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线阅读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线阅读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og5k书名:古代汉语常识作者:王力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7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马庆株内容简介《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第二版)》(陆俭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sxaf书名: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第二版)作者:陆俭明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10页数:396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如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等,几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读者可从中了解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和分析方法,解决汉语应用中“话该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等诸多问题。作者简介:陆俭明,1935年生于苏州。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5年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和17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项。沈阳,1955年生于上海,1993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兼语言学系主任,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成果奖等15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教材奖等8次。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主 办: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主 编:周小兵编 辑:《国际汉语》编辑部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半年 发 行:面向海内外创刊时间:2011年(辛卯年)5月 国际汉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外辅导,汉语习得,教学大纲,汉语教学史等。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制(纸质与多媒体等),教辅教具研发,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史等。 汉语师资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模式,方法,教材,课程,能力标准与证书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法,教材建设,实习,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管理机制等。 国际汉语测试:各级、各类、各国的汉语测试,测试理论,测试方法等。 国际汉语教育技术:教学软件,教材编写辅助程序,测试软件,研究软件,中介语语料库,相关数据库等。 汉语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汉语传播史等。 汉语国际应用:世界各国汉语现状及标准、汉语在海外使用的本土化信息、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汉语汉字的标准化国际化等。 其他内容:各地汉语教育概况,汉语和中华文化项目管理与运作,其他语言的国际教育、传播、应用研究,问题征集与答疑,硕博论文部分或摘要选登等。 本刊接受中、英文稿件。作者的稿件应是未在其他期刊或论文集中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在来稿中明确说明所投稿件系专投稿,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本刊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作者可以选择邮寄或e-mail投稿(两种方式只选其一)。为了匿名审稿的需要,请将个人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并在正文中隐去所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 稿件评审结果将在收稿日起3个月内通知作者。如3个月后未获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稿件被录用的作者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后,请按照本刊编辑体例做最终的修改定稿,发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电子文本请用纯文本(TXT)或MS-WORD(DOC)格式。 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对采用稿件有分期发表、文字修改及学术性删节等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 本刊不接受寄给个人的稿件。所有来稿务请直接寄送到编辑部,以免延误、丢失。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稿件录用刊出后,将赠送作者样刊2册。 稿件一经录用,文章的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 限于人力,本刊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作者所提供的原始照片等材料将根据作者要求退还。联系方式地 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国际汉语》编辑部 (邮编:510275) 主编发刊词(节 选)1982年,我开始教外国人汉语。很希望有个刊物,讲怎样上好课,怎样解决教学难题。那一年,来华留学生全国只有几千人。2009年5月,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成立,筹办刊物成为可能。这一年来华留学生达到23万,海外学汉语的人有4000万。创办服务国际汉语教学的刊物,显得更为迫切。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汉语》终于跟读者见面了!刊物的目标,是反映全球汉语教学、传播、应用的情况和研究成果,为全球汉语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教学资源是本刊重要内容。面向教师,促进教学是本刊重要原则。国际化、跨学科是本刊追求。本刊编委来自多国。除汉语和汉语教学专家,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英语教学专家。我们希望,在审稿、编稿上向国际刊物靠拢;在作者、内容上加大海外比例,使刊物更凸显跨学科特点,更加名符其实。本刊力求形式多样,以满足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刊物是作者、编者、读者交流的平台。平等的交流,多向互动的交流,用心的交流,才能培育出好刊物。人培育刊物,刊物也培育人。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桥梁,我们会尽力实现这种交流,致力于把《国际汉语》建设成国际汉语工作者精神和心灵交流的家园。  周小兵 2011年1月26日 发刊词………………………………………………………………………………………周小兵教学与习得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江 新关于“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刘颂浩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李 泉语言习得与汉语课任务的设计……………………………………………………………温晓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袁博平海外汉语教学笔谈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古川裕汉语教学在海外与在中国内地的区别……………………………………………………华卫民行为文化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史 昆国别教学资源新加坡汉语文化教材设计的沿革与反思………………………………………吴英成 罗庆铭近十年来泰国汉语教材的研发与采用概况………………………………………………谭国安汉语作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编写――以面向法国人的《汉语入门》为例……………吴勇毅教材研发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和知识性问题…………………………………………………………吴中伟从《汉语乐园》的开发谈多媒体教材设计…………………………………………………张 健海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开发策略研究……………………………………………………张 英汉语文化教材出版现状与开发策略………………………………………………………郭 力教师发展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陆俭明汉语课堂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实例:《我喜欢打篮球》教案设计及实施………………………… 张竞楠怎样教语气助词“了”……………………………………………………………………徐韵如教学资源评介描写全球华语实态,突破语言规范观――《全球华语词典》述评……………………冯学峰中外合编汉语教材的新探索――《走遍中国》主编访谈………………………………苏丹洁调研报告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徐霄鹰 王 蓓

