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语词典》,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3年《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与焦点新论》,徐烈炯、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998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徐烈炯、刘丹青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南京方言音档》,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主编,刘丹青为第三作者。日本东京好文出版,1998。1996年《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汉语语言学》,钱乃荣主编,刘丹青编撰第8章,并任编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994年《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邵敬敏主编,刘丹青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990年《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987年《语言学概论》,刘宁生、刘丹青、马景仑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2013年《汉语方言领属结构的语法库藏类型》,《语言研究集刊》第十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粤语先”、“添”虚实两用的跨域投射解释》,《语言暨语言学》专刊50号,台湾中研院。《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有/无三分》 ,《木村英树教授还历纪念 中国语文化论丛》 ,日本白帝社。《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方言》,2013年第3期。《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民族语文》,2013年第3期。《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严艳群、刘丹青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2年《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方言》,2012年第1期。《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语言学论丛》第45辑,商务印书馆。《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白鸽、刘丹青、王芳、严艳群合作),《语言科学》,2012年第4期。《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一性:显赫范畴扩张力一例》,《语言研究》,2012年第4期。《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下)》,《语言学研究》第1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of content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A category shift and its typological In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1, 2011年《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上)》,《语言学研究》第10辑,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与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叹词的本质——代句词》,《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2期。《河南光山方言来自“里”的多功能虚词“的”——共时描写与语义演变分析》(王芳、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2011年第2期。《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4期。2010年《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论动词型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构式的语义透明度和句法地位——当代流行构式个案二则》,《东方语言学》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人称范畴>导读》(刘丹青、强星娜合作),《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第1期。Anna Siewierska《人称范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导读》,Lindsay Whaley《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话题优先的句法后果》,载程工、刘丹青主编《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普通话语法中的东南因子》,《汉藏语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9。《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中国语文》,2009年第1期。《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下)》(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2008年《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属性》,《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谓词重叠疑问句的语言共性及其解释》,《语言学论丛》第38辑,商务印书馆,2008。《话题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载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Syntax of space cross Chinese dialects: Conspiring and competing principles and In Dan Xu () Space in Languages of China: Cross-linguistic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 Springer, 2007年《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燕赵学刊》春之卷(创刊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漫谈语法比较的研究框架》,《中国语教育研究》(韩国),2007年第6号。《话题标记走向何处?——兼谈广义历时语法化的三个领域》,载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2006年《名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6。《差比句与等比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载云贵斌主编《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焦点(强调成分)的调查研究框架》,《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05年《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年第1期。《从所谓“补语”谈古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刘丹青、刘海燕合作),《方言》,2005年第2期。《语法调查和研究中的从属句问题》,《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句类和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小句内句法结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3期。《汉语否定词形态句法类型的方言比较》,《中国语学》(日本)252号,2005。2004年《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深度和广度: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追求》,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理论语法与语言教学在何处相会》,载张洪明、谢家浩和唐秀玲 主编《语言理论与语文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4。《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从“说道”的“道”说起》,《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载石锋、沈钟伟主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view ofSinitic Grammar: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edited by Hilary C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Identical topics: 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2003年《苏州方言“勒X”复合词》,《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载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汉语研究(一)》,商务印书馆,2003。《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载戴庆厦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载戴昭铭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002年《赋元实词与语法化》,载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东方出版中心,2002。《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2002年第5期。《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期。《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2001年《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方言》,2001年第4期。《试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刘丹青、唐正大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年第2期。《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研究》(香港)总9期,2001。《汉语方言语序类型的比较》,《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创刊2期,2001。《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载范开泰、齐沪扬主编《语言问题再认识——张斌先生从教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0年《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载沈阳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语法研究的对象语言与参照语言》,《语法研究与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亚太语言教育学报》(香港),2000年第2期。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o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28, N1, 1999年《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汉语歧义的类型学解释》,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吴江方言的代词系统及内部差异》,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998年《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刘丹青、徐烈炯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刘丹青、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1997年《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港式中文词语小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1997年第4期。