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是什么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是什么

发布时间: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是什么

研究中国史的问题,离不开文献资料,因为中国有非常悠久而优秀的史学传统。但是文献资料不属于第一手的资料,经过了人为的编辑和修改,难免出现讹误与杜撰的成分,所以只能作为重要参考,而不能完全相信。

考古学是研究实物资料为主,文献资料可以作为参考或者作证,但是一般不作为依据。如果纯粹一文献资料为准,那就是史料学而不是考古学了。实物资料有时候可以佐证文献资料,有时候可以差异补缺,甚至有时候可以更正文献资料中的谬误。总的来说,考古学是用实物说话的一门学科~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但是历代考古学家都没发现过实物。1974—1975年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发掘,出土文物中就有史书中记载的“黄肠题凑”,系国内首次出土,它填补了汉代葬制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考古发现最早国都,夏朝终于发现古代实物。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最早国都,12月12日,早在1978年就已经展开的山西陶寺遗址发掘工作,出版了第一部发掘报告。来自全国考古界的百名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确认陶寺遗址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王国都城。

实物史料。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最后的秦军》作者金铁木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

考古证实了许多历史记载,比如河南安阳的殷墟证实了商王朝和夏的存在,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证实了尧舜的传说。这个太多了,其实,无需考古,我们也相信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

《最后的秦军》作者金铁木

基本文献史料: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例如隋唐五代的史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这些材料在历史纪事上,都按年月日,分门别类,逐一编次,没有任何一年是没有纪事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十分清晰,因而是连续的,整体的,每部材料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全面考察,这些材料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综合性是很强的。考古文献史料:具有真实性,片段性,研究性。考古出来的毕竟都是实物,是非常真实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反映出某个特定时间或时代的特征或特点,文物中,除了本身有文字的,大多都需要研究才能知道它所处的时代或时间。例如周绍良教授编辑的《唐代墓志铭汇编》,这些材料全都来自于真实出土的墓碑等,但墓志所记载的仅仅只有一人或二人,只能反映墓主个人的情况或某些时代特点,即使全部看完也不能对唐时期进行把握,这些墓志只有深入研究后,才能发挥它们对历史研究的帮助。没有基本文献的帮忙,即使想一百年,也很难想出,考古文物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甚至连这个是什么时代的东西都不知道。

1、浙江余姚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井头山遗址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距今8300至7800年,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研究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宝贵案例,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海洋文化考古、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重大突破。2、河南巩义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中晚期规模最大的聚落。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正在吐丝的牙雕家蚕,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显示了53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农桑文明形态。3、湖北武汉黄陂区郭元咀商周遗址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与铸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年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商代铸铜遗址,至少包含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块范浇铸3类冶金生产活动。结合遗址中发现的沙层等遗迹现象,初步确定了与熔炼、浇铸环节有关的手工业操作链。4、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姚河塬是宁夏南部及泾水上游地区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诸侯国都邑城址。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产业链完整的铸铜作坊、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以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都显示其与中原分封的诸侯国性质一致。该遗址对了解周王朝与西北边陲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5、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确认的烽燧遗址在唐代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出土珍贵汉文文书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对了解大唐西域军镇镇防体系、唐代军事制度、边塞军事生活、补缺军事文献遗漏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基本文献史料: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例如隋唐五代的史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这些材料在历史纪事上,都按年月日,分门别类,逐一编次,没有任何一年是没有纪事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十分清晰,因而是连续的,整体的,每部材料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全面考察,这些材料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综合性是很强的。考古文献史料:具有真实性,片段性,研究性。考古出来的毕竟都是实物,是非常真实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反映出某个特定时间或时代的特征或特点,文物中,除了本身有文字的,大多都需要研究才能知道它所处的时代或时间。例如周绍良教授编辑的《唐代墓志铭汇编》,这些材料全都来自于真实出土的墓碑等,但墓志所记载的仅仅只有一人或二人,只能反映墓主个人的情况或某些时代特点,即使全部看完也不能对唐时期进行把握,这些墓志只有深入研究后,才能发挥它们对历史研究的帮助。没有基本文献的帮忙,即使想一百年,也很难想出,考古文物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甚至连这个是什么时代的东西都不知道。

