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怎么写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怎么写

发布时间: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怎么写

去起点文学吧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浅谈潮州古筝的演奏技法  作者:乔爱玲 来源:广州师院学报  摘要:中国古筝音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筝艺术流派纷呈,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本文着重探讨潮州古筝的特色以及演奏技巧。  潮州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潮州人居住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扎实、深厚,曲目颇为丰富。现有的乐曲就有上千首。随着历史的变迁,潮州音乐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它是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  潮州古为“南蛮之地”,春秋时期的潮汕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  的居住地。随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战乱,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使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中原的音乐文化也随着不断的传播入潮。潮汕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中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加速了中原音乐文化与潮汕土著音乐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并先后承受了唐宋的燕乐、法乐;宋元的南戏(戈阳、昆腔)  ;明清的正字、潮音、西秦、外江等多种剧种的熏陶和影响,逐步形成了今天这种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和地方风格的音乐艺术。  一 潮州音乐与潮州古筝  潮州音乐种类繁多,演奏形式多样,演奏队  伍可大可小,非常灵活。按其演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丝乐、细乐、庙堂乐和汉调音乐等。以击鼓为指挥的打击乐和管弦乐为主合奏的称潮州大锣鼓;在潮州大锣鼓的基础上删去斗锣、苏锣等强烈而声浊的打击乐器后而派生出来的锣鼓乐称潮州小锣鼓;有以大、小唢呐或横笛、苏鼓、苏锣、月锣、亢锣和大、小为主的苏锣鼓;有以二弦、椰胡、笛仔和扬琴为主的潮州弦乐;还有以小三弦、琵琶、筝三种乐器的细乐以及庙堂音乐等等。在这诸多不同乐队的演奏形式中,古筝占有它一定的地位。  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在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潮州筝以其风格鲜明、色彩浓郁、曲目众多、清秀优雅、韵味悠长、音色柔和,加上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福建闽南、上海、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潮州乐曲统称为弦诗,它是潮汕民间最古老而又最普及的音乐品种,是以潮汕民间丝弦、弹拨乐器演奏古诗谱而得名。演奏时以木板击节,以富有特色的潮州二弦为领奏,伴以椰胡、秦琴、三弦、琵琶、二胡、扬琴、笛仔等。传统的弦诗乐演奏习惯是由慢至快,层层推进,即从头板开始,接以二板、拷拍、三板直至高潮急煞告终,使乐曲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于感情内涵。潮州筝演奏的曲目均来自于潮州弦诗。  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即《月儿高》、《平沙落雁》、《黄鹂词》、《锦上添花》、《大八板》、《玉连环》、《凤求凰》。这些大套曲目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格,都由“头板”、“拷拍”、“三板”三段联缀而成,每曲68  板。其演奏速度是从悠闲舒慢的节奏开始,由慢渐快,直到最后形成高潮而结束。潮州弦诗大体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调式,即“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  、“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  、“活五”调、“反线”和“轻三重六”调等。这些名称都来自于“二四”谱。不管哪一种调式,在潮州筝的演奏上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要掌握潮州筝的演奏技法,必须先熟悉以上各调。  传统的弦诗乐有两种不同的记谱方式:一种是“工尺”谱;另一则是“二四”谱,传统的筝曲就是采用“二四”谱来记音的。“二四”谱即“二三四”谱的简称,它是以“二、三、四、五、六、七、八”等七个数码作记音符号,用潮州方言念读。现就“二四”谱与“工尺”谱简谱的音形排列作对比如下:  二四谱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工尺谱 合 士己 上 尺 工凡 六 五乙  简 谱 5 6 7 1 2 3 4 5 6 7  从上表可以看出,“二四”谱中“三、六”两音既要包括正音的羽、角(6 3) ,也要包括变音的变宫、变徵(7 4)  。这是在实际演奏时轻按与重按之异而形成的。轻:表示正音;重:表示变音。轻六调即以五声音阶5 6 1 2 3  为主要音群来组成旋律,多表现欢乐、跳跃的气氛,一般着重旋律的美,如《平沙落雁》。“轻六”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抒情的,“7  4”两音仅作过渡音用;另一种是轻松活跃的,曲子基本上没有“7 、4”两音出现。重六调是以5 7 1 2 4  为主要音群来组成旋律,多表现庄重、悲愤、深沉、激昂情绪。“重六”调有三种形式,其一是“4”音较稳定;其二是“6”音多,旋律较活泼;其三是“7  ”、“4”两音不够稳定,且“6  ”、“3”两音要小心的用,如《昭君怨》、《月儿高》等,这一类在潮州音乐上最富有特点。轻、重之分是相对的,在潮州筝演奏中所用音的关系是以调式感觉为前提,两种调在潮州筝上的定弦都一样,关键在于按音的运用上。  “活五”调是在“重六”调的基础上,把“五”音滑按而形成的,它着重于音韵,如《深闺怨》。这种调与潮州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俗称“一音数韵”。“轻三重六”调则是取“轻六”调的前半部音阶“5 6 1 ”和“重六”调的后半部音阶“2 4 5  ”,合二为一而形成的特殊音阶“5 6 1 2 4 5  ”。“反线”却是弦弓正线的反调,其音阶与“轻三重六”调一样。潮州弦诗还有其专门的术语,如催板,它是属于原曲的加花变奏,一般有“一点一”、“三点一”、“七点一”、“两点半”等若干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拷拍”,也称腰板,多起后半拍,俗称“鲤鱼吐气”。这些都是潮州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潮州筝才有别于其它流派而独具一格。  