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分子营养期刊

分子营养期刊

发布时间:

分子营养期刊

柠檬和茶则是一对不错的搭档。发表在《分子营养与食物研究》期刊的研究发现,加2~3勺柑橘类果汁(如柠檬、葡萄柚、橘子等)在绿茶里,其中的维生素C可提高儿茶素的稳定性。如果不想将柠檬汁挤进绿茶,也可以在喝绿茶时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营养学研究》期刊中一项新研究发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与茶多酚结合,降低茶的抗氧化能力。当200毫升茶搭配20毫升全脂牛奶,其抗氧化力就会下降约6%。 有时为了加点甜味,我们会在茶里放几勺糖或蜂蜜。但发表在《食物科学期刊》的研究指出,糖与蜂蜜同样会削减茶的抗氧化力。因为,糖及蜂蜜里的葡萄糖会与茶里的没食子酸(酚类物质)作用,削减茶的抗氧化活性。

速当中的系数效果是特别好的,因为我知道我家有很多这种姜黄素,然后每天都吃了一点点,对我们生活和身体来说,都起到很好的这种治疗的这种作用,所以呢,我认为你要是想吃这个姜黄素的还是?

分子营养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一、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上这个网站,上面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部分:国外健康网站积极健康杂志:健康:男性健康:健康杂志:(封面漂亮)精神与健康_html完美健康杂志健康新境界生活营养学健康杂志设计方面——BR杂志设计-htm视觉同盟:优秀杂志封面:杂志设计 设计网站东方视觉杂志封面_htmlID: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2017年十大畅销杂志排行榜如下:读者 (0931-96655,创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时尚 (010-65616560,创于1993年,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中国本土第一本时尚杂志,以风趣大胆韵味而著称 )瑞丽Rayli (010-65286969,始于1995年,旗下拥有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男人风尚/等知名杂志,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经营为核心业务的传媒企业 )时尚芭莎BAZAAR (《时尚》与全球著名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版权合作的结晶,全球引导潮流的高端时装月刊,服务于中国精英女性阶层的时尚杂志 )知音 (027-68890688,创刊于1985年的情感类杂志,以曲折的爱情故事及名人轶事博人眼球,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较高的期刊,湖北知音传媒集团 )青年文摘 (010-64465891,创刊于1981年,畅销的青年杂志,面向全国且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 )中国国家地理 (400-652-1360,国内科学学科类别杂志著名刊物,可读性和收藏价值高,其刊发的内容常被各大媒体转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VOGUE (010-59631800,1982年创刊于美国,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综合性时尚生活类杂志,被誉为"时尚圣经",康泰纳仕集团 )ELLE (010-85676746,创刊于1945年法国,赫斯特国际集团旗下,1988年进入中国,国外知名品牌登陆中国的参考媒体,专注于时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国际性杂志,赫斯特杂志集团(中国)公司 )意林 (010-51908602,知名文摘类期刊,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以提供丰富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智慧而出名,内容风格现实温暖,学生课外阅读优选杂志,吉林省意林传媒集团有限公拓展资料: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 参考来源:博思数据研究中心网页链接

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

2021前20名最新影响因子排名:食品科学;茶叶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学报;中国酿造; 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食品学报;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工业科技;肉类研究;包装与食品机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保鲜与加工;中国粮油学报;中国调味品;食品与机械;中国食物与营养;大豆科学;食品科技;中国乳品工业;中国食品添加剂

没有单独的食品类。在2011版相关核心期刊包括:①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里的:中国食品卫生杂志②TS2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科技;中国食品学报;中国食品添加剂;食品与机械;食品科学;粮油食品科技;食品科技;食品工业;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现代食品科技;食品研究与开发;粮食与油脂。

腰果中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能给带来很多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抗氧化,抗疲劳,并且能够清除体内有危害的元素,能够帮助我们润肠通便,补充体力,消除疲劳

食品类的SCI期刊有:食品科学与营养、农业与食品科学等。《食品与营养科学》是一本关注食品与营养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饮食与疾病、动植物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营养与社会经济等相关内容的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食品与营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相关信息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期刊虽然有八千多种,但是办得好的并不多。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办刊专业人员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生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食品与营养科学

营养学期刊影响因子

Advanced Science的 2020 年影响因子为 806(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Analytics, 2021))。ISSN:2198-3844(在线),代号:ASDCCF,目前每年36期。Advanced Science是一本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它由Wiley-VCH出版,主编是Kirsten Severing。Advanced Science是一本跨学科的优质开放获取期刊,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Advanced Science发表前沿研究,通过严格和公平的审查过程选出,并使用最高质量的生产标准进行展示,以创建优质的开放获取期刊。享有最大可访问性的顶级科学是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研究出版平台的目标。期刊领域1、生物与健康科学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 心脏病学与心血管研究,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计算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 诊断与治疗, 内分泌与代谢,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遗传学、免疫学与传染病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与神经学、肿瘤学与癌症研究、生物科学(其他)、环境科学、健康科学等。2、物理科学与工程系统与建模、物理(其他)、光子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界面科学、工程、储能、能量产生与转换、电子设备、凝聚态物理、化学与聚合物科学、催化、天体物理学、宇宙学与行星科学等。

如果我查的不错,这个期刊根本不是SCI收录,哪来的影响因子?

achievement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食品科学与营养学成就

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电子版

营养学基础,人体必需营养素,你补充了吗?

