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问题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问题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一、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1)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2)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3)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3)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4)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四、综述的格式与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1)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四、写作步骤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 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五、 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著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著。 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 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 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 2)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 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 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 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如何做好科技图书资料室知识管理工作的探究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摘要:图书资料室作为一个弘扬先进文化的前言阵地,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不仅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对科技图书资料室的知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前言        院系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的延伸,更是开展院系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机构,其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地双重任务。在资料室的工作中,图书资料管理员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资料室的建设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地复合型人才。资料员地知识更新及素质提高更为重要。        2 图书资料室的管理现状        1 滞后的服务手段        目前图书资料人员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打扫卫生上,管理不规范,一些人借书太多长期不归还,使图书资料难以深层次管理与开发,客观上制约了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编目、借阅、流通登记和图书资料整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对充分开展利用文献资料,编写教学科研需要的二、三级文献、专题资料和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等高层次服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不出图书资料室的学术性质,也使文献资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严重短缺的经费        资金短缺影响相关设备购置,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进程,影响着图书信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经费是保证图书资料室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近年来图书资料大幅度涨价,学校所拨经费更显短缺,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图书资料入藏量的逐年递减和图书资料陈旧率与日俱增,满足读者的需要越来越困难。        3 萎缩的整理功能        由于长期以来对图书资料人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以至于图书资料室仅具有流通、阅览功能,处于“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状态,业务的单一使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萎缩,整体功能也在不断下降。        3 科技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措施        1 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递与共享。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科技图书馆可以建立多个领域的知识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各大图书馆进行协调,实现资源上的合作与共享,从而扩大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丰富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渠道,实现知识资源的传播。另外,科技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注重收集其他科技图书馆的优秀管理经验,并加强对科技图书馆优秀管理经验的学习,将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融入到知识管理体系当中,实现优秀管理经验的共享。2 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科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方式融入到科技图书馆管理的各项环节当中,使科技图书馆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实效性。例如在为科技图书馆员工分配工作任务时,要首先为科技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当前的任务实施情况,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清楚当前自己所完成的任务情况以及他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增加员工之间的配合,减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并且可以借助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科技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        3 管理员自身素质是图书室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        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资料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资料管理人员做好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它影响着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很强的业务能力        第一,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终端设备,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存储等技术。现在的院系资料管理人员除面对各种载体的文献外,还要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需要他们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网上科研信息进行查询、核实、存储并整理。所以资料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会影响其服务水平。        第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资料员具有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献情报的服务水平。如果资料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外语。即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国外科研信息的最新资讯。并对各种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行系统收录整理,就能为教学科研人员有效节省查找国外科技信息的时间,使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尽早获得有价值的教学科技信息。为院系的教学科研提供打破无国界的文献资料服务。        4 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及时反馈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问以及开设意见箱等方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调整,借助信息的力量,实现图书馆的全面、综合管理,更好的展现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协调共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服务的工作,真正将图书室地科学管理方法做好,进而满足借阅者的需求,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使得图书发挥最大效用。参考文献:[1]贾淑萍 加强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2]颜英 加强高校系级图书资料室管理建设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3]王玲玲W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2011,21(11):1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校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研究时间:2016-9-29 12:05:00  [摘 要]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图书情报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直接关系着教学、科研信息的来源甚至教学、科研的水平与质量。高校资料室建设中管理松懈脱节、经费缺乏,与图书馆以及各系部资料室之间缺少协调、交流,运作模式传统封闭等问题普遍存在,应加强完善管理格局,提高资金支持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使院系资料室成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关键词] 高校资料室;问题;对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83-3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Zhang Xiaodan   (School of Software,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it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 research information,even associated with their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reference room generally has the problems of sloppy and disjointed management,lacking of funds,lacking of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library and various 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s,traditional and closed operation mode, 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prefect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impro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making the 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become targeted an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Keywords:college reference roo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在现代高校科技文献信息系统中,由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共同承担着专业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中起着辅助作用[1]。但是,目前高校资料室普遍出现了管理运作模式封闭、可用资金不足、文献资料陈旧、设施设备落后、图书馆与资料室及资料室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导致资料室虽然科技文献储存丰富、专业性强,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资料室传统体制的问题,提出新的管理格局,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1 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够到位,存在严重缺陷   目前高校资料室和图书馆实行同样的领导体制:行政上属系部领导,业务上归图书馆管理。这种行政、业务分开的隶属关系使资料室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各资料室之间几乎处于自我封闭、相互割裂的状态,图书馆除每年为系部征订一次期刊、定时购买图书外,相互之间很少沟通,工作上各行其是;图书馆对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上的指导、进修、职称评定等都不够重视,以致各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职称普遍较低;文献资源与图书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2 科技文献及其配备设施陈旧老化   资料室服务的对象是针对各院系教师及学生,其主要作用是为相关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专业辅助,这就要求资料室必须具备专业性、精确性以及科技文献材料的广泛性等特点。