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信息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信息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鬼才懂!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探讨2005年5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对加快物流企业的发展,规范物流市场竞争秩序,引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标准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该定义指出了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中小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基本上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不普遍。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甚至有些企业仍采用纯手工操作。新标准的出台,为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也为中小企业从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注入了一剂催化剂。一、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据调查,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中小物流企业之所以没有进行信息化有如下原因:1、传统观念及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由于人员素质及资源有限,习惯于用传统的思想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作业模式也习惯于手工作业,害怕甚至抵触企业信息化。2、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软件有限。这里的适合其一是指价格适合,其二是指物流软件适合。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物流软件,大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软件发展而来,价格较高,而且存在不大适用中小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的现象。3、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物流平台发展缓慢。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中小企业,企业资金、规模和经营能力有限,自己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故迫切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解决方案1、ASP方式。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指那些通过Internet或VPN(虚拟专用网络),将运行在自己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出租给商业用户并收取租金的公司。ASP以互联网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各种应用功能服务,如市场信息、销售管理、帐务处理、电子付款、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电子邮件等;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服务,如企业配套系统的配置、应用系统的管理、应用软件的维护、专业技术的咨询等。企业不需要昂贵的、用以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设备。在企业需要这些服务时,只要有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接入到ASP服务网站,通过身份确认后即可使用各种软件及享受各种服务。ASP计费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按应用软件计费,也可以按使用的连接数和数据流量,或数据存储量计费,还可以按月租的方式计费。采用ASP方式,可以大大减轻中小物流企业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购买、开发或维护的成本,绝大部分技术性的工作由ASP服务提供商来承担。同时,ASP系统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性,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定制,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2、协同方式。中小物流企业规模、财力有限,独立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耗资巨大,因此,中小物流企业急需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维护。目前,国内这种平台规划、研究和建设还刚刚起步,进展较慢。 3、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在中小物流企业中,大多数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有些从事运输的只有几台车,规模非常小,难以独立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又缺少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条件,此时,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提供的信息平台,进行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如传化物流基地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运转中心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是杭州湾、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公共物流运营基地。到目前为止,传化物流引进了大约400家小型物流企业。传化物流基地的信息系统由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业务运作,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传输管理,直接促进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运营成本的降低。4、校企联合方式。对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个性化需求比较多,标准化流程比较少,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开发商付出很大的代价进行系统开发与实施。而多数开发商又认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且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业务流程改造和优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优化整合资源等还不多见。根据国外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企业物流信息化一般物流信息系统在低端市场上不具备开发价值。从商业化运作而言,中小物流企业在目前还无法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开展信息化。因此,这种状况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提供了基本条件。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业务比较简单,信息系统的开发相对也比较简单,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有开发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廉价、可靠性比较高地开发出中小物流企业所需要的物流软件。这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开发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个性化需求,实现中小物流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三、结语以上介绍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四种解决方案,这四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如ASP方式存在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个性化要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偏重于物流信息技术而不能提出整个物流方案的问题等,这些因素阻碍了ASP的广泛应用。协同方式由于需要各个中小物流企业协作才能完成,故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任务分担,完成系统后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使这种方式面临破裂。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方式可以有效克服ASP方式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中小物流企业借助于物流基地这个平台进行企业的运营,主要缺点是对物流基地的依赖太深,没有自己的品牌。校企联合的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但由于许多学校缺乏实际开发经验的专业的系统开发人员,故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小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运用打分法或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合理选择。不客气。。。。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

鬼才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张鹤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教育进入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经过二十几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截至到目前为止,教育依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反应最落后的领域之一。乔布斯生前曾说过: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追问原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来实施,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与水平,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何种教学能力,应当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需要,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能力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最为显著改变的是网上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实现购物网页个性化,千人千面,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教育也成为互联网改变的行业。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 年)》,明确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也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和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和时间表。2017 年我国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其核心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有效途径,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个学校进行了积极推进,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一、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教学能力的概念,因考虑与观察的角度不同,阐述有所不同。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角度上看,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上分析,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综合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基于以上学者的论述,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内涵上分析,教学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掌握扎实的教学知识才能去进一步发展教学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必须先知“道”,授业必须先业“精”,解惑必须先无“惑”。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的表现形式。但仅仅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水平就高,教学技能的应用必须是恰到好处,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能力的实践条件。教学能力离开了教学活动,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评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能力的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构建与信息社会人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发展的新体系势在必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简单应用能力,而是面向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广泛获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的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能利用信息技术评价教学的能力等等。