《虚岁与实岁的优劣与选择》,《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7年第1期。《苏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动词谓语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996年《词类与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王夫人和薛姨妈谁长谁幼? ──语言和方言的证据》,《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6年第1期。《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载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出版,1996。《苏州方言的体范畴系统与半虚化体标记》,载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汉语语法单位分级理论的再探讨》,《汉语学习》,1995年第2期。《无锡方言的体助词“着”和“则”(仔)》 ,《中国语言学报》总第6期,商务印书馆。《苏州方言变形形容词研究》(谢自力、刘丹青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5期,商务印书馆。《“当代吴语研究”述评》(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1992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语文出版社。《创新、突破、飞跃与缺憾──评于黄本<语言学概论>》 ,《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1994年《试论汉语语法的宏观研究》,载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唯补词”初探》,《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南京青年流行语》(刘丹青、黄粤宁合作),《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华夏出版社,1994。1993年《<南京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3年第2期。《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他、她、它”三分法的弊端、根源与对策》,《语文建设》,1993年第4期。《专名翻译规范化的两大课题──统一与保真度》(刘丹青、石汝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汉语称谓中的长幼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2期。《汉语称谓中的男女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4期。1992年《吴江方言g声母字研究》 ,《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汉语学习》,199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2期。《<南京方言词典>引论》 ,《方言》,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四)》,《学语文》,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三)》,《学语文》,1992年第1期。《文化语言学的新收获──读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1期。1991年《从“娶”与“嫁”的语法对立看汉民族对婚姻的集体无意识》,《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从状态词看东方式思维》,《东方文化》第1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农业文化的语言映证》,《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6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二)》,《学语文》,1991年第6期。《试论“可数文化”与“不可数文化”——“文化”概念与文化学科研究对象新探》,《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同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3期摘录。《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一)》,《学语文》,1991年第4期。《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文化研究中的“语言导入”》,《东南文化》,1991年第1期。1990年《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序列》,《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5期。1989年《论“有的”及其语用功能》(刘丹青、段业辉合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二)》(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3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2期。1988年《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1987年《汉语宏观研究的五大课题》,《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1986年《运用方言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学科》,《语文导报》,1986年第12期。《“面粉”纵横谈》,《汉语学习》,1986年第5期。《苏州方言定中关系的表示方式》,《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汉语相向动词初探》,《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名词短语的构成和分类》,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几类比较特殊的短语》,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句型分析及主谓句的类型》,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1985年《试论两类“同位语”的区别》,《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莫彭龄、单青(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白”到底代表几个语素?》,《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2期。1984年《小议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的现象》,《汉语学习》,1984年第1期。《论“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张拱贵、刘宁生、刘丹青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983年《三种补语,三种否定》,《语文月刊》1983年9期。另收入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研究》,《语文研究》,1983年第4期。《吴江方言声调的初步调查》(张拱贵、刘丹青合作),《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试论吴语语法的研究及其意义》,《江苏省语言学会1982年会论文选》,江苏省语言学会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1983。1982年《对称格式的语法作用及表达功能》,《语文知识从刊》第三辑,北京市语言学会编,地震出版社,1982。

朱勇(2004)汉语第二语言词汇学习问题刍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版)》第1期。朱勇(2004)边注和查词典等输入调整对留学生伴随性词汇学习的作用,《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核心CSSCI)朱勇(2005)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水平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5期。朱勇(2005)首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海外华文教育》第1期。朱勇(2005)万济国的汉语教学思想研究,载李向玉、张西平等主编《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第一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朱勇、崔华山(2005)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再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期。朱勇(2006)唐通事与汉语言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或问》第11号,日本东京:白帝社。朱勇(2006)输入调整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上海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朱勇(2007)不骋空论,有理有据——评刘颂浩著《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1期。朱勇(2007)万济国汉语教学思想的现代启示,《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纪要》第32号。收入《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49号,东京论说资料保存会。朱勇(2007)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核心CSSCI)朱勇(2007)智利、阿根廷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4期。朱勇(2007)试论《唐话纂要》的词汇选编特色,《或问》13号,日本东京:白帝社。朱勇(2009)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第6期。朱勇(2009)基于因特网的南美汉语教师培训与发展模式构建,《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核心CSSCI)朱勇(2009)口头报告在日本大学汉语课上的实验——以口语能力训练为中心,《海外华文教育》第3期。朱勇(2009)民国时期汉语教学一瞥,《或问》16号,日本东京:白帝社。朱勇(2009)日本江户时代唐话教本的研究价值,载入《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朱勇、李彩霞(2009)易读、有趣、实用——谈《中文天天读》的设计思路与编写理念,《国际汉语教育》第一辑。朱勇、郭芳菲(2009)华北协和语言学校:民国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奇葩,《人文丛刊》第4辑。朱勇(2010)汉语阅读教材编写中的若干对矛盾,《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核心CSSCI)。朱勇、宋海燕(2010)汉语读物的编写理念与实践,《海外华文教育》第4期。朱勇(201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海外华文教育》第3期。朱勇、邹沛辰(2012)《中文天天读》易读性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版)》第3期。朱勇(2013)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国别化路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版)》第6期。朱勇(2014)海外环境下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核心CSSCI)。朱勇、孙岩(2014)意大利汉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第4期。