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自然的论文

有关自然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自然的论文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就要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在千万年以前,追溯到生物的进化,从单细胞动物开始,到直立行走的人类。最初的人类,因为对万物的不确定,内心里谨慎而迟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神、占卜,做各种事情来探视自然的心意。渐渐地,人类走向文明,也拥有了更多盲目的勇气,开始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自以为熟知自然,掌握自然,于是越来越不把自然放在眼里,征服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强烈。为了自身,越来越不理会地球的死活。而当遭遇了自然的报复,发现环境的恶化,才开始亡羊补牢,却也是本末倒置地,以为自己掌握着自然的命运。其实人类才是被掌握的那一方,纵使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与技术,面对一切自然的惩罚,旱灾,洪水,龙卷风,地震……来自自然的惩罚一拨接一拨的到来,也只好暗自叹气,无法与之对抗。所以善待自然,并不是掌握了多少财富和文明之后对自然的一种施舍,而是善待我们自己,使我们可以再多一天的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上。现在全球提倡低碳生活,就是善待自然的表现,从个人开车的减少到空调温度的固定;从节约水资源到不浪费每一张纸,都感受到人类环保理念的加强。记得一句广告词说的非常好:“人要善待自然,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点水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自然母亲年轻时是很美丽的。她有一双蓝色的宝石似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儿女们。绿油油的草色衣服散发着清香的气息,不时地还用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衣服上,好不漂亮美丽!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它养育着人类儿女们。人们依靠自然。  自然母亲年轻时是很美丽的。她有一双蓝色的宝石似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儿女们。绿油油的草色衣服散发着清香的气息,不时地还用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衣服上,好不漂亮美丽!  但因人类儿女的不孝,自然母亲变丑了。她不再那么年轻美丽了。人类儿女为了自己生活得滋润,不问母亲愿不愿意就任意建立工厂,使空气变得不清新,自然母亲伤心了,呜呜地哭了起来,下起了酸雨。不孝的人类为了方便,把污水倒进自然母亲洁净的河水中,河水脏了,母亲的血液不像以前那样清澈了。这些迫害自然母亲都忍受了,而最气愤的是人类竟可耻地砍倒树木,自然母亲最后的光彩也被人类剥夺了。母亲发怒了,她无法忍受人类的行为。  她气愤地颤动着身躯,使身体强烈地摇动着,地震了!这还不解气,她哇哇大哭起来,雷声震耳欲聋,可怕的是她的泪水像豆子一样打在窗子上,“啪啪”直响,好像在诉说她的苦闷。她越想越气,把自己脖颈上的珍珠都散了下来,有大有小。  人们这才醒悟,原来我们一直都在迫害我们的母亲,我们把享受建立在了自然母亲的痛苦之上。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弥补从前的过失。  瞧!人类都在进行着环境保护。这个植树,那个浇花,我们都在为母亲化妆。自然母亲似乎原谅我们了,瞧!她又露出了湛蓝的微笑。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①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②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③。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④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⑤。”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③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①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②、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③。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①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广,但是在大连,连翘③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①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有关自然灾害的论文

