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心梗的论文

关于心梗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心梗的论文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也属于后天性呢?心肌病你如何分类呢?3,先天性心脏病多数为散发,所以2应该也加上可能4,呵呵……有医学背景尚且很难知道所有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况且你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好多表述不清,术语不对……“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冠脉,“川崎病”一类表现就是累及冠脉,很多目前尚认识不了的各种综合症:21三体就不说了,Noonan,Marfan,等等等等5,心脏外伤呢?感染性心内膜炎呢?6,预防猝死……猝死没有明确定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猝死,大量心包积液可以猝死,外伤不说了,肥厚性心肌病可以猝死,主动脉夹层可以猝死……7,最关键的,你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个啥问题?最后结论如果是感冒运动与心源性猝死,大可不必铺这么大范围。

有上届用过的要吗?、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5;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研究资料和方法1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15)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23)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5,可比较。2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15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01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3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SPSS0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05。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5;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25±69±16±69治疗后31±34±75±85对照组治疗前09±63±42±58治疗后99±55±08±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31±07)%、NT-porBNP为(6±48)pg/ml,观察组LVEF为(86±32)%、NT-porBNP为(8±42)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5;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5;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

心梗的论文有关急性心梗的论文

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论文这个不难的,我给你

有上届用过的要吗?、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5;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研究资料和方法1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15)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23)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5,可比较。2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15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01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3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SPSS0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05。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5;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25±69±16±69治疗后31±34±75±85对照组治疗前09±63±42±58治疗后99±55±08±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31±07)%、NT-porBNP为(6±48)pg/ml,观察组LVEF为(86±32)%、NT-porBNP为(8±42)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5;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5;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

有关于心肌梗死的文献

这个要看你具体的疾病了,心梗也分轻重,建议不管轻重都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权威的医院进行相对的检查,让专业的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做治疗,不要相信一些小诊所的广告,以免耽误病情发展。

