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

回答 你好,简兑天衡是三台县简兑天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是零售业,所属地区是四川省。公司主要从事谷物种植、智能农业管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肥料销售、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草种植及豆类种植。公司的具体经营范围是: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中草药种植;树木种植经营;日用百货销售;

成人高等教育就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而后来又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接受大学教育 脱产就是在成人教育学习期间可以不用到原工作单位上班并且保留工作岗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叫自考,有规定的考试科目,把这些考试科目通过后就可以上大学。函授就是不用在学校读书,学校给你发学习文件的形式 到时见基本就拿证的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网络大学通常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例如人大网校即规定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学制三年,学习期限2-5年,80学分;高中起点本科学制五年,学习期限4-7年,160学分。网络大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因为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远程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或贴贴子的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或即时交流,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集中面授。

室外种植:在野外的土地进行机械化大量种植。室内人工培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一些菌草,然后再在大棚里进行种植。在一些北方的地区人们也会选择让牧草自由生长,人工不进行干预。

就是成人在家自学然后参加成人高考,可以上夜校,就是晚上上的那种, 远程教育,就是在电脑上有专家在外地用视屏教学!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这个是需要根据土地情况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地区适合的牧场是不一样的,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需要注意光照,注意牧草的标准。

首先就是要选择优质的品种,一定要选择所有的土地,然后这个土地离水源一定要特别近,这样的话灌溉就比较方便,也是要选择生命力比较顽强的种子,一定要及时除杂草。

室外种植:在野外的土地进行机械化大量种植。室内人工培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一些菌草,然后再在大棚里进行种植。在一些北方的地区人们也会选择让牧草自由生长,人工不进行干预。

成人高等教育就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而后来又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接受大学教育 脱产就是在成人教育学习期间可以不用到原工作单位上班并且保留工作岗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叫自考,有规定的考试科目,把这些考试科目通过后就可以上大学。函授就是不用在学校读书,学校给你发学习文件的形式 到时见基本就拿证的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网络大学通常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例如人大网校即规定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学制三年,学习期限2-5年,80学分;高中起点本科学制五年,学习期限4-7年,160学分。网络大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因为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远程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或贴贴子的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或即时交流,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集中面授。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

么么,,,

畜类产品较多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行业综述 行业概况 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 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3%。 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 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2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79公斤,奶粉51公斤,酸奶90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8%,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2%,酸奶消费增长7%。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5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5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 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8% 663 6%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0% 806 3%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3% 142 0%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5% 34 3% 利润率 66% 29% -6% 10% -9%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 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9%,德国为1%,美国为4%。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8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 (1)北奶南调 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 (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 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62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 (3)中小企业多 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 行业发展瓶颈 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 (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 (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 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3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8%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5万吨。奶油年递增率5%,奶酪年增长率5%,炼乳年增长率7%,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 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3)奶源不足 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 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 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 (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乳制品市场 细分行业状况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 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 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0 7 57 4 55 4 57 9 80 1 2004年 3 4 79 0 51 0 9 4 1 0 同比增长 2% 1% 2% 6% -8% 2% 7% 9% 7% 8%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 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 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99 27 21 79 31 2004年 23 42 18 00 20 同比增长(%) 9% 3% 9% 7% -6%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9%,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3%,2002年为8%,2003年为1%,2004年为4%,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图2001~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2.品类发展 (1)液态奶 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6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 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1%和9%,到2004年已变成7%和1%(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 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 (2)酸奶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 (3)奶粉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7%;加糖奶粉6%;脱脂奶粉0%;婴幼儿奶粉7%;其它奶粉2%(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 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 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 (4)冰冰淇淋 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 行业龙头企业 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6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6%;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3%。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5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5%;乳制品工业总产值8亿元,占全国的8%。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62%,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05%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 l 伊利 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35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05%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 l 蒙牛 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37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14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l 光明 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86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 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 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27%,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11%。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23%,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19%,2010-2020 年为92%。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 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 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2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5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 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 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 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9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56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4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8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7%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 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 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回答者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行业综述 行业概况 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 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3%。 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 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2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79公斤,奶粉51公斤,酸奶90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8%,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2%,酸奶消费增长7%。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5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5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 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8% 663 6%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0% 806 3%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3% 142 0%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5% 34 3% 利润率 66% 29% -6% 10% -9%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 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9%,德国为1%,美国为4%。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8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 (1)北奶南调 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 (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 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62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 (3)中小企业多 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 行业发展瓶颈 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 (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 (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 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3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8%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5万吨。奶油年递增率5%,奶酪年增长率5%,炼乳年增长率7%,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 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3)奶源不足 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 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 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 (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乳制品市场 细分行业状况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 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 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0 7 57 4 55 4 57 9 80 1 2004年 3 4 79 0 51 0 9 4 1 0 同比增长 2% 1% 2% 6% -8% 2% 7% 9% 7% 8%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 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 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99 27 21 79 31 2004年 23 42 18 00 20 同比增长(%) 9% 3% 9% 7% -6%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9%,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3%,2002年为8%,2003年为1%,2004年为4%,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图2001~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2.品类发展 (1)液态奶 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6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 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1%和9%,到2004年已变成7%和1%(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 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 (2)酸奶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 (3)奶粉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7%;加糖奶粉6%;脱脂奶粉0%;婴幼儿奶粉7%;其它奶粉2%(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 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 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 (4)冰冰淇淋 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 行业龙头企业 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6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6%;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3%。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5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5%;乳制品工业总产值8亿元,占全国的8%。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62%,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05%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 l 伊利 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35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05%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 l 蒙牛 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37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14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l 光明 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86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 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 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27%,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11%。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23%,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19%,2010-2020 年为92%。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 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 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2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5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 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 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 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9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56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4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8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7%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 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 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要求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二十四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