全息营养学 人类通过吃进食物而获得营养,这些食物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构成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再连接成人体的组织、器官,并组合成为各个系统,形成人。 从神农尝百草这样的研究方式,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国人的祖先,运用各种实践、探索,将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价值进行分类整理。而西方的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发明,逐渐认识食物中对细胞的构成与活动起重要作用的五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既然人体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器官,都是由食物中的材料转化而来,既然每一个细胞都是依靠食物中的材料来构成以及活动,那么,很显然,一旦人体健康受到损伤,遭遇各种疾病,就必须通过食物提供的材料才能够修复。这是每一个医学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的。这是人体的基因决定的,是DNA设计的程序选择。 皮肤细胞、血液细胞、肌肉细胞、粘膜细胞、肝脏细胞、构成血管的细胞等等,一切的细胞都不能够凭空被制造出来,都必须获得DNA指定的材料才可以构成。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替代身体细胞指定需要的原材料。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发现,即使人体需求量很少的微量元素,如果缺乏都是致命的。无论是缺乏维生素B,还是缺乏镁、钾、锌,哪怕每天只需要5毫克,甚至微克,一旦缺乏,就可以引起致命的身体缺陷,引发疾病,导致生命危险。 在这一点上,大多数患者和大多数医疗工作者都在认识上严重不足。人们误以为运用工业合成的各种药物可以让人们恢复健康,实际上,药物的作用是控制病症,而人体恢复健康,必须藉由新的细胞生长出来,替换已经受损及死亡的细胞,身体才可能恢复健康。 已经死亡的细胞是无法挽回的,任何治疗手段都不可能治好“已经死了的细胞”,这就像人类至今无法用任何手段来帮助任何死亡的生物复活一样。但是,人体的自愈系统设计了一个新陈代谢的修复程序,经由这个程序,头发被不断更新、皮肤、粘膜、组织、器官都在不断被更新,只要更新的过程不被阻碍,并提供足够的让细胞生长的时间,任何的损伤都可以焕然一新!如同你的皮肤破皮出血,身体会自动帮助你止血、结疤、更换,最终长出皮肤一样。 皮肤的更新一般需要28天,儿童的时间可以更短,年长者则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而粘膜细胞则3、4天内就开始更新,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更换整个胃表面的粘膜。所以,实际上,无论是你的血管,还是你的肝脏,都可以经由更新过程而获得自愈的机会。 这个过程之中,最关键的,就是细胞更新必须依赖一个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材料,所以,营养学其实就是人体材料学,这样来理解,我们会更加容易明白,身体最终获得健康,来自于有足够的材料、足够的时间进行更新。 营养学就是研究人体细胞构成与获得所需要的元素的一门科学。这一门学科,经由现代各种营养补充食品的从食物中浓缩、萃取,获得极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辅助医疗或者替代医疗手段。 第一章:营养学分类问题 通过一个土豆,或者小白鼠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将各种营养成分分离出来,最终,科学家会遇到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少的成分是什么?通过电子显微镜及实验手段或许可以轻松地分离出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但是将这些全部都拿出来,依然会发觉,还有许许多多的难以辨认的植物化学因子存在。就像我们无法找出宇宙中最小的东西是什么一样,科学家总会发现,小了还可以再小,可以似乎无限小!这就意味着,营养学的研究将是一个无底洞。那些越微小的,也许越是关键,如同一个开关。 科学家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新发现了许多新的营养素,证明对人体的营养极其重要,比如辅酶Q10,比如硫辛酸,比如花青素、虾青素,番茄红素等等,这些发现不断地推陈出新,改写营养学的教科书。 第二个问题是,单独服用任何提取出的营养素的效果,远不如各种营养素搭配使用的功效高,而仅有营养素的支持,人体还无法全面地获得健康,必须有合理的食物配合。另外,人们也无法了解一个刚刚死亡的小白鼠和还未死去的小白鼠之间究竟在营养成分上究竟有什么区别?显然是有区别的,但是,要查出这个区别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个问题是,不论科学家多么了解一个植物、动物的营养成分构成,目前为止,人类没有办法合成出一个生命。哪怕将所有的材料全部按照比例购置齐全,仍然会发现,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个细胞的构成,缺了一点,哪怕是显微镜下找不到的那一点,这个细胞就无法形成。 这就意味着,营养学的这种分类方法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为今后的科学发展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鸿沟,因此有必要对营养学重新定义,提出一个更加符合生命存在的定义,才能够让人们最终可以掌握大自然的奥秘,并且与之配合。 第二章广义营养学 在印尼曾经发生一次食物中毒事件,其中中毒的大部分是日本人,中国人都没有中毒。后来这个事件被解释为,日本人一向很爱干净,讲究卫生,所以,从小没有接触细菌和病毒,因此一旦接触,缺乏免疫,容易被感染。最初这样的推论或许会让日本人不服气,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探究,发现这是事实。 如果人体可以极少量地先接触到某一类细菌或者病毒,那么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提前研究出对应的抗体,一旦大量接触到细菌或者病毒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及时消灭入侵的敌人。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细菌与病毒,哪怕如此之小,身体细胞都可以发现,并加以利用。身体显然从细菌与病毒所携带的信息中找到的阻止其进入体内繁殖的办法。因此,极其少量的,可以帮助形成抗体数量的细菌病毒其实也是营养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各种疫苗的原因。 其实,不仅是人类,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在和细菌病毒打交道,千亿年繁殖下来的每一个物种,都蕴藏着各种对抗细菌病毒的秘密武器,这些武器,被各类物种的祖先以DNA的方式写入物种,这样才可以确保植物可以种植在土壤里而不被细菌病毒摧毁。种植在土壤之中、地表之上、树上高空、甚至海洋里的植物,它们要面对的生物考验都不同,面对的细菌、病毒也不同,它们的体内,蕴藏着各种解决策略,这些就是大自然繁衍万物的智慧。 