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

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

邢海珍,属于典型的实力派诗人,蕴藏着内在文化精神的张扬。多年来从事诗歌创作,曾在《诗刊》、《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数千首诗作,同时结合教学进行文学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及各类研究文章近百篇。《论诗人梁南》,从不同的角度论及地域文化特色的问题,给读者以启发和阐述对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视。在诗歌写作的旅途中,邢海珍是一位谦虚的人,不事张扬,扎实稳重,朴素的文字动情但不煽情。学者王泽生科学地评价道:“诗人邢海珍,开创了呼兰河文化的新境界,其诗风是黑土地文学的典范,是白山黑水的画卷。” 1,《诗意的美质追寻》 专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2,《文学传统批评》 专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3,《生命在风雪中—梁南论》 专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4,《诗在灵魂高处》 专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5,《新诗文化论》 专著 已完成,待出版6,《两分写作教程》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7,《闻思集》 主编 明天出版社2001年8,《大学生语言文学修养》 副主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12月9,《文艺学:世纪之交的沉思》 参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10,《中国现代名家诗歌分类品汇·顿悟菩提树》参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5月 1,论诗歌的自娱性 《诗探索》1997年第1期2,论长句与短句的选择原则 《求是学刊》1997年第1期3,关于诗歌不景气之我见 《文艺评论》1992年第2期4,独步灵魂的自语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5,诗歌意识与诗歌文本 《求是学刊》1995年第1期6,诗歌理性精神的自觉建构 《写作》1992年第10期7,诗意创作的曲线图式 《学术交流》1994年第6期8,诗界与世界 《黑龙江日报》1992年8月27日9,踏水而来的警策之声 《诗潮》1992年第10期10,超常政治性之于中国当代文学 《中州纵横》1993年第10期11,论诗意的主观构拟性 《学术交流》1999年第6期12,生命灵性深处的独白 《中国诗人》2002年第3期13,仰望经典与诗性创造 《文艺评论》2000年第2期14,灵感与想象琐谈 《阅读与写作》1992年第12期15,梁南诗歌的荒原心态 《文艺评论》1993年第2期16,纵横古今的沧桑之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17,向灵魂深处索求 《夜都文学》1993年第2期18,诗歌创造中的偏执精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9,将传统文化纳入现代思维程序的诗 《绥化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20,向平实的生活开掘诗歌深度 《黑龙江作家》1993年第4期21,诗歌的情境与细节 《阅读与写作》1993年第9期22,梁南诗歌悲剧底蕴的情感特征 《黑龙江作家》1992年第4期23,大文人苏轼 《北方文学》1993年第10期24,深重的历史感和忧患意识 《郑州晚报》1993年11月3日25,诗歌理性精神的自觉建构 《文艺评论》1994年第1期26,梁南诗歌重铸时代功利性的努力 《农垦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27,创意单纯的智性结构 《大陆桥》1994年第1期28,诗歌本体发展与读者接受的矛盾 《北极光》1994年第1期29,山水空白处的诗思 《黄河诗报》1994年第1期30,诗歌的写意修饰 《春雨》1994年第2期31,走向散淡情致的艺术境界 《北大荒》1994年第2期32,生活情味中的诗意深度 《岁月》1994年第3期33,论诗歌的写意空间 《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34,姚学礼和云鹤牵系《野生植物》中的国魂 《姚学礼陇山风研究集》1992年第10期35,文学不该冷淡政治 《文艺评论》1994年第6期36,《秋水》的追求与纯诗风度 《现代经济报》1994年4月18日37,试论梁南诗歌表达中的陌生化追求 《绥化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38,文学就是无病呻吟 《文艺评论》1995年第3期39,陆伟然诗歌简论 《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40,论诗歌的画意结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41,嵌在时间与生命中的眼睛 《春雨》1995年第3期42,诗的表象运动与画意结构 《蒲峪学刊》1995年第4期43,诗在灵魂高处 《岁月》1995年第5期44,向诗歌寻找生命的春天—读碧水的诗情旅(序)1995年45,话说盛唐的诗歌高度 《文艺评论》1996年第1期46,庞壮国诗歌的赤子情怀 《石油作家》1996年第1期47,民间诗歌报刊现象的思考 《香稻诗报》1996年第1期48,人生的另一种风景—读许文斌诗集《无言的秋天》 《黑龙江作家》1996年第1期49,如火情爱铸诗歌—读冰天的两本诗集 《季风》1996年第2期50,走出现世的诗歌话语—张洪波《穿越新生界》感言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51,诗人的角色与诗的个性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52,透视灵魂苦难的大悲剧情节—长诗《麦地》论析 《教学与科技》1996年第4期53,深度忧伤的鲁迅 《北大荒》1996年第4期54,潘虹莉独步灵魂的自语 《诗潮》9-1055,论意象的灵视性 《绥化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56,自在状态的诗歌与雅文化局限 《呼兰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57,诗歌教化的泛论 《绥化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58,远距离微笑 《当代诗报》1997年第1期59,庞壮国诗歌的赤子情怀 《大庆高专学报》1997年第2期60,诗歌说话方式片段 《文艺评论》1997年第2期61,词从忧伤出上品 《大理文化》1997年第2期62,贴近乡土和人情的文章 《出版之友》1997年第2期63,论诗的哲学维度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64,诗题与角度 《北极光》1997年第3期65,深沉之爱的瞳孔所幻化的心灵层次 《姚学礼陇山风研究集》1992年第10期66,诗是静的艺术 《天池》1997年第4期67,在静静的白桦林中寻找诗意 《文艺评论》1997年第5期68,从对《断章》的读解说起 《写作》1997年第7期69,对民族情性弱质的剖析—孔乙己主题分析 《黑河教育》1992年第3期70,人生的故土上诗意悠长 《香稻诗报》1998年第1期71,身有所居 心有所属 《绿风》1998年第1期72,写诗要强化瞬间性效果 《写作》1998年第1期73,文学的遗憾空间 《天池》1998年第2期74,我读史铁生 《大理文化》1998年第4期75,《雪痕》的幻美世界 《诗潮》1998年第7-8期76,《0档案》的文体叛乱 《诗歌报月刊》1998年第8期77,人情练达与辞章儒化 《绥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78,写诗要善于化实为虚 《北极光》1999年第5期79,理性实现中的生死格局 