左虹、朱勇(2014)中级欧美留学生汉语文本可读性公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  张文刚,男,195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研究生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1]中文系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详细介绍:  张文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图书评论》、《求索》、《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全文复印。科研方向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以中国新诗和地方作家作品为重点)和文艺美学为主,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系列。1、中国新诗研究系列。主持了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新诗意象论”,研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于近期内出版,目前已撰写出一组文章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对中国新诗进行系统的意象分析,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已于2002年上半年出版专著《武陵作家论》(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湖湘大地沅澧流域作家群为评析对象,评论领域涉及各种文学体式。既勾勒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和地域色彩,又把对个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升到对文艺现象、创作态势和审美观念的观照与思考;既有理性梳理和深度分析,又有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诗意体悟。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元洛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姑不论此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与地方文献的价值,作者的敬业与奉献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何况他所评说的有些作家,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有限的地域,更何况他今日所鼓吹的某些星星之火,明日可能一发而成燎原之焰。”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现当代群体作家研究的空白。3、文艺鉴赏美学研究。已于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宏观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20世纪已取得的文艺鉴赏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既有鉴赏理论方面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又有审美实践方面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一项研究工作,开文艺鉴赏美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之先河。   张文刚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并开始形成了“诗化评论”的研究风格。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冯江平,男,1955年10月生。1979年9 月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3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生, 1986年7月毕业, 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1988 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5月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2000年评为教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职务:研究室主任 专业领域: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 通讯地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650092联系电话:0871—5169751 电子邮箱:参加学术团体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科研方面:1、出版学术专著(独撰或主编)8部,合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50篇,如: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冯江平:考试方略与心理调节,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云南师大学报》(教育版),2000年第六期。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与改进措施,《学术探索》,2004年第二期冯江平、刘应洁:拓展训练近期效果的评估研究,载杨鑫辉主编:《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四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罗国忠、冯江平:国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新发展,《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第7期。倪峰、冯江平:国外关于EAP的评估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6年第九期:40~倪峰、冯江平:下岗职工SCL-90的元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四期:108~ 2、承担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10项(已有6项圆满结题),如:2000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系统研究”(已结题)。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级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已结题)。2005年主持云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整合性研究。2006年主持云南省政府资助课题: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云南省社会预警系统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预警指数的构建。教学方面: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并主讲过的课程:《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激励与薪酬设计》、《社会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与主讲的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心理学专题》、《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与李凌、孙慎等合办上海中华音乐学校。1947年在上海主持中华音乐院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部任副主任兼作曲系主任,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从事创作。曾任《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作品有三、四百首之多,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土地上》、《七色光》、《穆斯林姑娘》、《再见、大海》、《我们快乐地歌唱》、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向秀丽》、《僾尼人的歌》等。大合唱《飞虎山故事大合唱》以及钢琴曲,小提琴曲及管弦乐与朗诵等。1951年获罗马尼亚“人民友谊”歌曲国际比赛三等奖,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比一等奖。出版有少儿歌曲集《我们的田野》。1989年在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  张文刚,男,195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研究生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1]中文系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详细介绍:  张文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图书评论》、《求索》、《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全文复印。科研方向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以中国新诗和地方作家作品为重点)和文艺美学为主,形成了两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系列。1、中国新诗研究系列。主持了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新诗意象论”,研究成果将以专著形式于近期内出版,目前已撰写出一组文章发表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对中国新诗进行系统的意象分析,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已于2002年上半年出版专著《武陵作家论》(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湖湘大地沅澧流域作家群为评析对象,评论领域涉及各种文学体式。既勾勒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和地域色彩,又把对个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升到对文艺现象、创作态势和审美观念的观照与思考;既有理性梳理和深度分析,又有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和诗意体悟。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元洛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姑不论此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与地方文献的价值,作者的敬业与奉献的精神,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了,何况他所评说的有些作家,其影响也远远超过了有限的地域,更何况他今日所鼓吹的某些星星之火,明日可能一发而成燎原之焰。”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本地区现当代群体作家研究的空白。3、文艺鉴赏美学研究。已于2001年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概观》(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宏观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20世纪已取得的文艺鉴赏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既有鉴赏理论方面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又有审美实践方面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一项研究工作,开文艺鉴赏美学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之先河。   张文刚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并开始形成了“诗化评论”的研究风格。