1、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2、云南元谋人遗址 3、陕西蓝田人遗址 4、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 5、马坝人遗址 6、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7、丁村遗址 8、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9、玉蟾岩遗址10、裴李岗遗址11、贾湖遗址12、兴隆洼遗址13、大地湾遗址14、仰韶遗址 15、半坡遗址16、姜寨遗址 17、后冈遗址 18、庙底沟遗址 19、大汶口遗址20、河姆渡遗址21、大溪遗址22、城头山遗址23、屈家岭遗址24、崧泽遗址25、马家窑遗址 26、柳湾墓地27、牛河梁遗址 28、城子崖遗址29、良渚文化遗址群30、石家河遗址群 31、陶寺遗址32、王城岗遗址33、齐家坪遗址34、卡若遗址35、石峡遗址 36、东湾仔北遗址37、圆山遗址38、二里头遗址39、东下冯遗址 40、夏家店遗址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42、偃师商城 43、郑州商城遗址44、盘龙城遗址45、安阳殷墟遗址46、吴城遗址 47、新干大墓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49、周原遗址50、丰镐遗址与墓地51、琉璃河遗址52、晋侯墓地 53、三门峡虢国墓地与上阳城遗址54、晋国故城遗址55、郑韩故城56、燕下都遗址57、曾侯乙墓58、纪南城周围的墓葬群59、中山王陵 60、铜绿山矿冶遗址 61、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6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3、睡虎地与龙岗秦墓 64、汉长安城遗址 65、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66、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67、烧沟汉墓 68、银雀山汉墓69、满城汉墓70、汉代楚王陵71、马王堆汉墓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74、汉魏洛阳城75、楼兰故城遗址76、尼雅遗址77、邺城遗址 78、走马楼孙吴简牍79、南京东晋——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80、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81、云岗石窟82、龙门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85、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86、隋唐洛阳城遗址87、隋代虞弘墓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门寺塔基与地宫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94、辽陈国公主墓 95、龙泉青瓷窑址96、耀州窑遗址 97、西夏王陵98、古格故城遗址 99、元大都遗址 100、明定陵

研究中国史的问题,离不开文献资料,因为中国有非常悠久而优秀的史学传统。但是文献资料不属于第一手的资料,经过了人为的编辑和修改,难免出现讹误与杜撰的成分,所以只能作为重要参考,而不能完全相信。

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区别是什么

考古学是研究的最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什么是考古学?它与人类学、历史学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存在着争论。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既有共同性,又各有其特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彼此不存在附属关系。在中国,有相当一段时间考古学是归于历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于几年前使考古学成为与历史学同样的一级学科。我们的努力,并非只是出于考古学家的虚荣心,而是出于对考古学学科定位的认识和学科发展的考虑。人类学在中国被称为民族学,它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有别于民族学的社会人类学在中国出现,虽还有待于今后的发展,但它也并未也不应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关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历史学是主要依据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它不是如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研究事件和人物,也探讨发生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其宗旨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版本的校勘、史料的考证、相关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等等。考古学是主要依据过去的人们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即遗迹和遗物)及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存研究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探索其背景和动因总结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区域分析、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聚落遗迹和遗物的功能分析、墓葬分析等,不一而足。人类学则主要是通过延续至今的一些保留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们集团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文化的发展,并探索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调查,即详细地记录被调查的集团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索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因和规律。简而言之,三个学科在均以研究人类的过去,探索其规律方面存在共同点,但各自的研究的出发点或立足点不同。历史学是从古代文献出发,立足于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考古学是从遗迹和遗物出发,立足于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人类学则是从活着的人们集团出发,立足于对有关的人们集团进行缜密的调查与分析。三者目标相近,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各不相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简而言之,历史学是以书见人,考古学是以物见人,人类学则是以人见人,即由今人见古人。分清三个学科的上述差别,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作为考古学家,应当注意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研究出发点的不同,坚持考古学的立场,坚持从考古资料出发,而不是从历史文献或民族学调查资料出发进行研究。这一点对于有着丰富古代文献和众多少数民族的中国考古学家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学科并非始终泾渭分明,其研究对象有时也有交叉。如考古发掘出土的简牍、帛书等古文书既是考古遗物,又是古代历史文献。一些古老的部落中祖传下来的物品既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作为遗物,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虽然如此,这三个学科间的区别还是明显的,不应将其混为一谈,更不应因为三者或其中两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点,便将其合二为一,或将其中一个学科附属于另一个学科之下。还应当指出的是,三个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有局限(限于篇幅,此处不作展开),仅凭某一个学科,难以承担起研究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探讨其背景和动因,并总结其规律的重任。因此,需要三个学科之间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不仅如此,还要同其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加强联系,多学科联合,共同攻关。这应当成为今后这三个学科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 索引序列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是什么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
  • 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 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区别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