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汽车与你杂志为什么停刊

汽车与你杂志为什么停刊

发布时间:

汽车与你杂志为什么停刊

挺好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汽车杂志,汽车志,中国汽车画报,车王,汽车族等现在每种汽车杂志的质量都不错,不过每本杂志的则重点也有不同所以楼主要自己判断哪本杂志更适合自己

汽车之友,汽车族 汽车导购

fdsa

汽车与你杂志停刊

7月14日 20:43 目前主流杂志有《汽车之友》、《世界汽车》、《汽车杂志》、《轿车情报》等。各种杂志侧重点不一样。就新车动态及大众化的知识看,《汽车之友》作重点推荐。订阅请到当地邮局即可,或者到邮局零售。

《汽车族》 《汽车商情周刊》《汽车导报》这些不错

我觉得 大多还是拿人钱财 替人打广告 就当看照片了

没听说过

爱你杂志为什么停刊了

确实,由于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期刊的日子非常难过了,今年的确有不少的期刊都停刊了。一本刊物的运营成本非常高昂。

居然停刊。有一天我去买的时候那书店老板居然告诉我不卖了。有看到主编223在豆瓣里面这样说:因刊号还在使用中,所以公司会把华夏的刊号用来做其他杂志用。 总之不会是原来的模样。 所谓停刊,只是内部暂停。 刊号的使用期限还未到,所以内容上正式来讲是不能出现任何有关停刊的说明的。 事情就是这样的。 总之就是暂停掉了,就算改版改刊,也一定跟原来大不一样。 关于已经订阅3月号之后的读者,公司方面会一一退款的。 如未收到退款者,可打订阅电话咨询(杂志版权页里有)。还有爱米说:大家可能对大陆的出版的东西不大熟 在大陆不是有钱就能做杂志的还需要国家批准的刊号 而这个刊号似乎是很久前国家就没有再批准过了 所以多数刊号的名字都很土 大家留意很多杂志的封面上会有个透明的或者小小的字 比如大陆版的MILK上面写了 流行色 VOGUE封面小小的写着服饰美容 1626的封面上写着产品设计 这就是刊号 对我们这些经常看neway的读者来说,这个事情来的有点突然。还有网上一些人这么说:陆续看到一些人谈到《华夏neway》的停刊,包括223本人,大致是觉得《华夏》做的太另类、太小众,因此没有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结论。从最后一期内容看,华夏做得满主流的,消费的内容有很多,许多内容甚至有与大多数杂志雷同的嫌疑。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做这些内容《华夏》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华夏的亮点似乎还是摄影大片,大概是因为主编本人的摄影水平不错吧,可惜每期就一两组,并不过瘾。《华夏neway》不能说是小众杂志还有一个原因,我个人觉得,小众杂志一定要低成本的,《华夏neway》(印象中)10个人的编辑团队和它的内容相比已经是一个正常成本了。成本一高,难免就有商业的压力了,难免要迎合起市场来。华夏为什么不赢利(或者说看不到赢利的希望),我觉得最根本是年龄层定位的问题。华夏的年龄层定位偏低了。很早和广告界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国内)品牌公司的人,也就是在时尚杂志上投广告的那群人,认为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这点和日本、香港不一样,你在日本年轻男性杂志《men's nonno》上可以看到诸如paul smith、berburry等大牌的广告,那是因为他们的读者都买得起,品牌们也知道他们都买得起。我们这里虽然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但毕竟还是少数人。何况广告还有一个滞后,再要等到品牌意识到国内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又要经过一个时间。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反复论证过了。瑞丽的《可爱先锋》,时尚的《娇点》,洪晃的《青春一族》都定位在较低年龄层,他们也是先后的停刊了。当然并非年轻杂志就一定做不下去。做杂志不是简单一个年龄层的问题。成本的控制,销售团队的能力,运气,都有原因。国内有些据说不错的潮流杂志,比如《touch双休日》,听说《yoho潮流志》卖得也不错。成本控制得好的话,或许销量就能赢利了呢。无论如何,只能说中国的时尚产业如此羸弱。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大十岁的就看不懂小十岁在玩什么了。那个cute的223,我觉得可以去做一个类似I-D或者CREME那样的摄影类的杂志,要低成本。我觉得那样有戏。而我没有那样的视觉才华,只好待在主流杂志里,小心翼翼地揣摩客户和读者的心理了。还是期待一下223他们吧。。。。OMG = =

汽车与你杂志还出版吗

汽车与你。 我已经看了2年的汽车与你

可以看一下汽车之家。

推荐你一本 《汽车与你》杂志 我从2003年一直追到现在 是本很不错的杂志 很专业 有专门的海外联络员 海外试车员 他们自己试车 从不抄袭 我不知道他们的资讯是不是最快的 但一定是最全面最权威的 试车不仅要写文章 还会拍成视频 试车视频网址: 视频网的首页: 当然 每月所试的车都会挑选一部分制作成光碟 随刊附赠呵 再说下去就打广告了 自己看吧 《汽车与你》杂志社主页:

