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官网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官网

发布时间: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官网

从1982年开始,为改变传统绘画技法,受高温颜色釉窑变景象万千之启 示,从山水画着手,开扩泼墨彩研究,通过墨彩的自然晕散与流动来表现自然界变化莫测的物象和意境。按唐人王恰“以其痕迹,为山为石”之说,结构山石林泉,追求天趣,展现其诗情画意。将一些创新的特殊技法移植到陶瓷绘画中,体现了对陶瓷美术创作的新定位及新思考。数十年以教学为中心,进行了广泛的中国画和陶瓷艺术的艺术实践与探索。1961年,总结景德镇绘瓷艺人传统经验,参与编著《陶瓷彩绘》(江西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教材,全国发行;1962至1964年,任景德镇《陶瓷美术》杂志编辑;1974至1982年,撰写《产品设计学》、《现代陶艺初探》、《陶瓷壁画实践与思考》等专题文章,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陶瓷研究》,《陶瓷学院学报》等杂志刊载;1983年,应湖北省宜昌市邀请,历时八个月,在长江三峡各地写生采风,设计并绘制了反映长江三峡及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和当地名胜古迹的陶瓷系列壁画:《高峡平湖》、《三楚名胜》、《屈原故里》、《玉泉名寺》、《三游古洞》等大小三十余幅作品;1984年《黄美尧山水画及陶瓷挂盘》个人展览在江苏无锡美术馆展出;1985年至1988年,多次在山东淄博,湖南长沙,铜官等全国各产瓷区指导学生毕业作品的创作设计,并设计制作了大量颜色釉陶瓷艺术作品,1986年至1988年,多次应邀参加华东地区中国画联展,受聘中国画函授大学,讲授中国画论;1988年至1998年调至广东省陶瓷学校,从事美术教学,成为学术带头人,期间继续从事中国画与陶瓷艺术的创作与探索,大量作品先后被无锡美术馆、庐山纪念馆、南昌画院、景德镇画院及美、英、港及新加坡等人士收藏,并在《景德镇日报》、《无锡日报》、《羊城晚报》、《汕头日报》和香港大型刊物《收藏天地》等刊物专题介绍;1998年退休返回景德镇,潜心陶瓷艺术探索与创作;2000年被收入大型国际交流经典《世界华人英才录》;2001年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聘为高级名誉院士,特聘高级画师;2002年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2008年“山水情·黄美尧作品展”个人陶瓷国画作品展览,由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景德镇市政府、景德镇市美协、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作品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为景德镇紫荆宾馆会议厅创作大型瓷板壁画(6米X 2米)《玉林中秀》;2008年作品被收入《景德镇陶瓷》主办的《2008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集》;2009年黄美尧个人陶瓷艺术馆在景德镇新枫园开馆,中国美术馆杨馆长和多名陶瓷艺术大师及景德镇市美协领导亲临剪彩;2010年受邀赴台湾台北圆山饭店,参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联展”;2010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瓷板被收入《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作品集》。2010年10月,作品收入景德镇镇陶瓷商会主编出版的《陶瓷世界》一书;2010年10月,景德镇电视台录制《昌南对话》节目,并在景德镇瓷博会期间播出。2011年7月,《锦绣山河》青绿山水国画珍藏瓷隆重推出。2011年12月,《中国陶瓷》(艺术版)封面人物。艺道堂,为黄美尧教授个人中国画及陶瓷艺术作品创作室,取庄子“艺近于道”之意,多年来,创作出大量的国画及陶瓷珍品,其独创的积墨绘画技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已为广大收藏及爱好者喜爱收藏。

