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书育人参考文献

教书育人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教书育人参考文献

可以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写,从实际出发。

1/18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梁爱华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陈浩[1] 沈红[2]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陈美莹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张云裳北京教育2006(2)-16-186/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无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美国家庭教育风俗无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陈慧敏(推荐者)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詹华如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颜雪梅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佚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方宏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杨秋艳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章一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吴志远 邵荣新疆教育2002(5)-37-371/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子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李亚 周侠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栗新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刘艳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李道顺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王毓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王晓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赵燕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孙琼如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在网上找呗!

教书育人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多样化练习论文资料可以给你

各县(市)教体局、市直各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挖掘总结教师队伍中的德育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我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担任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心理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 (二)优秀班主任评选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任班主任。 (三)优秀德育论文参评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 二、评选条件 (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科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学科德育实践方面效果显著。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后进生转化、降低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校从事德育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近2年内荣获市级以上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以上者。 (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了解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满意度高,在同行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 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积极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道德学习过程,探索有效的育人规律和班主任工作规律;善于团结协作,重视发挥学科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群体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目标明确,学生个性发展良好,班级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 注重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改革,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状况,能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反思,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反思、案例或论文。 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且成绩优异,所带班级对口升学上线人数多、升学率(就业率)高。 教龄满五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含2年)。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其正确标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态度,更关系到作者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

关于教书育人的参考文献

马欣川 现代心理学流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3张理东玩:班级管理的奖励资源 班主任之友,2004刘一平,应亚弟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艺术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张良才浅谈赏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育科学,1998,尹恺力打开心灵之门激励学生信心———“后进生”转化浅谈当代教育论坛,2005高明书奖惩明方可行中小学管理,1995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了解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满意度高,在同行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积极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道德学习过程,探索有效的育人规律和班主任工作规律;善于团结协作,重视发挥学科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群体作用。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目标明确,学生个性发展良好,班级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注重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改革,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状况,能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反思,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反思、案例或论文。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且成绩优异,所带班级对口升学上线人数多、升学率(就业率)高。教龄满五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含2年)。

把以下几本好好的看了,作为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就非常合格了!(当然其它的书还有千千万,但这是精华中的精华)第一本  堪称教育圣经     卢梭的《爱妮尔》第二本 卡尔·威特   亲子教育的经验和方法第三本  (美)艾尔菲·科恩YCL  无条件养育第四本   PET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书法教育参考文献

书法与舞蹈  书法与舞蹈的关系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说话的艺术。该论断虽不甚准确,但说明动作是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段。舞蹈本来就是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艺术语言。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与书法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相同。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如果说不同的节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律动与风格,表现不同的感情与思绪,那么,不同的节奏,亦会形成不同的书法流动美与书风,表现不同的情感与审美特征。英国人罗杰·弗莱说:“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要地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又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是一种用手画出来的舞蹈的曲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实际上,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除绘画、音乐、舞蹈以外,还有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在推行艺术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它既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又是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书法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促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效果虽然不一定在短期内直接地、一一对应地显现出来,但只要在施教时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方向和特征,它不仅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沃兴华 著《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钟明善 著《书法基础与欣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转贴于 中国论

提供6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1 论《兰亭集序》文学美与书法美统一的契机 顾永芝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0-11-15期刊论文2 时空感、山水癖与生命意识——《兰亭集序》赏析 廖可斌 名作欣赏2012-09-01期刊 3 千古兰亭风流在—兰亭意象解读 王慧 华东师范大学2012-05-01硕士4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徐瑾 文学教育(上)2008-10-15期刊 5 《兰亭集序》再议 祝总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04-15期刊6 试论《兰亭集序》文学美和书法美的统一 陈卓 芒种2014-04-15期刊

