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书籍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书籍

发布时间: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书籍

给一些人家没有提到的医学《中医之钥》《三部六病》经典之作!《腹诊奇览》《黄帝外经》《怪病奇治》……《三元参延寿书》元朝《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西结合脑血管疾病脑猝死诊断治疗学》《中医血液粘稠粥动脉硬化治疗学》《中风针灸刺血抢救治疗学》《中医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中风急病诊断治疗学》《中医诊治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原始点治疗学》《炮药学》《制药学》《中药配伍学》《中草药药理学》《中药生物化学》《中药药物动力学》《中医基础理论大全》《中医解剖学》《内观》《任之堂系列书籍》……《中国当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1~6集》……《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郭沫若题《思考中医》《李可系列中医书籍》……《中医诊断学》《全身经络解剖图鉴》《中医急救讲稿》……《中医急重病治疗学》《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配伍学》《奇经八脉》《三阴三阳六经辨证》《麻衣相学》《天纪》…倪海厦教授系列中医学书籍与视频《刺血疗法》《五行元素平衡学》《王唯工中医系列书籍》《奇难杂症医案精华》《人体全息反射诊断学》《伤寒杂病论》《瘟疫论》《内经注释》《中医大词典》《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神龙本草经》《李时珍医药大全》《中医四大家》补土派,清凉派,温补派,攻下派。《五运六气》《子午流》《易医学》《道医学》《藏医学》《自然医学》《祝由十三科》心理医学《阴阳九针》《鬼门十三针》神经病科医学《推拿学》《刮痧学》《拔罐学》《四诊学》望闻问切四诊合一。《八纲辨证》六淫辩证法《中医八法治疗学》《中医诊断治疗学大全》《中医痰液学》淋巴系统学《六经辨证学》《舌诊学》《腹诊学腹针》《眼诊学》《面诊学》《望诊大全》《手诊学》《足诊学》《脊髓诊断学》《触诊学》《耳诊学》《神经系统灵枢》《脉管学微循环血管循环学理论》《经络学》《脉象学》《藏象学》《三部六病》《中西结合内科学》《脉神》《刺血疗法大全》《药毒学与解毒学》《毒理学与解毒学》《外科手术学》《中西结合妇科学》《中西结合儿科学》《腧穴解剖学图解》《经络学图解》《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脉决》《难经》《黄帝外经》《中西医参录》……太多了吧!不能一一列举了!

指导意见:轻微中风往往由脑梗塞引起,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再梗塞。要注意戒烟、戒酒,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低糖,注意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祝健康永远。

中医几大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另外说一下以前我找这四部经典中医书籍时 医书网  里找到,学习中医的可以看一下一、《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黄帝内经》不仅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也是第一部养生经典,还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论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为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黄帝内经》中国现成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由《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组成。《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论、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二、《难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三、《伤寒杂病论》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四、《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五、《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神农氏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原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就连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哪里的?时间长的不好医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 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病因,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为防止再发,以上注意事项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如果你担心中风,就必须立刻做到下面四件事: 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至少吃五种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红萝卜才行。 每周吃五次或五次以上红萝卜的人,比每个月只吃一次或不到一次红萝卜的人,要少68%罹患中风的危险!这是哈佛大学追踪90,000位女护士长达八年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另外,菠菜也是很有效的预防中风的食物。红萝卜和菠菜的保护功效是因为它们富含β-胡萝卜素的缘故。据研究指出,每天摄取15-20毫克β-胡萝卜素的人,和每天只摄取6毫克的人相比,二者的中风机率相差得很明显。 像胡萝 、菠菜和其他各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之所以能预防中风,是因为胡萝卜素能够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形态,进而堆积在血管内,造成血液凝块。更重要的是,血液中若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帮助你免於中风而死亡,或减少中风所造成的神经伤害,并且加速身体复原!这是布鲁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检验了八十位中风病人病发后二十四小时内的血液之后,所得到的结论。这是因为当你中风,也就是脑部缺氧的时候,你的脑部细胞功能开始发生障碍,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脑神经细胞受伤。但是如果你血液中含有许多维生素A,它就能够在各种细胞病变发生的时候加以阻止,因而减轻脑部受损的程度或死亡的机会。 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鱼。 如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风的机会就比较少一点;而且即使中风,伤害也会比较小。荷兰最近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0-69岁之间,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那些不吃鱼的人,在往后十五年内中风的机会要少一半。 日本所进行的一连串研究也发现,每天吃9盎司鱼肉的渔民,比每天只吃3盎司鱼肉的农夫,因中风而致死亡的机会要少25-40%。 这是因为神奇的omega-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大脑血管阻塞。如果你的年龄已大到会令你担心自己的血管阻塞,你不妨想像一下这种情况:当你服下鱼油以后,它就会在你的细胞膜内停留。这种充满鱼油的细胞较富弹性,有如液体般的柔软。也就是说,像这种柔软形态的细胞比较容易挤过狭窄收缩的血管,把氧气运送给脑部和心脏的细胞。这种巧妙的变化可以救你一命,特别是当你的血管已经老化和受阻塞的时候。 顺便一提的是,吃饱和动物性脂肪的作用恰恰相反,会使细胞膜变得更僵硬。因此,为了预防中风和心脏血管疾病,最好别吃这一类的脂肪。 控制盐的摄取量。 即使盐不会使你的血压上升,它也可能对脑部组织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风。曾有人用老鼠做实验,分别喂给它们高盐和低盐的饮食。吃高盐饮食的老鼠在十五周内,竟然全部中风死掉,虽然它们的血压并没有升高;而吃低盐饮食的老鼠只有12%因中风而死掉。吃高盐饮食致死的老鼠,则因一连串轻微中风,最后导致脑部组织坏死和动脉受损。 不妨考虑喝茶,尤其是喝绿茶。 记住,采取这些行动,能够在你万一中风时,减轻你神经的受伤程度,并降低死於中风的机会。参考资料:

中风本来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可是近年来,年轻人中风的几率逐渐增高。年轻人中风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过于油腻、辛辣、长期不运动等等。预防年轻人中风应该改变不良习惯,减少吸烟喝酒、避免熬夜,保持情绪乐观、坚持运动、合理膳食及定期体检,关爱健康,远离中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两个大新闻篮球迷应该记忆犹新:第一个是谋不可描述的NBA球队经理因为他的错误言论导致央视直接停播该球队所有比赛。与此同时,很多赞助商也与其划清界限,NBA在中国市场损失惨重。第二件事就是缔造了NBA风靡中国的前总裁大卫·斯特恩于美国时间2020年1月1日因脑溢血不幸病逝,享年77岁。有些人分析,大卫·斯特恩发病前对于此前NBA联盟危机处理的方式非常不满意,眼看着自己亲手建立的帝国被后人挖塌近半壁江山(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心中愤恨不已。因其年岁已高,加之情绪影响,最终在一家餐厅突发脑溢血。在人们缅怀这位篮球教父的同时,对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步入中年之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有些人的心脑血管更是由于岁月的洗礼和生活饮食习惯的熏陶变得脆弱不堪,脑血管意外风险不断增高。尤其是现在处于脑血管意外频发的冬季,专科医生给大家推荐了生活中的“五少",希望人们能够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这个所谓的脑血管意外,就包括大家常提到的“中风”。 脑血管意外的概念在临床上,专家把急性的脑血管意外定义为“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脑血管病变或脑卒中其实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是我们常说的以“脑梗”为代表的脑血管阻塞或狭窄造成的脑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而带来的伤害;而出血性则是题主提到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带来的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同样也会带来脑组织的损伤。从发病率来看,缺血性脑卒中高于出血性,但从对生命的威胁的程度来看,两者旗鼓相当:都是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我国出血性卒中患者的3个月内死亡率为20~30%,而幸存者中也有多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据报道脑卒中的致残率可高达70%,这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虽然当脑血管意外发生时及时抢救是必要的,但能在发病之前有效地预防才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重点。 脑卒中的病因对于脑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来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遗传史是高危因素。在一项青年脑出血调查研究中,结果显示有近60%的病例是因为高血压所致,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将有效缓解脑卒中的风险。此外,多项研究也表明,戒烟、控制血脂都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牢记这些发病高危因素即是开始预防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情绪波动对脑出血和脑卒中带来的风险。我们常在形容某人情绪激动的时候都愿意引用岳飞《满江红》中的词语“怒发冲冠”,那种青筋暴起的愤怒显然会造成人体血压的极大波动,刚才我们提到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发病诱因,因此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健康呀。脑中风的预防那么下面就针对预防脑卒中而需要“少做那些事”给大家归纳一下:少吃油腻食物,控盐,控糖;戒烟、少喝酒;老年人少或不激烈运动;不总生气,保持心态平和;以及不做其他引起血压急速升高的事情。相信做到这“五少”,脑卒中的风险一定会有所降低。最后吴医生再提醒大家一下,一旦发现周围有人发生脑血管意外,一定要按照以下步骤来救命。有这样一个口诀:“救命4步骤(FAST),黄金3小时,切记2件事,快打120“。所谓的FAST,就是通过微笑(Face)、举手(Arm)和语言测试(Speech)来快速识别患者的病情,如果发现上述存在一项异常就应该马上拨打120(Time),在3小时内让患者得到救助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所以,当人们步入高出血的高发病年龄后,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要保持情绪和血压的稳定,少生气、不吸烟、少饮酒、少吃油大的和咸的,避免剧烈运动。而一旦周围有人出现脑出血或其他卒中症状后,要及时拨打120求助。参考文献【1】俱西驰,王伟,屈秋民,金晨旺,罗国刚,宋文峰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因探讨[J]西部医学,2018,30(6):880-【2】Lin CL, Howng SL 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 adult[J] Kaohsiung J Med Sci, 1997, 13(4):237-【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性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包括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中风的病因病机是虚在肝肾,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血瘀生风。肾虚是其病理基础,肾阴虚可致肝阳上亢;肾阳虚可致脾虚生湿,从而产生气血亏损、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而七情内伤、风寒侵袭、烦劳过度、饮食不节等皆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方一】牵正散合导痰汤【出处】《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10克,全蝎5克,法半夏15克,胆南星12克,地龙10克,陈皮6克,钩藤15克,甘草6克。【功用】祛风化痰通络。【主治】中风中经络属风痰阻络型。