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军用光学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军用光学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发布时间:

军用光学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论文是需要自己好好写的,你可以找些资料,但是不能通过这种途径来获取。你可以从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傅里叶光学等等方面对生活的影响来写。(具体得看你已经学到什么阶段来了,在早期,几何光学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等到波动光学迅速崛起的时候,对几何光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傅里叶光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各学科都有作用)

现代军用光学技术论文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现代军用光学技术基础论文选题背景

本书系作者近二十多年来,在北京大学系讲授光学课程所积淀的学识和经验的总结。全书内容九章:费马原理与变折射率光学、波动光学引论、介质界面光学与近场光学显微镜、干涉装置与光场的时空相干性和激光、多元多维结构的衍射与分形光学、傅里叶变换光学与相因子分析方法、光全息术、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全书含有图和照片超过600幅,例题72道,并编配习题186道。本书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比经典波动光学到现代变换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典型现象和重要应用。概念清晰、图像丰富、推演简洁、内容新颖和语言明净,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色。本书是一本颇有广度和深度的基础光学著述,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光学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供与光学学科相关的各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激光技术原理及应用论文选题背景

激光原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微观粒子都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级(通常这些能级是分立的)。任一时刻粒子只能处在与某一能级相对应的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规律状态(或者简单地表述为处在某一个能级上)。与光子相互作用时,粒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相应地吸收或辐射光子。光子的能量值为此两能级的能量差△E,频率为ν=△E/h(h为普朗克常量)。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模具工业》 No 4 总 242 40激 光 加 工 技 术 在 模 具 制 造 中 的 应 用江苏理工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张 莹 周建忠 戴亚春[摘要]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工业用大功率激光设备价格的逐渐下降 ,给产品和模具的制造工艺带来了新的变革 ,在模具制造、 模具表面强化与维修、 取代模具等 3个方面 ,就激光优化模具制造工艺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 模具 激光 工艺优化[ Abstract ]Wi t h t he mat uri ng of t he las e r p r oces si ng t echnology and t he dec r easi ng of p rice of t hei ndus t rial la r ge - p owe r las e r e quipme nt , a new i nnovat ion was br ought t o t he manuf act uri ngt echnology of t he p r oduct s and t he dies and moulds A r elat ively de t ailed analysis and dis cus sionwas made on t he las e r op t imized manuf act uri ng p r oces s f or dies and moulds f r om t hr e e asp ect s ofmanuf act uri ng , s urf ace r ei nf orceme nt and mai nt e nance , and s ubs t i t ut ive dies or moulds Key words die and mould , las e r , t echnological p r oces s op t imizat ion1 引 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制造企业对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一次制造成功等要求日益迫切。而在常规制造系统中 , 产品生产所需大量模具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调试不仅耗费大量资金 , 更严重的是延长了产品生产的准备时间 , 从而延长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形成制造过程中的瓶颈。因此 , 如何快速有效地制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模具及产品 , 就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工业用大功率激光器设备价格的下降 , 给产品和模具制造工艺带来了重大变革。本文在模具制造、模具表面强化与维修、取代模具等 3个方面 , 就激光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2 模具制造 1 模具的激光叠加制造1982年 ,日本东京大学的中川教授等人提出用薄片叠加法制造拉伸模 , 1985年 , 美国加州某公司推出了模具的激光叠加制造法 , 并获得专利 , 其工艺流程见图 1 ,原理为将激光切割的多层薄板叠加 ,并使其形状逐渐发生变化 , 最终获得所需的模具立体几何形状。日本在冲模的激光叠加制造方面已达到实用阶段 ,所制的凸、 凹模质量高 ,加工尺寸精度— — —— — —— — —— — —— — —— — ——收稿日期:2000年8月10日已达 ± 01mm ,切割厚度为 12mm。 经激光切割后 ,在切口表面形成深 1~ 2mm、 硬度为 800HV 的硬化层 ,用来冲裁 1mm 厚的钢板 ,单凭自冷硬化层就可冲压 10 000 件 , 如在激光切割后再经火焰淬火 ,则可冲压 3~5万件。 由于各薄板间的连接简单 ,故用叠加法制作冲模 ,成本可降低一半 ,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用来制造复合模、落料模和级进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图 1 激光叠加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由模具 CAD 和激光切割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 CAD/ CAM 系统 ,实现板料切割的 FMS ,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用激光切割的薄板来叠加合成任意三维曲面的制造系统 , 不仅为在塑性加工和模具领域中实行 FMS 提供了思路 , 而且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模具制造 ,如型孔、 中孔体及复杂的冷却管道等 ,也是快速而经济的制造模具的有效方法 ,并且能带动其他技术如固相扩散等的发展。 2 快速模具制造模具 CAD三维设计二维外形NC 程序激光切割去除梯级创层面精加工成形模具装配薄片连结精加工NC 程序模 具 制 造 技 术《模具工业》 No 4 总 242 41快速成型制造技术(RPM)是 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制造技术 , 目前 RPM 技术已发展了十几种工艺方法。基于 RPM 技术快速制造模具的方法多为间接制模法 , 即利用 RPM 原型间接地翻制模具。(1) 软质简易模具 (如汽车覆盖件模具) 的制作。采用硅橡胶、低熔点合金等将原型准确复制成模具 , 或对原型表面用金属喷涂法或物理蒸发沉积法镀上一层熔点极低的合金来制作模具。这些简易模具的寿命为 50~5 000件 ,由于其制造成本低 ,制作周期短 , 特别适用于产品试制阶段的小批量生产。(2) 钢质模具制作。RPM 原型 — — — 三维砂轮— — — 整体石墨电极 — — — 钢模 ,一个中等大小、 较为复杂的电极一般 4~8h 即可完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此技术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与传统机械加工制作模具相比 , 快速模具制造省去了耗时、 昂贵的 CNC加工 ,加工成本及周期大大降低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 模具表面强化与修复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 常常需对模具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常用的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有化学处理 (如渗碳、 碳氮共渗等) 、 表层复合处理 (如堆焊、 热喷涂、 电火花表面强化、 PVD 和 CVD 等) 以及表面加工强化处理(如喷丸等) 。这些方法大多工艺较为复杂 , 处理周期较长 , 且处理后存在较大的变形。