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

你可以看看这个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支气管哮喘论文

方芳, 刘扬, 吕喆, 杨筱茜, 赵红光, 龚守良, 王志成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睾丸中细胞色素 c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7 (2):191-2 于雷, 刘永哲, 孙世龙, 方芳, 巩宏伟, 陈强, 鞠桂芝 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c-my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1): 81- 于雷, 孙世龙, 方芳, 刘永哲, 巩宏伟, 石磊, 鞠桂芝 Kras基因与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0, 28 (3): 190- 高远, 翟前前, 李波, 姜波, 方芳, 刘娅, 张萌萌 60~74岁女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6 (3): 589- 方芳,王志成,姚燕,李波,刘娅 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6 (1): 169- 方芳, 王志成, 刘扬, 赵刚, 刘娅, 龚守良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小鼠睾丸NO含量、NOS活性及AIF基因的变化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1): 3- 方芳, 杨雪玲, 张志强, 李波, 刘娅 月亮泡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0, 25 (1): 27- 李波, 刘娅, 姚燕, 方芳, 张志强, 徐学纯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1): 176- 于雷, 刘永哲, 孙世龙, 方芳, 巩宏伟, 陈强, 鞠桂芝 c-myc基因与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关联性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5 (6): 971-10 李波, 谢丽波, 于婷, 张桂英, 杨雪玲,方芳, 刘娅, 徐学纯 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5 (1): 184- 宁宇, 李波, 方芳, 田丽君, 王雪, 高远, 刘娅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4 (6): 1102- 李波, 刘娅, 方芳, 宁宇, 姚燕, 张志强, 崔巍巍, 田丽君, 徐学纯 吉林省查干湖水中金属与稀土元素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4 (5): 919- 宁宇, 李波, 李善玉, 史杰萍, 韩宏志, 方芳, 姚燕, 张志强, 刘娅 GPRA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4 (4): 645- 李波, 韩宏志, 石莹, 孔宁, 宁宇, 史杰萍, 姚燕, 方芳, 刘娅 GPRA基因rs3243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3 (3): 546- 史杰萍, 陶 然, 张小娟, 姚 燕, 方芳, 于雅琴 胞浆型磷脂酶A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2 (5): 839-韩宏志, 李波, 孔宁, 李善玉, 史杰萍, 宁宇, 方芳, 姚燕 GPRA基因rs3243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 (4): 321-323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不能的。发现病症应当及早治疗。对说过敏性咳嗽是属于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导致的过敏性咳嗽单纯的采用消炎类药物是没有效果的,应该以调理过敏体质为主,平时建议远离容易过敏的食物,避免受寒受凉。可以补充欣敏康益生菌来提升身体素质,平日也应当合理锻炼,慢走、骑车、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介绍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2、背景信息(可选)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3、新技术回顾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对你的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简明陈述;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  阐述为什么值得研究这个问题。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结论;对成果的总结;未来的研究。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支气管哮喘文献

是阻塞性肺病

发病的主要原因与环境污染、感染、遗传、接触尘螨、动物性的皮毛或者是接触油厨房内的油烟、花粉等刺激性物质都可诱发疾病发生。

哮喘本质就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发病原因十分的复杂。发生哮喘的病人一般属于过敏性体质,由于环境因素诱发气道痉挛而引起的哮喘发作。花粉就属于常见的哮喘患者过敏源。一旦接触就会诱发患者出现哮喘。

病情急服用西药止咳平喘,病情缓服用中药调理固本培元。

支气管哮喘的论文

不能这样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支气管哮喘

1、内皮素-1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等意义,中华医学杂志1996;76:62、The interaction of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endothelin-1 in pathogenic Models of asthma Clin and Exper Allergy 1997;27:568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内皮素及内皮素转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茶碱对其的作用,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7;20:54、Effect of over expression of MT1MMP and ProMMP2 in primary cultured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ub-epithelial myofibroblasts,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1998;12:sup285、A human cell model us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s a tracer to investigate cell migration during bronchial repair,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1998;12:sup 286、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8;21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72 KD type IV Collagenase) induce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Lung Myofibroblasts,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Sul 9Nov 19988、内皮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P21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7;20增刊239、反义核苷酸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皮素转换酶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9;22:510、 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8;21:1011、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内皮素和内皮素转换酶mRNA表达的影响,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8;21:6

支气管哮喘的文献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迄今为止医学界的普遍认识都是不可治愈,但是可以控制,同时又分为多种类型,各个类型的表现症状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中医来认识一下。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或“哮喘”的范畴,但在中医文献中,又有“喘”、“喘鸣”、“上气”等名称。《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亦有类似哮喘的记载,如《伤寒论》中“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中的喘家-可能就是指幕有哮喘史的患者;《金匿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咏证井治》中“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其中喘,目如脱状”,“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等即是对哮喘发作时的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临床特点的描述。近些年来,中医学对哮喘的病因、病理以及冶法、方药等都作了大量的研究,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八的认识,如发作期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涤痰降气的方药,恢复期采用扶正固本等综合防治措施等。此外,针灸、气功、外用疗法等广泛的开展与研究,也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高了一大步。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相信各位朋友们都不会很陌生,甚至身边就有不少人患有哮喘,哮喘作为一种“有脾气的”疾病,平时不发作就无大碍,一发作起来,就让人非常难受,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哮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起跟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哮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第一,过敏原。尘螨、猫、狗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药物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第二,理化因子。如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引发哮喘。第三,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第四,气候变化。严寒季节轻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天气忽然变化或气压降低等。第五,精神情绪。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第六,过度疲劳。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如何缓解哮喘(1)吸烟的患者首先要戒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许多倍,戒烟后病人的肺功能有较大改善,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2)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每天早晨可散步、打拳、慢跑等,这样能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冬季锻炼能提高呼吸道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3)合理调节室温,预防感冒,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与室外温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贪凉,使用空调温度要适中,否则外出易患"热伤风"诱发支气管炎发作,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脱衣,以防受凉,注意随季节改变增减衣服,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减少流感感染机会。

哮喘是因为支气管炎症所致

  • 索引序列
  • 支气管哮喘毕业论文
  • 支气管哮喘论文
  • 支气管哮喘文献
  • 支气管哮喘的论文
  • 支气管哮喘的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