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发布时间: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索》,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3《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大全》,副主编,开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心理教育概论》,主要编写人员,开明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曾令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主体心理机制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第37-38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虚拟领域的发展,2006(8),第55-57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西部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研究,载《高教论坛》,2004(3),第56-60页10.爱国主义教育主客体心理结构分析与优化探讨, 2006(7),第12-14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2005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1),第80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试论社会转型期人的目的性生成与发展,载《学术论坛》,2006(1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心理咨询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浅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研究专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浅析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对策,载《经济问题探索》,2000(9),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我国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栽《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2)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探析, 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1),第89-91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18.论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载 《教育与职业》, 2004(20),第17-18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方法,载 《江苏高教》, 2006(3),第81-83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期刊。20.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栽 《当代青年研究》, 2005(6),第14-17页, CSSCI期刊,获全区公共理论课教学优秀专题报告。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代化问题的探索,载《现代高等教育杂志》,2004(7) 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探索,载《中外教育科学》,2004(15) 关于高校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的几个问题的思考,栽《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网络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6),中文核心期刊虚实场域交融与人的发展多重矛盾 作者:曾令辉;郑永廷 载《社会科学家》2008 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试析互联网络的属性发展 作者:曾令辉;黄果心 刊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出版日期:2008 第9期“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石丽琴;曾令辉 刊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出版日期:2008 第10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曾令辉;于瑮;黄果心 刊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试论现代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 作者:吕丹;曾令辉;丁莉 刊名:高教论坛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略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作者:丁莉;曾令辉;吕丹 刊名:高教论坛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作者:曾令辉;郑永廷 载《思想教育研究》2008 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 作者:曾令辉;丁莉;吕丹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第2期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一点补充 作者:曾令辉 载《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09 第4期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第4期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施明;曾令辉;林春晓 载《广西教育》2009 第17期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认同, 作者:曾令辉;黄果心;丁莉 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 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秦璐;曾令辉;兰岚;邱尹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第4期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和谐发展:评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的学校管理工作,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2010 第2期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2010 第34期“新中国成立60年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第22期,中文核心期刊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作者:谢春红;曾令辉 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数学课引入思想教育的时机, 作者:曾令辉 载《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 第3期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A版》2010 第12期90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问题与对策, 作者:邱尹;曾令辉;秦璐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第2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规清理工作进展顺利, 作者:赵遵国;王慧;曾令辉 载《人大研究》第9期90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问题与对策, 作者:邱尹;曾令辉;秦璐 载《教育科学文摘》2010 第5期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0第8期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N8 ,中文核心期刊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探究:以南宁市某中学学生为例, 作者:莫喻然;曾令辉;唐英毅;朱斌;施明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第3期论建设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依据及意义, 作者:谢春红;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获奖情况: 2002 年度获“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2003 年获第四届广西区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5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03 年被评为广西师范学院“重点骨干教师” 2004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第一届“师德标兵”称号 2004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2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2002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迎评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第二届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获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电子版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1、编著,花鸟虫鱼的传说(主编),1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2、编著,《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3、专著,《中国民俗》(理论),17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4、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理论),27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5、专著,《中国鸟文化》(理论),24万字,学林出版社1996年9月6、编著,《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26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7、编著,《民间文学》,5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8、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理论),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9、专著,《中国鸟信仰》(理论),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10、编著,《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主编),2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7月。11、专著,《生肖趣谈》(理论),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编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主编),8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3、专著,《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理论),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4、专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理论)(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5、专著,《中国民俗学》(理论),29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6、专著,《文艺民俗学》(理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上海采风月刊》主编、月刊每期12万字,全年144万字,共1150余万字;理论季刊《民间文艺季刊》副主编,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共出30余册,每册20余万字,共600余万字) 1、《民间鸟崇信在现实中的遗存和衍化》,《中国浙南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的研究》,1999年3月 。2、《越地民间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0月。3、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0000余字,对外汉语教研论丛,1999/11,华东师大出版社。4、开掘民族民间文化宝库,熔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5、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6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6、《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12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鸟(日) 1、《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0年5月15日2、《人学观的演进与艺术民俗学的构建》4000余字艺术民俗学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3、《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余字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7月2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越地民间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15000余字,2000年9月15日,台湾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世纪之交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与思考,2000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12000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月(注:作为封面人物,特约专稿。全年6期,每期介绍一位;分别为:钟敬文、段宝林、娄子诓(台湾)、过伟、金荣华(台湾)上述五人,年龄近70岁以上的老学者)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国妇女的口授与仪式文化——南汇县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余字8、《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1、《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2000余字,中国文联《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2、《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34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3、《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新华文摘》转载,2001/6。4、《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及学术取向》,22000余字,《思想与文化》2001/9,华东师大出版社。5、《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1/6。6、《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与文艺》,20000余字,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报告集。