云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柳青  1、柳青(1916—1978)(图)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1943年在民脂县一个乡政府任文书,历时3年。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柳青历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年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第一部。由于“四人帮”剥夺了他10多年最宝贵的创作时间,《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光华书店1947年2月初版),中篇小说《咬透铁锹》(载《延河》1958年4月号),长篇小说《种谷记》(山东新华书店1950年3月初版)、《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创业史·第一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该小说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连载)、《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第:版)、《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第:版)。  作品简介  1929年冬,就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J岁的宝娃随寡母逃难到渭南下堡村,被村民梁三收留。于是梁三便娶妻收子,宝娃改名为梁生宝。梁三带领全家人苦熬苦做,想创起一番家业,无奈时年不济,一次·一次以失败告终。土改后,梁三分得了土地,他欣喜若狂,重萌创业雄心,想走个人发家致富的道路。养子生宝已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一心办互助组,张罗集体创业的大事。于是,矛盾和冲突便时时在两代人中间发生。故事一开始,正是1953年春天,这大清早,梁生宝便动身去郭县买稻种,为实行稻麦两熟的计划使互助组多打粮食。梁三对儿子的所做所为十分不满,但又无力劝阻,只好向生宝娘发火。村中的富裕中农郭世宫这天正给新房上梁,梁三和村民前去观看,心中好生羡慕,他觉得这样的发家致富才是正经庄稼人的榜样。村民代表主任郭振山和富农姚士杰原是一时仇人,如今却同为郭世富的座上客,梁三见此景心中不是滋味。此时正当春荒时分,区上号召“活跃借贷”,郭振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想凭借自己在村中的威望发动村中大户拿出余粮借给困难户,不料郭世富等人拒不吐口,郭振山十分尴尬。困难户们也非常失望。土改以后郭振山便一头扎进个人发家致富之中,极少关心群众利益和集体事业,在村民中的威信大大下降。梁生宝一路上省吃俭用从郭县买回稻种,分给众人后,自家的倒不够了,这又使梁三老汉大为不满。村里有个俊俏女子唤改霞,她念过三年初小,土改时和生宝在一起开会学习,彼此产生好感。郭振山常劝改霞到工厂去当工人,为此,改霞心中矛盾,想找机会与生宝好好谈谈,生宝也对改霞有心,只是苦于没机会接近。“活跃借贷”失败以后,村里的困难户就把希望盯在生宝身上,因为生宝的互助组准备进山割竹挣钱,这无疑是一种生产自救的可行之路。他们提出扩大互助组,也跟生宝一起干。出于党员的责任心,生宝应允下来,重新制订了进山计划,并让高增福组织人运扫帚。进山之前,生宝又拿出与供销社订购合同的预支款分给众人做安家费用,一时众人都很兴奋,感到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梁三老汉见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挑起这么大的事情,心中很是不安,他找卢支书诉说心事,卢支书细细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老汉心中才踏实一些。生宝进山后,村里有了一些变化。先是郭世富仗着财大气粗从郭县买回的稻种要比生宝买的多一倍。他故意让人敲锣吆喝:“唔——喜愿分百日黄稻种的,都来分啊!不限互助组不互助组……”他要比下梁生宝,在众人心中建立威信。富农姚士杰的女人坐月子,他雇来栓栓媳妇素芳来家做月工,并借机诱奸了她,然后挑唆她勾引生宝,破坏生宝的名誉。互助组的欢喜留下来照看田里的庄稼,上级派来韩技术员指导密植水稻,二人耐心地向群众宣传推广科学育秧,渐渐使恪守旧制的乡民信服。生宝带人进山以后,先扎好茅棚安家,然后做出具体计划分工,劳动进行很顺利,只有栓栓不小心割伤了脚板。生宝便尽心照料他,并提出自己代栓栓干活。他的这种公道能干的品性博得众人的拥戴。栓栓受伤的事被他爹王二直杆得知以后,到生宝家大闹一场,并宣布坚决退组与富农姚士杰搭伙种地,梁大老汉家也接着退了组。这使生宝一行人刚从山里一回来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栓栓、梁大两家一退组,任老四等人也开始动摇,八户之中只剩下生宝、有万、欢喜三户。生宝毫不动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使动摇的人稳住了阵脚,同时他又吸收了二户新组员,这一番调整,互助组的力量大大增强。经过一番苦干,到秋天,生宝互助组的密植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单干户要高一倍。这一成功,使得总路线的意义在蛤蟆滩成了活生生的事实。他们自动向国家出售余粮50石,合2万斤。这一下大大促进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郭世富在这场和平竞赛中成了输家,春天的那股神气现在完全收敛了。他病了,虽能下炕,但不出街面。姚士杰则公开顽固反抗统购统销方针,最后受到群众斗争,他不得不低头。郭振山经过党的教育,他的退坡、自发思想有了改变,又重新为集体的事奔波,显示出一个庄稼人卓越的魄力和组织才能。他积极热心地组织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送粮队,欢天喜地去交售余粮。此时,梁生宝、有万和欢喜早到县上互助合作训练班学习去了,经过这次培训,他们回村后便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筹建灯塔农业合作社,梁生宝被推举为社长。梁三老汉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他开始理解儿子的事业,决心全力支持儿子的工作。这个曾一心向往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的老汉现在成了受人尊敬的灯塔农业社社主任的父亲,他穿着生宝妈为他缝制的新棉袄裤,终于带上生活主人的神气。至于生宝和改霞的恋爱,最终却没有圆满结局。生宝一心办互助组,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他与改霞之间缺少沟通,对她考工厂的事产生误会。改霞这边,她细细地考虑了生宝与自己的个性,觉得两个强性子扭在一起有些勉强,再者;论自己的性情也未必能安心做个农家媳妇——每日做饭带娃苦受一辈子。理智战胜了感情,她终于带着几分惆怅离开了下堡村,去参加祖国的工业建设,当了一名工人。  作品鉴赏  《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反映了深刻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讲述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的故事”,但却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农村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的重大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农民命运的深深关切。  (二)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梁生宝是作家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甘心情愿去吃苦、去节省每一分钱,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基层干部,他具有公道、能干的可贵品质,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老实厚道、甚至有些多情善感。这些不同的品格侧面显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其中饱合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挚爱之情。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则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其他人物如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杆、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众多人物几乎包括当时农村社会各个阶段,阶层的典型,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  (三)艺术上成熟,形成独特风格。首先,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开篇用“题叙”提供生活源头,最后有“结尾”承上启下,显示生活的去向,并与下一部相衔接,力图使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产生史诗效果。其次,在形式上,作者往往打破时空限制,巧妙地穿插进人物的历史回忆或对事件及进程的概括综合的叙述。以增加篇幅的生活容量。在艺术描写上,作者既具有细节烘染和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之长,又兼擅俯视开阔、气概雄浑之胜。语言洗炼生动又清丽流畅,并富有关中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极富感染力。诚然,这部小说也有明显不足,如情节发展沉滞迟缓,对一些人物的把握不当。尤其是小说在1977年再版时,作者为迎合一时政治需要而进行几处“重要修改”,造成了严重失误。60年代初严家炎曾对梁生宝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提出疑问,文章发表后引起作者和学术界对此展开讨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对历史的反思,也有人认为《创业史》尽管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也受到了“左”的思潮干扰,应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该书所反映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对书中梁生宝等一系列形象也要重新审视,这些又引起新的争论。  柳青创作轶事三则  “原来他是个作家”  解放初,柳青在皇甫乡安家,群众只知他是柳书记。他刚下来时,穿了件黑呢大衣,戴了个墨镜,凡见人围成一堆,就凑上前去听,但农民一看他这模样,不敢跟他搭言。柳青很懊恼。第二天他就学农民样剃了个光头,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件黑粗布对襟褂子和一双老棉鱼头布鞋穿上。这下他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了,挤在人堆里,人们再也分不清哪个是农民,哪个是柳书记了。  平时,他对什么事情都极有兴趣。互助组评工、分配活路、开会发言,他用心记;村里人打架骂街、婚丧嫁娶、说长道短,他听得津津有味;逢三、六、九,就戴个草帽、挎上篮子去赶王曲镇的集。什么买卖牲口、倒腾粮食、卖箔子买椽他都饶有兴致,仔细地看人们如何在帽子底下、袖筒里捏码子,如何讲话,有什么表情……一转就是半天。  没事时,柳青喜欢跟人拉闲话,尤其是爱找王家斌他爹和他妈谈,什么旧社会逃荒要饭、租地押佃,根根底底都问到了。有次过年,天快黑了,他把王家斌和董廷之叫到家里,让马葳炒了几个菜,又拿出瓶酒煞有介事地说:“今天过年,咱不谈工作,专口片闲传。”说完,咧开嘴笑了。  “都口片些啥?”王家斌问。  “你就口片小时候如何跟你妈逃荒要饭,如何被你爹引回……”柳青说。  “我口片些啥?”董廷之问。  “你就口片此地人情世故,谁家男人爱偷人,谁家媳妇爱嫁汉(偷汉)”。  于是,他们边吃边谈,整整谈了个通宵。  后来,《创业史》出版了,柳青用一万元稿费给公社盖了个农机厂,村里人才知道柳青是个作家。王家斌感叹地说:“哟,原来他是个作家,还能写书。这往后咱说话要注意,不然,他可把咱写到书里头!“  三访模特儿  有一天,柳青风风火火地来找董廷之。  “廷之,你把咱乡里作风最坏的女人介绍几个,我要去看看。”柳青说。  董廷之告诉他一个。柳青非要跟他去看。走到路上,董廷之问:“咱去了见那女人说啥呀?”  可也是么。柳青搔着脑袋,沉吟半晌说:“他男人做啥呢?”  “农民么,能做啥?不过,当了个小组长。”  柳青喜出望外,说:“对,对!就找她男人,说有公事。”  到了那人家门口,董廷之敲门。女人出来了,风骚得很。董廷之跟她问话,柳青目不转睛地看着。不巧,女人说男人不在家,应酬两句就进去了。二人只得悻悻地回来,走到官渠岸上,柳青忽然收住脚步,说:“不行,咱还得去!我没把这女人走路看清。”  董廷之说:“你看看,人家说了男人不在,咱再去可咋说?”  柳青一本正经地教他:“你去了就问她男人哪去了?去干啥?找不着咋办?到哪儿找?……”说完两人折回头又去了。这次总算满了柳青的意。那女人的一颦一笑,忸怩走路的姿势,柳青全记在心里。后来,他们又第三次进这女人家拜访过一次,仔细地听了那女人说话。现在,我们从《创业史》中写得很生动的李翠娥、素芳妈身上便能看出这个女人的影子。  养鸽子  皇甫有个二流子,柳青很想了解他的生活,但总囿于身份悬殊不得接近。  一天,柳青去赶集,猛然瞧见“鸟市”里人欢鸟叫,一片嘈杂。偶然的机缘触发了灵感:“这男人爱玩鸽子,我何不买两只鸽子去接近他。”于是,柳青就买了两只鸽回来了,兴冲冲地拎上鸽笼去找这男人?  “××,你看我这俩鹁鸽咋样?”  那男人乜斜着眼,撇了撇嘴:“两头黑,肚子大,飞不快。”  “这个呢”?柳青谦虚地问。“这个叫‘一点红’,飞得远。”“何以见得?”  “一点红头小、腿长,像个纺锤,飞起来特别利洒。”  接着柳青就向他请教如何喂食,一天几次,喂啥最好……两人愉快地攀谈起来。  这以后,柳青常去他们家,一块放鸽子、拉家常,谈得很融洽。这男人也视柳青为“知己”,无话不说,还私下议论:“哼,别人看不起,柳书记看得起咱!”  