《清明》1992年第2期80,诗人的灵魂必须触摸事物本质 《大理文化》1999年第6期81,纵横古今的沧桑之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2,在地域文化背景中写人情 《姚学礼陇山风研究集》1992年第10期83,诗要发挥象征的优势 《地火》2000年第2期84,小说的诗意空间与意象化努力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85,人生的另一种风景 《企业文化》2000年第4期86,灵魂的痛感与血肉焦灼 《文艺评论》2000年第5期87,陷于情爱中的困惑 《文艺评论》2000年第6期88,跨世纪的忧思 《扬子江》2001年第1期89,灵智而高远的诗学建树 《文艺评论》2001年第2期90,人类另一种说话方式 《天池》2001年第3期91,锋芒之上的血性与温情 《中国诗人》2001年第3期92,意象组合的诗意之美 《中学生读与写》2001年第3期93,在单纯和朴素中显现深度 《中学生读与写》2001年第3期94,质朴而和谐的生命景观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5,文人鲁迅的政治化内涵 《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96,抒发对人类的深沉之爱 《中学生读与写》2001年第4-5期97,人生逆境中的诗意提纯 《中学生读与写》2001年第4-5期98,栖居于诗意中的歌者 《文艺评论》2001年第6期99,寄情冰雪诗意多 《诗林》2002年第1期100,生命危崖上的灵魂绝响 《中国诗人》2002年第1期101,浅析文学的天空向度 《红海滩》2002年第2期102,岁月深处的诗情 《文艺评论》2002年第2期103,淡泊而平静地面对诗歌 《黑龙江作家》1992年第5期104,《斜视》在幻觉中打量现实的文人心态 《岁月》2002年第11期105,文学诗意的范畴界定 《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106,空灵话语中的诗性表达《地火》2003年第1期107,梁南诗歌的宏观构架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108,写大千世界,显众生本相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109,牟心海诗歌:空旷大背景中的沉思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佳木斯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7年,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和1个医学部;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3800余名教职工(含3个附属医院),全日制本科生220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近2000名,留学生近300名,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名。 [1]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0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12亿元,纸质图书827万册,电子期刊937万册,学位论文707万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0454-8618279 一般上午会打通

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文学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及信息传播 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四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佳木斯大学主编:薄刚ISSN:1007-9882CN:23-1412/C地址:佳木斯市学府街148号邮政编码:154007

郭英德

作者是郭英德。郭英德,著名作家,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者,2000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佳木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王忠信,学者。男,生于1962年,海伦市人。197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7月毕业,分配至海伦师范学校任教。2000年1月调入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近三年来,先后有《论周作人早期文学观》等学术论文发表并承担多项省、校级科研课题。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  1、论周作人早期文学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权利魔影下的生存尴尬—论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一个封建专职者的情感孤独——论周朴园的情感矛盾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承担课题:  1、省教育厅2005年科研课题《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主持  2、校级2005年科研课题《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主持  3、校级2005年科研课题《俄侨文学研究》 参与  [编辑本段]演员王忠信  演员王忠信,在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中都出演过角色。  《西游记》饰 太白金星  《红楼梦》饰 甄士隐  《三国演义》饰 华佗、秦宓、伏完  《水浒》(83年山东版) 饰 吴用  《杜鹃山》饰 温其久 时年31岁  王忠信 1940年出生 1971年演的温其久  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师,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分校放射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医学影像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和实践工作经验,善长普通放射诊断,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罕少见病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组织编写医学影像教材一部。

