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视技术论文

电视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电视技术论文

呵呵,你没事找这个干什么呢?弟弟,你去百度搜索然后再去拍拍之类的地方查看如果真有这东西,肯定就能搜索到详细情况,你自己搜索就可以了

电视显示技术论文

传统的闭路电视使用的是模拟信号,数字电视是数字信号,二者相比,数字电视有以下特点:1、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新的噪声,也就是说不论传输距离多大、传出次数多少,数字信号都能够保证最接近原信号质量。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3、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因数字信号只有“0”、“l”两个电平,“l”电平的幅度大小只要满足处理电路中可能识别出是“l”电平就可,大一点、小一点无关紧要。4、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5、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6、数字技术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 7、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发“0”收“0”,发“ l”收“l”),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 8、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9、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广播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10、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11、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就是节省资源、扩大传播范围、扩展信息网络建设。

MPEG-2标准目前分为9个部分,统称为ISO/IEC13818国际标准,你说得是那部分的显示技术?????各部分的内容描述如下: 第一部分-ISO/IEC13818-1,System:系统,描述多个视频,音频和数据基本码流合成传输码流和节目码流的方式。 第二部分-ISO/IEC13818-2,Video:视频,描述视频编码方法。 第三部分-ISO/IEC13818-3,Audio:音频,描述与MPEG-1音频标准反向兼容的音频编码方法。 第四部分-ISO/IEC13818-4,Compliance:符合测试,描述测试一个编码码流是否符合MPEG-2码流的方法。 第五部分-ISO/IEC13818-5,Software:软件,描述了MPEG-2标准的第一、二、三部分的软件实现方法。 第六部分-ISO/IEC13818-6,DSM-CC:数字存储媒体-命令与控制,描述交互式多媒体网络中服务器与用户间的会话信令集。 以上六个部分均已获得通过,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并在数字电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此外,MPEG-2标准还有三个部分:第七部分规定不与MPEG-1音频反向兼容的多通道音频编码;第八部分现已停止;第九部分规定了传送码流的实时接口。

液晶电视的成像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是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热会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把它冷却则会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所以被称之为液晶(Liquid Crystal)。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结构排列类似细火柴棒,称为Nematic液晶,采用此类液晶制造的液晶显示器也就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电视是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内,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 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液晶电视的重量大约是传统电视的1/3。液晶电视拥有7百万的色彩,画面层次分明,颜色绚丽真实。分辨率大,清晰度高。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显示效果比传统显示器看起来好得多。 液晶显示器没有幅射,只有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只要将外壳严格密封即可排除电磁波外泄。所以液晶显示器有称为冷显示器或环保显示器。液晶电视不存在屏幕闪烁现象,不易造成视觉疲劳。 液晶电视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按照使用时间为每天5小时的年耗电量换算,用30英寸液晶电视替代32英寸显像管电视,每年每台可节约电能71千瓦。液晶电视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万个小时,比普通电视机的寿命长得多。 液晶电视,也称为LCD电视,使用的是和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平板显示器相同的显示技术。其生动的画面是由一个造价不菲的特殊玻璃嵌板以及上面的晶体管生成的。不过这种电视价格昂贵,特别是超过4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一些液晶电视在从侧面观看时,画面也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液晶电视主要以15-32吋为主,也有42吋的超大液晶电视销售等离子电视,也称为PDP电视,是利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气体来显现出色彩丰富而生动的画面。这种电视比液晶电视稍便宜,特别是40英寸以上的大电视。和液晶电视一样,等离子电视厚度也很薄。直到最近,许多等离子电视还有不少缺点需要克服,包括使用寿命相对比短、有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留下一些固定的影像、在高纬度地区无法工作等。不过这些问题至少在一些比好的机型中已经得到部分 解决。关于清晰度 生产液晶电视的企业往往宣称在清晰度上要高等离子电视一筹,并声称目前等离子电视宣称的最高物理分辨力不过1024×1024,而几乎所有的液晶电视都可以达到1024×768的高分辨力,最高的已达1920 ×1080。事实上,市场销售的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力大部分只有852×480,只有少数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力达到1024×768。 但决定平板电视清晰度不只是屏的物理分辨力,电路对高清信号处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清晰度,单从屏的物理分辨力来判断还不够充分。所以,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单纯从屏的物理分辨力攻击等离子电视不够科学。 关于视角 无论液晶电视怎样辩解,等离子电视在视角方面要好于液晶电视,当然等离子电视也不是“没有视角问题”。对于客厅、卧房用的电视机,很少有人会在超过120度的角度去看电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关于视角的攻击没有必要。 关于响应速度 响应速度曾是液晶电视的软肋,近期虽然在技术上已有很大改进,但有时也被生产等离子电视的企业作为攻击液晶电视的对象。有企业宣称,他们的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已降低到8毫秒,但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大部分在12毫秒左右。即使已宣称响应时间降到8毫秒的液晶电视,在播放快速运动图像时仍有拖尾现象,因为企业所宣称的8毫秒响应时间是在播放静止图像的情况下测算的。 对于一个快速运动的黑色图像或者白色图像,液晶电视都有轻微拖尾现象,但这并不表示,等离子电视在这方面就完美无缺,对于快速运动的白色物体,等离子电视同样会有轻度的拖尾现象,只是当快速运动的物体换成黑色,就不会再有拖尾现象发生。 关于灼伤 等离子电视在处理运动图像时优于液晶电视,但当静止的图像长时间出现在等离子屏幕同一位置上时,就可能出现灼伤现象。当等离子电视出现灼伤现象,开关机的时候,屏幕上会隐隐约约地出现长时间播放的那张图像,好像印在屏幕上一样,而这成为一些液晶电视生产企业攻击等离子电视的对象。 关于对比度 如果单纯从企业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标注的对比度数字来看,液晶电视远远不如等离子电视,但不能说等离子电视比液晶电视好。这是因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采用了不同的对比度测算方法,甚至每个企业采用的测算方法都不一样,他们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的数据当然会有很大差异。 等离子电视大多采用全白全黑的测算方式,对比度一般都很高,有些企业宣称其对比度高达8000∶1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按照美国国家标准ANSI来测算,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大都在200∶1或者300∶1左右,这种测算方式是对同一幅图像显示的黑色和白色进行对比。

广播电视技术论文