采用激光技术来强化和修复模具 , 具有柔性大 , 表面硬度高 , 工艺周期短 , 工作环境洁净等优点 ,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 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相变硬化 (激光淬火) 是利用激光辐照到金属表面 , 使其表面以很高的升温速度达到相变温度 (但低于熔化温度) 而形成奥氏体 ,当激光束离开后 , 利用金属表面本身热传导而发生自淬火 , 使金属表面发生马氏体转变 , 形成硬度高、抗磨损的表层 , 从而使金属表面得到强化。所用设备为三轴联动的数控激光加工机。影响激光强化的主要因素有激光功率、光斑尺寸和扫描速度。在强化过程中要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 , 并对具体材料选择合适的激光处理参数。对于CrWMn、 Cr12MoV、 Cr12、 T10A 及 Cr-Mo 铸铁等的常用模具材料 , 在激光处理后 , 其组织性能较常规热处理普遍改善。 例如 ,CrWMn 钢在常规加热时易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网状的二次碳化物 , 显著增加工件脆性 ,降低冲击韧性 ,使用在模具刃口或关键部位寿命较低。采用激光淬火后可获得细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颗粒 ,清除网状 ,并获得最大硬化层深度以及最大硬度 1 2HV。Cr12MoV 钢激光淬火后的硬度、抗塑性变形和抗粘磨损能力均较常规热处理有所提高。对 T8A 钢制造的凸模和Cr12Mo 钢制造的凹模 ,激光硬化深 12mm ,硬度1 200HV , 寿命提高 4~6倍 , 既由冲压 2万件提高到 10~14万件。 对于 T10钢 ,激光淬火后可获得硬度 1 024HV、 深 55mm 的硬化层;对于 Cr12 ,激光淬火后可获得硬度 1 000HV、 深 4mm 的硬化层 ,使用寿命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激光涂覆激光涂覆是用激光在基体表面覆盖一层薄的具有一定性能的涂覆材料 , 这类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合金 ,也可以是非金属 ,还可以是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在涂覆过程中 , 涂覆层在激光作用下与基体表面通过熔合迅速结合在一起。它与激光合金化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激光作用后涂层的化学成分基本上不变化 , 基体的成分基本上不进入涂层内。激光涂覆工艺实用的材料范围很广 , 正在研究的母体材料有低碳钢、 合金钢、 铸铁、 镍铬钛耐热合金等 ,研究的添加材料有钴基合金、 铁基合金和镍基合金等。采用激光技术在有送粉器的 2kW CO2 激光器上 , 对 4Cr5MoV1Si 钢基体表面涂覆一层由镍基高温合金和 WC + W2C 粒子组成的高温耐磨合金粉末 ,在激光功率 P = 1 500W ,送粉量为 10g/ min ,工件移动速度为 2~3mm/ s 条件下 ,获得多道搭接的大面积高温耐磨合金。 在试验温度为 600℃ 时 ,硬度为 550~580HV0 2 ; 在温度为 950℃时 , 硬度为100~200HV0 2。 可见在 1 000℃ 左右高温下 ,涂覆层仍有很高的强硬性 , 是较理想的高温模具耐磨合金。另外 , 采用激光涂覆方法来修复已磨损的冲模及拉伸模等 ,可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降低模具的使用成本。 3 激光堆焊对于一些汽车覆盖件冲裁修边模具 , 为提高使用寿命 ,节省优质模具材料 ,刃口往往采用在较差的基体材料上堆焊一层性能优异的合金。 过去 ,堆焊大多采用人工氧 — 乙炔火焰堆焊法 ,这种方法虽然设备《模具工业》 No 4 总 242 42费用低 ,但功率密度不高(102~103W/ cm 2) ,且难以进行精确控制 , 因而堆焊质量和生产率都较低。70年代以来 , 开发成功了等离子粉末堆焊技术 ,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且控制性能也较好 ,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等离子堆焊存在着电极寿命短、 堆焊层母材稀释率较高等问题。80年代以来出现的激光堆焊法与使用同一材料的氧 —乙炔火焰堆焊法相比 ,激光堆焊层组织细微、 致密 ,不良品率仅为前者的 1/ 10。激光堆焊的速度快 ,生产率比氧— 乙炔火焰堆焊高 75倍 , 而堆焊的材料使用量仅为其 1/ 2。而且激光堆焊层的室温硬度比氧 — 乙炔火焰堆焊的高 50HV 左右。 激光堆焊质量与激光的光束模式、 功率及堆焊速度等因素有关。4 激光加工替代模具冲压加工 1 激光切割替代薄板件的冲裁模激光切割替代钣金件及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冲裁修边模大有可为。三维激光切割技术 , 由于其本身具有加工灵活和保证质量的特性 , 在 80 年代就开始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应用。切割时只需用平直的支撑块来支撑工件 , 因此夹具的制作不仅成本低而且快速。由于与 CAD/ CAM 技术相结合 ,切割过程易于控制 , 可实现连续生产和并行加工 , 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切割生产。切割板材所使用的激光器主要有两大类 , 即CO2 激光器和 Nd : YA G激光器 ,功率为 100~1 500W , 因为功率小于 1 500W 的激光器其振动模式为单模 , 切缝宽度为 1~ 2mm , 切割面也很整洁 ,而输出功率大于 1 500W 时激光器的振动模式为多模 , 割缝宽度近 1mm , 切割面质量较差。因 Nd :YA G的激光可通过光导纤维输送 , 比较灵活方便 ,适用于机器人手执激光喷嘴配程序控制进行精确操作 , 因此在三维切割时大多采用。影响激光切割工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切割速度、焦点位置、辅助气体压力、 激光输出功率及模式。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以及日本的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 , 在汽车生产线上普遍采用激光切割技术 , 它不必采用各种规格的金属模具 , 除了快速方便地切割各种不同形状的坯料外 , 还用来大量切割加工因规格不同需要更改的零件安装孔位置 , 如汽车标志灯、 车架、 车身两侧装饰线等。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卡车仅车门就有直径为 < 8~<39mm 的20种孔 , 公司采用 Rofin- Sinar 的 500W 激光器通过光纤连接到装在机械手的焊头上 , 用以切割这些孔 ,1min 就完成一扇门开孔的加工 ,孔边缘光滑 ,背面平整 。< 8mm 孔的公差为 03~ 08mm ,<12mm 孔的公差为 - 25mm~ + 03mm。该公司生产的卡车和客车有 89 种孔径和孔位配置不同的底盘 ,经过优化设计 ,现在只需要冲压 5种不同的底盘 ,然后再由激光切割出配置不同的孔 ,简化了工艺 ,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成本。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在 1997 年把大功率 CO2及 YA G激光三维焊接和切割理论与技术作为重点项目进行资助 , 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的课题组成员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为在我国汽车车身制造业中应用三维激光立体加工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该中心为一汽轿车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展了重大工程项目攻关 , 其中开发红旗加长型轿车覆盖件的三维激光制造工艺技术 , 在我国轿车生产中是首次采用。在汽车用薄厚钢板激光大拼板拼接工艺试验研究中首次采用了激光切割替代精裁工艺技术 ,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三维激光切割在车身装配后的加工也十分有用 ,例如开行李架固定孔、 顶盖滑轨孔、 天线安装孔、修改车轮挡泥板形状等。在新车试制中用于切割轮廓和修正 ,既缩短了试制周期又节省了模具 ,充分体现出采用激光切割加工的优点。 2 激光打标替代冲模打标企业在其生产的零部件上常常需要打上企业自己的标志或特定的符号与数字 , 以往的方法是使用冲模打标或用铸模成型 , 打标质量不高。采用数控激光机打标不仅速度快 , 而且克服了冲模打标中常见的毛边、尖锐的边缘和畸变。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 , 因此可以打出任意复杂的图案 , 省去了模具设计、 制造及调试等环节 ,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制造周期 , 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因激光打标机所需功率小 ,成本低 ,打出的标记美观、 漂亮 ,现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3 激光成形替代弯曲模成形金属板料的激光成形技术是一种利用聚焦光束以一定的速度扫描金属板料表面 (扫描速度应足够快以防止表面熔化) ,使热作用区内的材料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 ,导致非均匀分布的热应力 ,从而使板料塑性变形的方法。与常规成形方法相比 , 激光成形《模具工业》 No 4 总 242 43具有许多优点: ① 属于无模成形 ,生产周期短 ,柔性大 , 可不受加工环境限制 , 通过优化激光加工工艺参数 , 精确控制热作用区域以及热应力的分布 , 将板料无模成形; ② 因其是一种仅靠热应力而不用模具使板料变形的塑性加工方法 , 因此属无外力成形; ③ 为非接触式成形 ,所以不存在模具制作、 磨损和润滑等问题 ,也不存在贴模、 回弹现象 ,成形精度高; ④ 可使板料通过复合成形得到形状复杂的异形件(如球形件、 锥形件和抛物形件等) 。激光成形机理的实质就是弯曲机理。当激光加热板料时 , 一方面在激光作用区及其周围产生热应力 , 同时降低了被加热区域板料的屈服极根 , 从而使热应力作用区的热态材料产生非均匀的塑性变形 ,实现板料的弯曲成形。