汉语史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下面的一个学科,主要包括语法、音韵、词汇、文字这几块。其中,古代汉语语法和音韵学是重点。大家现在可以多在论坛上逛逛,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情况。从考研的角度看,主要有两张卷。一张卷是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试题,包括五十分大综合填空题和选择题,一百分的语言学大综合试题。其中的五十分大综合填空(选择)题涉及文学、语言学、古代文化常识、历史等,内容很多。 我们文学史的上课教材主要是: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到第四卷),高教出版社;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 这些书主要是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时应本着找填空题的思想,把你认为的能够出填空题的知识点(比如重点作家的代表作、重要的文学流派及其主张等,像作品分析、艺术特色之类不用细看)找出来,然后把其中的重点背下来。这些书的内容很多,看起来可能要用很多时间,但它们在考研填空题中会占到二三十分,所以也不要放弃。如果想节省时间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那么也可以把过去十几年的考研填空题背一遍,因为每年都会有一部分重题。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把这些书看一遍,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记下来。除此之外。像古代文化和历史常识则靠自己看书积累,复习起来收效不大,主要把这些文学史的书看好就行。剩下的二十来分填空题会是语言学(包括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古代汉语)的题目,对考汉语史专业的我们来说应该基本上答对。另外,有时会考《中文工具书教程》(朱天俊、李国新编,北大出版社)中的内容,特别是四角号码查字法,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试题中另外的一百分语言学大综合试题包括现代汉语、理论语言学和古代汉语三部分,因为这些都是从事汉语研究必备的基本功。 现代汉语上课用的教材主要包括: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大; 重要参考书为: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大出版社;现代汉语是学好古代汉语所必备的,所以要好好看,把基础打好。现代汉语重点在语音和语法部分,词汇部分和文字部分有大概了解就行,根据往年情况,这两部分只会出填空题或名词解释题。在复习时,以《现代汉语》为主,《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作为补充。《语法讲义》也很重要,需要精读,重点内容要记诵。《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章略看,第六章不用看,主要看前四章,重点是掌握语法分析的方法和例子,特别是一些经典例子的分析过程。 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陆俭明、沈阳著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大出版社),可以看作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的补充。这本书内容繁杂,看时主要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没有讲过的章节。具体来说,第二、三讲要精读,第七、八、九讲和十二、十三讲看一遍,有个大致的了解就行,掌握一些具体例子的分析,其他几讲暂时可以不看。 理论语言学的主要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编,《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大出版社; 参考书: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大出版社;陈保亚编,《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要好好看,结合辅导书《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注意看细看深。《基础语言学教程》写得很好,可以看作是对《语言学纲要》的补充。在看这本书时,对《语言学纲要》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要注意,已经讲过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和补充,讲的有出入的地方,在答题时以《语言学纲要》为主,同时指出《基础语言学教程》的不同观点。如果时间很紧,也可以暂时不看《基础语言学教程》,但要注意把《语言学纲要》看细看深,把重点问题都掌握住。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一书内容很难,是对现汉、古汉、语言学知识的融会综合。主要看第1、2、3、5、6章,重点是了解有关词类的理论,提取词的方法,系联、谐声、空格、右文说的概念,此外还有第5、6章要精读。因为这本书很难读,所以主要目的是扩大眼界和拓宽答题视野,主要以了解为主,只把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掌握住就行了。 除了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试题卷外,另一张卷是汉语史专业课试题,主要考汉语史中的内容。其中,语法和音韵是重点。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说一下汉语史专业要看哪些书和这些书应该怎么看。 我们上课用的汉语史方面的教材主要有: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北大;王力,《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中华;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 重要参考书: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科;耿振生,《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和《<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大;向熹,《简明汉语史》(上、下),高教;蒋绍愚,《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 我建议大家先看《古代汉语》和《音韵学教程》,把基础打好,然后再看其他书。 毋庸置疑,《古代汉语》课本要好好看,在初期看时要注意全面和仔细,“文选”、“词义分析举例”和“古代汉语常识”三部分不可偏废。上半年,“文选”部分也要看,重点在先秦部分的文章,如上册第二部分“文选”(《郑伯克段于鄢》开始的那部分文选),先秦以后的文选大致看一下就行,诗歌部分重点在平仄。在看“文选”时,目的是要掌握重点词汇的意思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词义分析举例”也很重要,要把所有的例子都看一遍,重点掌握常见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以及同义词、同源词的比较等。“古代汉语常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复习时主要是看语法部分和诗歌的平仄及格律。上册的最后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古代的姓氏和名号”开始)和下册的最后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中的“古今语音的异同”和“上古音简说”了解一下就行,可能会出一两个填空题。其他部分重点看,尤其是语法部分。 唐先生的《音韵学教程》是学好音韵学的基础,这本书要花时间细看,对一些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要熟练掌握。考研题中的音韵部分基本上都是从这本书中出的,可见其重要性。《音韵学教程》读起来也不是很轻松,但一定要耐心阅读,把其中的重点问题整理出来,不要怕浪费时间。《音韵通讲》是作为《音韵学教程》的补充材料来看,不需要像《音韵学教程》那样弄得那么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对《古代汉语》中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作为《古代汉语》课本内容的补充。其中的重点部分要背诵下来,与《古代汉语》课本重复的内容以一本书为重点复习就行。