选题一:移动直播 参考方向:移动直播技术升级、秀场直播模式分析、移动直播内容产业分析、传统媒体移动直播试水 2016是视频直播的元年,看看各大互联网公司、媒体在布局直播时的力度就知道了。直播实在是个太大的主题,虽然不能方方面面都进行研究,但你至少可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一具体领域。 选题二:VR虚拟现实+内容 参考方向:数字媒体VR报道实践、VR纪录片的生产与分发、国内媒体VR新闻创新案例与应用前景 当今科技界聊的最多的话题,大概不是直播就是VR。VR真是一盘超大的棋,各个巨头纷纷入局,不管是VR硬件设备,还是VR内容生产似乎总有无穷的潜力等待挖掘,Facebook的小扎更是全力“押宝”VR。 那你能研究些啥呢?数字化媒体如何运用VR进行多元化新闻报道呈现形式?VR内容生产的现状、前景与忧虑?更酷的同学是不是还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生做个VR毕设?期待你们的脑洞! 选题三:资讯短视频 参考方向:国内短视频创业综述、青年用户短视频消费习惯调查、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有没有发现一夜之间,短视频火了,网红、垂直行业、社交巨头入局者甚多。媒体人转型投身短视频内容创业,更让大家对短视频领域充满好奇。短视频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人将创业目标置于此?短视频是如何带来大规模流量的?互联网、媒体巨头又是如何布局短视频大棋的?……多看看相关研究,你或许会有更多灵感。 选题四:突发新闻报道 参考方向:外媒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报道突发、直播在突发报道中的作用、突发报道中的社交信源核实方法论 近几个月国际国内突发新闻不断,面对这样的突发新闻,媒体作何反应?如何报道?运用什么先进工具来提高报道效率?社交媒体如何聚合消息?发挥何种作用?成为“报道主力”后又对这个传播版图有着怎样的影响?……当下全新的传播环境中,这些都是值得走心研究的好问题。 选题五:IP价值 天机器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全球机器人写作发展综述 诸多媒体似乎一直在致力于新闻编辑室的工具改革,无论是《纽约时报》的数据分析系统Stela,英国智能内容服务软件Echobox,还是具有写稿、聊天功能的机器人,它们都在尝试提高编辑室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深入研究一下国内外媒体的编辑室工具改革,新闻业务小能手说不定就是你! 选题七:数据新闻 参考方向:媒体数字报道创新(以里约奥运报道为例)、社交传播环境下数据新闻的创新范式 数字新闻仍是当前新闻报道的一个热门方向,从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中便可看出端倪。 选题八:粉丝经济 参考方向:SNH48的粉丝经济模式研究、社交媒体在粉丝经济中的作用、粉丝研究:新型粉丝关系下的粉丝权力 随着现在以TFBOYS、SNH48为代表的各类男团、女团的崛起,粉丝经济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粉丝权力如何将偶像团体推向名利的高点?偶像团体又怎样运用“粉丝经济”来稳固自己的根基?……这些或许都是值得你研究的问题。 选题九:网络综艺 参考方向: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的对比分析、网络综艺的营销之道(以《奇葩说》为例)、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互联网+模式创新 近年来传播环境的改变催生各种传播内容、传播形态的转变,网综作为当下的一支娱乐力量借助移动互联网大势迅速崛起。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  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  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  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  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  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  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  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  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  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  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  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  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现在“创新”作为一个提倡的概念,变得流行了,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看,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具有推进意义的,因为我国处于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许多思想观念需要创新。如果说新闻学和传播学也要创新,那主要应表现在总体观念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化上,要防止将“创新”解释为添加几个新名词、添加几个“新闻××学或××新闻学”、“传播××学或××传播学”,这种庸俗化的现象现在有所抬头,我们不能为此捧常 现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原有范畴的研究发展很缓慢,而许多边缘领域却在不断地扩张,如果能够研究出扎实的成果也好,但真正有创新的不多。凡是打着“最新”、“高级”、“核心”名义的论著,几乎都是不新也不高级的东西,无法读下去。这种风气研究生中也有所表现,本来有一点思想火花,但一炒作就成了完全的泡沫。最近几年关于网络的研究,一轰而起,虽然有所成绩,但泡沫也太多了,惊人的预见、过分完美的想象、IT产业的广告宣传替代了严肃的研究,普及知识被抬高到学术研究的份上。鉴于这种情形,我认为深化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就是我们学科的创新。创新就在于深化研究,而不在于统计又增添了几个“学”和几个新名词。 就新闻学而言,原来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例如新闻、新闻价值、客观性、新闻真实、新闻媒介的职能、新闻法、新闻职业道德等等,虽然还有些论文谈到,但这方面的文章逐年减少,好象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即使是世纪之交出版的新的新闻理论的教材,虽然努力想加些新东西,但新的毕竟不多。原因在于我们对传统新闻理论的系统研究跟不上。有些新的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这方面的“研究”,能否成立都成问题,但是“新就是好”的观念(这个话并没有说出来)走红,管它呢!结果,出来的东西不过就是把新闻学常识重新组装一遍。 深化新闻学,除了要研究新问题和新现象外,对基本范畴的研究应该重新赋予较重要的地位,近年虽然这方面的文章减少了,但是从已发表的看,多数是有深度的,由于文章较为分散,发表的时间也不集中,尚没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如果一个一个地做全面的考察,能够提出许多深入的思考。例如新闻真实,业界把它概括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样一句比喻,现在它几乎成了套话。如果学界也停留在用比喻做学问的水平上,那是不能原谅的。如果学界将新闻真实停留在“报道人物、事件、思想观点,不仅言语和细节上要准确可靠,而且发生事实的原因和对事实的解释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等等这样的要求上,这不是研究。新闻真实与时效相关,与记者的认识能力和个人观点相关,与媒体制度和新闻运作模式相关,与即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民族传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都有一定的联系,与新闻源和受众接受时的误读也有关,对真假的判断与价值判断、利益关系也紧密相关,这些绝不是使用一二个比喻,例如正面的“生命”比喻或负面的“妖魔化”比喻就能说清楚的。如果每个新闻学的基本范畴都能有几本确实深入研究的专著,那么我们的新闻理论教材在“新闻真实”的章节上,才能真地说出几条让人看了感到若有所悟的认识。 我们现在是把新闻理论的地犁了多遍,但缺少的是在地里的一个点上挖下去,掘一口井,涌出水来,然后再向四面扩散。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学科进步的一个标志。 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新闻现象看透,这才是创新。例如新闻为什么同质化、礼仪化,研究一下不断变化的新闻内容和基本不变的报道模式,仔细想想,原来它给予人们的主要不是新鲜的东西,其实质是不断加固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既定看法。这是现代新闻生产组织的标准化造成的。而这种标准化在不同的国家和意识形态下,表现方式又是千差万别的。这方面,只有个别文章谈到,深化研究也没提上日程。 《文汇报》去年7月18日发表一篇文章《“势利眼新闻”》(张金铃),从尊重人权的角度,批评媒体只用几十个字报道一堵墙倒下砸死三个民工,而却用半个版报道一个海归博士在深圳遭毒打。8月24日该报另一篇文章《新闻眼并非势利眼》(周靖竹),则用新闻价值的基本理念为媒体的正常报道作了辩护。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深化新闻价值研究的一个起点。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深化,除了及时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外,重点也在于研究已有的传播学基本范畴。有两方面我觉得应该深化: 第一,深化研究人家能够得出这论那论、这模式或那模式的方法和视角。我们太不看重研究过程,这方面的译著也很少,倒是教材性的书出了一大堆。