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奔流杂志社主编

奔流杂志社主编

发布时间:

奔流杂志社主编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槐寿,奎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1885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前途悲观失望。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本,出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堕落成为汉奸文人。 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于1967年5月7日病死。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 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奔流杂志主编是谁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 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作品欣赏:清净之莲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箫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 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 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读后感:桃花心木的启示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朴实无华的老师,往往日夜操劳。而我们也总依赖着他,让他总有操不完的心。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依赖的心往往使我们经不起生活的磨练,但如果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从中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名人名言:1。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3。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4。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5。这么多年来,我同情那些最顽劣、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不容的人,我时常记得老师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关怀是最有力量的。 6。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7。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8。生命是那样美好,建议大家多做深呼吸,体会空气的清新,体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时总会想这也许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水,时时要保持一种爱,学会欣赏美,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 9。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评林清玄散文 (转帖)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 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 参考资料:baidu 林清玄专辑

林清玄,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评林清玄散文 (转帖)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 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

鲁讯简介 2011-5-29 19:23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2777次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11-5-29 19:25 满意回答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音乐专辑(填词):《回声》

奔流杂志社社长

1、王元化 生平:•1920年 出生 祖籍湖北江陵。11月30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芳荃,字维周(1880年—1975年),为上海圣约翰大学第一届毕业生。1906年,与桂月华结婚,是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志诚学校教授英语。返国后,1911年,进清华留美学堂教授英语。1913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15年,继续在清华任教。学生中有梁思成、闻一多、陈植等。此后一直在教育界任职,先后在东北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任教授。•1921年—1925年 1岁—5岁未满周岁即随母亲由武昌至北京与父亲团聚,全家定居清华园南院。•1925年—1926年 5岁—6岁北伐军兴,全家到上海,暑假后回北京。这期间常被喜爱京剧的外祖母带去看戏。1926年3月,段祺瑞政府镇压抗日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死伤群众数百人。罹难者中有清华学生韦杰三。清华大学举行公祭时,幼儿园老师带领王元化和一女童到会场,代表小朋友向韦杰三遗体鞠躬致哀。•1927年—1928年 7岁—8岁国民党派罗家伦接管清华大学,王芳荃与罗抵牾,愤而辞职,去东北大学教书。全家搬出清华园,住在北平东城报房胡同。王元化则单独寄居在清华园西院六姨母家,仍在清华附小成志小学读书。•1929年—1934年 9岁—14岁离开清华园,回到北平城里父母家中,入孔德小学、育英小学读书。在育英小学五年级时,患麻疹,在家养病,父亲给他买来石印本七十回《金批水浒传》。这是王元化第一次阅读中国古典小说。1932年,读初一时,语文老师閰润之选鲁迅的《孔乙己》、《故乡》等为教材。王元化第一次读到鲁迅作品,留下深刻印象。1932年,日军觊觎关内,蠢蠢欲动。全家逃难到湖北,寄居于武昌华中大学舅父桂质庭家。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是王芳荃的同窗好友,哲学家,康德著作的中文译者。回北平后,时日军在北平恣意横行,王元化上学途中经常见到日军在东交民巷练兵场附近耀武扬威。后日军荷枪实弹到领馆区域以外练习打靶,坦克也开上大街,市民纷纷走避。祖国蒙受苦难,少年王元化心中播下了抗日救亡的种子。•1935年—1936年 15岁—16岁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激起人民更大愤慨。王元化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与李克(查先进)、夏淳(查恒禄)等一起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读育英中学高一时,被推选主编校刊《课外选课专页》。第一次发表文章刊登在校刊专页上,一篇是谈意大利侵犯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另一篇是谈日货走私。“复兴社”学生勾结校方撤掉王元化校刊编辑的职务。1936年,因眼底回血管出血,在床上躺了近一年。家里专门请人读书给他听。是年,王元化母亲在西城小麻线胡同租到一处宽大住房(原荣禄府的一部分),用了不少钱加以装修。修葺未毕,“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 17岁“七•七”事变,中国军队开始了历时八年的对日全面抗战。8月8日,日本侵略军开进北平城前,凌晨1点多钟,举家逃离北平。全家在天津租界候船,约一个多月后,始购得船票,辗转到上海。王元化小时,父亲逐月给他存下了一笔钱作为将来出国留学费用。但他违背了父母要他读理工科的愿望,走了另一条道路,使双亲感到失望与担忧。