在看《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时,可以结合《<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 《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但前面的音韵部分我没怎么仔细看。我主要看的是王力先生后期的《汉语语音史》。《汉语语音史》的写作年代晚于《汉语史稿》,王力先生的一些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在看《汉语史稿》音韵部分和《汉语语音史》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史的分期及依据;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材料和研究学说(从钱大昕到周祖谟的学说);王力先生的上古声母学说(特别是声母表及其构拟);远古汉语存在复声母的证据;考证上古韵母的材料和方法(特别是“同谐声必同部”原则,“叶音说”、陈第的观点);上古韵部的学说(从顾炎武到黄侃的学说)王力先生的上古韵部学说(30韵部系统、脂微分部、上古韵部音值的构拟);上古的声调学说(从顾炎武到王力)中原音韵的大体情况(了解);古代音韵学家是怎样给古韵分部的‘现代语音学家是怎样构拟上古音的;王力先生的上古音研究贡献。从考研的角度来看,音韵学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唐先生的《音韵学教程》一书中,一定要把《音韵学教程》中的内容掌握住,《汉语史稿》的音韵部分和《汉语语音史》考的并不是很多。《汉语史稿》后面的语法和词汇部分是重点,要细看。《汉语语法史》是王力先生晚年的代表作,可以看作是对《汉语史稿》部分的补充和修订,也要仔细地看,重点内容要记诵。蒋绍愚先生的《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和《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向熹先生的《简明汉语史》写得也很好,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以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如果时间很紧的话,这三本书也可以暂时不看。 《文字学概要》内容很多,不需要仔细看,重点是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一些举例,比如“什么是会意字,并举例说明”。这本书的出题点,一是在“六书”,特别是对一些字形结构的分析,另一出题点就是如上面所举的那样,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这种类型的题。复习时,要注意一些常用字属于哪种结构类型,记住说明“六书”时常举的例子。常考的概念基本是各章的章节所显示的主要内容,再记住一些具体例子的分析就行。 以上就是所有的参考书目及利用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不过,大家在看这些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是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上半年在复习时,要注意广度和深度,把重点标记出来。暑假以后就要注意抓重点,把重点内容背诵下来。先要在脑海中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然后把各知识点容纳其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在看书时要始终有一个问题意识,要知道怎样抓重点,并注意一些细节之处,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第二是要在复习时注意一些具体例子的分析。语言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所以对书中所举的例子要留心。在背诵重点内容特别是一些概念时,要注意同时把一两个例句背下来。比如在复习“被”字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时,就要把各阶段的一些经典例子背下来。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具体说来就是在答完课本知识点后,举一两个典型例子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复习时不能光顾理论而忽视例子,这点要切记。 第三是要注意多做练习。当复习完一个章节时,先把课本后面的练习题做一遍,不会的地方要查证。齐鲁书社有一套语言学的练习题,如下:《<古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李军,齐鲁书社;《<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李军,齐鲁书社;《<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与习题集》,王靖,齐鲁书社 我建议大家把这些题做一遍,以巩固所学知识。光有理论,不进行实践是不行的,只有在做题中才能发现问题,以及时弥补知识漏洞。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好好研究往年专业课考题,研究出题角度和答题方法,重点是要找出这些问题所考内容在课本上的落脚点,即出自什么地方,如何组织答案。从往年考题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课本重点内容之所在,所以一定要注意把往年的考题做一遍,并仔细研究。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阅读原典,一方面是用来积累语料,另一方面是因为翻译在考研中也占很大比例。除了我前面所说的《古代汉语》中的“文选”外,还可以阅读一下《左传》和《孟子》等书。《左传》是很有必要读的,往年也曾考过《左传》选文的翻译。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建议大家先选择阅读《左传》,以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要看的主要参考书和和我的复习方法,希望能帮上大家的忙。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大家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过,以上所列的书(特别是教材)最好还是要看一遍。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我的邮箱是jangang_,有什么问题可以再联系我。欢迎大家骚扰,呵呵。【附】汉语史专业考研参考书一、古代汉语必读书目: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北大;王力,《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中华;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科;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二、古代汉语补充书目:王力,《古代汉语》,中华;向熹,《简明汉语史》(上、下),高教;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教;耿振生,《音韵通讲》,河北教育;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大;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大蒋绍愚,《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郭锡良,《汉语史论集》(增补本),商务;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三、现代汉语必读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大;陆俭明, 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大;北大编《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四、现代汉语补充书目:陆俭明,《陆俭明自选集》,河南教育;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五、语言学参考书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大;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大;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部分),语文;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大;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六、文学史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到第四卷),高教;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

汉语学报官网电子版在线阅读