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迅速的发展速度,以及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充实科技文献储备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高校资料室大多面积狭小,空间不足,纸质文献流传过程中又存在严格的要求,这样就导致文献查找的精确性降低。再加上资金短缺,不能尽快补充最新科技文献及时更新和增加配套设施,导致无法用现代化设备来管理科技文献,势必影响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3 科技文献管理各部门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在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也日益明显,交叉学科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专业和学科方面的知识。然而,现阶段很多资料室并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达到资源共享。过去那种落后的技术手段既不利于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更不利于资料室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水平的提高[2]。   4 收藏的信息资源专业性不强   分析当下高校资料室的现状就会发现,有些高校忽略了资料室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拨给院系资料室的经费不足,无法满足院系的教学科研的需要。大多数的高校资料室经常只注重获取外来的相关信息,忽略了那些在图书馆难以获取的却与本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内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样一来,资料室的馆藏文献过于杂乱,失去了专业针对性。由于经费紧张、收集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资料室所收藏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不足、缺乏专业性,根本无法满足该院系教学科研的需求。   3 高校科技文献管理的创新思考   1 完善管理体制,成立专有的科技文献管理部门   针对上述传统资料室管理体制缺陷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善和加强管理体制,明确资料室与图书馆和各系部之间的关系,构建行之有效地行政、业务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高校资料管理部门,负责书刊的征订、采购、编目、阅览、流通,资金的审批、落实,以及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管理、编制、职称、进修、业务培训等问题,形成“统筹全局,着眼局部,通用书籍集中管理,专业文献分散各院系”的管理原则,使高校科技文献资源的管理逐渐趋于一体化、统一化、综合化,也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高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和各系部资料室形成有机系统,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强沟通交流,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2 搜集专业最新学术成果,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高校资料室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本院系专业的学术资料,这就需要从服务对象入手,了解师生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需求。现阶段,资料室在科技文献的管理、借阅,以及资料的保存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是,创新方面做得不足,尤其是对最新科技文献的收集与掌握力度有待加强。应随时把握学术界最新动态,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注意收集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子资源,如学术报告、优秀教师课件、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等,建立网站,方便师生使用,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3 对文献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图书专业知识培训   目前,专属高校资料室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章中并没有针对资料室管理人员做出细致的规定,所以各高校资料管理员的学历、专业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学校往往将学历学识不过关人安排在学院资料室,还有的高校为减少编制,科技文献管理员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所以,就只是做一些报刊订阅和分发的工作,对于书籍的加工、整理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提高科技文献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各院系应当更加重视管理员的工作,聘任的管理员的所学专业应与各院系专业相近或相关,对本院系的课程体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培训,将本专业与图书管理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将本院系的文献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   4 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资料室与图书馆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资料室的信息资源收藏的专业性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更强。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资料室的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使专业特色突出。文献资源是物质基础它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及教师的需求,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中重要的是文献资源的质量,要建立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要依据本院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实际水平、远景规划及科研人员、教师的需求收集文献情报信息,应着重获取本院专业范围的核心文献资料,依据实情获取边缘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依据课题组及教研室提出的期刊、图书目录信息集中统一采购相关专业所需期刊和图书,应着重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保持核心期刊的有效性及连续性。   2 在收集文献资料时,不但要重视公开文献资料的获取,也需要重视质量高的内部文献资料的获取。首先可通过教师人员开会、访问等方式,收集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发布及时的专题性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学报、论文集和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其次,要收集整理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重点收藏由本院承担的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科研项目而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刊登发表的学术论文等资料,使专业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具备专业特色。   3 重点采购本专业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当前学院的许多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资料室需要提供本院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依据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需要进行购买。   5 加快科技文献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逐渐从纸质形式转变为光盘、磁盘等电子媒介形式。高校资料室必须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快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时效性提高[3]。   在实现资料室工作自动化方面,应发挥学校图书馆对院系资料室的业务师范及指导作用,院系资料室的所有图书均应在学校图书馆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分类、编目、建库,严格执行文献著录标准化原则,定制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同时,学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在院系资料室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依托校园网络,形成连接图书馆和各专业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网络,并使其成为信息服务和文献数据加工的公共平台。新时期提倡资料室应具备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环境,提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水平,迅速完成全校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以学校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全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分类编目规则,建立公共查询平台和标准化的电子书目数据库等方式,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和院系资料室专业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   6 加强高校图书馆与院系文献资料室的相互协调,建立资源采购机制   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责是“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根据这一原则,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在行政隶属上由学校统一管理,由于在财产权方面,高校是唯一法人,因此,在学校内部组建资源采购组织,统一协调学校图书馆与院系的图书采购工作,有效使用购书经费,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专业性强的学科,宜采用由学科带头人圈定图书目录与组织专业人员到出版社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交叉学科,应由相关教师提供图书目录统一采购,特别是社科类图书,文史哲专业均有相通之处,部分图书可能对几个学科都有所帮助,对于这类图书在协调采购的同时,必须配备图书内容的电子版,在纸本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园网同时满足多位读者的需要。   7 合作基建,提高科技文献利用率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稿)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院系的资料室的科技文献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多年的积累使得专业文献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完整性,但是数量有限的复本制约了读者的使用效率,所以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地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大幅度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率,与学院图书馆资源实现共建共管,建立管理链接真正实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8 院系科技文献资料室向分馆转型,丰富完善各学科资源   传统的高校资料室往往是集中设置在某一地点供学校师生使用,然而,新时期的资料室可以分别设在各学院、系,院系师生就近就能获取专业文献信息资料,如此一来,在高校规模普遍增大的情况下,资料室给教师学生带来的便利愈显突出。   根据院系专业分开设立的资料室巩固馆藏资源建设的学科特色,馆藏资源的收集采取针对相关学科,秉承藏为所用的基本原则,以满足科研和教学为目的。各资料室涉及的学科具体,范围窄,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能有的放矢、细致深入地满足教研需求。最后,分馆设立的资料室可以成为学科发展的平台与基石,因各院系涉及的学术领域常常由不同专业构成一个相关的学科群,资料室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服务中,应搜集整理各个学科资料,分门别类标准化系统性地构建馆藏资源,丰富、完善、系统的学科资源是院系各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和坚实基础。   4 结语   各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是时代大发展的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虽然现代化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着知识效益发挥因素,但是,伴随着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不断探寻新思路、新方法,从制度、资金、文献、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就一定能使资料室更好地发挥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所以,在今后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格局的创新中,不但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还应实现“人本主义”,尽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付光宇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创新科技,2013(9)   [2]温建英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J]经营管理者,2014(23)   [3]赵雷基于院系资料室构建学科服务基地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17)