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建设工作,特别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着重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发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特色不足一些高校教师把教学仅仅当任务来完成,不愿参与教研活动及其他学术活动,缺失与外界的互动、交流、沟通和对话,缺失教学行为诊断、反思和纠错的能力……教学因此单调无聊,毫无特色而言,仅仅是传授了知识,但教学效果欠佳。也有部分教师一直在努力模仿他人教学模式和方法,授课过程如同生产线,按部就班,无纰漏但也无个人风格。也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部分高校,职称晋升中因为科研加分所占比重高于教学加分,致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科研项目上,教学方面明显投入时间和精力偏少,教学能力不充分发挥,原本具备的教学特色也显现不出来。 掌控课堂能力较差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是设计出来的,如同建造一幢楼房,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都要对讲授的课程进行规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而设计好的教学具体到执行,产生的效果要依赖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些教师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学时不够,所教的学生不好管理,学生发言不积极主动等等,归根结底是掌控课堂的能力不足。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的能力欠缺个别教师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尤其是一些年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使教学活动出现时间耽搁,影响教学效果。也有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内容无扩展,单纯进行课件播放讲解。创新教学的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展示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潜力是巨大的,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时间,地点及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不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教师仍缺乏对教学的反思。特别是新手教师,课后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没有真正的课后反思,缺乏反思意识。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对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分析,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实现自我完善。三、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带来的日益技术化的工作环境,而面对教师发展中的这些需求,高校要依托专门设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有效支持。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制度包括学生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度、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等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目前高校管理教师发展事务权力的机构,一般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发展教学学术为总体目标,制定各项教师发展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开展教学研究,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高校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学课题,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高校应紧跟教学发展趋势,转换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本科教学工程”的五个建设内容之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转为“内涵式发展”建设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直接和最具效能地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高校长足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培训。(1)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高校教师根据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四个层次:新手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对高校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也要按此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新手教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试讲进行随堂听课,并作必要的指导,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承担一些基础课程。普通教师要教授他们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树立教育信心,成功掌控课堂,把握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特色,站稳讲台,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成果。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促进他们主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材再造,建设网络资源课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专家型教师要提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平台,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传承教学技能。通过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使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逐步达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2)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较为复杂,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提升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来授课,应对个性化的学生;不断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数据,不断寻找问题,改善教学;观摩学习国内外名校名师的在线教学视频,创新教学实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积极利用教育技术人员优势,为本校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例如,推出混合式教学改革,搭建课程中心,制作一批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为目标的校级网络课程;对相关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并上传至平台,定时更新,供教师教学使用。构建交流平台,实行教师之间互动和师生之间互动,围绕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利用大数据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等一系列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高校教师通过教学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出崭新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传统教学中主要基于提问、测验、考试等评价方式,这些方式无法支持学习方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等多多维度的评价要求。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水平等多种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科学评价。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之外,高校要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力及资源优势,共同促进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提高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16-[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4]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现代远程教学研究,2017(1):59-[5]姚尚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对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0,(3):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中华人民共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7—201,333—338  [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56—276,367—374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24—350,459—474  [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420—434  [5]Gary M《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中译本和国财政部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3  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2  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8  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1  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8  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1  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1  会计电算化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 作者:张斌  《会计电算化教程》 作者:陈杰|  《管家婆会计电算化简明教程》 作者:陈思璐编著|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上册)》作者:潘锡品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下册)》作者:李立志|页数: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文军等编著|  《会计电算化精选工具软件详解实务2000》作者:刑实鉴编著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作者:彭家生|  1] 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 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4] 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5] 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6] 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7] 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8] 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9] 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10] 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教育信息化的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书有《电化教育学》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章伟民、《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桥》高利明、《教育技术学》 尹俊华、《教育技术》 顾明远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将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鬼才懂!