试验表明 ,激光每扫描一道次 ,金属板料可弯曲 1° ~5° ,不同的扫描轨迹和工艺参数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成形效果和不同程度的变形量 , 即可得到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图 2表示在工艺参数为激光速功率 5kW , 激光束直径 4mm , 材料 SUS304 , 厚 1mm , 碳涂覆面的条件下 ,激光扫面速度与材料弯曲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2 激光扫描速度对弯曲角的影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对激光成形技术进行专项研究 , 在某些领域现已开始了初步的工业应用。波兰基础技术研究所的HFrackiewicz 教授利用激光成形先后制造出了筒形件、 球形件、 波纹管和金属管的扩口缩口、 弯曲成形等;德国学者 MGeiger 等将激光成形与其他加工工序复合运用于汽车制造业 , 进行了汽车覆盖件的柔性校平和其他成形件的成形 , 而且对弯曲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闭环控制 , 提高了成形精度。德国Trumpf 公司于 1997 年开发了商品化激光成形多用机床 Trumat ic L 3030。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 激光成形技术将逐趋成熟 ,进入实用化阶段。5 结束语激光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 , 在国外各行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机械行业在 “九五”期间也将其作为十大技术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把激光加工工艺和激光加工设备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进行资助 , 并明确指出其主要应用领域应该在汽车制造业。模具作为一种工具 , 其生产周期、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过程和销售。而激光作为一种万能加工工具 , 在减少模具制造装备 ,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降低制造成本和保证模具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激光加工技术来优化模具制造工艺 , 对传统的模具制造工艺进行改进和组合 , 需要我们做出不断的努力。参 考 文 献1 陈大明 ,徐有容 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硬面合金层改性研究金属热处理 ,1998 , (1)2 李懦荀 ,平雪良连续激光强化模具刃口的工艺研究电加工 ,1995 , (6)3 孙中发 我国激光产业发展对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7 , (10)4 曹 能 ,冯 梅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宝钢技术 ,1998 , (3)5 管延锦 ,孙升激光快速成形与制造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9 , (9)6 A Domenico 加工汽车车身部件的三维激光切割技术 机电信息 ,1999 , (6)7 周建忠 ,袁国定应用激光强化技术提高覆盖件模具寿命模具工业 ,2000 , (4)8 胡晓峰 基于数控激光切割的快速制模方法研究 江苏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9 M Geiger ,F Voll tert Flexible St raightening ofcar Body Shells by laser 10 Bob T Welding Tailorde B Welding Jou-rnal ,1995 , (8)11 M Geiger Synergy of laser Material Porcessing andMetal F Annals of t he CIRP ,1994 ,43(2)12 H Arnet ,F Vollert Extending Laset bendingfor t he generation of convex Porc Inst M E ,1995 , (209)13 Trumf Lt The heat is on for laser profiler SheetMetal Indust ries ,1997 , (1)

这类的论文你可以先参考一下晚期的论文事项,对于你的论文撰写中的背景和意义则要根据你论文的内容以及资料信息来决定。具体的论文撰写方式事项不妨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光学论文选题背景

回答 亲[微笑]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疑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正在加紧整理答案,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请您稍等片刻[作揖]。 您好 这些都是物流专业论文题目,相对好写 分类功能的物流管理装置设计探析、谈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搭建与效益、低碳经济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实施、谈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谈大数据时代物流管理信息化升级、新零售下的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智慧物流建设策略、价值工程大型设备工程物流方案比选、新时期中小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模式、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融合困境及对策 范文稍等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实施 摘要:绿色物流管理是响应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较大价值。但当前,我国绿色物流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绿色物流管理思想观念滞后、绿色化技术欠缺等,为促进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本文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帮助,推动国家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低碳经济;环境改善 一、引言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动力,也是国家的朝阳行业,在日常发展中更应重视低碳化发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为行业整体的改革提供参考规范,并鼓励物流行业创新发展,切实为绿色化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发展并不规范,所以单靠企业的自觉创新、自觉绿色化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制定引导性、强制性等措施,带动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行业绿色化发展规范。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保障,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借助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途径降低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1]。人类社会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水能等的开发与利用中,逐渐从原始社会中的农业文明迈进了工业文明,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常规能源的运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最为明显的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如随着水污染、光化学烟雾以及废气污染等的加剧,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提升,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变化。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低碳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是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被提出的一种新的物流管理工作模式,其本质是将环保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过程,解决物流管理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包装环节等诸多环节的浪费问题,降低物流产业发展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危害,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有效发展绿色化物流产业,能够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物流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挖掘产业永续发展的潜能,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有效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政府不仅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更为关注,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开始加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不断革新,出台了诸多政策,引导各个行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为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应积极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化管理,全面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2]。 (二)提升物流行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民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更高,这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外很多企业也开始看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纷纷入驻我国,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通过有效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绿色化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行业总体竞争力。这样一来,我国物流企业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得到长远发展,而且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带动国家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协同一致的需要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人们参与电商的热情不断提升,购物方式、消费水平等都出现了变化,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还会不断提升,行业工作量还会更大,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行业所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等还会增加。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也应积极加强改革与创新,做好绿色化物流发展工作,以推动自身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同一致。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的号召和管理下,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步迈入绿色化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物流管理绿色化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绿色化管理理念不够深入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是行业人员有较强的绿色化理念,能够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发展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约束行为,切实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人员对低碳经济理念和绿色化理念的认识不足,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难以提升实行绿色化发展的积极性。我国物资较为丰富、地大物博,大多数行业在初期发展中往往是采用粗犷式的发展方式,物流行业也一样,对低碳意识的树立还存在较大空间。此外,当前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物流企业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量有关,企业为获得较高的收益,往往较少关注长期经营成本,这使得绿色物流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二)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欠缺技术是保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企业只有拥有较为先进的绿色化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引导自身的绿色化发展。当前,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在实际发展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采用了对应的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但总体来看,这些技术并不全面,且很多技术较为滞后,无法为绿色化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还需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水平。物流行业绿色化技术涉及诸多信息方面的技术,如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物流数据采集,提升物流企业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的能力,以缓解物流企业资源浪费现象,为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但因为受到价格、人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情况下,我国物流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阻碍了企业综合效能的提升。 (三)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基础,能够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绿色化管理的有效性,政府就必须加强引导,通过科学的政策体系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但当前,我国还没有在物流管理领域构建科学的政策体系,政府仅仅是从口头上提出物流企业要加强绿色化发展,缺乏具体的政策和细化的制度措施,导致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缺乏引导,失去了动力。绿色物流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物流仓储、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主体都要进行利益分配,若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体系引导利益分配,就会导致各个环节的经营者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进而使得物流体系的合作效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浪费,无法达到绿色物流管理的预期效果。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低碳经济理念下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从多方面出发提升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一)提升绿色化物理管理的认识低碳经济理念下,为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使行业人员都能够提升对绿色物流管理的认识,明确其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将绿色化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在物流企业中加强绿色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绿色化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在社会中宣传和推广绿色物流管理理念,使群众能够深入认识绿色物流,从而支持和尊重物流企业的行为,为行业绿色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物流企业还要构建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小组,在企业中配备专门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加强绿色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成效。并且要对自身的员工开展绿色化技能培训,切实将绿色化理念融入仓储、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对行业整体绿色化发展的重视。 (二)加大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第一,物流企业要提升对绿色化物流管理技术开发的重视度,在物流服务建设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更好地提升物流管理效率。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绿色化物理管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明白其对企业发展长远价值,构建先进的技术研发小组。第二,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的共享。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并不统一,物流企业之间应加强交流,共享技术,推动行业整体的绿色化发展。