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

发布时间: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约为4000米,其中珠穆朗玛峰高达43米。在青藏高原地区,不仅有独特的天气、气候和环流,而且,由于这样大尺度的地形障碍对气流的强迫绕流、爬升和摩擦等作用,以及高原在对流层高空的冷热源作用,对东亚、北半球甚至整个地球的,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高原气象学已经成为专门研究的领域。

《高原气象》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重点报导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化学等的观测事实,大气环流理论,预报预测方法,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等,也报导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本刊设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经验交流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高原气象》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刊登青藏高原气象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和交流、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以及相关学术会议报道等。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服务。以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的水文、环境科学的科研、业务部门人员、高校师生为读者。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呢

地形。亚洲中部高,为高原北美洲西部是高大山脉和高原

气温的日较差大,因海拔高而寒冷,温度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相比较低,年降水量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在迎风坡一侧降水量会随海拔高度先增加后减少(山体的最大降水高度)

查了 所有核心期刊目录,都查不到 这个期刊!!这就是个 普通期刊。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⑤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部门

《高原气象》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重点报导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化学等的观测事实,大气环流理论,预报预测方法,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等,也报导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本刊设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经验交流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高原气象》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刊登青藏高原气象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和交流、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以及相关学术会议报道等。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服务。以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的水文、环境科学的科研、业务部门人员、高校师生为读者。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全年低温,降雨较少。分布: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成因:地势高、气温低、降水较少。

简介: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是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气象局领导下,承担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部门啊

主条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中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中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97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主席,1987年当选为主席,1991年连任主席;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计划。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司、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计划财务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监察室、审计室。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全国气象部门 (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主条目:美国国家气象局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是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属下的六个部门之一,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马里兰州银泉,主要负责为美国及其属地、邻近水域及海洋地区提供天气、水文及气候预报和警报,藉以保护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 全国性支援中心美国国家气象局有多个全国性支援中心负责专门业务,为地方分局提供支援。其中九个中心隶属马里兰州CampSprings的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群( NCEP),包括在NCEP本部的气候预报中心(CPC)、环境模拟中心(EMC)、水文气象预报中心(HPC)、海洋预报中心(OPC),以及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航空气象中心(AWC)、科 罗拉多州Boulder的太空环境中心(SEC)、奥克拉荷马州Norman的风暴预报中心(SPC)和佛罗里达州迈亚密的国家飓风中心(TPC/NHC)。 除了NCEP之外﹐美国国家气象局还有两个海啸警报中心(西岸及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WC/ATWC〕﹑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WC〕)和 几个训练及研究单位。 区域总部和地方分局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地方分局分为六个区域总部(东部、中部、南部、西部、阿拉斯加、太平洋)管辖,地方分局主要分三类型: 天气预报所(Weather Forecast Office)122个﹐负责为辖区内提供公众﹑近岸水域﹑防火工作和主要机场提供预报和警报服务。除负责向公众发出预报和警报之外﹐还负责联络区内的县﹑市级紧急应变机构﹑执法单位﹑大众传媒和志愿观测者。 河流预报中心(River Forecast Center)13个﹐其值班的水文学家和气象学家负责监察辖区内河流流量和水位﹐并在需要时候发出河流水位预测和氾滥警报。河流预报中心也负责估计全国各分水岭的土壤容水程度﹐然后发出“暴洪指引”(flash flood guidance)﹐让天气预报所在衡量是否需要发出暴洪警戒或警告时有所参考。 航管中心气象组(Center Weather Service Unit)是位于联邦航空管理局全国21个高空交通管制中心(ARTCC)内的气象组﹐负责向航空局提供与航空有关的气象信息﹐并与AWC和区内各天气预报所等单位协调主要机场和空域的预报和警报服务。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约为4000米,其中珠穆朗玛峰高达43米。在青藏高原地区,不仅有独特的天气、气候和环流,而且,由于这样大尺度的地形障碍对气流的强迫绕流、爬升和摩擦等作用,以及高原在对流层高空的冷热源作用,对东亚、北半球甚至整个地球的,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高原气象学已经成为专门研究的领域。

《高原气象》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重点报导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化学等的观测事实,大气环流理论,预报预测方法,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等,也报导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本刊设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经验交流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高原气象》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刊登青藏高原气象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和交流、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以及相关学术会议报道等。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服务。以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的水文、环境科学的科研、业务部门人员、高校师生为读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

