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

需要多读国外高水平期刊的综述或者研究论文的前言部分,然后根据他们的材料整合成自己的话就可以了。我可以帮忙写综述,需要的话发消息联系

N - 硬脂基-β-(4' - 羟基-3',5' - 二 - 叔 - 丁基 - 苯基) - 丙酸 2 - 叔 - 丁基 - 6 - (3' - 叔丁基 - 5 ' - 甲基 - 2 - 羟基 - 苄基) - 4 - 甲基丙烯酸甲酯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的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不应该只限于作为卫生用品材料等,它也可以应用于固定酶,还可用于色谱和传感器。因此根据它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来探索其新用途,并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将会迎来又一个销售高峰。吸水机理?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我所研究的那一类是?具体一点我在这次实验中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是?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三、 文献综述国外发展情况 早在1958年,美国的迈诺和凯塞曼就研究了以硝酸铵为引发剂,将丙睛接枝到多糖上的反应。1974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了此技术。此后世界各国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品种,制造方法,性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1975年美国研究开发成功淀粉—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并进入市场,从此高吸水性树脂便逐渐形成一个独立新兴的科研领域。对它的研发工作方兴未艾,尤其是日本后来居上。首先是日本三洋化成公司考虑到丙烯睛单体残留在聚合物中有毒性、不安全,于80年代提出了用放射线对各种氧化烯烃作交联处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其吸水性能力为2000倍,从而打开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大门。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研究是美国UCC公司最早(1973年)开始的,但是日本在1978年批准了高吸水性树脂应用于卫生用品,并最先(1981年)将它大规模地用于卫生用品。用它制作的卫生巾、纸尿布等不仅重量轻、吸液量大、保水性好,而且安全无毒,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于日本、欧美等国纸尿布的迅速普及,高吸水性树脂的用量也相应猛增,各生产公司一方面竞相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合成工艺和合成方法,另一方面则纷纷扩大装置,提高生产能力。1980年全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能力不足5kt/a;1989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7kt/a;1994年则达450kt/a;1996年高达846kt/a,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日本、欧美各高吸水性树脂大公司,一方面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提高产品普及率,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日本用高吸水性树脂改造沙漠。另一方面,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如今的日本,高吸水性树脂工业主要依赖高增长出口,这已成为其发展主要动力。从上述过程来看,日本在高吸水性树脂原料、工艺创新和应用方面大有后来居上的派头。 2000年全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kt/a,并以7~8%的速度递增。国内发展情况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了对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工作,1985年北京化工研究院申请了国内第一项吸水性树脂专利,随后有二十多家科研单位从事此类产品的研究。约有20家企业建立了中试及小试生产装置,如:北京化学研究院、长春应化所、北京化学所、兰州化物所、抚顺化验院、吉林石化所、黑龙江石化所等。1994年无锡市海龙公司首先建立千吨级生产装置,吴江市浦江树脂厂、保定市科瀚树脂厂、唐山市博亚公司、吉林梨树酿酒总厂、廊坊广润化工公司、黑龙江北安旭光化工总厂等先后建成百吨至千吨级装置。1998年全国生产能力为6000t,实际产量1200t,科瀚厂首批出口2t。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高吸水性树脂进行研究,至今已有几十家单位从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自1991年开始使用吸水性树脂,1994年的用量约为1300t,1998年消费量约为6000t,2000年达到10000t。目前国内所需的吸水性树脂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和中外合资卫生制品公司。有消息报道,沿海地区通过各种渠道每年进口量可达5万t,进口售价为0万~5万元/t。国内吸水性树脂的生产成本一般在2万~5万元/t,市场售价为8万~2万元/t。目前,高吸水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尤其在基础理论方面研究还较少,国内众多文献还多只集中于研究其合成及其吸纯水性能,对树脂在盐溶液中吸收性能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吸水性树脂在吸水后的性能研究则更加欠缺。吸水机理高吸水性树脂在水中的溶胀过程,实际上是两种相反趋势的平衡过程。溶剂力图渗入高吸水性树脂的内部,使树脂体积膨胀,引起树脂的伸展;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链的伸展降低了它的构象嫡,引起了分子网格的弹性收缩力,力图使交联网格收缩。当这两种相反倾向相互抵消时,就达到了溶胀平衡。高吸水性树脂是由三维空间构成的高聚物,它的吸水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当水与高聚物表面接触时,有三种相互作用:一是水分子与高分子电负性强的氧原子形成键结合;二是水分子与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三是水分子与亲水基团的相互作用。高吸水性树脂在结构上是轻度交联的空间网络结构。由化学交联和树脂分子链间的相互缠绕的物理交联构成。吸水前,高分子长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形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程度。高吸水性树脂可以看成是高分子电解质组成的离子网络和水的构成物。在这种离子网络中,存在着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组成的可移动的离子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吸水前,高分子网络是固态网束,未电离成离子对。当遇水时,亲水基与水分子的水合作用使高分子网束张展,产生网络内外离子浓度差。如高分子网络结构中有一定数量的亲水离子,就会在网络结构内外产生渗透压,水分子因渗透压作用向网络结构内渗透。同理,被吸附水中含有盐时,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随之降低。由此可见,高分子网结构的亲水基离子是不可缺的,它起着张网作用,同时产生渗透功能。亲水离子对是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完成吸水全过程的动力因素。高分子网结构持有大量的水合离子是影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加快吸水速度的另一个因素。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按原料来源分为: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合成系高吸水性树脂、蛋白质系高吸水性树脂、共混与复合系高吸水性树脂、其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系高吸水性树脂。本论文中是以膨润土、丙烯酸、丙烯酰胺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共混与复合系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趋势随着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提高,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它可以作为土壤保水剂应用在农、林方面,在土壤中添加少量的高吸水性树脂可以提高某些豆类的发芽率和抗旱能力,并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它可以作为增稠剂用于化妆品的乳液中,加入少量将使乳液粘度增加很大;它可以作为高吸水剂应用于纸尿布、卫生巾等卫生用品中,能抑制由于外压而逆渗出水现象的出现;它可以作为防雾薄膜、抗结露薄膜应用于新的包装材料,可以使食品保持应有的鲜度;它可以作为工业用脱水剂用于除去油和有机溶剂中的水分;它可以作为药物缓释剂应用于医学领域,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由于高吸水性树脂还具有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它将会愈来愈多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丙烯酸、丙烯酞胺和膨润土为主要原料,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利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膨润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酞胺复合型的高吸水性树脂。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丙烯酸、丙烯酞胺和蒙脱土矿物为主要原料,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利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聚丙烯酸钠/丙烯酞胺/蒙脱土复合型的高吸水性树脂。(2)对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用量配比、膨润土(钠基的和有机的)用量、温度等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对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进行吸液性能测试,主要是吸煤泥水倍率、重复吸水能力、恒定温度下保水能力测试等。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文献综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你可以检索一些文件,有些数据库里面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如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但是需要钱才可以下载哦。