这种书当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种意料外的不好的后果,这就是人们接触到的全是结论,如何得出的结论不清楚,当然也就会看轻研究过程了,大学生知道结论就够了,但仅仅知道结论不利于研究生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现在正在组织翻译一批传播学经典著作,我想,这对于改变人们重结论轻过程,可能会产生作用。 第二,侧重研究已经被西方传播学界的多数承认的各种假设,何种程度上能运用到我国的环境中。真理多迈出一步就是谬误,何况各种传播学的“模式”和“论”均是理论假设,谈不上真理不真理的。我们现在的文章,相当多的结构是:传播学的某“论”说了什么,然后就作为依据论述中国大众传播方面有一个怎样的问题和应该怎样,较少考虑这这些理论假设提出的环境、时代背景与中国的差异。 例如我们常用的“议程设置论”,其环境背景是各种新闻媒体可以自由报道任何话题,自行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所报道的事实,因而媒体的议程设置是一种客观的结果,公众也有较多的横向信息的比较。如果媒体的议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非自然的,公众只能看到某一类信息源而另一类信息源被封锁,那么根据人家在那种环境下得出的某些论点,分析这种情况下的媒体议程设置,就要对结论作出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果一种客观的观察媒体活动特点的假设,被用于主观的宣传目的,颇有些悲剧的意味。 再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确实说明了某种大众传播中的舆论现象,依据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用于什么目的,存在着自由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宣传观的差别。提出这一理论的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参加过纳粹党的活动,她的理论带有对纳粹经验总结的成份。作者的这一背景被揭露后,曾引起传播学界的很大震动。应当承认,她对传播学-舆论学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也要指出她的理论中含有驱逐少数人意见的成份。对于有过纳粹宣传经验的德国和有过“文革”宣传经验的中国,需要特别提醒人们警惕,防止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对人民进行戈培尔式的宣传。引导舆论存在着引导伦理问题,愚弄舆论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就眼前要做的事情而言,我感到较新的传播学研究成果需要尽快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在我国的环境中借鉴,例如“第三人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融合论”等等。 就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言,诸如“健康传播”,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我只看到一篇文章,希望能够成为新形势下传播学的一个多少被人关注的课题。健康传播、大众传播与儿童、大众传播与性别等等研究课题,具有全球的共通性,现在后两个课题在我国有已有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没有得到传播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要走向世界,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可能很大,得到世界关注的可能性也很大。而基础理论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尚无法与别人在世界上竞争。鉴于这种情况,传播学研究我想得分为两个活动空间,一个是加强国内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这是提高我们总体研究水平的基础;一个是加强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具体课题的研究,诸如刚才提到的几个全球共同关心的课题。 传播学研究在中国能否研究出几个“论”或“模式”,这是人们很早就企盼的。但是学术研究不是生产工业产品,研究需要一定的相对纯粹的实验环境,而我们缺乏这种环境,因而可能总结出一些尽可能尊重新闻工作特点的传播经验,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化调查得出某些我国体制下的媒体发展趋势和受众特点,但研究出多少带有普遍性的传播现象的理论假设是较为困难的。 现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批判学派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这是可喜的事情。我只是提醒一下,欧美批判学派深刻思考的对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过于成熟而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思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但不宜直接用来批判这批判那。我国大众媒介的发展,总体上不是市场经济成份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立足于大众传播业的市场化建设(包括法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辅以批判,侧重点不要发生偏差。但是,批判学派的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研究方法,现在对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来说是缺乏的,我们现在简单的逻辑推理式的文章较多,给人以深刻思想的东西较少。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思维现在很有市场,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这方面的分析性文章,但不能都是这些东西。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多一些批判学派的思维方法加以平衡。

有线电视技术论文

参考资料:台湾地区电视购物节目内容分析与消费者反应之初探摘要本研究以 意抽样方式选取42个台湾电视购物频道节目单元,针对其销售策与 服方式进 内容分析同时又邀请9位具有电视购物经验的消费者 与焦点团体讨 从节目内容分析与FGD座谈会的质化资 分析初步获得以下的结果:电视购物频道所采用的销售策 与 服方式,确实与产品的品 有关 性功能性商品偏好采用现场示范,影片示范,和使用情境 展示商品特性;装饰性商品偏好用模特儿走秀 展示商品功能性商品很强调售后服务 取信消费者,装饰性商品则 强调产品的选材与产制过程 争取消费者的青睐另一个重要差 是,装饰性商品非常依赖名人推荐 吸引消费者至於主持人的的评分确实有显著的差 ,大体而言,VIVA台的主持人在 个面向上的评分显著高於其他频道的主持人东森U台的住持人表现最差 过,这次的样本并非用机 取样所得,对於各电视购物频道主持人的整体表现,尚无法做出公允的推 1台湾地区电视购物节目内容分析与消费者反应之初探郭 贞政大广告学系教授电视购物的销售模式在无 在台湾或中国大 都方兴未艾只要打开电视,就有可能看到这 镜头:美 半 腰身, 时向观众抛 媚眼 如在穿插 大的局部特写的画面中,一个美 双眼含情,述 著某个牌子的内衣给自己身体带的巨大变化这些电视购物广告似乎坚信" 怕做 到,就怕想 到",一种今夏最吸引人的内衣广告称,用它可以进 "体形雕塑","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完全随心所欲"; 人眼花缭 夸大 实,品质差,价格混 ,是一般人对电视购物频道与商品销售节目中广告的印象有些电视购物是 地做广告经营, 肖经营者就借此将假冒商品邮售给消费者,以取钱财;有些经营者虽然销售的 是伪 产品,但将产品卖出去之后,就认为完成 任务,对后面发生的任何品质问题都置之 ,无售后"三包"服务,侵害 消费者的权益,产生 少消费纠纷仔细研究, 难发现电视购物隐含以下几个缺点,值得主管机关注意,并加以妥善管 与规范(1)广告夸大宣传与实际产品 符;(2)虚假承 ,售后无保障;(3)明星诱惑;(4)高科技蒙电视购物在台湾自1992 开始发展,属於新兴的无店铺销售通 根据E-ICP销资 库的追踪调查显示,台湾15~59岁的受访者中使用电视购物频道购物比,自1999 的5%曾下 至2002 的9%但是到2003 跃升为5%,至2004上升至5%(邱高生,2005) 换言之,电视购物在台湾的发展经 一段兴衰起伏目前国内已有 少电视台推出全天候的购物频道东森得 购以企业化的经营,为电视购物频道改头换面,创造惊人业绩东森得 购从1999 底开台时每天只有营业额6万元,但到2001 增加为22亿,因此进入《天下杂志》500大服务业排 榜,目前东森购物在全国有230万个会员, 营收5 成长近60倍筹备将近2斥资5亿的富邦MOMO购物频道也在2005 1月开台,加入电视购物的战场,打破以往由东森独占的市场局面,对消费者而言未 将有 多元的选择中信集团投资的ViVa TV购物频道8月10日开台,开启电视购物产业「三足鼎 」的局面,也让东森,富邦及中信三大财团,有一较高下的机会 (陈怡君,2005 8月11日)此外,中华电信MOD也准备抢食电视购物的商机,捷购是中华电信MOD平台负责电视购物的厂商,总经 以恺表示目前电视购物频道只有7台,同一时间内顾客能选择的商品只又7种, 透过MOD(多媒体随选视讯)的平台,消费者可以随著自己方 的时间取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陈世耀,e天下,2005 3月)根据传 2006 3D消费者研究资 库,进 消费者品牌及购物习惯分析,可将消费者区分为下 三种 型:(1)冲动型之重 消费者 (Impulse & HeavyShoppers), (2) 性型之忠诚消费者 (Rational & Brand-loyal buyers), (3) 漠型消费者2(Indifferent & Isolated Consumers) 其中第一 型冲动型之重 消费者比其他族群偏好电视购物, 此外他们还有以下的品牌及购物习性:喜欢逛街,常买 使用的东西,花钱 假思 ,容 受销售人员影响, 容 接受名人代言或推荐的商品, 容 因为使用过试用品而购买新产品, 容 因为看到广告而购买产品,喜欢尝试出现在电视上的产品在传 的另一个相关的市场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个新 