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

比较省事的就是用EXCEL,你加载“数据分析”即可,基本的数统资料就全涵盖了。你不是专门也不是长期做数据研究的没必要花钱买软件

大多数研究数据都是要购买的,学校的话应该会有一些数据系统,你可以到学校图书馆之类的网上查询,经济数据也可以到经管类学院的网站上查找

回答 纯教育学的是相对比较难就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些还是可以的,硕士出来可以当中学老师。虽然考这个专业的初试也是考教育学,但考课程与教学某个学科方向的是要专业学科背景的,如果你没有某个学科的背景,一般会很吃力。比如考英语方向,很多好点的学校都是要考第2外语的;又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学科,一般本科可能就学这个专业的才去考的,再说复试肯定也要考这些学科的。没有学科背景学起来非常吃力的。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吧。需要在教学实际环境中不断的发现探索和摸索感悟,然后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经过考证上升为理论。而课程与教学论(某个学科)是研究某门学科的教学,可能实际应用性操作性更强,可能更适合当中学老师哈。

一般都是当老师的,一般现在的好一点的学校都要求硕士学历,能在一所好学校当老师,待遇都会不错的,而且还稳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看是哪个学校的哦,像在东北的话,找工作时,哈尔滨师大、吉林师范大学这类的硕士也就和东北师大的本科是一样的,很多好学校的要求是:“东北师大本科以上,其它院校硕士以上”但是如果你想搞科研,这个不是好的选择,因为读了这个,一般就不会或者说很少会读博了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题目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如小学生习作过程中长时记忆提取策略研究 2)方法价值——是否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对珠海市某一位女校长的研究——质的研究 3)决策价值——是否给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如广州市天河区重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中山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效能感研究——从有效管理角度出发;广州市市属中学教师聘任制实施过程中公平问题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性滞后性的归因及对策;广州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4)实践价值——是否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某一存在的问题?教育硕士选题重在实践价值: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举例:初中班级管理中优化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以惠州市第九中学2003级初一(7)班为例;构建有效学习班集体的策略研究——以珠海三中99级初一(4)班为研究个案;元认知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实验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活动课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启迪--梅州市卫生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证研究;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2 ——需要研究、愿意研究才能体会到研究的快乐,才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荔湾区普通中学初中教师与后进生冲突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末位淘汰制研究——以广东省佛冈县为例社会转型时期江门市中学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研究广东省佛山市城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初中英语参与型学习课堂管理模式研究小学生日常交往行为的人本管理问题研究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及其对课堂行为的影响研究 3 ——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有关的条件——对很多教育硕士来说,学位论文的写作是研究生涯的开始,要好好把握这一学习契机,为以后的研究找到一个方向。 1 1)学校(幼儿园)整体发展:学校品牌建设、特色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校本课程等 2)学校管理:教师、德育、教学、后勤、工会、少先队等方面的问题 3)教师团队:成长、教师的激励、教师评价 4)教学:教、学为何——教学目标: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学何——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处理和开发;如何教、学——教、学的方法: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困生的辅导、低负高质的教学策略、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教、学如何——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评价——作业、考试、考查的内容、形式、分量;教师教学效果检查与评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价值的策略研究;小学生文学阅读对想象力影响的研究 5)德育:班级的建设(精神和物质)、学生自主管理、积极人格(自信、乐观、合作、宽容、坚强)的培养、劳动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学生评价、学生参与活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家校的合作。 6)学校文化建设:制度、精神、物质 7)其他 2 把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化和提升。有位初一语文教师经常上课开始抽出三、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听记训练(先听教师念一遍,然后通过回忆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发现学生不但上课时,听课记笔记的水准有了提高,而且在写作文时词汇量增加,错别字减少。于是他把它提升为旨在检验语文课中五分钟听记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现代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成果的思考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探索,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对相关学科领域等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成果的吸收和运用。在新的理论的启迪和指导下,研究的视角会站得更高,容易超越前人的研究思路而另辟蹊径。如在人本主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的启迪下,进行生本教育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及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启迪下,进行活力教育的探索;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来探索班级建设或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学生评价的研究;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启迪--梅州市卫生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证研究。 4、在查阅文献中进行问题分析一是前人或他人尚未涉足的空白区;如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师挫折感的影响研究二是对前人或他人的理论、观点发生怀疑或产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就此展开争鸣、讨论,从而推动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5、围绕各级教育研究管理机构提供的课题指南考虑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与研究方向有关的书籍、文章第二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三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第四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 与导师、同学、同事进行探讨。四、 1、以陈述句或疑问句表述论文的题目一般以陈述句或疑问句表述,避免使用肯定语句或宣传口号式的祈使句。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基础应改为“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或“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成绩的研究”“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可改为“小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策略研究”通常的表述形式是“论……”或“……的研究” 2、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题目不能太大,太笼统,选题宜小不宜大。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如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太大、太空有些大题目应该通过界定研究范围分解为具体的小题目。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可以缩小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3、题目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要清楚;如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缺少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表述要明确。如“托起明天的太阳”,“鼓励冒险,培养流畅的口语能力”谢谢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论文

