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

《清代乾隆年间两广盐法改埠归纲考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从“川盐济楚”到“淮川分界”——中国近代盐政史的一个侧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食盐专卖与盐枭略论》,《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5期。《滇粤铜盐互易略论》,《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3期《明清两广食盐专卖与盐商集团》,《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4期《明清广东“镇”之考释》,《中山大学史学辑刊》第二辑,199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清代雍正到道光年间的盐枭走私》,《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1期《藩王时期的两广盐商》,《盐业史研究》1999年第1期《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1期《新安程氏统宗谱创造祖先谱系现象之考察》,《史学月刊》2006年第7期《弥“盗”、党争与北宋虔州盐政》,《史林》2006年第2期《“意存畛域”:淮粤之争中的区域观念》,《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改土归流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以贵州西北部地区为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2005年6月)《盐法考成与盐区边界之关系研究——以康熙初年江西吉安府“改粤入淮”事件为》,《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盐法变迁与地方社会的盐政观念——康熙年间赣州盐法所见之市场、考成与盐政关系》,《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

一个地区的研究

研究领域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地址

1、《日本侵略军的“盐遮断”轰炸》,《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2、《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3期。3、《论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5、《抗战时期西部航空运输业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6、《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7、《1927-1937年知识分子的“移民开发西北”观》,《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 2005年。8、《清末民初川江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济楚川盐运输近代化》,《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2期。9、《西南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评秦和平著《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10、《抗战时期西部公路建设》,《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11、《“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3、《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4、《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5、《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16、《抗战时期人口迁移及对西部开发影响的全景展示——评张根福著〈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17、《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19、《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运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21、《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22、《免费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23、《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24、《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2期。25、《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26、《抗战时期广西企业公司研究(1941-1944)》,《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 第3期。27、《形象塑造与政权巩固》,《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第1期。代表性学术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约60万字。主讲课程:1、《中国近代史》必修(本科生)2、《中国近代经济史》选修(本科生)3、《中国现代化进程》选修(本科生)4、《抗日战争研究》选修(研究生)

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民国政府其实始终没有统一全中国,政令不通,地方利益冲突。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格式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1、《日本侵略军的“盐遮断”轰炸》,《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2、《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3期。3、《论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5、《抗战时期西部航空运输业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6、《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7、《1927-1937年知识分子的“移民开发西北”观》,《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 2005年。8、《清末民初川江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济楚川盐运输近代化》,《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2期。9、《西南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评秦和平著《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10、《抗战时期西部公路建设》,《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11、《“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3、《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4、《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5、《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16、《抗战时期人口迁移及对西部开发影响的全景展示——评张根福著〈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17、《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19、《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运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21、《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22、《免费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23、《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24、《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2期。25、《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26、《抗战时期广西企业公司研究(1941-1944)》,《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 第3期。27、《形象塑造与政权巩固》,《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第1期。代表性学术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约60万字。主讲课程:1、《中国近代史》必修(本科生)2、《中国近代经济史》选修(本科生)3、《中国现代化进程》选修(本科生)4、《抗日战争研究》选修(研究生)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1、二十世纪中国盐业史研究2、中国盐文化的理论体系3、井盐开发与井盐区的经济社会变迁4、不同盐区盐业生产的比较研究5、中国盐业科技史6、中国盐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研究7、盐业契约档案研究8、中国历代盐业文学作品研究9、中国历代盐业专志研究10、国外盐业史研究11、现阶段中国盐生产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12、盐产品深加工与系列开发研究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侧重发布每年的课题指南。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信

1、《日本侵略军的“盐遮断”轰炸》,《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2、《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3期。3、《论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5、《抗战时期西部航空运输业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6、《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7、《1927-1937年知识分子的“移民开发西北”观》,《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 2005年。8、《清末民初川江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济楚川盐运输近代化》,《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2期。9、《西南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评秦和平著《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10、《抗战时期西部公路建设》,《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11、《“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3、《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4、《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5、《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16、《抗战时期人口迁移及对西部开发影响的全景展示——评张根福著〈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17、《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19、《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运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21、《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22、《免费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23、《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24、《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2期。25、《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26、《抗战时期广西企业公司研究(1941-1944)》,《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 第3期。27、《形象塑造与政权巩固》,《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第1期。代表性学术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约60万字。主讲课程:1、《中国近代史》必修(本科生)2、《中国近代经济史》选修(本科生)3、《中国现代化进程》选修(本科生)4、《抗日战争研究》选修(研究生)

2009年3月30—3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举办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山东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群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山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制盐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世纪以来,围绕盐业课题研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鲁北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从2003年夏天开始,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工程文物保护规划及盐业考古课题研究,在双王城水库周围3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五次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钻探和试掘工作,发现古遗址83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3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4处,宋元时期6处。从出土遗物分析这些遗址大多与古代制盐有关,是目前在渤海南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2008年4—12月,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并结合课题研究,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寿光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水库建设所占压的盐业遗址群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主要发掘了编号07、014两处遗址,清理面积26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批与制盐有关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研究该地区商周及宋元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提供了详细资料。从发掘资料分析,商朝晚期与西周早期的制盐作坊结构基本一致。一个作坊由卤水井、盐池、盐灶等组成。人们从卤水井中提取卤水,在盐池内浓缩卤水,在盐灶上煮盐;煮盐使用的盔形器一般底部抹较厚的草拌泥。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渤海沿岸为课题研究进行的大规模盐业考古调查尚属首次。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调查发现八十余处不同时期与制盐有关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2、该遗址群年代早,延续时间长。3、此次发掘揭露了比较完整的商周时期盐业作坊遗迹,对了解古代尤其是商周时期的盐业工艺流程比如制盐所需原料、取卤、制卤、成盐等过程,以及古代煮盐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此完整的揭露整个制盐作坊,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首次。4、在配合工程中进行的课题研究,使工程建设与课题研究进行了有机结合。5、这一地区盐业考古的调查发掘工作,改写了人们对山东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的认识。盐业对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6、这是中国考古学第一次碰到该类文化遗存,尽管发现的一些遗迹的性质还不明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盐业史的空白,并为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提出了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 索引序列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地址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格式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
  • 盐业史研究投稿邮箱推荐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