性族群的电视受看偏好除 钟情於新闻资讯和 财频道之外,他们也经常收看电视购物频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先探讨电视购物频道的内容及,以及其所采用的各种销售与 服手法;然后再探讨这些销售 服策 对於消费者是否产生 同的 服效果换言之,本研究试图达成以下的目标: 探讨电视购物频道以及电视购物节目中,主持人和节目内容所采用的各种销售与服策 和技巧 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主要考 因素是 麼文献探讨电视购物频道与购物节目有线电视购物频道最先创始於美国,方 民众在家购物,当时被称为资讯式广告(informercials)频道,它通常是事先拍摄好的节目影带,长 为30秒至30分钟或1小时多半在 晨,午夜后或其他 门时段播出( 海容,1997)内容主要在呈现与叙述产品之优点这 节目於1940 至1960 间曾经风 一时1960 后一 寂,至10 前再 兴盛,其销售 额至今已经超过10亿美元,前景看好(邓荣坤,1995)另有学者研究美国QVC购物频道(Stephens, 1996)发现购物频道制作成与一般节目 似的节目,有主持人亲 的介绍并搭配Call-in,让观众与主持人互动,主持人和节目本身提供多重 服策 ,很容 打动惯观众 即购买2002 ,美国电视购物销售额达到73亿美元,占当 全社会商品 售总额的8%,如果按目前的 增长 9%计算,到2006 ,美国电视购物市场将达到104亿美元日本2002 电视购物的营业额为60亿美元,韩国为30亿美元电视购物在我国的台湾也非常发达世界销售额第一的家庭购物公司是美国的"克维思"公司,其2002 的销售额为8亿美元台湾的电视购物发展台湾的电视购物开始於1992 起初由於业者 莠 齐,销售之产品种 少,集中在美容,丰胸,增高,与保健药品销售手法倾向於夸大 实,消费者使用后因 效 佳而引发许多交 纠纷(彭玉贤,1999)2000 政府通过「卫生食品管 法」,对於原本充斥购物频道的药品与保健食品做规范,并且提高进入台湾电视购物频道产业的门槛此时东森媒体集团成 专属购物频道,朝向专业化购物频道经营并且与韩国最大的电视购物频道业者技术合作,开发电视购物资讯系统自此台湾的电视购物频道进入专业与企业化经营之阶段(谢3文中,2004)2005 元旦富邦MOMO台开播,同 8月10日中信集团投资的ViVa TV购物频道开台,台湾电视购物正式进入「三强鼎 」的时代表一:台湾电视购物频道发展份 发展 况 无线快买进入市场,万 达随后跟进 因缺乏节目,系统台付费给电视购物业者购买节目1993 竞争者加入,电视购物业者付费给各地系统台1994 新视线购物频道正式开台1995 过 饱和,品质 一,市场快速萎缩 即购公司以买时段的方式进入TVBS1996 电视购物中型业者经营 善,小型业者苦撑,但仍有些商品大卖,如枫王 ,Jumelle的瘦身碇/霜1999 8月健康食品法开始实施,业者为避免触法,经营渐趋保守 921大地震前每 约有50亿台币的规模,地震后业绩直 东森得 购於12月21日开台2003 东森得 购二台於1月1日开台2004 东森得 购三台於1月1日开台2005 东森购物五台与购物热销台於1月1日开播,同日富邦MOMO台开播 8月10日中信ViVa TV购物频道开台,与东森购物,富邦MOMO形成「三强鼎 」之局面资 源: 圣泷(2004)及本研究整 国内外近 有 少关於购物频道之研究,学者们发现收看购物频道的观众并非纯粹为购物,有许多是为 寻求资讯和娱 的目的而收看观众和购物频道主持人的互动愈多,会增加其收看兴趣和频次,因而有可能增加其购买意愿和购买 为(Grant, 1991)经由因素分析后发现电视购物族可分为四种倾向:斤斤计较,品质取向,品牌取向,和喜欢电视购物学者 秀珠(1999)曾针对电视购物频道观众特性作调查,发现收看电视购物频道观众之男性别比 差 大,但是收入较高, 龄较长,而且以已婚者居多但是电视购物族与非电视购物族却有显著的性别比 差 ,前者多集中为 性而且 龄多为30-49岁,具有高中职教育程 ,已婚的家庭主妇,个人收入在3-6万元之间( 德馨,2004)谢文中(2004)则认为电视购物产品多元化,且配合主持人现场即时促销之播出,确实较传统方式吸引消费者广告诉求与销售策4广告诉求是广告讯息与消费者动机之间的沟通桥梁 销者先从市场调查研究中得知主要目标市场消费者的 与特性,再投其所好针对他们之需求设定最有效之广告诉求丘新华(2001)曾经将以往学者探讨过的广告诉求做分 汇整成以下之 型( 表二)表二:广告诉求 型汇整表诉求 型学者产品特点与 益 品牌形象的创意Aaker & Norris(1982) 讯息的/ 性的/认知的(Informational/Rational/Cognitive)形象的/情绪的/感觉的Vaughn(1980) 思考性的(Thinking) 感觉性的(Feeling)Puto & ells(1984) Rossiter& Percy(1987)讯息性的(Informational) 转换性的(Transformational)Snyder & Debono(1985) 硬性销售(Hard-sell Appeal) 软性销售(Soft-sellAppeal)Park(1986), Johar &Sirgy(1991)功 ,实用性的(Utilitarian) 价值转达性的(Value-expressive)Turley & Kelley(1997) 性(Rational) 感性(Emotional)资 源:丘新华(2001)尽管广告诉求只有一个,但是却可以采用 同的广告表现展 方式传达诉求谢文中(2004)引用学者归纳之常 的十大广告表现方式,并检视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这十个广告表现方式为:直接 明式,问题解决式,戏剧形式,人生片段式,实证比较式,证言式,名人推荐式,意 型态式,恐吓威胁式,悬疑式销售策电视购物在近几 於国内非常盛 ,即使在景气低迷时,仍然缔造 人咋舌的销售佳绩在电视购物频道 常 的促销手法,包括限时销售,限 销售,免费赠品等,常被认为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原因之一,陈怡如(2004)采用实验法探讨电视购物频道中常 的限时,限 ,赠品等促销手法,是否真的能提高观众的购买意愿,以及消费者认知商品价值的中介效果或其他效果实验操 的自变 为限时压 (大,小),限 压 (大,小),赠品价值(低,高, 常高)等,共有12组电视购物节目影片研究结果发现:(1),当观众的商品知觉价值一致时,限时压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2),限 压 对观众的商品知觉价值与购买意愿均有显著的影响,而且知觉价值为限 压 与购买意愿之中介变 (3),限 策 比限时策 能影响观众的商品知觉价值与购买意愿(4),限时压 与赠品价值存在交互作用,直接或间接(透过商品知觉价值)地影响购买意愿当限时压 大时,赠5品价值与购买意愿存在非线性关系,随著赠品价值的增加,购买意愿呈现先升后的趋势就 服策 而言,Petty 与Cacioppo(1981)在其经典著作中归纳 同的 服取径,如,动机取径,学习与制约取径,归因取径等,最后又将这许多 服策 和态 改变的总结出「中央 径」与「边缘 径」 大 本研究将仔细分析电视购物频道中所采用各种销售手法与 服策 如,强调名人推荐是属於边缘 径 服,强调商品采用科技专业制作过程是诉诸中央 径的 服本研究将探讨电视购物节目中的销售手法,是如何结合中央 径和边缘 径的 服策 , 达成其销售目的如,台湾的电视购物频道造就许多天后级的购物专家或销售明星,这些销售明星除个人魅 之外都有一套销售 辑,把产品的优点和如何满足观众需求都娓娓道 一开始定是以需求起头,接著谈产品的功能,特色,可以带 的附加价值;然后促销:有 麼折扣,赠品,最后促请观众 电,以免错失 机在销售明星介绍产品的同时,电视画面上 断在音效,模特儿, 宾等环节上「加 」, 断 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奥美集团策 长陈倩如指出:每个电视购物节目是一场强 的影音催眠秀,仔细拆解后可以发现它每一秒钟的内容与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何时该 到谁对消费者 话 麼 何时该放桥段 何时该该休息 该让消费者头脑想一想的时候就放音 等等,每个30分中的节目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节奏(陈世耀,e天下,2005 3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焦点团体讨 法搜集资 在内容分析部份研究者选择侧 最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购物节目,然后依据编码 目做归 与分析受限於研究经费有限,无法采用随机抽样做大规模和大 电视购物节目侧 本研究是采用意抽样法,先将电视购的频道和商品 目做区分,然后再选出各频道各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与以侧 ,最终纳入分析的电视购物节目单元 目为42个实际执 过程请 看附 一内容分析编码表中主要的重点分为 大项:销售策 与 服方式,主持人的风格与表现前者再区分为产品特卖形式,价格促销,产品呈现与展示,产品资讯介绍,和产品推荐几个细项;后者则专注於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专业表现的评分编码表请 看附 二焦点团体讨 则是邀请九位曾有电视购物经验的消费者 与这九位消费者的 龄层涵盖30岁至60岁以上者,其 龄分布20-29岁3位,30-39岁1位,40-49岁5位其中男性5位, 性4位他们的居住地区多半为桃园以 的 部县市地区讨 的主题为个人的电视购物消费经验与对电视购物的态 FGD讨 大纲请 看附 三研究结果6内容分析研究者所选取的节目共有42则,其中包括3C 位共五则,健康保养五则,珠宝精品四则,家电五则, 服饰五则,美食三则, 游 则,家具寝具五则,厨具三则,其他 则由於原本的样本 过少,因此将原本的产品 别重新归 成功能性商品和装饰性商品以及其他其中功能性商品包括3C 位,家电,家具寝具,厨具等,属於耐久才或是以实用导向的商品而原属於其他 别的医 商品「好呼吸以色通鼻光 器」和「 极星MT广角超速警示器」也都将重新归 成功能性商品装饰性商品则包括健康美容,珠宝精品, 服饰等品 ,属於可以修饰外表,让外在形象 好的商品,此外,美食,休闲 游等 属於功能性或装饰性的商品,都一并归到其他表1: 电视购物节目品 重新组合:功能性 装饰性功能性商品 3C 位,家电,家具寝具,厨具,其他(警示器和通鼻器),共21则装饰性商品 健康美容,珠宝精品, 服饰,共14则其他 美食,休闲 游,其他,共7则在产品特卖形式层面,大多产品并没有特卖形式(占5%),在具有特卖形式的商品中,以限 商品的特卖形式最多(占3%)表2: 商品特卖方式特卖形式 F %无特卖形式 17 5限时抢购 3 1限 商品 14 3全台首卖 1 4独家商品 7 7Total 42 0电视购物节目中使用的促销形式,大部分的节目都会强调所贩卖的产品价格很 宜(占2%),其次使用的手法是加送赠品(占9%)7表3: 商品促销形式促销形式 F %商品折扣 8 0赠品 18 9强调低价 32 