2003[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俞士汶 主编、常宝宝 詹卫东 合编)2000[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 (包括杂志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独立署名论文与联合署名论文,学术随笔,评论,等等,以时间为序)2007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1142, 13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 20; E-publish 2007 J 砂冈和子、詹卫东,言语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国语电子补语辞典编纂とその课题,发表于“日本中国语学会第1回関东支部拡大例会”,日本,东京,明治大学,17。2006詹卫东,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于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詹卫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研究——从“面向计算”到“基于计算”,“第二期全国计算语言学讲习班”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19-20。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 Tokyo, J 6-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2005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期。64-73。2004詹卫东 译,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罗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詹卫东,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广州·暨南大学,10-13)。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209-22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pp11-23)。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74-84(本文曾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上宣读,新加坡国立大学,27-29,新加坡)。詹卫东,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周报(上海)14第4版。2003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载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07-121。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载《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V13, N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159-176。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载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9-11,哈尔滨工业大学)。351-356詹卫东,汉语述结式的组配约束及“v+a+n”歧义格式分析,载《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3期“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4 N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649-668(本文曾以《汉语述结式论元结构分析》为题在“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上宣读,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承办,30-6,台北)。常宝宝、詹卫东、张化瑞,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及其管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28-31。詹卫东 译 ,框架语义学,《语言学论丛》(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载韩国语言学会编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1982,111-137)。2002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创刊号)47-6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0期,pp102-116)。詹卫东,基于合一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000年10月8-10日)。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载黄河燕主编《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24-131。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0月)。147-154。詹卫东,龙游语林探胜景 横岭侧峰各不同 —— 评游汝杰、申小龙、袁毓林语言学自选集,《南方论坛》(广西双月刊)2002年第2期(总第87期),44。詹卫东,形式和意义: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学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办的一个刊物,大约是2000或2001年前后开始办的)2001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3-13 (本文曾在“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01年1-3日,并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5-64)。詹卫东,面向组配约束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构建,在“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上宣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2001年14-18)。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2-107(本文曾在“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上宣读,2001年8月,山西大学)。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30 - 31, Tokyo(东京)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5-2, Singapore(新加坡)2000詹卫东,语言成分的组合与功能传递,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23-833(在“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1998年26-31)。詹卫东,20世纪汉语语义知识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纪语法和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上宣读(清华大学中文系,2000年8月)。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63-73。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37-43。1999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载《中文信息学报》1999年第3期。9-17。詹卫东,一个汉语语义表达框架:广义配价模式,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论文,全国第五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北京,1-3日)1-71998詹卫东,“NP+的+VP”格式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载《语文研究》1998年第1期。16-23。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24-2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100-104)。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基于词组本位语法的语义模型,载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学报》(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8,N1,1998。1-11。常宝宝、詹卫东,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义处理框架,载《计算机世界》报1998年第13期“技术与专题”版。1997詹卫东,PP<被>+VP1+VP2格式歧义自动消解,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424-431。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100-105。詹卫东、刘群,词的语义分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载陈力为、袁琦 主编《语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86-291。(本文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上宣读,1997年15-17,清华大学,北京)。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现代汉语短语本位语法体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问题,载吴泉源、钱跃良 主编《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上宣读,1997年,湖南张家界)