你要这个论文做什么,需要论文还是自己动手编写。

一、明代泉州地区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水旱之灾范围广泛,破坏严重 泉州地区水灾频繁,如万历十年(1582)八月丁巳,福建布政司奏:“四月多雨,水溢坏延平府卫城,没侯官、晋江、南安等处田禾、民舍,人畜漂流无算,存者不能聊生”。[2]成化十八年七月甲午“永春县大雨至八月丁酉,洪水泛滥,淤田畴,圮桥梁,坏官私序舍,滨溪民居淹没尤甚,民亦有溺死者”。[3]成化二十一年,整个地区大面积水灾,如志书所记:“自春徂夏积雨连月,晋江、同安、永春、德化、惠安五县,田庐禾稼多为所坏。”[4]。万历三十一年(1603)八月丁亥“泉州府等处大雨潦,海水暴涨,飓风骤作,淹没者万有余人,漂荡民居、物、畜无算”。[5]逾万人遭灭顶之灾,这在历代的水灾记录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壬午巡按福建御史李凌云奉命“勘过去岁八月由兴、泉、漳三府水灾情形,据实具奏,请将原题税银五万两或全或半存留赈恤”。[6]可见水灾大量发生在万历年间。因此明代在泉州府及下属各县产生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主司防患水灾的信仰神祗。又如旱灾,成化十六年(1480)八月乙卯“免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府去岁秋粮”101400石有奇,镇东等卫所子粒14800余石,“以旱灾故也”;正德五年(1510)八月乙酉“免福建银课一年,守臣以地方旱灾为请,故有是命”。[7]终明一世,干旱成灾的记录较少。 2、泉州沿海飓风频繁 弘治六年(1403)七月初三日泉州大风雨,“自卯至申扬沙走石,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折林木无数。城铺粉堞颓十之九,坏官私庐舍、商船、民船不可胜计”。[8]万历三十一年(1603)同安县陡起飓风,海水涨溢“积善、嘉禾等里坏庐舍,溺人无算”。是月初五日未时飓风大作,海溢堤岸,骤起丈余,浸没漳浦、长泰、海澄、龙溪民舍数千家,人畜死者不可胜计。甚至有大番船越过海堤漂入石美镇内,压毁民舍。泉州府邻近各县损伤十分惨重。[9]万历四十六年(1618)三月辛未方从哲报泉州风灾:“昨日申刻天气晴朗,忽闻空中有声如波涛汹涌之状,随即狂风骤起,黄尘蔽天,日色晦冥,咫尺莫辨;及将昏之时,忽东方电流如火,赤色照地,广顷西亦如之。又雨土蒙蒙,如土如霰”。[10]摧毁民舍若干,造成人员大量伤亡。万历四十六年(1618)五月庚子福建巡按崔尔进奏言,三月二十一日福建长泰、同安二县大雨雹,“大如斗如拳,击伤城廓、庐舍、田园、树、畜”,压死百姓220多人,请截留洋饷2万两以赈济地方。[11]这是明代闽南见于文献记载破坏最为严重的风雨雹灾。足见明代闽南风灾肆虐。 3、地震的多发地带 闽南与台湾海峡均处于地质断裂带,时常发生震灾。如洪武二十七年(1394)四、五月,二十九年(1396)十二月,泉州连续发生地震。成化十六年二月丙辰,“福建泉州府地震,有声如雷,屋宇皆摇。”宣德十年(1435)十一月癸未漳州府发生强烈地震:“日夜连九震,鸟兽之属皆辟易飞走,山摧石坠,地裂水涌,公私屋宇摧压者多,凡百余日乃止”。龙岩、漳平、长泰、南靖也发生了破坏力相近的地震。正德十五年六月庚甲夜,“福建福州、泉州二府各地震”。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癸巳朔“福建福州、兴化、泉州三府同日地震”。万历二十二年四月壬戌“泉州府地震”。万历三十年(1602)正月辛亥“寅时,南澳同时地震,有声如雷。盖闽粤交界地也。”万历三十二年(1604)六月初八日、初九日泉州连续地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寺镇国塔尖坠,损扶栏。城内庐舍倾圮,覆舟甚多。”[12]这是当地极为严重的震灾。万历三十年六月戊申福建兴化、泉州同时地震。辛亥,“是日卯时福建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同日又地震”。[13]万历年泉州进入地震活动期。由于地震所造成的空前破坏,加之突然袭击,防不胜防,所以对泉、漳一带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恐惧之余,闽南乡民也塑造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神。灵顶礼膜拜。 4、瘟疫 万历四十一年(1613)泉州“郡城大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籍,有阖户无一人存者。市门俱闭,至无敢出”。此外,德化还发生大规模鼠灾,“田鼠害稼,一亩之田至有数千;春食秧,冬食谷,畔皆鼠道,草为不生。次年谷贵,人多饥死”。[14]道光《福建通志》卷五二载永乐十七年五月“建安县张准言:建宁、延平二府自永乐以来屡大疫,民死”774600余口。瘟疫对社会、人口的摧残极大,人们谈瘟色变,因而在当地民间信仰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泉州地区瘟神崇拜盛行,明代泉州文人黄景方《温陵旧事》就把瘟神称作“五方瘟神”,以示其神通广大,监领五方。