2强调保固 8 0(N=42)电视购物节目中很注重产品的呈现和展示,过半的节目有在节目现场展示产品的功能性(占8%),也会透过纸卡将产品的功能标示出 (占4%)此外,透过影片或是模特儿演出展示使用商品的情境也是频繁使用的手法(占1%)表4: 产品呈现与展示产品呈现与展示 F %现场示范产品功能性 23 8影片中示范产品功能性 14 3纸卡呈现产品功能性 22 4展示产品使用情境 24 1现场用比较式手法展示产品优越性15 7影片中用比较式手法展示产品优越性11 2用比较式纸卡展示产品优越性 12 6模特儿走秀展示商品(非情其境)17 5(N=42)电视购物是一个虚拟的通 ,消费者无法亲自触碰产品,只能透过萤幕和主持人的介绍了解与产品有关的讯息和资讯,因此在电视购物节目中清楚的 明产品的相关资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研究中的 据显示,主持人在节目中详细解 产品使用方式占9%,透过主持人或是影片讲解产品的选材或是产制过程占5%8表5: 产品资讯介绍产品资讯介绍 F %主持人解 产品使用方式 26 9影片中展示产品使用方式 6 3介绍产品的品牌资讯(包含 史与轶事)16 1提出产品的相关证明与得奖 12 6讲解产品的选材与产制过程 25 5强调售后服务 10 8(N=42)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寻求第三者的 证 是常态,在名人推荐,专家证言,消费者 证三种常 的第三者 证方式都只有少 节目有使用,最多的是引用媒体的相关新闻报导(占7%)表 6: 产品推荐方式产品推荐 F %名人推荐(包括代言人) 6 3专家证言 2 8消费者 证 5 9引用媒体新闻报导 15 7播放资讯性广告 8 0(N=42)几乎每个电视购物中的主持人都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引导消费者需求(占9%),或是以自身经验或亲友经验对消费者进 服(9%),大多 的主持人会在节目中凸显商品热卖,要消费者赶快 动(占8%)表7: 主持人风格主持人风格 F %引导消费者产生需求 39 9为消费者争取 益 8 0现身 法或亲友经验 18 9彰显自己的办法 3 1人气炒作(凸显商品热卖)23 8节目中凸显主持人地位 3 1(N=42)9电视购物节目中偶尔会有厂商代表一同出席,但大多 的节目仍由主持人主导(占69%),少部分的厂商代表会抢过主持人的风采,主导节目进 (8%)表8: 主导节目进 者主导节目者 F %主持人主导 29 0厂商主导 2 8双方共同主导 11 2Total 42 0研究者认为电视购物节目对於 同的品 有可能采用 同的销售策 ,因此先用交叉分析 检视功能性商品与装饰性商品,在贩售时所偏重采取的销售策 是否有差 在产品的呈现与展示方面,我们发现 同品 的商品在「现场展示功能」,「影片展示功能」,「使用情境」和「模特儿走秀」的采用上都有显著差 表9: 产品展示方式—功能性 装饰性 其他 商品显著 备注现场示范产品功能性002功能商品(6%), 装饰商品(4%), 其他 (0%)影片中示范产品功能性020功能商品(6%), 装饰商品(3%), 其他 (0%)我们发现功能性商品比较偏重现场展示商品功能,换言之,在有现场呈现功能的商品当中,功能性商品占 9% 用影片展示商品功能方面,功能性商品也占 6%纸卡呈现产品功能性 303展示产品使用情境000功能商品(7%), 装饰商品(4%), 其他 (0%)现场用比较式手法展示产品优越性 097影片中用比较式手法展示产品优越性 202用比较式纸卡展示产品优越性产品呈现与展示592模特儿走秀展示商品002功能商品(4%), 装饰商品(7%), 其他 (9%)10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功能性商品经常会 用「使用情境」作为一种 服策,占 7%,反之装饰性商品 用使用情境的节目只占 3%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功能性商品起藉由多种使用情境的展示,增加消费者对於商品使用的可能性,如摄影机, 位相机等,或是像寝具,家具等属於体验性的商品, 用模特儿穿著睡衣在床上摆出舒服的姿势,创造一种体验的情境,让消费者相信自己买 这种商品也能够拥有相同的体验在产品的呈现与展示当中,装饰性商品较多使用「模特儿走秀」 展示商品,占7%,功能性商品 用模特儿走秀的只占4%可能是装饰性的商品, 如服饰,精品包包等商品,并没有太多使用情境可以展现,因此大多采用「模特儿」方式展示商品表10: 产品资讯介绍方式—功能性 装饰性 其他 商品显著 备注主持人解 产品使用方式 231影片中展示产品解 方式 615介绍产品的品牌资讯 133提出产品的相关证明与得奖 122产品在强调有售后服务的商品当中,功能性商品占 90%,装饰性商品则无有可能装饰性商品较无所谓保固或是维修的必要,而功能性商品,如3C产品或是家电都需要保固等售后服务因此功能性产品比装饰性产品 重视售后服务的 明与强调有趣的是,在提供品牌资讯方面如果只比较功能性和装饰性商品 项,我们发现显著差 ,换言之,我们发现功能性商品大多都没有提供品牌资讯,但是装饰性商品有一半以上会提供品牌资讯在产品推荐方面, 用名人推荐的商品,装饰性商品占 3%,功能性商品只占7%可以推测装饰性商品较无功能上的 基可以展现,因此 需要名人的推荐,以加深可信 讲解产品的选材与产制过程 001功能商品(0%), 装饰商品(0%), 其他 (0%)资讯介绍强调售后服务 012功能商品(0%), 装饰商品(0%),其他 (0%)11表11: 名人推荐商品—功能性 装饰性 其他 商品名人推荐 Total无 有产品 别 功能商品 6%7%0%0%3%3%装饰商品其他商品 4%0%7%0%0%Total 0%注: 卡方值 16, 显著 017

你到百度主页上搜一下,就好了,不用拿到这里来问的,哪里的答案多,另外还要好好学习啊!你给的分也太少了啊!下次注意多点!一下是论文你看一下吧!网络电视的现状和前景当网络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时,一种崭新的电视形态——网络电视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颇受关注。网络在线电视,简单地说就是用计算机通过互连网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新型收看方式。这样收看电视,不像传统收看电视那样,需要电视机、必要的天线或是有线电视线。它需要的仅是一台电脑和一根与互连网相连的线,即可收看到各种电视节目。网络电视广义来说有三类组成:一类是转播式,即在线收看全球各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一类是储存式的,即储存了各电视台的节目甚至是电影,让用户可以点播电视台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一类是自主拨出式,即网站除了有已有的电视节目外还自主制作电视节目,脱离了电视台的拨出限制,可以满足让观众点播的要求,达到真正的“互动”。转播式的网络在线电视是较早出现的,它不要求网站具备电视台的各个部门,它不需要自主制作节目,它只是将本应在电视机中拨出的电视节目换成在电脑中拨出,严格来说,它只是一种在线转播的电视形态。它是限时的,就是说,它只能做到拨出电视台正在拨出的节目,没有办法满足用户点播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一类在线电视成本小,它不需要储存式网络电视需要的大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自主拨出式的电视台的结构,它需要做的仅仅是转播,而很多网民需要的也仅仅是在没有电视机时收看或是收看本地收看不到的电视,所以有很多网站都采用了这样的网络电视形态。储存式的网络电视是比较专业的网络电视网站采用的方式,一般都是规模大的电视台自己建立的网站或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大网站。以凤凰宽带()为例,它几乎将凤凰卫视的所有节目搬到了网上,内容有《凤凰早班车》、《时事直通车》、《时事开讲》、《鲁豫有约》、《名人面对面》、《世纪大讲堂》、《锵锵三人行》、《娱乐串串烧》、《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等。凤凰宽带的节目更新速度快,保留时间长,一般可以找到半年前的节目。所以,即使观众错过了节目的电视播出,也可以在凤凰宽带上从容地下载收看,对于无法接收到凤凰卫视的网络用户这个网站也许最为实用。(注释1)从凤凰宽带可以看出一般这样的网络电视都比较有针对性,不是储存某个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就是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用户。自主拨出式的网络电视在现在来说还是少数的,例如现在有央视网络电视有部分节目是为网络制作的,在这样的网络电视中,网站可以插播广告,使得网站赢利,而且让用户更好地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用户可以有方向的进行收看。但这种模式的成本相对于以上两种较高,它不仅要求网站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和制作电视节目的能力,这决定了网站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必须收费,但与此同时也限制用户的数量。以上三种形式的网络电视大多并没有独立存在,它们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网站中。网络电视的现状分析以上三种形式的网络电视组成了现在网络上的在线电视,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收看。但网络电视是如何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呢?研究这个不仅是分析现状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网络在线电视的基础。首先就是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使得网络成为了与广播、电视等之外的另一个强势媒体,据资料统计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达到9000万,但是每个人获取的信息有70%左右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用户在互联网上仅仅看到文字和图片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视觉需求,他还需要看到活动的画面,听到与画面相配的声音。再次,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在线电视有了发展的基础,宽带网络运营商耗费巨资打造的宽带网络,是建了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要有“车”跑,“车”就是节目内容。