在上海,家里延请周班侯教授王元化英文。周授他丁尼生、柯勒律治等所著诗文。又延请任铭善教授他国学。任授他《说文解字》《庄子》《世说新语》等。王元化将自己写的文章请任先生评阅,任说他写得不好,文气急促。王元化后来写文章注意文气大约与此有关。开始文艺写作。先后用笔名洛蚀文、佐思、方典、函雨等。第一篇作品《雨夜》发表在《文汇报》副刊《文会》上。11月,上海租界沦为“孤岛”。结识张可。张可原名张万芳,在暨南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张可出身苏州世家,祖父亲张一鹏、伯祖父张一麐均在北洋政府任过职。不久,又结识张可哥哥满涛(原名张逸侯)。•1938年 18岁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隶属江苏省委的文委领导下工作。这一时期,沙文汉是省委宣传部长,孙冶方是文委书记,顾准是文委副书记。在上海戏剧交谊社工作。撰《论抗战文艺的新启蒙意义》。•1939年 19岁年初,随上海各界救亡联合会组织的慰问团赴皖南新四军驻地进行慰问。回沪后,根据在皖南所收集的材料撰长篇论文《艺术•宣传•宣传戏剧》。孤岛开展了文艺通讯运动。2月,王元化以笔名“洛蚀文”在《华美晨报》副刊《浪花》上发表《关于文艺通讯》一文。3月,编辑出版《抗战文艺论集》,岳昭(戴平万)作序。10月,在《新中国文艺丛刊》第三辑《鲁迅逝世纪念特辑》上发表长篇论文《鲁迅与尼采》。•1940年 20岁在《戏剧与文学》上发表长篇论文《现实主义论》。撰《金批水浒传辨正》。此时,王元化读了《海上述林》介绍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论,初步认识到藏原惟人从苏联拉普派所传来的所谓“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二元论”的偏颇。•1941年 21岁撰报告文学《乞丏收容所》。撰《读书偶记》和《争取批评》。3月,上海地下党文艺总支持由黄明任书记,王元化分管《奔流》文艺丛刊。该刊后改为《奔流新集》。7月—8月,成立文艺工作委员会,黄明任书记,王元化、吴小佩为委员,王负责联系原文艺总支。11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时期结束。•1942年—1944年 22岁—24岁上海沦陷后,日军搜刮军粮,奸商囤积居奇,米价越涨越高,很多平民百性以碎米,杂粮充饥,路上时见饿殍,惨状令人不忍目睹。这时,王元化化名王少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海储能中学教授国文与文学概论。敌伪政权用毒化手段来腐蚀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色情文化泛滥。王元化除了引导学生读鲁迅作品,并自编讲义,选入王秀楚《扬州十日》、文天祥《指南录》等。1942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全部撤往华中根据地,原属各委独立工作,经由交通与根据地上级组织联系。王元化一度负责文委工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王元化对“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有疑义,在党内学习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1943年7月,应《万象》主编柯灵之邀,撰《谈卓别林》。1943年,撰《曹禺的“家”》。1944年冬,创作小说《舅爷爷》。•1945年 25岁撰小说《花圈》和《残废人手记》。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与满涛在《时代日报》合编《热风》周刊。停刊后,又在《联合晚报》与楼适夷、满涛合编文学周刊,用《奔流》为刊名。11月,听到罗曼•罗兰逝世的消息,撰《关于约翰•克利斯朵夫》•1946年—1948年 26岁—28岁1946年4月,任《联合晚报》副刊《夕拾》主编,除每天以笔名“馆园”撰写短评外,还先后以笔名“禹鼎”撰有“古史新论”,前后共150余篇。上海地方法院审理“大咬子案”时,通译官许少勇以言语威胁证人,王元化据此撰《谈丑》一文,被许少勇控告。时局势日紧,乃离沪北上。是年起至1948年暑期,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方交通大学)任讲师,教授大一和大二基础国文,选《文心雕龙》若干篇为教材。《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某些观点最早即萌生于这一时期的讲课中。向父亲的同事、20年代任清华中文系教授的汪公严先生问学以求深造。•1950年 30岁6月,撰《重读约翰•克利斯多夫》。•1951年 31岁先调至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未几,又调新文艺出版社任总编辑、副社长,同时任出版局和上海作协党组成员。5月,批判《武训传》运动开始。王元化撰写了《关于武训传》《武识传与文艺批评》《武训传与“单纯技术的观点”》三篇文章。•1952年 32岁论文集《向着真实》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署名方典。此书出版未久即印行了三版,1955年被禁。后来王元化在文章中说:“当我用《向着真实》作为自己的书名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料到在以后历次文艺思想批判的政治运动中,写真实竟会成为受攻击的目标之一,有经厄难。”•1953年 33岁撰《汉剧宇宙锋》。•1954年 34岁撰《川剧帝王珠》。年底,调上海文艺工作委员会,夏衍为文委书记,王任文学处处长。•1955年—1957年 35岁—37岁1955年,全国范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胡风运动,一时株连了千人以上。1945年,王元化认识了胡风,但交往不多。当时地下党文委一位领导说胡风有严重政治问题,王表示缺乏证据。解放初,王因此未被安排工作。1952年,王元化参加筹建新文艺出版社,举荐了张中晓等,出版了胡风的两本书。新文艺出版社后来被认为是胡风的老窝。此前,1954年底,中共中央发红头文件,令文艺界所有党员写反胡风文章,王元化撰《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1955年4月底,文委书记夏衍调京,张春桥被提升,接替夏衍任上海文委书记并成为反胡风专案组成员,王元化立即被隔离审查,时间自1955年6月上旬至1957年2月下旬。先后幽禁在两处地方,家里人也不知他在何处。隔离期间只发给生活费。当时,张春桥和专案组另一成员说王元化态度恶劣,主张从严惩处,但上海市委王一平、石西民等主张按政策办,不能因态度问题即划反革命。•1958年—1959年 38岁—39岁开始了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与父亲共同翻译了英国人呤俐着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959年底,经过长期审查的结论下来,被定为“胡风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行政降六级。•1960年—1966年 40岁—46岁被安置在作协文研所。《读莎剧时期的回顾》说:“从此天天要去上班,不能再由自己的兴趣去读书了。所里的一些青年要我给他们讲授《文心雕龙》。从这时开始,我的研究方向转向了《文心雕龙》方面,一直延续到文革后70年代末我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出版为止。”开始撰写《文心雕龙柬释》。友人彭柏山建议王元化将《文心雕龙柬释》寄给周扬、夏衍。王得二人回信,鼓励他写下去。周并将文章转《文艺报》发表。当时,又翻译了几篇国外有关风格理论的文章。继续钻研黑格尔。向熊十力先生问学。在这段时期,原先的朋友只有彭柏山与王元化来往较多。彭是作家,解放前曾任二十四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50年代初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后受胡风案株连。他人同时被打成“胡风分子”,被开除出党。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王元化与妻子张可共同翻译了20余万字的西方莎士比亚评论文章,王并写了译文题记。又撰《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脱的性格》《奥瑟罗的悲剧》《李尔的蜕变》《麦克佩斯的沉沦》。“文革”开始后,王自己将它焚毁了。1961年,《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单署“王维周”名。