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啊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啊

发布时间: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啊

1.《全国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案图集》,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与特点,1994:05,《城市规划汇刊》。3.日本殖民时期台湾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与特点,1995:06,《城市规划汇刊》。4.场所?自然?几何?建筑——青岛市荣美御园高层度假公寓及中心广场设计,1996:03,《华中建筑》。5.概论智能建筑的发展及其影响,《武汉工业大学学报》,8。6.满铁附属地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其特征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997:01。7.关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38.建筑学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教苑硕果》,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069.建筑策划:一种隐藏的设计,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010.日本占领时期的大同城市规划,?《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清华大学出版社,1111.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建筑师》9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12.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城市规划汇刊,2000:0113.鲍鼎与武汉近现代城市规划,华中建筑,2000:0214.实践出真知——湖北省监利一中逸夫图书馆设计记事,新建筑,2000:0115.武汉里分住宅研究(一)、(二),华中建筑,2000:03,0416.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城市规划,2000:1217.“近代历史地段”解读,《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清华大学出版社,0718.王信伯与沙市近代城市建设,《建筑史论文集》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219.武汉近代城市规划小史,规划师,2002:0520.图析武汉近代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002:0621.传统城市地区城市设计的意义初探,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1022.济南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3:0223.历史?风景?街市?生活,城市规划,2003:0324.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3:0425.近代南京城市转型及其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城市规划,2003:1026.广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清华大学出版社,0727.武昌昙花林街区及其近代建筑初探,《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清华大学出版社,0728.当代高技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华中建筑,2004:0329.老里分?新花楼——武汉花楼街片老城区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新建筑,2005:0430.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860-1949),城市规划学刊,2005:0531.One Cultural Route Span the Millenary: Chinese Tea Road, World PublishingCorporation,2005年32.因兵而兴的湖北古镇——罗田镇屯兵堡,华中建筑,2005:0233.因茶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羊楼洞,华中建筑,2005:0234.因渡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周老嘴,华中建筑,2005:0335.因族而兴的湖北古镇——洪湖瞿家湾,华中建筑,2005:0336.因集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程集,华中建筑,2005:0437.因埠而兴的湖北古镇——阳新龙港,华中建筑,2005:0438.因地而兴的湖北古镇——红安七里坪,华中建筑,2005:0539.因铺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新店,华中建筑,2005:0540.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860-1949),城市规划学刊,2005:0641.因岭而兴的湖北古镇——钟祥张集,华中建筑,2005:0642.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崇阳白霓,华中建筑,2006:0143.因邑而兴的湖北古镇——钟祥石牌,华中建筑,2006:0244.因驿而兴的湖北古镇——孝昌小河,华中建筑,2006:0345.关于湖北古镇的调查与研究,理想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0446.近代中国人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建筑史论文集22辑,清华大学出版社,04· 1.《20世纪中国建筑》(参与),天津科技出版社,06。2.《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参与),同济大学出版社,083.《第二届中德现代建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064.《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参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大武汉经济区的科技与经济》(参与),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湖北近代建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 《中国村镇建筑文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1.后现代建筑向何处去了?(原文为英文),1988:02,《华中建筑》。2.欧美近代城市规划的重新研究(原文为日文),1995:02,《城市规划汇刊》。3.日本占领下的上海城市规划(原文为日文),1995:04,《上海城市规划》。4.[法]RAYMOND ROCHER著,童乔惠、李百浩译,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概念及其发展(一)——欧洲历史性建筑遗产,华中建筑,2001:01,025.[法]RAYMOND ROCHER著,李百浩、童乔惠译,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概念及其发展(二)——欧洲历史性城市遗产,华中建筑,2002:01 1.《中国建筑史》(第4版)(参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32.《中国城市建设史》(第3版)(参与),中国建工出版社,07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0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3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3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3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2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7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3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6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5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山东大学出版社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4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天津科技出版社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3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0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3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