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要靠内容来回收它的巨额投资并赚取更多的利润。“内容渴求”成为宽带网络运营商内心的“痛”。网络电视是高速公路上流量最大的“车”,数以亿计的宽带用户正“嗷嗷待哺”。可以说,是宽带用户的巨大需求点燃了宽带网络这把火,也点燃了网络电视这把火。第三,电视在现在的中国,大多数人是在家中进行收看,当其在工作或没有电视机的时候就无法收看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网络电视刚好可以弥补电视机限时限地的不足。第四,传统电视的“我播什么你就看什么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各方面硬件、软件、政策等限制使得几乎所有地方的电视用户不能收看到所有频道的节目,而网络广大的资源共享很容易得解决了这点。在各方面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的刺激下,网络电视孕育而生,它具有传统电视的优点,并且利用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的缺点。新生的网络电视在快速发展时也暴露了很多不足:一是网络带宽的限制,视频的顺利播放需要至少400KB/S的带宽,但是很多窄带用户和宽带网络使用高峰期时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这样会使得网络电视不能正常提供画面服务,使得用户失去收看的兴趣,造成网络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而传统电视在一方面却占尽了优势。二就是网络电视的版权问题,网络的资源共享使得盗版成为网络电视生存的重大威胁,版权保护措施不到位,必将会损害网络电视的信誉与价值。三是在一个网站中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收费,很多传统网民更愿意选择用画面流畅电视机收看。如何收费,收多少成为网络电视发展的一个制约。四是,因为网络电视正式起步很晚,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还没有确立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内容提供商首先要制作适合网络上播出的电视节目,并且做出和传统电视不一样的地方,即在差异中生存,网络运营商要把网络的硬件软件技术跟上,而且两者之间还需达成各种协议。等等的一系列因素,制约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使得网络电视在发展中跌跌拌拌,有的甚至成为了桎梏,严重阻碍了网络电视的发展。网络电视在发展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传统电视,两者同为电视,不同播出形态使得人们在选择时,都会不自觉地将两者进行比较。首先从收费来看,以北京为例,一般用户,传统电视收费为18元/月,而网络电视为30元/月,从这里看网络电视在价格方面就使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了;从效果来看,传统电视以它稳定的画面和声音远远胜过于了网络电视;但从使用是否便捷来看,传统电视都是靠电视机接受,笨重的电视机限制了收看传统电视的空间和时间,而网络电视大多都是依靠电脑,而现在在城市中,电脑及网络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网络电脑,网络电脑在这方面就优于传统电视。最后网络电视有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即网络电视可以随心点播,可以收看已经播放过的节目,网络电视犹如一个仓库,可以储存电视节目,方便用户查找其所需的资料,而电视机仅是一个传输管道,流过但留不下来,这一点优势也是网络电视立足之本。从使用用户来看,网络电视又有它独特的一点,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大消费人群是不再愿意“吃大锅饭”的消费者。传统电视即便实现内容的数字化,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我播你看”的服务模式,提供什么内容,何时提供,都由电视台控制。观众使用电视媒介的自主权仅表现在看还是不看以及对频道的选择上。网络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他们自由选择节目的需要。以中视网络为例,中视网络在收费上有包月与包频道之分,为观众开出了“小灶”。第二种是希望在“饭桌”边上能够有“酒水饮料”的人们。他们希望透过多媒体的方式与世界沟通,一边收看电视节目,一边浏览相关数据,一边与朋友聊天。这种需求代表了未来的媒介消费趋势,在满足这类受众的需求上,网络电视以其互联网平台享有巨大优势。此外,还有一类人希望随时随地“有东西吃”。他们大多是体育发烧友,希望实时观看到最新的体育比赛实况。除了在家中收看传统电视外,他们还希望能够在单位收看到网络电视。(注释2)这些人就是网络电视发展的对象,网络电视只有针对这一些人做电视,做出自己的差异性,才能继续发展下去。网络电视发展前景分析网络电视要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二是尽量改正或减少自己的缺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先说发展自己的优势:一就是要做到“分众服务”,网络电视应确立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按年龄、地域、收入、职业等标准,确立自己的服务对象。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确立在某一细分市场的优势,较好地满足上述用户的特殊的收视需要,使用户觉得物有所值,才会选择网络电视,如此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二是要在互动方面做足工夫,这也是和传统电视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网络的共享,使得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收看电视,甚至选择电视剧情的发展,有一种想法就很好:让用户来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剧情发展方向,似同以前浙江电视台的《人生AB剧》,这样可以让用户投入到电视中来,不再是以前坐在电视机面前接受已安排好的剧情,作一个“受众”,而是身临其景成为其中一员。自主性和未知性是吸引用户的很重要的砝码。或是使用户在观看网络电视的时候,可以同网站或其他网民进行适时交流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创新,网络电视的互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电视的经营也才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三是增大网络电视的内容,因为各种政策的原因,家庭用户在家不是能收到所有电视台,而网络电视却可以做到这点,网络电视可以将国内外的优秀节目引进,满足用户收看更多节目的需要,这一点在文头所说的转播式网络电视中,应用较多。这样,网络电视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的空白,在和其他媒体竞争中更具势力。四是在综合以上几点的同时,再充分发展自己可以让用户进行点播的优势,优化自己的点播模式,使其更人性,更科学,方便用户使用。五是关于网络电视网站的赢利主要来源——广告,同传统电视一样,网络电视在做好扩大用户数量的同时,可以依靠广告来增大利润。网络广告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收费项目。网络广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去年中国网络广告的收入仅10亿元左右。但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的收入会迅速接近甚至超过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因此,网络广告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网络电视的广告有两种形式:其一页面广告;其二是视频广告。通过流媒体技术,可以根据特定的规则,选择特定客户,并可选择是否投放广告、投放广告内容、广告播出次数、广告播出时段等,做到“有的放矢”。广告播出后,还能够统计出广告收看对象的信息,例如:收看的时间、收看的时长等,为广告商提供准确、详尽的广告收看数据,传播效果好,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网络电视有了厚实的经济基础,自然可以更好的发展,六是应重视技术投入及技术革新,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电视在传播技术上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新的技术迅速涌现,旧的技术不断被淘汰,微软公司、REAL公司、苹果公司等国际IT巨头都在纷纷推出自己新的网络视频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对网络电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电视的经营者如果想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重视新技术的投入及技术更新。采用最新的技术,可以在现有的设备及网络中传输更多的、更加清晰的内容,可以同用户更好地互动。例如,微软公司最近推出了 “智能流”技术,视频服务器可以自动探测用户的带宽,根据带宽大小来向用户提供最佳的视频播放效果。七,网络电视大多以电脑为依托,电脑比电视机的功能强大的多,网络电视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和数据处理功能来发展自己,比如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网络电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开办网上大学,开展远程教育,通过实时播出、在线交流等实现互动教学,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网络电视的发展也离不开手机短信业务。