除了细菌、病毒,不同的物种,生活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也都必须形成不同的生物“生存本领”,在北方零下40度的天气里生长的物种,在南方炎热的高于43度的气候下生长的物种,在东方阴冷潮湿的气候下生长的物种,和在西部既干燥油寒冷、紫外线又特别强的环境下生长的物种,必定各自携带着各自生存的特殊本领,这些本领早已经被生物的进化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了各种生物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滋养着各霸一方的生物群体。长在长白山的人参之所以和普通地带产的人参在功效上截然不同,就在气候对于植物的影响使植物形成了不同的强化体质的成分。 当今的人类要面临的其中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膳食均衡。人们时常这几天在南方生活,过几天到了北方,接着可能到了东边或者西边。而且就算一个人长期居住在北京,他也无法吃到足够的来自北京的气候、土壤下的食物。他的蔬菜可能是来自江西的大棚里,肉类可能来自湖北。他本人却住在北京,却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北京这个气候环境下生长的食材。 不仅是细菌、病毒,包括各种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各种有毒物质,其实在非常微小的情况下,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人类避免许多麻烦的疾病的关键。另外各种信息,包括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气味、不同性质的食材,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帮助人体健康,这就是说,营养学必须是一门全息科学。 获取食物的目的,从广义上讲,绝不只是为了获取七大营养素,同时还要获取的是各种物种所携带的生物“经验”,以及各种生物所携带的信息。这就是全息营养学提出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动物的迁徙 大多数的动物都会进行迁徙!人们通常只是从食物是否充足的角度来理解动物迁徙的意图,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偌大一个地球,如果,只是为了获取食物,没有必要跨越这么长的距离去冒生命危险,并且消耗身体的存储。迁徙不仅可以获得食物,更可以获得更广泛的食物来源,以使得动物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来自不同地域的食物所提供的各种不为人知的生物信息。那些被人类圈养的动物,虽然可以通过人类的帮助获取同样的食物、食材,但是,由于缺乏野放所获得的食物品种,因而,体质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人们也会发觉,越是距离遥远的民族,如果获得通婚的机会,所生的孩子,往往基因更好,长得更加英俊、漂亮。近亲结婚却可能导致婴儿出现畸形、智商低下等问题!基因究竟在选择什么?排斥什么? 第四章全面完整的营养学 全面而完整的营养学理念,不仅包括已知的七大营养素,以及各类不断被发现的功能性营养素,更包括了各种食物所携带的“本领、经验、和信息”。 通过获取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理方位、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各种食材,人类可以间接地得到物种的经验和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疾病的能力。人类是杂食动物,正是这种杂食,才使得人类较其他的物种更为聪明,更高的智商。一旦偏食,人们立刻就会发现体质下降,身体衰弱。 平衡膳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预防疾病的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那么,如何才可以平衡膳食?绝非只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的问题,从种子类的食物那里,可以获得重要的植物激素,从植物的叶片可以获得抗氧化物质,植物的球茎可以获得许多酵素,植物的根部可以获得许多抗菌素!生长在寒冷气候下的食材,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抗寒能力,生长在热带地区的食材,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存储水分,生长在东部地区的食物可以增加身体抗潮湿的能力,生长在西部缺氧环境下的食材,比如红景天,可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营养学,不仅是从单一的食物中获得各种基础的营养素,而是从涵盖各种的物种中,找到全面的支持人体各种机能的元素、生物特质、和信息,通过膳食,使人们可以获得全面、完整的生物信息,主动促进人体的健康、修复以及机能优化。 第五章人类的未来 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由我们的大脑里的知识和判断来决定的。每一个哪怕极其微小的物质进入体内都会受到人体内部系统的检查、识别、分类、运用或者处理的。 科学家至今对人体的了解,虽然已经较蛮荒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百年后,人们回想起今天的科学水平,一定也会说是属于“蛮荒时代”。我们必须承认科学只是大自然的一个诠释者,对于万物的认识仅仅是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人类来自自然,我们与万物之间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的基因,我们同样依赖阳光、空气、水、食物,人类与物种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出全息营养学的观念,是希望能够将人们从现有的基础营养学、分子研究的视野里转换出来,站在一个更全面而完整的角度去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对未来的营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未来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今各种慢性疾病的蔓延,与人类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只有从全息营养学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才可以帮助我们重新与大自然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享用大自然智慧的结晶,使得生命的品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支持、保障。 上海莎诺维健康科技公司推出的莎诺维全息营养餐,是在全息营养领域积极探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六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o-K3yM3svUMErHbwjiwg?pwd=luvi 提取码:luvi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主要是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

