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笔者承担的是体校中专语文的教学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生活化教学对语文学科的意义。语文必须实现生活化教学,做到学生学习生活化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材针对性不强  当前,专科教育语文所使用的教材与中学语文所用课本在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缺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以及连续性。有些院校自己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但由于把关不严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自编教材侧重点不一,有的所涵盖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内容又过于深奥,都不能从专科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不具备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学习时也失去了兴趣与积极性。  2 课程教学边缘化  专科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专业类合格人才,鉴于这一专业性的特点,中专教育的教学重点一般都放在了其专业课的教学上或者其实习实训课上,对语文数学这类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生更是不把基础课程看在眼里。语文成了专科教育的边缘性学科,处于较尴尬的地位,在教学上,某些教师也是以完成任务为主,很少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生活化问题。  3 单一陈旧的教学形式  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也是教师的“一言堂”,语文教师把教学内容硬性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特别是在古文教学上,教师不能把内容生活化,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古文篇目。使得有些学生本来就厌烦学习古文,结果就更感到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情绪,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师队伍缺乏活力  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是否具备一支较强的中文专业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由于专科教育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尴尬地位,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也缺乏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积极地去组织与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中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更谈不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课程改革与生活化教学,导致语文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效果不佳 。  5 没有凸显教学评价的作用  当前,笔试仍然是专科语文评价的主要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成绩的考评,主要依据其试卷的成绩,而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都是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备考,这种学习方法使得考前背得滚瓜烂熟而考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教师也是在考前给学生划好考试范围,学生只需背诵就行了,这种教学与评价方式,学生不可能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积极性,语文学习会是一塌糊涂。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考而考,根本不注重生活化教学,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显现专业教育的教育特色。  2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1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其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基础性学科,其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工具,也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与表达的工具。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存储及传递信息等行为的必要手段。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大量进行模拟现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各种要素基本的关系,使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其学科学习特点的必然选择  作为体校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其知识结构与基础较差。特别是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尤其是古文的学习及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及鉴赏,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这时如果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进入到作品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让学生在视频文件中获得直观感受,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在进行课文的学习时,文字就能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进入到学生的思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应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学科,在其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优势及智力领域,在课堂表现方式上尽可能体现一定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有充分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听读训练中不断吸收与积累,在说写训练中不断地模仿与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掌握了语文这个学习工具,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其素养。  3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课本中所列文章涉及的人和事与学生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导致在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调查走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历史生活的理解。有些课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生活,但他们常常对此熟视无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在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提高其观察与理解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再现生活  在语文课本中所选篇目都记载着一定的生活信息,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是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客观事物,获得主观的感受,对于那些距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课文,应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所述生活画面,或将课文编排成剧本让学生参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如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 帮助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不断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生活。帮助学生去寻找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点,生活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现实教材。另外,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应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将来走向社会,也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启发学生把社会、学校、家庭作为学习的舞台  社会、学校及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舞台,《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在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应启发学生认知生活环境,把社会、学校与家庭作为学习语文的天地,把这些空间里发生的故事引入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作文水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贴近生活。这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也使创新教学与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有新意的是自己想的论文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作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是新课改形式下作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一、注重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必须注重其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达到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以此来让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从而让其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时地将生活中的感悟以及美景记录下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地组织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以此来为其感悟生活提供机会和平台。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并组织学生进行谈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春游”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当春游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悟以及所欣赏到的美景,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最后,再让学生以“春游”为主题进行写作。这样做,不仅有效的实现了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二、注重写作训练方式的生活化在学生生活中,课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给予学生阅读实践的时间占据其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还必须注重写作训练方式的生活化,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做好这一点,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写作素材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告知学生相关的写作技巧;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前者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鲸》时,应在课后设计相关的练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这样,就能够实现写作训练方式的生活化。三、生活作文表达方式要灵活,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四、作文修改贴近生活评价活动必然是一个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然后根据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作文评价是教师从学生的写作中获得教学各种反馈信息,便于制定相应的作文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工具。学生的作文一般情况下,是由语文老师亲自批阅,写几句评语,并给出分数。这样沿着一种模式批改作文,往往存在着劳而少功的现象,老师辛辛苦苦的批改,学生却只看重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老师批改的意图。所以,作文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多鼓励学生。对于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写作差的学生,我们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一棒打死,以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要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课标评价提倡,要引导通过学生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从他人身上发现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写作视野会开阔;学生自改作文,促进写作的积极性,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综上所述,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进行探讨和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摘要

