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怎么写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怎么写

发布时间: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怎么写

地理论文 我国是世界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繁,损失分布,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世界上的国家之一。观察到的事实是20世纪是一个显着的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暴雨,炎热的天气和沙尘暴等)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并直接危及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应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灾害监测和预警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附加重视和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的警告老化,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期,临近预报和加强意想不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的保护。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科学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技术和设施,充分发挥团队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和技术水平。政府和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并减少与其他常识,提高公众意识的紧迫性和意义的社会责任和自救,互保存我们的能力。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了村”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大部分的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员工,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逃脱,自我帮助和互助能力,达到减灾,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灾难,灾害应急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的预防宣传手册和宣传材料,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预防和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的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我参与帮助功能。市民充分了解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种预警信息的含义,灾害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不同级别的警告,采取积极和有效的反应。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光滑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及其他形式的传播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瞬间点和滚动播出的电视节目。有关部门,以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的时间,以达到有效的用户手中的,所以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达到的目的,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是指灾难的程度可能在未来几年达到和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灾害风险,了解一个特定的区域,不同的危险发生理解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以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险,以减少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风险评估的自然灾害,包括灾害的监测和识别所造成的损失,以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估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型,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

《干旱区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创刊,现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刊载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

1 榆林地区1970-2010年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分析2 MODIS干旱指数对华北干旱的敏感性分析3 黄河万家寨水库流域降雨径流的分布式模拟及率定4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执行副校长Warren Kent Wray博士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 宁夏近50a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分析6 宁夏0℃积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7 近50a西安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8 开都河流域上下游过去50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9 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1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参加教育部、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仪式11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12 “中亚增生造山演化与成矿预测应用研究”通过鉴定13 绿洲土地整合是增加耕地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14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土壤热状况研究15 黄土丘陵区坡面尺度上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研究

50一页,减去赠送的两本杂志80就是实际能拿到的稿费

干旱区地理的修改后再审的意思:修改后再审是指文章的内容还有瑕疵,需要修改后才能发表。认真按照要求修改吧,进入终审了。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初中

求地理小论文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东接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与亚洲相邻。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个大陆的地形从东南 向西北稍有倾斜。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东非大裂谷全长6000多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分布有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广布着沙丘、砾石戈壁,只有少数地方由于地下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绿洲,是沙漠中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 非洲的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条主要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罗河的泛滥而形成了一条带状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 。 非洲地跨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通常气温高,降水少,干旱地区广,有热带大陆之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生长着许多珍稀动物,如猩猩、狮子、羚羊、长颈鹿、斑马和大象等等。咖啡、枣椰、剑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经济作物。 非洲的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素有“世界原料宝库”之称。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及铜、锰、铀、铝土、钨、铬等矿产储量也很大,常被称为“富饶的大 陆”。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非洲发现的大约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见的人类最早的化石,非洲现有55个国家和地区,全洲人口53亿(1985年),人种以黑种人为最多。 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增长的速度也高于全球经济平均水平。今年以来,许多国际机构对非洲整体经济的预测依然乐观,认为非洲经济的整体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出色。非洲经济正以30年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自2003年以来,非洲经济摆脱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4%,与去年的增速相同,但明年的增长速度可望提高到9%。 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非洲国家近年来政治稳定,并实施了宏观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财政平衡得到改善,非洲平均财政情况已从赤字变为盈余。同时,通货膨胀也得到较好控制。 第二,非洲人口中劳动力数量在未来十几年里将会有较快增长,将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和内需扩大。国际组织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加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了拉动效应,带动了非洲国家加工业和出口的增长。同时,初级产品商品价格的上涨,刺激了非洲国家的出口,改善了非洲国家的贸易状况。仅2005年一年,非洲的贸易顺差就翻了一番以上。 第四,援助和外国投资增加。仅2003年和2004年,援助就增加了1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在逐年增长。近年来,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在上述两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非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最快。 当然,非洲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困难有待克服。首先,面临全球高油价的挑战。如高油价持续下去,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将会上升,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抑制。对石油靠进口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其次,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如果美元进一步走低,致使美国进口减少,那么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非洲国家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对非洲的石油出口国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因为大部分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结算的。另外,非洲农业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非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上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脆弱的非洲农业造成巨大损害,进而导致经济下滑。 世界经济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振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经济是大有希望的。 你可以删减一些。很好的非洲论文呢