(1)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四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2)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三期   (3)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二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二期   (4)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一 ,《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一期   (5)类型学视野下的广义名词谓语句框架,《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一期   (6)“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5)CPCI-SSH收录》,2015年4月   (7)Is Skill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ain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g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5年9月   (8)认知技能和汉语教学,《国际汉语学报》,2015年第六卷第一辑   (9)语言演化:多元视角之下--第六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海外华文教育》,2015年第四期   (10)《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的实施,《华文世界》,2015年6月   (11)探索以效果为导向的跨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外教育合作》,2015年第一期   (12)认知负荷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新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14年第12卷第五期   (13)加强跨境教育监管,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外教育合作研究》,2014年第一期   (14)复杂动态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际汉语学报》,2014年第五卷第二辑   (15)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四,《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四期   (16)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三,《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三期   (17)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二期   (18)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一,《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一期   (19)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四期   (20)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东亚汉学研究》第三号,2013年   (21) 孔子学院云管理模式的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研究》,2013年01月   (22)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 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1月   (23) 以效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 ,《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12月   (24)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25) On Quality 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Qua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28)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的视角,2011中国留学论坛,2011年03月   (29) “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特色及启示,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03月   (30) EDU0时代华文教学平台构建探讨,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月   (31) 2010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纪实,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2) 华文教育:汉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协奏曲,《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6月   (33)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01月   (34) 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的启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01月   (35) 厦门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报告,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2009年08月   (36) 东盟十国教师需求分析报告,国家汉办邀请的调研报告,2009年04月   (37) 高校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研究,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2009年03月   (38) 世界汉语数字化运营平台网络建设与分析报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论文,2009年03月   (3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年06月   (40)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认定的问题及其思考,香港理工大学《两岸四地语文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05月   (41)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与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01月   (42) Designing Chinese Online Course: New roles for Educators,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年04月   (43) 特邀文章:中国新建理工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月   (44) 闽南文化定义的研究,«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01月   (45) Tell Me More Chinese-Beginner and Advanced,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sortium,,2004年12月   (46)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2001年12月   (47) The Setting 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年01月   (48)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rhetoric: Tactics of gaining public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0年09月   (49) State mixture