【方解】方以白附子逐风痰,伍以僵蚕、陈皮、半夏、南星增强化痰之力,地龙、全蝎活血通络,钩藤熄风,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豁痰通络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牵正散合导痰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二】熄风化痰汤【出处】《湖南中医杂志》【组成】钩藤15克,半夏、天南星、天麻、红花、生姜、桂枝各10克,竹沥10毫升,甘草5克,鸡血藤30克。【功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主治】中风中经络属风痰阻络型。【方解】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半夏、南星、竹沥化痰,红花、鸡血藤活血通络,桂枝、生姜通阳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熄风化痰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三】培元通经熄风汤【出处】《湖南中医杂志》【组成】当归10克,生黄芪3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天竺黄10克(后下),全蝎8克,白蒺藜15克,地龙15克,胆南星10克,竹沥汁20毫升,天麻15克,钩藤15克,白附子10克,桂枝10克。【功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主治】中风。【方解】方以黄芪、当归、赤白芍、地黄益气养血活血,天竺黄、南星、竹沥、白附子化痰,天麻、钩藤、蒺藜平肝熄风,全蝎、地龙活血通络,桂枝温阳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培元通经熄风汤能改变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血液浓、黏、聚状态,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四】散风通络汤【出处】《辽宁中医杂志》【组成】稀莶草15克,老鹳草12克,桑枝20克,牛膝12克,秦艽12克,木瓜10克,地龙10克,海风藤15克,丹参12克,赤芍10克,土鳖虫10克,全蝎6克,僵蚕10克。【功用】散风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中经络。【方解】方以稀莶草、老鹳草、桑枝、秦艽、海风藤散风通络,木瓜柔筋缓急,牛膝、地龙、丹参、赤芍、土鳖虫、全蝎、僵蚕活血通络,诸药共用,以收散风活血通络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散风通络汤具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五】镇肝熄风汤【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代赭石30克,白芍、天冬、玄参、菊花各15克,钩藤、龟板、龙骨、牡蛎各20克,天麻12克,牛膝18克。【功用】平肝熄风潜阳。【主治】中风属阴虚阳亢型。【方解】方以代赭石、龟板、龙骨、牡蛎镇肝潜阳,伍以天麻、钩藤熄风,白芍、天冬、玄参养阴,菊花清肝,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潜阳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镇肝熄风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六】赵氏中风方【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黄芩、钩藤、玄参、怀牛膝、丹参、夏枯草各9克,生地黄12克,生牡蛎、石决明各30克。【功用】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中经络。【方解】方以石决明、生牡蛎镇肝熄风,伍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黄芩、夏枯草、生地黄、玄参清热养阴,丹参、牛膝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赵氏中风方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七】平肝熄风汤【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2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麦冬10克,蝉蜕9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知母15克,夏枯草10克,甘草6克。【功用】平肝熄风,养阴通络。【主治】中风中经络。【方解】方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菊花、夏枯草、桑叶、知母、蝉蜕疏散风热,生地黄、山茱萸、山药、麦冬养阴,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平肝熄风,养阴通络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平肝熄风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八】羚羊角汤【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羚羊角0.3克(锉末冲服),菊花、夏枯草各15克,石决明、龟板各30克,生地黄、钩藤各20克,白芍15克,牡丹皮、天竺黄、黄芩各10克。【功用】清肝熄风,开窍。【主治】中风中脏腑。【方解】方以羚羊粉清肝开窍,伍以菊花、夏枯草、钩藤、牡丹皮、黄芩清肝,决明、龟板镇肝,天竺黄化痰,生地黄、白芍养阴,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熄风、开窍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羚羊角汤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降脂、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九】涤痰汤加减【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竹茹、胆南星、枳实各12克,钩藤20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天麻10克。【功用】豁痰熄风,开窍。【主治】中风中脏腑。【方解】方以南星、菖蒲豁痰熄风,伍以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化痰,枳实导滞,天麻熄风,甘草和药,诸药共用,共奏豁痰熄风开窍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涤痰汤对降低TC、LDL和对抗脂斑形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具有促进脂质排泄的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