高分子化学英文文献怎么写

上google学术上搜一下吧,有的可以下,但大多数都不能下载,需要购买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cn

材料的聚l-lactic酸)与气相法白炭黑(PLA)纳米二氧化硅)、蒙脱石(吨)和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含5 wt %纳米粒子准备解决蒸发的方法。这SEMmicrographs细分散的计划nanoparticlesinto矩阵。 这因此作为有效的加固剂储存模量增加,从直接存储器存取分析验证了。纳米粒子被发现的情况下,有效nucleaging代理人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包覆。从熔体结晶冷却加速了纳米粒子的存在而有效的活化能的计算方法Friedmann使用isoconversional下降。成核活动进行了分析计算。Cold-crystallization也存在影响纳米粒。 然而,这种现象似乎开始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结果造成缺陷的形成晶体结构macromolecularchain流动减少剩余的非晶聚合物,最后限制最终的结晶度。

材料大全A到Z (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免费) 资源简介 材料模拟计算算法库MAP 资源简介 A: Composites/Plastics 资源简介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nline(Kirk-Othmer化工技术百科全书) (部分免费) 资源简介 Materials Research to Meet 21st Century Defense Needs (材料与国防) 资源简介 PoLyInfo (高分子材料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 (免费) 资源简介 Super-tough carbon-nanotube fibres (碳纳米管纤维) -taf/DynaPaf?file=/nature/ 资源简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obert H Grubbs教授的研究小组 资源简介 涂料和油漆工业排名榜(主要为北美地区、前50位) 资源简介 英国的材料化学研究世界领先(2002-11-22) _mat_pdf 资源简介 Bell Labs (贝尔实验室, 纳米技术/分子自组装/导电高分子) -/research/html 资源简介 CAMPUS (塑料产品数据库, 免费) 资源简介 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资源简介 2004年国际纳米复合材料会议 (2004-09-01) -/conferences/html

