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

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

发布时间:

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 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在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 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 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 所。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 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 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 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霍克 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 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 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 状的偏向。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 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 曼、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 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 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 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 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 响。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 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 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 论”。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其主要 理论论题,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 家”进行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 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 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但除个别人之外,其主要代表 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不是把法西斯主义 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 产物和“专横个性”的表现。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 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阐述了启蒙精神怎样“由于自身 的内在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 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主张通过对“工具理性 批判”来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 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强调理性对现实的 否定作用,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 但这种批判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显得软弱无 力,甚至抹杀法西斯主义同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区别, 把当时反对法西斯的苏联、美国同希特勒德国相提并论, 一律当作“独裁国家”加以抨击。从此该学派对马克思主 义开始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离异倾向,并对人类前景存在 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 (二)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从心 理学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法兰克福学 派一些成员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作了深刻分析,但对存在 如何决定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如何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却没有说明,因而具有“经济主义”和“机械决定论” 缺陷。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这个“不足”,他们吸收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力图把社会学与心理学、理 性与非理性、历史唯物主义与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因素与 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作更全面的批判。马尔库 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 念,把“爱欲”本能看作人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大弊害正是对于人的“爱欲压抑”。所以,人的解放最根本 的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也即“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 归根到底还是劳动解放,也就是消灭“异化劳动”,废除资 本主义制度。此外,弗罗姆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更是著称 于世。他通过对人性和性格结构的分析,认为在社会历史 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作为经济基 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中间环节”,乃是联结二者的纽带, 从而可“填补”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空白”。该学 派这些重要人物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独到之见,是 值得重视的。但是,他们企图以此来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综合”,通过“本能革命”、“心理改革”来消灭 资本主义异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三)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 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 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 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 脱异化之苦,相反,“现实构成了一种更高的异化阶段”, 使“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的存在所吞没”。物质生活的 改善是以人的革命精神丧失、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 代价的。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不仅采取政治恐怖手段,而 且还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则来阻止人民 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在文 化方面,统治阶级竭力使精神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 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控制人们“内心自 由”这块唯一的“私人天地”。当代一切标志文明的东西, 既是人们控制自然界而使自己获得解放的工具,同时又 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手段。压抑性的社会管理 技术性越强、越合理化,受管理的个人摆脱奴役状态就越 加困难。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下,无产 阶级已失去革命批判精神,同资本主义“一体化”了,解放 人类的任务只能由具有批判意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完 成。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剩余价值的 “独立来源”,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之, 按照他们的观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 命理论,都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而 “过时”了。这种观点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反 驳。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在理论方面也有一些值得 研究的合理见解。但它坚持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用弗洛 伊德主义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技术的革命意 义,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却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反映了西方左翼知识分 子对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不满情绪,在60年代后半期曾 一度成为“新左派”运动的思想武器,使该学派一时名声 大振。然而,它的理论观点并不能给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统 治指出任何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它的许多主要代表人 物都对青年学生和工人的造反行动持反对态度。所以,随 着“新左派”运动的退潮,法兰克福学派也就开始出现了 分化和瓦解。目前,它的后继者寥若晨星,整个学派很不 景气,可以说已是日渐走下坡路了。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A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工作的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除上述几名代表人物外,较有影响的还有:E弗罗姆、W本杰明、F波洛克、A施密特、O内格特等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具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创立和形成“批判理论”阶段;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1969年以后,研究所逐渐解体,批判理论的主旨仍以不同的形式保持在新一代理论家的著述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一直都被命名为"批判理论",这样认为,强调的无疑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那么,何谓批判呢?学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就连法兰克福学派自身内部也有着不同甚至相对的理解。不过,粗略地说,大概跑不出这样三个层面:思想层面,指的是理性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社会层面,强调的是社会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最后是国家层面,侧重于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当然,这三个层面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照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于是,可以这样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实际上还是在卢卡奇的思想里打转转,强调的还是一个总体性。在总体性性批判概念的指引下,法兰克福学派经历了三代七十多年的发展,在每一代,都有一个核心人物:第一代是霍克海默,他用他的《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为法兰克福奠定了经验研究和社会批判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对于霍克海默,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第二代是福利德堡。作为社会学家,福利德堡以经验研究见长,长期致力于产业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转向研究民主文化和社会福利国家制度问题。此外,福利得堡还是一个政治活动家,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急先锋,在担任黑森州文化部长期间,努力打通教育与社会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德国"后六八教育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福利德堡的代表作主要有(和哈贝马斯等合作)《大学生与政治》(一九六一年)、《产业社会学》(一九六三年)、《德国的教育改革》(一九九二年)以及《教育:在启蒙与适应之间》(一九九四年)等。第三代是现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耐特,他在最近的一篇纲领性文章《关于社会研究所的未来》中试图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作为哈贝马斯的亲传弟子,霍耐特在当代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法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生平比较简单,一九四九年生于北部城市埃森,曾在波恩、波鸿、柏林等地学习哲学、社会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一九八二年获得博士学位,一九八四年到法兰克福大学做哈贝马斯的助手,一九九O年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到康斯坦茨大学哲学系任教,一九九二年转到柏林自由大学,一九九六年,应聘到法兰克福大学接任哈贝马斯的社会哲学教职。二OOO年出任社会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博士论文《权力的批判》(一九八五年)、《支离破碎的社会世界》(一九八九年)、教授资格论文《承认的斗争》(一九九二年)、《非一体化》(一九九四年)、《黑格尔法哲学之重建》(二OOO年)、《正义的他者》(二OOO年)、《麻烦的不确定性》(二OO一年)等