论文1、保定作家群为何从辉煌走向衰落,河北大学学报,1999/32、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什么,佳木斯大学学报,1999/43、难辨的“作”与“做”写作,2002/124、缺乏人文素养的人是残缺的人,中国教育报2004/11/255、关于阅读红色经典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05/86、“红色经典”铸造民族精神,河北大学学报2005/37、历史剧不要误导青少年观众,中国文化报2006/2/88、网络出版是学术期刊的最终选择,人大复印中心出版工作2007/109、手机给文学带来了什么,人大复印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0810、博客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人大复印中心新闻与传播2007/1111、对电子杂志监管的五点建议,出版发学研究 2007/012、为近几年图书发行炒作把脉,出版发学研究2008/1013、中国出版社不再需要的十种编辑,中国出版2005/0414、正确使用文章中的引号,当代传播,2007/0115、数字媒体研究述评,当代传播,2008/05。16、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刻不容缓,科技日报,2006/04/17、透析高校学术泡沫化成因,科技日报2006/12/5。18、增加公益广告投入,中国记者,2006/05。19、括号的用法和常见错误,编辑学刊,2004/1。20、论文学创作的平民化与作家群体的边缘化,河北学刊,2007/0621、论中国电影最易患的十大病症,电影文学 2008/0822、以王安忆为个案探求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走向,河南大学学报,2008/0323、畅销与滞销——消费时代文学的尴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624、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0725、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博弈的原则、策略及意义,河北大学学报2007/0626、电子报纸会成为未来阅读方向么?计算机与网络2006/11专著:1、《标点符号用法》金盾出版社,2001年2、《易混字辨析与用法手册》金盾出版社,2002年3、《标点符号用法有问必答》农村出版社,2005年课题:1、《河北省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研究》省科技厅,项目负责人2、《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3、《转型时期大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缺失对策研究》宣传部,项目负责人4、《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博弈的原则、策略及意义》省社科联,项目负责人5、《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发展模式及规范路径》,省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其他:创作传记文学《永不疲倦的歌手》5部,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创作长篇小说《女奴》等4部,海南出版社,群众出版社等,1995年,2002年。创作电视剧创作拍摄了《文成公主》(20集)、《大漠皇妃》(20集)、《巾帼英雄穆桂英》(20集)、《童心》等电视连续剧90多集。在各种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预谋》《重尔灭楚》《情歌三哭》等70多篇。获奖:著作《科学王国里的故事》1998年获第八届冰心文学图书奖(部级)、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国家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文学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及信息传播 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四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佳木斯大学主编:薄刚ISSN:1007-9882CN:23-1412/C地址:佳木斯市学府街148号邮政编码:154007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育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研中心(所)6个,校级研究所(室)69个。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生物医学材料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儿童神经康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药制剂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级科研机构(6个):耐磨材料工程技术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小儿神经疾病研究所、黑龙江省药学研究所、口腔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研究所、低温研究室校级科研机构列表 伦理研究所  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  区域经济研究所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所  教育与心理研究所  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中心  应用数学研究所  光电子材料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史传文学研究所  文艺学研究所  应用语言研究所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体育科学研究所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所  应用铸造研究所  工程技术研究所  农机研究所  电加工与机电控制技术研究所  液压技术研究所  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  安全监测与智能控制研究所  中药分子药理研究所  内分泌研究所  预防医学研究所  药物检测和毒理研究所  寄生虫病研究所  神经内分泌调节药物研究所  药用植物资源与生药鉴定研究所  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经济植物研究所  应用昆虫研究所  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呼吸疾病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软件工程研究所  科技情报咨询研究所  图书资讯与档案研究所  除雪设备与技术研究所  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室  外国文学研究室  日本语语言文化研究室  俄语语言文化研究室  英语语言文化研究室  信号处理与应用研究室  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研究室  血管淋巴研究室  病理研究室  免疫研究室  微生态研究室  电生理研究室  社会医学研究室  分子诊断研究室  心血管疾病研究室  骨显微外科研究室  计划生育研究室  消化道疾病研究室  比较教育研究室  学前教育研究室  司法鉴定研究室 ●科研项目2010~2013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1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包括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863计划项目(合作)5项、国家基金2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合作)2项;省部级课题71项,包括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4项、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1项、省自然基金55项、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261项;市级项目334项;横向合作项目26项,同时逐年增加学校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总量显著增长。 