而适合脚趾头运动的形式有很多,如脚趾头夹物体、提水等。不过,在做脚趾头的运动之时,一定要注意强度,以防出现脚趾头损伤的状况。

偏瘫的原因复杂,一般与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发基础疾病相关,具体情况如下: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原因;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病因;3、脑血管先天异常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心动过缓等引起血栓或供血不足;5、糖尿病引发中风的风险较大。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论文

中风就是现在说的脑血栓形成,其通常是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质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中医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等几个证型,建议你中医辩证调理。

好像有眼针

中医治本真的好,只是中医很没落,真希望中医可以得到振兴,把它发扬光大!

针灸吧,我爸是脑血栓,右半边不太好,手脚以及面部什么的,经过针灸,大有好转。

中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通心汤治胸痹35例疗效观察》在全国中医内科心病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发表,并刊登在《名医诊疗通鉴》第一卷,于1998年由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发行。《针药疗缩阳症》登在《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于1994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发行,且荣获1996年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国际优秀成果二等奖。《针药治中风后遗症15例疗效介绍》登在《实用综合医学》第二卷,于1999年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发行,且在香港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三仙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在1998年第6期《湖南中医杂志》发表,经中国中医研究院选中参评“世纪高新杯大奖”。《综合浅述中风病急症的分期与治疗》评为优秀论文。刊在卫生部1998年第108号文件批准的《面向21世纪医学的创新与发展》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血管性头痛治验》刊在《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集》。于1994年由中国医药出版社发行。《百合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症42例》登在1999年北京《中华医学论总集》出版发行。