mode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1999年12月 Fuzzy nearest prototype classifier applied to speaker indentification[C]Greece: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ESIT' 99), DAT T,MICHAEL W,ZHENG TState mixture model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 (11-13) 1449- ISSN 0167-865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A Fuzzy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Models in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UZZ-IEEE'99 Conference, 1999, Korea, 127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The Passage to China: Protocols,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 Business, Calico Journal, 16, (4) 614-623 (1999)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features, Haifeng Publishing House, Fuzhou, ISBN 7-80597-226-5/8 (1999)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Language Rhetoric:Tactics of gaining support and shirking 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EJ ISSN 1404-1634 (2000)Proposal: new Novel: Dreams of Gold,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1 (2000)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 4-6 December 20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J (2001),UK:NTell Me More Chinese, CALICO Journal, Volume 21 Number 3, 671-680 Beginning Chinese (Mandarin), CALICO, 8/00, (8) 1-9 (2000) Zheng, T,The Nine Songs: its myster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2002,AIssues related to visual and phonological channel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2004,USA Designing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New Roles for Educ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 The SettingSun is Glorious,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2001,01; Expanding education openness to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innovatinguniversity training model--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credits and mutual/joint granting of degrees,Journal of ChineseStudies,2013,01;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Syntax Categorie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ew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2007,06; On QualityAssurance Issu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Operating Schools,Journal ofChinese Studies,2012,

J——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哪里

对外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主要有:第一梯队:《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二梯队:《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另外,由于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像诸如《中国语文》、《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报》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汉语和汉字的优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又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语和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主 办: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主 编:周小兵编 辑:《国际汉语》编辑部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半年 发 行:面向海内外创刊时间:2011年(辛卯年)5月 国际汉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外辅导,汉语习得,教学大纲,汉语教学史等。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制(纸质与多媒体等),教辅教具研发,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史等。 汉语师资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模式,方法,教材,课程,能力标准与证书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法,教材建设,实习,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管理机制等。 国际汉语测试:各级、各类、各国的汉语测试,测试理论,测试方法等。 国际汉语教育技术:教学软件,教材编写辅助程序,测试软件,研究软件,中介语语料库,相关数据库等。 汉语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汉语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汉语传播史等。 汉语国际应用:世界各国汉语现状及标准、汉语在海外使用的本土化信息、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汉语汉字的标准化国际化等。 其他内容:各地汉语教育概况,汉语和中华文化项目管理与运作,其他语言的国际教育、传播、应用研究,问题征集与答疑,硕博论文部分或摘要选登等。 本刊接受中、英文稿件。作者的稿件应是未在其他期刊或论文集中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在来稿中明确说明所投稿件系专投稿,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本刊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作者可以选择邮寄或e-mail投稿(两种方式只选其一)。为了匿名审稿的需要,请将个人信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并在正文中隐去所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 稿件评审结果将在收稿日起3个月内通知作者。如3个月后未获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稿件被录用的作者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后,请按照本刊编辑体例做最终的修改定稿,发至本刊编辑部电子信箱。电子文本请用纯文本(TXT)或MS-WORD(DOC)格式。 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对采用稿件有分期发表、文字修改及学术性删节等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 本刊不接受寄给个人的稿件。所有来稿务请直接寄送到编辑部,以免延误、丢失。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稿件录用刊出后,将赠送作者样刊2册。 稿件一经录用,文章的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 限于人力,本刊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作者所提供的原始照片等材料将根据作者要求退还。