1961年,撰长篇论文《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1964年,撰《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夏,眼病突然复发。•1966年—1974年 46岁—54岁“文革”开始,王元化被打历史、现行反革命。1970年至1972年,被隔离审查。在上海郊区奉贤的农场改造期间,第二次发作心因性精神病。这期间,张可受到株连,被上海戏剧学院所在系里两个参加造反的头头非法隔离,甚至因高血昏厥也不准看病,落下严重病根。1968年,彭柏山在迫害中含冤去世。1974年10月,第三次通读《小逻辑》。•1975年 55岁父亲去世。长夜漫漫,王元化心情极为沉重。•1976年 56岁10月,“四人帮”被粉碎,姜椿芳特来告知这个消息。•1977年 57岁6月,撰长篇论文《龚自珍思想笔谈》。10月,撰《黑格尔<美学>札记三则》。1978年 58岁将《文心雕龙创作论》手稿副本(抄本)寄给北京的姜椿芳,希望由他转给赵朴初,以请教有关佛学问题。姜椿芳把稿子送给周扬。周扬读后,将其中《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一章推荐给正准备复刊的《文学评论》杂志。•1979年 59岁满涛去世。1979年“平反”前,经陈虞孙、汤季宏之邀,到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工作。王元化最初负责“文学卷”编务,“平反”后,任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领导小组成员,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分编委副主任。王元化为本卷的筹划尤役心力。1986年完稿后,胡乔木独对此卷不放心,亲自审查,令删除并修改多处,致“文学卷”延误多时始得出版。6月,张可因“文革”时积下的病突然中风,昏迷七日,后经抢救脱险,但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不能用脑,读书俱废。此后家务多由王元化承担。10月,作者的多年心血《文心雕龙创作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1月9日,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得上海代表团团长陈沂转告“平反”通知。至此,王元化历经23年的“胡风反革命分子”冤案终得洗刷清白。•1980年 60岁2月,撰《人性札记》10月,撰《对文学与真实的思考》10月,撰《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1981年 61岁2月,为鲁迅百年诞辰作《关于鲁迅研究的苦干设想》2月,撰《关于黑格尔小逻辑一书的通信跋》7月,撰《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评介。9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与王瑶、唐弢、李何林一起担任大会执行主席。12月,撰《模仿•作风•风格》是年与王力、王瑶、王起、吕叔湘、朱东润、李荣、吴世昌、萧涤非、钱锺书、钟敬文,夏鼐等11人一起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同年参加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会议。本届期满后王元化继任第二届学科评议员。•1982年 62岁2月,《向着真实》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改版重印,用作者本名。6月,张可的译文集《莎士比亚研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王元化写了跋。8月,被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赴京参加十二大。10月,出席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心雕龙》讨论会。会议成立《文心雕龙》学会筹备小组,推举王元化任组长。秋,应中宣部召,去北京商讨协助周扬撰稿事,时因周在病中,未能商议撰文事。•1983年 63岁年初,去天津迎宾馆与王若水、顾骧共同襄助周扬起草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讲话稿《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控讨》,由王元化统稿,周本人定稿。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胡乔木找周扬谈话,对此文严加指责,以后遂引发为一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8月,出席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副会长,另一位副会长是杨明照。周扬任名誉会长,郭绍虞、朱东润任顾问,张光年任会长。10月,全国开始反精神污染运动。中纪委派人到上海调查王元化襄助周扬起草讲话稿事。11月,《脚踪》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 64岁11月,经王元化倡议,在上海由复旦大学主办了中日学者《文心雕龙》研讨会。•1985年 65岁5月,不再担任宣传部长一职10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率团出访墨西哥、美国、团员有孙树棻、赵丽宏、张一弓等。是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1986年 66岁2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王元化在《文汇报》发表的《理论建设与观念更新》。•1987年 67岁10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率团访问瑞典、芬兰。•1988年 68岁4月,《论样板戏及其它》,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1989年 69岁2月,撰《写在两篇文章的日译之后》3月,应出版社及陈敏之之邀,为顾准遗着《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撰写序言《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书后》5月,撰《思辨短简后记》12月,《思辨短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年 70岁4月,《传统与反传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5月,撰《悼王瑶》•1991年 71岁8月,撰《熊十力二三事》11月,撰《康德的百圆之喻》11月,撰《文心雕龙讲疏序》•1992年 72岁2月,撰《思辨发微序》11月,撰《与友自述书》,致林同奇•1993年 73岁3月,撰《胡适的治学方法与国学研究》5月,在《文心雕龙》学会第四次年会上,与张光年、杨明照被选为名誉会长。王元化出席此次年会。•1994年 74岁8月,撰《清园论学集序》,回顾了自己半个多世纪从事写作以来的思想历程。10月,《思想随笔》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2月,《收获》杂志发表胡晓明的文章《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描述了导师王元化的治学与人格风范•1995年 75岁2月,在《文汇报》发表的谈话中说:“过去我们的文化体制主要采取了苏联模式,这就是行政化和垄断性。这种体制成了文化发展的障碍。不要以为市场经济一出台,什么问题都解决了。”•1996年 76岁5月,撰《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1997年 77岁3月,《清园夜读》增订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6月,《读黑格尔》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了王元化从50年代至70年代研读黑格尔《小逻辑》和《美学》(第一卷)的笔记。10月,台湾作家龙应台访问王元化。12月,《莎剧解读》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可、王元化共同署名。•2006年 86岁8月6日,王元化夫人张可在上海逝世,享年87年。•2008年 88岁5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编者注:1920-1997年的大事年表 摘自原上海大学教授钱钢先生的《王元化学术年表》一文 2、文革时余秋雨抄过老师“张可”(王元化夫人)的家。更多细节请看:

(一)社长:1人,负责杂志社全面工作,领导部 长办公会、部长会议工作; (二)副社长:3人,协助社长主持杂志社财物、 例会、等常务工作,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工作; (三)执行主编:3人,主要负责杂志采稿到发行的一系列工作; (四)职能部门:办公室、编辑部、新闻部、摄影部、宣传部、外联部、美编部

主要成员:展凌风,天空(小七),王江永(子沁)吴群冠,陈小二,林醉风,单坤,简子逸,庄苓,淘淘, 魏叶,陈有膑,程文德,西芥,舒灵儿,漠上归,萧瑟,雷泽墨龙,小苏打,寇记,清殊 ,陈衣,雨农提名成员:麦兜兜,百灵,王桦熜,飞蛾,窃贼,纹怡,永恒国度,艾小凡,宇季纷飞,情魔,星辰社长:展凌风展凌风,原名唐兴东,1990年11月出生!贵州毕节人。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会员,90后新文学杂志社社长。热衷于文学写作,把文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8岁开始看金庸古龙的小说,至今已经12年的历史。初一写过一篇中篇小说《梦》,被老师推荐,在校园报刊发表。08年开始写作,从短篇入手,写有《蝴蝶寒》《逝殇》《三生轮回》等。09年开始写诗,写有诗歌《我不是文人》《文人》《最美的时刻》《一个没落的村庄》等!同时长篇小说《风云校园》在幻剑书盟连载,获新锐奖,已完成字数23万!写有《“本质文学”理论》,在好心情文学网推荐加精,得到很多前辈的认同,加以收藏。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仓促青春,往事懵懂知多少!》魏叶:原名叶树金,广西柳州人。出生于1990年6月,自由撰稿人,90后新文学杂志社创始人之一,追求多种风格。中专学历,在柳州晚报发表过随笔《走出灰色》。他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在文学路途上不曾动摇过。副社长:王江永王江永,生于1990年,大学在校生,90后实力派作家,现任《文学力量》杂志专栏作家。是一位单纯的笔尖行者,喜欢有创造性的文字。对他而言,文字的魔力在于对心的影响,因为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可以让他更好的进行思考。曾获有首届“80国界杯”全国青春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浙江省电视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省级及全国性权威文学大奖,意向于策编畅销图书及文学期刊,是青春一族难能可贵的一个高才写手、新锐作家。受到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入选者们的一致看好,成为最具2009年中国80后文学年度人物满意度的“20世纪文学最后一辈(90后)代表人物”。因此人气剧增、前途无量,势将成为90后一代文学青年写作群体中最具发展的实力派兼偶像型的先锋写手、作家。已获由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联合评选的“2010年最具潜质发展作家”等荣誉。作品入选及出版:数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紫色年华》《萌芽》《星锋文学》等全国各类文学杂志期刊。出版多部合集,其中2010年与沈嘉柯柯筱禹王小面等青春名家共同出版合集《曾经有我爱你如生命》(珠海出版社),长篇《必将看透》即将出版。主编:麦兜兜麦兜兜,男,90后专栏作家、词作者。《溪风》杂志主编,90后新文学杂志社主编。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入选《中国现代当代作家辞典》。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第十二届“少年作家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其散文《父母》入选语文读本,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大多数90后作家不同的是,麦兜兜一直坚持阳光写作。目前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曾在《教育周刊》、《城视》等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接受过众多华人作家指导。从12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东京文学》、《花火》、《80后》、《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今日中学生》、《中学时代》、《少年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有文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意林(少年版)》、《格言》、《南风》、《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散文》等杂志转载。作品曾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精选》、《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中国小小说精选》、《校园文学精选》等文集。