有关人与自然的论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①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②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③。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④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⑤。”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③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①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②、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③。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①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广,但是在大连,连翘③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①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直面挫折就像澄澈明空前的乌云密布,就像七彩之虹前的大雨倾盆,就像朝霞前的黑暗,就像凤凰的浴火重生,就像蝴蝶的破蛹而出。挫折,就如那涅磐的火,就如那纠结的蛹,而我们,终究要学会面对。学会像火,勇往直前。可曾想过野火燎原是为了下一年的生机勃勃?在朽木枯藤之间绽放的一抹娇绿,欲滴的颜色来自那吞噬一切的烈火,生命的轮回来自残酷的毁灭。只是烈焰不光历练了肉体,亦是检验了生命的深度。无从得知那摇曳的绿色在面对烈焰时的感慨,也许那生命的颜色是比那野火燃烧的更旺的情愫,面对着烈火焚身,生命的荣光却直走长天。正如面对挫折,许许多多的人选择了放弃。而当你作为树木只能直面烈火之时,又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只想如何保护自己,从不考虑挑战自我。只有自己把自己打败了才是真正的勇者。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学会似水,婉转流过。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可以想象吗,为了获得一颗金子的心,小泥人踏进了湍急的河水,泥土混结而成的身体迅速融化,灵魂一丝一毫的远离身体,就如同那棋盘上的兵,选择了一条只能前进的路。回头,它将是一个残缺的泥人,犹豫,只会加快生命流逝的速度。泥菩萨过江,只是自身难保而已,一旦保住了,又怎会还是泥土之躯?是凤凰,还是蝴蝶,你会发现只需要给它们一个重生的理由。学会如风,穿透荆棘……古老的人们相信,风,是呼啸而过的精魂,是那些坚强的生命在世间划出的风景。它无形,却又有影,难道不是吗?肉体不可永葆,精神却能永存。看那风的轨迹,像书,像峰,也像戟。那史书上永篆的字迹,那口口相传的功绩,不像那蝴蝶的双翼吗?就像风吹过,带来繁茂枝桠间的凉意,带来那脱蛹而出的美丽,那美丽,又代代相传,是因为经历了束缚,经历了风的洗礼,才有的振翅而翔、飞越了挫折的生命。像火、似水、又如风,奈何,谱写的亦是同一曲赞歌,听那颤抖的双翼挣脱束缚,看那彩翅斑驳,任那坚强的生命直走挫折的高岭,面前,彩蝶翻飞……

概念[编辑本段]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编辑本段]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发展文明。所以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谐相处有什么好处[编辑本段]从抽象的角度说和谐相处可以带给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的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a)好的心态 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和谐相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件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这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b)新的思路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地方人和动物争地的故事和人与天斗的感动事迹。对于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制定很多的策略去执行、去限制、去管理但是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的死胡同……如果能和谐的相处,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此类的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c)全面的计划 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其计划来当然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怎样做到和谐相处[编辑本段]实际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准则不外乎以下几条:a)修身 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b)爱 爱身边的人,爱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同情心。c)当下 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造福身边的人、保护环境。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看看《敬畏自然》一课,就知道了

有关自然科学类的论文

这个类别很广,汉斯出版社有本(自然科学期刊),期刊领域包含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计算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生态学、病毒学、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高能量/高能率、等离子物理。你可以借鉴下