《中国陶瓷史》不错还有一本 冯先铭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中国陶瓷》。这本书比较系统,是作为文博教材使用的。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 何炳钦,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艺》杂志副主编、中国《陶艺家》杂志编委。2004年10月14、1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 “东方之子”栏目,配合景德镇建镇千年,专题介绍何炳钦大师在陶瓷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何炳钦大师为中国的陶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的陶艺教育人才和陶艺创作人才,同时他从艺3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和水彩作品,为中国的陶艺创作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何炳钦大师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是造型简约、大方,装饰典雅、清秀。作品多取材自然界中的小鸟、小花和小草,刻意表现自然界的谐和、温馨的情调和生命的活力;作品采用图案化的装饰形式,利用图案中夸张、变形与变异等手法,给人以严谨、隽永、精致之感;作品多用淡雅的低纯度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雅致、柔和的色彩美感。何炳钦大师作为全国惟一的陶瓷艺术高等学府的学者,他承担着这一领域前卫性的研究工作,作为这一学科惟一的学科带头人,他在学术理论上的研究和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创新更是肩负重任。而今,他把现代陶艺的理论研究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先后编著出版陶瓷艺术方面的箸作四部,出版个人画册一部,还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编写评价文章近百篇。他通过对现代陶艺理论研究,创作了一批新观念的陶艺作品和环境壁画,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表现出一种新艺术理念,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和收藏家珍藏,并多次在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展出,引起巨大反响,多次应邀在香港、日本作陶艺表演。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

景御陶是景德镇陶瓷出品,景德镇陶瓷中国著名陶瓷生产地

《陶瓷科学与艺术》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由全国陶瓷工业信息中心湖南分中心和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合办。原名《陶瓷工程》,自2002年更名为《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主要栏目: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建筑工程、纺织工程、“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介绍等。  主办单位: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单位:《陶瓷科学与艺术》编辑部按照这个看来是属于省级刊物。。。。

刘雨岑的瓷画在取材、构图、设色上别具一格,把文人画风吸收进陶瓷艺术领域,整个作品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陶瓷艺术作品从晚清陶瓷装饰的烦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情趣、有生命、有新意的艺术品。特别是刘雨岑在粉彩技法上的革故鼎新,创立“水点技法”,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在粉彩花鸟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技法的创立,不仅是工艺技巧的创新,而且对粉彩花鸟艺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即中国写意画扎实的功底,与粉彩陶瓷工艺技巧相结合的创新。对吸收任伯年、恽南田、新罗山人的清新画风来绘制粉彩陶瓷作品,“水点法”功不可没。他创研绘制的“黑叶描金牡丹瓶”、“黑叶描金四季瓷盘”、“黄雀薄胎瓷瓶”等瓷艺作品,有的参加了1 6国陶瓷展览,有的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刘雨岑还用水点技法,设计了大量的高档日用陶瓷。20世纪50年代末,他给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附属工厂设计的“水点桃花”茶具、餐具,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成为接待外国元首的用瓷。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如雨后春笋,几十个驻外使馆业已建立。鉴于使馆的装饰、日用瓷皆国民党时代留下的日、英、德的产品,为加强民族自豪感,驻外使馆纷纷向外交部提出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瓷器替换外国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亲自到景德镇选瓷充实各驻外使馆,成立了以刘雨岑为首的设计组,从器型到画面进行全新设计,最终选定刘雨岑设计的多瓣、重瓣,以艳丽色彩象征春天的“碧桃花”投入批量生产。刘雨岑去世后,其子刘平于1 975年以“水点桃花”技法设计了著名的“7501”瓷,即1 975年生产的第一号任务瓷,被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并视为“最后的官窑”瓷。计有餐具、茶具、烟具,分釉上釉下两种,釉上水点桃花、釉下梅花。烧制时窑温控制恰到好处,既要有成熟的窑炉技术,又要有耐高温颜料。7501瓷呈送中南海后,毛泽东再度会见基辛格时,以茶代酒与之碰杯,即使用了“7501”茶具。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刘雨岑的中国画《柳燕》,获江西省第一届画展一等奖,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对陶瓷粉彩花鸟进行创新,用中国花鸟画来装饰陶瓷,并且在《陶瓷美术》杂志、《景德镇日报》上发表了不少理论性文章,主张花鸟画要有时代气息,在创新中注重与陶瓷器型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陶瓷材质本身的美,把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他主张陶瓷艺人要提高文学、历史、书法、篆刻等各方面的修养,只有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当时许多青年艺术家在他的倡导组织下,学诗词、学历史、练书法,当年的这些青年人,几乎都成为活跃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戴清升 杨应修 叶玉翠 黎仲畦 黄淬锋 邓文科 周金秀 李凯云 刘宗 黄明章 宋定国 刘爱云还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百度网盘