高分子化学文献报告怎么写

化学触及的范围太广,我就列举一例。 高分子化学实验 一、课程简介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巩固并加深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撰写科学报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具有独立工作的本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严格的、定量的实验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学、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又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为化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 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学生应事先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次序和注意点,数据记录的格式,以及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指导老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必要的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达到预习要求后才能进行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后应检查测量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作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记录当时的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规律。 3、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原始记录交教员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其中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教员应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反映出学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解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进行该实验的设想。 4、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设计实验不是基础实验的重复,而是基础实验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实验课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并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式及要求 实验分为二个环节,首先做5个验证性高分子化学实验(20学时),5个验证性高分子物理实验(20学时),1个综合实验(16学时),1个设计性实验(16学时)。 设计实验的程序 选题 由老师提供的设计性实验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自己确定实验题目。 查阅文献 查阅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装置等方面的文献,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归纳等。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详细的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等。 可行性论证 在实验开始前一周进行实验可行性论证,请老师和同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提前一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仪器、药品等的准备工作。 实验实施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实验现象,考察影响因数等,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数据处理 综合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按论文的格式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答辩。 设计实验的要求 1、所查文献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献。 2、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以培养综合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及评价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实验为主,学期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为时1小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作综合评分占50%;合起来为总评成绩。 五、主要仪器设备 SWQ-Ta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SYP型玻璃恒温水浴、电子天平、减压蒸馏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简单蒸馏装置、粘度计、电动搅拌器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导书 何卫东编.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编,高分子实验技术(修订版)1993 七、实验项目的设置 项目序 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仪器套数 每套人数 实验 要求 1、必做 2、选做 实验 属性 1、 基础 2、 综合 3、 设计4、 研究 1 单体的提纯与引发剂的精制 掌握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的提纯、引发剂AIBN和BPO的精制方法 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2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了解溶液聚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3 聚乙烯醇的制备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醇解反应的因数;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真空干燥箱 4 1 必做 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分析缩醛含量的方法 机械搅拌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酸式滴定管 4 1 必做 5 界面缩聚制备尼龙-610 加深界面缩聚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电动搅拌器、恒温装置 4 1 必做 7 白乳胶的制备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特点,掌握乳液聚合的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8 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 学习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环氧值的测定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9 水解缩合法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油 掌握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分液漏斗,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10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掌握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通氮装置 4 1 必做 1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水性聚合物的技术和聚合物成膜后的性能分析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粘度计 20 1 必做 合计54 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 项目一: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设计性)(宋建华老师) 1、 指导思想 以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油性涂料是目前全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受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涂料的优点是以水为溶剂,因而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带来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涂料有优良的防锈性,可用于金属表面,其光泽接近一般溶剂漆,稳定性也较好。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乙烯基磺酸钠(SDS;DNS86)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分步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 2、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首先考察温度、不同配比、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乳化剂用量—粘度曲线、乳化剂用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粘度曲线、固含量—吸水率曲线;其次对提高乳液固含量进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达60%左右;最后用IR光谱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TG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用DSC测定了各种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验要求:所查文献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献;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 3、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学及实验中关于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识点;还有水性涂料的知识点。 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 经老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再独立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高分子化学实验 一、课程简介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巩固并加深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撰写科学报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具有独立工作的本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严格的、定量的实验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学、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又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为化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 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2、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学生应事先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次序和注意点,数据记录的格式,以及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指导老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必要的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达到预习要求后才能进行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后应检查测量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作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记录当时的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规律。