后来,这男人就成了《创业史》中白占魁的模特儿。  2、柳青  1952年8月生,汉族,山东莱芜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工学硕士。1968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吉林省建设厅厅长。历任:吉林市江北机械厂子弟学校教师;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省计委社会事业处、固定资产投资处工作人员;省计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处长;吉林北银投资公司总经理;省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省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3、柳青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计算机学会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5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 年 3 月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 年留云大计算机系任教后,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9 年 9 月至 2000 年 9 月被选派到美国伊利诺大学( UIUC )访问学习。 2003 年 11 月调入软件学院工作。 目前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参加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项目 1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 8 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皆排名第二)。 历任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 科 研 方 向 : 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编译技术、分布式计算 主 要 论 文 与 论 著 : 分布式实时语言的特征,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3),79~82 The Solution of a Few Technical Problems in JAVA P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Yunnan University - La Trob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V Kunming : Yunnan University , 57~60 A Study on Data Compression in the Internet E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Yunnan University - La Trob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V Kunming : Yunnan University , 52~56 基于 Web 服务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6),83~86 基于 Linux 的集群及其负载均衡技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主 讲 课 程 : 操作系统原理与 UNIX 、数据结构、编译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并行处理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4、柳青  字思燕,1920年生,广东潮州人,国画家、擅长山水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原重庆美协名誉理事,重庆嘉陵江书画院名誉院长,重庆中山书画社顾问,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高级顾问,汕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柳青自幼习染丹青,少年时师从广东著名国画家孙裴谷,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抗日战争时,从事抗敌救亡美术宣传活动。四十年代在粤、湘、鄂、川、康等地举行个人画展,及在成都、重庆举办“大凉山画纪”个人画展。后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专科部美术组任主任并任教。解放后任重庆美协执行委员。后调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任美术专业干部美术组长,53年创办“重庆工人画室”从事重庆职工美术活动组织辅导工作为25年,培养众多的业余及专业美术人才,79年退休后,从事国画专业创作及美术社会活动。92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聘为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  柳青从事美术工作数十年,在国画创作上既师传统而又不断探索和创新,融汇而有所发展而自成风格。其作品曾在北京、香港、及国内外展出和发表,为国内人士及日本、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人士广泛收藏。90年代以来,曾在重庆、深圳、汕头、泰国等地举办《柳青国画展》。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亚洲中国华人艺术家荣誉证书”。  其作品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有《柳青国画集》及《柳青画集》。作品及辞条曾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种辞书。  5、柳青  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培训师,中国第一代专业培训讲师。曾任eNET硅谷动力网络公司培训经理,Nokia中国学院培训讲师,人民大学MBA特邀讲师,DHL中国销售培训经理,吉百利中国培训经理,1995年接受英国国际培训机构TACK首次中国培训讲师认证。  擅长的培训课程有销售类和技能类培训课程,如专业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技巧;时间管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  6、柳青(11—)  四川汉沅人。擅长油画。1949年在四川省艺专学习,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1950年起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历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一级画师、中国美协理事。作品《三千里江山》、《锦州城上》等,为军事博物馆收藏并收入《中国美术全集》油画卷;《粥》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泉洋河畔》入选第三届亚洲艺术展。  7、柳青(1965—)  黑龙江人。中国女篮优秀运动员,中锋、前锋,身高88米。  原是黑龙江省篮球队队员,弹跳出众,助跑摸高达10米,抢篮板球能力强,身体素质好。选入国家队后第1次参加亚洲锦标赛,就获得了“敢斗奖”。1982掉第9届亚洲女篮锦标赛时为中国女篮夺得金杯立下汗马功劳。1983年参加世界女篮锦标赛获第3名。1984年在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又获铜牌。1986年世界女篮锦标赛上获第5名。第10届亚运会上获冠军。  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专题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哲学法学民族文化教育研究名人名校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主编:孙书行ISSN:1671-1254CN:53-1160/C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邮政编码:650093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著作[1] 万方浩,李保平,郭建英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郭建英,万方浩 中国主要农林入侵物种与控制(第一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徐海根,强胜主编;郭建英,韩正敏,孙红英,黄宗国副主编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 刘玉升,郭建英,万方浩,叶保华 果树害虫生物防治 北京:金盾出版社 [6] 谢明,周伟儒,万方浩,郭建英 保护地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应用 北京:金盾出版社 [7] 万方浩,王军武,郭建英,谢明 编剧 蚜虫生物防治 北京: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科技论文(第一/通讯作者29篇,其中SCI 2篇,一级学报9篇)[1]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转基因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的不完全生命表 棉花学报, 21(1): 67-[2] Gui FR, Wan FH, Guo JY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invasive species, Ageratina adenophora as revealed by ISSR-PCR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in [3] Huang WK, Wan FH, Guo JY, Gao BD, Xie BY, Peng DL AFLP analyses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steraceae) populations in C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in [4] Guo JY, Wan FH, Dong L, Lovei GL, Han ZJ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t-cotton, the herbivore Aphis gossypii Glover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the predator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1): 263-[5] Wu G, Harris MK, Guo JY*, Wan FH* Response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beet armyworm,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doi:1111/1439-[6] 郭建英,万方浩,韩召军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6(2): 515-[7]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范中南,董亮 不同Bt棉种植时期和作物布局方式对龟纹瓢虫发育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35(2): 137-[8] Huang WK, Guo JY, Wan FH, Gao BD, Xie BY AFLP analyse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populations in C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5(1): 33-[9]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3(2): 163-[10] 张炬红,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消化酶的风险评价 华北农学报, 23(增刊): 238-[11] 周忠实,郭建英,万方浩,彭兆普,罗源华,刘勇 豚草防治措施综合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19(9): 1917-[12] Gui FR, Wan FH, Guo JY Population genetics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using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olecular markers in C Plant Biosystems, 142(2): 255-[13] Yang GQ, Wan FH, Liu WX, Guo JY Influence of two