获奖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喜树碱衍生物高效提取工艺”(史权、2005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汇总表(部分) 序号作者成果名称评奖时间获奖等级所属单位1邢容赫哲族猛恶情感蕴涵初探2011一等奖音乐学院2马秋平中国当代画家典藏马秋平2012一等奖美术学院3张思凯浅谈现代纤维艺术2012一等奖美术学院4邢铁红赫哲族民间音乐“嫁令阔”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2010二等奖音乐学院5王锐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研究2010二等奖美术学院6刘向阳如何把握二胡作品的演奏风格2011二等奖音乐学院7张玉春赫哲族和侗族民歌传承现状2011二等奖音乐学院8付蕾关于钢琴踏板技巧的规范作用2011二等奖音乐学院9李莉声乐学生的舞台实践与表演2011二等奖音乐学院10苏云龙解构传统的当代院体花鸟画2011二等奖美术学院11宋丽荣谈姚舜熙工笔花鸟画构图上体现的平面构成因素2011二等奖美术学院12徐冬先明清以来中西文化撞击下的艺术交融研究2011二等奖社科部13王晓丹唐寅人物画论略2011二等奖美术学院14楚金波希腊神话研究2011二等奖人文学院15杨弘关于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的研究报告2011二等奖理学院16高春燕先秦战争文体叙事初探2011二等奖人文学院17高立丽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研究2012二等奖音乐学院18任建华东北秧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2二等奖体育学院19刘军小品文本中喜剧性构成方式2012二等奖人文学院20赵起构成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012二等奖美术学院21邹佳呈伊壁鸠鲁正义观解读2012二等奖科技处22韩再峰欲望的挣扎道德的坚守2013二等奖人文学院23郝伟智中国风格钢琴音乐2013二等奖音乐学院24李春霞论红楼梦中疾病描写的作用2013二等奖人文学院25潘翠云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法理探析2013二等奖科技处●学术论文2010~2013年,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5877篇,被SCI、EI、SSCI、ISTP、CSSCI等收录428篇,出版各类专著474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8项。共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合计253项,其中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8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厅局级成果奖励32项、市政府成果奖励217项。 学术期刊 《黑龙江医药科学》(CN23-1421/R)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佳木斯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杂志前身为《佳木斯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2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自1998年6月更名。《黑龙江医药科学》现以反映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为主要办刊宗旨。交流学术理论,传递科技信息,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本刊设有调查与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临床研究、病例报告、医学护理、综述讨论等栏目。曾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即执行优秀期刊;被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列为统计源期刊,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心、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科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现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中国药学杂志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等国内重要的二次检索刊物收录,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要栏目有哲学政法、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历史文化、教育理论研究、学科教学研究、信息传播等。特色栏目“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曾获得“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栏目”奖。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奖,并在第二届(2003年)、第三届(2006年)、第四届(2010年)连续获得此项殊荣。主编薄刚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学报优秀主编”。2008年,主编薄刚被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授予“全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23-1434/T)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佳木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反映佳木斯大学的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同时刊登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优秀学术成果。优势栏目涵盖材料科学、药学、化学、农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计算机、生命科学等领域。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刊源,《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刊源;同时是全国报刊索引刊源、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200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科技期刊,在首届全国《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5年在黑龙江省第8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末,图书馆藏书37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36万册,电子文献137万册),网络数据库13个,全文电子期刊4万余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浅谈元杂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漫谈中国古代对戏剧审美功能的认识》,《福建戏剧》1984年第3期。《也说“衙内”》(与长胜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明清时事剧概述》,《江苏戏剧》1985年第2期。