摘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首要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导入;善设问题;教学方法多元互补;营造课堂乐学情境;运用先进新颖教学手段等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意义及作用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和情绪去对待。意志随兴趣的日益浓厚而更加坚强,虽面对千难万险,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学习兴趣就象一根绳子一样,经常牵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力,使之集中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7]”。学习兴趣是内外因最自觉的沟通者,它是能够引导一个人循序渐进地不懈追求,加强记忆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对有兴趣的事物,最敏感信息也就是这样被接收者的兴趣所吸引,兴趣又被经常接收过来的信息而强化,在大脑里不断形成强兴奋中心,一个人对深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记忆,且能长时保持。学习兴趣是诞生灵感的催产剂,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打开创造思维闸门的钥匙,可使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会突然打开,将潜在的智慧挖掘出来,为灵感的诞生催促助力。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候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未来的成才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充分的准备作用。学习兴趣是人才成功的真正秘诀。 二、培养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0]”。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画面等都能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要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导入激趣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是导入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别出心裁地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导入功能,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导入可有以下几种。 善用故事、图片、图画美术等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兴趣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能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学生马上会提起精神来,这效果比说教更有效果。如学《三打白骨精》这课中,教师可以讲一讲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去掉学生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学习中来。 第二图片导入。图片是学生比较爱看的,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图片,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突出要学内容。图片可以引人入胜,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当中。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看看有关海洋的图片,从中引导海洋的有关知识。一来激发学生看的兴趣,二来通过对比直观表达教学内容。 第三画画导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以兴趣为主。若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把美术图画运用到教学当中,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知识通过图画能做到要求适度,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识字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画简笔画图来表达生字的意思,然后再引出生字,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设问题引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要“掌握课堂提问技巧[4]”。课堂提问要问得巧、问得妙,才能恰到好处,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习。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创设了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情境: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它的嘴巴不够长,怎么也喝不到瓶子里的水,那乌鸦会怎么做呢?用此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赋予了课文语言的实际意义,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讨论都兴致盎然,感同身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直奔中心设问,抓住关键点。直奔课文中心设问(或关键处设问)能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如“庐山的云雾”中可以提出“云雾”有几种变化特点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讨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在内容关联点设问,真实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和内容,采用模拟对话或扮演角色、实物对比等多种形式突出问点。如在“春日偶成”的诗中可以先读诗句,然后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再问学生这句诗句的意思(主要描写那些春景)。最后教师直接引课文内容讲解,如“酒旗”等事物的描述。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元激趣互补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2]”。教学就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互补主要有几方面。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如《圆明园的毁灭》和《再见了,亲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准确地概括。根据这两篇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采用连段意法比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这样一来能更充分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发挥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还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发展、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设计问题,并加以恰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狭小的生活圈中走出来,去感知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所蕴含着的美。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启发引导,展开联想,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的无价之宝;二是强盗所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通过联想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皆能事半功倍,也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 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精心设计练习,它是兴趣教学巩固知识的基本保证。知识要通过练习才能得到巩固。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和理解。采用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新课文教学中有关抄写句子的习题可以这样设计自动作业。先轻声朗读句子,理解意思,注意易错、易混的字词,再抄写句子;最后检查订正,轻声熟读句子使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已经做完作业的学生,为避免发生枯坐现象。首先,让学生自编作业。教师课前教给方法,留一定的机动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来做。其次,可让学生提早离开教室。课堂学习任务既完成,不妨让他们展开自由的翅膀,离开教室饱尝童年情趣。 用游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同时也可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留点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必须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创设语文知识游戏性情境[9]”。这样才能使游戏更贴近学生,也使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生字的同时,可以展开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听听说说、看看读读、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字、词、句。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设计、翻新游戏,达到预想教学的目的。 (四)营造课堂乐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环境培育人,好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重视课堂乐学环境的营造,大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情趣化产生的学习动能是不可估量的。营造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必须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绝非等级森严。需要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等特征,使学生享受友善温馨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学习反馈,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时不关心着他们。学生取得了进步,我们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肯定,师生的感情就发生共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构建课堂和谐氛围。课堂的和谐气氛至关重要,提倡“语文情趣化教学[6]”。就要坚持“学道不忘激之以情,增智不忘引之以趣”的原则,注重语文知识的情趣化教学绝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常教常新,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和一定的任务,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变换一些方式,在语言艺术上可以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到知识。 教学再次要生活化,以学生为本。“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语文教学[5]”,增强教学情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诱导学生对于语文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才具有真实性。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如“螳螂捕蝉”这一课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生活,进一步来解释寓意。这样更能接近学生心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不紧能活化课堂,教材、教法也能活化。 再其次要实施“语文情感教育[8]”。激发学生情感,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等情感需要。