allelochemicals from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on ABA, IAA and ZR contents in roots of upland rice Alleopathy Journal, 21(2): 253-[14] Zhang GF, Wan FH, Murphy ST, Guo JY, Liu WX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wo nontarget insect species, Aphis gossypii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Orius sauteri (Hemiptera: Anthocoridae), on Bt and non-Bt cotton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7(4): 1035-[15]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关键因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34(3): 229-[16] 郭建英,万方浩,胡雅辉,严盈 不同作物布局对转基因抗虫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8(9): 2061-[17] 郭建英,万方浩,任承才,韩召军 转基因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2(4): 197-[18]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韩召军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华北农学报, 22(6): 183-[19] 万方浩,郭建英 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 中国基础科学, (5): 8-[20]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用ISSR标记分析不同地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变异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40(1): 41-[21]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ISSR标记在入侵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18(4): 919-[22] 顾渝娟,郭建英,程红梅,万方浩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3(4): 38-[23] 黄文坤, 郭建英,万方浩, 高必达, 谢丙炎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5(6): 992-[24] 黄文坤, 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植物生理学通讯, 43(5): 821-[25] 黄文坤,程红梅, 郭建英, 高必达, 万方浩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2: 147-[26] 谭周进,谢丙炎,杨宇红,郭建英,肖启明,万方浩 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 生态学报, 27(6): 2490-[27] Min Wu, Jian-Ying Guo, Fang-Hao Wan, Qi-Lian Qin, Qin W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logy of the predatory terrestrial mollusk Rathouisia The Veliger, 48(2): 61-[28] Min Wu, Jian-Ying G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Ponsadenia (Gastropoda: Helicoidea, Bradybaenidae) Zootaxa, 1316: 57-[29]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Gabor Lovei, Wan-Xue Liu, Jian-Ying G Transmission of Bt toxin to the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through its aphid prey feeding on transgenic Bt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5(1): 143-[30] Gui-Fen Zhang, Fang-Hao Wan, Wan-Xue Liu, Jian-Ying G Early instar response to plant-delivered Bt-toxin in a herbivore (Spodoptera litura) and a predator (Propylaea japonica) Crop Protection, 25: 527-[31] 郭建英,Gabor Lovei,万方浩,韩召军 取食转基因抗虫棉上的棉蚜对粉舞蛛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49(5): 792-[3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释放天敌瓢虫和施用化学农药吡虫啉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评价 昆虫知识, 43(4): 508-[33] 桂富荣,郭建英, 万方浩 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21(5): 72-[34]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 AFL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2(8): 50-[35]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谢丙炎 紫茎泽兰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武汉植物学研究, 24(6): 498-[3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尉文彬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中国生物防治, 22(2): 101-[3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39(3): 525-[38]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 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 昆虫学报, 49(3): 438-[3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闪慧月,韩召军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知识, 42(4): 149-[40] 郭建英,周洪旭,万方浩,刘小京,韩召军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昆虫知识, 42(4): 424-[41] 郭建英,万方浩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及转基因棉对非目标生物风险评估的案例研究 见: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12-[42] 郭建英,吴岷,武吉兆,万方浩 三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麦田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对天敌瓢虫影响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增刊): 277-[43]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张桂芬,刘万学 棉铃虫在单价及双价抗虫棉田的发生动态与为害的研究初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13(4): 157-[44]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丽蚜小蜂两个品系寄生行为及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选择性 生态学报, 25(10): 2595-[45] 王东兰,郭建英,谢丙炎,万方浩,何龙飞 紫茎泽兰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植物保护, 31(4): 65-[46] 胡雅辉,郭建英*,万方浩 杂草地和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 作物研究, 19(3): 174-[47] 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张国安 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西花蓟马 中国生物防治, 21(2): 74-[48] 郭建英,崔旭红 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大自然, 116(2): 30-[49]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 取食Bt棉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64-[50] 周洪旭,郭建英,万方浩 转Cry1Ac+CpTI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昆虫学报, 47(4): 538-[51]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张帆 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74-[52] Liu, Wan-Xue, Wan, Fang-Hao, Guo, Jian-Ying & Lövei, GL Spider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transgenic Bt- conventionally managed cotton fields in north-central C In: European Arachnology 2002 (F Samu & C Szinetár ), 337-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 Berzsenyi College, B[53] 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昆虫学报, 47(3): 334-[54] 周洪旭,万方浩,郭建英,张桂芬,刘万学 转Bt基因抗虫棉与害虫、天敌三者间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19(增刊): 179-[55]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郭建英,黄宗国,孙红英,何舜平,丁晖,吴海荣,万方浩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 生物多样性, 12(6): 626-[56] 郭建英,董亮,万方浩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19(4): 145-[57] Min Wu & Jian-Ying G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terrestrial malacofauna (Helicoidea): description of a new bradybaenid genus with three The Veliger, 46(3): 239- (En)[58] 吴岷,郭建英,吴勤 陆生软体动物的防治和保护 生物学通报,38(1): 5-[59] 万方浩,郭建英,刘万学,张桂芬,李保平 农业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 见: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论文集, 2003,王德辉,方晨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41-[60]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豚草卷蛾与苍耳螟的资源生态位研究 生态学报,23(11): 2232-[61]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张帆,孙光芝,孟昭军 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 昆虫学报,46(3): 311-[62]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豚草卷蛾对温湿度的适应性 中国生物防治,19(4): 158-[63]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36(10): 