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前言第一篇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管理第一章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法规、标准第一节 概述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概念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分类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特征第二节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法规第三节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标准第二章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质量管理第一节 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第二节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第三节 车辆检验质量控制第四节 车辆检验质量保证体系第三章 检测设备的配置要求与管理第一节 检测设备的配置要求一、检测设备配置原则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第二节 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第三节 检测设备的计量检定一、检定的概念二、计量检定的分类第四章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第一节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流程第二节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第三节 车辆唯一性认定一、注册登记检验二、在用车检验第四节 联网查询第五节 车辆外观检查第六节 底盘动态检验第七节 线内检验一、车速表指示误差检验二、排气污染物检验三、台试制动性能检验四、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验五、前照灯检验六、车辆底盘检查七、二、三轮机动车检验第八节 路试检验一、路试制动性能检验二、车速表指示误差检验第九节 检验结果审核一、人工检验项目二、线内设备检验项目三、检验结果的评判第二篇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技术基础第五章 机动车行驶安全性第一节 安全性系统一、主动安全性系统二、被动安全性系统第二节 驾驶员特性与行车安全一、驾驶员行为特性二、驾驶员心理特性与行车安全三、驾驶员生理特性与行车安全第三节 机动车行驶性能一、概念二、试验方法第六章 机动车制动系及制动性能第一节 制动系的分类与组成第二节 人力制动系第三节 伺服制动系第四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第五节 制动性能一、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二、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目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第七章 机动车转向系及转向性能第一节 转向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二节 转向系的构造第三节 转向性能一、机动车的转向特性二、两侧转向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第八章 机动车行驶系及行驶性能第一节 车架第二节 车轮和轮胎一、车轮二、轮胎第三节 车桥一、转向桥二、驱动桥三、转向驱动桥第四节 悬架一、悬架的功能与组成二、弹性元件三、减振器四、非独立悬架五、独立悬架第五节 车轮定位一、主销后倾二、主销内倾三、前轮外倾四、前轮前束第九章 机动车照明、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第一节 机动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一、电气系统的组成二、电气系统的特点第二节 照明装置一、前照灯二、其他照明灯三、灯光继电器第三节 信号装置一、信号灯二、闪光器三、电喇叭四、报警装置第四节 仪表与其他辅助电气一、机动车仪表二、其他辅助电气第十章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第一节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控制一、排放限值二、双怠速检验法三、瞬态工况法(I/M)四、稳态加速模拟工况法(ASM)五、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六、排放检测方法比较第二节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控制一、排放限值二、自由加速滤纸烟度法三、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法四、加载减速工况法第三节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放控制一、怠速法二、急加速法第四节 农用运输车排放控制第三篇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仪器设备第十一章 汽车车速表检验台第一节 结构与工作原理一、产品分类和型号二、结构三、工作原理第二节 使用与维护第三节 车速表检验台的检定第十二章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仪器第一节 汽车排气分析仪一、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的检验原理二、二气体分析仪三、四气体与五气体分析仪四、排气分析仪的检定第二节 不透光烟度计一、基本检验原理二、烟度计的结构三、不透光烟度计的检定第十三章 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第一节 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一、结构与工作原理二、使用注意事项三、测试仪的校准第二节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一、工作原理二、基本结构三、使用与维护四、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的检定第三节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一、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检验台的使用与维护三、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的检定第四节 轴(轮)重仪一、结构与工作原理二、轴(轮)重仪的检定第十四章 汽车侧滑检验台第一节 结构与工作原理一、产品分类和型号二、结构三、测量原理第二节 使用与维护第三节 侧滑检验台的检定第十五章 摩托车轮偏检测仪第一节 结构组成第二节 使用方法第三节 摩托车轮偏检测仪的检定第十六章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第一节 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前照灯检验的基本原理二、自动跟踪光轴式前照灯检测仪三、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第二节 使用与维护第三节 前照灯检测仪的检定第十七章 机动车检验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节 控制系统功能要求一、机动车检测线的概念二、系统功能要求第二节 集中式控制系统一、系统结构二、系统组成三、工作原理第三节 机动车检验计算机控制系统举例一、JJXY-02机动车检验计算机控制系统二、天津市机动车检验广域网参考文献

本书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汽车的最新安全技术和法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ABS、ASR、VSC等主动安全技术;汽车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技术;LPG、CNG气体燃料汽车安全技术,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汽车安全检测和试验;汽车交通事故预防和事故车速分析。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汽车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电脑、SRS指示灯和气囊组件四部分组成。