完成建筑、理论设计及方案完成建筑:清水会馆3-9(已建成)红 堡3-9(已建成)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已建成)水边宅2002(已建成)方案设计:家具建筑——作家住宅1999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太阳与碑1996康定斯基之家1996北京京奉铁路火车站复原1995(由张复合先生主持,已建成)锦西市开发区毛屯综合楼,辽宁1992(已建成)1996年以来作品发表:《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发行,米兰,意大利,p134-137《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12,三联出版社,钟和晏“朴素之美”p38-39《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边宅”、“涪水沱园”,北京;《Dialogue》建筑杂志第68号,“水边宅”,p45-47,美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新地产》2003年1-2月号,“水边宅”,p82-9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2003/2;《都市营造》,“水边宅”,p50-53,2002年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上海2002/11;《建筑师》总第100期;“涪水沱园概念规划方案”,封面、封2、封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10;《新周刊》2002年第3期,“书宅”,p98,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服务中心,广州2002/2;《时代建筑》2002年第2期,“隙间——画家住宅”,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今日先锋》8,“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学成果;四页彩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光与影》1999年第6期总第87期 “窗之风(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建筑师》1999年第8期总第89期;“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彩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8;《建筑师》1996年第2期总第68期,“太阳与碑”,p101-102及彩页,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北京1996/2。作品展览:群展:“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术馆;建筑、实验-人、伦理、空间,2002年9月,天津美术学院;梁思成纪念展,2001年5月,中国美术馆;“中国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顶层画廊;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国际会议中心,北京1999/6中国实验家具艺术展,焦应奇艺术中心,北京1999专著:《极少主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1995年以来文章发表:“时间六像”,《建筑业导报》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出神入化”,《新设计》,第一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6月,p15-21;“稀释中式”,《时代建筑》总第89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身体与控制”,《今日先锋》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8月,p31-39;“境心相遇”《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p34-36;“旁敲侧击——建筑的它治性”,《建筑业导报》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触类旁通”——《文景》总第十二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7,p88-92;“文学将杀死建筑”,《文景》总第8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8,p80-84;“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的穹隆”,《文景》总第4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4/10,p80-85;“园林里的高瞻远瞩”,《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2-15“园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6-17“白色住宅与玻璃住宅”,《缤纷》2004年第5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2004/5,p18;“透视空间”,《建筑师》第105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涪水沱园:正在开始的大地艺术”,《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秩序是”,《建筑师》2003年第4期总第10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3/4,p74-80;“为谁设计”,《时代建筑》总第68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学校、垂直、水平、车间”,《平常建筑》,张永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迷宫印象”,《此时此地》,刘家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最后的乡愁”,《文景》第4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8,p78-83;“包豪斯理念”,《文景》第3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5,p23-29;“六个递延的视域断片”,《新潮》总第七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2/5,p77-78;“抽象与具象——天子大酒店杂谈”,《a+d》,雷尼国际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批判的厚度”,《新潮》总第1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1/7,p30;“材料的光辉”,《建筑师》第9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光影游戏的迷宫”,《时尚家居》,时尚家居杂志社,北京2001/1,p26;“隙间”,《时代建筑》第2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窗——柯布西耶对光的追求”,《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清华大学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神话”,《今日先锋》8, p42-47,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2000/1;“魔方住宅——建筑初步教学实践”,《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页彩页;“景观编织”,《装饰》1999年第4期总第90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999/8,p17-19;“光之凝固体——廊香教堂”,《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7/5;“范思沃斯住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26;“流水别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12;“在浴场里”,《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5;“边非缘”,《方法》1999年第2期总第89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1999/2 p54-57;“空旷的运动”,《建筑师》1998年第10期总第8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双关的双宅”,《装饰》1998年第5期总第85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1998/p15-18;“北京‘香厂新市区’规划缘起”(为第一作者,与张复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大师与中国”,《读书》1998年第2期总第227期,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北京1998/2,p72-77;“墙”,《建筑师》1995年第6期总第6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外文发表: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城市规划, 2005(2)第一作者从战略规划到行动计划:中国城市规划体制初论 城市规划, 2003(12)第二作者全球化时代苏州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城市规划, 2003(8)第一作者西周城市发展的空间透视 建筑史, 2003年第2辑城市地区的空间秩序与协调发展:以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城市规划, 2002(12)第二作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形态的影响研究述评 城市规划, 2002(4)防洪对城起源的意义 建筑史论文集 第16辑 2002探寻城市地区规划的新范式:从程序性规划到规划过程 城市规划 2001(6)从聚落形态的演进看中国古代城市起源 建筑史论文集 第14辑 2001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的历史与现状:纽约区域规划协会的探索 国外城市规划 2000(2)区域: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城市规划 2000(11)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史上的“江南现象”华中建筑 2000(3,4)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5首届学会论文奖暨第七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2001第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1997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内容啊

