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道德的文献综述

关于道德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关于道德的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形而上性、不协调性、威权性等特点。

要写文献综述

道德的文献综述

关于德育教育的思考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 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 矛盾,社会生活中还需要克服消极倾向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分清是非,认清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坚强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 指导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投向 、价值取向的培植等。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新形势下对 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而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育人课题,关键点就是要同科学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引导学 生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己、摆正位置、理顺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启迪学生实现人生的真正 价值,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献计献策,做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对此,笔者认为:  一、重要性的认识  人的一切正确思想都是来源于客观实际,来源于社会实践。对一事物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往往建立在付出 重大代价之后才能获得。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 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在德育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 又有痛楚。建国初期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上是比较正规的,是成功的,是有经验的。其后是“文革”时期, 德育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形而上学的,是以只抓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教育形式,放弃了对其它科目 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内容,抹煞了与智育的辩证关系。其间的德育教育也是扭曲了的,既不反映人的正确思想, 也不体现与教育规律的关系。再次是一手软一手硬时期,片面削弱了德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和标准去判断 衡量一个人一个事物。理论上是非不明,实际操作中一边倒。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问题, 德育课程被砍掉,机构被兼并,最终导致了一场动乱。同时也给全党全国人民吹响了警觉号: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能忽视德育教育。最后是动乱之后的德育教育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取得了 令人满意的成效。有为才有位,有绩才有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德育教 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负效应,这就要靠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的调节,实行科学 的教育来加以弥补。培养四有新人是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 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感,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 ,加大改进德育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思路,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有针对性,更 富有成效。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  二、系统性的构成  德育工作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科学地对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整体规 划,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和脱节,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德 育教育有它的系统性,整个教育过程是一个有机地完整地结合体。教育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要结 合当前的实际,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系统地讲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讲求实效。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马克思 主义真理性的灌输而且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讲授内容要接近大学生的要求,将真理、事实、要求融为一体。 要处理好几门课之间的内容、学时、协调、互补、渗透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上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完善自我,更全面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同时要注意教材中基本理论的通用性和 内容的完整性及相对稳定性。根据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不同阶段的形势需要及时地补充调整内容。  形势政策课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题。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立足于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每次课 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能面面俱到,要紧贴实际生活,要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方法要注意启发,专题要 注意系统,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要根据教育对象 的思想境界、知识水平、可接受心理、国内国际的形势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内容上要形成 一定的有序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掌握应用。  除了教育的内容要系统外,教师队伍要健全,每门课都要有学科带头人,人人都有乐于从事这门课的心愿 ,不论形势如何变化,要有敬业精神。教师的思想要到位,立场要坚定,观点要明朗,教风要正派,队伍要稳 定。以确保德育教育的系统性。  三、心理性的互映  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价值观念和利益获得结构的冲击,而一 些空头政治论教给学生造成一种较强的逆反心理。加之社会风气不正和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改革过程中不 完善的空子,导致了一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怀疑心理,心态上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矛盾——正确与错误对峙,希 望与困惑交织,有序与无序同在,伴生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消极心理,出现了理想虚无,个人主义膨胀,道德 价值观畸变和对优良传统的否定,这些消极的因素构成了学生对思想教育的不接受心理,也使德育教育地位和 效果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更加说明了德育教育承担的重任和必须加强的紧迫感。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真理 的趋向心理还是普遍存在的,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度是可信的,对社会现实存在的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绝的, 对实现自身的价值的追求是执着的,富有风险意识,敢于挑战,想在大潮的风浪尖上拼搏一番。他们注重行为 效果,不尚空谈,通常以客观效果和实际效益作为评价人和自我的尺度。要求社会为他们创造一种平等的竞争 机会。有的大学生也有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对知识的需求、择业的标准和人际关系 都以能否带来实惠为基准。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对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淡漠,人际关系商品化。当 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会感到惶惑不安,以至精神颓废,失去信心。德育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条件和 心态要求,用真理去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还要通过自己人格的感召 力去影响受教育者的接受力。将自己的经历,对社会现象的体验溶进讲授的内容,使其接近社会、接近现实、 接近学生。注重情理交融,培植互信心理,以情感人,以理化人。按照心理规律去把握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 想品德修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将大学生的心理受一些不正常的阴暗因素的影响而扭曲了。教育者与被 教育者在心理上要有一个互通性,用实际行动与心理反映的一致性去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以沟通思想,产 生共鸣的心理互映克服茫然、浮躁情绪,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使大学生走出心理“围城”,使他们的心理随 着时代大潮的步调而波动起伏。  四、真理性的输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先进思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共产主义思想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才 能被学生接受掌握。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这块阵地无产阶级先进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就会去占领 。向大学生输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把这块阵地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时代的需要。“要大力宣传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 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 《邓小平文选》第219页)。要向学生输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真理。列宁指 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17页)。 要让大学生通过多渠道学习,接受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输入要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 的思想,采取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输入方式。在输入的过程中,要将真理性贯穿于全过程,将正确理论和社会 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式要符合内容,内容要适合对象。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就理论谈理论就不能使学生更 好地接受真理。输入真理的同时,要做好疏导工作,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堵塞言路,学生能说出心里话,就 是认识提高的表现,不要横加指责,求全责备,要加以引导。在真理的输入上要讲原则性,在方法上要讲策略 性,在具体工作上要讲引导性,在教育效果上要讲实效性。  五、实效性的追求  今天的德育教育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就很现实地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各方面的素质不同,主观能动性有差异 ,所以德育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感触点和效果就不同。这就要求德育教育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针对 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稳定的平衡过程,在行动上有一个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能动性; 在价值观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教学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立意新颖,上层次上水平。列 宁指出:“我们反对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点”(《列宁全集》第4卷363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以逐步形成课程教育的特色。同时要实现教与学的双边溶合,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紧密相联,不 能就低随俗。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的沃土,必须强调教育的层次性,从人生价值标准角度去探 讨、设计、建构德育的科学性;在效应上,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环节,不仅要有自己的理论 结构和特色,而且在许多重大问题的探讨上要有形影俱在的效果。知识性要广,说理性要强,系统性要高,效 应性要佳,真正体现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思想实践课,在要求上,注意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新时期德育教育的 不适应状况。过去强调学生按照社会统一目标模式行事,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改 造功能。在内容上,着重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社会理想化模式的建立,忽视了对社会两面性的认识和了解。 方法上,着重强调课堂的灌输、说教,忽视了双向交流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教育效果;在趋向上 ,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拓宽教育工作的渠道。德育教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 强管理相结合,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定,调动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责 任感,形成全员育人格局。要加强和扩大各门学科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渗透,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实 践环节。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大德育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贴切性,不断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普及度和接受度 ,增强学生的自强、奋斗、奉献精神的真切感悟,是时代的必然,未来的呼唤。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形而上性、不协调性、威权性等特点。

