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辛德勇, 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77级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81级硕士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85级博士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85年至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年至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1994年至2004年11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科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2004年12月起,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1、《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2006年1月第二版。2、《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7月。3、《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4、《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5、《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2013年1月。6、《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7、《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8、《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中华书局,2008年10月。9、《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9月。10、《困学书城》,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11、《黄河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12、《纵心所欲: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13、《旧史舆地文录》,中华书局,2013年4月。14、《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7月。 1、《历史地理学导论》(日本菊地利夫著),连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辑至1989年第4辑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民族、交通、历史地理,与他人合译)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山西古迹志》(日本水野清一著,孙安邦等译,担任译审,核对校审全书),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1、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3;2、唐长安研究の基本的文献,仁木宏主编《都市文化研究》,大阪市立大学,2003年8月;3、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4、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5、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燕京学报》新第18期,2005年;6、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文史》2005年第3辑;7、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8、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九州》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9、 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兼论中国早期书籍雕版印刷技术在世俗社会的传播扩散程,《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10、 重论明代的铜活字印书与金属活字印本问题,《燕京学报》,2007年第2期;11、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12、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3、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2008年第2期;14、 隋大兴城坊考稿,《燕京学报》,2009年第2期;15、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16、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辑;17、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8、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1期;19、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文史》2009年第1辑;20、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21、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2辑;22、《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文史》2009年第4 辑;23、论细柳仓与澄邑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4、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文史哲》2011年第4期;25、薛季宣《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1期;26、日本学者松本洪对中国历史植被变迁的开拓性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27、简论清代中期刻本中“方体字”字形的地域差异,《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28、谈历史上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茂陵书》,《文史哲》2012年第4期;29、北齐乐陵王及王妃斛律氏墓志与百年太子命案本末,《燕京学报》新三十期,2012年8月;30、《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31、西汉秦中祠疏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2、从晚清北欧行记看中国人对北欧各国的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辑。

专著《自然科学辩证法》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国家发展的辩证法》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合著《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统一战线基本知识讲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统一战线》等、《女性群体与联谊》、《第一生产力论》等。参编《毛泽东早期文稿》(获省社科成果优秀奖)等。发表学术论文《对“三段式”也要进行辩证的否定》、《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初探》、《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等多篇。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有40多篇文章被国内外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介绍,有10篇文章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论著有:《哲学论纲》;《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主编的《陕西师大学报》。曾3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和十佳先进出版工作者。1996年被山西省教委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被收入《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10多种辞书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辛德勇, 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77级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81级硕士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85级博士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85年至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年至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1994年至2004年11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科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2004年12月起,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1、《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2006年1月第二版。2、《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7月。3、《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4、《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5、《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2013年1月。6、《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7、《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8、《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中华书局,2008年10月。9、《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9月。10、《困学书城》,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11、《黄河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12、《纵心所欲: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13、《旧史舆地文录》,中华书局,2013年4月。14、《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7月。 1、《历史地理学导论》(日本菊地利夫著),连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辑至1989年第4辑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民族、交通、历史地理,与他人合译)中华书局,1993年10月。2、《山西古迹志》(日本水野清一著,孙安邦等译,担任译审,核对校审全书),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1、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3;2、唐长安研究の基本的文献,仁木宏主编《都市文化研究》,大阪市立大学,2003年8月;3、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4、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5、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燕京学报》新第18期,2005年;6、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文史》2005年第3辑;7、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8、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九州》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9、 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兼论中国早期书籍雕版印刷技术在世俗社会的传播扩散程,《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10、 重论明代的铜活字印书与金属活字印本问题,《燕京学报》,2007年第2期;11、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12、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3、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2008年第2期;14、 隋大兴城坊考稿,《燕京学报》,2009年第2期;15、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16、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辑;17、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8、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1期;19、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文史》2009年第1辑;20、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21、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2辑;22、《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文史》2009年第4 辑;23、论细柳仓与澄邑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4、唐代都邑的钟楼与鼓楼——从一个物质文化侧面看佛道两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文史哲》2011年第4期;25、薛季宣《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1期;26、日本学者松本洪对中国历史植被变迁的开拓性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27、简论清代中期刻本中“方体字”字形的地域差异,《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28、谈历史上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茂陵书》,《文史哲》2012年第4期;29、北齐乐陵王及王妃斛律氏墓志与百年太子命案本末,《燕京学报》新三十期,2012年8月;30、《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31、西汉秦中祠疏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2、从晚清北欧行记看中国人对北欧各国的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辑。