3、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原始记录交教员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其中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教员应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反映出学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解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进行该实验的设想。 4、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设计实验不是基础实验的重复,而是基础实验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实验课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并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式及要求实验分为二个环节,首先做5个验证性高分子化学实验(20学时),5个验证性高分子物理实验(20学时),1个综合实验(16学时),1个设计性实验(16学时)。 设计实验的程序选题 由老师提供的设计性实验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自己确定实验题目。查阅文献 查阅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装置等方面的文献,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归纳等。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详细的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等。可行性论证 在实验开始前一周进行实验可行性论证,请老师和同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准备 提前一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仪器、药品等的准备工作。实验实施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实验现象,考察影响因数等,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数据处理 综合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按论文的格式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答辩。设计实验的要求1、所查文献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献。2、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以培养综合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考核方法及评价《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实验为主,学期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为时1小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作综合评分占50%;合起来为总评成绩。五、主要仪器设备SWQ-Ta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SYP型玻璃恒温水浴、电子天平、减压蒸馏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简单蒸馏装置、粘度计、电动搅拌器等。六、配套教材或指导书何卫东编.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编,高分子实验技术(修订版)1993七、实验项目的设置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仪器套数 每套人数 实验要求1、必做2、选做 实验属性1、 基础2、 综合3、 设计4、 研究1 单体的提纯与引发剂的精制 掌握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的提纯、引发剂AIBN和BPO的精制方法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2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了解溶液聚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验技术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3 聚乙烯醇的制备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醇解反应的因数;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真空干燥箱 4 1 必做 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分析缩醛含量的方法机械搅拌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酸式滴定管 4 1 必做 5 界面缩聚制备尼龙-610 加深界面缩聚制备聚合物的方法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电动搅拌器、恒温装置 4 1 必做 7 白乳胶的制备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特点,掌握乳液聚合的实验技术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8 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 学习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环氧值的测定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9 水解缩合法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油 掌握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圆底烧瓶,搅拌器,分液漏斗,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10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掌握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方法圆底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通氮装置 4 1 必做 1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水性聚合物的技术和聚合物成膜后的性能分析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粘度计 20 1 必做 合计 54 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项目一: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设计性)(宋建华老师)1、 指导思想以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油性涂料是目前全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受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涂料的优点是以水为溶剂,因而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带来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涂料有优良的防锈性,可用于金属表面,其光泽接近一般溶剂漆,稳定性也较好。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乙烯基磺酸钠(SDS;DNS86)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分步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2、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首先考察温度、不同配比、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乳化剂用量—粘度曲线、乳化剂用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粘度曲线、固含量—吸水率曲线;其次对提高乳液固含量进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达60%左右;最后用IR光谱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TG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用DSC测定了各种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实验要求:所查文献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献;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3、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学及实验中关于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识点;还有水性涂料的知识点。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 经老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再独立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高分子化学英文文献怎么写的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P(AMTA)溶液性质的研究疏水缔合型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在聚合物水溶液中,疏水基团之间由于憎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在临界缔合质量分数以上,形成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故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在盐溶液中,由于小分子电解质的加入增加了溶液极性,使疏水缔合作用增强,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 疏水缔合型水溶性高分子很难合成,且不易表征,把疏水部分连接到水溶性聚合物链上,一般采用胶束共聚合或者使用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单体进行共聚,胶束聚合需要在体系中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就增加了后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利用表面大单体共聚合,需要事先合成大单体,这方面的技术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作者采用丙烯酸十四酯作为疏水单体,直接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疏水缔合型聚合物P(AM/TA)共聚物,从而使共聚反应及其产物的后处理过程较为简单易行。并用凯达尔定氮法表征共聚物的组成,研究共聚物的溶液性能和对苯丙乳液的增稠性。 1实验 1.1试剂 丙烯酰胺(AM),质量分数不少于985%,根据文献提供的方法提纯;N,N-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甲醇、氯化钠,化学纯;丙烯酸十四酯(TA),实验室自制;苯丙乳液由福建省福州树脂有限公司提供。 1.2P(AM/TA)共聚物的合成 称取一定量的AM和TA单体,用DMF溶解,转入三颈瓶中,通氮除氧。升温至80℃,加入引发剂反应4h,过滤,产物用甲醇洗涤多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40℃真空干燥至恒重。 1.3分析测试 凯达尔定氮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共聚物溶液特性黏度[η],测试温度为(30±O1)℃。