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发布时间: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1/48【题 名】繁漪命运简析【作 者】刘林娟 胡培雨【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4-142/48【题 名】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作 者】张宝红[1] 李建平[2]【刊 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80-813/48【题 名】繁漪和七巧——两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比较阅读【作 者】黄立华【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4-1084/48【题 名】周繁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作 者】任秀荣【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3-455/48【题 名】繁漪之“繁”怎么读?【作 者】陈鉴霖【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5-356/48【题 名】漫谈《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明宗云【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6-367/48【题 名】《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作 者】陈志鹏【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27-1288/48【题 名】囹圄中的“疯女人”——《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解读【作 者】王璐【刊 名】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95-979/48【题 名】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作 者】吴明【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85-8710/48【题 名】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作 者】王凤仙【刊 名】四川戏剧2006(6)-28-3011/48【题 名】安娜与繁漪悲剧成因管见【作 者】辛玲 李慧男【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2812/48【题 名】论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命运【作 者】刘湘娟【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8(5)-105-10813/48【题 名】我眼中的蘩漪——析繁漪的悲剧形象【作 者】陶江【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68-7014/48【题 名】本能与意志的徒然挣扎——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命运【作 者】王丽娟[1,2]【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18-11915/48【题 名】高曼华:拥有幸福人生的魅力“繁漪”【作 者】陈怡倩【刊 名】歌剧2006(5)-19-2116/48【题 名】《四世同堂》何来“繁漪”【作 者】立青【刊 名】咬文嚼字2006(2)-11-1217/48【题 名】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作 者】沈捷【刊 名】四川戏剧2006(1)-35-3718/48【题 名】略谈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40-4019/48【题 名】繁漪悲剧命运简析【作 者】蔡雪岚【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87-87,9420/48【题 名】略谈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的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语文知识2005(10)-8-821/48【题 名】“娜拉现象”与《雷雨》【作 者】张兰生【刊 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33-3622/48【题 名】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作 者】庄园【刊 名】中文自学指导2005(4)-76-7823/48【题 名】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作 者】夏蕾【刊 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8-8024/48【题 名】屈从•抗争•悲剧——看《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寇红【刊 名】戏剧丛刊2004(5)-64-6425/48【题 名】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作 者】李婷【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6626/48【题 名】三个女性的悲剧【作 者】彭琳娜【刊 名】读写月报:高中版2004(3)-38-3927/48【题 名】自我意识觉醒中的爱与恨——美狄亚与繁漪形象比较【作 者】黄水霞【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32-3528/48【题 名】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作 者】马丽霞【刊 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41-4229/48【题 名】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作 者】程华【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81-83,10730/48【题 名】从电视剧中繁漪的结局谈真善美的错位【作 者】惠转宁【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26-12831/48【题 名】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作 者】朱凤华【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7-7532/48【题 名】爱恨情仇玉石俱焚——繁漪形象之再解【作 者】王艳荣【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77-7933/48【题 名】从繁漪看《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作 者】张秀玲【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67-7034/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四川戏剧2002(1)-16-1835/48【题 名】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作 者】黄岚【刊 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104-10736/48【题 名】掩盖家丑 弃卒保车--周朴园逼繁漪看病吃药的心理动因分析【作 者】李玉成【刊 名】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37/48【题 名】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作 者】孙丽丽【刊 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7-2038/48【题 名】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释【作 者】杨立民【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40-4439/48【题 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作 者】文广会【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8-7140/48【题 名】人间天上泪难收——我对饰演歌剧《雷雨》主角繁漪的体验【作 者】张莉【刊 名】音乐探索2001(4)-63-6541/48【题 名】歌剧《雷雨》简介【作 者】无【刊 名】歌剧艺术研究2001(2)-2-242/48【题 名】曹禺【作 者】姚玉亮【刊 名】中文自修:中学2001(5)-11-1143/48【题 名】“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作 者】蒋清凤【刊 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9-7244/48【题 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娜与敏漪之比较【作 者】范丽娟【刊 名】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17(5)-79-8045/48【题 名】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之比较【作 者】白宝珠【刊 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30-3346/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33-3647/48【题 名】人有病,天知否?——从《雷雨》中的繁漪是否有病谈起【作 者】张晓玲 何思玉【刊 名】四川戏剧2001(5)-19-2148/48【题 名】关于曹禺《雷雨》的断章【作 者】张晓东【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31

任务书不是学生写的吧,都是指导教师写的。如果要你写,可以这样:一方面把你论文的开题报告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整合一下,一方面这样列:1、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基础问题。2、能够比较深入的探讨网络隐私权保护合理的解决途径。3、最好能够结合案例来说明问题。4、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5、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来阐述问题。当然,具体的语言润色你自己去斟酌!