序号 日期 办理过程 1 2012/05/31 09:22:59 您的投诉已经转交湖南省信访局办理。 2 2012/06/01 08:06:24 您的投诉已经转交湖南省怀化市信访局办理。 3 2012/06/01 08:22:40 您的投诉已经转交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信访局办理 投诉====o----360------0度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哈哈哈 苍生啊!

对于国家对农民这方面的补贴,可能各省还存在不同,可以通过各省(区、市)公布的年度农机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补贴目录,了解购买哪些种类机具能够享受补贴。省(区、市)年度农机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和补贴目录,要向社会公布。  应注意,并不是对购买所有农机产品都给予补贴。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列入各省(区、市)年度补贴目录的产品才能享受补贴。了解各省(区、市)年度补贴目录有三个主要渠道:一是农业部将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布;二是各省在本省内通过印发纸质文件、报刊杂志、乡村张榜等形式,向农民公布补贴产品目录,保障农民知情权。三是向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咨询。  购买补贴产品须到企业指定的补贴产品经销商购置。补贴机具经销商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提出,报经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统一向社会公布。你说的有钱人或者领导亲戚可以搞到,那肯定存在着黑幕交易或者渎职行为,你可以向纪委举报,也可以向媒体申请报道,国内越是偏远地方可能这种情况越多!

农业三减一降是: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把多次施肥,多次用工,用量递增,成本递增的传统施肥习惯,逐步转向精准施肥的精简高效模式,提高水稻养分吸收。农业三减一降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三减简单分类: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邮箱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4 青藏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就是成人在家自学然后参加成人高考,可以上夜校,就是晚上上的那种, 远程教育,就是在电脑上有专家在外地用视屏教学!

成人高等教育就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 而后来又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接受大学教育 脱产就是在成人教育学习期间可以不用到原工作单位上班并且保留工作岗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叫自考,有规定的考试科目,把这些考试科目通过后就可以上大学。函授就是不用在学校读书,学校给你发学习文件的形式 到时见基本就拿证的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 网络大学通常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例如人大网校即规定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学制三年,学习期限2-5年,80学分;高中起点本科学制五年,学习期限4-7年,160学分。网络大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因为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远程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电子邮件或贴贴子的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或即时交流,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集中面授。

  • 索引序列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要求
  • 农村牧区机械化杂志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