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得以外在的倾吐,并借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深化。 (五)运用新颖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达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必需打破单一的口授常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手段。大体有如下几点: 运用电教手段 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文艺一体、激情激趣 一是援引音乐、绘画到教学中。音乐可以以乐“衬”文,以乐“赏”文。若能恰到好处地配以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会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从而也就对作品的主题、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对于文学作品的内涵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入细致。如在学诗歌时可以通过音乐衬托,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身临其境般地教学更加适当地运用可以使僵化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更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绘画给学生新刺激,给学生以新奇感受。“借助绘画激发学生兴趣[1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联想和想象,诗情画意一体的课堂,倍受学生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引用书法、电影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写字、课文教学随时要新颖化,适当地在教学时把某些书法作品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二则又能透过书法作品本质地理解写字要求,吸收更容易;综合艺术的电影引入教学,边讨论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韵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情操也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写字教学中,生字的教学可以用书法有关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能更形象地表达字理,结构使学生更通俗易懂。 兴趣教学在课堂当中使学习者对学习持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能在适当的时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创设一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乐学为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如需要其它的,请联系旺旺 文交天下友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 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四、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也要防止走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1、要基于生活而不囿于生活[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家》时,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在教室里摆放了很多家用物品,还让学生带了很多玩具和食品,教室里变得琳琅满目,俨然成了一个“家”。还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时,布置学生每人带一种昆虫,教师还在教室里挂了很多装饰精美的昆虫标本。教室成了一个“昆虫园”。[反思]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当然不是。上述案例中的教师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含义,为了追求“生活化”的教学而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语文课堂布置得和现实生活十分相似。《中国教育报》就有一位专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要计算教学成本的观点。我们认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不能等同于语文,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语文化”的处理,一个故事、一段影像资料、一些教具或者是一些图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素材。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操作比较简易的话,我们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中去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去体验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要儿童化的生活而不是成人化的生活[案例]有位教师在《陶校长的演讲》(五上)中教学“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把健康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如何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时,教师首先补充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即“身体是1,学习、工作、财富等都是0。有了身体健康这个‘1’, 学习、工作、财富等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身体健康这个‘1’, 学习、工作、财富等就都没有意义。”然后举了许多名人和长寿老人锻炼身体的体会。其实,在教师阐述了观点以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怎样做才可以更健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还有一节一年级教学“出”和“入”的识字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出入口,简直就像走迷宫,弄得座位上的农村小孩子不知如何“出”“入”,本来可以上得很清楚的一堂课,结果反而让学生云里雾里。[反思] 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上述案例中,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语文练习确实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成人的视角设计的。这种从成人的视角设计的“生活化”,往往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而不能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地把成人的“生活化”理解为学生的“生活化”。3、要引领生活而不是迎合生活[案例]这是在校级公开课《云房子》(二上)的一个小片断。在学习第二节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座云房子,并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有说喜欢大楼房、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的,有说喜欢大冬瓜那样的云房子的,还有说喜欢像花儿样的云房子的。这时,有一位学生说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因为没有人来和他抢,也没有人来和他挤,很舒服。教师很高兴地重复了一遍学生的答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反思]在以上的案例中,学生们的思维应该说非常活跃,学得也比较主动,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教师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却没能做好引领。我们猜想,那位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学生,可能是平时比较胆小,不大喜欢和同学交往,经常担心有同学会“欺负”他;也可能是他具有独生子女通常有的自私心理,不大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学生的见解大多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作为教师,要树立“教学即教育”的大教育观,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和生成教育资源,适时地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可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迎合学生,重复学生的答案,而不作引领和提升。像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个人住在云房子里多寂寞呀,云房子尽管小,但找个好朋友一块儿在里面玩还是可以的,那该多有意思呀;或者引导学生从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可爱处着手,谈谈自己对云房子的喜爱之情。4、要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生活[案例]学了《真情的回报》(六下),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体会。学生谈了王顺友、李春燕热情为大家服务,得到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谈到了护士护理病人付出了真情,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称号;还有老师辛勤哺育下一代,付出了真情,得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这些都是“真情的回报”。应该说,学生对“真情的回报”是有了认识了,但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荣誉称号上,而对身边实实在在付出真情和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一人提及。[反思]“联系生活谈体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学习思想性比较强的课文常做的一项练习。正因为“常做”,所以学生们也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懂得了一些答题的“套路”。但这些“门道”和“套路”往往会使学生步入“假、大、空”的境地,而起不到真正的“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悟情”、“导行”作用。其实,生活中最能感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一个充满真情的眼神,往往要比一句响亮的口号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感悟真情,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5、要生活化的语文而不是生活化的生活[案例]在某次评优课上,一位选手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快乐心情,教师让学生当小鸟,在假想的云房子里自由地作客、玩耍。这下,学生们可开心啦!一个个离开座位,满教室乱跑。几百名听课的教师看着几十名学生在“表演区”疯跑,整整跑了近十分钟还不肯停下来,一个个目瞪口呆。[反思]课堂教学,是静悄悄的革命。它既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温度,才有价值;没有深度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往往寓示着肤浅与浅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过分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语文的本味。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体应当是“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语文教学“生活化”永远是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的主题之一。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我们只有基于这条“地平线”,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方能托起语文教学这轮“红太阳”,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启发式方法的再思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语感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体诗欣赏能力以上列举只是其一,针对教学可自行设计科研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我对小学语文创新教法的思考 识字教学的新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论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启发式方法的再思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语感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体诗欣赏能力以上列举只是其一,针对教学可自行设计科研题目。

我对小学语文创新教法的思考 识字教学的新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论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索引序列
  •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摘要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