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音乐生活杂志发表刘辉文章

音乐生活杂志发表刘辉文章

发布时间:

音乐生活杂志发表刘辉文章

《中国音乐》期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音乐》杂志社(季刊)是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3月,首任主编是著名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李凌同志,历任主编有前院长李西安教授、前院长樊祖荫教授。历任副主编有薛良先生、何昌林、陈铭道、管建华教授、赵志扬副教授。《中国音乐》现由院党委戴嘉枋书记分管,现任主编为樊祖荫,副主编赵志扬。 《中国音乐》的办刊宗旨是: "在音乐领域中,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理论活动,联系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促进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中国音乐》从81年3月创刊以来,至今已出刊85期,发表文章两千三百多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和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以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1年来,《中国音乐》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中青年音乐理论工作者,现已在国内拥有一支功底扎实、充满朝气的作者队伍。《中国音乐》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音乐领域诸方面的探索思考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音乐》在全国音乐理论刊物中,一直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音乐》编辑部全体人员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以寻求更多的机遇和迎接更大的挑战。

1989年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上,荣获“中国流行歌曲十大歌唱国手”称号,也是东三省在此次比赛中唯一获得的最高荣誉。1989年在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十五省、市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三名。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花城杯”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铜奖。1988年在全国第三届“五洲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获专业组通俗唱法优秀奖,并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1998年在全国第五届“九十年代之歌”征歌活动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首唱奖。1987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二名。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专业组通俗唱法沈阳赛区第一名。1994年撰写的论文《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通俗唱法的必要性》获辽宁省优秀音乐论文评比赛一等奖。2000年获省文化厅颁发的第四届“沈阳音乐周”优秀演唱奖。1990年以来当选沈阳市第五、六、七届文代会代表。1998年入选了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被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的称号。2000年被沈阳市音协评为沈阳市十大优秀音乐家。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1996年、1997年被民盟沈阳市委授予“先进盟员”称号。1998年—2000年被民盟辽宁省委授予辽宁“十佳女盟员”称号。周皓在获得诸多荣誉的同时还被《中国电视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音乐生活》杂志以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青岛晚报》、《成都日报》、《长春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予以专题报道,并登载评论文章50余篇。业绩被收录到《流光异彩》名人传记、辽宁画报社出版的《歌星、笑星、影星》、人物特写《人世沧桑》等书中,还应邀为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录制个人专题音乐片。中国唱片社、太平洋音像公司、天津银河音像社、山东齐鲁音像社、辽宁北国音像社等十多家音像社为她出版了《舞夜梦回》、《海界》、《九个太阳》等个人演唱专辑。

音乐生活投稿文章

危,是司马迁深陷牢狱,受宫刑之苦,该继续坚持写下真实的历史,还是屈服于封建皇权放弃?司马迁在危难面前,与音乐有关的作文毅然选择了坚持,而正是这场危难,给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面对权力威胁的大无畏。如果没有危,恐怕难以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在生活中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与音乐有关的作文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沉默的一代人绝不会是垮掉的一代人。与音乐有关的作文 20个世纪闹得太多太喧嚣了,这个时代的少年们更多地崇尚理智和谨慎。对于杂志上刊登的调查,我们都清楚那是要登出来吸引人眼球、赚取吆喝的,所以我们沉默,所以我们含糊。因为我们绝不愿意说谎,因为沉默是对选择权的尊重。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一幅对联描绘了一幅惬意的风景。琴韵应该就是指音乐吧,耳边飘过悠扬的音乐,享受一杯茶、几页书,该有一份多么美好的心情啊! 境由心造,乐由心生。我经常在阳光的午后,打开CD机,或听几首民乐,或听几段钢琴曲,静静地享受一段音乐的旅程。一曲《彩云追月》,丝丝古筝,仿佛拨动了我的心弦,让人心动、心颤、心醉。感情丰富的钢琴,伴随薄脆清亮的钟琴,回荡在深远辽阔的音场中,像平静的湖面,清澈而透明。琴声阵阵,似乎将远处的山、天边的云交织在了一起,如同进入仙境一般,令人神往。耳边美妙的音乐,让所有的思绪都沉静了下来,剩下的只有无穷的回味和想象。渐渐我才明白:音乐是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报答,并再次创造一个空间和一种情趣。 音乐总是与心情紧紧相连的。我执著于这样一种温情一种感动,我也总是会因为一首歌词而喜欢一首歌,因为喜欢一首歌而去喜欢一种心情。音乐是人类爱和智慧的升华,是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呼唤。人类真切的情感化成了“1234567”,乐声悠扬,抚摸我的心灵,叩动我的心扉,让我为之痴醉。使沉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浮燥的心情变得平静,干涸的心情变得湿润,平静的心情掀起阵阵波澜。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一个人的午后,我总喜欢听一些轻音乐,音乐能让我放松心情,忘却烦恼,不同的纯音乐给人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当听到一些舒缓的旋律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是一种优雅,一种淡淡的优雅。在无聊或是不开心的时候,我总会用音乐来调节自己,音乐就是这么神奇,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难以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缺少了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夜深人静,斟一杯茗茶,听一曲美妙的音乐,置身于音乐的银河中,解脱自己、舒展自己、升华自己。揽窗远眺,美丽的夜空,月光柔柔,群星点点,音乐冲破凝重的空气,轻松幽雅地溢满书房,溢出窗外。让自己成为音乐精灵,不由自主地陶醉在美妙的乐声里。 聆听好音乐,拥有好心情,感受好生活。 --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 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 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 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 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 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 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 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音乐的起源 jiaru123 发表于 2006-6-10 15:01:00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或者更确切的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麽他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史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中不同的见解,这六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情感。劳动等现象可谓是集科学性,娱乐性与故事性为一体的深刻见解。 关于音乐的起源,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异性求爱”的产物。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这一学说曾在当时轰动一时。达尔文认为史前动物常常是以鸣叫声来追求异性的。他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纷纷竟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鸣声。   特别是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因此,达尔文由此联想到音乐的起源,认为声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华水的吧?