中风本来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可是近年来,年轻人中风的几率逐渐增高。年轻人中风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过于油腻、辛辣、长期不运动等等。预防年轻人中风应该改变不良习惯,减少吸烟喝酒、避免熬夜,保持情绪乐观、坚持运动、合理膳食及定期体检,关爱健康,远离中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两个大新闻篮球迷应该记忆犹新:第一个是谋不可描述的NBA球队经理因为他的错误言论导致央视直接停播该球队所有比赛。与此同时,很多赞助商也与其划清界限,NBA在中国市场损失惨重。第二件事就是缔造了NBA风靡中国的前总裁大卫·斯特恩于美国时间2020年1月1日因脑溢血不幸病逝,享年77岁。有些人分析,大卫·斯特恩发病前对于此前NBA联盟危机处理的方式非常不满意,眼看着自己亲手建立的帝国被后人挖塌近半壁江山(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心中愤恨不已。因其年岁已高,加之情绪影响,最终在一家餐厅突发脑溢血。在人们缅怀这位篮球教父的同时,对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步入中年之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有些人的心脑血管更是由于岁月的洗礼和生活饮食习惯的熏陶变得脆弱不堪,脑血管意外风险不断增高。尤其是现在处于脑血管意外频发的冬季,专科医生给大家推荐了生活中的“五少",希望人们能够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这个所谓的脑血管意外,就包括大家常提到的“中风”。 脑血管意外的概念在临床上,专家把急性的脑血管意外定义为“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脑血管病变或脑卒中其实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是我们常说的以“脑梗”为代表的脑血管阻塞或狭窄造成的脑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而带来的伤害;而出血性则是题主提到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带来的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同样也会带来脑组织的损伤。从发病率来看,缺血性脑卒中高于出血性,但从对生命的威胁的程度来看,两者旗鼓相当:都是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我国出血性卒中患者的3个月内死亡率为20~30%,而幸存者中也有多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据报道脑卒中的致残率可高达70%,这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虽然当脑血管意外发生时及时抢救是必要的,但能在发病之前有效地预防才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重点。 脑卒中的病因对于脑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来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遗传史是高危因素。在一项青年脑出血调查研究中,结果显示有近60%的病例是因为高血压所致,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将有效缓解脑卒中的风险。此外,多项研究也表明,戒烟、控制血脂都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牢记这些发病高危因素即是开始预防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情绪波动对脑出血和脑卒中带来的风险。我们常在形容某人情绪激动的时候都愿意引用岳飞《满江红》中的词语“怒发冲冠”,那种青筋暴起的愤怒显然会造成人体血压的极大波动,刚才我们提到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发病诱因,因此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健康呀。脑中风的预防那么下面就针对预防脑卒中而需要“少做那些事”给大家归纳一下:少吃油腻食物,控盐,控糖;戒烟、少喝酒;老年人少或不激烈运动;不总生气,保持心态平和;以及不做其他引起血压急速升高的事情。相信做到这“五少”,脑卒中的风险一定会有所降低。最后吴医生再提醒大家一下,一旦发现周围有人发生脑血管意外,一定要按照以下步骤来救命。有这样一个口诀:“救命4步骤(FAST),黄金3小时,切记2件事,快打120“。所谓的FAST,就是通过微笑(Face)、举手(Arm)和语言测试(Speech)来快速识别患者的病情,如果发现上述存在一项异常就应该马上拨打120(Time),在3小时内让患者得到救助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所以,当人们步入高出血的高发病年龄后,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要保持情绪和血压的稳定,少生气、不吸烟、少饮酒、少吃油大的和咸的,避免剧烈运动。而一旦周围有人出现脑出血或其他卒中症状后,要及时拨打120求助。参考文献【1】俱西驰,王伟,屈秋民,金晨旺,罗国刚,宋文峰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因探讨[J]西部医学,2018,30(6):880-【2】Lin CL, Howng SL 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 adult[J] Kaohsiung J Med Sci, 1997, 13(4):237-【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熟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对本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甚为重要[1]。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年龄36岁~85岁,脑出血50例,脑梗死70例,病程1周,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120例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接受3期康复练习治疗方案。2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采用FMA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以练习前与练习后分值进行比较。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练习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练习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练习后分值较练习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120例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评分比较由此,3期康复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3期康复是指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具体各期康复方案如下[2]。1方法1早期康复正确体位;翻身练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排痰;床头抬高座位练习;面、舌、唇肌刺激;呼吸控制练习;卧坐练习;坐位平衡;坐位操;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练习;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应用电刺激;应用机电反馈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应用推拿治疗;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此期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等项,由治疗师完成1次/d,45min/次,其余各项可选择性进行。2中期康复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练习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方法,卧位:从被动――助动――主动抑制上肢痉挛模式。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俯卧位屈患膝练习。坐位:患侧上肢支撑练习。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侧下肢屈髋运动,手指夹拾小物体,健侧下肢肌力练习,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站位平衡练习。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练习,及分解练习。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预备迈步,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练习。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低迈步练习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足跟着地练习、双杠内步行练习、持拐步行练习、上下楼梯、床边ADL练习,此期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天天需1次~2次45min/次,每周练习4d~5d。3后期康复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练习,侧方行走练习,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改善步态练习,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做站立位两足轮流前交叉运动,家庭ADL指导,居室改造。3讨论我们通过临床实践3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P<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通过练习能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或有明显的改善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此治疗方案是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必要的。

  • 索引序列
  •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书籍
  •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
  •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中医治疗中风的论文
  • 中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