1963年9月生,湖南新化人,1996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实验及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赴德国宇航中心从事特殊职业人员选拔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行为与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华航空航天医学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身心医学会常务理事。同时还兼任《心理学报》审稿专家和《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教师教育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一、二层次。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和中国民航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在SCI、SSCI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旅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航空心理学》等著作5部。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应用认知、职业心理健康评价和航空人员选拔与人因训练等领域。2015年7月,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以类相动——《乐记》初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美’字探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英主义倾向”,纽约《知识分子》1994年第9卷第1期。 “书写性审美原则及其对绘画的改造”,《学人》1994年,第5期。 “中国绘画像什么?”《读书》1996年第11期。 “艺术与人的动作痕迹”,《学术思想评论》1998年第4期。 “‘汉学’杂谈”,《国际汉学》第五期。《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转载。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艺术研究呼唤比较的视野”,《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朱光潜与当代西方”心理距离”说探析”,文洁华主编《朱光潜与当代中国美学》,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 “新时期文艺学二十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文化生产的地方特色与全球化”,1999年”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国际会议”发言,收入文化部所编的该会论文集。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年7月,《文艺报》2000年3月。 “仿造的根源”,《读书》1999年11期。 “对话与文艺学的发展”,《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美学之死与美学的复活”,《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 “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帕尔梅墓前的沉思”,《读书》1999年第5期。 “谈谈网上文艺学沙龙”,《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 “鲁迅:从网上评选说开去”,《收获》2000年第1期。 “诺贝尔奖不是文学法庭”,《文化月刊》2000年第4期。 “看鲁纳石碑”,《读书》2001年第2期。 “‘心理距离’研究纲要”,《学人》第15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选载。 “寻找美学的线条”,《哲学门》,北京大学哲学系编2002年。 “‘书画同源’之源”,《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2年。 “什么样的印迹?”《读书》2002年第11期。 “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中文笔谈,《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学术访谈,《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中文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全球化与中国美学”,《民族文艺研究》2004年1月。《高校文科文摘》摘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4期转载。 “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与接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9期转载。(1万8千字)。《人文新视野》第二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转载。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万1千字),清华美院《科学与艺术》丛刊转载。 “从一根线的美谈起”,《2003中国最佳讲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3年中国美学学院讲座稿。 “西方思想对20世纪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载《全球化与中国文论》一书,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 《从棋理看画理》,《审美文化丛刊》2004年第3期。 “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 “席勒与‘自由的游戏’”,〈(中华美学学会通讯》2005年第1期。 “文学与图像的共生”,《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3期转载。 “非空间的赛伯空间与文化多样性”,《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摘要转载。 “文学理论的边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 “全球化与中华文明的选择”,《民族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医学美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6年)转载。 “西方美学”、“接受美学”、“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条,刊载于中国传媒大学编《美学前沿》征求意见。 “‘描写之辨’与从‘描’到‘写’”,《美学》2006年第1辑,南京出版社2006年。收入《北大—耶鲁比较文学学术论坛: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孙康宜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读杜威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高校社科文摘》摘要转载。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学术访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30日。2006年12月2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3月12日摘要转载。 “多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人民政协报》2007年1月29日。 《从文明的美容院到文明本身——杜威美学述评》,《意象》2007年第一辑,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摘要转载。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上海《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摘要转载。 《中外交流中的美学寻求》(学术访谈)《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1日。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美术焦点》2007年9月,《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9日。 《中国美学三十年:从1977到200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文学艺术历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29日“学术专刊·专论”,刊登摘要。 《从获得性语汇的差别看中西绘画不同的根源》,《东方丛刊》2008年第1期。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美育与社会改造》,《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美学”的起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10期。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网络专家 李望(1993-)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望 家乡:中国重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3年03月16日 职业:互联网 网络推广 电子商务 个人站长 网络运营 网络营销 90后创业者,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拼搏,不放弃,不抛弃自己的梦想!DONEWS专栏作家,艾瑞专栏作家。擅长网络推广,网络运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简介 李望毕业于行知学校08春信息技术与管理,仅仅是一位高职毕业生。经过在校的不断努力自学,深入研究网络推广,网站运营,网络营销,事件营销,网站建设等知识,经过理论加实践双剑合璧,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提升!于2010年3月,创建梦想网络团队,帮助更多人树立自己的梦想,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并提出创业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因梦想而专注 因梦想而崛起!