这需要我国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打破各个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状态。物流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合作,学习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引入其先进的技术等,促进自身绿色化物流管理技能的提升。第三,政府要重视物流行业绿色化管理技术的研发,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应为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持,如对于绿色化技术研发较为积极,取得成果的物流企业进行奖励,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措施,促进物流企业提升科研的积极性[5]。 (三)做好制度建设第一,政府要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制度体系。如从制度上对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的概念界定、发展方式、绿色化标准等进行明确,为物流企业有效实施绿色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第二,要制定强制性措施。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当前已经进入较为关键的时期,单靠物流企业的自觉绿色化发展远远不够,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有效性,我国政府应适当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引导物流企业严格按照制度中规定的内容运营,严格采用制度中规定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并对物流管理过程进行优化等。第三,不同区域政府可以制定阶段性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体系。低碳经济发展属于长期性工作,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持续结合市场情况对物流行业绿色发展政策进行升级和优化。例如,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其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在充电桩供电较为充足的地区,政府就可以采用政策鼓励的方式引导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使用电动车等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此不仅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带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还能够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第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为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政府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示范的作用,如可以选择行业中低碳化发展水平最高的企业,将其作为标杆,将其生产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进行推广,在行业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五、结语 低碳经济理念下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和消耗不断增加,更是降低了环境的承载力,政府进一步提升了对绿色化物流发展的重视度。针对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中存在的对绿色化发展重视度低下、缺乏绿色化发展技术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即提升物流企业、社会居民对绿色化发展的重视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入先进的绿色化管理技术,加强政策建设等。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措施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能够得取得更明显的成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会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更多29条 

80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与技术向小尺度与低维空间的推进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发展,在光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型交叉学科——近场光学。近场光学对传统的光学分辨极限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新型的近场光学显微镜 ( NSOM——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e,或称 SNOM)的出现使人们的视野由入射光波长一半的尺度拓展到波长的几十分之一,即纳米尺度。在近场光学显微镜中,传统光学仪器中的镜头被细小的光学探针所代替,其尖端的孔径远小于光的波长。早在1928年, Synge提出:用入射光透过孔径为10nm 小孔照射到相距为10nm的样品后, 以10nm 的步长扫描并且收集微区的光信号时,就可能获得超高分辨率。在这种直观的描述中, Synge 已经清楚地预测了现代近场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特征。1970年,Ash 和 Nicholls 应用近场的概念, 在微波波段( K=3cm)实现了分辨率为 K/ 60的二维成像。1983年,BM 苏黎世研究中心成功地在金属镀膜的石英晶体尖端制备了纳米尺度的光孔。利用隧道电流作为探针和样品间距的反馈,获得 K/ 20的超高光学分辨率的图象。使近场光学能引起更广泛关注的推动来自于AT&T Bell 实验室。1991年 Betzig 等人用光 学纤维制成高通光率的锥形光孔, 侧面蒸镀金属薄膜,加上独特的切变力探针-样品间距调 控法,不但使透过的光子通量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同时又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调控方法,引发了近场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化学、磁光畴与高密度信息存储器件、量子器件等不同领域中高分辨光学观察中的一系列研究。 所谓近场光学,是相对于远场光学而言。传统的光学理论,如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等,通常只研究远离光源或者远离物体的光场分布,一般统称为远场光学。远场光学在原理上存在着一个远场衍射极限,限制了利用远场光学原理进行显微和其它光学应用时的最小分辨尺寸和最小标记尺寸。而近场光学则研究距离光源或物体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光场分布。在近场光学研究领域,远场衍射极限被打破,分辨率极限在原理上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可以无限地小,从而基于近场光学原理可以提高显微成像与其它光学应用时的光学分辨率。基于近场光学技术的光学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突破了传统光学的分辨率衍射极限,这将为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尤其是纳米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操作、测量方法和仪器系统。目前,基于隐失场探测的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 、近场光谱仪已经在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且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而基于近场光学的其它应用,如纳米光刻和超高密度近场光存储、纳米光学元器件、纳米尺度粒子的捕获与操纵等等,也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分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上篇)和物理光学(下篇)两篇,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光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上篇共十章,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与平面系统、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现代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光学设计,下篇共七章,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光的衍射、傅里叶光学、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导波光学基础、光子学基础,删去了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基础一章。上篇还增加了光阑、像差特征曲线及分析、变焦距光学系统、现代光学设计软件中的各种像质评价方法等内容。