二、 文献调查法的特点文献研究是对已发生和已结束事情的间接调查研究,其特点如下:(一) 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1.\x09有助于研究人员选定课题,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工作以从假说所期待的或所预料的相互关系开始,这些预期的关系,由观念和概念转换为收集资料的程序来检验,然后再以这些资料为依据的研究结果和发现转变为新的概念,从而使它们得到解释和扩展但是,如何得到原始的观念和概念?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假设建立联系?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文献的收集在众多的研究变量中,研究者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而且有意义、能够得以扩展的课题,并不是很容易的查阅文献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已经证明重要和不重要的变量,避免重复 2.\x09研究范围不受时空限制每个人的亲身实践和经验总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亲历前人的生活,也不可能直接观察、访问前人的思想和活动即使是同时代人,因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者也无法对难以接近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例如,在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时,必须借助记载其生平和思想的文献——《论语》,否则这项研究就无法进行 3.\x09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强一般文献并不是为了研究目的而留下的,它多是在事件发生的当时,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的,它的信息真实度很高,而且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使被收集的资料本身发生变化,也不会受到原留下文献资料者的直接言行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象反应性的干扰而这种干扰在访谈、实验等方法中很难避免,这样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x09研究简便易行、费用较低与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直接接触法相比,文献调查法具有方便、自由、费用低等优点只要查到文献,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研究,不受研究对象、研究场所和研究情景等因素的限制 5.\x09便于对调查对象做纵向分析文献调查法适合于对研究对象在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开展研究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例如,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和师资培养的发展,不可能在时间上倒退回1997年去调查师范院校的情况,或用调查法来请当事人回忆当时情况,因为这种回忆也会由于主观误差太大而失去意义,这时,就可以依靠这些年积累的与师范教育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来研究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一、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1)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2)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3)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3)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4)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四、综述的格式与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1)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四、写作步骤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 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五、 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著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著。 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 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 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 2)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 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 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 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天翎的科研系统不错,可以去了解下

国外有一些免费开源软件不错,比如mendeley,zotero, 但一方面不支持中文,另外zotero只可以配合firefox使用,不支持ie), 国内有两款notefirst和noteexpress二者功能上大同小异,各有特点不过noteexpress要收费,约200左右。notefirst的普及版是永远免费的,而且功能上几乎没有限制。推荐:notefirst中文文献管理软件中,有NoteExpress、文献之星、医学文献王、PowerRef等,其中NoteExpress是目前较好的中文文献管理软件。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

1项目管理原则 ①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②划分层次,规定出各自负责的具体的范围、任务和方案将项目进行分解。③制定项目保障机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时跟进,确保课题项目研究如期完成;④实现信息共享,保证所需信息完整准确,划定责任范围,各司其职,彼此配合协调。⑤建立风险应急机制。⑥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2 管理的要素 ①项目分解结构:项目分解要注意完整、连贯合理,不仅要可行,还要为接下来的预算和监测环节提供可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②项目的组织和策划:在此阶段,项目责任人一定要明确各区的工作范围和关系,做好协调和配合。③项目阶段划分和策划:通过对项目节点进行阶段划分的方式,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结合项目成本和预算,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不定时的进行评审。④进行技术追踪:重复处理各个环节信息,准确测算出产品的周期和状态,做好课题的技术处理。⑤信息的消化和处理:对一些项目中遇到的重要信息要进行适当处理和转换,确保其准确无误,做好记录和文件存档工作。⑥控制预算成本,实时跟进:在人员管理和资金安排上,控制得当,保证研究顺利进行。⑦建立后勤保证机制:采取必要手段,在保证各项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尽早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方案顺利执行。综合后勤保障。 3 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合理安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立项审批阶段。立项程序: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并进行仔细的筛选;随后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要进行确定项目的立项;最后要由项目研制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评审的原则:科研项目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 评审的标准: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的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等。 2 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保证科研项目质量、成本和进度,同时尽量减少失败风险。①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质量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②时间管理。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的顺序、项目活动的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工期的进度计划。③成本管理。科研项目要做好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前期工作,严格控制项目预算。 3 总结评价阶段。总结评价是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环节,主要涉及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分析,有其特定的方法和规律,一般包括:评价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常规形式以及参照标准等。①评价的内容。评价时主要涉及项目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等方面。②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迷糊处理法、专业评价法、文献检索法和逐层推理法等。③常规程序。一是评价主体和实施方案;二是评价实际效果;三是评价结果经验。④评价的原则。主要有:绩效性原则、实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简洁性原则。 4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对科研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实行责任聘请,促进人员流动;在管理上,加强对全程的监测,及时跟进;对项目的成本分析和技术管理要素力求准确无误;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加强对核心技术资料的保密管理等。

如何做好科技图书资料室知识管理工作的探究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摘要:图书资料室作为一个弘扬先进文化的前言阵地,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不仅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对科技图书资料室的知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前言        院系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的延伸,更是开展院系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机构,其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地双重任务。在资料室的工作中,图书资料管理员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资料室的建设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地复合型人才。资料员地知识更新及素质提高更为重要。        2 图书资料室的管理现状        1 滞后的服务手段        目前图书资料人员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打扫卫生上,管理不规范,一些人借书太多长期不归还,使图书资料难以深层次管理与开发,客观上制约了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编目、借阅、流通登记和图书资料整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对充分开展利用文献资料,编写教学科研需要的二、三级文献、专题资料和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等高层次服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不出图书资料室的学术性质,也使文献资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严重短缺的经费        资金短缺影响相关设备购置,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进程,影响着图书信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经费是保证图书资料室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近年来图书资料大幅度涨价,学校所拨经费更显短缺,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图书资料入藏量的逐年递减和图书资料陈旧率与日俱增,满足读者的需要越来越困难。        3 萎缩的整理功能        由于长期以来对图书资料人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以至于图书资料室仅具有流通、阅览功能,处于“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状态,业务的单一使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萎缩,整体功能也在不断下降。        3 科技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措施        1 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递与共享。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科技图书馆可以建立多个领域的知识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各大图书馆进行协调,实现资源上的合作与共享,从而扩大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丰富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渠道,实现知识资源的传播。