File manager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For the Windows x file manager, see File Manager (Windows) This article may require copy-editing for grammar, style, cohesion, tone or You can assist by editing it (July 2008) A file manager or file browser is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provides a user interface to work with file The most common operations used are create, open, edit, view, print, play, rename, move, copy, delete, attributes, properties, search/find, and Files are typically displayed in a Some file managers contain features inspired by web browsers, including forward and back navigational Some file managers provide network connectivity such as FTP, NFS, SMB or WebDAV This is achieved either by allowing the user to browse for a server, connect to it and access the server's file system like a local file system, or by providing its own full client implementations for file server FeaturesThe following features define the class of orthodox file They present the user with a two-panel directory view consisting of one active and one passive The latter always serves as a target for file Panels are shrinkable and if shrunk they expose the terminal window hidden behind Normally only the last line of the terminal window (the command line) is They provide close integration with an underlying OS shell via command line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window that permits viewing the results of executing the shell command entered on the command line (, via Ctrl-O shortcut in Norton Commander) They provide the user with extensive keyboard The file manager can be used without or with minimal use of the Users can create their own file associations and scripts that are invoked for certain file types and organize these scripts into a hierarchical tree (, as a user script library or user menu)[citation needed] Users can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manager via so called User menu or Start menu and extensions Norton Command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user-defined file associations that is now used in all modern file managers[citation needed] Other common features include:Information on the "active" and "passive" panels may be used for constructing commands on the command Examples include current file, path to left panel, path to right panel, They provide a built-in viewer for (at least) the most basic file They have a built-in In many cases, the editor can extract certain elements of the panels into the text being Many support virtual file systems (VFS) such as viewing compressed archives, or via an FTP They often have the word commander in the An orthodox file manager typically has three Two of the windows are called panels and are symmetrically positioned at the top of the The third is the command line which is essentially a minimized command (shell) window that can be expanded to full Only one of the panels is active at a given The active panel contains the "file cursor" Panels are Each panel can be Files in the active panel serve as the source of file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For example, files can be copied or moved to the passive This gives the user the ability to use only the keyboard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the mouse The active panel shows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and the files that it The passive (inactive) panel shows the content of the same or other directory (the default target for file operations) Users may customize the display of columns that show relevant file The active panel and passive panel can be switched (often by pressing the tab key) Other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include:

这是教育学下的一个研究生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的是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简介 物理系“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有国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本学科成员在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全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教学论文近100篇,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余部,其中由马文蔚教授等改编的《物理学》(高教出版社、共5版)据全国同类教材销量之首,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由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叶善专教授主持的《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在全国影响极大。本学科成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教改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成果融入了我校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使得我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中心”也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学术骨干:解希顺、钱锋、殷实、熊宏齐、周雨青、张玉萍。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学前沿成果与基础物理教学联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创新型物理实验设计及实验仪器开发的研究等。

+哈哈, 我来没问题的,

硕士课程论文查重率

在翟天临之前,对这个没有什么一定的查重率。天林之后一般查重率为15%,某些学校要求回,可能会更低。比如说有些学校规定的是10%,学校为了降低最后的查重率,也一般要求学生的查重率在10%左右,13%和14%的已经很危险了。

各高校对于重复率的要求不同,大多数院校的硕士论文查重率原则上不能超过15%,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基本概念等部分文字的重复率不得超过25%,其它部分文字的重复率均不得超过10%。

硕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得小于20%才能申请答辩。小于40%有一次修改机会但为期不能超过两天修改之后不能通过查重检测则延期答辩。如果论文的重复率超过40%则直接延期6个月。 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小于30%可申请答辩。小于15%可申请院级优秀论文。小于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 博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小于10%才能申请答辩。大于20%则直接延期6个月至1年后。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采用的论文查重系统不同,得到的重复率结果也是有区别的

题主您好!小论文查重率为不得高于20%到30%。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望采纳!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论文题目

最好写些切身实际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 索引序列
  •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
  •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题目
  •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论文
  • 硕士课程论文查重率
  •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