希望可以帮到你,论文要想写的特别好,拿到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把认真两字要记牢,认真收集资料,列好大纲,根据学校格式写,关于 浅析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特点: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 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怎么找

参考文献[1] 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 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 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4] L鲁道夫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5]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百度上都有电子档的,你可以下来看看。

参考文献[1] 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 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 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4] 鲁道夫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5]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汽车诞生之前,马车就是人类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1770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1725-1804)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为动力的车辆。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德国另一为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世界十大名牌汽车: 法拉利 福特汽车 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马自达(Mazda)、沃尔沃(Volvo)、阿斯 顿·马丁(Aston Martin)、路虎(Land Rover)和捷豹(Jaguar)。 大众汽车 宝马汽车 莲花汽车 宾利 7 你可以试下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电脑、SRS指示灯和气囊组件四部分组成。

汽车安全装置参考文献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太多了,你看看这个网站,这么写的e)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 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

高速公路安全驾驶九法则  1、高速路一般较城市繁华区车辆密度要小得多,同时路口也少,弯道多数较缓,因此车速限制较高。许多驾车者在高速踏上会自然地不自觉地将车速提到自己控车能力的上限,而此时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会造成险情或事故。所以在高速路行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全车速,决不可超过限速标志牌所限制的车速。当然也不可超过自己的控车能力去追求限速牌上的限制车速。最好让车速低于自己控车能力的8O%。  2、高速路车速高,看起来个个都显得迅猛刚烈,但千万要牢记,高速路上行车的原则应为:温柔、温柔、再温柔。高速行车最忌讳的就是动作生硬,转向时方向盘打得过快过大都可能使后轮失去抓地力而导致车辆失控。特别是当前方出现意外时,更不能手忙脚乱地猛打方向,而应该在减速的同时尽量舒畅地转动方向,让车平顺地躲避险情  3、“早‘请示’,晚‘汇报’”也是高速路行车安全的法则之一。不管是要超车,还是要减速,不管是要换道并线,还是要驶出主路,每个意图都应及早地对前后左右的车辆发出信号,而付诸行动却要晚一些。发出信号立即行动的后果往往不是造成事故就是干扰了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  4、开车上路讲究”随和”,高速路上更应强调。高速路上所有合法驶入车辆都会将车辆保持在一定速度下行驶,因此,“力争先进,勇当典型”的做法是对安全十分不利的。与前后车保持距离匀速前进,“随大流”行驶是很好的办法,整个车流”同步 ”行驶对通畅交通、安全快捷非常有益。行车忽快忽慢,无规律无章法是出事故的前兆。  5、制动减速是驾车者学车前就知道的常识。但在高速踏上的制动却大有学问。首先在高速路上制动应该先是“虚情假意”,然后才”真情奉献”。先轻踏制动踏板告知后车,然后再减速;另外,减速时不要“一脚定乾坤”,而要采用间断式的“点刹 ”,以防车轮抱死打滑(有ABS系统的车例外)。  6、高速路虽然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道路,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设置入出路口,因此注意交通标志和指示牌,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上路前想好入口和出口,早做准备早发信号,特别是不熟悉的道路更要注意察看交通标志及指示牌,到路口才猛减速,急并线,甚至驶过路口后又倒车、逆行的做法都十分危险,决不可有侥幸的冒险心理。  7、熟悉车况和注意车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开惯手动排档车的驾车者,如果是第一次驾驶自排挡车,最好不要急于上高速路。应先熟悉了车况,掌握了自排档车的驾驶特性再上高速路行驶。因为开惯手排档车的人初开自排档车,往往在制动时左脚会习惯性做蹬踏离合器踏板动作,其结果很容易踏在制动踏板上造成紧急制动,给自己和后车带来险情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此外,随时关注车况也是确保平安的一个因素。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燃油是否够、水温是否保持在正常值内、制动效果有没有变化、发动机工作有无异常等,都要随时留意,千万不要只顾行车痛快,最终导致悔恨。  8、在高速路上行车,还有一个应该遵守的准则,即各行其道,保持车距。行车过程中,借道超车无可厚非,但不能长距离长时间地占用其它车道。更不能为超车催促前车让道而“紧顶”前车。要想到“前方很可能有情况”、“前车随时会爆胎”,总之尽量不干扰别人的行车路线和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驾驶习惯。  9、谁都清楚高速路上是不允许有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行的,但这个想当然的事情常常成为事故的潜在诱因。封闭式高速路和半封闭式高速路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所以不要以为高速路上不会有行人就放松警惕,退一步讲,就算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则,也免不了有不懂法的动物。一位很老的老司机对他一生平安驾驶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小心无大错。