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通新浪校园名博、腾讯思想名博等名人博客,参加2010腾讯精英名人博客等多种由各大门户网站举办的活动等。代表作《江南梦》、《长歌》等。 新浪网校园十大名博。诗歌主编:吴群冠吴群冠,笔名马甲、秋枫落叶、尹君,1990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兰溪,05年开始创作,08年开始网上创作并投稿,偶有作品发表在《金华日报》、《当代教育》、《极地》文学、《守望》杂志、《网文荟萃》、《精成报》、《中华诗词报》、《嘉陵江诗刊》、《张北文艺》、《巴中文学》、《贵州大学报》等,有作品入选《青少年文学殿堂》、《2009·原点》等,另有多篇作品被新华网贵州频道、金华新闻网、中国人物网、中国资讯网等转载。设计总监:简子逸简子逸,图书编辑、策划人。装帧设计师。 被誉为“90后”图书新锐设计师。作品画面风格唯美、干净、细腻,忧伤中透露着明媚,给人以无暇的想象。曾给一系列图书做过封面及插图。表作品有《绝版》、《疯》、《爱是茂密妖娆的白日梦》等图书。现任90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绝版》杂志设计总监。并致力于杂志创办及图书策划。淘淘:淘淘,秦皇岛80后理想主义流浪诗人、万物歌唱者。曾在本地主流媒体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包括《秦皇岛开发区周刊报》、《开发区文学》、《海韵》文艺、《海港区文艺》、《抚宁诗词》和秦皇岛广播电台《金海岸》、广东民间文学报纸《粤东文萃》、《新诗潮》(网刊)、唐山文学半年刊《凤凰》杂志,作品入选《秦皇岛新世纪海韵文学丛书·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选(诗歌卷):在大海边》。曾于2007年12月荣获秦皇岛龙岛情诗歌大赛三等奖,2009年4月荣获秦皇岛2009清明诗会主题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二等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2010年元月,在本博独家策划中国8090青少年诗友访谈单元《翔:星光耀宇宙》,2010年6月加盟90后新文学杂志社论坛,担任90文学作者访谈专栏《百灵彩虹天空》版主和文艺动态专栏版主。2010年7月加盟河北民间诗歌刊物新声品牌《青年诗刊》,担任该刊策划以及90后青少年诗友童话诗歌作品主题专列《彩虹诗街》栏目责任编辑。庄苓:原名刘全喜,1991年5月生于甘肃天水,2010年6月高中毕业,美术专业,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多家文学网站论坛版主,现为天水作协会员,天水古柏书画院会员,天水三阳川书画协会会员。麦积山诗社会员,大关中诗会成员,90后诗歌群落成员。《未来导报》《天水晚报》特约新闻通讯员。2008年创办天水羲雨诗社,任名誉社长。曾策划天水十中“春暖花开时——纪念海子20周年”“羲雨三友书画展”等文学艺术活动。主编文学刊物《天涯阁文学报》《羲雨诗刊》《天水文学网刊》。作品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词月刊》《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冀风》《玄鸟网刊》《大地湾文学月刊》《陇原走笔》《未来导报》《渭滨吟草》《麦积诗苑》,以及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创新作文网,甘肃作家网等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鉴赏》《2008年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优秀华语诗人100家》。2010年入围“中国诗坛90后诗人风云榜”。甘肃省唯一入选90后诗人。书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三阳川书画协会作品展,天水古柏书画院秋季春季书画展。喜欢自由的写作,关注现实和人文情怀。逐渐回归文人性写作,主攻散文游记和书画评论。有诗集《艺林小草》出版,诗集《光影》待出。现为陇上百科主编。曾被中国散文学会青少年创作中心评为“2007年度全国青少年写作之星”。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天才杯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教育部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评选活动”优秀奖中国教育报2004“华振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银奖2008中国作协金秋诗会优秀奖第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围奖教育部,北京大学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奖陈小二:陈小二,原名陈浩宇,男,1990年出生,现高中毕业。资深网络文学评论员,一个用笔做秤,用心做尺的评论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尺度,来衡量一篇作品的价值。其书评见解独到,分析深刻,是一个为文学而评书的写作人。现为纵横中文网华山评论团成员、KK评论营元老成员、论道争锋评论团荣誉团长、云天梦想工作室主编。