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论文

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论文

发布时间:

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论文

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维持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基础决定它的长期存在。——经济原因。 ②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③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 ④统治者的政策调整也是一个因素。——政治原因。 3)、基本矛盾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历程 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行县制,法家思想。 ②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③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附益之法”、“独尊儒术”、刺史制、察举制。 ④完善:隋唐采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 ⑤强化: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 ⑥发展:元朝中央设三机构,地方行行省制度。 ⑦顶峰:明朝废丞相、设三司和五军都督府、定《大明律》、设厂卫、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5)、发展趋势: 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⑤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⑥文化专制是政洽专制的副产品; ⑦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统一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⑧专制主义中小央集机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7)、评价 积极 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消极 ①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③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局限论文

一,地球村的环境问题:1紧迫性2坚巨性3普遍性二,环保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人力2物力3意识三,环保规范为国际公德:1,真2,善3,美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法律规定。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法律规定,将公众参与立法作为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的必经程序,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和途径,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立法的权利。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参与立法的机制。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立法规划,就立法事项征询社会公众意见。 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立法的诉求收集、评估、处理、反馈机制。探索建立不同利益群众权益诉求的收集、整合、协调和平衡机制,把社会不同利益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上来,使之成为立法依据。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影响政府决策,民意是重要的决策信息资源。集中民意,采纳民智,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利民。公众参与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影响政府决策,专家公民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提供专业论证,使决策更加科学。公众可以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影响政府决策,这也 是政府依法决策的重要方面。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

中国法学北大法律评论还有很多大学都有法律评论这类的刊物不过中国知网就一切都搞定了吧。。。

学风非常好,校园里到处是在紧张备考的同学,当年为了抢自习室座位把图书馆大门挤掉,曾经上了当地新闻。后来学校新修建了大学生自习中心,但仍然是一座难抢。如果想来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那劝你不要来了,这次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出路努力,你会显得格格不入。根据学校官方介绍,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40-50%、公务员考取率20%左右。官方敢这么公开宣传,证明确实有一定的实际水平。

CN441728D。中山大学出版社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728D,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2959,创刊于2016年12月4日,为双月刊,逢单月15日发刊,办刊关注地方立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反映立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先进实践经验,旨在促进立法水平提升,服务法治国家建设。中山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的主办单位是中山大学,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社科司,出版业务接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中山大学出版社是中山大学直属的下属机构,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在行政管理上由中山大学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股权由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中山大学持有,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履行资产经营职责。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目录

学校地处西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科教中心的安宁区,文化气氛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等实验室和教学科研辅助机构。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甘肃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学校设有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刑事科学技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艺术设计等 40个本、专科专业;具有法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士、工学士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666人,其中专任教师445人,教授、副教授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并在国内聘请了8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万余人。截止目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8499人,各类成人毕业生3147人,培训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104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其中国家级217篇,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教学成果奖86项。办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和《西部法学评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获第二、三届全国百强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以来,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经常举办或承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按照 “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推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本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截止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培育)“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建有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此外,黑龙江大学还建有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 理工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 管 部 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农业部重点研究机构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 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开放合作基地 科学技术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IJRC-PTS)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催化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法燃料电池联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光纤技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实验室) 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发酵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电子工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功能材料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禾友农药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管部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 中央其他部委重点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黑龙江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 黑龙江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 黑龙江省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法学理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生产力黑龙江省重点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审计厅人事教育处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流域文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日语语言交流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民商法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文化事业发展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9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8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6600余项,其中有9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9项。 该校博士生导师李锡胤教授、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软件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园区IT企业专业孵化器,被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又被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批准为黑龙江省级大学科技园。黑龙江大学主办了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祥龙教育软件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大庆黑龙江大学同智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德维自动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创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东圣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东圣智能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北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博宇软件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格曼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 馆藏资源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追溯到抗战时期成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图书馆。2011年,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大学三方投资兴建的新扩建馆大楼——文博馆落成,并于2011年7月20日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12月,黑大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近480万册(件)。其中,港台图书10万册,三十年代出版的图书7万册,名人字画、字贴达1000余册,外文藏书30万册。13万册俄文图书是藏书重点,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俄罗斯侨民在中国出版的俄文图书,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重要的资料。在5000余种、近10万册古籍线装书中,明清善本、抄本、日本版本达800余种。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求是学刊》 23-1070/C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3-1181/N 双月刊 《北方法学》 23-1546/D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3-1566/T 双月刊 《高教研究与评估》 23-1064/G4 月刊 《中国糖料》 23-1406/S 季刊 《满语研究》 23-1014/H 半年刊 《俄罗斯学刊》 23-1570/C 双月刊 《外语学刊》 23-1071/H 双月刊 《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 23-0030/E 半月报

现代意义上的法理学,通常是指研究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和共通性问题的专门学问,即作为法学体系中一门分支学科存在的专门学问。法学是以法律这个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原理和发展规律,法律的本质、特征、形式和作用,法律的制度和实施,以及各种法律规范、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投稿

昆明理工大学。学校代码:10674学校地址:(1)呈贡校区: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邮编:650500;(2)莲华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邮编:650093;(3)新迎校区:昆明市环城东路50号,邮编:650051;(4)嵩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职教新城空港大道1号,邮编:651700。

法理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学校名称:昆明理工大学 院校代码:10674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域外法治、学术动态等。《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深刻把握中国法治国情特点。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栏目设置特稿 主题研讨:人工智能与法治现代化 专题研究 域外法治 学术动态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特色介绍(不代表本站观点)一、《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是《法治现代化研究》合法稿件编审机构;本网站是本刊在线投审稿系统。除此之外,本刊未委托其他任何网站接收稿件;也没有授权其他任何机构及个人为本刊组织稿件。二、《法治现代化研究》在线投稿后,勿再向编辑部邮寄书面稿;通过书面形式投稿的,稿件须寄给本刊编辑部,勿寄给编辑个人。三、《法治现代化研究》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版权属于《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对本刊发表的任何文章进行转载、摘登、翻译或集结出版,均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的许可。四、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所体现的观点均属于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刊物主办、承办单位的观点。五、本刊为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强调文章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本刊不刊发以下类型的文章:单纯介绍制度实践或理论观点的文章;会议综述;学术综述。

  • 索引序列
  • 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论文
  •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局限论文
  •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
  •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目录
  • 地方立法研究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