营养与食品安全  作者:郭红卫 主编  概要介绍:  本教材包括营养与健康及食品安全与健康两部分。  营养与健康篇内容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美国膳食指南、加拿大膳食营养建议、WHO人群营养目标以及健康饮食指数,各类食物特点,各类营养素、能量、饮酒等与营养相关健康问题。  食品安全与健康篇的内容包括:微生物污染与健康,N- 亚硝基化合物、有毒金属、杂环胺化合物、农药残留和二恶英污染与健康,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加工过程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法制管理等。  郭红卫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营养学会理事,上海预防医学会理事,上海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卫生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卫生毒理学杂志》和《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曾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和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学习。主编由国家自学考试中心组织的《营养学》(科学出版社)、《医学营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主编由国内11所大学联合编写的《公共卫生监督学》(黑龙江科学出版社),副主编《卫生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参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入民卫生出版社)、《分子毒理学基础》(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高级营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著作的编写。主要研究领域为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健康等,现己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所研究项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获上海教育系统“比翼双飞奖”,199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华藏教学奖,2002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营养与食品安全三等奖,2004年获复旦大学陆宗霖奖教金。  目录:  第一篇 食品营养与健康  第一章 合理营养的工具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二节 膳食指南  第三节 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第四节 健康饮食指数  第二章 食品的种类与选择  第一节 植物性食物  第二节 动物性食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与健康  第一节 碳水化分物与膳食纤维  第二节 血糖生成指数与高血糖负荷  第三节 机体糖代谢和糖尿病  第四章 脂类与健康  第一节 脂类  第二节 脂类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章 蛋白质与健康  第一节 蛋白质及其评价方法  第二节 蛋白质摄入不足与过多  第六章 维生素与健康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七章 矿物质与健康  第一节 常量元素  第二节 微量元素  第八章 能量平衡与健康  第一节 能量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体重过低与肥胖的危险性  第九章 饮酒与健康  第一节 饮酒与健康  第二节 营养与酒精性肝病  第十章 营养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与免疫  第二节 营养与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 营养与肿瘤  第十一章 植物化学物与慢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类植物化学物  第十二章 营养素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药物对营养素的影响  第二节 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药物的影响  第二篇 食品安全与健康  第十三章 食品的细菌污染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 食品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第二节 几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第十四章 天然毒素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 霉菌毒素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第三节 植物性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第十五章 食品的化学污染与健康  第一节 N- 亚硝基化合物  第二节 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 杂环胺化合物  第四节 农药残留及其对食品的污染  第五节 二恶英污染及其毒性  第十六章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及分类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第十七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评价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第十八章 食品加工对食品的营养质量及卫生状况的影响  第一节 食品中水分与食品的加工贮藏  第二节 食品保藏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第十九章 食品卫生安全法制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食品卫生标准  第四节 食品卫生监督

  • 索引序列
  • 分子营养期刊
  • 分子营养杂志
  • 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
  • 营养学期刊影响因子
  • 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