深圳特区教育杂志乌克兰

中小学生还有《特区教育》

多方检索,并没有发现这个名称的期刊。①新闻出版总署②维普③fbxslw这三个是分别的三个期刊数据平台。建议你重新核实一下名称。或者是在最后一个平台上找找其他的教育类、核心的期刊。

期刊法制与社会研究杂志

《法制与社会》(旬刊)杂志由云南省法学会主办,云南省司法厅主管,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的综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国内刊号:CN53-1095/D 国际刊号:ISSN1009-0592 《法制与社会》杂志主要栏目:法制纵横、经济与法、法制园地、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管理视野、学术前沿、理论新探、文化教育等。是一份涵盖政治、法制、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法制与社会网址:期刊名称: 法制与社会 刊期: 旬刊 主管部门: 云南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 云南省法学会 总编: 李健 刊社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6号云南省司法大楼8楼 邮政编码: 650228 电话: 0871-6226992 0871-6226942 E-mail: 网址: 国内统一刊号: CN53-1095/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9-0592

新闻出版总署官方回复过,刊物不分国家级和省级

《法制与社会》(旬刊)杂志由云南省法学会主办,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期刊,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法律知识,提供有力的司法援助,维护合法权益。本杂志集政治性、社会性、实备性于一体,可读性较高,一直以来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其发行量现已达到25万余份,且仍呈上升趋势。应各地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我社决定充分发挥《法制与社会》杂志的媒体优势,成立杂志社理事会,在全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发展会员,更好的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力的服务。 主要栏目:法制纵横、经济与法、法学园地、法治社会、政法论坛、管理视野、创新天地、学术沙龙、理论前沿、文化教育等。是一份涵盖政治、法制、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综合性期刊。 投稿咨询邮箱 (注明本刊投稿)

《法制与社会》(看点)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期刊,(月刊)由云南省司法厅主管,云南省法学会主办,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纪实性为一体的综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095/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0592。  《法制与社会》期刊重要栏目:法制纵横、经济与法、法制园地、法学研究、政法论坛、司法天地、城乡建设、管理视野、学术前沿、理论新探、文化教育等。是一份涵盖政治、法制、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综合性期刊 投稿邮箱:

社会研究杂志

1、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该期刊是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期刊,收录范围含盖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实务与历史社会学等领域,曾在美国社会学期刊排名第2。2、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全美社会学学术性刊物,该杂志在美国和英语国家社会学界颇有影响,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都为它撰稿,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社会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创刊于1975年,在期刊引证报告中的社会学期刊中曾排名第1。4、美国社会学协会会议(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学家专家协会,该协会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成员超过14000人。5、《社会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学研究》共出版文献3056 篇、总被下载4269697次、总被引12176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56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616。6、《社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版文献6609篇、总被下载1960846次、总被引396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53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702。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社会》共载文1735篇、被引量19894、下载量83840,2015年影响因子为32。

