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什么是代表论文

什么是代表论文

发布时间:

什么是代表论文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来源: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7)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密切相关的文章,如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文艺、新闻等作品,以及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②刊号中含有H、HK等由香港出版发行且未被认定准许或不能确定是否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

代表作[dài biǎo zuò] :指的是最能显示作者的思想水平或艺术风格的作品。代表作包括论文代表作和专著代表作。当单位既认可论文也认可专著时,要求参加这一考核的朋友,提交论文的代表作和专著的代表作。

代表不同水平和流通范围,参看下面网址楼上别瞎回答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指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它能够表明作者在某类科学研究上有了新成果或者创新型见解和认知,或者是已知的某种原理在现实实践中取得了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论文用以在学术刊物或者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讨论。它具有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有规范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

我认为:没有实质性论文叫空论!或者可说抄论、空论、仿论、以权代论、无论理之阔谈!终究还是无理之论!还论什么呢?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什么叫代表论文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来源:

代表作[dài biǎo zuò] :指的是最能显示作者的思想水平或艺术风格的作品。代表作包括论文代表作和专著代表作。当单位既认可论文也认可专著时,要求参加这一考核的朋友,提交论文的代表作和专著的代表作。

论文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述形式之一就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 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 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更多详细内容请登陆

论文的题目,也就是你的论点,应该明确、出新、与众不同,如果雷同入套,那几千字几万字的功夫就下得大大不值——你的观点和道理大家本来就明白、都认同,再唠叨一遍于事何补于人何益?既有新的看法、不同的见解,对读者就会有吸引力。接着就有疑问:“果真如此吗”?他要听你论证,看你的说法是否真有道理。于是你的任务就是怎样“自圆其说”——你必须摆出这个条件那个理由,推演的过程和逻辑还要因果必然、丝丝入扣,这才能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做论文就如同做一道几何证明题,写作的过程,功夫都应下在“因为……所以……”的“论证”上。通过你的研究和表述,把证据摆得清清楚楚,把道理讲得无懈可击,这才是论文的性质和路数。论文论文,应是论述、证明之文,而不是感觉的表达或事情的描述。而这次我看到的文章,大多是经验的总结、实践的体会或者情况的综述——东西不能说不好,也未必没有价值,但如果说这就是“论文”研讨,我以为尚不能和学术论坛或学校里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相提并论,至少也是云里雾里隔着一层。退一步讲,理论高度不够、学术成分不浓都不要紧,但至少论证的意识必须大大加强才接近正宗。评价答案您已经评价过!好:27您已经评价过!不好:7您已经评价过!原创:14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5娜芙蒂珊越回答采纳率:6%2008-12-0714:51检举满意答案好评率:70%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学术论文。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范文

字数首先,我们要知道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不同,它的检测标准、检测准侧和检测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过就算有差异,它们之间也是有相同点的。这个相同点就是,如果一篇论文当中,有连续13个字符,与使用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中的数据库里的论文内容完全相同的话,就会被认定为抄袭内容,就会被系统标红。由此看来,论文查重检测是十分严格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段落和格式我们在岁论文进行查重检测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已经写好的内容论文上传。我们需要将论文内容全部复制到检测系统中,要么就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系统里进行检测。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我们直接复制粘贴论文内容进行检测,会不会影响到论文的查重率?因为系统进行检测的时候,只检测你的文字部分,所以复制粘贴的内容只要没问题的话,是不会影响到你的论文重复率的。