《建筑史(第26辑)》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史(第26辑)》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建筑史(第26辑)》为第26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古典园林、传统工程技术、建筑美学、建筑史学史、建筑教学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王贵祥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审美刍议》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国历代文献中所反映的建筑审美观念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其审美思想作出新的总结,《中国传统佛道建筑中扩大前部礼拜空间形式初探》通过对中国古代佛道建筑及其礼拜仪式演变历程的考察,对其前部礼拜空间的扩大和强化形式作出探讨,《交河故城西北佛寺复原研究》、《从壁画中看高句丽斗棋的特点》、《忍冬纹饰在高句丽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初探》、《西藏吉祥多门塔地域性特征研究》等论文分别针对新疆、东北、西藏地区的建筑遗存展开研究,《北京先农坛太岁殿、拜殿大木丈尺初探》在精密测量的基础上,对先农坛殿宇的建筑空间与构件的尺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一些新的见解:《从现存图文档案看故宫毓庆宫内檐装修》利用清代的营造档案进行分析,揭示了故宫毓庆宫中“迷宫”式的室内格局的具体特征,《聚集到分散:浅析村出现前后的居住形态与聚落特征》、《龙脊十三寨的村口研究》二文通过不同的视角分别对古代村落形态进行研究,《岭南名园雁山园的研究与修复构想》、《长春园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二文则对岭南园林实例和清代皇家园林的写仿案例进行了新的探讨,《当前国内外建筑院校设计》《建造课程的比较》收集整理了国内外著名建筑院校的设计/建造课程实例,并作了细致的对比研究,张杰先生的论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中国古代堪舆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设计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新的评价,马炳坚先生的文章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领域若干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张帆先生的论文对建筑史学家王璧文先生的早期著作《中国建筑》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0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3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3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3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2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7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3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6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5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山东大学出版社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4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天津科技出版社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3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3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0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3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意思啊

2008年,《清初四帝及其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装饰》2008年第12期2008年,《贝聿铭的寻根之路——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民生设计刍议》,《装饰》2008年第10期2008年,《家园的继承与批判》,《装饰》2008年第3期2008年,《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新的可能性》,《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2007年,《筷子·时钟·奥运火炬》,《装饰》2007年第9期2007年,《新艺术运动之“新”》,《装饰》2007年第5期2006年,《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危机》,《住区》2006年1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中产阶级与现代主义》,《为中国而设计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观唐”之我观》,《住区》2006年第二期。2006年,《后现代的善意》,《清华美术》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建筑史视野下的环境艺术》,《环艺教与学》第一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清代紫禁城的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全球化与地区性》,《建筑师》第100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公共建筑想要说什么》,《CASA国际住居》总8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圆明园宗教建筑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1期,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礼制建筑”求解》,《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遥想梁思成先生》,《梁思成百岁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99年,《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另有专业知识普及方面的“城市广场的形形色色”、“世事沧桑,山水为证”、“玲珑宝塔”、“不朽的埃及”、“中国建筑的窗”、“中国建筑的台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同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合作,完成专题片多集。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

  • 索引序列
  •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啊
  •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意思
  •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
  • 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是什么内容啊
  • 建筑史论文集第18辑是什么意思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