网络电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向受众提供最新的节目信息,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短信参与节目的制作、播放与探讨,突出了网络电视的互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电视的收入。而这些都是传统电视做不到或是做不好的。发展网络电视的优点,使其在各种媒体竞争站稳脚跟,而后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夺取市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仅靠自己的优势是不够的,自身的不足是发展的障碍,不足使网络电视继续健康顺利发展是很困难的,我们应该面对缺点,解决造成缺点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展这一新兴媒体。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努力提供带宽和数据压缩技术,现在的网络电视还远未达到有线电视的水平和质量,用ADSL在线收看,在较小的窗口中可能达到比较高的质量,但全屏收看的效果只有VCD的水平。这有赖于宽带与视频压缩缓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据新浪网调查,大多数网民不选择网络电视的主要原因就是下载速度太慢和播放质量不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网络电视这个木桶的“短板”,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打消很多用户的疑虑,使他们选择网络电视。二是内容,内容是网络电视的优势又是它的劣势,整体来说网络电视是比传统电视的内容丰富,但是对于一个网站来说,容量毕竟有限,而一个用户一般不会选多个网络电视提供商,所以一个单独经营的网站应该针对自己的客户尽量拿出满足要求的节目来。三是版权问题,网络上版权永远让商家头疼的问题版权保护措施不到位,互联网用户“免费消费”的传统惯性,会使网络电视的版权很难得到保护,网站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盗版行为,制止那些靠盗版节目内容而谋取宽带内容运营暴利的投机行为,从而健全宽带业务市场的发展环境和“游戏”规则,保护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合法权益。四是收费问题,鉴于现在网络电视的收费远要高于传统电视,必定阻挡了大量的用户,但是由于网络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更为不成熟,才刚刚起步,现阶段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降低成本的话,势必会使各项硬件和软件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应该在发展各项技术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的用户,将网络电视建立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成熟的赢利模式。现在网络电视在中国刚刚起步,它融传统电视和网络为一身,就要求它不仅具有传统电视的特点,还要拥有自己互连网的特性,我们不能仅仅用发展传统电视的方法来发展它,还要注意区别它和传统电视的不同点。它的健康发展要依靠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用户、政府这四者之间的协调。内容提供商要提供好的吸引人的节目。网络运营商要提供高品质的宽带接入和服务。用户要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政府要健全市场运营机制。只有四者起齐动,协调平衡地发展,才能促使网络电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电视原理与技术论文

试论电视美术效果的整体呈现 【摘 要】 分析视觉原理与特征,论述电视美术整体呈现效果与场景、灯光等要素的关系,强调只有各视觉要素的表达相辅 相成、和谐一致,才能确保电视美术的整体构思和呈现效果。   【关键词】 电视美术;视觉效果;视知觉;视觉意象   文章编号: 3969/1674-012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visual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 discourse the realationship of visual effect of TV Art, scence and The author emphasized with the harmony of visual elements, TV stage designer could ensure the holistic design and effect of TV   【Key Words】TV Art; visual effect; visual principle; visual perception; optical image   1 概述   目前,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使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正在转变为通常意义上的传统媒体。未来的媒体格局,或许将以群雄并存、多元发展为其特点。   决定一种媒体能否生存的主要因素,要看它是否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长处;对于电视而言,还取决于它所提供的节目内容种类的多少及节目质量的优劣。   电视节目从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创作类(表现性的)节目,如:综艺、竞赛、娱乐、访谈类等;另一类为非创作类(再现性的)节目,如:新闻、科教、体育、纪实类等。本文把范围框定在创作类节目,它们大多数是在演播室(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内完成制作的,以物质形式作为被摄对象,其形态不是人物,就是景物。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这些造型因素,分归于场景、灯光、道具、效果、服装、化妆六大部分,统称为电视美术。   节目的质量大致可分为内容质量和技术质量两方面,而技术质量又可分为视频质量和音频质量。视频质量一般是指图像或画面的质量。图像质量主要由四大因素决定:一,编导的把控;二,摄像师的拍摄;三,空间环境的布置;四,传输接收和显示。这里所言的空间环境,实际上就是被摄对象。   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和实践范围,仅就创作类节目中,那些将艺术作为追求方向、将艺术性作为重要组成因素的节目,其美术设计应如何注重整体效果,进而提高图像质量,做初步的论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论述的电视美术的范围,主要限于演播室内以实物体现的、在实际空间中存在的各个组成部分,对虚拟的及后期的因素暂不讨论。为简明起见,编导对镜头的切换、剪辑,摄像师拍摄中的推拉摇移的运用等其他因素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2 当前电视美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电视美术的发展及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长期以来,在大部分节目的美术设计中,场景、灯光、道具、特效、服装、化妆这些组成部门,从设计过程上看,有些是各自为政的,相互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协作。从最终画面效果上看,场景、灯光的形式不统一,服装、化妆风格不一致,道具、特效意象不契合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而造成了视觉形象繁复堆砌、视觉语汇杂乱无序等问题。不论是创作过程还是最终的画面效果都可以说明,在电视美术工作中,即使不能说是缺失,至少也是缺乏总体统领意识和整体把握的环节。然而,这一意识,这个环节,正是创作上最为重要的。电视美术若要取得质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在设计观念和工作程序上明确强化总体的统领和整体的把握。   3 视觉原理与特征   电视美术的创作,不是从它的各个组成部门分别完成设计之后再去合成的,而是在首先明确整体视觉意象或总体构思的情况下,再由各个组成部门去分别设计体现的。这是电视美术的属性之使然,是视觉感知的规律之使然,也是视觉艺术创作的准则之使然。   在心理学中,视知觉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在电视媒介的传播中,与语言及音乐的感知方式不同,视觉形象的感知具有“纵观统览”、“一目了然”的优势。也就是说,视知觉对时间的依赖性不是很强。视觉感知的长处,突出表现为它总是能够当场判断事物和做出反映,因此,我们常说视觉感知的组织水平和探索能力具有直接性和瞬间性,而这种属性正是表现在观看时的综合把握和总括的印象之上。换言之,视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画面的感知,理所当然也具有上述的这种整体性。就画面上的形象而言,场景、灯光、道具、特效、服装、化妆等在录制空间中构成的是一个整体的画面,人们看到的,真正起作用的既不是场景、灯光、道具,也不是特效或服装,而是作为它们的整体——电视美术。   电视美术所呈现的风格面貌及形式意态,不是简单的场景加灯光加道具加特效的结果,而是全新的,是它们融合之后的效果。场景、灯光、道具、效果、服装、化妆等作为电视画面的组成部分是无法单独、直接地发挥其作用的。这就意味着,单个部分在单独观看时是好的,当其与别的部分相遇并融入整体之后,就未必仍然是好的。单个部分的意态和面貌,一旦进入到画面之中,是要“变味”的,会“变象”的。视知觉的“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决定了设计创作必须首先明确整体的形式和风格面貌,从整体形式和风格面貌出发,去明确出各个部分在进入整体之前的风格面貌,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和取向。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视觉感知的整体性,完全不同于摄像机的机械地全盘接受,进而在屏幕上客观地再现。