与中国梦同行没有梦想,我们将失去人生的方向;没有梦想,我们将失去信念的罗盘;没有梦想,我们注定是一位平凡者、失败者。因此,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时,我们应学会跟随梦之翼勇往直前,而不是站在十字路口踽踽独行。在我的心中,也埋藏着这样一颗梦想的种子──那就是当一名神圣的人民教师。从入学第一天起,我便开始对这种职业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老师们在讲台上授课也成了我眼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梦想为哺育祖国的花朵,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梦想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才梦想不论不大小,因人而异,有的人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有的人拥有的仅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细小之愿。但不论如何,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它都有如航标灯,如黑夜的星光一样重要,带给我们生活的希望,着凉我们前进的路途。刘伟哥哥就是这样一位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奋斗在追梦路上的逐梦者。幼年时期的一次意外,让他因电击而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二十更加确认了自己内心对因为得那份热爱,一往无前地踏上了他的音乐旅途。他的这样一句话令我震撼:“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紧死。”他的确也这么做到了,他用双脚谱写的辉煌的音乐人生很好得诠释了他所说的“好好活”的含义。刘伟哥哥的故事启发了我:唯有从小树立理想,确定奋斗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拼搏下去,最终才能成为一名成功者,为祖国未来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梦想,努力为我们赢来了这样一个小康社会,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21实际接班人的我们,也应该在原有的先辈们的基础上,继续将这样一种追梦精神发扬光大,以行动来时间自己的梦想。我坚信,当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都实现了的那一天,我们繁荣、富强、昌盛的中国梦也就成真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怀揣着自己的小梦想,构筑成一个大的中国梦后携长风,浩荡前行吧!

音乐生活杂志

目前我国适合中小学音乐老师的报刊主要有:杂志方面: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和浙江音协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非常适合普通中小学音乐老师和学生来看。除此以外,江西的《琴童》、甘肃的《小演奏家》两个杂志也不错,里面也有相当版面是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最为符合你的要求。除此以外,《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也有相当篇幅栏目探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参考。报纸方面:全国音乐类报纸只有3种,《音乐周报》是发行量最大、最为权威的音乐综合报纸,虽然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比重小,但我以为从宏观视野了解音乐届、学术界的动向和发展方向,有利于中小学音乐老师业务的提高。此外,湖南音协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报》,虽然发行量不大,但比较有针对性。而《音乐生活报》虽然以流行大众音乐文化为主,但是也有一个版面是关于音乐教育的。

193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江苏省赣榆县。1948年参加大连地下党领导下的关东社会教育工作团。14岁开始发表歌曲。1952年进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劫夫、霍存慧学习作曲。1956年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扩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苏联作曲专家列西古洛夫学习一年。1978年任辽宁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6年至1996 年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岗位退下后,秦咏诚应邀在北京做《音乐生活》杂志的主编,现在他定居在北京。曾任文化部交响音乐比赛评委、全国音协小提琴创作 ”金钟奖”评委。近年来多次在沈阳及全国各地举办大型的国际音乐节。为提高全民的音乐艺术素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艺生活杂志发表文章

这个杂志在是合法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查。本刊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国际刊号:issn1005-5312;国内刊号:cn43-1143/i;邮发代号:42-267,目前杂志正在联系中国知网收录工作,目前已被万方数据库收录,在职称评定中是可以使用的!欢迎投稿咨询!