关于动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自力更生。

有关自然灾害的文献论文

你要这个论文做什么,需要论文还是自己动手编写。

一、明代泉州地区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水旱之灾范围广泛,破坏严重 泉州地区水灾频繁,如万历十年(1582)八月丁巳,福建布政司奏:“四月多雨,水溢坏延平府卫城,没侯官、晋江、南安等处田禾、民舍,人畜漂流无算,存者不能聊生”。[2]成化十八年七月甲午“永春县大雨至八月丁酉,洪水泛滥,淤田畴,圮桥梁,坏官私序舍,滨溪民居淹没尤甚,民亦有溺死者”。[3]成化二十一年,整个地区大面积水灾,如志书所记:“自春徂夏积雨连月,晋江、同安、永春、德化、惠安五县,田庐禾稼多为所坏。”[4]。万历三十一年(1603)八月丁亥“泉州府等处大雨潦,海水暴涨,飓风骤作,淹没者万有余人,漂荡民居、物、畜无算”。[5]逾万人遭灭顶之灾,这在历代的水灾记录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壬午巡按福建御史李凌云奉命“勘过去岁八月由兴、泉、漳三府水灾情形,据实具奏,请将原题税银五万两或全或半存留赈恤”。[6]可见水灾大量发生在万历年间。因此明代在泉州府及下属各县产生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主司防患水灾的信仰神祗。又如旱灾,成化十六年(1480)八月乙卯“免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府去岁秋粮”101400石有奇,镇东等卫所子粒14800余石,“以旱灾故也”;正德五年(1510)八月乙酉“免福建银课一年,守臣以地方旱灾为请,故有是命”。[7]终明一世,干旱成灾的记录较少。 2、泉州沿海飓风频繁 弘治六年(1403)七月初三日泉州大风雨,“自卯至申扬沙走石,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折林木无数。城铺粉堞颓十之九,坏官私庐舍、商船、民船不可胜计”。[8]万历三十一年(1603)同安县陡起飓风,海水涨溢“积善、嘉禾等里坏庐舍,溺人无算”。是月初五日未时飓风大作,海溢堤岸,骤起丈余,浸没漳浦、长泰、海澄、龙溪民舍数千家,人畜死者不可胜计。甚至有大番船越过海堤漂入石美镇内,压毁民舍。泉州府邻近各县损伤十分惨重。[9]万历四十六年(1618)三月辛未方从哲报泉州风灾:“昨日申刻天气晴朗,忽闻空中有声如波涛汹涌之状,随即狂风骤起,黄尘蔽天,日色晦冥,咫尺莫辨;及将昏之时,忽东方电流如火,赤色照地,广顷西亦如之。又雨土蒙蒙,如土如霰”。[10]摧毁民舍若干,造成人员大量伤亡。万历四十六年(1618)五月庚子福建巡按崔尔进奏言,三月二十一日福建长泰、同安二县大雨雹,“大如斗如拳,击伤城廓、庐舍、田园、树、畜”,压死百姓220多人,请截留洋饷2万两以赈济地方。[11]这是明代闽南见于文献记载破坏最为严重的风雨雹灾。足见明代闽南风灾肆虐。 3、地震的多发地带 闽南与台湾海峡均处于地质断裂带,时常发生震灾。如洪武二十七年(1394)四、五月,二十九年(1396)十二月,泉州连续发生地震。成化十六年二月丙辰,“福建泉州府地震,有声如雷,屋宇皆摇。”宣德十年(1435)十一月癸未漳州府发生强烈地震:“日夜连九震,鸟兽之属皆辟易飞走,山摧石坠,地裂水涌,公私屋宇摧压者多,凡百余日乃止”。龙岩、漳平、长泰、南靖也发生了破坏力相近的地震。正德十五年六月庚甲夜,“福建福州、泉州二府各地震”。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癸巳朔“福建福州、兴化、泉州三府同日地震”。万历二十二年四月壬戌“泉州府地震”。万历三十年(1602)正月辛亥“寅时,南澳同时地震,有声如雷。盖闽粤交界地也。”万历三十二年(1604)六月初八日、初九日泉州连续地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寺镇国塔尖坠,损扶栏。城内庐舍倾圮,覆舟甚多。”[12]这是当地极为严重的震灾。万历三十年六月戊申福建兴化、泉州同时地震。辛亥,“是日卯时福建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同日又地震”。[13]万历年泉州进入地震活动期。由于地震所造成的空前破坏,加之突然袭击,防不胜防,所以对泉、漳一带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恐惧之余,闽南乡民也塑造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神。灵顶礼膜拜。 4、瘟疫 万历四十一年(1613)泉州“郡城大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籍,有阖户无一人存者。市门俱闭,至无敢出”。此外,德化还发生大规模鼠灾,“田鼠害稼,一亩之田至有数千;春食秧,冬食谷,畔皆鼠道,草为不生。次年谷贵,人多饥死”。[14]道光《福建通志》卷五二载永乐十七年五月“建安县张准言:建宁、延平二府自永乐以来屡大疫,民死”774600余口。瘟疫对社会、人口的摧残极大,人们谈瘟色变,因而在当地民间信仰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泉州地区瘟神崇拜盛行,明代泉州文人黄景方《温陵旧事》就把瘟神称作“五方瘟神”,以示其神通广大,监领五方。

  • 索引序列
  • 有关自然的论文
  • 有关自然灾害的论文
  • 有关人与自然的论文
  • 有关自然科学类的论文
  • 有关自然灾害的文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