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重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校内网:或者记不清哪个了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希望对你有用

这个可以进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询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

略谈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何来评论?是评论的依据。没有评论,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 我国老一辈作家、家,尤其是作家兼家,不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而已在外国文学评论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着郑振铎是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评论中国第一个外国文学大师林纾(琴南)的功过: 我们看了这个统计(指林纾所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凭外,因为他介绍了这许多重要的世界名着给我们,但一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着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匕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归咎于林先生,因为他是个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了与他合作的口者之身上。 还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为他的口者所误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却把许多极好的剧本、成了小说--添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简直变成与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原文的美与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这简直是在步武却尔斯·兰在做莎士乐府本事,又何必写上了"原着者莎士比亚"及"原着者易卜生"呢? 林先生的,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原文。如法 国雨果的《九三年》,林先生之为《双雄义死录》,拿原文来一对不知减少了多少。我们很惊异,为什么原文是很厚的一本,成了中文却变了一本薄薄的了。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统计林先生的,其可以称得较完善者已有四十余种。在中国,恐怕了四十余种名着的,除了林先生外,到现在还不曾有过一个人呀。所以我们对于林先生这种劳苦的工作是应该十二分的感谢的。 在那些可以称得较完善的四十余种中,如西万提司的《魔侠传》,狄更司的《贼史》,《孝女耐儿传》等,史各德之《撒克奄后英雄略》等,都可以算得很好的本。沈雁冰先生曾对我说,《撒克奄后英雄略》,除了几个小错处外,颇能保存原文的情调,文中的人物也描写得与原文中的人物一模一样,并无什么变更。 离开他的的本身的价值不谈,林先生的工作在当时也有很大的影响与功绩,其最大的是: 中国近二十年作小说者之多,差不多可以说大都受林先生的感化与影响的。即创作小说者也十分的受林先生的影响。小说的旧体裁,由林先生而打破,欧洲作家史各德、狄更司、华盛顿·欧文、大仲马、小仲马诸人的姓名也因林先生而始为中国人所认识。① 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茅盾又是多么细致地分析、比较、评论《简爱》的两种本的。一本是伍光建的《孤女飘零记》,一本是李霁野的《简爱》。茅盾一开始便摘引了原文第一章的头两段来评比: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M Reed,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and rain so penetrating,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out of the question。 (伍)那一天是不能出门散步的了。当天的早上,我们在那已经落叶的小丛树堆里溜过有一点钟了;不料饭后(李特太太,没得客人来,吃饭是早的,)刮起各大的寒风,满天都是乌云。又落雨,是绝不能出门运动的了。 (李)那一大是没有散步的可能了。不错,早晨我们已经在无叶的丛林中漫游过一点钟了,但是午饭之后--在没有客人的时候,里德夫人是早早吃饭的--寒冷的冬风刮来这样阴沉的云,和这样侵人的雨,再做户外运动是不可能的了。 茅盾指出,这两段文都是直,但有一同中之异,即李是尽可能地移了原文的句法的。如果细较量起来,我们应当说李更为"字对字";第二句中间的"indeed"一字,两个助词"so"以及"penetrating"一字,在伍是省过了。然而这是小节。如果我们将这两段文读着读着,回过去再读原文,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李泽更近于原文那种柔美的情调。伍的第二句后半,"刮起冬天的寒风,满天都是乌云,又落雨,是绝不能出门运动了,"诚然明快,可是我们总觉得缺少了委婉。而所以然之故,我以为是和依照原文的句法与否有关。又原文中之"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一段,李亦比伍更为"字对字",而且更为妥贴。除了'这样阴沉的云,和这样侵人的雨"在字面上也比"满天都是乌云,又落雨"更为切合原文而外,"寒冷的冬风刮来……"云云也比"刮起冬天的寒风"更合原文的意思;而这,也足因为伍要避去欧化句法,所以这半句就不能"组织"的恰好。否则,这半句并不怎样难,以伍先生的才一定能得很妥贴的。② 再来比较原书第一章的第二段:I was glad of it: I never liked long walks, especially on chilly afternoons,dreadful to me was the coming home In the raw twilight,with nipped fingers and toes,and a heart saddened by the chidings of Bessie, the nurse, and humbled by consciousness of my physical inferiority to liza, John, and Georgiana R (伍)这我却很欢喜:我不愿意走远路,尤其是遇着跟冷的下午,薄暮寒光中,散步归来,手脚的冰冷,奶奶贝西的臭骂,已经够我害怕,而我的身体的孱弱,比不上伊里西,左珍纳,约翰他们三个,更使我自惭形秽了。 (李)这是我高兴的:我从来不喜欢长的散步,尤其在冷的下午:手指和足趾都冻坏,怀着被保姆毕西骂得忧伤的心,觉得身体不如以利沙,约翰,和乔治安那里德而受着委曲,在湿冷的黄昏回家,在我看来是可怕的。 这一段一长句,因为原文的句法的关系,颇难得好。原文的"dreadful to me"直贯句尾,李移装在句本,好是好的,但文字稍觉累赘。伍移在句中("已经够我害怕"),我以为比较明快。自然,倘使我们逐字对照起来,伍是省去了若干字的;"我不愿意走远路"中间略去了"从来"(never),"手指和足趾"简略为"手脚","被保姆毕西骂得忧伤的心"简略为"奶妈贝西的臭骂",--这都是。 但是通读全句,我还是喜欢伍。我以为伍此句的神韵很好。"薄暮寒光中散步归来"似乎比"在湿冷的黄昏回家"多些韵味,而"humbled by the consciousness of my physical inferiority to…"伍的比较自由的成语(把humbled by the consciousness of为“自惭形秽”,我亦觉得比李的"觉得身体不如……而受着委曲"似乎更见熨贴。 比较这一段的两种文,颇有意思。第一,此句的伍实在比第一段更为切近直,这证明了直法的不容怀疑;第二,这又证明了直法如果太拘泥于"字对字",便容易流为死板,使文缺少了神韵;太拘泥于"字对字",往往会变成死,--这跟直有相当的距离。久历此句加添了些意义。"已经够我害怕"的一个"够"字,和"更使我自惭形秽"的"更"字,--这两字在文中是互相呼应的,然而把原文的语气太加重了;我以为"更"字可以换为"也"字。 看,茅盾对两种本的评论是多么公毫无成见,是则是之,非则非之,动机是与人为善,措词是委婉中肯,绝无哗众取宠之意,更无损人利己之心。评论的目的,乃是总结的宝贵经验,从而促进我国事业的个断发展。 前辈在外国文学评论面,早已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接受批评,毫无疑问,是更加困难的一个面,前辈中也不难找到永久值得效法的楷模。他就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人旗手鲁迅,他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事实,大量存在于他同翟秋白关于问题的通讯中。例如鲁秋白先生对于地重的法捷耶夫《毁灭》,根据俄文提出九点商榷,他都欣然同意,回信说:"如来信所举的例,我都可以承认比我得更'达',也可以推定并且更'信',对于读者和者,都有很大的益处"。③ 在外国文学评论面,甚至在接受批评面,都有前辈树立了卓越的榜样和楷模。但统观半个世纪以上的外国文学评论,似乎还同外国文学的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做到相辅相成,同步前进。不仅没有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为文学事业服务的面军,而且还出现或"左'或右的现象。所谓"左",典型的表现见五十年代出版的《通报》。北京《通报》编辑委员会一出版了《通报》第一卷~期;--出版了第二卷~期;--出版了~期(期为特大号);出版了一月号;二月号因故休刊。直到此刻为止,《通报吨理论研究和外国文学介绍与评论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经过年月的作刊整顿,三月号便以配合三反运动的严峻面目出现,例如三月号首篇文章,便是题为《展开界的三反运动》的动员报告紧接着就是检举和斗争,并在批评栏中开始点名批判已经相当有名气的一些家。到了四月号,旗帜就更加鲜明了,大字通栏标题则三反运动中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特辑》,接着分《自我批评之部》和《批评之部》。一些名家在《自我》部和《批》部相继被点名批判和作检查。五、六两月号仍为特辑,检讨和批判仍在继续进行,不过其火药味已开始有所减弱,好端端的《通报》他就跟着三反运动的结束而停刊。 不容讳言,当时界少数人确实存在着抢、滥、剽窃,甚至作"中间把头"等等恶劣现象,严重的可作三反对象清查处理。但绝大多数家,虽然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仍然见有所不为的,在专辑中所发表的"批判"和"检讨",究竟有多少符合真学术意义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己信服也让人信服,恐怕需做进一步的研讨和商榷,很难盖棺论定。 所谓"右",表现在前几年对于黄色或接近黄色的书刊的放之任之,无人过问、那几年,学术着作和严肃的文学市场,已被蚕食殆尽,但外国文学批评界则然若寒蝉,无敢挺身而出者致使黄色泛滥,臭气熏天。 如何健康地开展常的外国文学的评论工作呢? 我认为,第一,评论有两个任务:一是奖善,一是罚恶,而前者应为其主要任务。所谓奖善,是向读者介绍推荐善佳,使他们有所欣赏和借鉴。所谓罚恶,是分析批判那些诲淫诲盗或错误百出的品,使读者知所警惕,免得继续受害。 第二,评论法应当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如是善佳,首先应从宏观的即文学的观点评论~下者是否重现或者切合或者接近了原文的风格,其次应从微观即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文是怎样利用语言特点来体现原文的风格的。为了使读者容易理解,自然免不掉要举些实例、同例、句例以及段例,如是劣、坏,亦应宏微结合,首先评论一本原着本身的文学价值如何,社会效益如何,其次应毫不留情地指出者的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实例。 第三,要想常地开展评论工作,还必须有个调节机构。建议由《中国》编辑部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为"外国文学评论联合调节部",一则两部都有强大的编辑力量,二是舆论反应出版信息比较灵通,除掉本身有力量及时撰写发表有分量的评论,还可组约与自己有联系的者动笔撰写。此外,文学出版社还有能力肩负以优代劣的任务,那就是,一发现一部值得的作品被得不堪入目,除及时撰文予以严厉批评外,文学社有义务也有能力马上组织胜任者重出版。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补求办法,才能使坏劣逐步退出市场。 第四、批评者应有象郑振铎、茅盾前辈等那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意气用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受批评者应有鲁迅那样的虚怀若谷的精神,对的就应该接受,不断地提高自己。如果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老虎屁股摸不得,其结果只能是自己受害。 ①参着郑振铎《林琴南先生》,《中国文学研究》下册,作家出版社,年版。 ②参看茅盾《简爱的两个本》,《文》年新卷第期。 ③李季《鲁迅对于工作的贡献人《通报}年月。