另外,科技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注重收集其他科技图书馆的优秀管理经验,并加强对科技图书馆优秀管理经验的学习,将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融入到知识管理体系当中,实现优秀管理经验的共享。2 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科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方式融入到科技图书馆管理的各项环节当中,使科技图书馆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实效性。例如在为科技图书馆员工分配工作任务时,要首先为科技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当前的任务实施情况,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清楚当前自己所完成的任务情况以及他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增加员工之间的配合,减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并且可以借助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科技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        3 管理员自身素质是图书室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        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资料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资料管理人员做好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它影响着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很强的业务能力        第一,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终端设备,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存储等技术。现在的院系资料管理人员除面对各种载体的文献外,还要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需要他们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网上科研信息进行查询、核实、存储并整理。所以资料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会影响其服务水平。        第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资料员具有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献情报的服务水平。如果资料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外语。即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国外科研信息的最新资讯。并对各种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行系统收录整理,就能为教学科研人员有效节省查找国外科技信息的时间,使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尽早获得有价值的教学科技信息。为院系的教学科研提供打破无国界的文献资料服务。        4 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及时反馈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问以及开设意见箱等方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调整,借助信息的力量,实现图书馆的全面、综合管理,更好的展现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协调共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服务的工作,真正将图书室地科学管理方法做好,进而满足借阅者的需求,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使得图书发挥最大效用。参考文献:[1]贾淑萍 加强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2]颜英 加强高校系级图书资料室管理建设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3]王玲玲W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2011,21(11):1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校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研究时间:2016-9-29 12:05:00  [摘 要]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图书情报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直接关系着教学、科研信息的来源甚至教学、科研的水平与质量。高校资料室建设中管理松懈脱节、经费缺乏,与图书馆以及各系部资料室之间缺少协调、交流,运作模式传统封闭等问题普遍存在,应加强完善管理格局,提高资金支持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使院系资料室成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关键词] 高校资料室;问题;对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83-3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Zhang Xiaodan   (School of Software,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it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 research information,even associated with their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reference room generally has the problems of sloppy and disjointed management,lacking of funds,lacking of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library and various 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s,traditional and closed operation mode, 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prefect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impro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making the 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become targeted an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Keywords:college reference roo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在现代高校科技文献信息系统中,由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共同承担着专业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中起着辅助作用[1]。但是,目前高校资料室普遍出现了管理运作模式封闭、可用资金不足、文献资料陈旧、设施设备落后、图书馆与资料室及资料室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导致资料室虽然科技文献储存丰富、专业性强,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资料室传统体制的问题,提出新的管理格局,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1 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够到位,存在严重缺陷   目前高校资料室和图书馆实行同样的领导体制:行政上属系部领导,业务上归图书馆管理。这种行政、业务分开的隶属关系使资料室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各资料室之间几乎处于自我封闭、相互割裂的状态,图书馆除每年为系部征订一次期刊、定时购买图书外,相互之间很少沟通,工作上各行其是;图书馆对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上的指导、进修、职称评定等都不够重视,以致各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职称普遍较低;文献资源与图书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2 科技文献及其配备设施陈旧老化   资料室服务的对象是针对各院系教师及学生,其主要作用是为相关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专业辅助,这就要求资料室必须具备专业性、精确性以及科技文献材料的广泛性等特点。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迅速的发展速度,以及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充实科技文献储备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高校资料室大多面积狭小,空间不足,纸质文献流传过程中又存在严格的要求,这样就导致文献查找的精确性降低。再加上资金短缺,不能尽快补充最新科技文献及时更新和增加配套设施,导致无法用现代化设备来管理科技文献,势必影响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3 科技文献管理各部门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在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也日益明显,交叉学科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专业和学科方面的知识。然而,现阶段很多资料室并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达到资源共享。过去那种落后的技术手段既不利于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更不利于资料室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水平的提高[2]。   4 收藏的信息资源专业性不强   分析当下高校资料室的现状就会发现,有些高校忽略了资料室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拨给院系资料室的经费不足,无法满足院系的教学科研的需要。大多数的高校资料室经常只注重获取外来的相关信息,忽略了那些在图书馆难以获取的却与本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内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样一来,资料室的馆藏文献过于杂乱,失去了专业针对性。由于经费紧张、收集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资料室所收藏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不足、缺乏专业性,根本无法满足该院系教学科研的需求。   3 高校科技文献管理的创新思考   1 完善管理体制,成立专有的科技文献管理部门   针对上述传统资料室管理体制缺陷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善和加强管理体制,明确资料室与图书馆和各系部之间的关系,构建行之有效地行政、业务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高校资料管理部门,负责书刊的征订、采购、编目、阅览、流通,资金的审批、落实,以及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管理、编制、职称、进修、业务培训等问题,形成“统筹全局,着眼局部,通用书籍集中管理,专业文献分散各院系”的管理原则,使高校科技文献资源的管理逐渐趋于一体化、统一化、综合化,也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高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和各系部资料室形成有机系统,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强沟通交流,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2 搜集专业最新学术成果,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高校资料室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本院系专业的学术资料,这就需要从服务对象入手,了解师生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需求。现阶段,资料室在科技文献的管理、借阅,以及资料的保存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是,创新方面做得不足,尤其是对最新科技文献的收集与掌握力度有待加强。应随时把握学术界最新动态,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注意收集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子资源,如学术报告、优秀教师课件、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等,建立网站,方便师生使用,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3 对文献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图书专业知识培训   目前,专属高校资料室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章中并没有针对资料室管理人员做出细致的规定,所以各高校资料管理员的学历、专业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学校往往将学历学识不过关人安排在学院资料室,还有的高校为减少编制,科技文献管理员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所以,就只是做一些报刊订阅和分发的工作,对于书籍的加工、整理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提高科技文献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各院系应当更加重视管理员的工作,聘任的管理员的所学专业应与各院系专业相近或相关,对本院系的课程体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培训,将本专业与图书管理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将本院系的文献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   4 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资料室与图书馆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资料室的信息资源收藏的专业性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更强。