联系方式地 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国际汉语》编辑部 (邮编:510275) 主编发刊词(节 选)1982年,我开始教外国人汉语。很希望有个刊物,讲怎样上好课,怎样解决教学难题。那一年,来华留学生全国只有几千人。2009年5月,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成立,筹办刊物成为可能。这一年来华留学生达到23万,海外学汉语的人有4000万。创办服务国际汉语教学的刊物,显得更为迫切。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汉语》终于跟读者见面了!刊物的目标,是反映全球汉语教学、传播、应用的情况和研究成果,为全球汉语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服务。教学资源是本刊重要内容。面向教师,促进教学是本刊重要原则。国际化、跨学科是本刊追求。本刊编委来自多国。除汉语和汉语教学专家,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英语教学专家。我们希望,在审稿、编稿上向国际刊物靠拢;在作者、内容上加大海外比例,使刊物更凸显跨学科特点,更加名符其实。本刊力求形式多样,以满足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刊物是作者、编者、读者交流的平台。平等的交流,多向互动的交流,用心的交流,才能培育出好刊物。人培育刊物,刊物也培育人。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桥梁,我们会尽力实现这种交流,致力于把《国际汉语》建设成国际汉语工作者精神和心灵交流的家园。  周小兵 2011年1月26日 发刊词………………………………………………………………………………………周小兵教学与习得解决汉字难学的对策………………………………………………………………………江 新关于“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刘颂浩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李 泉语言习得与汉语课任务的设计……………………………………………………………温晓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袁博平海外汉语教学笔谈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古川裕汉语教学在海外与在中国内地的区别……………………………………………………华卫民行为文化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史 昆国别教学资源新加坡汉语文化教材设计的沿革与反思………………………………………吴英成 罗庆铭近十年来泰国汉语教材的研发与采用概况………………………………………………谭国安汉语作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编写――以面向法国人的《汉语入门》为例……………吴勇毅教材研发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和知识性问题…………………………………………………………吴中伟从《汉语乐园》的开发谈多媒体教材设计…………………………………………………张 健海外汉语文化辅助教材开发策略研究……………………………………………………张 英汉语文化教材出版现状与开发策略………………………………………………………郭 力教师发展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陆俭明汉语课堂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实例:《我喜欢打篮球》教案设计及实施………………………… 张竞楠怎样教语气助词“了”……………………………………………………………………徐韵如教学资源评介描写全球华语实态,突破语言规范观――《全球华语词典》述评……………………冯学峰中外合编汉语教材的新探索――《走遍中国》主编访谈………………………………苏丹洁调研报告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徐霄鹰 王 蓓

国家没有这样的规定吧,可能是单位有这样的规定,只是评审职称的时候用到

1-3个月内可以上期刊网 具体的可以扣我1733954862《中国实用医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专业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5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5547/R,邮发代号80-60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本刊为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约稿和发行。本刊以全心全意为医务工作者服务为宗旨,以严谨、创新、求真、务实为办刊方针,报道医疗卫生工作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加强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刊名: 中国实用医药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主办: 中国康复医学会周期: 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3-7555CN: 11-5547/R邮发代号: 80-60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实用医药创刊时间:2006《中国实用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7555 国内统一刊号:CN11-5547/R 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本刊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临床医学、实验与基础研究、分子生物医学、基因医学、免疫医学、流行医学、临床药学、急救医学、检测医学、医学影像学,兼症医学、中医中药、药物研究与鉴定、药物质量控制、药品检验、药物经济学、综合症、糖尿病及临床实践与研究等论著类文章。 文 稿 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    题 名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用简称、缩写、药物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作 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角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以及E-mail)    摘 要 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关键词 摘要下标引关键词2~5个。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 (MeSH) 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正文层次编号 正文中标准层次的编号按GB/1-1993和GB7713-87的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别编号,一般不超过4级。第一级标题1;第二级标题1;第三级标题1;第四级标题1。编号一律左顶格写,不要空格。无编号段落开头可空2格。文字中间的层次排列可用(1)或①等。    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药物名称 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缩用语 中外文医学名词,皆使用全称;如使用简称,首次出现处注出中文或英文全称及缩略语并加括号,后两者间用“,”分开。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

找《汉语大字典》,现在好找到的书就数它最全了。

中国历史何其悠长,从仓颉造字到现在中国的汉字数也数不完

对外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主要有:第一梯队:《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二梯队:《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另外,由于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像诸如《中国语文》、《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报》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汉语和汉字的优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又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语和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 索引序列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线阅读
  •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汉语学报官网电子版在线阅读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哪里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