不是,有很多专业的。。但是专业都不怎么样

首批将设置主持与播音、动漫设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心理咨询。其中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将紧密结合开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的优势,把朱仙镇木板年画、汴绣、灯笼、风筝、烙画、书法等开封传统工艺融进课堂,结合古画临摹与创作、木刻、手工编织等工艺品制作和图形图像制作,建立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领域内高级技能型人才。5年内将建成17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6400人的办学规模。该校的建成,将构建坚实的人才培训平台,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定向培养和培训,将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这本刊物我不清楚,你要是着急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总得来说比较好法,评职称用得话正好。

一般至少要三个月。初审和二审比较快,最后终审的时间会长些。要见刊的话估计要六个月了。

需要发表学报,可以和我联系,我可以帮到你。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一般至少要三个月。初审和二审比较快,最后终审的时间会长些。要见刊的话估计要六个月了。

对发表的期刊除知网收录外是否还有其他条件,如是否要求期刊在100页码内,发表的时间一般提前半年比较好,正常从投稿到发表需要三个月,从发表到上传到知网又需要两个月,这样评职称时正好用上,网页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讠仑文,帮许多朋友解决过职称难题,

这本刊物我不清楚,你要是着急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总得来说比较好法,评职称用得话正好。

教育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机会这个问题不靠运气的,人家主要是靠自己的能力的,

首先要看你的教育对象是谁?然后再写工作经验比较好。不过通用的教学经验大概都包括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可以从这些方面写教学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导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一、主要任务与目标: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三、计划进度: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5 完成开题报告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21完成英文翻译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20提交论文初稿15提交论文修改稿28完成论文全文四、主要参考文献:[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2] 丁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5] [4-5][ [3] 胡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4-56][4] 马晓静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 [J ][新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4] [21-23] [5] 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72-78],[113-116][6] 刘爱菊,屠巧平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J ][北京][企业活力管理实务] [2005,2][11-15] [7] Tim S McLaren , Milena M Head, Yufe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lectronics [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Springer-Verlag ][2004,5][208-212]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生: 易山明 指导教师: 左攀峰 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将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简要介绍作者笛福的人生经历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探讨人文主义的由来、影响和它在文中的体现,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的研究,我将着重从作者笛福的生平、小说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人文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4、主要参考文献[1]笛福 义海译 鲁宾逊漂流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展文婕 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开封大学学报,[3]张莉 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4]虞雅芬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张玲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6]杨浩勇,杨保利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许昌师专学报,[7]徐德林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体现出的西方价值观[J] 渝州教育学院学报,[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9]刘友古 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兰州学刊,[10]王淑娟 从《鲁滨孙漂流记》看十八世纪西方文化[J] 芒种,[11]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2]马玉梅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的文化价值刍议[J] 作家,[13]刘菲菲,丁爱侠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的时代特征[J] 北方文学(下半月),[14]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15]查新舟 《鲁宾逊漂流记》之人性问题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16]刘冰洁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17]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18]李少伟 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进度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样本看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的人还看了: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范文毕业设计免费下载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标准格式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更能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 选取河南郑州市在校的流动儿童400例和本地儿童20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记录评分数据。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受到社会支持的波动值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关键字】流动儿童 心理适应性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伴随着这一新趋势,我国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的总数开始不断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现象。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流动儿童是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至14岁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而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能否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外部资源,是个体在应激过程中借以获得保护的要素。本文探讨在流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否能够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提供合理恰当地帮助。一、研究背景和资料方法儿童的心理形成是一项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获得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并逐渐适应整个城市大环境,这种过程伴随着儿童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据调查发现,我国的流动儿童中有将近25%的数量长期认为自己受到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平等对待,这种可能来自学校、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城市制定的方方面面的歧视给流动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违和感使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认可,致使流动儿童产生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情绪,造成社会角色混乱。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的主体进行分析,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城市儿童的社会支持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之前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老师、父母等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成长过程中的危机,更好的适应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能力,而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与自身得到的社会支持成正比。另外,社会支持往往也会作为中介变量在学校环境对精神健康中起着影响。通过对河南郑州的在校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获得包括200名当地儿童和400名流动儿童在内的问卷结果。问卷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涉及10岁到15岁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且流动时间在1年内、1至5年、6至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儿童数据分别为97、144、83、76人。在问卷中分别就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调查,采取5分制,"完全不适应"得1分,"完全适应"可得5分。所有的问卷均采用统一答卷方法,当场收卷,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二、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的生理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个阶段下的女孩子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因此在生活中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据相关学术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不同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下表1所示。其中,母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中贡献最大,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解释高达百分之七十多,是他们的主要社会支持者,其次发挥作用的是老师,在回归分析中,同学和父亲的支持相对前两者而言,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相对要小。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这些进城谋求生活机会的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主要劳动力,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付出劳动以供养家庭支出。而母亲则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或者直接在家中整理家务。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母亲相比于父亲而言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无形甚至有形中使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来自于母亲方面。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性,相对差异值见表2(其中A表示成绩优秀B为较好C为中等D为较差,F即差异性统计比较值)。可见,学校是流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在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调整心理适应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城市居民贴上了偏见的标签,导致流动儿童的心理承受着自卑的压力,感受着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平等对待。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校园环境的单纯性给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流动儿童能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流动儿童在家庭以外的情感需求,降低社会消极情绪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支持在此时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大,心理适应也就越好。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加强心理课程的互动,给予流动儿童更好地平台进行人际关系的联系,是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流动儿童需要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通过与城市儿童的面对面交流,加强彼此双方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城市对某种现象的重视和改进工作关键在于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唯有建立了健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制度上的肯定和保障,流动儿童才能从心里肯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从造成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源头归根究底在于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制度。取消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流动儿童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等,都能够深化城市及社会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大众能够平等地接受流动儿童,从而对流动儿童的心理以正能量的指引。三、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地成长,最终成为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社会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努力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参考文献[1]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2]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3]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0-[4]卢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 索引序列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教育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