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里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里

发布时间: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里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本人推荐你看些视频隆重推荐---- 大国崛起 世界遗产在中国 复兴之路《中国记忆》 | 纪录片《中华文明》 | 纪录片《中国史话》这样的记录片你容易看懂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抗日战争习惯上指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止。事实上,中国战场的最后停战时间是1945年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为止。共分为三个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从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略防御阶段结束。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扩展资料: 抗战时期,中国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族意识的不断加强,还体现在国内各民族、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挽救民族救亡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各民族人民都参与到抗日洪流中,除汉族外,有40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东北抗联队伍中有朝鲜、满、蒙古等族的战士,回民支队是冀中著名的抗日队伍。 旅居海外侨胞,从人力、物力上支持祖国抗战,东南亚华侨除参加侨居地的抗日战争外,还通过募捐、回国参战等方式,支持抗战。 陈嘉庚、司徒美堂、李清泉等著名侨领带头捐款,仅1937年-1942年,海外华侨捐款就达到7亿元,侨汇55亿元,11亿救国公债。有4万多侨胞回国参战和参加战时服务工作。 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抗战长城,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国家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是要缅怀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弘扬民族团结、维护和平正义的抗战精神,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而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儿

本人推荐你看些视频隆重推荐---- 大国崛起 世界遗产在中国 复兴之路《中国记忆》 | 纪录片《中华文明》 | 纪录片《中国史话》这样的记录片你容易看懂

排列顺序为:学科类别、级别、刊名、出版地、主办单位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北大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历史系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北京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考古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清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史研究北师大史学所北师大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图书馆社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农史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科技史料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党史研究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百年潮北京中共党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发行杂志社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档案学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档案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东南文化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敦煌研究甘肃敦煌敦煌研究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学报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与文物西安·该刊编辑部陕西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地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民国档案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明史研究合肥·黄山书社中国明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农业考古江西中国农业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月刊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集刊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吉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苏联历史问题西安陕西师大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文物编辑委员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西北史地兰州·该刊编辑部兰州大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档案北京国家档案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北京·文物出版社中国历史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排列顺序为:学科类别、级别、刊名、出版地、主办单位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北大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历史系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北京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考古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清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史研究北师大史学所北师大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图书馆社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农史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科技史料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党史研究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百年潮北京中共党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发行杂志社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档案学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档案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东南文化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敦煌研究甘肃敦煌敦煌研究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学报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与文物西安·该刊编辑部陕西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地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民国档案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明史研究合肥·黄山书社中国明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农业考古江西中国农业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月刊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集刊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吉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苏联历史问题西安陕西师大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文物编辑委员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西北史地兰州·该刊编辑部兰州大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档案北京国家档案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北京·文物出版社中国历史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部长

陆老前辈,是我们河南信阳息县小茴店人

史向生(1912年-2002),祖籍河南省濮阳甘露集,生于河南省济源县,曾用名史铸九。幼年入村塾,近10年。1931年考入济源县初级师范。1932年秋因原大寨“暴动”,学校被勒令停办。1933年春考入开封国学专修馆,1935年毕业。“一二九”前后,即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5月,史向生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中共济源县委组织部长兼杜八联区委书记,后任县委书记。济源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建立后任副团长,参加开创建立杜八联根据地,发动和组织第一批抗日武装上阳城山参加八路军。杜八联成为这一带黄河的“河防保垒”。1938年10月,任沁(阳)济(源)温(县)孟(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39年后任中共山西沁水县委书记、晋 城县委书记和晋(城)沁(水)阳(城)三县工委会书记。1940年5月,史向生调任中共太行区太南地委副书记,后又兼组织部长。1941年调任太行区五地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2、1943年两次参加林县南部开辟新区工作,并任豫北工委会委员兼中共林县县委书记。1944年9月,史向生随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渡过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恢复建立豫西地方党组织和进行政权建设,吸收培养地方干部,建立与发展地方抗日武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史向生随军南下到中原军区,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干部教导团政委。1946年4月奉中原局命令同其他同志一起带领一千多名伤病员、家属,艰苦地通过蒋管区到达华北解放区。后任中共太岳区四地委常委,并到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1947年9月任中共伏牛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8年秋,任中共豫西区党委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史向生任省委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52年又先后调任中共陕州地委、洛阳地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农村工作部部长、省人民政府农委主任。1954年9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兼农委主任。1962年8月,调入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64年秋到陕西省西乡县李家沟大队参加“四清”工作,任工作组组长。1965年8月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在“文化在革命”中,受到错误批斗。1970年调农林部工作,参与国务院《农村工作六十条》的修改工作。1978年史向生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委第一副书记、第二副院长。1979年8月调水利部任副部长、党组成员。1983年离休。

1906年10月25日,许涤新出生于揭阳县的棉湖镇(今属揭西县)的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20年在故乡兴道小学毕业。1921~1924年就读于揭阳榕江中学,在校时参加新学生社,开始受革命思想影响。毕业后在汕头市普宁旅汕小学任教。1925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6月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文科预科班,并参与校内社会科学研究会的组织领导工作。1927年,许涤新被中山大学开除,7月考上厦门大学,因无钱交学费,回故乡自学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对政治经济学开始产生浓厚兴趣。1928~1932年,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上海劳动大学,研究《资本论》。1931年冬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任研究部副部长、宣传部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后,主编《社会现象》周刊。同年夏,担任中国文化总同盟秘书,后参加“文总”机关刊物《正路》的编辑工作。7月转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于1933年毕业。5月,经杜国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社联”常委、党团书记,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常在《东方杂志》、《新中华》等刊物发表有关经济和国际问题的文章。1935年2月19日晚,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第3次大破坏,许涤新被国民政府逮捕,关进苏州陆军监狱。直至1937年国共合作了《战时中国经济轮廓》、《中国经济的道路》、《现代中国经济教程》等著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组织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开展中共在经济界的统战工作。1946年5月,随中共代表团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工委财经委书记。同年秋,中共代表团撤离时,他被派往香港,任中共香港工委财经委书记,香港版《群众》周刊编委,创办香港《经济导报》,并组织了香港工商俱乐部,宣传中共的经济政策。撰写出版了《官僚资本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二卷。还创办了新侨公司、新联公司,以帮助解决驻港经费问题。1948年秋,兼任中共香港工委统战委员会书记,并以方潮声为名,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经济生活》主编。1949年4月许涤新从香港到北平。5月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进入上海参加接管工作,历任上海市军管会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工商处长(9月改市工商局,任局长),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0月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并教授政治经济学课程以培养财经干部,投入打击投机和平稳市场物价的斗争。1950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1951年10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52年底调北京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工商局长兼中共党组书记。1955年12月许涤新被中国科学院聘任为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3月应对外文委邀请,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瑞士、苏联等国。1962年出版了《中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分析(1949~1957)》一书。1966~1976年间复读完了《资本论》,写下了45万字的笔记,又编写出《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一书(1979年出版)。1977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副院长。1979年2月,许涤新撰写批判文章《论穷过渡》。1979年编著《百年心声》一书。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为汕头大学首任校长(1986年改任名誉校长),并担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相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1983年4月被聘任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和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还先后出版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变革》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86年8月~1987年,许涤新撰写了回忆录《风狂霜峭录》,并为上海党史资料写丁《马思南路的日日夜夜》一文。中共“八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和全国人大第一、三、五、六届代表,全国人大第五、六届常委会委员,曾列席参加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党的十三大开幕大会。1988年2月8日在北京医院病逝。

  • 索引序列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里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在哪儿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
  •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部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