 广播与电视技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数据采集与处理 红外技术 电子元件与材料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审稿周期

电子测量都有哪些品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应该有一定的质量才会被录用;审稿期大概 1-3个月

电子测量技术审稿周期

他们是一个公司的,一般一个月左右

电子测量技术》杂志简介 《电子测量技术》是信息产业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专业刊物。作为国内第一本专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杂志,《电子测量技术》创刊于1977年,走过了近30年的媒体历程。30年潮起潮落,我们矢志不渝地以推动电子测量产业的发展为己任;30载艰苦创业,我们伴随着产业的成长而壮大。30个春秋,在见证自身发展跨越的同时,我们见证了电子测量技术产业一日千里的发展步伐,也见证了我国电子测量企业由小马乍行到鹰击长空的飞跃。30年风雨征程,《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测量技术产业的脉搏一起跳动,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厚爱,也赢得了业界同仁的赞誉。 《电子测量技术》以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先进的测量技术,一直以来深受测量领域工程师和研究者的关注,而为他们搭建沟通行业信息的平台,开创学术交流的广阔空间则是《电子测量技术》创刊30年来的核心使命。2007年,《电子测量技术》将从双月刊改为月刊,使其在所刊载学术论文的科技含量上及新闻的权威性上将有一个本质的提升。从季刊到双月刊再到月刊,无论形式怎样改变,我们办刊的理念没有改变:弘扬科技创新主旋律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贴近创新、贴近应用、贴近读者,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为创新呐喊,为科技鼓呼,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以精品意识打造精品,是我们不断的追求;“反映科技、干预科技、引导科技、丰富科技”从而引领电子测量技术的前进方向,更是我们的执著追求。 多年来《电子测量技术》一直坚持严谨的学术权威性,以发表电子测量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科技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科研成果报告,报道国内外测试测量界重要科技新闻,并以努力办成电子测量领域的权威性刊物为奋斗目标,下设《研究设计》、《嵌入式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微处理器应用》、《可编程器件应用》、《数据采集》、《信息技术》、《测试系统与组件》、《数据隐藏》、《传感器技术》、《在线测试与故障诊断》等十几个栏目,内容涵盖了电子测量技术、测控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专业,已经成为该领域涵盖面最广的学术与实用相融合的刊物。在众多的电子测量科技类期刊中《电子测量技术》以处理来稿周期短(一周左右)、信息含量大、报道成果时效性强、覆盖学科广等获得了电子测量、控制及相关学科作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该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应用顾问和必备宝典,同时她还获得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燕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信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等十几所著名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书面认可,被指定为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定的定点刊物。《电子测量技术》一直立足于以创新、实用为特色,加强业界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以促进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下,《电子测量技术》先后选入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美国CODEN码录用期刊。《电子测量技术》一直秉承内容风格的实用性、及时性;编辑方针的前瞻性、权威性。在国内拥有着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精英成为其忠实的读者群,我们的发行在严格坚持“质量大于数量”的前提下,目前已增加到三万叁千册。目前已经涉及覆盖到的读者领域包括从事科研、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和研究生院的博士、硕士和教授专家,以及众多军工企业、各大公司的技术决策、采购人员。《电子测量技术》凭借杂志多年精心积累的读者数据库,可以提供包括市场调查、会议邀请、产品资料直邮在内的多项服务,使客户及时掌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最新信息。今后将通过印刷媒体,网站,电子通讯,研讨会,以及学术活动等各种渠道提供全方位、全视角的资讯服务。本刊为激光照排,胶印,大16开本, 每期单价10元,全年共12期,定价12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办理订阅,杂志社随时办理补订手续。《电子测量技术》发行渠道:邮局订阅、数据库赠阅、图书馆、书店、专业电子展会、高交会、校园活动上发送等等。发行量:30000~35000册/期 2007年,《电子测量技术》将踏上月刊的第一个征程,无论在发稿周期、信息含量及新闻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上都将有一个本质性的提升。尤其在市场层面上,我们将在做好原有的《热点资讯》和《新品出镜》的基础上,开设《技术了望》、《应用宝典》等新栏目,及时报道国外电子测量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国外最新仪器产品的使用技能,以及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使《电子测量技术》成为厂商新产品研发的风向标、科研人员破题的指南、科研创新的第一参考,成为厂商展示技术实力、最新产品的大舞台,从而进一步彰显《电子测量技术》在业界的实力和地位。 我们将顺应产业发展和读者需求,创新出版体系,打造权威、前瞻、更具指向性和有深度的内容;我们将完善立体发行渠道和数字传播手段,创新发行体系,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将深入行业,创新活动体系,为产业和用户,搭建一道道沟通与互动的桥梁;我们将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的多项增值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好我们的读者,我们的客户,以及我们客户的客户,无疑是一项长期、艰苦并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有了您的支持,我们就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传承30年品牌辉煌,为客户创造出更实用的价值,用实际行动和成果回馈读者和业界的厚爱。邮发代号:2-336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2楼邮编:100009电话:010-64041358(编辑部) 010-64069901(广告部)传真:010-64041358E-mail: (编辑部) (编辑部) (广告部)

以前发过,流程很简单,关键是你文章质量得过关,开始也是写不好,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帮忙修改好了,很快就ok了

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都是被EI稳定检索的,国内核心期刊,发了就相当于EI文章了,所以发表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小觑

《电子学报》没听说,但是《电工技术学报》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所了解,电工技术学报的影响在国内应该排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前面,处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后面,几乎是第二,所以要求要高一些。管事是看你的内容,创新点要足,内容一定要写清晰,明了。

稿件处理流程:(评审过程所需的时间依专业领域、专家、同一专业稿件数量无法准确控制)收稿-> 分稿(派给责任编辑)-> 外审 -> 1位专家认为退稿 -> 通知作者退稿收稿-> 分稿(派给责任编辑)-> 外审 -> 2位专家同意刊登 -> 送编委会审批 -> 未通过 -> 通知作者退稿收稿-> 分稿(派给责任编辑)-> 外审 -> 2位专家同意刊登 -> 送编委会审批 -> 通过 -> 通知作者修改 -> 修改符合要求 -> 排队待刊登/可要求寄录用证明

电工技术学报和电子学报在很多高校里是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同一等级,归入了A类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归入了B类期刊。也就是说电力系统自动化比其它两个期刊好发,没电力自动化设备好发,但毕竟是EI检索的,所以相对于CSCD非EI期刊也是没那么好发的,关键还是看创新点怎么样。

电子测量技术审稿周期长

大概两个月左右,模式周期长,容易前期稿件被拒。本身质量不过关,并极有可能面临退稿或多次返修,致使周期更长。级别高的期刊审稿周期会比较长,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期刊周期也是投保时间的一个参考标准,周期越长,需要投保时间越长。

他们是一个公司的,一般一个月左右

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我最近也投了这个期刊

  • 索引序列
  • 量子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审稿周期
  • 电子测量技术审稿周期
  • 电子学报审稿周期
  • 电子测量技术审稿周期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