陕西师大学报主编是谁

三元相图绘制编程与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5),2002肉桂酸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构化学,22(3),2003光谱法及热动力学法研究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的作用,化学学报,59(10),2001通用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的实现与应用,陕西师大学报,29(2),2001Cs(NTO)·H2O配合物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陕西师大学报,31(4),2003《化学测量实验》科学出版社,2001 (副主编)《物理化学》旅游出版社,2002 (副主编)

王较过,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临潼人,1957年2月生,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物理学史”和“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和研究。现任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教学论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第九届教学委员会委员。王较过同志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物理教学论》、《普通物理》、《教育统计与测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物理学史》、《考试命题与统计分析测量评价》等多门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王较过同志坚持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成绩突出。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毕业分配先进工作者等奖励。先后三次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称号。王较过同志多年来坚持抓“物理教学论”学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他参与的《物理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成果》项目,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项目组共5人,本人排名第2),2003年,王较过同志独立完成的项目《物理教学论课程建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普通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王较过同志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物理》、《自然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物理教学论》、《世界大发现》(物理卷)、《物理教育学》、《物理学漫谈》等,参编《物理教育量化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华科技史话》等6部教材。主持或主要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科学(7—9)年级专业支持》,陕西省《“做中学”教学专业支持》项目及陕西师范大学《“物理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等多项科研课题。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社会服务,近年来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为基础教育服务,先后到山西、甘肃、陕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支持。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调研。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及学术团体的活动,在多个学术团体兼任职务。学术团体兼职: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陕西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西安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l 主编书目: 《物理学漫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世界大发现》(物理卷),未来出版社,1999年8月 《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物理教育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8月l 发表论文: 傅科和他的科技成就,自然杂志,1997年第2期 Davis对中微子的探测及影响,物理,1997年第9期 M.德布罗意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7年第11期 光的波动说判定性实验,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期 J.J汤姆逊及其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8年第3期 阿拉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物理,1999年第12期 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静止质量,物理,2000年第11期 物理实验型材料的精读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6期 海森堡与纳粹的铀计划,物理,2002年第3期 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知识观的重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科学7—9年级》课程专业支持的实践与思考——兼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支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用会考成绩评价高中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试卷质量综合评价初探,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1期 本科毕业生学业总成绩的意义分析,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5年第2期 大学物理教育的统计调查及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专著《自然科学辩证法》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国家发展的辩证法》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合著《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统一战线基本知识讲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统一战线》等、《女性群体与联谊》、《第一生产力论》等。参编《毛泽东早期文稿》(获省社科成果优秀奖)等。发表学术论文《对“三段式”也要进行辩证的否定》、《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初探》、《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等多篇。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有40多篇文章被国内外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介绍,有10篇文章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论著有:《哲学论纲》;《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主编的《陕西师大学报》。曾3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和十佳先进出版工作者。1996年被山西省教委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被收入《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等10多种辞书中。

男,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进十堰市委委员、十届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现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汉大学写作助教班进修;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潘世东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高职高专自然科学学报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学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未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科联武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水浒争鸣丛刊》编委等。潘世东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先秦散文研究、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所担任的古代文学课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 索引序列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呀
  • 陕西师大学报主编是谁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