下篇增加了光传播时的吸收、色散和散射,液晶、近场光学、二元光学、光调制、光子通信和光子晶体的内容。本书可作为高校仪器表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物理和光学专业的选修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写作思路:根据为军事主题,以为国防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军事高技术论文篇二   “高技术”的嬗变   [摘 要] 论述技术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指出现代书籍设计呈现“高技术”化倾向,并指出“高技术”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殊概念,由此从不同角度论述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重点阐释现代书籍设计核心的思想问题,目的是为现代书籍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高技术 书籍 书籍设计 机械 美学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33-05   Change of “ High-Tech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Gu Yuanyuan   (School of Fine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3)   [Abstract] Technical fac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oks Today,“High-Tech” become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e modern book “High-Tech”is a concept with rich Applying this concept to modern book design leads to a lot of different book bin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explains the core problems of modern book It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modern book   [Key words] High-Tech Book Book design Mechan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value   技术作为人类肢体、感官和大脑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人类特定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调节和变革人与 自然 的物质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书籍作为知识存续与 文化 传播的重要中介和平台,首当其冲地受到新科学与新技术的影响与制约,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直接作用于书籍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书籍的基本形态,同时书籍形态的变化又折射出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纸莎草到羊皮卷,从甲骨到线装书,直至今日形式多样的数字、电子、多媒体出版物,书籍成为展示人类新技术的重要窗口和舞台。现代书籍设计,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合理运用,突出工艺性的细节,并有意体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意义,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崇尚“机械美”,以另类的视角,重新诠释现代文明,呈现出“高技术”的特征。比如韩湛宁先生设计的 国际 平面杂志《N1》(图1),采用锡箔纸作为书籍最外围的包装,银色的锡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现代科技感,读者在撕开书籍包装的过程中,锡箔外形发生改变,产生一种不规则的形态,扭曲、折叠和撕裂的锡箔通过对光线的反射、折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特征。从书籍创作的角度而言,这是对书籍形态的“再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参与了书籍形态的“二次创作”,并呈现多元化的设计效果。   严格意义上讲,“高技术”即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发轫于建筑设计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建筑风格得到很大的发展。“高技术”建筑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对技术化的视觉元素加以夸张处理,常将建筑结构、框架、设备、管道等暴露在外。同时,“高技术”建筑强调施工工艺的时代感,重视工业化的象征性特点,赋予建筑新的美学含义。最具代表的“高技术”建筑是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这种风格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且一直延续和影响到今天。作为系统化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代书籍设计必然会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高技术”化的特征。这是由于书籍作为文化中介和载体,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的视觉形态极易受到同时代先锋、前卫艺术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风格倾向。另一方面,由于书籍与建筑同为三维立体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空间形态,不论是在整体的构建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书籍与建筑之间都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性,因此,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新发展更易影响现代书籍设计,并使之呈现特定的艺术风格。正如吕敬人先生所言:“我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1]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受到同时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技术”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改变,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理性和科学物化,也不再只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中性词汇,它已经被人为地赋予更多主观的意义和个性的色彩,逐步嬗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并与各种感性因素相融合的新的审美标准。“高技术”不仅代表着高的技术水准与工艺水平,更意味着现代书籍设计追求的高艺术感与高审美性,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读者的高需求以及书籍最终呈现的高品位、高情感与高补偿。从本质而言,这种嬗变不只涉及物质表层,更直指人类精神内核,它是现代书籍设计思维模式的变化,也是设计方法的改变,更是审美观念的转变。客观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体现了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   1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与高工艺   现代书籍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强调运用结构体系中的模数化、构件化、标准化,书籍设计师借助先进的加工设备与条件,将现代 工业设计 和建筑设计中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大量“移植”到书籍设计中,并使用工业化的处理手法、机械化的视觉元素和技术化的语义符号,对书籍的装帧形态、结构和样式做出大胆的创新与革命性的处理。书籍设计的面貌为之一新,呈现“高技术”的风格倾向,并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   现代书籍设计基本纸张的尺寸和开本,如大度、全度纸张完全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书籍的开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整本书就是由相同尺寸的标准纸张在空间维度上重复搭建而成。此外,书籍编排设计中的母版、段落样式、字体样式的设定完全建立在标准化与构件化的基础上,这些元素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参数构建,基本元素一经设定即可重复调用,从而实现整本书在视觉形式上的严格统一。页眉、页脚、页码位置,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分栏的距离,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大小等,也都可以在设计中进行严格规范,从而实现标准化设计。在书籍的整体构建上,设计师常采用对比、类推、共生、重复、秩序等方式重构书籍的空间结构,力图展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同时对书籍的各个局部,如封面、封底、护封、腰封、书脊、勒口、环衬、扉页等进行再设计,通过暴露书籍内部模数化的标准构件,营造特殊的空间结构。   