汽车杂志2021停刊

汽车之友,汽车族 汽车导购

汽车与运动8元汽车导报15元汽车之友10元车荐通8元动感驾驭20元中国汽车画报18元汽车杂志15元车世界15元f1速报15元10方程式赛车15元汽车导报还有两个子刊,一个是改装与四驱,一个是中国赛车杂志。如果你只喜欢家用车的话,建议你买汽车之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很权威,中国汽车类型杂志销量最大的杂志。如果喜欢拓展一下知识面,可以买中国汽车画报,汽车杂志和汽车与运动。这三个都是中国一线汽车类杂志,和汽车之友一样,全国各个地方的书店和报刊亭都有。其中,不推荐车荐通和车世界。里面都是过时的。比方说08年新8代雅阁,别的杂志都一月份就刊登了,这两个杂志3月份才刊登。喜欢f1的话,可以买f1速报好方程式赛车。不过因为这两个是日本品牌杂志,所以说我不买。当然了,喜欢改装的朋友可以买改装与四驱。有名的就这些,剩下的就是一些杂牌杂志了。

订阅截止日期:2020年10月30日

编译 | YIKE编辑|杨光出品|汽车产经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万台,这一数字已追评去年全年。不过在销量排行榜的哪怕前15位里,却依然看不到大众汽车的身影。而这也与其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巨额投入,形成了鲜明且尴尬的对比。公开数据显示,大众ID4 X和ID4 CROZZ在今年5月的总销量只有1213台,而1至5月总计也仅有3353台,甚至不及特斯拉Model 3的零头,让人唏嘘。不过大众在海外市场却是另一番场景。大众ID系列车型在欧洲的单月销量可达近8000辆,并且在2021年前5个月的累积销量已成功跻身欧洲第三名。据了解,大众新能源车在中国的销量缓慢起步,已经引发了德国媒体的担忧。上周,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公布了集团最新的NEW AUTO计划,预计到2030年,大众汽车一半的销售量都将是纯电动汽车,而对于去年全球新能源车贡献率超40%的中国来说,显然是大众必须去啃下的重要市场。为何会出现冰火两天的景象?《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像大众汽车这样以汽油车型打造品牌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必须努力将自己重新包装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公司,因为中国市场正朝着主流采用搭载数字技术的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近日德国《汽车周刊》也首次采访了2月重返大众品牌的研发董事Thomas Ulbrich,并就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注:他曾是大众电动车项目负责人,主管ID系列的研发等工作)以下为对话节选《汽车周刊》:您在过去三年里一直都在与电动车打交道,今年2月开始担任大众品牌的研发董事,重回燃油车并不常见吧?Thomas Ulbrich:并不。但如果有人跟我一样在燃油车上努力工作多年,那么重回老工作就像滑轮滑一样简单,你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汽车周刊》:担任大众品牌研发董事已有5个月,您有什么感受?Thomas Ulbrich:已经五个月了么?我完全没觉得有这么久了。我的工作重点首先是稳定,大众在过去两三年里推出了不少产品、技术,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持续改善,同时重新审视和修改研发战略。我们希望也必须做出更与时俱进、领先时代的研发战略。《汽车周刊》:那么,大众的电动车要如何发展呢?Thomas Ulbrich:我们打好了基础,需要继续发展、深耕,并且要加快速度。大众明年将推出IDBUZZ货车,2025年推出小型电动车,到2026年将推出我们下一代的旗舰车型项目Trinity。《汽车周刊》:ID系列以后不会按照数字起名了么?ID3、ID4之后是ID5,然后是Small-BEV、Aero-B、Trinity、IDBUZZ,以后起名字是不是越来也困难了?Thomas Ulbrich:(笑)别担心,我们有办法的。我们在过去两年里详细讨论了ID系列车型名字的问题。这么说吧,我们认为用数字就能表达清楚汽车所属的细分市场。《汽车周刊》:Trinity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型?Thomas Ulbrich:可以肯定的是,Trinity初期会是Level 2以上的自动驾驶车型,并保证未来能升级到Level4。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推出Trinity。《汽车周刊》:大众要彻底跨过Level3么?Thomas Ulbrich:现在说Level 3为时尚早。不过,从自动驾驶助理系统升级到全自动驾驶,我们计划在Level 3就实现汽车彻底接管司机的驾驶任务,这样发展到Level 4不会太远了。《汽车周刊》:您怎么看汽车软件的未来发展?Thomas Ulbrich:电动车当然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但是软件也将是大众汽车的举足轻重的部分,它将是未来的决胜点。《汽车周刊》:ID3当年上市前曾遇到严重的软件技术问题。您要怎么做,才能不让过去的错误重演?Thomas Ulbrich:没错,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解决。但是我也要说我们吸取了教训,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些经验教训将用在我们的Trinity项目里。《汽车周刊》:您怎么评价燃油车在大众集团的地位?Thomas Ulbrich:大众是个国际化的品牌,我们在欧洲有明确的目标,2030年在售的电动车需占总销量的70%,在美国和中国则是50%。但是我们也明白,在南美、印度等地需要更多时间。欧洲电动车销量占七成,但这也意味着另外三成仍是燃油车。因此,我们仍将继续研发MQB燃油车平台,以满足、适应新需求。这不仅仅是减少排放量,更包括信息娱乐、驾驶安全领域。所以在未来几年里,我们不会停止研发燃油车。

  • 索引序列
  • 汽车与你杂志为什么停刊
  • 汽车与你杂志停刊
  • 爱你杂志为什么停刊了
  • 汽车与你杂志还出版吗
  • 汽车杂志2021停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