7、《另类婚俗的历史钩沉》,3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8、《20世纪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15000余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9、《物态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余字,《东南文化》卷首语1999/12。10、《中国新年礼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200字,2001/12。11、《中国生肖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500余字,2001/12。 1、文汇文艺百家《透视民俗民间文化热》,文汇报,2002年2月20日。2、文汇时评《文化旅游应拒绝伪民俗》,文汇报,2002年1月14日。3、文化研究《洋场与石库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30日。4、展现东方的精彩,文汇报2002年6月1日。5、《上海住宅消费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学《民俗季刊》2002/6。6、《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中国社科院《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7、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8、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9、文化旅游:摒除为民俗,开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10、民俗倾向,思想与文化2002年。 1、编注《民间文学》(古代文献选编),56多万字,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2、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专著《中国鸟信仰》(修定本)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3、论文《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文汇报,学术讲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4、《新华月报》全文转摘《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2003年第3期。5、个性化的城市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3年4月11日。6、盘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7、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9、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陈勤建梁祝文化遗产研究的报道。 1、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2、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旧金山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7月。4、略论民俗与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5、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1、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02。2、现代民俗解读——兼谈中外民俗的差异,新民晚报,2005年2月27日。3、文艺民俗批评理论与实践,《金羊毛的寻找者》,2005年4月。4、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群文世界,2005年10月。5、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6、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1、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2、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民俗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3、 展望21世纪中日民俗学,《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4、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03。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美术馆,2006/04。6、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06。7、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8、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2006年12月。 1、《生活相 生活场 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2、《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发表在《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4、《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一)》。5、《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2007年12月。6、《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瑭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6月。7、《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尹笑非,2007年11月,《美术观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在桂林一个在南宁,广西师范学院原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后来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则一直是叫这个名字广西师范大学比师院的确要好很多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网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索》,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3《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大全》,副主编,开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心理教育概论》,主要编写人员,开明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曾令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主体心理机制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第37-38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虚拟领域的发展,2006(8),第55-57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西部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研究,载《高教论坛》,2004(3),第56-60页10.爱国主义教育主客体心理结构分析与优化探讨, 2006(7),第12-14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2005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1),第80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试论社会转型期人的目的性生成与发展,载《学术论坛》,2006(1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心理咨询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浅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研究专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浅析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对策,载《经济问题探索》,2000(9),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我国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栽《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2)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探析, 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1),第89-91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18.论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载 《教育与职业》, 2004(20),第17-18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方法,载 《江苏高教》, 2006(3),第81-83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期刊。20.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栽 《当代青年研究》, 2005(6),第14-17页, CSSCI期刊,获全区公共理论课教学优秀专题报告。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代化问题的探索,载《现代高等教育杂志》,2004(7) 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探索,载《中外教育科学》,2004(15) 关于高校修订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的几个问题的思考,栽《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网络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6),中文核心期刊虚实场域交融与人的发展多重矛盾 作者:曾令辉;郑永廷 载《社会科学家》2008 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试析互联网络的属性发展 作者:曾令辉;黄果心 刊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出版日期:2008 第9期“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石丽琴;曾令辉 刊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出版日期:2008 第10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曾令辉;于瑮;黄果心 刊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试论现代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 作者:吕丹;曾令辉;丁莉 刊名:高教论坛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略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作者:丁莉;曾令辉;吕丹 刊名:高教论坛 出版日期:2008 第4期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作者:曾令辉;郑永廷 载《思想教育研究》2008 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 作者:曾令辉;丁莉;吕丹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第2期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一点补充 作者:曾令辉 载《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09 第4期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第4期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施明;曾令辉;林春晓 载《广西教育》2009 第17期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认同, 作者:曾令辉;黄果心;丁莉 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 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秦璐;曾令辉;兰岚;邱尹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第4期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和谐发展:评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的学校管理工作,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2010 第2期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2010 第34期“新中国成立60年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第22期,中文核心期刊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作者:谢春红;曾令辉 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数学课引入思想教育的时机, 作者:曾令辉 载《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 第3期构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曾令辉 载《广西教育·A版》2010 第12期90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问题与对策, 作者:邱尹;曾令辉;秦璐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第2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规清理工作进展顺利, 作者:赵遵国;王慧;曾令辉 载《人大研究》第9期90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问题与对策, 作者:邱尹;曾令辉;秦璐 载《教育科学文摘》2010 第5期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0第8期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曾令辉;陈文琼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N8 ,中文核心期刊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探究:以南宁市某中学学生为例, 作者:莫喻然;曾令辉;唐英毅;朱斌;施明 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第3期论建设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依据及意义, 作者:谢春红;曾令辉 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获奖情况: 2002 年度获“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2003 年获第四届广西区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5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03 年被评为广西师范学院“重点骨干教师” 2004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第一届“师德标兵”称号 2004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2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2002 年获广西师范学院迎评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第二届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获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 索引序列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电子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下载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