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用NDJ-I型旋转黏度计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共聚物稀溶液性质不同疏水基团摩尔分数的P(AM/TA)共聚物在蒸馏水和w(NaCl)=5%的溶液中的特性黏度[η]值列于表1。 聚合物的[η]正比于溶液中大分子线团的流体力学体积,因而能反应大分子线团收敛、卷曲的程度。从表1可知,随共聚物的TA链节摩尔分数的增加,其水溶液的[η]值逐渐减小,在w(NaCl)=5%的溶液中也是持续减小。这是因为在稀溶液中,疏水基团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随着TA摩尔分数的增加,分子内缔合增强,导致分子链卷曲。在盐溶液中,由于离子电荷的作用,使疏水链节分子内缔合力增强,分子链收缩,因而[η]值也持续下降。 2.2疏水基团TA摩尔分数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图1和图2分别表示P(AM/TA)系列共聚物及PAM在蒸馏水和w(NaCl)=5%的溶液中表观黏度与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PAM溶液黏度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平缓上升,而疏水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O%~4O%时其黏度急剧增加,表明疏水基团聚集而导致分子间缔合,形成了物理交联网络。此时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即是临界缔合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随TA摩尔分数增加,共聚物溶液的黏度显著增加。当疏水基团摩尔分数较高时,其溶液黏度随质量分数增加的速度更快,共聚物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降低。如图2所示,加入Nacl溶液后,溶液表观黏度有较大提高,如质量分数为O%的P(AM/TA)-1 5聚合物溶液在20℃,转速为6r/min时,黏度达OmPs,而在水溶液中的黏度只有374mPa·s。不同TA摩尔分数的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均较其在纯水中低。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 P (AMTA)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solution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water-soluble polymer is the hydrophilic polymer with a small amount of macromolecular chain hydrophobic group of a class of water-soluble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olymer, the hydrophobic groups and between the role as a result of hydrophobic aggregation occurred, so that large molecules have a molecular chain and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ng the critical mass fraction of the above, the formation of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on base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volume of fluid mechanics, it has good by In salt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addition of small molecule electrolyte solution increased polarity, so that co-operation with enhanced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water-soluble polymer-based synthesis is difficult and not easily characterized, in part to hydrophobic chains connected to the water-soluble polymer, the general use of micellar copolymerization, or the use of the large surfactant monomer to copolymerization, polymer micelles need in the system by adding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e-active agent, which, after an increa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The use of the surface monomer copolymerization, the need for prior synthesis of large monomer, this technology also has considerable Author tetradecyl acrylate used as a hydrophobic monomer, the direct use of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Preparation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 P (AM / TA) copolymers, so that the product of copolymeriz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is more simple and eas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 determination Kedar copolymer composition, study the solu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and of the 1 Experimental 1 Reagents Acrylamide (AM), the mass fraction of not less than 985 percent, according to documents provided by purification methods; N, N-dimethylformamide (DMF),分析纯; methanol,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pure; acrylic 10 four acetate (TA), laboratory-made;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resin from Fuzhou in Fujian Province L 2P (AM / TA) Copolymer Check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monomer AM and TA, using DMF dissolved into three-neck bottle, pass oxygen Warming to 80 ℃, reaction by adding initiator 4h, filtering, washing the product several times with methanol to remove unreacted 40 ℃ vacuum drying to constant 3 Analysis and Testing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Kedar will be the composition of Determination of intrinsic viscosity with co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η], the test temperature (30 ± O1) ℃ Apparent viscosity of polymer solution with NDJ-I-type rotary viscometer 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 Dilute Solution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different mole frac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of the P (AM / TA) copolymers in distilled water, and w (NaCl) = 5% of the solution intrinsic viscosity [η] values listed in Table Polymer [η]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olution of the fluid dynamics of macromolecular coil volume, which can respond to the convergence coil macromolecules, the degree of We can see from Table 1, with the copolymer chain of the TA increase in mole fraction,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η] value decreases in w (NaCl) = 5% of the solution is continued to This is because in dilute solution, the hydrophobic group to intramolecular association based association, with the mole fraction of the increase in TA, to enhance intramolecular association, resulting in the molecular chain In salt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role of ionic charge, so that intramolecular hydrophobic chain to enter into force enhancement, molecular chain contraction, so [η] value continued to TA hydrophobic group 2 mole fraction of polymer solution viscosity on the impact of figures 1 and 2, respectively, P (AM / TA) series of copolymers and PAM in distilled water, and w (NaCl) = 5% i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fraction of polymer PAM solution viscos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gentle rise, and the hydrophobic copolymer solution for the mass fraction of 3O% ~ 4O%, when a sharp increase in viscosity, indicating that aggrega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and lead to intermolecular association, forming a physical crosslinking网络 At this point the mass fraction of copolymer solution that is the critical mass fraction of the As shown in Figure 1, with the mole fraction of TA increased, the viscosity of copolymer solution increased When the mole frac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is high, the solution viscosity increases with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faster, the critical aggregation copolymer mass fraction As shown in Figure 2, by adding Nacl solution, the solution has greatly enhanced apparent viscosity, such as the mass fraction of O% for the P (AM / TA) -1 5 polymer solution at 20 ℃, rotation speed 6r/min , the viscosity of OmPs, and viscosity in aqueous solution only 374mPa TA different mole fraction of the mass fraction of polymer in water were