参考文献教育类的书

需要先明白文的资料,记下

^ Yolton, J《约翰·洛克与教育》,纽约:Random House (1971), ^ Ezell, Margaret JM 《约翰·洛克的儿童形像:18世纪早期对〈教育漫话〉的回应》,18世纪研究 2 (1983-4), ^ Tarcov, Nathan:《洛克的自由教育》,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 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 ^ Q in Frances A Yates, “Giodano Bruno与牛津的冲突” Journal of the Wartburg Institute 3 (1939), ^ 洛克:《教育漫话》^ Ezell, ^ Tarcov, 83ff and Jolley ^ Hardyment, C Dream Babies: Child Care from Locke to S 伦敦:Jonathan Cape (1983), 226; 246-7; 257-^ 洛克:《教育漫话》,11页^ 洛克:《教育漫话》,12页^ 例如,纽伯瑞在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的序言中,劝告父母们养育子女,要“只吃普通的食物,穿单薄的衣物,let him have good Exercise, and be as much exposed to 艰苦 as his natural Constitution will admit”因为“儿童的面部,当它来到世上时非常娇嫩,比身体其他部分更容易受伤害;但由于总是处于暴露状态,就变得能抵御最严峻的季节,以及最严酷的气候。”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Intended for the Instruction and Amusement of Little Master Tommy, and Pretty Miss P 第10版,伦敦:Printed for J Newbery (1760), ^ 洛克:《教育漫话》,25页^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1-^ 见洛克:《人类理解论》,89-^ Yolton, Introduction, 22-^ 洛克:《教育漫话》,34-38页^ 洛克:《教育漫话》,,34页^ 洛克:《教育漫话》,68页^ Yolton, John Locke and Education, 29-30;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4-37; Yolton, Introduction, 36-^ Yolton, Introduction, ^ 洛克:《教育漫话》,148页^ 洛克:《教育漫话》,143页^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 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rtifice and Nature, 1350-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 Bantock, 240-^ John Dunn在他有影响的著作《洛克的政治思想》中,将 this calling 解释为加尔文派宗教教义。Tarcov 批评这种解释,写道:“Dunn’s exposition of the doctrine and its providentialist character 是基于清教徒 and 第二手来源, and 他没有给出清楚的证据 for attributing it in this form to L”(Tarcov 127)^ Bantock, ^ Ezell, ^ Pickering, Samuel F, J 《洛克与18世纪英格兰的儿童书籍》,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大学出版社(1981), 10; See Axtell 100-104 for a complete list of 教育漫话-参考书目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eory: Artifice and Nature, 1350-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ISBN Brown, G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e Lockean Legacy in Early American 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Brown, G Lockean P Annals of Scholarship 3/1 (2000-1): 11-Chambliss, J J John Locke and Isaac Watts: Understanding as C Educational Theory as Theory of Conduct: From Aristotle to D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ISBN Chappell, Vere,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Cleverley, John and D C P Visions of Childhood: Influential Models from Locke to 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ISBN Ezell, Margaret J M John Locke’s Images of Childhoo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Responses to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2 (1983-4): 139-Ferguson, F Reading Morals: Locke and Rousseau on Education and I Representations 6 (1984): 66-Gay, P Locke on the Education of P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 E Amélie Oksenberg R London: Routledge, ISBN Leites, E Locke's Liberal Theory of P Ethnicity, Identity, and H E Joseph B Maier and Chaim I W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ISBN Locke, J The Educational Writings of John L E James L 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Pickering, Samuel F, J John Locke and Children’s Books in Eighteenth-Century E Knoxvill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ISBN 087049290XSahakian, William S and Mabel L John L Boston: Twayne, ISBN Simons, M What Can't a Man Be More Like a Woman? (A Note on John Locke's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al Theory 1 (1990): 135-Tarcov, N Locke's Education for 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Yolton, J John Locke and E New York: Random House, ISBN Yolton, J Locke: Education for V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 E Amélie Oksenberg R London: Routledge, ISBN