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资料室的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使专业特色突出。文献资源是物质基础它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及教师的需求,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中重要的是文献资源的质量,要建立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要依据本院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实际水平、远景规划及科研人员、教师的需求收集文献情报信息,应着重获取本院专业范围的核心文献资料,依据实情获取边缘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依据课题组及教研室提出的期刊、图书目录信息集中统一采购相关专业所需期刊和图书,应着重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保持核心期刊的有效性及连续性。   2 在收集文献资料时,不但要重视公开文献资料的获取,也需要重视质量高的内部文献资料的获取。首先可通过教师人员开会、访问等方式,收集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发布及时的专题性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学报、论文集和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其次,要收集整理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重点收藏由本院承担的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科研项目而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刊登发表的学术论文等资料,使专业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具备专业特色。   3 重点采购本专业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当前学院的许多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资料室需要提供本院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依据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需要进行购买。   5 加快科技文献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逐渐从纸质形式转变为光盘、磁盘等电子媒介形式。高校资料室必须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快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时效性提高[3]。   在实现资料室工作自动化方面,应发挥学校图书馆对院系资料室的业务师范及指导作用,院系资料室的所有图书均应在学校图书馆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分类、编目、建库,严格执行文献著录标准化原则,定制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同时,学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在院系资料室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依托校园网络,形成连接图书馆和各专业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网络,并使其成为信息服务和文献数据加工的公共平台。新时期提倡资料室应具备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环境,提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水平,迅速完成全校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以学校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全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分类编目规则,建立公共查询平台和标准化的电子书目数据库等方式,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和院系资料室专业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   6 加强高校图书馆与院系文献资料室的相互协调,建立资源采购机制   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责是“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根据这一原则,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在行政隶属上由学校统一管理,由于在财产权方面,高校是唯一法人,因此,在学校内部组建资源采购组织,统一协调学校图书馆与院系的图书采购工作,有效使用购书经费,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专业性强的学科,宜采用由学科带头人圈定图书目录与组织专业人员到出版社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交叉学科,应由相关教师提供图书目录统一采购,特别是社科类图书,文史哲专业均有相通之处,部分图书可能对几个学科都有所帮助,对于这类图书在协调采购的同时,必须配备图书内容的电子版,在纸本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园网同时满足多位读者的需要。   7 合作基建,提高科技文献利用率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稿)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院系的资料室的科技文献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多年的积累使得专业文献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完整性,但是数量有限的复本制约了读者的使用效率,所以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地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大幅度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率,与学院图书馆资源实现共建共管,建立管理链接真正实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8 院系科技文献资料室向分馆转型,丰富完善各学科资源   传统的高校资料室往往是集中设置在某一地点供学校师生使用,然而,新时期的资料室可以分别设在各学院、系,院系师生就近就能获取专业文献信息资料,如此一来,在高校规模普遍增大的情况下,资料室给教师学生带来的便利愈显突出。   根据院系专业分开设立的资料室巩固馆藏资源建设的学科特色,馆藏资源的收集采取针对相关学科,秉承藏为所用的基本原则,以满足科研和教学为目的。各资料室涉及的学科具体,范围窄,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能有的放矢、细致深入地满足教研需求。最后,分馆设立的资料室可以成为学科发展的平台与基石,因各院系涉及的学术领域常常由不同专业构成一个相关的学科群,资料室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服务中,应搜集整理各个学科资料,分门别类标准化系统性地构建馆藏资源,丰富、完善、系统的学科资源是院系各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和坚实基础。   4 结语   各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是时代大发展的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虽然现代化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着知识效益发挥因素,但是,伴随着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不断探寻新思路、新方法,从制度、资金、文献、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就一定能使资料室更好地发挥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所以,在今后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格局的创新中,不但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还应实现“人本主义”,尽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付光宇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创新科技,2013(9)   [2]温建英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J]经营管理者,2014(23)   [3]赵雷基于院系资料室构建学科服务基地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17)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一、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1)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2)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3)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3)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4)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四、综述的格式与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1)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四、写作步骤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 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2)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五、 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著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著。 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 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 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 2)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 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 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 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 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科技论文管理办法有哪些

一、标题要精炼。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选题能引发读者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的取舍态度,因此,在撰写论文时务必字字斟酌,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来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来说,题目建议不超过2O个汉字,但是也要避免过分笼统,以至于无法反映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题目过大,过于宽泛。有些作者选题时与实际脱节,缺乏实际研究,只能泛泛论述,东拼西凑,或抄袭别人的成果,不可能写出自己具体的见解。二、尽量避免重复。一篇完备的科技论文应具备它的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但许多作者在选题时忽略了创新性,使题目缺乏新意,重复性较大,题目上看过于平淡失去了可读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部分作者由于每天忙于日常工作,接触的新生事物较少、工作面较窄,缺乏对当前同行业最新技术水平的了解:二是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善于总结,不注重学习,缺乏对论文写作要求的了解,撰写论文时无从下手。重复命题也不是绝对不可,因为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都在重复老一辈的工作,不可能不重复。关键是选题时,要考虑时代背景,事物发展和工作创新点等。坚决摒弃那种认为日常工作就是重复性工作的片面认识,平时加强学习,注重观察,细心总结,善于创新,就会发现工作中的新问题,也就不难挖掘新课题。三、避免叙述过长。一般的科技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有些作者为了追求篇幅,片面地凑字数而忽略了重点,文章显得过分冗长。一般来说,科技论文控制在4000字以内为好,无特殊情况不应超过5000字。四、文路要清晰明了。论文的引言部分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研究的目标、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而正文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阐明作者的观点、使用原理、解决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要重点写出。相同领域内研究的不同点并应突出“新”字,以反应论文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结论是文章的最后总结,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说明:由研究实验得出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普遍性,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他人研究工作的异同;在理论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等。五、避免文章头重脚轻。撰写科技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词句,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能用文字讲清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文字不易说明或说起来较繁琐的应用图表陈述。