《明清之际时事剧的思想艺术特色》,《中州学刊》1985年第2期。《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水浒争鸣》第4辑。《论元杂剧的戏剧冲突》,《戏曲研究》第15辑。《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晋阳学刊》1985年第4期。《元杂剧与元代文艺思潮》,《光明日报》1985年7月16日。《福建戏史录补遗二则》,《福建戏剧》1985年第5期。《古典戏曲脚色漫谈》,《福建戏剧》1985年第6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义山诗意蠡测》,《名作欣赏》1986年第1期。《“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古代戏剧家的戏曲虚实论》,《戏曲艺术》1986年第2期。《论元杂剧的时代精神》,《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一》,《福建戏剧》1986年第3期。《“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二》,《福建戏剧》1986年第4期。《寄讽实无,雪耻或有——〈琵琶记〉创作意图之疑案》,《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4期。《关于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的争议》,《文史知识》1986年第8期。《论元杂剧中的喜剧性类型形象》,《中华戏曲》第2辑。《无奇不传,无传不奇——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三》,《福建戏剧》1987年第1期。《“异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传〉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学知识》1987年第1期。《蒋士铨〈临川梦〉传奇漫议》,《名作欣赏》1987年第3期。《“一夫不笑是吾忧”——李渔〈风筝误〉传奇的喜剧特征》,《名作欣赏》1987年第4期。《画出潇湘水墨图——元杂剧雨景描写赏析》,《陕西电大》1987年第5期。《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论元杂剧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与李真瑜合作),《戏曲研究》1987年12月。《半世清狂,一生情种——谈沈起凤〈才人福〉中张幼于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学知识》1988年第1期。《“偌大乾坤无处住”——谈尤侗的〈钧天乐〉传奇》,《名作欣赏》1988年第1期。《浅谈元杂剧善恶观的性质》,《语文学刊》1988年第3期。《“才人福分从来少”——沈起凤〈才人福〉传奇的审美趣味》,《名作欣赏》1988年第4期。《古代文学研究的两难心理与多元选择》,《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论明清文人传奇的理想人格范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第2辑。《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方法》,《戏曲研究》第28辑1988年12月。《四十年古典小说研究道路批评》,《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古典戏曲理想人格论》,《戏剧文学》1989年第7期。《“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与〈长生殿〉的“至情观”》,《文史知识》1989年第7期。《论明清文人传奇的时代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关剧文化意蕴发微》,《戏曲研究》第30辑。《论古代戏曲文学的文体特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1989年第6辑。《丁耀亢生平及其剧作》(与郝诗仙合作),《齐鲁学刊》1989年第6期。《蒋士铨传奇本事考略》,《文献》1990年第1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精神的变异——戏曲艺术出路断想》,《戏剧文学》1990年第1期。《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文史哲》1990年第2期。《明清文人传奇的历史演进》,《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最怜儿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龙凤!”——〈儿女英雄传〉的“人情天理”观新诠》,《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论〈水浒传〉作家的创作思想》,《语文学刊》1990年第3期。《“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清文人传奇作家文学观念散论》,《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3期。《是“风教”还是“风情”——明清文人传奇作家的文学观念散论》,《中州学刊》1990年第4期。《抄本〈一合相〉传奇作者考》,《文献》1990年第4期。《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南柯梦〉、〈邯郸梦〉荒诞意识谈》,《文史知识》1990年第12期。《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署名张应),《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贾宝玉和宋江——浅谈〈水浒传〉对〈红楼梦〉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论〈水浒传〉作者的创作思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佳园结构类天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期。《中西戏剧观念的当代形态》,《戏剧文学》1991年第8期。《中国古书的价值》,《大学生》1991年第9期。《浅谈元杂剧的市民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1年。《漫谈明清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赏》1992年第1期。《两宋酬和词述略》,《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思考》(与傅璇琮、谢思炜合作),《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漫谈中西戏剧形象创造的审美规律》,《戏剧文学》1992年第8期。《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文献》1993年第1期。《书圣原是大诗人》,《跨世纪》1993年第2期。《典籍的现代阐释和文化传统》,《光明日报》1993年7月7日。《中西戏剧文体的本质特征》,《戏剧文学》1993年第8期。《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论明清文人传奇的丑的形象》,《中华戏曲》第14辑(1993年8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沈璟传奇本事考略》,《文献》1993年第4期。《近代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蒲松龄与孩子王》,《人民政协报》1993年10月7日。《(1992年)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1993)》。《艺术与淫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国消费者报》1995年1月7日。