其实,不论谁进行论文查重检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毕业生们写出来的论文内容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果重复率过高,就代表着论文的抄袭率过高,就应该受到学校的惩罚。轻则被判定论文不合格,重则被取消答辩的机会,以至于不能按时毕业。由此看来,论文查重检测行为也是可以用来杜绝学术造假的行为。可是论文的查重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下:字数首先,我们要知道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不同,它的检测标准、检测准侧和检测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过就算有差异,它们之间也是有相同点的。这个相同点就是,如果一篇论文当中,有连续13个字符,与使用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中的数据库里的论文内容完全相同的话,就会被认定为抄袭内容,就会被系统标红。由此看来,论文查重检测是十分严格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段落和格式我们在岁论文进行查重检测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已经写好的内容论文上传。我们需要将论文内容全部复制到检测系统中,要么就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系统里进行检测。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我们直接复制粘贴论文内容进行检测,会不会影响到论文的查重率?因为系统进行检测的时候,只检测你的文字部分,所以复制粘贴的内容只要没问题的话,是不会影响到你的论文重复率的。书里的内容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其论文查重范围的判断依据,主要来自于过往发表过的论文、会议论文、网络中自媒体文章内容等等,但却不包括纸质书籍里所能提供的资料等。所以在过去的时候,大家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会借鉴书籍里的重要材料,通常会以摘录和提取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素材。结果效果非常不错。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的出现,书籍里的内容也逐渐被加入到数据库中。如果大家想再在写论文的时候,原封不动地复制的书本内容就有些冒险了。章节变换我们在进行论文降重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或者变换章节的方式,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但千万不能不加改变就讲别人的内容全盘复制到自己的论文里,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论文很显然是没有办法通过学校的考核的。不过我们可以去参考别人论文里的重要观点和内容,将论文里最突出的要点选取出来,然后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然后写到论文中,这样的写出来的论文会比较靠谱。现在我们对论文的查重范围做了全面了解以后,就可以在将论文写完以后,有针对性地对论文的重复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修改,直到将其内容优化到足够满意以后再提交到论文查重检测系统里进行查重。这样的检测结果是有说服性的,也是精准的、能够通过学校基本考核的。最后建议大家使用学知查重进行论文查重,关注公众号还可免费获取查重机会,提交论文后可即时获取重复率报告和修改建议,大家可根据修改建议完成论文内容修改即可。如实在不知修改还可使用降重服务,轻轻松松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不是难事。

在符合学科本身要求的边界范围内、以该学科特定的概念或范畴来解说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思想。如果你写论文时专业术语很少,散文式的语言或大众化语言很多,那就不是学术性论文。学术性论文有结构要求,论证和推论比较严谨,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术性论文的结构安排和规范有一定的严谨性,它要求我们在对问题作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论证,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既要关注逻辑学理也要关注现实与判断或推理之间的关联。

除了散文,日记等非专业的文章,以研究为目的的论文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模板

Guo-Hua Liu, Han Yu, Yun-Ning Xue, Mei Yao and Haibing Fang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of Chiral BINOL Derivativ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Lewis Acid Catalyzed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 C J S C 2007, 26, 133- Guo-Hua Liu, Yun-Ning Xue, Lian-Zhun Yang, Mei Yao and Si-Jia Xue 2-(2,4-Dichlorophenoxy)-N-(4,6-dimethoxypyrimidin-2-yl)propionamide Acta C 2006, E62, o1028– Guo-Hua Liu, Yun-Ning Xue and Si-Jia Xue N’-(4-Chloro-6-methoxypyrimidin-2-yl) -N-[2-(2,4-dichlorophenoxy)propionyl]thiourea, A C 2006, E62, o133– 刘国华, 薛允宁,陈晓闽, 范青华 含光学活性联二萘酚基团的可溶性高分子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加成反应 高分子学报, 2006, 2, 371- Guo-Hua Liu, Dirk J Beetstra, Auke Meetsma, Bart Hessen, Neutral and Cationic Vanadium(III) Alkyl and Allyl Complexes with a Cyclopentadienyl-amine Ancillary L Organometallics: 2004,23, 3914- Guo-Hua Liu, Wei-Jun Tang, Qing-Hua Fan, Dendritic BINOL Ligands for asymmetry catalyst: The effect of linking positions and the generations of dendritic wedges on catalyst Tetrahedron: 2003, 59, 8603- Guo-Hua Liu, Qing-Hua Fan, Guo-Jun Deng, Xiao-Min Chen, Chiral BINOL-centered dendrimers enantioselective Lewis acid diethylzinc addition to Arkivoc, 2003, 123- Qing-Hua Fan, Guo-Hua Liu, Guo-Jun Deng, Xiao-Min Chen and Albert S C Chan, New soluble bifunctional polymeric chiral ligands for enantioselectively catalytic Tetrahedron:Letter, 2001, 42, 9047- Qing-Hua Fan, Guo-Hua Liu, Xiao-Min Chen, Guo-Jun Deng and Albert S C Chan, The synthesis of dendritic BINOL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antioselective lewis acid catalyzed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1, 12, 1559-