= =尼玛 还真是2中的

真巧啊年糕兄,我也是六班的 你是谁啊 这试卷坑死爹了

1-15册PDF版本有的。

又来个二中的 、擦 、不发书 、

陶瓷美术杂志官网电话

景御陶是景德镇陶瓷出品,景德镇陶瓷中国著名陶瓷生产地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最高艺术殿堂,是我国国家级造型美术博物馆,主要承担着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览和交流任务。它对来此举办个人作品展的艺术家有着严格的标准,其中之一必须是中国美协会员,另外在陶瓷界,一般作品属于工艺品范畴,不具备艺术品的资质,因此极少有人能登此大雅之堂进行个人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陶瓷界个人办展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格外瞩目,那就是被誉为“世界陶瓷第一人”的我国陶瓷艺术泰斗,一代宗师周国桢先生,他不仅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的陶瓷艺术大师,而且一生中有三次这样的殊荣。 1986年,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主办“周国珍陶瓷艺术展览”;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文联均录放新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撰文《周国桢陶雕欣赏》,于《人民日报》刊登;原定由《中国雕塑》编辑部、中央美院雕塑系联合召开的“周国珍陶瓷艺术座谈会”也破格改由中国美协组织召开。大师本人在北京受到最高礼遇,在京艺术家、文艺评论家、中央美院、工艺美院的同仁也都参加了盛会,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座谈会上钱绍武教授说:“对周国桢作品的研究和验收,不是我们几个人能搞出来的。我相信周国桢的艺术将会得到全世界的验收。历史会对他作出适当的评价。 ”当时连一些外国使馆官员也久闻盛名前来一睹大师作品的风采,一时间在京各大报刊电视媒体纷纷报道此次展会的盛况,大师成为首都各大报刊的新闻人物,轰动京华。王朝闻、钱绍武等多次撰文予以高度赞扬。《人民日报》、《新华文摘》、《嘹望》周刊、《艺术世界》、《美术丛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他数十件作品。盛赞他既是景德镇清代遗风的反叛者,又是勇于反映时代精神的创造者。《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瓷都艺星》等专版评介其人其作。《文汇报》头版发表《美啊!周国桢的动物雕塑》的评论,盛赞其艺术。原国务院副总理在观展后对周国桢说:“很好,你这条路子走的对,走得好!”“知音难得,你的作品追求的是神形理趣的高度结合。”国画大师刘海粟对他赞叹道。著名艺术家王朝闻先生这样称赞他“周国桢在艺术风格上拙中见巧,形象耐看,越看越美,构思巧妙,仿佛自然而然记录其所见”。“我最近见到的人都在赞美你的作品,都叫我来看看,今天我来了,确实很好,你的成果为国争了光”,国画大师李可染对周国桢这样说。“我欣赏你的创造精神,你的东西在日本可算是国宝级藏品”,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当面对周国桢这样说。 据海度艺术俱乐部有关人士透露,为庆祝周国桢大师80大寿及60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2011年11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三家单位联合为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作品展。这是周国桢有生以来第三次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进行个人作品展,惊世创下的中国美术馆办展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前两次都精彩非凡,值得铭记回味,相信第三次也必将辉煌呈现,引领人们一睹大师巅峰的精艺风采。60年来,大师一直在延续着自己的梦,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引导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新潮流。从创造高温色釉的动物世界到寻求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的契合,先期的概括、夸张、幽默,有雅拙之美;后期的古朴、沉雄、大巧,有古拙之力。不只是让陶瓷从工艺品提升为艺术品,更在陶瓷具体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无数创新。其在大型雕塑上的成就无人能及,其所营造残缺美的造诣更是震撼了世界,甚至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相媲美。