《禅宗的三重境界》,《中国消费者报》1995年3月18日。《元明文学史观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及其启示》,《戏剧文学》1995年第7期。《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中西传统戏剧观念辨异》,《戏剧文学》1995年第11期。《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名作欣赏》1995年第6期。《第一印象·第二视力·第三只眼(评〈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刺世伤时,显微阐幽——论苏州传奇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夏之卷。《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中国古典小说史的理论思考——读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日报》1996年5月16日。《明清传奇的价值》,《文史知识》1996年第8期。《稗官为传奇蓝本——论李渔小说戏曲的叙事技巧》,《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操作规程——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方法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古籍校勘原则之我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6期。《论清前期的正统派传奇》,《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与过常宝合作),《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期。《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论明代传奇剧本体制的规范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4辑。《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4期。《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现代阐释》,《殷都学刊》1997年第4期。《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论“知人论世”的古典范式》,《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1997年。《我们比王国维多走了多远——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随想》,《文艺报》1997年10月23日。《正史以外的补充——简评〈珍本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丛书〉》,《中国图书商报》1997年10月24日。《详备精细,益智启思——评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华读书报》1998年1月21日。《“温情与敬意”的国史学——谈钱穆的几部著作》(与李山、过常宝合作),《书品》1998年第1期。《如何突破文学史写作的三大传统——〈明清传奇史·后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雅与俗的扭结——明清传奇戏曲语言风格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与刘勇强、竺青合作),《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一》,《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浣纱记〉:历史剧的新篇——〈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二》,《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3期。《〈鸣凤记〉:时事剧的发轫──〈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在感性与知性之间——评叶嘉莹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1998年第3期。《江湖奇人写真录——清初传记文选注》(与陈洁合作),《中华活页文选》,1998年。《说诗说稗自风流——评陶尔夫、刘敬圻〈说诗诗稗〉》,赵仁珪、郭英德,《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论“知人论世”古典范式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读后》(与李山合作),《师大周刊》1999年6月25日。《话剧是演给谁看的?》,《戏剧文学》1999年第1期。《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人民政协报》1999年1月20日第4版。《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1999年4月27日;《光明日报》1999年5月10日。《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与过常宝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3期。《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长时间远距离的姿态检讨历史——谈黄仁宇的几部历史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1999年第2期。《文学史著作的读者》,《师大周报·文化增刊》1999年4月23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杨义文存〉读后》,《中国社会科学通讯》1999年4月27日。《论戏曲角色的文化内涵》,《戏剧文学》1999年第9期。《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评介杨义〈楚辞诗学〉》,李山、郭英德,《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论顾炎武的遗民心态》,《新国学》第一卷,巴蜀书社,1999。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明清研究》)1999,Napoli-Roma,1999。《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倾向》,《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黄宗羲明文总集的编纂与流传——兼论清前期编选明代诗文总集的文化意义》,《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沿袭与创新的互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读后》,《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期。《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雪泥鸿爪——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4期。《小说史的叙述视角、叙述体例和叙述方法──兼评陈大康〈明代小说史〉》,《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求索》2001年第5期。《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浅谈中国文学史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论宋江形象的人格内蕴》,《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求索》2003年第3期。