图表应具有自明性, 即其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欲表达的问题。有些作者确实懂技术、能钻研,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善于积累总结,写文章时只从理论上或从实际工作得出的经验上给以长篇论述,缺少必要的科学论据,提不出新的观点,使文章看上去头重脚轻,比较空洞;还有的作者参加了某项工作的全过程,写文章时就把实验的原由分析方法等每个细节都写入文章中,并罗列大量的原始数据,其内容复杂,层次不清,观点不够明确,重点不突出,而且重复使用文字、图表表述同一内容,主题表达不鲜明。另外,切记撰写论文一定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科学技术评价是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科学技术评价是指受托方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以及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的事项所进行的论证、评审、评议、评估、验收等活动。本办法适用于对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资助的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成果的科学技术评价。第四条 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必须有利于鼓励原始性创新,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利于发现和培育优秀人才,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有利于防止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第五条 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评价活动依据客观事实作出科学的评价。第六条 科学技术部是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科学技术评价活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二章 基本程序和要求第七条 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行为主体包括评价委托方、受托方及被评价方。委托方是指提出评价需求的一方,主要是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负有管理科学技术活动职责的机构等;受托方是指受委托方委托,组织实施或实施评价活动的一方,主要包括专业的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委员会或评价专家组等;被评价方是指申请、承担或参与委托方所组织实施的科学技术活动的机构、组织或个人。第八条 科学技术评价工作一般应由委托方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委员会或评价专家组作为受托方进行。第九条 委托方应对受托方的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并与受托方签订书面合同或任务书。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一)评价对象与内容;(二)评价目标;(三)评价方法、标准与具体程序;(四)评价报告的要求;(五)评价费用及支付;(六)相关信息和资料的保密;(七)其他必要内容。评价费用应由委托方支出,不得由被评价方支出。根据需要或合同约定,评价合同中的评价目标、方法、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十条 受托方接受委托后,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在取得委托方认可后,独立开展评价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第十一条 受托方应根据评价对象、内容及评价目标,遴选符合要求的评价专家进行评价活动。根据工作需要,委托方也可以直接遴选、组建评价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作为受托方,由受托方独立进行评价活动。第十二条 受托方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专家咨询、信息查询、社会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按时提交给委托方并由委托方归档保存。第十三条 评价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委员会、评价专家的名称或名单;(二)委托方名称;(三)评价目的、对象及内容;(四)评价原则、方法及标准;(五)评价程序;(六)评价结果;(七)合同约定或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与评价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需要附录的信息资料可以作为附件。第十四条 评价结果由评价专家委员会或评价专家组以会议或通讯方式评议产生。对重大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成果及重要机构、人员等的评价以及合同有特别约定的,应当采取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价专家有不同评价意见的,应当如实记载,并予以保密。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在保证不被侵权、不泄密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委托方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有关评价结果,必要时,也可以将评价结果告知被评价方或其所在单位。被评价方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提出申诉。第十六条 评价结果是委托方进行科学技术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对被评价方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给予资助、连续资助或终止资助的依据。依据评价结果所做的决策行为,其责任由决策行为方承担。被评价方要根据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和建议,及时调整、改进自身的科学技术活动。第三章 评价专家遴选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评价专家资格审查制度。评价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能力,熟悉被评价内容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二)具有良好的资信和科学道德,认真严谨,秉公办事,客观公正,热心科学技术事业,敢于承担责任。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评价专家库。评价专家库应包括来自研究与发展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的科学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等,并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评价专家库共享机制。第十九条 遴选评价专家应当遵守下列原则:(一)随机原则。参与具体评价活动的评价专家一般应从评价专家库中依据要求和条件随机遴选,必要时,可以遴选一定比例的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及用户代表参加。遴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体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技术、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单位和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并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在一线从事实际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专家参加。(二)回避原则。与被评价方有利益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其他关系的评价专家不能参与评价。已遴选出的,应主动申明并回避。被评价方可以按规定提出一定数量建议回避的评价专家,并说明理由。委托方或受托方根据需要可以在评价前或评价后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价专家名单,以增强评价专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接受社会监督。(三)更换原则。委托方或受托方组建的常设评价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定期换届,其成员连选连任一般不得超过两届,并应当保持一定的更换比例。第二十条 评价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原则,并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第二十一条 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于无保密要求的重大科学技术计划的制定,优先资助领域的遴选,重大项目与重要“非共识”项目、重要研究与发展机构和人员等的评价,应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参与。第四章 科学技术计划评价第二十二条 科学技术计划评价应以满足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科学技术前沿重大问题的突破和解决为评价重点。第二十三条 科学技术计划评价主要是针对国家或地方重大科学技术计划(含“工程”和“专项”)的设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科学技术计划的决策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第二十四条 科学技术计划评价包括前期评价、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一)前期评价主要是对拟设立的科学技术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定位、目标、任务、投入、组织管理等进行评价,为战略决策、计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提供依据。(二)中期评估主要是对科学技术计划执行中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为科学技术计划的后续安排和调整提供依据。(三)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科学技术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完成效果与影响、经费投入的效益、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为科学技术计划的滚动实施、调整或终止提供依据。第二十五条 科学技术计划评价一般应选择独立的专业评价机构或评价专家委员会作为受托方。受托方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计划,遴选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参与评价工作。第二十六条 重大科学技术计划绩效评价周期依据其实施期确定,对于实施期较长的科学技术计划一般每五年左右进行一次。第五章 科学技术项目评价第二十七条 科学技术项目评价实行分类评价。根据各类科学技术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确定合理的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和方法,注重评价实效。对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实行全程评价,包括立项评审、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并可根据需要在项目结题后2至5年内进行后期绩效评价。一般性科学技术项目评价应侧重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实行年度进展报告制度。第二十八条 战略性基础研究项目评价应以解决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突出国家目标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以科学前沿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对国家重大需求的潜在贡献以及优秀人才培养为评价重点。(一)评价专家应当从研究经验丰富、学术眼光敏锐、战略意识强和知识面广的专家中遴选产生,并注重吸纳在一线从事高水平研究、熟悉同类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家参加。(二)立项评审应按照相应科学技术计划的目标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项目的学术创新性、科学和社会价值、研究队伍的创新能力、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等方面作出评价;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应按照项目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针对目标和任务的实施与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三)后期绩效评价主要对项目的创新性、科学价值及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出综合评价。第二十九条 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评价应以保障科学研究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原始性创新为导向,注重对科学价值和人才培养的评价。(一)评价专家主要从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学术眼光敏锐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专家中遴选产生。(二)立项评审应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重点从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目标设定、研究方案等方面作出评价,不过分强调项目的预期成果等。(三)应将立项评审作为评价工作重点,一般不组织专门的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但应当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对探索性强或具有明显创新性的“非共识”研究项目,应重点评价被评价方的创新能力与潜力、学术水平及科学严谨性。对争议或分歧较大的,应当将评价专家署名的不同评价意见和被评价方的申辩理由一并提交委托方审定。应加强对此类项目的管理和后期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成果产出的质量和对原始性创新的贡献及潜在价值。第三十条 应用研究项目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要素为评价重点。(一)评价专家主要从科学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潜在用户代表中遴选产生。