现代书籍设计极其强调材料特性的表达,除使用传统纸张外,还大量使用木材、金属、塑料、陶瓷等特殊材料,通过各种材料的穿插、组合与并置,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与视觉反差,从而营造特殊的空间效果,体现“高技术”的特征。如韩家英先生设计的《深圳平面设计03展作品集》(图2),就如“高技术”建筑裸露结构、框架和管线一般,将书脊局部或全部暴露在外,通过内部的规则锁线与外部的透明胶水把分散的书页结合成书,装订线与整齐的书帖自然地显露出来,每一个书帖的折叠部分呈现不同的印刷颜色,多色的书帖整齐地并置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这与传统书籍整齐、规整和封闭的装帧风格完全不同,既满足书籍保护的需要,又营造特殊的工业化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内在含义。又如王粤飞设计的《正泰集团简介画册》(图3),在设计中通过使用金属或仿金属材料,辅助压凹凸、模切、烫金银等印后工艺,为书籍营造特殊的金属效果,赋予书籍新的美学含义。   2 书籍设计的高艺术与高审美   技术与艺术,分别从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但是它们又作为构成要素,共同融入设计产品之中[2]。现代书籍设计师借助技术化的语言来实现“高艺术”化的视觉效果,技术是实现的路径与手段,艺术价值的提升才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正如尹定邦先生所言,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3]。事实上,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与融合的关系,“当技术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艺术”。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技术就是艺术,“高技术”意味着“高艺术”。   在书籍装帧技术与加工工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书籍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书籍视觉形态进一步独立。“高技术”的介入,使书籍的角色发生改变。书籍除了肩负传统的文化传载与承续功能,还承担更多的任务,有更强的艺术性、趣味性与交互性,变得更加可读、可知、可赏、可玩和可感,犹如一件件高品位的清赏与雅玩,常令读者爱不释手。吴勇为电视剧《画魂》设计的宣传画册(图4),采用特殊的三角形结构,完全颠覆了四边形书籍的传统形态,并且采用模切、压痕等印后工艺,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朱赢椿设计的《不裁》(图5),充分结合书籍的具体内容在形式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形成一种内在契合。在该书的扉页上配有一把小纸刀,读者在翻阅每一页前都要借助小纸刀将粘连在一起的页面裁开。阅读看似变得更加复杂,但却充满互动的乐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了更多书籍设计带来的惊喜与快乐。此时,书籍已经超越功利化的色彩,嬗变成为一种纯艺术的形式,犹如一件高品质的艺术品,具备 收藏 、鉴赏和审美的价值,书籍的视觉形式具备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因此,评判现代书籍设计优劣,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话语体系内,而应该转换视角,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书籍作为艺术品的角色,重视书籍视觉形式自身的价值。正如徐鲁在《封面上的书卷气》中所言:“真正的爱书人,绝不是把书的生命和美质仅仅寄托在可读上的。有时恰恰相反,当某本新书一拿到手,先不考虑其内容价值,而仅仅从外表就感到它的美和可爱,这样的书,往往也能引起爱书人收藏和把玩的 兴趣 。”[4]   审美价值的提升,为书籍艺术化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技术性”逐步演变成一种“高艺术感”。设计“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趣美等”[5]。设计师将艺术因素融入书籍设计领域,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具艺术韵味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品”。杜威(JDewey)指出:“为使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作品也应该是审美的,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得使人在欣赏它时感到愉快。”[6]现代书籍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激发和唤起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想象,读者更多地参与到书籍的“二次创作”中,从而实现书籍设计审美价值的持续提升。   3 书籍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书籍披上一件高技术化的外衣,而是在书籍的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和信息视觉化设计等几个方面整体性的提升[7]。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技术目标需要设计师进行缜密的策划编辑、巧妙的图文编排、合理的装帧技术和有效的信息传达等,从某种程度而言,“高技术”意味着“高标准”。   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标准”涉及众多因素,设计师的创新欲望是实现这种“高标准”的内在驱动力。信息时代提倡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这种开放的社会风潮为书籍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尝试性、实验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设计探索不断涌现,成为书籍设计不断深化发展的动力。同时,设计师本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确证,为这种创新活动的深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不希望受到过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不愿书籍设计完全沦为书籍内容的附庸与标签。设计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很多设计师苦心孤诣,将书籍当成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通过独立的设计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展现设计自身的魅力来营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正如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反复强调的,要学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8]。   在书籍设计审美标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技术特征极易演变成一种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高技术”体现的是一种实现过程的“高准入”、“高区隔”与“高门槛”,这种实现的“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设计的“高品质”,能够提升作品的附加值。因此,提高书籍设计实现的困难度,从一个角度体现了设计师的工作价值。这也是当下“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潮与 时尚 ,成为一种设计的方向与选择的重要原因。当然,对“高技术”的过度喜爱容易演变成一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沦为唯技术论或者技术至上主义,或者一味地炫耀技术发展,演变成为所谓的“炫技派”。这对书籍设计的发展而言,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4 书籍设计的高需求与高品位   作为终端消费者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并通过观看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与视觉享受,实现精神的升华与心理的满足。在消费社会,书籍是文化消费的产品,书籍设计则作为一种消费的符号和标志存在,具备象征和隐喻的功能。在书籍消费过程中,读者被分为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并通过书籍消费,显示出各自的身份与地位,体现个体的存在。   随着社会发展,读者的审美标准不断攀升和提高,视觉“阈值”不断被刷新,读者呼唤有更多、更新和更美的书籍设计作品出现,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审美需求。读者对他们常见的书籍设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对他们感觉陌生的视觉形态展现了更强的包容性。与以往书籍朴素、自然、含蓄和内敛的视觉风格不同,当下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趋向。现代书籍设计风格经历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人类求新、求异和求变的心理本能体现,也正好契合了形式主义美学中关于“陌生化”理论的阐释。