何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水污染的类型按照水的存在形式划分,可由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污染物属性划分可有物理水污染、化学水污染;按水域分类则有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按污染物分可有金属污染、酸碱污染、有机污染、热污染等。在这里只举几类作讨论。1金属污染金属污染是指污染水体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重要毒性重金属的危害。1汞污染及其危害汞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厂、氯碱厂、农药厂、冶炼厂和汞仪表等工厂排出的废水。金属汞形式的汞毒性不是很大,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汞及其化合物对植物的叶、芽和花瓣均造成伤害,可是鸟类的繁殖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鸟类死亡,可损害人体内酶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致畸和遗传性危害,可以使人患水俣病、肝炎和血尿等。汞及其化合物也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先天性汞中毒,亦通过母乳使婴儿中毒,使他们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脑瘫痪。2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铅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地进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铅又能损害人和动物肝脏和心脏,使发育变得迟缓,使头部肌肉、关节、脾、骨髓和神经系统患病,严重时可导致动物和人死亡。3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砷能使植物改变颜色,使叶片枯萎,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他又能破坏动物和人体酶功能,引起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发生器性质病变,使动物和人患癌症。2酸碱污染酸碱污染是指水体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天然水的PH为5 ~5,当PH值小于5或大于5时表示水体受到了酸碱类污染。水中酸性物质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粘胶纤维厂,酸洗车间等含酸污水以及矿山排水和酸雨等。水中碱性物质主要来自制浆厂,造纸厂,制碱厂,印刷厂,制革厂和炼油厂等碱性物质的废水。当水体PH小于5或大于5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抵制。酸碱污染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酸碱污染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3有机污染水中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1耗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可引起水体融氧含量大幅度下降。水中有机物大多数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这类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故称为耗氧污染物。溶解氧大幅下降是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后的显著特征。大量需氧有机物进入水体,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溶解氧大幅下降,甚至造成缺氧状态,危害水体生物有时使鱼类大批死亡。溶解氧耗尽时,有机物即转入厌氧分解过程,其中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还原性物质和恶臭使水质变坏。2难降解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被降解的有机物,其大多数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其特点是在水中能长期稳定存留在食物链之中进行生化积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含量下仍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水污染的防治对策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定着全国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据估算,如果科学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改革水的利用系数可达6~7,水分生产率可达到5千克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3,按现状4000亿立方米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可增产2亿吨粮食。2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60多年历史,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提高工业利用率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我国已经把到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2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可以利用南方小河,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多次利用,重复利用。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作相应调整并发展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在西部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改善生态的措施发展一些污水资源化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鉴于世界水资源短缺加上水污染严重的状况,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这个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标题

1 榆林地区1970-2010年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分析2 MODIS干旱指数对华北干旱的敏感性分析3 黄河万家寨水库流域降雨径流的分布式模拟及率定4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执行副校长Warren Kent Wray博士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 宁夏近50a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特征分析6 宁夏0℃积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7 近50a西安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8 开都河流域上下游过去50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9 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1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参加教育部、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仪式11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12 “中亚增生造山演化与成矿预测应用研究”通过鉴定13 绿洲土地整合是增加耕地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14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土壤热状况研究15 黄土丘陵区坡面尺度上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研究

《干旱区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创刊,现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刊载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

干旱区地理投稿

问这干嘛?

更符合规范和规范个国家法规见附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好发

  • 索引序列
  •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怎么写
  •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
  •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初中
  • 干旱区地理投稿文章标题
  • 干旱区地理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