一、论文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字迹和标点符号清楚。所有文章(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文内插图、单位及署名等)以Word格式通过附件发送到编辑部邮箱,以便安排审稿及出版事宜。请作者自留底稿。二、凡获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的论文,请加注资助项目编号,并附单位证明。文中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量纲(量的符号)用。斜体或加线表示。论文发表后获奖情况,请及时反馈,并提供复印件。三、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需附作者及其单位名称。论文均需中文摘要(200字以内)、中文关键词3-6个。四、为配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工作,作者工作单位排在作者姓名之下。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五、摘要需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的主题,应包含目的、方法、结论等信息。六、文中的图请作者用绘图墨水及绘图纸描好,并在正文相应处画上草图,图下标注简短确切的中英文图题和图位。七、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并在表上端标注简短确切的中文表题及中文表注。八、论文小标题序号规定如下:第一级一、二、三、······第二级(一)(二)(三)······(序号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与括号)第三级······九、文后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以下著录格式:连续出版物(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写母应大写)出版年卷(期)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目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专著(书):序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论文集,论文汇编:序号著者题(篇)名整本文献的编者姓名(多编者用)文集名会议名会址会议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保存地:保存者年份十、每版版面不超过2200字符(计空格、标点符号),即两个版面不超过4400字符,以此类推。来稿均需在文章首页注明版面数:1P、2P、3P

音乐生活杂志社

我先发前1/3,如果你满意,我再发后2/3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关黎; 张辉;《音乐生活》杂志社;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音乐编辑; 主任教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70多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就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大上海。当时由于有声电影取代了无声片,导致电影插曲的极大需求,从而刺激了流行歌曲的创作,出现了《西子姑娘》、《秋水伊人》、《香格里拉》等佳作,开启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先河。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则是第二个高峰期。而在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段时期的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始终缓慢前行,其间一度也有断层期。直到80年代初,在“港台风”的吹动下当代中国大陆真正的流行歌曲才迅速发展起来。对中国流行音乐极念的界定(一)流行音乐的极念“流行音乐”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得相当普遍,但长期以来有关它的内涵和外延却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很长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过,一些专业的权威理论著作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则是这样解释的:“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拨、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川这种解释显然是以严肃音乐和民间音乐作以参照和比较而确定的。虽然流行音乐的概念区分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流行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所以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它的概括方法也产生很大的差异也是必然的。但是无论哪一种看法或解释,对于“流行音乐”都有一个比较基本的认同,那就是它所具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的传播性。实际上,同“严肃”、“高雅”、“古典”这些词一样,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流行音乐本不是科学、精确的称谓,而只是人们沿袭下来的一种特定说法。随着新的流行音乐形式的诞生,随着一代又一代不断出现的后来者的创作实践,流行音乐也将不断有新的成分加入而变得色彩纷呈。(二)中滋行t乐的粗念现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也区别于中国的新(专业)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相对于近代出现的、受西方音乐影响的中国新音乐(专业音乐)而言的,具体是指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民间歌曲和民族歌舞音乐。中国的新(专业)音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新民族专业音乐,即专业作曲家运用西方记谱法和技巧作曲,并吸收民间音乐中的精华进行创作、表演的一类音乐形式;另一类是西洋传统音乐,即完全按照西方现代音乐作曲法、演唱法、演奏法进行创作和表演的一类音乐形式。而中国流行音乐则与这些音乐形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无论在演唱技法、题材内容,还是乐器手段上,中国流行音乐都与民族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以严肃音乐和民间音乐作为参照是确定中国流行音乐概念的方法。不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通过它的“本体”来进行展现,而且还明确地反映在诸如商业化制作、发行、销售以及演艺经纪与管理等一系列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中,因而,现代中国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集艺术与产业于一身的文化商业已经无法单单以音乐这一单一概念来定义。实际上,回顾整个20世纪中国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真正在本体上的体现是完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一些大城市的“都市文化”之中。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出现之时其自身就具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特点,例如东、西方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差异、中国传统与民间文化在融人过程中的作用,还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特殊社会因素等等,因此在现今的对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较为普遍的认识是:中国流行音乐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她的产生与发展比其他国家的流行音乐更多地带有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的特点。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演变(一)中流行奋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17—36)1、学堂乐歌—早期流行音乐的雏形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最早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这可以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从此而始,学堂乐歌成为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雏形。“学堂乐歌是指当年学校里的歌曲,在早期的学校里,把学生的音乐课也叫做‘乐歌’课。学堂乐歌首先由学生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可以说,学堂乐歌是通俗音乐的前身。”121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歌曲创作者,如萧友梅、黄自,尤其是李叔同、沈心工等人对学堂乐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初期的流行歌曲创作也是自李叔同、沈心工等人开始的。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2、中国流行音乐的其基人—黎锦晖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之后,黎锦晖又转人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风格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哮声哮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3、中国流行音乐在上海形成的社会原因中国流行音乐在20年代末的上海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其后隐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异常地复杂和深刻。不过,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国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并初具规模,应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都市市民文化生活的变化导致晚清的“鸳鸯蝴蝶派”文学重新抬头,一些迎合时俗的歌舞也应时而生。在那个时代上海各种各样的歌舞娱乐场所,包括酒吧、咖啡馆、歌舞厅等即成为这些“时代小曲”的主要寄居地,而这些“时代小曲”的产生也有助于缓解当时的小市民内心的焦灼感和挫折感等心理,成为一些人转嫁精神苦闷的寓所;其次,“西方流行音乐潮流的影响与传播媒介的发展也无疑大大加速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田渡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有所发展,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就为流行歌曲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由于话筒的使用,电声技术的进步、唱片的大量发行、电影事业的兴旺、收音机的逐渐普及等因素,使得流行音乐这种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上海开始广泛活跃起来。口(未完待续)