可以通过中医来治疗,最近正好看到问止中医有类似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心汤加减【原料】黄芪24g,党参12g,黄精、麦冬各15g,丹参20g,川芎、赤芍、郁金各12g,葛根15g,淫羊藿9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应2周为1疗程,休息两天后重复下一疗程。本方需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主治】益气养心,温肾活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验效】加减法:休克加附子(先煎2小时),五味子各12g,人参5g,去党参:心律失常加炙甘草、苦参、阿胶;胸痛加瓜蒌、薤白;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腹胀便秘加生大黄6~9g,大腹皮;烦躁失眠加远志、夜交藤。人院时根据症状加用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或升压药。共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0例,结果:恢复185例,死亡15例,病死率7.5%。与此同时,设极化液组200例,病死率为13.5%。健心汤组平均住院21天,而极化液组则为27天。加减生脉散【原料】党参10一15g(或人参6~10g),麦冬、五味子各10g,丹参30g,赤芍10—15g,延胡索10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入院时立即服中药。4—6周为1疗程。最短1—2周。本方需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主治】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验效】若兼有痰湿,舌苔白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舌苔黄腻有痰热者,加瓜蒌、黄连、半夏;舌质红,少苔或无苔,加生地、元参、玉竹。同时在心电图监护下加用西药如极化液、抗心律失常和血管扩张药等。共治疗300例,存活264例,死亡36例,病死率12.2%;与单用西药对照组(病死率19.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验效】本方应用于高血压病175例,其中有痰湿壅盛型38例,阴虚阳亢型46例。阴阳两虚型70例,肝火亢盛型21例。本方对各型高血压均有疗效,血压下降的平均值:收缩压为4.32kPa,舒张压为3.2~1.06kPa。以肝火亢盛型的疗效最高,降压疗效出现时间为2—4周,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注意】钩藤煎煮时间以10分钟为宜,超过20分钟,降压效果明显下降。清降汤【原料】桑白皮30g,地骨皮30g。【制法】每日1剂,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左右,煎3次,取汁混合,每日上午8时、下午3时、晚上8时各服1次。2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主治】清肝降火,滋阴凉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阳或痰火上扰者。【验效】本方用于阴虚阳亢或痰火生风之高血压病,证见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等。阴虚口干者加生地,玄参;头昏头痛甚者加天麻、钩藤;手指发麻加川芎、丹皮:血脂高者加生山楂、泽泻、竹沥、半夏。对顽固性之高血压,桑白皮和地骨皮之用量可加至50g。莱菔子浸膏【原料】莱菔子。【制法】水蒸过滤,浓缩成浸膏,干燥粉碎过筛,加50%乙醇制成软材料,搓成颗粒,干燥,加0.5%硬脂酸镁混合打片,每片重0.3g,含生药6g。每次口服5片,每日3次,疗程1个月。【主治】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验效】共治疗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120例,显效56捌,有效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降压幅度: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分别为23.169kPa、14.364kPa,治疗后分别为19.697kPa、12.502kPa,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降压作用的出现,心电图有明显改善,胆固醇也有明显下降。复方槐花降压汤【原料】槐花25g,桑寄生25g,川芎15g,地龙15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主治】清肝活血,养阴潜阳。用于肝热血瘀、肝肾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患者。【验效】用于高血压患者150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81例,好转5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罗布麻叶【原料】罗布麻叶3~6g(1日量)。【制法】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喝。服用2个月至半年。【主治】降血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验效】共治疗高血压病169例,显效55例,占32.55%,有效64例,占37.9%,无效50例,占29.6%。总有效率为70.4%。加减镇肝熄风汤【原料】怀牛膝30g,生代赭石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白芍、京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6g,夏枯草15g,钩藤(后下)15~30g,何首乌、夜交藤各15g。【制法】水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主治】清肝熄风,镇静降压。主治高血压病肝风内动。【验效】以本方治疗高血压病44例,结果:显效6例(占13.6%);改善8例;血压波动而保持正常者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5.9%。二仙汤【原料】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各9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4周为1疗程。【主治】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治高血压病冲任不调型及阴虚阳亢型,也用于更年期综合症。【验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356例,有效率为74.59%。用于治疗妇女(非更年期)冲任不调型高血压病26例。总有效率80.76%。益心健脑汤【原料】黄芪30~60g,葛根15~30g,丹参20~40g,川芎6~12g,生山楂9~15g,桑寄生15—30g。【制法】每日1剂,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2次,取汁约300~400ml,分2~3次温服。【主治】补气活血,益心健脑。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亦用于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及心律失常等。【验效】如见畏寒肢冷,加桂枝6g,炮附子9g(先煎2小时);见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者,加麦冬、生首乌;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五味子,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延胡索。本方治疗冠心病336例,取得显著疗效,其中心绞痛显效率53%,总有效率87%,心电图显效率30%,总有效率63%,对高血压显效率53%,总有效率94%。益肾降压汤【原料】生黄芪30~45g,黄精15~30g。女贞子15~30g,淫羊藿15~30g,杜仲15~30g,怀牛膝12~20g,泽泻15~30g,桑寄生15~30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据病情调整剂量,连服7—8周。【主治】补益肾气,调整阴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验效】本方用于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下虚者66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9%。臭梧桐地龙合剂【原料】臭梧桐30g,地龙15g。【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主治】镇静降压,平肝息风,活血。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病。【验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300例,总有效率为81.3%。本制剂在服用1~2周后开始降压,有效率随服药时间而提高。对Ⅲ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差,偶见肠胃道反应,稍加处理,即可消失。安徽医学院研究发现,两药配合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

有关心肌梗死的文章

这个要看你具体的疾病了,心梗也分轻重,建议不管轻重都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权威的医院进行相对的检查,让专业的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做治疗,不要相信一些小诊所的广告,以免耽误病情发展。

可以通过中医来治疗,最近正好看到问止中医有类似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梗病人中,非典型心绞痛型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本文试结合急诊室工作中收集的23例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急诊室早期发现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心肌梗塞的论文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也属于后天性呢?心肌病你如何分类呢?3,先天性心脏病多数为散发,所以2应该也加上可能4,呵呵……有医学背景尚且很难知道所有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况且你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好多表述不清,术语不对……“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冠脉,“川崎病”一类表现就是累及冠脉,很多目前尚认识不了的各种综合症:21三体就不说了,Noonan,Marfan,等等等等5,心脏外伤呢?感染性心内膜炎呢?6,预防猝死……猝死没有明确定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猝死,大量心包积液可以猝死,外伤不说了,肥厚性心肌病可以猝死,主动脉夹层可以猝死……7,最关键的,你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个啥问题?最后结论如果是感冒运动与心源性猝死,大可不必铺这么大范围。

你问的也太专业了,估计你是个实习生吧去翻你的诊断书把

论文写作材料可分为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材料或直接材料,是指亲身参与调查、研讨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察看中所做的记载等,都属于这类材料。。不会写也没有关系,我有范文。

  • 索引序列
  • 关于心梗的论文
  • 心梗的论文有关急性心梗的论文
  • 有关于心肌梗死的文献
  • 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
  • 心肌梗塞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