(二)立项评审应重点从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技术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实力与研究基础、预期应用前景等方面作出评价;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重点评价项目合同或任务书所确立的目标实现情况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三)重大应用研究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主要从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技术标准研制、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还应考察学术论文的质量。第三十一条 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以建立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以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评价重点。(一)评价专家应从科学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企业家以及用户代表中遴选产生。(二)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评价应当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全程评价。根据需要,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其他投资方。(三)立项评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配套集成等方面作出评价;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应根据项目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对合同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作出评价。(四)对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以市场评价为主,采用定性评价法和经济计量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作出评价。第三十二条 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评价应以研究解决国家战略性公益事业发展的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学技术为重大社会公益问题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服务的能力,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保障为导向,以技术支撑及服务体系的先进有效性,共享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潜在的社会效益等作为评价重点。(一)评价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由从事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的专家、管理专家及用户代表组成。(二)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应充分考虑社会公益性的特点,重点从技术支撑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共享度、社会效益及服务效果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三)应根据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的长期性、服务性、共享性特点,对公益性研究工作实行长期跟踪考察,注重社会公益领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第三十三条 科学技术条件建设与支撑服务项目评价应以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提供科学技术条件支撑和公共服务为导向,以对国民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为评价重点。(一)评价专家应从主要从事科学技术条件建设工作的专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和用户代表中遴选产生。(二)根据科学技术资源和条件的特点,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条件建设类项目评价应注重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和资源(包括自然和人文资源、数据、标准、信息、设施等)的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应用率、技术的先进有效性、运行与维护的高效性、提供服务的能力等;支撑服务类项目评价应注重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和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开放度、集成度与共享度,服务手段的先进性、有效性、规范性,以及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三)对科学技术条件建设和支撑服务项目实行长期跟踪考察,注重社会效益及服务效果,通常不能以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专利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第六章 研究与发展机构评价第三十四条 研究与发展机构应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现代研究与发展管理制度为导向,以机构的发展目标与定位、研究与发展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与服务水平、运行机制与创新环境建设以及科学技术产出绩效等方面为评价重点。第三十五条 研究与发展机构评价应委托专业评价机构或评价专家委员会作为受托方进行评价。对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等重要研究与发展机构的评价,应当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参与评价。第三十六条 对研究与发展机构应根据其功能定位、任务目标、运行机制等特点,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进行分类评价。(一)基础研究机构评价应以原始性创新能力与国际科学前沿竞争力为评价重点,主要评价学科专业方向设置的科学性、学科带头人及人才群体的整体水平和培养能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情况、科研条件共享、成果及论文产出的水平以及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地位和影响等。(二)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评价以其对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服务能力为评价重点,主要评价其发展方向与国家需求的一致性、科学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产生的社会效果、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完善程度、共享水平及服务质量等。(三)技术开发类机构评价以其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为重点,主要评价其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能力、对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以及经济效益等。这类机构的评价应以市场评价为主。第三十七条 以政府财政资助为主的研究与发展机构,由科学技术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委托评价,评价结果应与政府财政的投入水平相适应。第三十八条 研究与发展机构的评价应当定期进行,评价周期一般为3至5年。第七章研究与发展人员评价第三十九条研究与发展人员评价以促进形成“公平、公开”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导向,以其代表性产出和业绩、创新潜力和职业道德等为评价重点。第四十条评价专家应从科学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中遴选产生,并应当邀请被评价人员所在单位的人员参加。第四十一条研究与发展人员评价应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分类评价。(一)对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人员评价应重点考察其创新研究能力和潜力、学术水平、工作业绩、学术影响等。(二)对从事应用研究工作的人员评价应重点考察其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能力和潜力、工作业绩、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等。(三)对从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的人员评价应以市场评价为主,重点考察其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及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一般不以学术论文发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四)对从事条件保障与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评价应重点考察其为研究与发展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工作质量、工作责任心、服务的满意度等,一般不以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成果、专利为主要评价指标。第四十二条对研究与发展人员的评价应采取个人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人员在研究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人员评价应主要评价带头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把握研究与发展方向的能力、研究与发展水平、实际贡献、组织协调能力等。群体内部人员的评价可由带头人进行。第四十三条对研究与发展人员的评价应根据岗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结合岗位聘用确定评价周期,一般为3至5年。第八章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第四十四条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以鼓励创新、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为导向,以科学价值或技术水平、市场前景为评价重点。第四十五条委托方应根据需要委托专业评价机构或评价专家委员会作为受托方对成果进行评价。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不对被评价方自行提出的要求组织成果评价。第四十六条委托方应减少直接组织的成果评价数量,特别是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类成果的评价数量。一般科学技术项目结题验收后不再对成果另行评价,但重大项目或有重要创新、重大价值的成果应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评价。采用专家推荐制提交评价的成果,应当由三名以上熟悉该领域的专家联合或分别向委托方署名推荐产生。第四十七条成果评价应当遴选一定比例的同行专家作为评价专家。在不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可视情况邀请境外同行专家参与成果评价。第四十八条成果评价应根据成果的性质和特点确定评价标准,进行分类评价。(一)基础研究成果应以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发现和重大创新,以及新发现、新理论等的科学水平、科学价值作为评价重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被引用情况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二)应用技术成果应以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开发和应用推广中取得新技术、新产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指标、投入产出比和潜在市场经济价值等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三)软科学研究成果应以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观点、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性以及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作为评价重点。软科学研究成果的研究难度和复杂程度、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第四十九条被评价方应当提供完整、齐全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文档,必要时,应当提供专业检测、检索机构等专门机构出具的检测、检索报告或证明材料。提供给评价专家的与被评价成果相关的各项资料中应隐去成果完成单位名称和完成人的姓名。第五十条对申报国家或地方科学技术奖励的成果进行评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奖励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五十一条成果评价结果应在充分的国内外对比数据或检索证明材料的基础上,对成果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内涵进行全面分析,不得滥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等抽象用语。严禁弄虚作假和搞形式主义。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二条参与评价工作的有关各方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保证科学技术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信誉制度。评价工作结束后,委托方应对受托方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等方面作如实记录;受托方应对评价专家在评价工作中的公正性、客观性、评价意见、工作态度等方面作如实记录;委托方应当建立专业评价机构、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第五十三条委托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员由管理专家、科学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等组成。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受理并处理对评价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的申诉和举报。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委托方、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提出申诉和举报。