刘雨岑的瓷画在取材、构图、设色上别具一格,把文人画风吸收进陶瓷艺术领域,整个作品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陶瓷艺术作品从晚清陶瓷装饰的烦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情趣、有生命、有新意的艺术品。特别是刘雨岑在粉彩技法上的革故鼎新,创立“水点技法”,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在粉彩花鸟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技法的创立,不仅是工艺技巧的创新,而且对粉彩花鸟艺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即中国写意画扎实的功底,与粉彩陶瓷工艺技巧相结合的创新。对吸收任伯年、恽南田、新罗山人的清新画风来绘制粉彩陶瓷作品,“水点法”功不可没。他创研绘制的“黑叶描金牡丹瓶”、“黑叶描金四季瓷盘”、“黄雀薄胎瓷瓶”等瓷艺作品,有的参加了1 6国陶瓷展览,有的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刘雨岑还用水点技法,设计了大量的高档日用陶瓷。20世纪50年代末,他给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附属工厂设计的“水点桃花”茶具、餐具,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成为接待外国元首的用瓷。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如雨后春笋,几十个驻外使馆业已建立。鉴于使馆的装饰、日用瓷皆国民党时代留下的日、英、德的产品,为加强民族自豪感,驻外使馆纷纷向外交部提出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瓷器替换外国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亲自到景德镇选瓷充实各驻外使馆,成立了以刘雨岑为首的设计组,从器型到画面进行全新设计,最终选定刘雨岑设计的多瓣、重瓣,以艳丽色彩象征春天的“碧桃花”投入批量生产。刘雨岑去世后,其子刘平于1 975年以“水点桃花”技法设计了著名的“7501”瓷,即1 975年生产的第一号任务瓷,被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并视为“最后的官窑”瓷。计有餐具、茶具、烟具,分釉上釉下两种,釉上水点桃花、釉下梅花。烧制时窑温控制恰到好处,既要有成熟的窑炉技术,又要有耐高温颜料。7501瓷呈送中南海后,毛泽东再度会见基辛格时,以茶代酒与之碰杯,即使用了“7501”茶具。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刘雨岑的中国画《柳燕》,获江西省第一届画展一等奖,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对陶瓷粉彩花鸟进行创新,用中国花鸟画来装饰陶瓷,并且在《陶瓷美术》杂志、《景德镇日报》上发表了不少理论性文章,主张花鸟画要有时代气息,在创新中注重与陶瓷器型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陶瓷材质本身的美,把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他主张陶瓷艺人要提高文学、历史、书法、篆刻等各方面的修养,只有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当时许多青年艺术家在他的倡导组织下,学诗词、学历史、练书法,当年的这些青年人,几乎都成为活跃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陶瓷美术杂志官网

所谓的美术大师,只不过都是人们对自己喜欢、认可的美术家的一种尊称。其实,世界上没有谁是大师,也没有谁不是大师。美术大师这个称谓,从来都是没有标准和统一的。因为,你认可的我不一定认可,我认可的你不一定认可,你我认可的不一定他认可,100个人心里可以有100个不同的大师。就像现在中国100著名画家排名,也只不过是排的人自己排自己喜欢、认可的100名而已。世界上没有谁能排出让人人都喜欢、认可的100名画家。下面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最新100名中国书画家排名。你不认可,可以否认。你认可,可以支持。顾恺之古今中国100最著名画家:【古代最著名画家-33名】: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王维、李思训、荆浩、董源、巨然、黄荃、徐熙、范宽、李公麟、米芾、赵佶、张择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沈周、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近代最著名画家-44名】: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善孖、高剑父、高奇峰、张大千、刘海粟、颜文梁、潘天寿、林风眠、黄君璧、黄少强、吴湖帆、胡佩衡、林散之、常玉、傅抱石、陈少梅、吴作人、李可染、刘奎龄、钱松岩、何香凝、陈之佛、李苦禅、张书旗、王雪涛、蒋兆和、叶浅予、赵少昂、董希文、关山月、何海霞、董寿平、陆俨少、黄秋园、赵望云、石鲁、黎雄才、黄胄、孙其峰。【现代最著名画家-23名】:吴冠中、孙大石、黄泽金、李奇茂、欧豪年、黄永玉、范曾、靳尚谊、宋雨桂、刘大为、王西京、刘文西、王成喜、丁绍光、白雪石、张仃、周思聪、方增先、陈逸飞、王明明、史国良、何家英、冯大中。20世纪中国十二大最贵最有收藏价值书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黄胄、刘海粟、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傅抱石、潘天寿、林风眠。21世纪中国十二大最贵最有收藏价值书画大师:吴冠中、孙大石、黄永玉、黄泽金、范曾、李奇茂、欧豪年、靳尚谊、刘大为、刘文西、韩美林、王西京。古今中国书画拍卖价最贵的前10幅名画: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以255亿元人民币成交。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图》2011年以02亿元人民币成交。3、黄泽金《我是中国人》2014年以988亿元人民币成交。4、李可染《万山红遍》2012年以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5、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015年以7945亿元人民币成交。6、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012年以668亿元人民币成交。7、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2011年以3亿元人民币成交。8、明代 吴彬《十八应真图》2009年以69亿元人民币成交。9、张大千《嘉耦图》2011年以9106亿元港币成交。10、吴冠中《长江万里图》2011年以495亿元人民币成交。