关于德育的文献综述

各县(市)教体局、市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挖掘总结教师队伍中的德育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我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担任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心理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 (二)优秀班主任评选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任班主任。 (三)优秀德育论文参评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 二、评选条件 (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科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学科德育实践方面效果显著。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后进生转化、降低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校从事德育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近2年内荣获市级以上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以上者。 (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了解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满意度高,在同行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 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积极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道德学习过程,探索有效的育人规律和班主任工作规律;善于团结协作,重视发挥学科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群体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目标明确,学生个性发展良好,班级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 注重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改革,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状况,能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反思,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反思、案例或论文。 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且成绩优异,所带班级对口升学上线人数多、升学率(就业率)高。 教龄满五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含2年)。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关于道德的文献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扩展资料:其次,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实现公民的政治平等,让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来保证自己的权利。社会主义的公民只有具备集体主义精神,才能真正使自己进入主人角色,行使主人权力。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社会形成了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体,社会不仅不可能离开每个人而存在,同时,个人也离不开社会而存在。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依赖于每个公民都有自主选择的民主权利,包含着对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尊重的保障,它反对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形而上性、不协调性、威权性等特点。

关于道德的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道德参考文献标题 作者 出处 1 用制度重塑会计诚信 全文快照 高洪科 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期 2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探析 全文快照 杨兵 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年4期 3 关于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诚信建设问题的研究 全文快照 毛玉萍 马香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1期 4 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 全文快照 王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8期 5 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全文快照 于晓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7期 6 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全文快照 邓雪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2期 7 浅谈会计工作的内涵与特点及如何加强改革 全文快照 蔡洪艳 袁传荣 活力-2007年3期 8 加强诚信教育 构建和谐会计 全文快照 陈金花 机械管理开发-2007年2期 9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重塑会计诚信形象 全文快照 吴慎全 山东煤炭科技-2007年1期 10 34家事务所和60名注册会计师受到公开谴责 全文快照 无 审计文摘-2007年5期 11 关于审计诚信涵义的思考 全文快照 王慧 经济论坛-2007年6期 12 论孔子思想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郭化林 财会通讯-2007年4期 13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全文快照 张颖 王文 辽宁经济-2007年3期 14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全文快照 宿中和 李林 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4期 15 诚信建设与CPA职业道德弘扬 全文快照 周友法 嵇大海 电子财会-2007年2期 16 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诚信教育的思考 全文快照 刘宏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期 17 基于诚信会计职业道德下的会计环境建设 全文快照 黄水平 邓立 商场现代化-2007年01Z期 18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全文快照 陈玉清 王琳 财会通讯-2007年1期 19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全文快照 叶婷婷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5S期 20 金融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 全文快照 张春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A01期 2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体系 全文快照 丛秀丽 李翩 现代经济信息-2006年12期 22 浅谈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 全文快照 黄爱明 决策探索-2006年09B期 23 浅谈会计教学中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 全文快照 段悦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期 24 重塑会计诚信浅议 全文快照 胡晓梅 铜业工程-2006年4期 25 上·英才 全文快照 无 中国总会计师-2006年11期 26 怎样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新体系 全文快照 周雪莹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年12期 27 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考 全文快照 刘志起 王嵩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23期 28 从《乔家大院》到会计职业道德 全文快照 郭瑾成 会计之友-2006年12S期 29 诚信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全文快照 李敏 审计与理财-2006年12期 30 我国会计失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全文快照 陈慧 邹雅君 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3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全文快照 徐亚文 财会通讯-2006年11期 32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全文快照 胡琳 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3期 33 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全文快照 张春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2期 34 会计工作中的诚信与道德之浅见 全文快照 张泽丽 现代农业-2006年11期 35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全文快照 张春杰 审计文汇-2006年11期 36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 全文快照 马建威 谭静 会计之友-2006年11X期 37 诚信是会计的基本职业道德 全文快照 周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8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诚信 全文快照 王静 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28期 39 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孙远江 刘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19期 40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张春杰 科技成果纵横-2006年5期

  • 索引序列
  • 关于道德的文献综述
  • 道德的文献综述
  • 关于德育的文献综述
  • 关于道德的文献
  • 关于道德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