申诉人、举报人应当提供书面材料,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委托方、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应当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对署名举报的,应当对举报人及举报内容保密。在对申诉或举报的问题调查核实、作出处理后,应将核实、处理结果告知申诉人或举报人并听取意见。对匿名举报的材料,有具体事实的,应当进行初步核实,并确定处理办法。对无署名、无联系方式、没有具体事实的举报,委托方或监督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十五条委托方工作人员在评价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干扰评价工作导致评价不公正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六条受托方在评价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评价结果严重失实的,委托方可分别情况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终止评价委托或取消评价资格。构成违纪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七条评价专家在评价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委托方可以分别情况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其参加评价工作的资格;构成违纪的,建议有关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八条被评价方在评价过程中提供虚假资料、信息,干扰评价工作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造成评价结果严重失实的,委托方可以分别情况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被评价资格、终止项目合同或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其承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等资格。构成违纪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五十九条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管理科学技术活动职责的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修改、完善或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及成果等科学技术评价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现行有关评价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中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予修改。第六十条其他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六十一条本办法由科学技术部负责解释。第六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这个要看你的水平如何了,高的话套格式自己写。一般的话就借鉴别人的。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最新

做科研看的大都是英文论文,因此我向大家推荐的文献管理软件是Endnote。其他如noteexpress等我也用过,不过从个人使用上感觉,后者更适合管理中文文献,而前者在管理英文文献上更胜一筹。毕竟endnote和著名的ISI检索系统(就是SCi)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因此其与ISI的联机检索是最好的了。而且现在很多数据库如SD,ACS,Wiley等都与endnote建立了citation的关联,在下载文献的同时可以直接将题目导入到endnote里面,比手工输入方便的多:)好了,现在进入正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会认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工具,相信仅凭个人的记忆来进行分类管理是相当地困难。我看过以前论坛里有人发帖说是按照文献类型进行分类,而后用文件夹管理。说实话,我开始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但弊端也很快就出来了。首先是找文献的过程非常麻烦,一层层文件夹点下去头都大了;其次,很难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类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很难判断文献的唯一属性。举个例子,有的人喜欢按照专题分类,有的人喜欢按照实验小组分类,同样研究材料,有人喜欢按照原料分类,有人喜欢按照表征分类,有人喜欢按照反应分类。。。那么,面对多重标准,一篇文献到底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呢?(千万不要说CtrlC+V,每个文件夹放一个)。所以,我最后还是把这些麻烦的工作交给了endnote,毕竟电脑比人脑耐心而且不会出错。下面说说具体的方法。首先是已有文献的管理。如果大家电脑里面已经有了很多pdf论文,那么先请小费点时间到ISI上把这些文献查找出来,然后将这些文献导入到endnote中。就是界面下方的save to Endnote Refman那个按钮。这里建议大家先把选中的文献放到marked list里面最后集中导入(这样快一些),同时导入时别忘了选中导入abstract(具体用途见后文)。等文献都导入到endnote之后,再将每个pdf文档作为附件放到相应的题录中。对于那些ISI上检索不到的论文(很多学校ISI检索年限有限,像我的学校98年之前都查不到:(),只好靠手工一点一点敲进去了。这里虽然费点事,但可以为以后的阅读和论文写作节约很多时间的。而后是文献的检索。还是在ISI上检索,如果学校里面有SD,ACS等大数据库的也可以在里面检索(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在ISI上检索全面一点)。至于要检索哪些论文可以参考一下我以前的帖子,这里不再罗唆了。还是同上面一样,检索后导入endnote,然后有条件下全文的可以下载全文作为附件。这时,你应该拥有了一个包含很多题录的endnote的library了。下面要做的就是文献的分类整理。这里面推荐实用endnote XI以后的版本,因为里面增加了一个非常非常实用的功能:group群组管理。就像QQ的群一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建立group(最多可以建50个,相信对于大多数人应该够用了),而后把文献分门别类的拖入各自的group中。这里的方便之处在于同一个题录可以归属于多个group(在group下面的题录相当于是链接),这样,就可以建立“双重”乃至“多重”标准对文献分类了。像我就按照研究小组,衬底材料,合成方法等建立了多个group。文献分类好了,但如果不经过阅读做笔记,那还是属于电脑的,只有经过个人的消化,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时,我的方法是在endnote里进行阅读作笔记。从Endnote里面阅读文献的摘要,初步判断文献的相关度和重要程度。而后在下面note档里面用简短的语言作些描述和评价。然后最好在note前面作上一个表面看过的标记(我是用@符号表示看过,*表示重要,需要阅读全文),因为时间长了很难记住哪些是重点。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文献筛选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摘要判断文献的重要性。我觉得这还是很需要个人的实践的,文献读得越多,对文献的理解越深,判断力也会越强。简单的说,就是依靠你课题重点关注的关键词和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论文写作时discussion中需要解释的现象这三方面来寻找关注的论文。当文献都已经做完笔记之后,大致可以判断出哪些可以略读,哪些需要精读了。那么精读那些重点文献吧。我个人建议还是用word做个较为详细的笔记比较好。把文献中经典的句子,重要的数据和讨论记到word里面,有助于日后的论文写作。这时,endnote的作用又可以体现出来了,就是它与word的关联作用。可以将文献作为reference插入到word里面,免得日后再找文献时不知道引用出处。大致先写这么多,以后我再想到什么继续补充进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觉得好的话就不要吝惜给我几颗星星吧:)PS:回答一下一些虫友提的问题,补充一下我现在所知道的一些数据库文献的endnote导入方法SD:在检索到文献后的页面上方出现export citation,点击后进入导入页面ACS和Wiley:在检索文献后点击abstract进入摘要界面,然后点击Download Citation 进入导入界面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确保科研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科研及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科研经费来源第二条 科研经费来源:(一)校外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二)学校及各学院(所、中心等)划拨的科研经费。(三)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四)其它形式的科研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支出范围第三条 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一)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二)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五)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六)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会议发生的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八)资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九)数据采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十)印刷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十一)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十二)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十三)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计划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十四)管理费:是指从事科研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十五)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科研经费管理第四条 学校所有科研经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以及地方各级部门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规定。第五条 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收支由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预算方案,经财务部门审核,纳入学校总体财务预算。第六条 各类科研项目必须以学校名义签订科研项目合同,其经费必须全额划入学校银行账户,按项目管理。第七条 科研经费实行责任制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按规定审批、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接受学校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第八条 纵向项目经费按项目来源单位相关经费管理规定执行;横向项目在保证按合同(协议)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35%的科研劳务费(有明文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第九条 向校外合作单位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转拨科研项目合同和其它相关资料。第十条 除经费划拨单位有明文规定外,管理费按实际到校经费的5%提取(学校立项资助的科研经费不提取管理费),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为:学校提取10%,用于补充学校科研基金;科研管理部门提取业务费40%,主要用于办公用品、差旅费、科研项目申报、检查评审、结题验收、成果申报鉴定、宣传、赞助、扶贫等支出;有关管理部门提取事业基金50%,主要用于接待费、对外支付的劳务费、咨询费以及管理人员值班加班、奖励等支出。第十一条 科研项目结题和结余经费的管理:(一)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根据项目经费明细账编制项目决算表,到财务部门办理结题手续。(二)对已结题纵向项目的结余经费,按科技部国科发字[2005]462号文件、重庆市科委渝科委发[2006]1号文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财教[2007]30号文件、教育部社科[2006]2号文件以及相关部门的文件执行,结余经费超过相关部门的规定额度,超额部分将按原渠道上缴。对结题不结账的横向项目经费结余,由财务部门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清单将其经费余额划转学校并注销其项目。第十二条 科研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一)技术转让的科研经费,按项目单独管理,其经费在扣除中介费后,分配按表1执行(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按本办法的第十条执行)。表1 技术转让经费分配表 项目组65% 学校35%     事业基金 项目组科研基金 学校科研基金 学院基金 风险基金 管理费 30% 35% 15% 10% 5% 5% (二)如果学校成果以技术入股形式进行转化,或技术效益分红,其经费分配按表2执行(管理费的分配比例及其用途按本办法的第十条执行)。表2 技术入股收益分配表 项目组60% 学校40%    事业基金 项目组科研基金 学校科研基金 风险基金 管理费 30% 30% 20% 15% 5% (三)以股份分配方式进行的成果转化收益,项目组必须与学校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学校与科研人员各自的权利和职责,以保证转化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实施。(四)学校无形资产的使用费:以“先收费后使用”的原则,按每年5~5万元/项的标准收取使用方费用。第十三条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格式:[1]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 索引序列
  •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问题
  •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有哪些
  •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
  • 科技论文管理办法有哪些
  • 科研文献管理办法最新
  • 返回顶部