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75篇),其中41篇被SCI收录(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26篇)。 注:*为通讯作者 傅云飞*利用卫星双光谱反射率算法反演的云参数及其应用气象学报,72(5):1039- 衡志炜,傅云飞*格点尺度对TMI云水数据的影响气候与环境研究,19(6):693- 洪星园,傅云飞*, 冼桃, 等 热带海表风速与海表温度日变化关系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19(14):437- 杨元建,傅云飞*, 吴必文, 等 秸秆焚烧对中国东部气溶胶时空格局的影响,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3,8 (4): 241- 高越,刘奇,傅云飞*,等,2013, TMI 7 GHz低分辨率亮温资料的细化处理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3(5),345- 王雨;,陶玮, 张颖,傅云飞*,2013, 校正热带测雨卫星轨道抬升对微波成像仪亮温的影响,气象学报,71(2):344- 傅云飞, 刘奇,王雨等,2012,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工程科学, 14(10):43- 王天天,傅云飞*,赵凤生,2012,“艾利”台风过程中FY-2C与TRMM卫星红外通道信号差异分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7(6):408- 易明建,傅云飞*, 刘鹏, 等 我国东部夏季一次强对流活动过程中对流层上部大气成分变化的分析,大气科学, 36 (5): 901-911 刘鹏, 李崇银, 王雨,傅云飞* 2012, 基于TRMM PR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2(1): 1-12 刘鹏, 王雨, 冯沙, 李崇银,傅云飞*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大气科学, 36(3): 579-589 傅云飞, 曹爱琴, 李天奕, 冯沙, 郑媛媛, 刘勇, 张爱民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夏季亚洲对流与层云降水雨顶高度气候特征,气象学报, 70(3): 436-451 王雨, 刘鹏, 李天奕,傅云飞* TMI 反演海温与Hadley 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1(8): 1200-1210 王雨,傅云飞*, 刘奇, 等 一种基于TMI观测结果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气象学报, 69(1): 149-160 刘显通, 刘奇,傅云飞* 基于光学厚度和有效半径的白天降水云识别方案,大气科学,35(5): 903-911 衡志炜, 宇如聪,傅云飞*, 等 基于TMI产品资料对数值模式水凝物模拟能力的检验分析,大气科学, 35(3): 506-518 傅云飞, 刘鹏, 刘奇,等 夏季热带及副热带降水云可见光/红外信号气候分布特征,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6(2): 129-140 傅云飞, 刘鹏, 林锦冰, 等 ,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暴雨灾害, 30(1):1-5 傅云飞, 冯沙, 刘鹏, 等2010 ,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夏季积雨云云砧气象学报, 68 (2): 195-206 刘鹏,傅云飞*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对夏季中国南方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的分析大气科学, 34 (4): 802-814 刘显通, 刘奇,傅云飞*,等 基于TRMM VIRS可见光和红外五通道的白天云检测方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5 (2): 128-140 王雨,傅云飞* 微波成像仪通道对降水云参数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气象学报,68 (3): 315-324 刘鹏,傅云飞*, 冯沙等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降水之比较分析,气象学报, 68(6): 822-835 刘奇,傅云飞* 热带地区云量日变化的气候特征热带气象学报, 25 (6): 717-724 傅云飞,张爱民,刘勇等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气象学报, 66(5):730- 傅云飞, 刘奇, 自勇等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8(1):8- 冯沙,傅云飞* 2008, 季尺度副热带高压中心内降水分析,气象学报, 66(6):982- 傅云飞, 刘栋, 王雨等 2007, 热带测雨卫星综合探测结果之“云娜”台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特征,气象学报, 65(3):316- 傅云飞, 宇如聪, 崔春光 基于热带测雨卫星探测的东亚降水云结构特征的研究,暴雨灾害, 26(1):9- 傅云飞, 李宏图, 自勇 热带测雨卫星探测的青藏高原谷地的降水云结构个例分析,高原气象, 26(1):98- 王雨,傅云飞* 利用MODIS卫星资料对中国中东部和印度次大陆地区气溶胶特性的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 137- 刘奇,傅云飞*, 刘国胜 夏季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的降水差异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7(8):885- 刘奇,傅云飞* 夏季青藏高原潜热分布及其廓线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7(3):303- 刘奇,傅云飞* 基于TRMM/TMI 的亚洲夏季降水研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7(1), 111- 自勇, 许吟隆,傅云飞* GPCP与中国台站观测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气象学报, 65(1):63- 王雨,傅云飞*, 刘国胜 热带测雨卫星TMI 探测结果对非降水云液态水路径的反演方案研究,气象学报, 64(4): 443- 傅云飞, 冯静夷, 朱红芳等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热对流降水结构特征的个例分析,气象学报, 63(5):750- 李锐,傅云飞*, 赵萍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对1997/1998年El 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大气科学, 29(2), 225- 李锐,傅云飞* 2005, GPCP和TRMM PR热带月平均降水的差异分析,气象学报, 2005, V63, N2, 146- 郑媛媛,傅云飞, 刘勇, 等,2004, 热带测雨卫星对淮河一次暴雨降水结构与闪电活动的研究,气象学报, 62(6), 790- 傅云飞, 宇如聪, 徐幼平, 肖庆农, 刘国胜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气象学报, 61(4), 421- 傅云飞, 尹协振, 王强, 苏深健 激光散射、透射消光方法应用于测量同质核化率的实验研究,实验力学, 13(2), 139- 傅云飞, 杨基明, 韩肇元 单脉冲膨胀波激波管用于同质核化率的实验研究,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12(2), 44- 傅云飞, 杨基明, 韩肇元 膨胀式激波管内戊醇250K、100kPa状态同质核化的实验研究,化学物理学报, 11(3), 246- 傅云飞, 龚闽卫, 1997, 激波管中实验模拟爆炸波对水汽作用的研究,实验力学, 12(4), 534- 傅云飞, 龚闽卫, 韩肇元 水汽瞬态相变的激波管实验研究进展,气象学报, 55(4), 454- 傅云飞, 黄荣辉 东亚西风异常活动对热带西太平洋西风爆发及EN SO 发生的作用,大气科学, 21(4), 485- 傅云飞, 韩肈元, 龚闽卫 激波管内水汽相变滞后效应的实验研究,大气科学, 20(3), 352-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查了 所有核心期刊目录,都查不到 这个期刊!!这就是个 普通期刊。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 索引序列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呢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部门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是干嘛的部门啊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