《〈水浒传〉的三重寓意》,《文史知识》2003年第9期。《清切平淡宛陵诗》,《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5期。《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重新审视——简评王齐洲〈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郭英德、李文洁,《学术界》2003年第5期。《自成一家山谷体》,《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1期。《20世纪明代文学研究方法述评》,郭英德、王丽娟,《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明清传奇戏曲叙事结构的演化》,《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明人自传文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文选”类总集文体排序的规则与体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整理刍议》,《戏曲研究》2005年第1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功先生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启功先生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2期。《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教育研究》,《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郭英德、王丽娟,《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基本特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2006年第3期。《古代文学教育与当代社会文化》,《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07年4月。《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叙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论明人传状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人文杂志》2007年第5期。《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学术研究》2008年第3期。《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与功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新视域下的新成果——评〈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郭英德、范红娟,《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艺术幻境与审美魅力——上昆〈长生殿〉观后》,《艺术评论》2008年第6期。《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化生态述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论傅惜华戏曲目录著作的史学价值》,《戏曲研究》2008年第2期。《真实的“假人”:宋江之“好汉”行径》,《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真实的“假人”:宋江之人生选择》,《文史知识》2008年第10期。《真实的“假人”:宋江之阴暗品性》,《文史知识》2008年第12期。《病梅〈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中华戏曲》2008年第2期。《学而不厌:明清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学教育》,《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2期。《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提要(2003-2008)》,林舒俐、郭英德,《戏曲艺术》2009年第2期。《垂艳流芳:女子文学教育的效果》,《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海外汉学的“中国趣味”》,《人民日报》2009年12月8日。《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林舒俐、郭英德,《戏曲研究》2009年第3期、2010年第1期。《小题目含蕴大境界》,《中国文化报》2010年1月25日。《“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戏剧艺术》2010年第1期。《论剧作家李渔的文学教育》,《文学遗产》2010年第3期。《论明代论辨文的时代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从教以来,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求索》等核心期刊及普通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犯罪学》杨再明主编,代表作有论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质疑》(2009)、《从定罪量刑看共同过失犯罪的构建》(2011)。主持及参研市厅级科研课题8项,参研省部级课题2项,主讲刑法、犯罪学等课程。1.论文“再论侵犯商业秘密罪”发表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2.论文“试析我国刑法中的特别自首制度”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9期3.论文“论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发表于《中国教育与科研》2004年第8期4.论文“间接受贿罪再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5.论文“试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6.论文“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探讨”发表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7.论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观要件探究”,发表于《中国市场》2009年第1期8.论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质疑”,发表于《财政监督》2009年第6期9.论文:“侵占罪中侵占代为保管物行为的认定”,《 福建论坛》(社教版)》2009年第6期10.论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犯罪的犯罪成因分析”,《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究会论文集》2006年第6期11.论文“对出售假币罪有关问题的探讨”,《商业时代》2009年第6期12.论文“从定罪量刑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的构建”,《求索》2010年第1期

  • 索引序列
  • 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佳木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