中国当代著名的美术大师有廖洪标,他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廖洪标,男,1936年生于广东省石湾,195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美术陶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他从艺40多年来,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写意、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崐,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44件作品获奖,包括国家级奖14项、省级奖7项。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作品——张仲景

刘雨岑的瓷画在取材、构图、设色上别具一格,把文人画风吸收进陶瓷艺术领域,整个作品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陶瓷艺术作品从晚清陶瓷装饰的烦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情趣、有生命、有新意的艺术品。特别是刘雨岑在粉彩技法上的革故鼎新,创立“水点技法”,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加以点染,色彩浓淡自如,花头更显活泼自然,在粉彩花鸟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技法的创立,不仅是工艺技巧的创新,而且对粉彩花鸟艺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即中国写意画扎实的功底,与粉彩陶瓷工艺技巧相结合的创新。对吸收任伯年、恽南田、新罗山人的清新画风来绘制粉彩陶瓷作品,“水点法”功不可没。他创研绘制的“黑叶描金牡丹瓶”、“黑叶描金四季瓷盘”、“黄雀薄胎瓷瓶”等瓷艺作品,有的参加了1 6国陶瓷展览,有的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刘雨岑还用水点技法,设计了大量的高档日用陶瓷。20世纪50年代末,他给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附属工厂设计的“水点桃花”茶具、餐具,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成为接待外国元首的用瓷。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如雨后春笋,几十个驻外使馆业已建立。鉴于使馆的装饰、日用瓷皆国民党时代留下的日、英、德的产品,为加强民族自豪感,驻外使馆纷纷向外交部提出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瓷器替换外国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亲自到景德镇选瓷充实各驻外使馆,成立了以刘雨岑为首的设计组,从器型到画面进行全新设计,最终选定刘雨岑设计的多瓣、重瓣,以艳丽色彩象征春天的“碧桃花”投入批量生产。刘雨岑去世后,其子刘平于1 975年以“水点桃花”技法设计了著名的“7501”瓷,即1 975年生产的第一号任务瓷,被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并视为“最后的官窑”瓷。计有餐具、茶具、烟具,分釉上釉下两种,釉上水点桃花、釉下梅花。烧制时窑温控制恰到好处,既要有成熟的窑炉技术,又要有耐高温颜料。7501瓷呈送中南海后,毛泽东再度会见基辛格时,以茶代酒与之碰杯,即使用了“7501”茶具。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刘雨岑的中国画《柳燕》,获江西省第一届画展一等奖,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对陶瓷粉彩花鸟进行创新,用中国花鸟画来装饰陶瓷,并且在《陶瓷美术》杂志、《景德镇日报》上发表了不少理论性文章,主张花鸟画要有时代气息,在创新中注重与陶瓷器型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陶瓷材质本身的美,把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他主张陶瓷艺人要提高文学、历史、书法、篆刻等各方面的修养,只有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当时许多青年艺术家在他的倡导组织下,学诗词、学历史、练书法,当年的这些青年人,几乎都成为活跃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涂序生: 男,1942年8月生,江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艺术陶瓷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美术创作40余年,主攻陶瓷粉彩人物画。作品参加各类陶瓷美术展,“100件怒沉百宝箱粉彩薄胎瓶”获景德镇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大观园红楼梦粉彩薄胎碗”获省级工艺美术展评二等奖,作品曾在《景德镇陶瓷》等杂志发表,部分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1991年应邀赴美国进行考察与技艺交流,传略收入《中国陶瓷全集》。 哎呀,这可不太好买啊,不过我在博宝宝珍商城上看到了,不过也不是很多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 索引序列
  •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官网
  •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
  • 陶瓷美术杂志电子版百度网盘
  • 陶瓷美术杂志官网电话
  • 陶瓷美术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