喜欢文学,并且热衷于在文学评论上研究。曾获得幻剑书盟举办的第二届指点江山文学评论大赛三等奖,2009年担任幻剑书盟短篇文学大赛评委。很早便接触网文,最初在西陆厮混,看幻剑书盟、龙空等文学网老站雄起,遂扎根。一直喜欢对文学点评,05年开始接触幻剑书盟作者并开始尝试着发一些文字。后因学业关系奔赴外地,很少接触网文。09年后重归幻剑书盟,与新老作者一起探讨文学,从此开始真正的文学评论。林醉风:林醉风,一个笔尖下不停游荡的写作人,喜欢文学,擅长剧本创作,专业策划,曾担任学院话剧社社长兼导演,电影工作组组长,对待事情游戏心理看待,喜欢挑战,喜欢自己拍短片,半熟练使用premier类非线性编辑软件。清殊:原名莫礼宁,3生。广西南宁人,其人在网站开发及维护上有独特的能力,喜欢专研网站技术,现任社团技术负责人。天空:原名张毅飞,24生,河南郑州人,有很强的网站管理能力,习惯创新一些东西,喜欢文学,在网站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现任论坛管理负责人。寇记:寇记,女,原名庄青,1990年3月26日出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创作会会员,作品见于《伊犁河》《夜郎文学》《小散文》《少年月刊》《澳洲彩虹鹦》《橄榄梦》《新诗大观》等杂志,入选《神州作品选》《中国诗歌鉴赏》《优秀华语诗人》等选本,长篇小说《谁曾入梦》诗文集《天堂不遥远》正在创作中。陈有膑:陈有膑,90后,男人,笔名皈蓝,生于海南儋州。诗歌发表于《天涯》《星星》《诗歌月刊》《青年文摘》等刊物。诗观:诗歌,是我现实(或精神)世界中“有”之外的那份“无”,“无”之外的那份“有”。自撰箴言:天才是另一种比较装B的傻瓜。单坤:单坤,90后出版经纪人,2010年进入出版行业。创办秀稿堂工作室,秀稿堂工作室如今独家代理多家小说网站作品出版事宜。秀稿堂工作室内部编辑已达50多名。如今已策划出版《50招搞定庄家》、《对比战术选牛股》、《给你智慧-黄晓燕哲理美文精选》等,跟国内众多出版单位合作,目前是在家工作的全职出版经纪人。小苏打:原名张博,生于1992年7月9日。现就读于四川省阆中师范高中音乐班,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苏打发现事物和观照事物的独特角度,怀疑与颠覆的思维模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苏打的诗歌往往与通常的逻辑以及俗成的东西相反,逆向的思维使诗歌思想碎片得以闪光。雷泽墨龙:原名汪勇,湖北崇阳人出生于1991年4月,初中学历,网络签约写手。其人作品带着浓浓的墨家学派的味道,透着一股侠气,一份智慧,一丝孤独。陈衣:原名史晓萌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1990年4月19日,现在沈阳求学,曾用笔名:一个人落类,从高中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参与大量网络论坛等活动,广泛活跃于玄鸟、突围等诗歌论坛,一直爱好诗歌。代表作《只想写一匹白马》等。诗歌理念:认为世间万物皆是诗歌的语言,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喜欢思考生命和价值等程文德:1991年4月12日出生,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别名程立,他5岁就下地劳动,7岁能习《中庸》,8岁背《大学》,9岁背唐宋诗词,12岁开始写作,他身体单薄,曾几次面临生命危险,动过大型手术三次,他喜欢文学、历史、政治、军事及文科,主要研究“国学”与“理学”,他学历不高,仅仅中专毕业,并获得数控中级职称,他是90后古诗写作的代表人物、90后先锋诗人、网络写手,曾经在学校主持广播与校刊工作,并在市级演讲会上荣获一等奖,先后在《巴中日报》、《巴州文学》、《巴中广播电视报》、《大河文摘》、《小幽默》、《巴山文学》、《中学生》等发表过多篇作品。作品见诗集《那些年那些事儿》。窃贼:原名周阳,4生。湖南武冈人,自幼与文字结缘,热爱文字,其人作品多显古典特色,文笔柔婉精美,细腻,细致,文风老练,博受好评,可惜接触的写作人不多,特别是90后中。因此知道她的人不多。代表作《东风恶,欢情薄》《幸福,望穿秋水》等。王桦熜:王磊,笔名木亦知,王桦熜。生于90后,学生。任纸上青春文字社陕西理事,比亚文学社宣传主任兼编辑,华西文学论坛版主,同时在《企及光》、《靥莺》、《比亚文学》做记者。90后诗歌群落会员。作品见于《知识窗》《企及光》《安徽青年报》在《知识窗》3,4,5期分别发表《青春是包着寂寞的琥珀》《在毕业的那一秒学会怀念》《眼前已是20岁的模样》百灵:原名李柏林,1993年12月20日出生,生于河南固始,因为一个生命中的过客而喜欢上文学,文如其名,清秀灵动的文风,带着甘泉似的味道。曾在高中学校作文竞赛中蝉联三届冠军,溪风杂志社副主编,溪风文学网站驻站写手。擅长散文,随笔。星辰:毕业于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校“鹿鸣”文学社08、09届副社长。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百校行创作会员,擅长写诗填词。上海市作家协会新创作网前任“诗歌版”版主曾在作家协会的电子刊物上发表现代诗《朋友,我一直都在》。古体诗曾被《中国诗人》刊物发表第48篇小说《伤口》由《西部银河系作家》“新创作小说刊号”发表曾接受过少年报《紫风铃》的专访,专访报道见于2010年1月3日少年报。现代诗《油桐树下》发表于上海市作家协会《零》杂志第九期。相关报道见于江苏宜兴《氿歌》杂志(散文《别了,鞍山》和《家,游子心中的隐痛》)。