纵观法兰克福学派发展的历史,可以粗略地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3年到1949年,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时期和早期。在此期间,法兰克福学派逐步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开始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第二阶段是从1950年至1960年代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大众传播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激进的文化批判理论在1960年代末席卷欧洲的学生和青年运动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从1970年代起,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相继去世,加上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哈贝马斯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批判理论同现代社会条件的不适应性,他开始致力于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主张以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此时的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他的理论中吸收了大量其他的思想,他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而活跃于国际学术界。虽然从整体上看,原先意义上的作为一个旗帜鲜明、队伍庞大的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由其揭橥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及文化研究诸领域中仍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一群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其思想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创办于1923年。在最初的岁月里,研究所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宗旨的纯学术机构。直到1931年,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所才开始了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霍克海默在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对象来揭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随着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人的不断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进入多产时期,并渐渐壮大、成熟起来。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一直都被命名为"批判理论",这样认为,强调的无疑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那么,何谓批判呢?学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就连法兰克福学派自身内部也有着不同甚至相对的理解。不过,粗略地说,大概跑不出这样三个层面:思想层面,指的是理性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社会层面,强调的是社会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最后是国家层面,侧重于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当然,这三个层面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照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于是,可以这样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实际上还是在卢卡奇的思想里打转转,强调的还是一个总体性。在总体性性批判概念的指引下,法兰克福学派经历了三代七十多年的发展,在每一代,都有一个核心人物:第一代是霍克海默,他用他的《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为法兰克福奠定了经验研究和社会批判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对于霍克海默,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第二代是福利德堡。作为社会学家,福利德堡以经验研究见长,长期致力于产业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转向研究民主文化和社会福利国家制度问题。此外,福利得堡还是一个政治活动家,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急先锋,在担任黑森州文化部长期间,努力打通教育与社会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德国"后六八教育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福利德堡的代表作主要有(和哈贝马斯等合作)《大学生与政治》(一九六一年)、《产业社会学》(一九六三年)、《德国的教育改革》(一九九二年)以及《教育:在启蒙与适应之间》(一九九四年)等。第三代是现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耐特,他在最近的一篇纲领性文章《关于社会研究所的未来》中试图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作为哈贝马斯的亲传弟子,霍耐特在当代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法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生平比较简单,一九四九年生于北部城市埃森,曾在波恩、波鸿、柏林等地学习哲学、社会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一九八二年获得博士学位,一九八四年到法兰克福大学做哈贝马斯的助手,一九九O年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到康斯坦茨大学哲学系任教,一九九二年转到柏林自由大学,一九九六年,应聘到法兰克福大学接任哈贝马斯的社会哲学教职。二OOO年出任社会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博士论文《权力的批判》(一九八五年)、《支离破碎的社会世界》(一九八九年)、教授资格论文《承认的斗争》(一九九二年)、《非一体化》(一九九四年)、《黑格尔法哲学之重建》(二OOO年)、《正义的他者》(二OOO年)、《麻烦的不确定性》(二OO一年)等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是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于1895年生于斯图加特。早年在慕尼黑、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一直到1953年退休。霍克海默在担任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期间,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进所,旨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研究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此,社会研究所开创了一个新时期,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了。1932年,社会研究所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先后在法兰克福和巴黎用德文出版,霍克海默任主编。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社会所由于其成员大多是犹太血统,被纳粹政权以“敌视国家的倾向” 的罪名封闭了研究所,霍克海默不得不将研究所迁往日内瓦,后又迁往巴黎,取名为“国际社会研究学会”,开始了流亡生涯。 其著作有:《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判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出自青春期——小说与日记》(1974)。 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

社会研究方法论文

杜尔凯姆社会的研究方法是实践和参与法,他在实践中参与在社会当中,然后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社会的各种现象

杜尔凯姆研究社会有他的方法,就是把社会分为多个人群种族,然后每个人群种族设定他的质量标准。

作者:Chloe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这学期正好在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课,把笔记分享给题主好了。社会科学提出理论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为特定目的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总结信息(或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研究(research),它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寻找问题,并论证研究问题的价值通过文献综述,找出当前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缺失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变量和假设设计程序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数据分析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我想题主想问的可能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的两大类。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内容分析、控制实验、问卷调查等等,定性的研究方法也叫做质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就是深度访谈、焦点小组、民族志/田野调查之类的。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个东西呢,我学了一学期,可是到写学期论文的时候,我依然不知道要用哪种研究方法,所以,一两句话根本讲不清楚的。题主如果想系统的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去看书,这种教材简直数不胜数,我们老师推荐的是艾尔·芭比的《社会研究方法》。如果题主想深入的了解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请照目录把每种方法都来一遍,实践出真知。至于我们如何判断某个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好意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判断不了的。没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我们就只能看它是否符合常识、是否以逻辑实证为基础、是否有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做支撑。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我真的不敢说某某领域的某某理论正确或者不正确。就酱。我继续搞我的传播理论论文选题去了。。。

回答 您好!请您稍等[作揖] 提问 就是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 回答 稍等[作揖] 您好!您就写一些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这个课题的可行性,自己有条件的研究和研究方案(包括材料,方法和实验设计,研究目的和结果预测)等问题的说明…… 比如可以样 第1周:决定论文主题的方向性,进行论文主题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主题为中心,收集相关资料并翻页。 第三周:整理收集的资料,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确定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进行开题报告。 第四周:整合现有资料,构建论文大纲 更多7条 

  • 索引序列
  • 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
  • 深圳特区教育杂志乌克兰
  • 期刊法制与社会研究杂志
  • 社会研究杂志
  • 社会研究方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