《简·爱》宣扬的爱情观——世俗爱情的宗教化反叛与平衡——评《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呼声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简爱》故事情节的“圣经”原型意象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简·爱》女主人公的“三部人格”解析基督教《圣经》与《简·爱》《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独立女性的情感世界——简·爱与莎菲比较论……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公开发表过的论文,需要的话给我发消息或留言,我发给你。

警辞例说,《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1期。示殁号用法举例,《语文月刊》1991年第8期。示殁号用法举隅,《修辞学习》1992年第2期。释喻例说,《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4期;《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超假设”修辞,《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谈古汉语的对动用法,《汉语知识》1994年第2期。特殊假设复句的修辞功能,《营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正字问题,《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掌握节奏规律自觉进行语音修辞,《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非量词“个”的功能补说,《学语文》1997年第6期。论“好不AP”、“好AP”中的“AP”,《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的”字短语的主要特点与界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全国第四届语音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8月。论社会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语文学刊》2002年第1期。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论文化语境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和制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论稳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关系,《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论认知语境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意义的理解,《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论语境对修辞作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也谈新词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语文学刊》2003年第12期。关于语境的功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3年第6期。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发展之前瞻,《汉语学报》第5期(2002年上卷,2003年10月出版)。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信息时代报刊语言的语法特点与规范,,《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0月。《语文课程标准》中值得斟酌的几个句子,《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第3A期。广告语言文明与守法意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辞格特征与辞格辨识,《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认知分析,《语言文字学探索》,浙江省语言学会第届年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谈异体字的形成与规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事迹感动中国,语言撼动人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认知语用分析,《修辞学习》2008年第5期。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模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疑问性话语标记语疑问梯度的认知探微——以“难道”“莫非”“莫不是”“是不是”为例,《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功能探析,《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认知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接受美学与审美教育,《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初论,《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91年第2期(收入《全国中教优秀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语文课思想教育特点初论,《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语文教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温州教育》1991年第3期。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冗余理论的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6期。如何理解文意,《高考失误与教学对策》1991年4月团结出版社出版。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境策略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3期。试论语境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母语教学系统观刍议,《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汉语人才语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与颜色有关的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新词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新词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版

  • 索引序列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重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查询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论文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首页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