奔流杂志社编辑部投稿

邮箱投稿是传统,开通网上投稿的就网上投

我想向奔流投稿,如何投?

从1963年《大旗英雄传》《绝代双骄》等一系列武侠小说出炉后,古龙声名鹊起,如日中天。许多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排队找他约稿。以前,古龙才开始出道写武侠小说时,因为没啥名气,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武侠小说没人看,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对他爱理不理。现在,轮到古龙在编辑面前“耍大牌”了。别人找他约稿,他要别人陪自己喝酒。古龙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古龙约稿的编辑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林清玄是高雄人,生于1953年,比古龙小了15岁,算是晚辈人物了。林清玄父母务农,他本人却在很小时就有了作家梦,在读中学时就一边求学,一边给报刊投稿。17岁时,林清玄第一次在报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在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电影系读书期间,林清玄更是先后出版了3本书,分别是《阳园已唱千千遍》。《莲花开落》《稚鸟啼》。林清玄1978年,林清玄当兵回来,进入《中国时报》当编辑。《中国时报》是一份颇负盛名的综合性中文报纸,发行量很大。林清玄又是一位在文坛上声名鹊起的知名作家,还创办过《奔流》杂志和《新闻人周报》。照说,林清玄找古龙约稿,古龙一定要给足面子吧?不存在的。古龙一定会想些古怪的办法,来“刁难”约稿的编辑。众所周知,古龙嗜酒如命,无酒不欢。他早就听说林清玄也能喝酒,便提出一个条件说:“要稿子可以,你要陪我喝酒;你不跟我喝酒,我就不写给你。”古龙《楚留香传奇》剧照林清玄有些为难。他倒不是怕喝酒,而是担心妻子陈彩鸾的管束。陈彩鸾是一个善良的传统妇女,在家里当全职太太,全力照料和支持丈夫,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陈彩鸾不干涉林清玄的工作,但唯一要求他不能饮酒过度。林清玄知道,这是妻子关心自己,为自己身体着想,因而在外面尽量不喝酒,更别说在应酬时陪人喝酒了。林清玄想拒绝古龙开出的条件。可是,古龙的武侠小说太受读者喜欢了,达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不管是哪家报纸刊物,只要连载了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定会在销量上成倍的增加。《中国时报》的读者,早就纷纷给编辑部写信,强烈呼吁给古龙开设武侠小说专栏。林清玄可以拒绝古龙,但能拒绝读者吗?读者可是办报人的衣食父母啊。古龙《陆小凤传奇》剧照思前想后,林清玄最终决定,接受古龙的条件,以陪他喝酒为代价,换取他的武侠小说稿子。对于古龙来说,没有“陪酒”这回事儿,都是拼酒。当时,林清玄很年轻,只有20多岁;古龙年富力强,也是40岁出头。两人就在古龙家里喝酒,谈文学,谈女人,谈天谈地,谈得不亦说乎。后来,林清玄写文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和古龙很谈得来,有共同语言,就觉得小酒盅喝酒不过瘾,干脆拿两个脸盆互相拼。有一次,我们喝得兴起,一人开了六瓶绍兴老酒,倒在脸盆里,然后‘干盆’,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谁先把一盆酒喝完,结果,我们两人都醉得不省人事!”林清玄林清玄是一位散文作家,文字清新隽永,充满禅意,让人感觉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谁能想到,当年他也有一个如此生猛的年轻时代,竟然用脸盆与人喝酒。林清玄在文章里写“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原来是经验之谈嘛。林清玄与古龙因约稿而相识,因喝酒而成为好朋友。后来,古龙因为酗酒过度,得了重病,不能饮酒。林清玄去看望他,见到瘦骨嶙峋、每天靠打点滴过日子的古龙,不禁悲从中来。在古龙病倒后,林清玄也不再喝酒了。用他的说法就是:“一来是为身体着想,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喝酒实在没什么意思,找不到当年和他一起对酌的那种心情和氛围。”林清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985年9月,古龙步入人生的最后关头。林清玄去医院看望老朋友。古龙挣扎着爬起来,给林清玄写了一幅字:“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你看,这时候古龙心里所想,还是美酒。1985年9月21日,古龙因病去世,年仅47岁。林清玄参加了葬礼,还带来了48瓶顶级的XO酒,放在棺木里。这是古龙最喜欢的酒。

奔流杂志社电话

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8米,宽0米)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景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AAAA级旅游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语言犀利、硬朗、简洁、明了,好似匕首和投枪,以撕皮见肉著称