基本信息书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者:张红霞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8月ISBN:9787504146014开本:16开定价:00元内容简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特点;选题与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未单独列出,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与操作技术,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内容涵盖实验方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人类学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涉及较为复杂的问卷设计与定量分析手段,故占用较多章节进行介绍。此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于前面几类范畴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可以采用前面任何一种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领域,故放在最后部分。研究论文写作,最后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点放在对国际规范的介绍,并指出我们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图书目录引言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 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第三章 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第四章 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第五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第六章 准实验方法及其意义第七章 测量与量表编制基础第八章 问卷编制的基本知识第九章 调查方法第十章 抽样原理与设计基础第十一章 样本的描述及其意义第十二章 关系研究及其统计技术第十三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第十五章 历史研究方法第十六章 比较研究方法第十七章 研究论文的写作附录:研究论文提交或投稿前检查要点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4月1日)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平装: 295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7030306724, 9787030306722条形码: 9787030306722商品尺寸: 8 x 2 x 4 cm商品重量: 440 g品牌: 科学出版社售价:00元内容简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适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唤,全面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在尊重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前提下,本着强化基础、突出实用、反映前沿、面向基础教育和教师的原则,重视教育研究的知识、方法与技术的统一结合,重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保持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选题、教育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育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等基本框架下,反映行动研究、质化研究等新的研究范式的内容,强化测量法、统计分析法等工具性方法内容,整体编排上遵循?科和认知逻辑,每章节编排上按照知识、操作程序与方法、实际运用等顺序,方便认知、操作,便于学习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适合于从事教育工作各类学习者学习需要。图书目录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和分类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阶段思考题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概述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确定的过程和策略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应用训练思考题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概述第二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第四节 教育研究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思考题第四章 教育测量法第一节 教育测量法概述第二节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第三节 教育测量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第四节 教育测量法应用训练思考题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第一节 教育文献法概述第二节 教育文献的收集第三节 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第四节 文献综述及其撰写第五节 文献综述撰写应用思考题第六章 教育调查法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第四节 访谈与问卷的应用训练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思考题第七章 教育观察法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第二节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和要求思考题第八章 教育实验法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第十章 教育行动研究法第十一章 教育比较研究法第十二章 教育经验总结法第十三章 教育科研的其他方法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析第十五章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图书编号:1322917ISBN:9787304020644 [十位:7304020644]作/译者:孟庆茂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年07月页数:367重量:463Kg 内容提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了:在承接了为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编写一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的任务后,一个既简单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始终萦绕脑际,编写这本书是为什么?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读这本书又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又是为什么?思来想去,浮现了一个想法:在当今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下一代仍知道奋进和刻苦,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作者介绍孟庆茂,1941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县)一农民家庭。因是孟子73代,“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鼓励我读书成长,总梦想能像先祖那样对教育作些贡献。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10余年。1978年,心理学专业被恢复,旋即转到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出版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有关著作。曾研究了“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中小学生注意力训练”等课题,2010年以来研究的重点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等。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功效学会人类认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理事等社会工作。图书目录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方法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程序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分解  第二节 注意教育研究的内容效度  第三节 教育的四大支柱与当前教育科研选题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取样设计  第三节 策略设计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  第二节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模式和评价第五章 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第一节 调查访问法  第二节 问卷法第六章 观察法与测验法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第二节 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  第三节 测验法一般问题  第四节 测验的编制与分析技术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 教育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第八章 行动研究法  第一节 行动研究法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行动研究法的步骤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  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第十章 假设检验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第三节 方差及方差差异性检验  第四节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节 计数数据的检验——γ2检验第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评价  后记  ……

教材参考文献按图书类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序号]作者.书名:其他书名信息[M].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建议:论文中最好不用教材作为参考文献,原因是教材提供的知识仅是基础知识,影响读者对你论文的评价。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引用。

  • 索引序列
  • 教书育人参考文献
  • 教书育人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教书育人的参考文献
  • 书法教育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教育类的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