“陌生化”是俄国人什克诺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艺术通过将事物“陌生化”,从而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和延长读者感受的时间,让人们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个全新的体验,艺术如果要避免衰老、退化,就要不断地追求“陌生化”,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由此我们就容易解释今天种种另类风格书籍存在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1978年,詹・克朗(Joan Kron)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在他们的著作《高科技》中对“高技术”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这个术语在设计中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chnology);二是高品位的(high style)。”[9]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并没有消弭纸质书籍的发展,数字出版与传统印刷出版共同发展、并行不悖,纸质书籍仍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快餐化消费的读屏时代,相对于数字出版物而言,纸质书籍本身就意味着“高品位”。   在快节奏的今天,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是直线性阅读,而出现了更多非线性与多线程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说,读者的阅读状态是离散与混沌的,阅读节奏是跳跃与无序的,阅读心境是随性与随意的,阅读的前后次序被打乱,阅读的状态变得不可确定,阅读的进程变得不可控制,阅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这种变化对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对书籍的整体与局部都进行恰当的设计,通过设计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比如,设计师弗朗西斯卡・普列托(Francesca Prieto)为诗人尼加诺尔・巴拉(Nicanor Parra)的诗歌集设计的精装书(图6),内容看似支离破碎,但若把它们撕下来,进行折叠、拼贴和组装,就能看到完整的诗歌内容,这种极富 想象力 的书籍设计,既反映了诗歌的内在精神,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丰子恺先生曾说,善于装帧者,亦能将书的内容精神翻译为形状与色彩,使读者发生美感,而增加读者的兴趣[10]。读者对书籍进行触碰、轻抚、摩挲、把玩、翻阅和审视,并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实现与作者跨时空的交流,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和心理满足。   5 书籍设计的高情感与高补偿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11]“高技术”不是设计的目的,而是设计的手段,当“高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高情感”的投入和“高心理”的补偿。“高技术”应该与“高情感”相融,使作品呈现出技艺高超又感人至深的特殊景象。设计师通过高情感的设计来柔化和软化高技术带来的片面性,实现对人性的抚慰与心灵关怀,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与情感关照,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借助设计的力量实现平衡与调适。由此可见,“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关注人的本质需求才是设计的终极课题。   现代书籍设计热衷于用金属、塑料、玻璃等工业时代的材料来重新设计书籍,强调工业化的材质,极力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高技术”阐述工业化带给人们审美的重大改变,并突显生产技术带给人的现代、冰冷、科技的感觉。这种看似冰冷的机械美学,在今天被赋予更多人性的色彩,戴上了情感的光环,它以一种建立在设计师理性推理之上的片段存在,充满调侃、戏谑和 游戏 的意味。在温润的书籍中应用机械美学中那种冷漠、冰冷和生硬的视觉形式变得更为常见,并逐步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形式,成为书籍设计风格的一种选择。书籍自身特有的书卷气息,与看似冷漠的机械美学之间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冲突与反差,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构成现代书籍特有的戏剧性效果。吴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画册(图7),就很好地结合了北京奥运代表性建筑元素,同时采用极其特殊的装帧工艺与材料,完美地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核心理念,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现代书籍设计的这种匠心独运,其实就是一种“高情感”的投入与“高心理”的补偿。通过人本思想重新审视现代书籍设计中高技术的运用会发现,未来更加需要关注新技术影响下书籍设计本体语言的 拓展 ,使之更符合人性化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需要。   6 结 语   “技术”是书籍设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书籍设计由于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的影响,呈现出工业化的特质,体现了独特的机械美学特征。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技术”概念发生嬗变,演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内涵丰富的特殊词汇,代表着高艺术、高标准、高品位与高情感等。因此,书籍设计呈现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书籍设计超越功利性的色彩,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今天,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很多是设计师个人的行为。事实上,书籍设计同电影艺术一样也存在“类型化”的分类问题。对实验性、概念性和尝试性的书籍设计,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与更多的自由,鼓励其成长,因为,今天的“前瞻性”设计极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实用性”设计,“创新”是设计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此外,我们需要客观地审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大胆地引入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融入书籍设计中,不断拓展书籍设计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情感与精神性的需要永远是书籍设计的最终落脚点,采用高技术的形式和手法,都源于对人们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思考设计的价值与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注 释   [1]吕敬人书艺 问道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   [3][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43   [4][10]孙艳,童翠萍书衣翩翩[M]北京:三联书店,2006:51,423   [6]莱德尔现代美学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40   [7]吕敬人书籍设计基础[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2:12   [8]吴冠中笔墨等于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96   [9]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77   [1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    看了“军事高技术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军事高科技论文范文 材料与军事高技术论文 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3000字 军事高科技论文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这样的论文很难找,给你本书《当代战争论》,军事高科技方面的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会被公开的,顶多是信息站平台和常规战略武器,真正高科技那就是机密咯。看看海湾战争和两次伊战的书,现在的高技术武器,还没有脱离这几次战争,或者看看巴以战争的报道,都有新式的,几乎都是美国研制的武器。

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特点与区别

  • 索引序列
  • 军用光学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 现代军用光学技术基础论文选题背景
  • 激光技术原理及应用论文选题背景
  • 光学论文选题背景
  • 军事通信技术论文选题背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