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t present,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campus network, to early 2003, almost all colleges have set up their own campus network, and carry out a variety of its services and Campus Network build a rich learning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But as the number of user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nd the pattern of operations,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and the ever threa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network, as 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mpus network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campus network established the goal of building, campus network technology programme desig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the five key " The safe management of the campus net and the maintenance summary:The campus network is the infrastructure of importance of school, taking the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managing and outward communicate many roles of The safe condition of the campus net affects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school Set up in the network of initial stage, the safe problem may still be not outstanding, but along with applied thorough, various data of the campus net would nasty play increment, the safe problem beginning of various each kind perplexs The Internet flies to develop soon, to the campus network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fe and studies have already produc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he network have already not have no place in our life But at enjoy the convenience that high technology bring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be awake of know, the safe problem of network also become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increasingly and seriously huge ba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ampus network safety hazes already arrived and must unify the management and resolve thoroughly, only good resolve the safe problem of network,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then can be healthy, high speed of We should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usage fire wall and encrypt several measures, such as technique and the anti-virus completely, work in coordin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looking for the balance point of insure the network safety and the network efficiency from it, the safety of the comprehensive exaltation campus network, thus build up rise a set of real in keeping with safe system of the calculator network of the Keyword:The fire wall, IDS, loophole scan, VLAN( VPN), interview row form, area "校园网的规划与构建目前,我国校园网事业飞速发展,至2003年初,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在其上开展了多种服务和应用。校园网的建设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教育效率。但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加和业务样式的增多,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校园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确立建设校园网的目标,校园网的技术方案设计,信息资源建设,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五个关键问题。校园网络作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担当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许多角色。校园网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在网络建成的初期,安全问题可能还不突出,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校园网上的各种数据会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开始困扰我们。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校园网络中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也越来越成为网络应用的巨大阻碍,校园网络安全已经到了必须要统一管理和彻底解决的地步,只有很好的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络的应用才能健康、高速的发展。我们应当全面考虑综合运用防火墙、加密技术、防毒软件等多项措施,互相配合,加强管理,从中寻找确保网络安全与网络效率的平衡点,综合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从而建立起一套真正适合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

(1)独着  [1]Mackendric,PThe Greek Stones Speak:The Story of Archaeology in Greek L New York:SMartin's Press,  此种格式中,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面加点号。论着标题必须完整无缺,后面也加点号。接下来是出版地点、出版商和出版日期。  (2)合着(两到三名作者)  [2]Meltzer,Milton and Walter HA Thoreau PNewYork:Crowell,  此种格式中,只把第一作者的名与姓颠倒,其余作者姓名保持不变。  (3)合着(三名以上作者)  [3]Scott,FS,et English Grammar:A Linguistic Study of Its Classes and SLondon:Heinemann,  (4)合着  (a)以单位名称开始  [4]United States Capitol SWe,the People:The 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b)以标题开始  [5]We,the People:The 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By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S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5)着作(一卷以上)  [6]Graves,RThe Greek M2 Baltimore,M:Penguin,  如果你引用的资料分别来自着作的两卷,则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只来自其中一卷,则把卷数列在该书目的末尾。如:  [7]Graves,RThe Greek MBaltimore,M:Penguin,V  (6)编着  [8]Dreiser,TSister CEKenneth SLNewYork:Rinehart,  如果引用的资料来自编着中的某一作者,则把该作者的姓名放在开头。如:  [9]Lynn,Kenneth S,Sister CBy Theodore DNew York:Rinehart,  (7)引用同一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内容  [10]Thomas,L “The Long H” In the Lives of a Cell:Notes of a Biology WNew York:Viking,1974,47-  (8)引用多名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内容  [11] Dimock,George E,J “The Name of O” In Essays on the Odyssey:Selected Modern C E Charles H,T Blooming: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63,54-  (9)再版  [12]Orstein,Robert EThe Psychology of CNew York:Harcourt,  (10)系列出版物  [13]Downer,Alan SRecent American 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amphlets on American W  (11)译着  [14]Freud,S (1950)。Totem and TTHames SNew York:N  如果译者的内容在论文中被引用,译者的姓名则要放在目录条的开始:  [15]Strachey,J, (1950)。Totem and TBy Sigmund FNew York:N  (12)援引百科全书中的某篇文章  [16]Spilhaus,A&Jane JS(1974)。 Pollution C Encyclopedia Britannica:M  如果文章作者姓名不详细,就可以把文章名放在前面。  [17]P(1963)。The Columbia E  (13)编页码的报刊或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18]Delbruck ,M(1978)Mind from Matter?The American Scholar,47 339-  (14)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19]Strout,RL (1978,N10)。Another B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C   (15)编着中的文章或章节  [20]Burghardt,GM (1984)。On the Origin of Pln PKSmith(E),Play in Animals and Humans (5-42)。Oxford:Basil B  即使当文章作者和编着者是同一个人时,作者名和编者名都要列在其相应的位置,例如:  [21]Olney,J (1980)。Autobiography and the Cultural Moment:A Thematic,Historical,and Bibliographical I In JOlney (E),Autobiography: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 (3-27)。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  (16)网络上的文章  [22]Taylor,C (1992,August 10)。Reflections on Windows Word P Buffer:The Newsjournal of Compu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 [on-line]Available Internet:… N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专业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参考书目”中应该包括英语和汉语两种资料。先列英文参考书目,后列中文参考书目,最后是网络参考书目。英文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序,中文按作者姓名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序。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  [3] Heider, ER& DCO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  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271-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 50-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  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  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概论>> 教科文组织出版社(1775年版)约翰怀特 <<再论教育目的>>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RSPerters Education as Initiation (1964年版,出版社忘了)MTStinnett Professional Problem The Macillan Company(1988年版)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出处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鬼才懂!

如果要引用的话,可以通过知网查找

杨顺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 索引序列
  • 信息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
  • 教育信息化的参考文献
  •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 教育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出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