二 潮州古筝的演奏技法  潮州筝在传统的演奏形式上有独奏、重奏、合奏。潮州细乐的演奏形式就常以三弦、琵琶、筝的重奏形式出现,俗称“三弦、琵琶、筝,“一听就动情”。传统的潮州筝只有十六弦,筝体较小,后随着音乐的发展才渐渐出现有十八弦、二十一弦的筝。潮州筝是以五声音阶来定弦的,通常是把第一弦定为“5”音,在与其它乐器合奏时则定为F  调。而“活五”调则另外有两种定法:其一是移动码子, 使“工”音变为“凡”音, 传统上称为绝“工”,在筝的排列上就把原来的“5  6 1 2 3 ”变成了“5 6 1 2 4 ”;其二却是通过左手的按弦来求得的。  演奏潮州筝时要求身要平正,手臂、手腕和手指要松弛,手形要象一朵莲花倒垂的样子。潮州筝在演奏上特别注重指序,如符合“勾、托、抹、托”的称为“顺指”,不符合这规律的称为”逆指“。在演奏时如遇”逆指“出现,必须采用“大撮”或“历弦”(历音)  来解决。潮州筝的演奏很忌逆指,尤其是在“催板”上、由于速度快、音符密,如不是顺指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差错。在演奏潮州筝曲时,如连续出现三个相同的音符时,必须采用“反打”(先用中指“勾”弦,再用拇指“托”弦的指法)  ,再用“飞指”(反撮) 或“大撮”的指法来演奏,这是潮州筝演奏上的特色之一。  “勒弦”、“煞音”和“轮指”,这些手法亦是潮州古筝演奏上经常用的。“勒弦”除了在古筝的演奏上起着润色乐曲的作用外,主要还在于消除演奏上“逆指”的出现。“轮指”在传统的潮州古筝上一般是采用中指与大拇指交替弹弦这样的八度“轮音”,极少使用单指“轮”的。“煞音”也叫“止音”,它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右手在弹奏间自己控制;另一种则是右手弹奏后紧接着捂左音,其作用是乐曲的色彩发生变化,多出现在“拷拍”上,这亦是潮州古筝的特色之一。  另外,“催板”在潮州古筝的演奏上也是很有特色的。其一般以“三点一”最为常用,“三点一”就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在古筝的演奏上一般用中指弹第一音,第二、三、四音分别用“托”、“抹”、“托”或者“托”、“劈”、“托”来弹奏的。除此之外,还有“七点一”、“二点半”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潮州古筝在演奏上右手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法。  潮州筝在演奏上左右手分工十分明确,俗话说:右手主音,左手掌韵;音务珠圆,韵求气贯,左右配合,音韵并茂。传统的潮州筝奏法,一般是由右手弹奏,左手作揉按弦来进行的。右手一般只用“大、中、食”三个手指来演奏。在这三手指当中“,  大拇指”是最主要的,几乎每一首曲子有70  %是其完成的。学过潮州筝的人都知道,右手大拇指弹及那里,用“揉、按、吟、注”等手法加以润色。也就是说,每一首筝曲的演奏,有70  %必须经过左手的加工润色来完成的,这就是潮州筝演奏上所谓精细的地方,就象潮州人泡“工夫茶”那样的考究。尤其是在演奏“重六”调和“活五”调,左手还不止作一般的润色,而常常是要求一音三韵。除此之外,潮州筝在演奏上那多样的催奏手法和双指揉按弦的弹奏技巧,都是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的。  参考文献:  [1]姜宝海 筝学散论[M] 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鲍西亚形象的塑造》载于《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载于《大学英语教学》1992年; 《重复在英译汉中的运用》载于《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英语十年新词之研究》载于《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7月第7期; 《汉英颜色词比较研究》载于《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10期。主要著作: 副主编:《英语阅读》1-3册,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2;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广州)1997;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编委:《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编:《英语文化与会话》广东旅游出版社5; 主编:《贝格翰英语系列:校园英语;出国英语;公务英语;商务英语》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1; 主编:《大学英语四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六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轻松英语会话》广东省旅游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概论》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6;总主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系列》(共5册),广东语言音像出版社12。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一、专著、编著1、《广州道书考论》(专著,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2、《道教南传与岭南文化》(专著,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次出版、2009年12月第2次出版3、《世界著名政治家的命运》,(编著,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4、《宗泽传》(编著,参编),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出版5、《中外历史名著经典》,(编著,参编),大连出版社1993年出版6、《中国历代宦官大观》,(编著,参编),海天出版社1993年出版二、论文1、《卢观恒的成功之道——十三行富商群体个案研究》,《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2、《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与有效监控探析》,《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3、《陈铭珪其人及其道学思想》,《岭南文史》2009年第1期4、《敦煌三“玄”》,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成立30周年纪念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5、《民国时期广州道书考论》,载《民国广州城市与社会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年9月版6、《浅议葛洪的医学思想》,《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7、《葛洪神仙道教概论》,载《葛洪研究二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8、《明清广州道教新态势》,《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9、《广州道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