面包10-15元,坐满即走。客车南站、西站和火车站广场上都有去黄果树和龙宫的专线车,票价10-12元。 汽车南站 地址:南华路黔东大厦对面 电话:0853-3222169 发往地点:主要是发往贵阳、六枝特区、兴义、织金、关岭、黄果树等方向的班车。发往贵阳的车终点站是贵阳体育馆长途汽车站。 汽车西站 地址:塔西路公安大楼旁边 电话:0853-3223839 发往地点:又叫近郊公共汽车站,发车的方向与南站差不多,此外还有发往普定、格凸河、花江大峡谷的车。发往贵阳的车终点站在贵阳延安西路客车站。 小贴士: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去黄果树最好还是乘坐公交站的客车(推荐客车南站,每15-20分钟一班车,车程大约1小时左右),小面的服务相对来说较差,而且不安全。 公交车 安顺市内的中巴车票价是1元/人(市内)。 出租车 安顺市的出租车主要车型为夏利和云雀,全部实行打表收费,7时至24时起步价 (3公里以内)5元,超过3公里每公里加收4元,延时5分钟按1公里计算。0-7时起步价(3公里以内)10元。 出租车投诉电话:0853-3297777 租车 到黄果树包出租120-150元。可议价。黄果树景区内出租车起步价5元,可议价。[编辑本段]著名企业 黄果树集团----贵阳卷烟厂始建于1948年,经过六十个春秋的耕耘,目前已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全国烟草36户重点企业之一。拥有员工5000余名,大专以上学历千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一千余名。拥有资产总额54亿元,拥有世界及国内一流卷、接包生产设备135台套。年卷烟生产能力100万箱,销售收入38亿元;拥有优良的烟叶醇化仓库。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制丝线、膨胀烟丝设备线。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设备仪器及行业级技术发展中心。1996年6月贵阳卷烟厂即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除老品牌黄果树、贵烟、遵义、花溪、甲秀等品牌外,还开发了金熊王、西牛王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以黄果树为主导的,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系列品种结构。其产品获得了省级和行业的多项荣誉, “黄果树”、“西牛王”、“遵义”荣获1999年全国名优称号,2000年“黄果树、西牛王、遵义、金熊王”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黄果树”荣获2000年度全国卷烟优等品称号。贵阳卷烟厂还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1999年9月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2000年荣获全国烟草系统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佳景纷呈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独立景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AAAAA级旅游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8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的理想胜地。 风景区内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写照。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2个洞内瀑布。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洞内还有一个冰制金箍棒。 布下的犀牛滩,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古人说“天空云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滩云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称。黄果树下游6公里的天星桥,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开发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一旦展现在游人的面前,人们无不为之倾倒。天星桥有相连接的三个片区,即天星盆景点、天星洞景点、水上石林景点。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这两句诗独到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观。 黄果树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还有众多的瀑布可以观赏。诸如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陡坡圹瀑布,滩面最长的螺丝滩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滩瀑布,形态最美的银练坠滩瀑布等。 黄果树的古寨名胜 黄果树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处是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黄果树附近的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滑石哨是全国第一个布依族保护村。 黄果树附近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以“千古之谜”的红岩碑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相传石三国遗迹的关索岭、孔明堂、跑马泉、御书楼等。 景区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在黄果树瀑布下景区内安置了大型照明灯和大型激光演示系统。夜游黄果树瀑布,如临幽幻迷离的仙境,别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边的老龙篝景区,石丛奇特,曲径通幽。内有碑林公园,记载了历年来文人墨客对黄果树的一片深情。 黄果树瀑布的优美景色,很早就为人们所欣赏。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称黄桷树瀑布、黄葛树瀑布或黄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文字记载,之后在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等均有记载。至于明朝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对黄果树瀑布作了生动而科学的详细描述。 文士咏叹 黄果树瀑布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赞赏,吟诵黄果树瀑布之美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如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咏瀑布,诗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另一种吟瀑诗《白水沉犀》 ,为周铭先所作,诗曰: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不过,最形象又简洁地描写出黄果树瀑布的雄奇景色的,大概要数瀑布正对岸观瀑亭中的一副对联了,联文写道: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那么,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的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由于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与瀑布所在的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的,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须与白水河的演化发育历史结合起来考虑。这样,黄果树瀑布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七个阶段:即前者斗期、者斗期、老龙洞期、白水河期、黄果树伏流期、黄果树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2700万年至10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底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 悠久文化 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对黄果树瀑布有过描述,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详尽记载的第一人。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 “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见(《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 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是十分生动形象而又贴切的。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是白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6米3/秒,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黄果树瀑布高为此,黄果树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 讴歌名篇 《白水岩瀑布》——[清]严遂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 有如长竿倒拍肉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 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 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 叩门絜瓶滴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 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 《犀潭飞瀑挂崖阴》——[清]黄培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 山西一侧观赏百米悬瀑征。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黄河壶口瀑布景观(20张)湿地等15个类型。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2010年7月5日,壶口瀑布出现的半清澈半浑浊交界的并流景观,十分壮观。[

  • 索引序列
  • 奔流杂志社主编
  • 奔流杂志主编是谁
  • 奔流杂志社社长
  • 奔流杂志社编辑部投稿
  • 奔流杂志社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