而是如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所说:“在观看一个物体时,我们总是主动地去探查它。视觉就像一种无形的‘手指’,运用这样一种无形的手指,我们在周围空间中运动着,我们走出好远,来到能发现各种事物的地方,我们能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现代视觉理论,将视觉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了思维的层面,认为“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这种本领不是指人们在观看外物时高级的理性作用参与到了低级的感觉之中,而是说视知觉本身并非是低级的,具备了思维的功能,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所谓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视觉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组织性,在观看中,视觉思维是通过选择和组织去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理解并获得意义的。 在人们的观念中,景物总是作为传达内容精神重要的视觉语汇而存在的,它与人物所传达的信息之间必定是相互关联的。在电视画面上,景物也是如此,作为人物活动的存在条件和环境,不仅是审美的、功能的,同时还是充满意义的。倘若场景、灯光、道具、特效等景物在表达之时,整体的意象不一致,寓意不统一,就无法构成清晰的视觉语汇,导致矛盾和相互抵触,所呈现的意象就会由于无序而模糊,以致无法理解,因而成为不具意义和没有价值的视觉信息,从而被视知觉的选择机能忽略或过滤出去。   如果要清晰明确地表述出景物的意义,那么就要从确定综合的整体意象出发,而不是从局部着手再去综合,必须使画面上那些被看之物——空间环境——它们的表达,遵照视知觉自身的组织原理和选择机制,这样才能使所要表达的意义被观众真正有效地接受和理解。   4 整体表达   统一和谐是艺术创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在电视之中,当艺术价值成为某类或某个电视节目的追求时,它的美术设计就理应遵循统一与和谐的法则。   以电视美术目前的情况来说,应向舞台美术学习,要在设计上强化统一和整体表达的观念,健全规范的创作秩序和协作机制。当然,电视美术也有众多的优秀作品,如2005年的《奥林匹克颂》电视文艺晚会(见图1),其美术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风格、样式上达到高度统一的作品。节目录制地点在太庙,并以其为背景,整个场景延续了大殿中轴对称的形式,平台的造型采用了圆形及弧形,与奥运五环的形象相呼应。设计的意象十分明确:利用大殿与五环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形象符号,去传达我们伟大文明古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遇生辉这个主题。灯光在设计中成为贯穿全局的重要因素,将整个空间由前向后、从低至高,作一明一暗的交替隔划,以此组织起空间层次上的秩序感。灯光还确立了红、白两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布景表面的材料,平台立面的光晕,五环的处理,道具中钢琴及传声器的安排,合唱队及演员服装的选择,都围绕着这个色彩基调展开。在此设计中,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造型上的和谐,视觉语汇的一致,正是各种手段致力于一个清晰明确意象的结果。布景、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在相似性的方式下,共同完成整个录制空间中形象的塑造、色彩的表现以及光影的变化,获得整体画面上远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表现力。   又如,《2002年度中国体育奖颁奖盛典》(见图2)的美术设计,在场景与灯光、道具与特效的协作上做得也不错,基本上实现了“荣誉殿堂、辉煌时刻”的整体构思。这个设计在造型形式上简洁明了,体现了殿堂辉煌灿烂、庄重有度的意味。与《奥林匹克颂》不同,这个设计是以对比的方式实现所需的效果。其场景以层层递进的大平台托举出垂直的立面以及向上的直线,弧形柔和的台阶使景片的硬折面更为突出,大面积的蓝色衬托出中央的辉煌金色。设计中,场景只是构建起造型的框架,正是在灯光的作用下使灰色获得了金属般的光泽,使立面景的曲折变化获得了充实的力度感。在此,光色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灯的效用也是以布景、道具和烟雾效果为支撑和媒介的。比如:景物的灰色为光与色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倘若景物本身具有明确的色相,那么色光可选择的范围及其变化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大道具(即奖杯的造型)从台面升起时,光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光束的表现力也因这个“目标”的存在,而成为“有的之矢”,其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弥散在空中的烟雾对于光的作用亦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它作为介质,光束、光色将不复存在。烟雾对于整个空间氛围的烘托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在图2中,单就灯光的效果来看,并没有多少辉煌灿烂之感,从面积上说,冷调的蓝色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央的金色只是窄窄的一条;然而,当金色与递进的台阶、上升的线条、满天的星辰以及雕像等因素共同作用之后,就在画面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时刻。这个设计作品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它是否真实地再现了某个宏大气派的殿堂或某个金碧辉煌的大厅,而在于它以统一的整体画面,创造出节目所要表达的“荣誉殿堂”的意象和精神。   电视美术既非只是场景,也非只是灯光,也不仅仅是服装与化妆;线条和形状是它的框架,形象和色彩是它的语言,肌理和效果是它的表情,区域和路径是它的实质,形式和风格是它的精髓,它是一个各要素互为作用、互为依托的有机的整体。   5 风格与个性   在设计工作中,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每个人的理解力及表达方式总是与他人有所差异。同样,电视美术的设计师们,即便是在对某一意图理解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在各自运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时,亦会因为个性、能力及习惯的不同,而在作品风格、面貌上看起来相去甚远。基于这一事实,电视美术的创作亦需要在一个明确的风格、形式之下,以一种统一的视觉语汇去完成视觉意义的表达。   美术与美术设计,在创作上存在最为基本的区别:前者是以个人的、独立的方式来完成作品,后者总是要依靠集体的合作方能完成。因而,就后者而言,个人价值的真正体现取决于它能否与整体相一致。在电视美术中,设计师个性的表现要认同创作集体确认的整体意象之所在,要服从整体画面的风格、特征的取向。再则,美术设计都是为了某个节目或某项任务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设计总是有前提的,它具有从属性,总要遵从其主体的宗旨和精神,总是要与内容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相协调统一。从这个层面来说,美术设计的创作,其表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自我,不是设计师的个性,而是其主体(节目)的精神。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单凭自律显然并不可靠,应当像交响乐团那样统一于指挥的统领,在一个明确的意象之下去发挥乐手的个性和所长。在电视美术的创作上也应当确立自己的“指挥”——整体设计,从而确保其各个部分在屏幕画面上达到视觉意义上的“和声效果”。   6 多元化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电视美术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从体现手段上看,电视美术已演化成数字(虚拟)与实体(物质)两大类型。大面积显示屏(以LED为主流)的运用和发展,视频图像及投影技术的提高,使电视美术在录制空间中的表现手段得到新的拓展,并已形成新的组成部分。另外,当今电视美术的发展还呈现出虚实方式并举、多种手段互为渗透的趋势。这些新方式、新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信息及视觉样式。然而,在不少节目中,屏幕上的画面效果告诉我们,在这些新部分加入新手段拓展的同时,让原本就缺乏整体协调的问题更为突显、更为复杂。   不论是视知觉的整体性,视觉艺术和创作设计上的统一法则,个性和主观因素所引起的认识和表达的差异,还是电视美术体现手段的拓展、方式的变化,以及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求明确、强化电视美术设计的整体构思和总体统领。要将各个部分的表达,建立在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将那些视觉因素统一在和谐一致的前提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视美术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语汇的清晰性,促使电视美术实现实质性的进步,进而提升电视画面和图像意义上的整体质量,乃至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和品质。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这也可以写成论文啊,写个说明就可以了。有电路图就可以分析,我经常分析这种电路。其实电视机的电路基本一样。

  • 索引序列
  • 电视技术论文
  • 电视显示技术论文
  • 广播电视技术论文
  • 有线电视技术论文
  • 电视原理与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