1156-[64] Ma, Jun, Fang-Hao Wan, Jian-Ying Guo, Lan-Shao Y Bioclimatic matching analysis for Epiblema strenuan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 C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 2(10): 1130-[6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杨汉民 豚草卷蛾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风险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14(8): 1391-[66] 万方浩,马骏,郭建英,游兰韶 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 昆虫学报, 46(4): 473-[67] 马骏,高必达,万方浩,郭建英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态风险及治理对策 应用生态学报,14(3): 443-[68] 郭建英,吴岷,万方浩 东亚小花蝽成虫和卵的耐冷藏性 中国生物防治,18(1): 10-[69] 郭建英,万方浩,吴岷 利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代饲养东亚小花蝽的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18(2): 58-[70] 郭建英,万方浩 我是你的克星 见:绿色奏鸣曲—农业科技农业(林菲,杨天桥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4-[71]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与管理对策 生物多样性,10(1): 119-[72]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管理对策及风险评价体系 见: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王德辉, Jeffrey A McNeely 主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77-[73]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 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团的组成与变化 生态学报,22(5): 729-[74] 万方浩,刘万学,郭建英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及时空动态 生态学报,22(6): 935-[75] 马骏,万方浩,郭建英,游兰韶,卢德勇 豚草卷蛾寄主专一性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22(10): 1710-[76] 郭建英,万方浩 一种适于繁殖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植物—寿星花 中国生物防治,17(2): 53-[77] 郭建英,万方浩 三种饲料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饲喂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17(3): 116-[78] 郭建英,万方浩 三种饲料对东亚小花蝽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见: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李典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464-[79] Wan, F-H, Guo, J-Y & Wang, R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in China: an update In: Proceedings of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May 28 - June 2,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366-[80] 秦启联,王金耀,徐世新,郭建英 影响中红侧沟茧蜂后代性比的因素 中国生物防治,17(4): 155-[81]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谢明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昆虫知识,37(2): 65-[82] 郭建英,陈建秀 弹尾目: 圆跳科 见:福建昆虫志,第一版(黄邦侃主编),福建科技出版社,福州, 22-[83] 郭建英,吴岷 土壤动物的采集方法 生物学通报,33(3): [84] 郭建英,吴岷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功能群 动物学杂志,33(5): 38-[85] 郭建英,陈建秀 中国环角圆跳属Papirioides亚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18(4): 235-[86] 黄诚,郭建英,孟文新,陈建秀等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 354-[87] 刘美玲,郭建英,鲍洁,孟文新 杀虫剂作用下土壤动物数量变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44-[88] 陈建秀,吴岷,郭建英,黄诚 弹尾目昆虫Sinella curviseta种群的相互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37-

Zhu Z(2007)State Schooling and Ethnic Identity : The Politics of a TibetanNeidi Secondary Schoolin CLanham, MD:Lexington B 朱志勇(2013):《质性研究:实践与评论》(第一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邓猛、朱志勇等主编(2007):《“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于惠芳、朱志勇主编(2006):《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理论与诠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志勇、范晓慧(2013):《高等教育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志勇、郑磊(2013):《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实践》,北京:轻工业出版社;朱志勇、范晓慧(2011):《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郑磊、朱志勇(2013):“教育是否促进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投票参与?来自CGSS2006调查数 据的证据”,《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11卷第2期,第165-185页;  邓猛、朱志勇(2013):“从话题到问题:教育研究方法刍议”,《教育学术月刊》,第3期, 第15-29页;  朱志勇、向思(2013):“凤凰为何不还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个案研 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4卷第1期,第110-117页;  朱志勇、崔雪娟(2013):“优秀校长的领导特质:媒体报道视角的分析”,《教育学报》,第9 卷第1期,第100-110页;  朱志勇、崔雪娟(2012):“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6期,第92-99页;  Zhu, Zhiyong and Xiaohui Fan (2012) “Reflections on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ions: A Case 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5, N 4, 42-55;  朱志勇、董轩(2011):“家校关系视野中的学生发展:基于西部五省调研的分析”,《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2期,第56-63页;  朱志勇、董轩、向思(2010):“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与评估:西部五省的经验”,《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V 31, N 2, 40-48;Zhu, Zhiyong (2010):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and Equality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C”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3, N 1, 12-23;  Du, Yuhong and Zhu, Zhiyong (2008) Impact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Basic Education in Western Areas Project,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4, 1-4;  Zhu, Zhiyong (2008) “Trade-offs between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Western C”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 5, 36-57;  朱志勇(2008):“西藏牧区‘三包’政策下的基础教育反思:达萨乡中心小学个案分析”,《教育 研究与实验》,第4期,第16-21页;  Zhu, Zhiyong (2008) “Reflections on Basic Education in Tibet under the Policy of ‘Three Guarantee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 41, N 1, 44-50Deng Meng and Zhu Zhiyong(2007)“The Chinese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nd Western Inclusive Education:Comparison and E”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forthcoming)。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下):分析与讨论”,《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上):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第55-70页。Zhu Zhiyong(2007)“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ing Context:A Case Study of a Tibetan Neidi Boarding School in C”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Vol40,N2,38-朱志勇、邓猛(2007):“教师有平民教育观吗?”《中国教师》,第3期,第10-11页。朱志勇、徐蕾(2006):“社会资本在民办学校发展机制中的运作逻辑:个案分析”,《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4期,第63-70页。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与族群认同感:内地西藏班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82-88页。朱志勇、邓猛(2006)“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化'抑或‘本土化'?——兼论学位论文的开 题报告”,《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第1-8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5 期全文转载,第63-71页。朱志勇(2005):“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6期,第90-98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大文摘转载第173-175页。朱志勇、刘叶(2005):“上海、香港与台湾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中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40-147页。