1989年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上,荣获“中国流行歌曲十大歌唱国手”称号,也是东三省在此次比赛中唯一获得的最高荣誉。1989年在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十五省、市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三名。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花城杯”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铜奖。1988年在全国第三届“五洲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获专业组通俗唱法优秀奖,并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1998年在全国第五届“九十年代之歌”征歌活动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首唱奖。1987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二名。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专业组通俗唱法沈阳赛区第一名。1994年撰写的论文《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通俗唱法的必要性》获辽宁省优秀音乐论文评比赛一等奖。2000年获省文化厅颁发的第四届“沈阳音乐周”优秀演唱奖。1990年以来当选沈阳市第五、六、七届文代会代表。1998年入选了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被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的称号。2000年被沈阳市音协评为沈阳市十大优秀音乐家。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1996年、1997年被民盟沈阳市委授予“先进盟员”称号。1998年—2000年被民盟辽宁省委授予辽宁“十佳女盟员”称号。周皓在获得诸多荣誉的同时还被《中国电视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音乐生活》杂志以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青岛晚报》、《成都日报》、《长春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予以专题报道,并登载评论文章50余篇。业绩被收录到《流光异彩》名人传记、辽宁画报社出版的《歌星、笑星、影星》、人物特写《人世沧桑》等书中,还应邀为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录制个人专题音乐片。中国唱片社、太平洋音像公司、天津银河音像社、山东齐鲁音像社、辽宁北国音像社等十多家音像社为她出版了《舞夜梦回》、《海界》、《九个太阳》等个人演唱专辑。

,生于1955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编辑家,广东省人。《音乐生活》杂志社总编辑、编审。中国音乐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关心下一代高级专家组副主任。主要代表作品有:《我们美丽的祖国》、《祖国最亲、妈妈最好》、《中国娃娃》、《滚雪球》、《淘气的风》、《啊!清泉》、《谢谢妈妈》、《采一束鲜花》、《阳光下的孩子》、《母亲女神》、《长不大的世界》、《小鸟的故事》、《心灵绿地》、《丑娃娃》、《红蜻蜓、蓝蜻蜓》、《哪吒闹海》、《美丽的翠鸟》、《齐天大圣》、《牧羊童》、《雪山老阿妈》等。《我们美丽的祖国》被评选为20世纪少儿歌曲经典、誉为“当代各族儿童最喜爱的歌”,《齐天大圣》被评为新世纪我最喜爱的十首儿童歌曲之一。1990年文化部少儿司等五单位联合举办了“晓丹少儿声乐专场音乐会”及其作品研讨会。同年,在“亚洲儿童音乐节”上,其作品《丑娃娃》被评为亚洲优秀作品,《哪吒闹海》、《快乐阳光》被评为辽宁第一、二届音乐金钟奖。

采一束鲜花(歌词)广阔的原野开满了鲜花,采来一束献给妈妈,它朵朵娇艳,它枝枝盛开,它是给妈妈的报答;  广阔的原野开满了鲜花,采来一束献给妈妈,它五彩缤纷,它芬芳飘逸,它是给妈妈的报答;  哦,妈妈,妈妈,亲爱的妈妈,您默默的耕耘,您久久地播撒,让四季美丽如画,让四季美丽如画,让四季美丽如画。  广阔的原野开满了鲜花,采来一束献给妈妈,它五彩缤纷,它芬芳飘逸,它是给妈妈的报答;  哦,妈妈,妈妈,亲爱的妈妈,您默默的耕耘,您久久地播撒,让四季美丽如画,让四季美丽如画,让四季美丽如画。  哦,妈妈,妈妈,亲爱的妈妈,您辛劳的汗水,您喜悦地泪花,让春色扑满天涯,让春色扑满天涯,让春色扑满天涯

  • 索引序列
  • 音乐生活杂志发表刘辉文章
  • 音乐生活投稿文章
  • 音乐生活杂志
  • 文艺生活杂志发表文章
  • 音乐生活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