1、《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战略路径》,《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2、《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特征》,《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 3、《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困境与路径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第2期,北大核心,独立发表。 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CSSCI,独立发表。 5、《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CSSCI,第一作者,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6、《法治建设: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江汉论坛》2014年第9期,CSSCI,独立发表。7、《构建法治秩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8、《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9、《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10、《现代治理视域下的县域治理与县政发展:基于县乡公务员调研问卷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以《县域公务员治理理念与政治心态调查》为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11、《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6日,独立发表。12、《社会建设:开掘中国政治发展内源动力的战略抉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CSSCI,独立发表。13、《以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中国的战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14、《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15、《变革型政党:对中国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的一种理论解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社会管理创新: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江汉论坛》2013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以《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题全文转载。17、《稳定与发展双重视阈下的中国社会建设》,《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CSSCI,独立发表。18、《社会资本、善治和政治信任:基于全球191 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的分析》,载《比较政治学研究》(第5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9月版,第18~38页,第一作者。19、《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5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新华月报》2012年10月号(下半月)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第10期摘编。20、《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及其理性审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21、《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政治稳定:新举措与新战略》,《当代中国政治报告》2012年第10辑,独立发表。22、《组织化调控:社会转型的中国经验》,《江汉论坛》2012年 1期,CSSCI,独立发表。23、《制度正义: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桂海论丛》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24、《公共预算改革: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生长点》,《21世纪国际评论》2011年第1期,独立发表。25、《城中湖水域治理的机构能力与机制缺陷分析:以武汉东湖为个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26、《价值冲突与权益均衡: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机理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收入俞可平主编:《政府创新的中国经验》,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27、《分权制衡与制度正义:转型中国制衡资本权力路径的若干思考》,载徐湘林主编《转型期的政治建设与政府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第178~209页。28、《村庄合并的政治社会后果分析:以AH县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29、《构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抉择》,《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独立发表。30、《大国民主的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阐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31、《新中国6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变迁及理性审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2、《风险社会视野下的民主政治再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3、《风险治理与民主: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视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CSSCI,独立发表。34、《非政府组织:转型中国政府治理的减压阀》,《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独立发表。35、《为中国政改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南风窗》2010年第8期,独立发表。36、《回归政治缓冲: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理性审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独立发表。37、《制衡资本权力: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8、《民主创建和谐:党内和谐的制度资源分析》,《政治与法律》2007第6期,第一作者。39、《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开放时代》2007年第3期,独立发表。40、《理性化与民主化——西欧现代制度文明成长的内在机理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1、《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以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分析对象》,《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发表。42、《市场、分权与自治: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成长轨迹》,《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独立发表。43、《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4、《大国治理与政治建设: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5、《“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困境的若干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6、《公务员制度的变异与控制:对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的若干反思》,《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7、《政策网络与政策后果:中国的运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独立发表。48、《超越官僚制:现实抑或乌托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独立发表。49、《美国预算管理:过程与制度的分析—兼论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独立发表。50、《“政令肠梗阻”:别把“令箭”当“鸡毛”》,《清风》2011年第5期,独立发表。51、《“省管县”:扩权强县的新招?》,《清风》2010年第7期,独立发表。52、《干部西天取经:不妨一试!》,《清风》2011年第2期,独立发表。另有各种书评、报纸、收入各种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 索引序列
  • 什么是代表论文
  •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
  • 什么叫代表论文
  •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范文
  • 什么是代表性学术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