朱志勇(2005):“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 第7-12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64-71页。朱志勇(2005)“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社会学》第1期,第1-5页。GerardAPostiglione and ZhuZhiyong,(2004),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Access and Identity Formation for Tibetan Students : Educational Segregationor Impact Integration Asian Ethnicity , V15,N。Zhu Zhiyong(2003),Schooling and EthnicIdentity : The Study of an Inland Tibet School,China Education Forum,V4,N朱志勇(2002)“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演进---价值取向的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2期。朱志勇(2001)“教育研究者在质化研究中的“关系”:一种反思社会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第6期,第1-6页。朱志勇(2001)“协商性共识与控制性共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社会我价值取向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朱志勇(2000)“适应抑或超越: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个体我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朱志勇(2000)“语文教科书自然环境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人大 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朱志勇(1998)“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比较教育研究》,第5期。此文被收录到鲁洁主编(1999):《华人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全球展望》,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第176-187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0期转载。朱志勇(1997)“课程的社会学研究简论”,《教育研究》,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 学》1997年11期全文转载。朱志勇、范晓慧(1997)“家庭影响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家庭教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王有生、张行涛、朱志勇(1997)“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朱志勇(1997)“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国际会议论文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下族群认同感建构:内地西藏班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首届教 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3月18-19日,北京。朱志勇(2005):“民族认同感:少数民族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基点”,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 师教育暨特殊教育需要与低年级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9-14日,甘肃兰州。Zhu Zhiyong(2002)Constructing Ethnic Identity :Inland Tibet Middle Schools in Other Parts of C Conference paper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Annual Meeting August 16-19,Chicago,I朱志勇(1997):“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华人教育国际研讨会, 1997年11月21-24日,中国南京。 朱志勇(2006):西藏的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研究。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王建ISSN:1001-4616CN:32-1239/N国内发行:中国版本图书馆发行部国外发行:龙源国际期刊网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97 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国内外收录该刊的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2004年,该刊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教育部、江苏省出版局和教育厅分别组织的各次评比活动中,该刊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的称号,并被省委宣传部、省出版局和省科委联合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10月,该刊再次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有关论文的摘要、参考文献、注释等项的书写格式,务请严格参照本刊近期版式;并将题目、作者名、单位、所在地、文章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凡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的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在同等情况下,此类论文优先予以考虑。投稿请寄纸质文本,并欢迎通过电子信箱与本刊联系。在文末提供作者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年份、学位、工作单位、职称、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稿件凡被采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如未被采用,恕不奉告评审意见。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蒋冀骋对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是在近代汉语和敦煌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出版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近代汉语纲要》、《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说文段注改篆评议》等专著,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语言研究》、《汉语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著作卷》。另外,在党建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等方面也有涉猎,出版专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主编了《邓小平理论探索与实践》、《党员培训简明教程》。发表党建和教育方面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所著《敦煌文书校读研究》于1994年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1995年获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省级二等奖,所著《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于1992年获湖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主持的两课教学改革项目于2000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2001年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分别于2005年、2008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成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语言研究》2007年被国家社科规划办评为优秀等级并于2008年获省第三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分管组织部、党校、宣传部、统战部、期刊社,联系化学化工学院、商学院。

廖志坤烈士  广东省广州市九佛乡佛朗村下南屯人,1975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53572部队战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979年3月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三等功。 墓号:南山7排8号   2、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廖志坤,男,汉族,湖南衡南人,1968年4月生,1989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1989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1992年12月任湖南师范大学校报主编,1995年12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7年9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1999年9月至2001年11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2000年8月任副教授,2002年6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2005年11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处长(总经理),2009年11月任湖南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2010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0年5月以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先后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公开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993年,撰写的评论《开发热的冷思考》获第二届全国省市区党报好评论一等奖,湖南省报纸系统好评论一等奖。合作撰写的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著作《与时俱进论》先后获2002、2003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撰写的《中国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研究》获中央统战部理论调研三等奖,《简论高校统战工作的特征与长效机制》获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增强中国革命概论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合作)获2001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承担《建立高校统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研究》等课题,合作撰写了《文化的传承》等4部著作,参编湖南省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   分管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审计处,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索引序列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云南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