初探》,《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10、《陈铭珪道学思想初探》,载《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1、《明清广州道教管窥》,《近代广州城市与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12、《试论广州道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载《近代广州城市文学与文化资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版13、《变被动为主动:大学新生读书方法之我见》,《广州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14、《葛洪的罗浮情结与神仙道教的形成》,《广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15、《浅谈道教“贵和”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道教》2007年第5期16、《鲍靓符箓道术考论》,《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17、《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理意蕴及其特点》,《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8、《真有道之士——晚清道士李明彻散论》,《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9、《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20、《岭南地理与道教南传》,《管子学刊》2005年第4期21、《论道教迅速传入岭南的缘由》,《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2、《岭南人生死观的道教意味》,《中国道教》2005年第3期23、《岭南巫俗与道教的亲缘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4、《道教法术与岭南巫俗初探》,《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2期25、《道教与岭南饮食文化》,《中国宗教》2005年第12期26、《道教产生的原因再思考》,载《秦汉思想文化研究》,希望出版社2005年6月版27、《论道教产生的主要原因》,《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28、《潘振承的发迹考略》,载《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版29、《顺化与逆化——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中国道教》2002年第4期30、《潘振承的成功之道》,《广东史志》2002年第4期31、《论刘向<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32、《敦煌三“玄”》,《 历史文献研究》2002年第21辑33、《杨孚其人其事及其诗文》,《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10期3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35、《论道教道在养生思想》,《江汉论坛》1999年第6期36、《论道教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中国道教》1999年第1期37、《论化在道教哲学中的地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38、《论道教的原始性与科学性》,《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8期39、《论明代监察制度的若干特色》,《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40、《中国神仙信仰长生不衰之原因探析》,《管子学刊》1998年第4期41、《试论元初“重农不抑商”政策思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广州师院学报》1998年第10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998年第4期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的

河南板头曲是八板提的标题性乐曲,曲子皆有八个乐句组成,每句八板第五乐句多出四板故其标准板数为68板现存筝独奏板头曲50余首,传统又按其板式分为2大类,一为慢板,均为一板一眼;一为快板,有板无眼在演奏时,习惯上有将曲情相近的乐曲联缀

课本上有样子,1一9占左半边

《鲍西亚形象的塑造》载于《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载于《大学英语教学》1992年; 《重复在英译汉中的运用》载于《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英语十年新词之研究》载于《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7月第7期; 《汉英颜色词比较研究》载于《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10期。主要著作: 副主编:《英语阅读》1-3册,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2;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广州)1997; 主编:《从ABC到英语会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编委:《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编:《英语文化与会话》广东旅游出版社5; 主编:《贝格翰英语系列:校园英语;出国英语;公务英语;商务英语》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1; 主编:《大学英语四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六级全真题详解》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5; 主编:《轻松英语会话》广东省旅游出版社5; 主编:《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概论》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6;总主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系列》(共5册),广东语言音像出版社12。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是什么

去起点文学吧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 索引序列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怎么写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的
  • 广州师院学报投稿邮箱格式要求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