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发布时间: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1、《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2、《改土归流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以贵州西北部地区为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2005年6月。3、《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斯蒂文·郝瑞(Stevan Harrell)对话》,北京,《民族研究》,2007年10月。4、主编《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一套多达2、3百种书籍,志在为区域历史文献、物质文化与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示范的大型丛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起陆续出版。6、《清代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北京,《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7、《行政成本、汉夷风俗与改土归流——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设置始末》,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8、《王朝开拓、移民运动与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的演变——明清时期黔西北的农业》,南京,《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9、《中央王朝的开拓与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承袭制度的演变》,贵阳,《贵州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10、《明初水西君长国与中央的关系——奢香故事之考辨与解读》,广州,《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10月11、《“族别界限”与“族类互变”:黔西北彝族之族类界限观念考察》,香港,《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1期。12、《历史人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北京,《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2009年6月。13、《从英国公共档案馆中文档案看张之洞与华工出洋问题》,北京,《历史档案》,2009年第2期14、《黔西北彝文献中所见之彝族谱系》,香港,《华南资料研究中心通讯》, 2004年7月。15、《清代广东盐场的灶户和灶丁》,四川,《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3期。16、《明代土司地区的赋役征派——以贵州宣慰司为例》,《10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区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变迁》(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7、《咸同年间广东高明县的土客械斗》,《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编辑出版,2000年。18、《明代土官“文职”、“武职”考辨》,广州,《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1年第4期。19、《黔西北田野笔记之一》,香港,《华南资料研究中心通讯》, 2001年4月。20、《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第二作者),北京,《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21、《“意存畛域”:淮粤之争中的区域观念》(第二作者),广州,《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22、《新安程氏统宗谱重构祖先谱系现象考》(第二作者),开封,《史学月刊》,2006年第7期。23、《评〈人类学的评论〉》,香港,《历史人类学学刊》3卷2期,2005年10月。24、《评〈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香港,《历史人类学学刊》,2006年10月。25、主编《岭光电文集》,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出版,2010年9月26、《夷族意识、夷务实践与彝族文化》,《岭光电文集》之导言。27、主编《中华文明视野下的西樵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8、《中国盐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取向》(第二作者),《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29、《中国古代的祭祖愿望》,《文史知识》,2013年第9期。30、《清王朝对黔西北铅锌的开发》,《当代贵州》,2013年第16期。

最好是到图书管.那里比较全!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1、二十世纪中国盐业史研究2、中国盐文化的理论体系3、井盐开发与井盐区的经济社会变迁4、不同盐区盐业生产的比较研究5、中国盐业科技史6、中国盐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研究7、盐业契约档案研究8、中国历代盐业文学作品研究9、中国历代盐业专志研究10、国外盐业史研究11、现阶段中国盐生产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12、盐产品深加工与系列开发研究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侧重发布每年的课题指南。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信

1、《日本侵略军的“盐遮断”轰炸》,《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2、《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3期。3、《论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5、《抗战时期西部航空运输业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6、《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7、《1927-1937年知识分子的“移民开发西北”观》,《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 2005年。8、《清末民初川江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济楚川盐运输近代化》,《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2期。9、《西南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评秦和平著《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10、《抗战时期西部公路建设》,《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11、《“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3、《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4、《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5、《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16、《抗战时期人口迁移及对西部开发影响的全景展示——评张根福著〈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17、《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19、《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运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21、《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22、《免费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23、《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24、《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2期。25、《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26、《抗战时期广西企业公司研究(1941-1944)》,《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 第3期。27、《形象塑造与政权巩固》,《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第1期。代表性学术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约60万字。主讲课程:1、《中国近代史》必修(本科生)2、《中国近代经济史》选修(本科生)3、《中国现代化进程》选修(本科生)4、《抗日战争研究》选修(研究生)

2009年3月30—3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举办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山东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群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山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制盐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世纪以来,围绕盐业课题研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鲁北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从2003年夏天开始,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工程文物保护规划及盐业考古课题研究,在双王城水库周围3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五次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钻探和试掘工作,发现古遗址83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3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4处,宋元时期6处。从出土遗物分析这些遗址大多与古代制盐有关,是目前在渤海南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2008年4—12月,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并结合课题研究,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寿光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水库建设所占压的盐业遗址群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主要发掘了编号07、014两处遗址,清理面积26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批与制盐有关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研究该地区商周及宋元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提供了详细资料。从发掘资料分析,商朝晚期与西周早期的制盐作坊结构基本一致。一个作坊由卤水井、盐池、盐灶等组成。人们从卤水井中提取卤水,在盐池内浓缩卤水,在盐灶上煮盐;煮盐使用的盔形器一般底部抹较厚的草拌泥。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渤海沿岸为课题研究进行的大规模盐业考古调查尚属首次。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调查发现八十余处不同时期与制盐有关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2、该遗址群年代早,延续时间长。3、此次发掘揭露了比较完整的商周时期盐业作坊遗迹,对了解古代尤其是商周时期的盐业工艺流程比如制盐所需原料、取卤、制卤、成盐等过程,以及古代煮盐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此完整的揭露整个制盐作坊,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首次。4、在配合工程中进行的课题研究,使工程建设与课题研究进行了有机结合。5、这一地区盐业考古的调查发掘工作,改写了人们对山东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的认识。盐业对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6、这是中国考古学第一次碰到该类文化遗存,尽管发现的一些遗迹的性质还不明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盐业史的空白,并为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提出了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原因

因为开采盐矿一般都是官方开采的,因为数量稀少,所以盐税非常高昂,因此有很多人会抱着砍头的危险,私自开盐矿

因为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历史上有盐利作为军费支持战争。

因为盐税是封建社会朝廷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占了国库很大一部分所以这么说

史学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咯,真实的可以去投《探索发现》,《解秘探索》虚构的《花火》《萌芽》都可以啊。

新浪

《历史研究》或者当小说一样投到《龙门阵》《故事会》一类的杂志月刊正式的就是《历史研究》和《国家历史》(现改名叫《看历史》)谢谢,希望能帮到你哈

《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世界历史》 《史学月刊》

  • 索引序列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信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原因
  • 史学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