特点和优点 聚脲系统生产的结果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异氰酸酯组成部分和胺的组成部分。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耐化学性是有可能在不同配方的聚脲,它们仍然只有耐的下限范围轻度酸或腐蚀性和几乎没有抵抗溶剂。聚不是在同一类别酚醛环氧乙烯基酯和聚酯树脂系统。为此,重要的是要知道具体的化学环境和兼容性测试,如果具体的测试数据不提供产品的打算。 与其他聚合物层系统,聚脲具有较低的水蒸汽传输速率和被认为是汽障。因此,重要的是,某些具体的基本理解,因为它们涉及防止发生损害的水分有关聚合物层系统对混凝土。多余的水分在混凝土中的转移到外部可能导致的变化碱度在债券界面造成损害的水分有关保税制度。许多文章和标准,已被写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会解决任何细节在这里。 美学地板系统通常是一个重要因素考虑设计的聚合物体系。看法和期望是至高无上的主人在一个可接受的成品生产项目。聚脲的生产均芳香族和脂肪族配方。芳香配方特点的色彩保留和稳定的接触紫外线(紫外线) 。但是,粉是低到不存在的,并没有改变,物理性能的聚脲发生。脂肪族聚脲制剂提供了良好的护色和UV稳定。此外,聚聚是制定脂肪族聚脲,并提供更大的色彩,光泽度和紫外线稳定。 表面纹理的聚合物地板系统应该讨论之前,应用聚制度。聚脲的能力提供配方顺利以stippled质地,刚开始受到赞赏。一些提法凝胶或设置如此迅速( 3至6秒)的建立,表面光滑无纹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他提供凝胶时间长达40分钟,延长平整能力为顺利完成或允许实行总量装饰或功能特性。选择质地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个非滑动面必须很好地理解和正确执行,以满足选择标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标准不统一的需求,测试,或选择标准。

材料大全A到Z (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免费) 资源简介 材料模拟计算算法库MAP 资源简介 A: Composites/Plastics 资源简介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nline(Kirk-Othmer化工技术百科全书) (部分免费) 资源简介 Materials Research to Meet 21st Century Defense Needs (材料与国防) 资源简介 PoLyInfo (高分子材料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 (免费) 资源简介 Super-tough carbon-nanotube fibres (碳纳米管纤维) -taf/DynaPaf?file=/nature/ 资源简介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obert H Grubbs教授的研究小组 资源简介 涂料和油漆工业排名榜(主要为北美地区、前50位) 资源简介 英国的材料化学研究世界领先(2002-11-22) _mat_pdf 资源简介 Bell Labs (贝尔实验室, 纳米技术/分子自组装/导电高分子) -/research/html 资源简介 CAMPUS (塑料产品数据库, 免费) 资源简介 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资源简介 2004年国际纳米复合材料会议 (2004-09-01) -/conferences/html

  • 索引序列
  •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
  • 高分子化学文献怎么写的
  • 高分子化学英文文献怎么写
  • 高分子化学文献报告怎么写
  • 高分子化学英文文献怎么写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