汽车安全驾驶论文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安全驾驶九法则  1、高速路一般较城市繁华区车辆密度要小得多,同时路口也少,弯道多数较缓,因此车速限制较高。许多驾车者在高速踏上会自然地不自觉地将车速提到自己控车能力的上限,而此时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会造成险情或事故。所以在高速路行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全车速,决不可超过限速标志牌所限制的车速。当然也不可超过自己的控车能力去追求限速牌上的限制车速。最好让车速低于自己控车能力的8O%。  2、高速路车速高,看起来个个都显得迅猛刚烈,但千万要牢记,高速路上行车的原则应为:温柔、温柔、再温柔。高速行车最忌讳的就是动作生硬,转向时方向盘打得过快过大都可能使后轮失去抓地力而导致车辆失控。特别是当前方出现意外时,更不能手忙脚乱地猛打方向,而应该在减速的同时尽量舒畅地转动方向,让车平顺地躲避险情  3、“早‘请示’,晚‘汇报’”也是高速路行车安全的法则之一。不管是要超车,还是要减速,不管是要换道并线,还是要驶出主路,每个意图都应及早地对前后左右的车辆发出信号,而付诸行动却要晚一些。发出信号立即行动的后果往往不是造成事故就是干扰了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  4、开车上路讲究”随和”,高速路上更应强调。高速路上所有合法驶入车辆都会将车辆保持在一定速度下行驶,因此,“力争先进,勇当典型”的做法是对安全十分不利的。与前后车保持距离匀速前进,“随大流”行驶是很好的办法,整个车流”同步 ”行驶对通畅交通、安全快捷非常有益。行车忽快忽慢,无规律无章法是出事故的前兆。  5、制动减速是驾车者学车前就知道的常识。但在高速踏上的制动却大有学问。首先在高速路上制动应该先是“虚情假意”,然后才”真情奉献”。先轻踏制动踏板告知后车,然后再减速;另外,减速时不要“一脚定乾坤”,而要采用间断式的“点刹 ”,以防车轮抱死打滑(有ABS系统的车例外)。  6、高速路虽然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道路,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设置入出路口,因此注意交通标志和指示牌,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上路前想好入口和出口,早做准备早发信号,特别是不熟悉的道路更要注意察看交通标志及指示牌,到路口才猛减速,急并线,甚至驶过路口后又倒车、逆行的做法都十分危险,决不可有侥幸的冒险心理。  7、熟悉车况和注意车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开惯手动排档车的驾车者,如果是第一次驾驶自排挡车,最好不要急于上高速路。应先熟悉了车况,掌握了自排档车的驾驶特性再上高速路行驶。因为开惯手排档车的人初开自排档车,往往在制动时左脚会习惯性做蹬踏离合器踏板动作,其结果很容易踏在制动踏板上造成紧急制动,给自己和后车带来险情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此外,随时关注车况也是确保平安的一个因素。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燃油是否够、水温是否保持在正常值内、制动效果有没有变化、发动机工作有无异常等,都要随时留意,千万不要只顾行车痛快,最终导致悔恨。  8、在高速路上行车,还有一个应该遵守的准则,即各行其道,保持车距。行车过程中,借道超车无可厚非,但不能长距离长时间地占用其它车道。更不能为超车催促前车让道而“紧顶”前车。要想到“前方很可能有情况”、“前车随时会爆胎”,总之尽量不干扰别人的行车路线和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驾驶习惯。  9、谁都清楚高速路上是不允许有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行的,但这个想当然的事情常常成为事故的潜在诱因。封闭式高速路和半封闭式高速路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所以不要以为高速路上不会有行人就放松警惕,退一步讲,就算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则,也免不了有不懂法的动物。一位很老的老司机对他一生平安驾驶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小心无大错。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v0时引爆气囊的灵敏度不需要太大,可以适当调整的系数为1/∏,此时y函数图形如图4。 由图4可看到,采用增加了速度函数的算法后,使到v>v0时的灵敏度适当增加,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v P(w2|x),则把x归类于弹出状态w1,反之P(w1|x)

  • 索引序列
  •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汽车安全技术参考文献怎么找
  • 汽车安全装置参考文献
  • 汽车安全驾驶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